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月亮卷讀後感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W

其實寫讀後感必要趨於感受篇幅的長短,每一本書籍都像是一位智者,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同學們對書上情感的領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月亮卷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月亮卷讀後感6篇

月亮卷讀後感篇1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向了月亮。月亮代表着理想,六便士代表着現實。單看這個書名就引發了我對這本書的好奇!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原本有着體面生活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思特里克蘭德”拋妻棄子,離家出走,顛沛流離,不顧一切的只為追求自己的理想“畫畫”。而最終死在了一座偏遠小島上的故事!

書的主人公“查爾斯·思特里克蘭德”是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怪人,當讀到書的一半時。你會對他感到困惑、好奇和憤怒。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是一個過着豐衣足食,體面富貴的證券經紀人。是一位上流社會的人物,他的妻子端莊優雅,魅力迷人。一雙子女也是聰明伶俐,乖巧懂事。真可謂是事業有成,家庭和睦了吧?可謂是“人生大贏家”了吧?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理解的“成功人士”,也是我們許多人渴望和追求的完美人生。我們忙碌一生,奮鬥一生,辛苦一生難道不就是為了這些嗎?可這些美好的事物在他看來就是三個字“無所謂”,他果斷毅然的選擇了離開,選擇了自己的理想“畫畫”!書中當思特里克蘭德拋棄一切出走時,他的太太悲痛不解的這樣説到:“他要是因為女人離開這個家我倒還能接受,可他竟然為了畫畫我真是不能理解,他已經不是一個十八歲正好學畫畫的小夥了”,這句話強烈直接的説明:“理想在現實的柴米油鹽,妻兒老小中來説是遙不可及的地方,是虛無縹緲的存在”。

可思特里克蘭德早已不在意這些,他的腦子裏只有畫畫。旁人的不解和困惑他當看不見,無數人的咒罵和唾棄他當耳邊風。在旁人看來,他自己的靈魂好像被魔鬼控制住了一樣,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他麻木無情的奔向了遠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畫畫”。

可是他的畫畫技術和他追求畫畫的狂熱夢想僅不成正比,他的畫沒有任何技巧,粗陋不堪。想到什麼看到什麼他就畫什麼,他的畫被人看作是一個笑話,是一堆垃圾。可思特里克蘭德這朵異於常人的奇葩是隻為畫畫而畫畫,不是為其它!

幾年間,他從法國巴黎一路困難重重的畫到了遠離繁華的偏遠小島“塔希提”,他娶了當地的土著女人並生了兩個孩子。他們一家四口就在這個小島上平凡而又快樂的活着,這個小島就是思特里克蘭德的人間天堂,世人對他的不解和憤恨在這裏得到了安慰,這裏是他真正的家!天妒英才,幾年後他死於麻風病,帶着他的絕筆畫在自己的小屋裏共同燃燒焚盡。他了無牽掛,像解脱了魔鬼的掌控一樣釋然。滿足而又無畏的離去。

思特里克蘭德死後他生前的畫作被稱做是當世絕品,他本人則成了一位受萬人敬仰和歌頌的藝術家。如果在書的開頭你也許會恨他,但在書的結尾你則會對他又愛又恨!到了最後,我僅開始懷疑思特里克蘭德真的錯了嗎?這已經達到了一種“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我們所不能分辨和評判的對於通常對錯的程度。

到底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到底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理想和現實到底該如何取捨?——這是我讀這本書所想要明白的一點,也是許多人都想要明白的一點。這本書沒讓我失望,它給了我答案:“難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生活在最怡然自得的環境中,心平氣和、淡泊寧靜就是把人生糟蹋了嗎?難道成為一位著名的成功人士、年入上百萬,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我想這要取決於你如何看待人生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樣的義務,取決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句對於“好”和“壞”的定義無比通透的話令我茅塞頓開,耳目一新。

其實無論是彎腰去撿地上的便士,還是選擇抬頭看向夜空中的月亮。都是可行的,沒有標準可言也沒有對錯之分。還是那話: “這要取決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樣的義務和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想,這正是這本書所帶給我的幫助和啟發!

月亮卷讀後感篇2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小説《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關於夢想與追尋的書,小説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巴黎不僅肉體受着貧窮和飢餓煎熬,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裏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他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夢想,斯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他的噩運,更準確的説是一個被夢想俘虜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運。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脱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後一抬腳,赤身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裏去。小説裏的那個“我”問他:“難道你不愛你的孩子們嗎”?他説:“我對他們沒有特殊感情”;“我”再問他:“難道你連愛情都不需要嗎”,他説:“愛情只會干擾我畫畫”。別人也許會同情他的窮困潦倒,他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這樣的人當然可惡。他的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私,沒有責任心,不屑和“社會”發生任何關係。但他又很無辜,因為他的眼裏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如果説他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就是他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麼妖冶,多麼鋒利,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蘭德拒絕成為“人們”裏面的那個“們”。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子定格在查爾斯的最後時光。一個太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一間簡陋土屋裏,那位因麻風病而毀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畫的滿牆壁畫中,聆聽波濤洶湧的顏色——對,那時他已經失明,只能聆聽顏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風,紅色是尖叫。我承認,此情此景不能喚起我絲毫的憐憫,因為心中唯有敬畏——駭然與敬畏。我想這就是傳説中的寧靜。我想這就是傳説中的勝利。雖不信神,我想這就是那個人們應當在胸前劃一個十字架説“阿門”的情景。

他的頭腦裏只惦記一件事,彷彿生來就是為這件事而來。他為了能做到渴望的這件事,可以拋棄一切,完全出自內在的激情和熱情,有種“時不我待”的契機,如若不去做這事就會感到時時不安與惶恐,完全沒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説,他的整個身心全都被這件事給拽住了,就像他給自己挖了一個洞,有東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説他“六親不認”、“太自私了”,但他確實是在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厭倦自己的碌碌無為、按部就班,當別人問他是否會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過去。對我來説,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

原來,這世界上有一種人,活着只為追求真理,而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認可並喜歡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歡的事情,什麼時候啟程都不晚,也許某時像有人指引一般,讓你靠近,明白自己來到這世上真正的意義。

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生只能作為理解他作品的一個入口,卻不具任何普遍意義上的借鑑價值。相對而言書中真正聰明的倒是二流畫家戴爾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開創性的繪畫才能,便專心畫畫餬口。他有自己的畫室,過着舒適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力。他完全明白創作的痛苦,“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

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當然,故事裏他低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天才的破壞力,但這只是情節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雖然藝術才能極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畫些庸俗的題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賞思特里克蘭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畫中藴含的藝術之美,即使這種藝術之美還未能被當時的主流審美情趣接受。出於對美本能的嚮往,他無私地資助思,幫助他。他雖然是個平庸的畫家,但是在為人上卻有偉大之處。他自己無法創造美,但是他那種欣賞美的才能以及對人的熱忱正直,讓他變得偉大而不平庸。這是普通人而能偉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歡他,因為我覺得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確實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達到的。

施特略夫曾説過的一段話:“為什麼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毛姆讓施特略夫這樣一個毫無才能的畫家來講這句話,表現出一種特別的張力。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氣去感受體會想象那些天才所經歷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蘭德和施特略夫這兩種人生,一個是偉大的不幸,另一個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個人能夠選擇的話,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卻在選擇的同時又都對遙遠的偉大趨之若鶩,不斷幻想非凡的蒞臨。但要知道,“偉大”實在是一條靈魂的不歸路. 如果狠不下心來傷人傷己,那還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為理解了美,意識到了天才的可貴,也不得不忍受無窮的屈辱與折磨來完成他的理想主義。到最後,真正的理想與結果根本無關,就好象斯特里克蘭德必須畫畫,哪怕失明;而他畫畫這件事卻與畫根本無關。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與現實。正像毛姆説的那樣,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遙遠的,就像人們追尋的夢想,但追尋的過程也許孤苦,甚至最後會一無所得;‘六便士’象徵着世俗、瑣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價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還是‘六便士’?

確實,他的世界我不懂。

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真的如畫家所受到的昭示一樣,有一種使命,一種召喚,召喚一個人,拋開所有世間的俗世,無論受多少苦、無論付出多少代價,都要去做的事情?我沒有把“要做的事情”寫作“夢想”,我想,畫家受到的昭示不同於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説的“夢想”這類東西。 夢想,往往是人們心心念念想要實現的東西;夢想,一般都需要千錘百煉才能實現。而畫家,沒有人知道他什麼開始想畫畫,也沒有曾經顯示有過畫畫的才能,好像突然開竅一樣,拋家舍業的就去畫畫去了,任誰勸説都毫不動搖,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想着的是畫畫。某種意義上來説,高更是幸福的吧,這種沒來由的召喚,更像是上帝的旨意一般,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身體上是痛苦的,但是當他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大概也達到了某種精神上的自由吧。

不過,儘管這個人看起來這麼混蛋,又是這麼有才,有件事情他卻説對了。 他覺得他的妻子離開他會想到辦法生存的。確實如此,在那個所有體面的女人應該靠男人養活的時代,她的妻子竟然能夠體面的生活下來,並把自己的兒子送進了劍橋大學,女兒養的漂漂亮亮並嫁給了一個軍官。沒有他,他的家人也好像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生活。看來,一個人只要想做自己的事情,好像也不必顧忌所謂的責任。因為責任,其實也是無能的人強加在他身上的任務罷了,離開依靠,無能的人,也會變的有能起來的。 那,這是不是也算一個,個人獨立的故事呢?

不過,這種生活,他的世界,我還是不懂。因為,我,目前,還是沒有接到類似的召喚,能讓我義無反顧的去做。這點上來,我這樣的塵世間的塵埃,也是悲哀的吧。

月亮卷讀後感篇3

獻給所有迷失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追夢者,願你們在滿地的六便士中也能抬頭望到月亮。

——題記

談到夢想,我們總會盡己所能地用一切美好的詞彙描繪它,讚美它,哪怕是頑皮,吵鬧,叛逆,對學習毫無興趣的孩子,眼裏也會綻放出一瞬的光芒。而夢想,在世人眼裏,也總是與青春、年少聯繫在一起的,似乎在人們眼裏,擁有青春的我們,無論是出類拔萃,還是資質平平,總有追夢的權力,而一旦進入社會,告別了懵懂的青春,告別了年少的我們,就好像永遠地失去了擁有夢想的自由。

如果你十六歲,做着一個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的夢,哪怕你完全沒有能力實現它,得到的也總會是支持與鼓勵;而如果你三十六歲,四十六歲,還有一個與你現在的生活毫無聯繫,甚至背道而馳的夢想,那麼你得到的只能是家人的不解與責怪,朋友的奚落與世人的嘲諷。

夢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巨大的鴻溝。

然而世間有哪一條明文定律指出了中年人不能追求自己的夢想呢?接下來我要給你講的便是一個關於夢想與現實的故事,題材或許老套,但是這個故事卻一遍遍激勵着我勇敢地追尋夢想。

故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原本是一個生活富足的證券經紀人,擁有一個平凡的家庭,過着再平凡不過的生活。然而這個在妻子口中“忠厚老實,索然無味”的男人竟然在不惑之年為了內心隱祕的繪畫夢想,拋妻棄子,奔赴巴黎學畫畫。在異國他鄉,他窮困潦倒,鬱郁不得志,所創之作無人欣賞。而在經歷種種遭遇之後,他在如伊甸園般的世界裏創作出一系列不朽之作,卻在臨死前讓妻子燒掉了他最後一幅作品。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正面形象,他自私,冷漠,拋妻棄子,內心偏執,道德意識淡薄,是一個世俗中令人唾棄的不仁不義的冷血之徒。然而卻是這樣一個人,做了並且做成了絕大多數人永遠都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藝術與生活的矛盾,社會與自我的摩擦,感情與理智的反差,在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斯特里克蘭望塵莫及的精神需求,超凡意志創作力和創作激情更是他敢於追夢,夢想成真的重要因素。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兩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難道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裏,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拿到成為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成功嗎?這個拷問人生終極意義的難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這是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是月亮與六便士的對立。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人們常説,“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確實,在這個冷漠的現實世界裏,能夠實現夢想的人寥寥無幾。我們中的大多數為了眼前的安慰犧牲了理想,面對殘酷的現實不敢放手一搏。在所謂的成熟的思想觀念裏小心衡量着每一個利弊,不敢挑戰,不願吃苦,不敢承受每一次大膽嘗試所帶來的的風險。我們生活得體面而庸碌,我們的決定温和而平庸。我們沒有斯特里克蘭的才氣,也失去了一個追夢人的一腔孤勇。

加繆説:“只要我能擁抱世界,那擁抱得笨拙點又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能勇敢追夢,那他人的不解與嘲諷又何須在意?所有的風言風語不過是他人對你的羨慕與嫉妒。

這世界是如此的喧譁,讓沉默的人顯得有點傻。

月亮卷讀後感篇4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優美而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名叫《鼴鼠的月亮河》。

這本書的作者是王一梅,故事是這樣的:主人公鼴鼠米加一家住在美麗的月亮河畔。米加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人稱讚的挖掘家。米加的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跟自己一樣成為出色的挖掘家,但小米加不喜歡爸爸給它選擇的人生道路,他喜歡搞機械和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有一天,他懷揣着一塊月亮石離開了家鄉。去拜魔法師咕哩咕為師,在學藝的過程當中找到了自信,看見了目標,最後實現願望,衣錦還鄉,從而得到父親的認可,成了鄉親們的驕傲。

我喜歡故事裏的米加,他是活潑可愛、愛幻想、愛思考、愛發明、愛創造的鼴鼠。米加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心,為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想想自己真覺得臉紅,一年級時,看到其他小朋友有的學畫畫、有的下棋、有的跳舞......我非常羨慕,便纏着媽媽也要學跳舞,心想:長大了當個舞蹈家。媽媽知道我有點跳舞的天賦,再加上我那股熱情,她想也沒想就答應了,還特意帶我到少年宮去報了名。一開始我很有興趣,可不到一年我就堅持不了了,一到星期日要去跳舞,我不是説頭痛,就是説肚子不舒服,媽媽見我那樣,也沒辦法了,就讓我半途而廢了。

看完這本書,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像米加一樣,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底,因為,只有這樣,夢想才能實現!

月亮卷讀後感篇5

一個人坐在窗前,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當黃昏來臨時,我也讀到了最後一頁。

放下書本,腦中還縈繞着那個畫家的形象。可能記不住他的名字,卻記得他的偏執的個性、苦難的命運、非凡的才華,還有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刻。

是的,《月亮與六便士》是寫一個畫家的命運。或者説一個天才的一生。

這個天才名字叫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據説這個人物是有原型的,這就是法國著名後期印象派畫家高更。但此書不是像《梵高傳》那樣是一本傳記,而是一部以真人為原型的虛構的長篇小説。書中對男主人公沒有少年和青年的經歷敍述,而是直接進入他的中年。

作者毛姆,在書中是貫穿全文的“我”,全書也以第一人稱來敍述。通過“我”,一個作家的回憶,來講述與思特里克蘭德的初相識、交往、好奇、追尋,他以平靜的語言敍述着旁觀着,而作為讀者,也漸漸進入到他的講述中,心情跟隨着主人公的命運而不斷的變化着。

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是個證券經紀人,有一個外人看來很安穩的家庭。他相貌平凡,甚至顯得笨拙,給人印象“是一個忠厚老實、索然無味的普通人”。突然有一天他離家出走,原因竟然是“我要畫畫”!沒人瞭解他少年時就存在內心的夢想,更沒人理解他着了魔似的瘋狂。他不管不顧地要用畫筆譜寫未知的命運!

貧窮,飢餓,無處安身,病痛折磨,現實的困窘接踵而至,但他都毫不在意,也從不後悔。畫畫成為他生命裏全部的熱愛和力量,他熱切的想創作造出美來,直到眼睛失明,還用油彩在叢林中的小屋牆壁上塗畫。

最終,他得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他創造了一個世界。

藝術家是情感最豐富的,雖然思特里克蘭德的情感都奉獻給了繪畫,但他生命裏不乏喜歡他的女人。他後半生經歷過三個女性:平凡生活裏的妻子、朋友施特略夫的太太勃朗什、停止流浪後遇到的單純女子愛塔。他和妻子是現實中的平常夫妻,過着貌合神離的日子,彼此並不理解。他與勃朗什是剎那的火花。勃朗什原本是施特略夫的妻子,有着內心的祕密,在施特略夫把病重的思特里克蘭德接到家中照護時,她的情感由厭惡、害怕轉為強烈的愛,但畫家熱愛和執迷的是繪畫藝術,對她已經沒有了興趣,施特略夫依然願意接納她,但女人的心只有她自己瞭解,最終她以自殺結束了生命。在思特里克蘭德流浪到塔希提島時,他經別人介紹認識了愛塔,也許是愛塔的單純質樸吸引了思特里克蘭德,也許孤獨的他渴望温暖,他與艾塔來到一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相依為命並有了孩子,這是一段艱苦卻安寧的日子。也許是神靈的光輝照耀,思特里克蘭德在這個時期創作出了最偉大的作品。也許,這個天才畫家,他來人世不是愛女人的,而是創作流芳百世的繪畫藝術作品的。

雖然思特里克蘭德死後才華才被承認,作品頓時身價倍增,但他的才華在當初並不是無人賞識。作為同樣是畫家的施特略夫被思特里克蘭德嘲笑為畫匠,他卻看出了思特里克蘭德的天才,他雖然也不富裕,卻心甘情願地給予思特里克蘭德吃和住,購買顏料等幫助,甚至在對方佔了自己畫室並奪走自己老婆時還萬般遷就。這段故事情節約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讓讀者認識到畫家性格中自私、無情的一面。如果説天才有理由唯我獨尊、眼中無人,那施特略夫這樣的默默承受,給予思特里克蘭德無私的照顧也讓人感動。也許他是上天派來的關照畫家的人。

苦難成就天才,藝術確實是“不瘋魔不成活”。天才是上帝安排到人間的,他為了使命而奮鬥,他的自私,他的怪癖,甚至他的無情,世人都該用憐憫的、疼愛的心來對待,因為他把才華和生命給予了人間。

作為書名的“月亮與六便士”,隱喻着理想與現實,或者精神與物質。作者毛姆説,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我們不能用常人的標準來評價有個性的人,精神層面的追求不能用物質標準來衡量,追求精神卓越的人是值得我們敬重的。

月亮卷讀後感篇6

“月亮”是一個人的夢想,“六便士”是一個人的財富,也就代表現實。斯特里克蘭丟下自己的硬幣,追逐天上的月亮,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斯特洛夫——我總在他的身上,看到現實中的人的影子。

在我看來,他內心善良,外表不堪;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卻表達不出來。在書中,這些被無限放大,讓他顯得矛盾無比,從而被周圍的人嘲笑。實際上,這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寫照。像斯特里克蘭一樣,心中除了夢想之外沒有別人的人,不僅是非常少的,而且顯得很自私,我並不覺得值得讚揚。書中“我”和斯特里克蘭總是在刻薄地笑話斯特洛夫,但我不覺得斯特洛夫有什麼地方可笑,相反,每當我看到他,都覺得可悲。

他分明在待人處事方面非常在行,自己的事情卻是一團糟。正如我們開導他人的時候,説得頭頭是道,到了自己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卻不知如何是好。他面對妻子的出軌,卑微地等待,讓我看得恨鐵不成鋼,這實在是卑微過頭了!但現實中不乏這些一生等待對方回頭的人。他們不懂如何去和自己愛的、欣賞的人相處,所謂的“善良”、“真誠”,並不是這樣表達的。

我想每一個普通人從斯特洛夫身上都能看到“爛好人”的下場。這並不是説要像斯特里克蘭一樣做一個自私的人,而是告訴我們,與人相處很重要的一點是平等。斯特洛夫説:“愛情中如果考慮自尊,只能説明你更愛自己。”但我認為不管是愛情還是其他情況,愛自己不代表不愛其他人,而其他人必須先把他平等地看待,才能給他相對的愛。要首先尊重自己,才能把自己想傳遞給別人的善良傳達出去。如果別人不領情,那自己也沒有必要刻意幫忙。

我想起以前我校外的朋友有段時間常常向我抱怨,每次她想幫她學校裏的同桌,都被冷淡地拒絕了。我疑惑地問:“那你別幫她不就好了嗎?”她低下頭,説:“我覺得她是個很棒的人,想跟她交朋友,但是又不知道説些什麼好,只好試着幫她做點什麼。現在忙越幫越多,但是每次她都顯得很討厭我的樣子……”她的聲音越來越不自信。

終於一天她向同桌袒露自己只是想成為她的朋友,希望她別討厭自己。同桌很是驚訝,説並沒有討厭她,只是習慣於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不喜歡無緣無故受到別人的幫助罷了,兩人的心結就此打開了。我作為聽故事的人,很慶幸當時她們心裏都裝着自己,同時也裝着別人。如果我的朋友只想着別人,她只會一直受氣;如果那位同桌只想着自己,那麼坦白過後,她會覺得看不起這個只會幫別人忙的人而不會和她成為朋友。

每個正常人心裏都有自己和他人的一席之地。當遇見自己在意的人時,一味地降低自己,去迎合別人,是對自己和他人都不尊重的表現。每個人都應該保留自己尊嚴的底線,那就是善待自己,才不會被忽視,或者更甚,像書中一樣被嘲笑。尊重自己,是和其他人交往的前提,也是底線。

Tags:讀後感 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