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優秀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1W

課外書是可以豐富孩子的心靈世界,培養孩子的興趣,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罪與罰》讀後感優秀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優秀範文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優秀範文

第一次讀陀翁的書,然而對他的名卻是如雷貫耳,一直心怯不敢輕易打開,讀了長長的兩百四十多頁的序後,還是雪藏了幾個月,再次讀序,看正文。開篇的序寫得非常具體,譯者簡述了西方文學史的發展;陀翁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的生平,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個人思想轉變的過程。在瞭解了這些情況後再讀書就好像找到了小説在整體框架下的一個發展基本點。

《罪與罰》,關於內容和作者的創作精神,看到有些書友書評寫得很棒,自歎不如,就不復述。對於小説的整體感覺,添加幾個看法,説不定會對還沒讀此書的朋友增加點興趣:

一,這是一本心理大戰書,看到聰明人之間的脣槍舌戰、鬥智鬥勇,實在很過癮。

二,這是一本懸疑推理書,故事情節緊湊,邏輯縝密,看似無意的情節設計往往會令讀者意外到吃驚。

三,這還是一部多幕長篇戲劇式悲劇。陀翁把地點集中在彼得堡的幾個場景點,故事主線明朗,中心人物集中,圍繞兩個人物而展開故事情節: 羅佳和他的妹妹杜尼婭。

陀翁的書,放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緩一緩,第二本繼續。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優秀範文


“您明白不明白,先生,您明白不明白,一個人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是什麼滋味嗎?”這是《罪與罰》中的窮官吏馬美拉多夫在斯文掃地、體面盡失、窮極無奈的絕望哀鳴。

窮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走投無路----這就是小説的主題。

《罪與罰》是一本催人淚下的社會悲劇,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哲理小説,它的發表標誌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藝術風格的成熟。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俄國,窮人面前只有三條絕路:一,啼飢號寒,凍餓而死;二,苟且偷生,像畜生一樣的扒食生存;三,鋌而走險,不惜傷天害理。

屬於第一種的,是絕大數窮人。屬於第二種的,比比皆是,其中就包括了索尼婭和杜尼婭,索尼婭是馬美拉多夫的長女,她為了養活自己的雙親和弟妹,不得不彳亍街頭,被迫賣淫。杜尼婭是《罪與罰》主角拉斯柯尼科夫的妹妹,她為了養活自己的母親和讓哥哥繼續上學,不得不同意嫁給一個她所憎惡的市儈,“做他的合法姘婦”。

對於仍保持着純潔靈魂的索尼婭來説,如果不自甘墮落,就只有自殺一途。但是人死並不等於問題的解決,只是把苦難留給生者而已:她死了,誰來養活她的父母和弟妹?“只要世界存在,索涅奇卡就是永存的”---這句話多麼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又包含了多少窮人的血淚!

杜妮婭是一個美麗、高傲、堅貞不屈的姑娘,“她寧可去給美國農場主當黑奴,或者在波羅的海東岸的尼爾曼人那裏做一名拉脱維亞農奴,也不願使她的靈魂和道德墮落”,但是她為什麼同意去做盧仁的姘婦呢?奧妙就在:為了她自己,為了她自己的舒適,甚至為了使她免於死亡,她絕不會出賣自己。但是現在為了別人,她出賣了自己!為了她親愛的人,為了她崇拜的人,她可以出賣自己!全部奧妙就在這裏:為了母親,為了哥哥,她可以出賣自己!她可以出賣一切!“啊,必要的時候,我們會壓制我們的道德感;自由、安寧、甚至良心,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送到舊貨市場出賣。就讓我的一生毀了吧!只要我們心愛的人能夠幸福。”

為了自己的親人,一個被迫為娼,一個是變相為娼。在資本主義社會,女人只能被算作一件商品,被任意凌辱,任意出賣!

最後,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於一個窮醫生的家庭,後來,為了讀書和謀生,他又在彼得堡的窮街陋巷中與貧窮的小市民生活在一起。他對小市民的困苦感同身受,同時也沾染了不少小市民的習氣,無論怎樣,正如高爾基所説:“無可爭辯和毫無疑問: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天才,但他是我們的害人匪淺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宣揚,只有仁愛和受苦受難的基督教精神,才能盪滌人世的罪惡,使人的道德更新。這在文章中有很大地體現,比如説:索尼婭在勸導柯尼科夫去投案自首是説:“去受難,用痛苦來贖罪。”波爾費利也説:“我把您看做這樣一種人:只要您有了信仰,或者找到了上帝,即使別人把您的肚腸挖了出來,您也會挺身站在那裏,向折磨您的人微笑。”

陀思妥耶夫斯基實在是心理描寫的大師,在對主人公犯罪前後的心理分析,波瀾迭起,扣人心絃。就好像我們和主人公在一起痛苦,在思索,在張皇失措,在佯作鎮定,跟她一起經歷着內心鬥爭的暴風雨。

高爾基説,在藝術表現力方面,只有莎士比亞能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媲美,讀過《罪與罰》之後,相信每一個讀者會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優秀範文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罪與罰》,剛看完兩章而已,對其中人物的悲劇人生就已經讓我心生難過了,先拋開主人公不談,説説馬爾梅拉多夫此人,他曾經是一個九等文官(相當於軍隊中的大尉),因酗酒丟了工作,致使家徒四壁,甚至自己十幾歲的`女兒為了救濟一家,成為了妓女,可即便如此他仍舊死不悔改,只要家中還有一點錢或物,都要拿去換酒。但就是這樣一個無可救藥的人,內心深知自己為家庭帶來了什麼災難,愧疚、難過、痛苦、懊悔,但就是沒有辦法戒酒……像戒毒一樣困難,讀這個人物讓我深感無力,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能就是説他了吧。

但是仔細想想,每個人可能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癮難以戒掉吧,明知道這是不好的。

比如煙酒毒癮大概是最常見的癮,也是全世界痛恨的癮,這些基本上都是觸犯法律的,很多國家會明令禁止、法律控制。因為這他們危害巨大。

比如追小説,電視劇等等,偶爾的娛樂可以,但若是沒完沒了的追劇,時間、工作、學習等都會受到影響。

貪吃,暴食無度的人,是有暴食症的,吃東西會讓人產生愉悦的感覺,但是一旦超過了身體負荷,久而久之是一定會生病的。

網癮,除了學習和工作等必要的時候外,如果長時間的上網,就已經成了一種癮,這種癮很普遍,現在的年輕人幾乎都要中招,即便是我們的父母輩,也有很多機不離手的,手機把我們的碎片化時間利用了起來,走路,坐車,等人,隨時都可以看和玩,使得我們過度的依賴它,這種及時性娛樂讓人上癮,沒日沒夜的看,對我們的身體傷害其實很大。

追星族,這一羣人是讓我更加擔憂的羣體,這裏引用一位作者提出的以下內容:

布熱津斯基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提出"奶頭樂效應"。當時在美國舊金山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500多名經濟、政治界精英的會議,其中包括喬治·布什、撒切爾夫人、比爾·蓋茨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熱點人物。精英們一致認為,全球化會造成一個重大問題——貧富懸殊。這個世界上,將有20%的人佔有80%的資源,而80%的人會被"邊緣化"。屆時,有可能會發生馬克思在00年前預言的所謂的你死我活的階級衝突。

布熱津斯基表示,誰也沒有能力改變未來的"二八現象",解除"邊緣人"的精力與不滿情緒的辦法只有一個,便是推出一個全新的戰略"tittytainment",即在80%人的嘴中塞一個"奶嘴"。娛樂明星就是奶嘴最好的形式之一,通過大量的明星綜藝和電視劇,夾雜着他們的花邊新聞,讓吃瓜羣眾看得開心,不用去深沉的思考痛苦的現實。因為消遣已經佔據了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

這就是"奶頭樂"戰略,但即使沒有平台的引導,佔據頭條的會是誰呢?

很遺憾,我認為依然會是這些小鮮肉和當紅小花們。真實生活很痛苦啊,如果現實社會那麼好玩,誰會來玩遊戲,來看偶像劇呢?王者榮耀和偶像劇又孰高孰低?

換言之,TED演講,新聞聯播,名校公開課,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奶頭樂呢?沉浸其中的人,到底是收穫了真正的知識,還是收穫了認同感,恐怕呈現的最終結果也還是二八分化。

雖然我不追星,但是我仍然會喜歡看一些娛樂新聞,久而久之感覺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實際上除了八卦之外,什麼收穫都沒有。而現在追星的大多數都是青少年,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追那些和自己不會產生任何聯繫的明星們,得到了什麼呢?假若如此沉淪下去,毫無節制,最終將走向何處呢?

其他已經影響到他人甚至上升到犯罪的一些成癮我就暫且不説了,畢竟是少數吧。以上這些就足以毀掉人本身。所以做人,真的要時常警醒,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習慣,學會自律,因為放縱自己,就等於身在地獄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