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阿Q正傳》讀後感最新範文4篇 閲讀《阿Q正傳》有感:探究緣由與內涵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9W

《阿Q正傳》是中國作家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小説形式描寫了一個受封建思想束縛而無法擺脱身份卑微的阿Q。作為一部經典文學作品,它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本文將為您分享最新的《阿Q正傳》讀後感範文。

《阿Q正傳》讀後感最新範文4篇 閲讀《阿Q正傳》有感:探究緣由與內涵

第1篇

一直久仰阿q大名,據説他的“精神勝利法”十分“利害”,可就是沒看過原著。恰好最近又學了魯迅先生的一篇課文,再次被他犀利的筆風征服,於是欣然前往圖書館,蒐羅他的書,翻開《狂人日記》,便直奔《阿q正傳》。

粗略讀了一邊,算是和阿q打了個招呼,彷彿那個穿着破夾襖,面帶輕蔑走向王胡的阿q正迎面走來;又彷彿對面鏡子裏,自己的腦袋下長出了阿q的身子。

在我眼裏阿q是可悲、可恨、可氣又可笑的人,但他始終不值得人可憐,即使是多於的同情,恐怕失去自尊的他也無法承擔吧。

他悲的是生活在強權的壓迫下,已變得麻木不仁,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基本人格,甚至把被壓迫,視為理所當然,最終在“精神勝利法”的幫助下依舊可以活得“飄飄然”。他的可恨之處在於,毫無自知之明,專愛欺負弱小,把他受壓迫的氣憤轉而發泄到比自己更軟弱、低下的人身上,以獲得精神上的勝利,如調戲小尼姑。然而可氣可笑的是,直到死的那一刻,他最終也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何而死,卻在“精神勝利法”的“光環”下,死得“泰然”……

我一直很喜歡用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來形容魯迅先生的文章,但在這裏我暫且拋開他的鍼砭時弊,也拋開阿q所有的政治、歷史、社會等背景,單從阿q這個藝術形象看,他最大的“光環”便是他的“精神勝利法”了,而他的可悲、可恨、可氣、可笑的唯一資本也註定是他的“精神勝利法”。

阿q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縮影和“結晶”,可謂是“時勢造就阿q”可是一旦阿q脱離了那個時代,他還是那個阿q麼?拋開了阿q所有的政治、歷史、社會等背景,他的“精神勝利法”還有什麼意義可言麼?也許有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但是作為一部有着鮮明時代烙印的經典小説,它能跨越那個是帶仍以經典的名義走向今天,這徰説明了他的經典不僅僅停留在他的那個時代,而且還能穿越時空與今人產生新的共鳴,那我們也理所應當給經典鍍上新的金邊,讓“阿q精神”在今天添上新的一筆。

有時讀着阿q,恍然間卻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陌生又熟悉。小時候,考試一考不好便傷心落淚,每每此時,身為“前輩”的表姐便主動扮演了心理諮詢師的角色來向我傳授“阿q精神”:“一次小測驗而已嘛,有什麼大不了?犯不着傷心、傷身,又不是大考。再説了,考都考完了,你傷心也沒用,白白浪費時間而已,還不如下定心去好好複習,找出錯誤與不足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你要實在過意不去就想想那些比你考得還差的人,他們不也好好的嗎?也沒像你一樣傷心啊……”聽了表姐的話,再想想考得比自己還差的人,心裏竟也真的平衡些了,也能定下心,平靜地訂正試卷了。

後來長大了些,遇到挫折,我便也將“阿q精神”活學活用了,心裏再難受也要學會自己安慰自己,學會自己解開心結。難受有何用?傷心又有何用?即使整天愁眉苦臉,日子也一樣要過下去,明天一樣還會來,困難也一樣要面對,用一個好心情面對困難總比垂頭喪氣面對要強,微笑總比滿臉愁容有魅力。於是,勇敢地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我能笑着站在這塊崎嶇不平的土地上已經很不錯了,我並不比別人缺少什麼,接下來我只要充滿自信地努力去邁開自己的第一步就可以了,這樣一切便柳暗花明變得簡單起來了,於是乎一個樂觀自信的青春少年重新人間。

當然,如果一輩子都像阿q一樣渾渾噩噩固然不可取,但以適時、適度、適量的“阿q精神”面對苦難也未嘗不可。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愛鑽牛角尖,心眼兒真,一直想不通便很可能走上不歸路。這時候,如果能適度、適量、適當地發揮一下“阿q精神”難得糊塗一把,也許有些悲劇將會改寫結局。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高壓社會下,也許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與時俱進的“阿q精神”吧。

阿q的牢車在眾人麻木地目送下已漸行漸遠,他單薄的背影猶如一篇秋葉,在我眼中無處一曲別樣的“阿q精神”後,安然落幕,徒留我一地感歎……

《阿Q正傳》讀後感最新範文4篇 閲讀《阿Q正傳》有感:探究緣由與內涵 第2張

第2篇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我發現他筆下所描寫的阿q是舊社會的腐敗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了人性的善良與醜惡。在這篇小説中,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精神勝利法”,這是一個要不得的方法。“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其高明之處在於遇到困難就逃避,不想去真正地解決問題,不找問題根源所在,只能轉身就跑。

如果我們讀書用“精神勝利法”,就會在同學當中無法立足。而小説中的阿q為了減輕外來的壓力,他只能用自欺欺人的辦法來逃避現實,以自負來安慰自己,於是愈陷愈深,也使自己永遠活在自己所編織的美妙的虛幻世界裏。自己明明處於劣勢,但因為外在的種.種挫折,無奈中,於是只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慰籍,但這畢竟是一種自我麻醉的辦法罷了,它並不會使自己更強。

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只能賣勞力生活,經常做短工,別人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還要接受有錢人的欺辱,以及村裏人的戲弄,這個現象讓我十分氣憤,如今社會也有類似現象發生。看完這本書,我體會最深的是:不論何時何地,我們應不要逃避現實,而是要敢於面對困難,打倒困難。其實,這也是魯迅先生所想告訴我們的。

第3篇

影片《阿q正傳》觀後感——談“阿q” 上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第一次觀看這本魯迅先生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阿q正傳》。影片中以“阿q”的故事來表現當時大多數中國人內心的醜陋。阿q是一個貧窮沒有地位的農名,他在他的生活中可以説是受盡歧視。因為他地位低落,使得他失去自尊、金錢、工作、甚至是姓氏,也因為這樣,讓他變成了一個懦弱無能、又欺凌更弱者的無知的人。如同阿q一樣,當時中國統治十分糟糕,像阿q這樣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只能受到別人的凌辱,被有錢人欺負,被鄰村人欺負??十分可憐,因為他的社會地位很低,只能幹苦工,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沒有權沒有勢的老百姓只能收到欺壓!

影片中阿q在看似小人物的外表下,背後盡是悲慘的人生。他在生活中總是遭受眾人的冷諷欺凌,他試着替自己找尋出口來發泄自己所遭受到的屈怨。片中有一幕,他騷擾過街的尼姑。當他看到尼姑獨自走在街上時,他便大搖大擺地走向她試圖對她上下其手,其他人看到了也跟着起鬨,這時的阿q從中感到一股莫名的成就感,他感覺到自己並不是唯一的弱者。他從戲弄尼姑中得到滿足感,這種滿足感足以蓋過別人對他的侮辱,當然也得到別人對他短暫的另眼相看。

影片中也突顯了很多人性的暗面。阿q在比他更弱者面前表現得威風凜凜,但相比之下在強者面前卻是膽小如鼠,讓人看得又可笑又可悲。片中的角色就像是一條食物鏈,人們就像是食物鏈中的一環,每個角色都有其階級象徵。高階級層掌控着中產階級層;中階級層掌控着中下階級層;中下階級層掌控着低層。記得有一個場景經常出現在影片中,那就是阿q好幾回要求一個趙家友人帶他到趙老爺家去,從言行衣着上,那個友人地位看似比阿q高,故每當他幫阿q完成“帶路任務”,總會用命令的口氣向阿q要銀兩,只要他覺得今天阿q有餘錢,就多要一點,反之就要少一點。至於他的身份地位也因面對的人有所不同,在阿q面前他可以趾高氣揚,在趙家大人面前卻要低聲下氣。同樣的,阿q只有在弱婦面前就驕傲了起來且為所欲為。這樣的矛盾,現在這個社會當中也是比比皆是,人心的陰暗面是與美好善良的本性一樣永遠存在的。

?阿q正傳》這部作品將人性的醜陋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嘲笑阿q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回觀自省,或許我們和阿q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在很多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只會以“精神勝利法”的心態自我安慰、自欺欺人。在夢想與現實的衝突中,我們固執地幻想着無法達成的事物。很喜歡片中最後的旁白,他説:“阿q雖然死了,但他沒有因此絕子絕孫。事實上,他的子子孫孫綿延不絕,至今到處皆是”。魯迅先生用短短的一句話暗喻社會和人類。在影片結束之際,讓年輕的我們從睡夢中驚醒,我們從來的有恃無恐,終於在阿q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第4篇

阿q是一個落後的僱農.作為一個落後的流浪的僱農.他的個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個性、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不僅與趙太爺迥然不同,就是與王胡、小d等也顯然有別。正想魯迅先生所説的,阿q有着“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遊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不僅正面説明了阿q作為一個流浪僱農的貧困生活,而且從側面表現了阿q從本質上説來那種勤勞、老實、淳樸的農民性格。當然,阿q也有一些流氣,但這除了社會的影響以外,應該説主要是受了壓迫的結果。這些地方都很簡單,也很明顯,一般人也都承認的。一個難於解決的問題是:阿q是一個農民,但阿q精神卻是一個消極的可恥的現象,應該如何理解呢?這確實是一個矛盾。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當時的現實社會和阿q本身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上去找答案。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批評!!《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説:“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