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32K

讀後感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技巧,還可以培養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深刻地思考書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龍應台目送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5篇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篇1

最近,我讀了龍應台的文章——《目送》,讀完之後,我深有感觸。

本文主要説“我”送兒子上學,希望他能回一次頭,看看“我”,對“我”説一聲再見。可是,十幾年他都沒有回一次頭,只有“我”在目送,渴求有一次回頭。多年後,兒子上大學了,“我”在窗子邊看着他,只是看一個高瘦的背影對“我”説不用追。

看完本文,我想起一件事,那是去六中上學的.第一天,我騎着自行車上學,媽媽就跟在後面,遠遠地目送着我第一天上中學興奮的背影。讀後感·當我進入教室,與新同學新朋友談天説地,根本沒有注意到媽媽也在窗外看着我,默默地看着我,我也沒有回頭,而站在廊上的媽媽一定希望我回頭看他一眼吧!窗外的家長們,看着孩子們打鬧,恐怕也希望孩子們回頭對他們説一句再見……

是的,天下所有的父母不都是愛孩子的嗎?他們永遠對孩子充滿關心和愛護。就像龍應台看着兒子轉過街才放心,就像母親不放心我第一天騎自行車上學,她一直跟着我到教室門口。後來,她還是放心不下,我們就搬到離學校比較近的房子去住,雖然這個房子又小又舊,但是裏面充滿了媽媽對我無限的關愛。

母愛如春風,如目送的深沉,有孩子的天真,有一顆最熱忱的心,滋潤着我!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篇2

每次讀龍應台的《目送》這本書,感想都不同,越看感觸越深,越看理解的也越多。

作者貌似不着邊際的表述裏,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温情。

沒有濃墨重彩的去揚厲愛深愛切的感受,只是隨手把撿起日子裏的點滴,然後,你會在無意之間被這貌不驚人的文字所打動,會報以會心一笑,會默然神傷,會被柔軟的孝順所温暖。

我對其中的《目送》一篇感觸最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都能背下這段話了,我和父母、女兒和我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的!書中所描寫的每一件事,我們也都曾或多或少經歷過。

每個人在這裏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裏的“我”又是多少個我們的寫照。

這本書與其説是龍應台對自己生活的回顧和反省,倒不如説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那就是愛。

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慢慢變成了別人眼裏的背影。

我們的一生都在目送。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篇3

最近,我閲讀了台灣著名女作家龍應台的散文隨筆集《目送》,這是一本書某些地方寫得與我此時的心境居然有着許多相同之處,當然,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看看我的書評,如果否,那就不用了。

?目送》收錄了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等等,在剛讀完第一篇的時候,我就不忍釋手,深深為之吸引,為之感動。

龍應台先生的文字,時而鋒利,時而温婉,時而脆弱,時而感傷,時而樸實,時而華麗,卻總是,如此的動人。讀她的.文字,如冬日晨曦中沾滿露珠的青草,帶着輕微的潮氣和清新,撲面而來。亦如黑暗海面上綻放微光的燈塔,散發温暖的光茫和明亮,照進心房。

?目送》是《目送》的開篇點題之作。閲讀它,讓我的內心無比的酸楚,眼淚差點決堤。文章分為兩個段落,第一段龍應台從一個母親的角度,敍述了兒子從第一天上國小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幾年的感人片段,當時看這個篇章裏女兒剛好上二年級,第一天開學她也是這樣頭也不回就跑進了學校。

第二段龍應台從一個女兒的角度,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裏永遠的消逝。所以她説:“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而我的父親卻在我不知世事下已然離去,成為我一生的痛。

另有一段寫《雨兒》一文時,作者伴媽媽睡、陪媽媽聊天、帶媽媽洗温泉、坐公交車,讓媽媽享受着有女兒陪伴的分分秒秒,這應該是人世間最樸實的幸福吧。回想我自己,卻因為種種事務,更是丈着她對我的愛,讓她獨處在家,心中的愧疚無時不作痛着。每月的抽出那點時間來到母親的家中,聽着她家家長裏短的嘮叨,不管對錯都點頭應和着。

在作者清新細膩的文字裏穿梭,我讀懂了太多關於愛的信息。也許是歲月增長,人的心也越來越容易憂傷。曾經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跡。這些個關於光陰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別人眼裏的背影。當我們再不能為過往的遺憾一一買單的時候,彼時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涼。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篇4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段龍應台的經典語錄在一些文章裏經常被引用到,其實早就看到過,但當時沒什麼感觸,直到自己為人母后,才深深懂得父母對子女的那種不捨。

不由得想起我的點點滴滴。當我第一次踏進國小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出門工作時,我也曾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馬路盡頭的拐角。當我第一次上大學,父母送校後離開時我突然有種不想他們離開,想讓他們再多陪我一會兒;生孩子出產房,他們炙熱的眼神送來的温暖和關切。以前經常反感媽媽的嘮叨,想逃離的遠遠的,現在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額頭的皺紋也越來越多,但對孩子的愛永遠不會變,他們不會用太對的言語去表達愛,但現在我懂得他們對我的.愛有多深。

現在無論是工作或者生活上總喜歡和爸媽説説遇到的事情,快樂的他們跟着一起高興,有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跟着一起擔憂、焦慮,然後想辦法,這就是血緣關係,一家人的心永遠都是在一起的。但他們漸漸老去,身體也漸漸不如從前,還會有一些病症,媽媽去年身體有些不舒服,去醫院檢查查出腦膜瘤,雖然是一種良性的腫瘤,生長很慢,基本不會影響生活。那得知病情的那一刻,突然就覺得心很疼,我知道媽媽心裏也很在意的,可是在我們面前總是表現的很堅強,説自己沒事,以後定期複查就可以。作為子女一定要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多陪他們,愛護他們。

現在自己已為人母,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更加懂得父母對孩子的愛,那是偉大的愛,無私的愛,不計回報的愛。記得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揹着小書包送進教室,總忍不住從窗户往裏望幾眼,想看看他在幹什麼,適不適應新環境,幼兒園裏好不好。漸漸的他長大了,他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送他到學校他會毫不回頭的就走進去了,但是我還在張望着他的身影,目送他進學校,直到看不到他。現在兒子已經成為了一名國小生,有時候作業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跟他發脾氣,想想能陪伴孩子的時刻就現在這幾年,所以一定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多抽出時間陪他們,一起看書,一起玩耍,一起旅行等等,到他們獨立,到他們長大。

每個人都總要學會長大,學着獨自去面對生活裏的風風雨雨。做為兒女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能常常看到我們,而不是含淚看着我們漸行漸遠。做為父母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該陪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陪伴,該放手的時候就要適時放手。就像書中寫的“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篇5

我在車站等車,身旁是一對等着過馬路的母子。母親在起步的一瞬間握住兒子的手,兒子卻不動,轉頭看她,眉一皺,正要説什麼,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親盡收眼底,兒子轉過頭,撇撇嘴,輕輕把手從母親手中掙脱,大步向前。母親的身軀一怔,隨即上前。我看到的是,她眸中掩不住的失落。目送着他們的背影,思緒紛飛。

不知從何時起,自己也像那個兒子一樣,不屑父母遞過來的.關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難喝,不要”,一隻關懷的手,也是不着痕跡地掙開。即使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詢問的話語,也總是以無所謂的視線,不耐煩的神情擋回。

也不知從何時起,那個捧着書跑來跑去問東問西的身影被時光沖淡,支離破碎,漸漸清晰的是一個人翻書上網尋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個在商店裏一手拿一個顏色的髮夾,歡快地跑到母親身旁詢問哪個漂亮的孩子,在母親給出建議後,仍然猶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張哭喪的臉請求“媽媽,我選不好,兩個都要行不行?”而是習慣一個人作出抉擇,再一個人承受。也不像兒時受了委屈跑到父親懷中大聲哭泣並且尋求安慰,而是一個人辯解,一個人反擊。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着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眼睛裏流露的風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捨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後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這條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懂;這條路上的風景,也只有自己欣賞才能會心一笑,這條路上的果實,只有自己採摘才更覺得甘美,這條路的盡頭,也只有在別人最後的目送中,自己走。

但是,倘若一個人在分岔路口徘徊,在泥濘的土地上摔倒時,有一個人為你指明方向,向你伸出援手,那是何其幸運啊。跟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在這條路最險峻的地段,互相扶持,互相勉勵,並肩作戰,時刻充滿鬥志;在越過高山,穿過森林,看到勝利曙光時,對酒當歌,一醉方休,分享喜悦。倘若真的遇到這樣的人,就跟他結伴而行吧,畢竟一個人的旅途太過孤獨寂寞,而這條路的盡頭,又是那麼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