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熱門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3W

一部值得我們寫讀後感的作品,肯定有一定的價值,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熱門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熱門範文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熱門範文

假期裏,受朋友的推薦,讀了一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給我感觸頗深的不僅是書中的內容,本書作者李躍也從不同層面講述了自己的轉型。

李躍的糊塗,傻氣,可愛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不同與年齡階層的人性本面,更詮釋了教育與愛育的本質區別,以平等自由的心態來享受欣賞孩子用生命巨章締造的童話樂土。而在這其中孩子是幸福的,我們也是幸福的。

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另一位著名作家盧勤的著作,盧勤專著中提倡的賞識教育,從解讀孩子內心,關注孩子外在的健康成長,到放權讓孩子自由支配,樹立主人翁的責任與意識,倡導了一種教育的新型理念,而在這種漫長的教育與實踐中走的也並不順暢,大到家長,老師,小到青少年,在經歷了太多失敗教育後,理解了教育不是支配,居高臨下的威嚴施教者,而是如何將教育昇華成愛,來激勵促進自身的成長,我想李躍與盧勤在教育方面應該都有很多共性的東西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

在李躍的書中,每一篇都可以堪稱經典。例如《雞毛撣子》一文,就給我很多的啟發。

最近,我班剛轉學來的小朋友,生性活潑好動,總喜歡招惹小朋友,一次,我讓小朋友去排隊喝水,小傢伙一把就把排在他前面的鞏翰林推倒了,其他的小夥伴趕忙扶起鞏翰林並要求他道歉,小傢伙卻噘起嘴一臉不悦道:"我沒錯。"一邊拿起水杯向指責他的小朋友潑去。站在旁邊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伸手打了他的屁股兩下,沒想到小傢伙一臉不服氣委屈的大哭起來,大叫道:"你們人多欺負人少,我再也不上幼兒園了。"

小傢伙的一句話立刻讓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無形中我給孩子們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

於是我把兩個小傢伙叫到了一起,給他們講道理,聽孩子解釋,並讓他們當着大家的面握手言和,一個短短的小插曲讓我明白了,在嚴格管教孩子以後,一定要用温暖真誠的心接納他們,讓他們知道嚴厲是更深沉的愛。其實在李躍的書中會有很多的故事及相關事例值得我們深思,而恰恰是生活中想當然的小事,讓我們在無意識中傷害了兒童的幼小心靈,埋沒了孩子的潛力,而教育就想當然的成了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隔閡,教師走不過去,孩子不願走進來,使兩者成為對立面。

曾有人這樣説:現在的孩子都很個性,現在的教育不象教育。我要説的是這恰恰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指向標,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一套觀念,他們可以是獨立存在的一個個體,作為施教者怎麼樣才能很好的保護好孩子個性的一面,又要剔除孩子不盡完善的一面,我想在李躍的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李躍不是聖人,算不上是教育的專家,但她卻是一個個性十足,及具影響力的施教者。

她對自己不偏不倚,教育敗筆,優秀案例都在書中一一展示,與其説這是李躍的財富,不如説它是我們每個人或缺的教育寶藏,而我相信,每一個人不一定是天才,但每個人卻都有一樣別人或缺的?是什麼?它在哪?大概只有自己知道,相信自己,終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平凡中的天才!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熱門範文

這是一本有關教育的書,是由被譽為“上天送給孩子和家長的福音”的李躍兒所著。她善於用最明確最生動的語言來解讀孩子的幸福觀本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沒有華麗文藻,沒有專業的術語。她站在一個敍事者的角度,詳盡卻不繁複的講述一個一個她所遇到、看到、聽到的故事。

“很多時候,我們成人並不能真正正確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由於不理解而帶給孩子許多痛苦,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被解決就會成為他們人格的一部分,成為將來他們性格中的一部分,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困難,影響他們的發展。”這些問題普遍存在於家長和老師之中,通常,家長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思維,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他們認為作為父母,比孩子更有經驗,更有正確思考的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但是,雖然父母都是從孩子的階段慢慢成長起來的,卻早已忘記了當時的自己是用何種眼光看待周圍世界的,是用怎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常常會誤解了孩子的本意,錯誤理解孩子的想法,造成孩子的痛苦。

在家教中心實習的一個月中,我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班上一位小朋友畫畫畫得很不錯,顏色也塗得非常漂亮,但是每次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都會批評孩子:“哎呀,你看你這畫得是什麼啊?老師畫的是皇冠啊,你怎麼畫成蝴蝶結啦?為什麼不好好學啊,要跟老師畫得一樣啊……”第一次的時候我沒怎麼注意,可是多幾次之後,我發現那孩子便不願意再聽媽媽説話了,每次媽媽發表意見的時候她就在一旁撅着嘴,一副快要哭出來的表情,非常委屈的樣子。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告訴家長以後不要這麼説她了,孩子很努力,畫得也很好,本來幼兒畫畫就不是為了要讓她畫得跟老師的一樣,而是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能夠愉快的度過這個過程。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想象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始終注意啟發孩子,讓孩子能夠盡情地發揮想象和創造的能力。這些,對孩子今後的成長與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那些所謂的畫畫的基本技巧,不過是家長急於看到成效而超過了孩子本身所能負載的東西而已。

記得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孩子是通過自己生活的經歷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當他發現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愛他時,講來他就會認為自己是被歡迎被接納的;當他發現他的父母不愛他時,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會輕易愛他,也不會接納他。”

我很認同這段話,在現今這個高速發咋還能的社會,我們更多關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學歷、高素質,各種技能的比賽、書面的文章……而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教育者被評定能不能勝任幼兒教育這一職業時,是不是要再次評定他是否懷有一顆有愛的心?幼兒工作之瑣碎、繁複不同於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與教育兩者間,我們更趨向於保育。剛剛脱離父母的孩子有着獨自面對社會的恐懼,用蹣跚的小腿走向遠方,離開他們的小世界迎接陌生。在這種環境下,我想再強大的技能知識都是無力的,如果這時的教育者沒有一顆愛的心,面對孩子的哭鬧,他煩了;面對孩子的調皮,他惱了;面對孩子的彷徨與無知,他厭了。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們心中都有愛,是不是就不會出現許多幼兒園教育者虐傷孩子的事件了呢?

我也很欣賞李老師在對幼兒培訓時的方法。她會向孩子們講述一個故事,是關於長襪子皮皮的,然後她會用語言描述長襪子皮皮的長相,再讓孩子們在紙上畫。當孩子遇到不會畫的地方時,便會求助老師,這時老師再針對不同的幼兒進行單獨輔導,我想,這也是一種因才施教的`方式吧,根據幼兒不同的需要去教給幼兒自己想學的東西,而不是統一教給每一個幼兒同樣的東西,這跟中國小學的學生上課有什麼兩樣呢?但是家長卻鬧意見了,説把孩子送過來真麼久了卻沒看到孩子學到了什麼,而且孩子畫出來的畫也看不懂,畫得都不像。李老師想的這個解決方法簡直太令人佩服了,她發給每個家長一張白紙,然後讓家長跟着她一起畫了一個小女孩,畫完以後,她又讓家長再畫一幅,這次是由李老師來口述,家長自己畫,畫的是長襪子皮皮。家長們畫好以後,李老師讓家長自己看看自己畫的畫,幾乎每個家長畫出來的畫都是一樣的,都是正面對着自己,兩腿張開等的特徵。家長們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時,李老師説:“你們畫的第二幅畫,是不是受了我教給你們的第一幅畫的影響?”家長一下就活躍起來了,發出鬨笑。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看到,如果老師在給孩子上課的時候是先教給孩子怎樣畫,然後再讓孩子畫,那麼孩子發揮想象的空間就變小了,這是一種思維侵略,當老師先教給孩子們東西,再讓他們想的時候,思維就會被教的東西控制了。所以,教育不能只用教的方法,而是應該多角度,對方面地去啟發孩子,引導孩子,激發孩子,讓孩子自己大膽的想象,大膽的表達,我們需要為孩子提供這樣一個平台,讓他們可以放飛想象,放飛思維,放飛什麼都行。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許我們都要反思,看完全書我才覺得這句話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驚心。沒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寶劍的騎士,這樣的他將如何面對在以後道路上所遇到的荊棘?他的人生還能完整嗎?希望家長們也能夠儘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教育方式,能夠與老師一起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豐富有啟發的環境。不僅是對孩子現在,對於其將來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後感熱門範文

當楊一帆問老師樹怎麼畫時?老師並沒有一板一眼的按着樹枝、樹幹、樹葉、樹根去分步描述,而是用孩子的口吻説“你瞧,拿上筆,這樣,嗚、嗚、嗚亂繞,三繞兩繞,不就長出一棵樹來了麼?”只有“孩子”才能和孩子成為朋友,只有激發孩子的興趣才能讓他把作業變成樂趣。我尤記得一次送小侄女去學鋼琴,那的老師説的是,既然先到了,就去玩起來吧,而不是你去練鋼琴、你去彈鋼琴。還有《死亡詩社》裏的基汀老師,在給學生上第一堂詩歌課時,讓學生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書中的緒論撕掉。在朗讀着惠特曼“哦,我!這個問題不斷重演的生命在載運無信仰者的綿延的車廂中在充滿愚蠢人的城市裏身處其中的意義何在哦,我!哦,生命!答案是你在這兒,使生命存在,使其有一致性,使這個強有力的戲演下去,而你能貢獻一首好詩歌”時,又怎能拿着一套理論讓學生們去解讀呢?朗讀,忘我的朗讀,在操場上朗讀,在山間朗讀,用生命朗讀。這才是教育,這才是智慧的教育,這才是愛的正確表達方式。

教育不是溺愛,但更不是“嚴教”。李躍兒也曾是一位糟糕的母親。會把兒子趕出家門,會抓住兒子的胳膊怒吼,會讓兒子因恐懼連拉褲子都不敢吱聲。幸好,她終能領悟到棍棒是不能成材的,甚至連人都成不了。我對照着文中的反例一遍遍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憤怒咆哮的時候,是不是太過嚴苛,是不是兇起來像不可遏制的潑婦。孩子是需要賞識的。就像許久前看的那個視頻,一杯水會因為別人誇它純淨而更加純淨,別人批評他污濁而日益污濁。這讓我想起《地球上的小星星》中尼克老師對伊夏父親説“在所羅門島,當原住民想用森林裏的一部分來耕種,他們不會將樹砍掉,他們只是在樹的附近聚集,然後開始對着樹大聲的辱罵,不用幾天的時間,樹就乾枯了……”更讓我想到自己有一次在外人面前説自己的小侄女學習自覺性不高,貪玩。小侄女事後對我講“姑姑,你好不好在外人面前説好話。我都和我同學説,我小姑姑要來,我老期待的。”我愣了一下,自責自己不當的言行,也慶幸小侄女的勇敢,更由衷地生出一份敬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還有許多許多讓我感觸頗深,更有許多許多值得我去接受、去反思、去實踐。能讀過這本書是我的一件幸事,我希望這不僅是我的幸事,也能成為更多人的幸事。每位老師,每位父母,都應該讀一讀,如果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還回去,如果沒拿,也能讓孩子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