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27K

《如何閲讀一本書》是一本在2004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所以大家在認真品讀中是不是都有不少的讀後感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1

第一次閲讀這本書,對我來説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但還是通讀下來了,就像作者説的:“面對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通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檢索。”因為有時候查着查着為難情緒就上來了,然後放棄閲讀的概率就會增加,從而錯過後面更精彩的`內容。

閲讀分主動閲讀和被動閲讀,越是主動閲讀收穫就越多。要明白自己閲讀是為了什麼:是為獲得資訊,求得理解而讀還是純粹消磨時間娛樂自己而讀。明確目標!

在閲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和主題閲讀中,讓我收益最大的還是檢視閲讀。

一、檢視閲讀中教會我們如何有系統的略讀:

1、先看書名頁,然後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

3、檢視索引。

4、讀出版者介紹。

5、挑選主題篇章來看。

6、可以對整本書東翻翻西翻翻,留意主題動脈。

我以前沒有注意那麼多細節,基本都是翻開書直接閲讀,以後應該按這樣的流程在閲讀前。

二、在粗淺的閲讀時,面對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通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檢索。

我以前閲讀就是碰到不懂的都要去查資料,有時候查着查着就放棄的這本書的閲讀,以至於錯過後面的精彩的有用的內容。這次就嘗試了通讀難度高於我理解力整本書,對我來説,好有成就感。對於閲讀的速度,以前不太關注,讀了這章後,刻意關注速度,發現用書中教我們的方法用手指着字一行一行的移動,速度要比眼睛感覺要快一點,這樣專注度增加了,速度也上去了。也不要一味求快,有時需要快慢結合着閲讀。

在分析閲讀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閲讀一本書所提的四個問題:

1、這本書的內容是在談什麼?

2、內容的細節是什麼,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3、這本書説的是真實的嗎?全部真實或部分真實?

4、這本書與我何關?帶着問題去閲讀,閲讀的質量會更高。

對於這章的分析閲讀我還需要繼續細讀它,因為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指導,沒有消化這部分內容。對於第三章的閲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因為自己原先的閲讀都比較單一,對於戲劇,歷史,科學和數學可以説基本沒有接觸,所以閲讀起來相當有難度。

就主題閲讀,也是我接下來要去嘗試的一種閲讀,因為近期對積極心理學很感興趣,所以想進行這方面的閲讀。想從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利格曼的系列著作開始。希望有這方面閲讀體驗的小夥伴能分享你們的閲讀經驗。

“閲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幫助你思想增長。當你閲讀了一本好書你的閲讀技巧必然是增進了,還能教你瞭解世界以及你自己,對人類生命中的永恆真理也有更深刻的體認。好的閲讀,不只是對閲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和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長。”對於書中的這段話特別的認同,一次好的閲讀就是一次思想的成長。希望在馬老師的閲讀營裏能閲讀到更多的好書。感恩馬老師無私的付出,感恩小夥伴一路相伴!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2

讀書,似乎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也是一件複雜的事,該如何讀書,我在《如何閲讀一本書》裏,找到了些許答案!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在強調這樣一個觀點:“閲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閲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閲讀,通過在閲讀中投入心思去不斷的思考,這樣的閲讀才會收效越大。閲讀的目標,是為了獲得資訊,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書中有這麼一段,説真正的閲讀,是“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只憑着內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是讀書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終的目標。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讓自己獲得“全新的或更高層次的啟發”,收穫我們自己想要的。“閲讀就是學習”,不但用來指導自己的學習,還要用來進行自我發現。在閲讀的過程中,不但要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要懂得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説。閲讀不是在聽作者唱獨角戲,我們更需要把它當作一種與作者的對話,通過對話,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與思想,從而獲取一種閲讀之外的東西。

作者將閲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和主題閲讀。四個層次是依次漸進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種層次的基礎上的。通過基礎閲讀,獲取一本書的內容;通過檢視閲讀,獲取一本書的架構和主題;通過分析閲讀,更深層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書;通過主題閲讀,對同一主題的數本書進行整體的分析與研究。

檢視閲讀,是系統的進行略讀,粗淺的明白書中所表達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閲讀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應該依照讀物的性質和複雜程度,用不同的速度來閲讀,儘可能的避免在閲讀中出現停留或倒退。通過檢視閲讀,我們需要從基本架構上讀出作者的整體思路,但不要企圖瞭解作者每一句話或每一個字句的深層次含義。“粗淺的閲讀。是閲讀者想要了解全書內容的第一個必要步驟”。

在閲讀的過程中,作為讀者我們要學會向提問,在這本書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個閲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無論我們讀什麼書,這幾個問題都是有意義的。同樣在這一部分,作者也給了我們教了幾種閲讀時做筆記的方法,以及三種做筆記的形式,這些都可以用在我們日常的閲讀中。

分析閲讀,是閲讀的第三階段,也是閲讀單獨一本書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的閲讀中,首先要對我們所閲讀的書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和分類。只有明白了這本書的分類,才可以幫助我們較好的完成下面的閲讀。在這一階段中,我們不僅要滿足知道作者在講什麼,還要能夠將作者所表達的內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我們要能夠對整本書進行拆解,擬出這本書的大綱,並能夠用自己的內容對大綱進行適當的充實。通過這一過程,我們就能夠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條理。這個過程是艱難而複雜的,但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能夠更好的更透徹的理解這本書。在這一部分,作者講到了一本書的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通過對這一關係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在成為一個“好讀者”的同時,也為我們能夠成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個基礎。

在分析閲讀的講解部分,作者總共列舉了他對於分析閲讀理解的十五條規則,這些規則在全書的第十一章有一個小的彙總,並對這十五條規則的聯繫進行了講解。這十五條規則之間,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全書。但如何更好的把這十五條融入我們的常規閲讀中,這還需要我們慢慢的在後續的閲讀中去理解、去體會。

在第十二章輔助閲讀部分,作者總結了他對於幾種外在輔助閲讀的認識和理解。在他看來,我們的閲讀,應該儘可能的保證獨立閲讀,排除他人的評論對我們的理解造成影響。儘可能的少利用導讀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獨立閲讀之後再進行對輔助材料的閲讀。

第三篇中,作者列舉了多種類型圖書的閲讀方法,包括對實用型圖書、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學、哲學以及社會科學等的閲讀方法的總結和概括。通過作者清晰的描述,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閲讀,以提高我們的閲讀質量。

在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談到了自己對閲讀的理解和認識。在他看來,我們需要不斷的閲讀,但不是任何書或文章都要讀,我們要讀那些能夠提升我們閲讀能力的書,“閲讀超越你頭腦的書”,通過這樣的閲讀,才能夠增進閲讀的技巧,從而提高自己。

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結:“一本好書能叫你瞭解這個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

《如何閲讀一本書》是2004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初識此書,已經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記得當時我還在義城工作,是一位特別愛讀書的老同事張榮全老師推薦給我的。當時我對此書嗤之以鼻,認為“認識漢字不就會讀書了嗎?還需要這麼厚的一本書來概述和引導嗎?”但是,當我真正捧起這本書開始閲讀的時候,我才知道,閲讀,原來是這麼深刻的一件事。

由於該書主要論述指導如何通過閲讀增進理解力,所以,專業性的語言和論述比較多,以至於對當時那個自以為會讀書的我來説,是根本看不進去了,這才是一直擱淺了那麼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過去了,我也已經由當初那個“自以為是”者成長為“潛心讀書者”。作為一個愛讀書之人,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書,家裏的書櫃由1個變為3個,各種類型的書堆滿了書櫃。對於我特別喜歡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都是認真地逐字閲讀,並及時抄寫讀書筆記,對於娛樂性質的小説,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略文字之美。對於學術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常反覆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讀書”和“完成每月的讀書任務”的心態讀這些書的,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後,我確實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發現了自己值得學習和探究的空間還很大。

首先,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個別我非常喜愛的書除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開頭提到的“讀完的書”那一類,並不再會去翻閲。就像在這本書中説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因此,我在看書時不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不僅僅是個別好書值得一讀,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經因為枯燥無味的書,在第二遍讀的時候也能體會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謂收穫不小呀。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閲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閲讀觀。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和主題閲讀。所謂基礎閲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並不難理解。檢視閲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閲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着是分析閲讀,即帶着問題全盤閲讀、完整閲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於儘量消化書中的系統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後是主題閲讀。主題閲讀又稱比較閲讀,意思是通過閲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最終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於我來説並不陌生,只是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基礎閲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着。而分析閲讀和檢視閲讀則多用在做閲讀理解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閲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並不是自發地以這些方式閲讀。

可以這麼説,曾經,我的讀書方式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選擇的,並非為了閲讀而閲讀。對於閲讀,我們應當懷着虔誠的心態,去體味,去感受。在閲讀的過程中,重要的是主動閲讀,與作者對話,與書中的主人公對話。一本新書,就像一個陌生的朋友,需要我們用熱情、主動、接納的情懷,用適當的方式方法瞭解她,走進她,真正地和她融為一體。我想,這,大概才是真正讀懂一本書最高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