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精神人物的事蹟參考7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5.14K

優秀的事蹟材料是能強調人物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未來的積極展望,引導讀者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優秀的事蹟材料是需要有明確的中心和通順的語句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精神人物的事蹟參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精神人物的事蹟參考7篇

精神人物的事蹟篇1

作為山西省第一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周建民在工具鉗工這個平凡的崗位上40年的堅守,走出了一條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餘項專用量規生產製造任務,進行小改小革,工藝創新項目1100餘項,累計為公司創造價值3100餘萬元。由他主持的“降低專用量規制造成本,提高專用量規耐用度”創新課題,使專用量規的耐用度提高30倍以上,每年可為公司節約製造費用28萬餘元。他完善、發展了幾代兵工人在專用量規制造中的工作經驗,歸納、總結出了“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基準轉換法”等多種生產中的絕技絕活。

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產品態度,15000餘件微米級專用量規沒有出現一件質量事故。他用工匠擔當,組織團隊破解位置量規、無人機內外軸、中國現代第一槍電磁槍等工廠、國家乃至世界級的機械製造難題。面對一次次高薪聘請、各種誘惑,他選擇了工具鉗工這個平凡的工人崗位,敬業堅守、道技合一、精雕細琢、默默敬業奉獻。

周建民以崗位、班組、工作室、學校等作為“傳、幫、帶”工作的平台,指導培訓職工4000餘名,先後走進山西省十幾所職業技工學校,傳授技能及工匠文化20000餘人次。

精神人物的事蹟篇2

胡雙錢,在30年的航空技術製造工作中,他經手的零件上千萬,沒有出過一次質量差錯。

他叫胡雙錢,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一位本領過人的飛機制造師。

“每個零件都關係着乘客的生命安全。確保質量,是我最大的職責。”

核准、劃線,鋸掉多餘的部分,拿起氣動鑽頭依線點導孔,握着銼刀將零件的鋭邊倒圓、去毛刺、打光這樣的動作,他整整重複了30年。

額頭上的汗珠順着臉頰滑落,和着空氣中漂浮的鋁屑凝結在頭髮、臉上、工服上這樣的“鋁人”,他一當也是30年。

胡雙錢讀書時,技校老師是位修軍機的老師傅,經驗豐富、作風嚴謹。“學飛機制造技術是次位,學做人是首位。幹活,要憑良心。”這句話對他影響頗深。

一次,胡雙錢按流程給一架在修理的大型飛機擰螺絲、上保險、安裝外部零部件。“我每天睡前都喜歡‘放電影’,想想今天做了什麼,有沒有做好。”那天回想工作,胡雙錢對“上保險”這一環節感到怎麼也不踏實。保險對螺絲起固定作用,確保飛機在空中飛行時,不會因震動過大導致螺絲鬆動。思前想後,胡雙錢不踏實,凌晨3點,他又騎着自行車趕到單位,拆去層層外部零部件,保險醒目出現,一顆懸着的心落了下來。

從此,每做完一步,他都會定睛看幾秒再進入下道工序,“再忙也不缺這幾秒,質量最重要!”

“一切為了讓中國人自己的新支線飛機早日安全地飛行在藍天。”

從2003年參與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後,胡雙錢對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arj21是民用飛機,承載着全國人民的期待和夢想,又是“首創”,風險和要求都高了很多。胡雙錢讓自己的“質量弦”繃得更緊了。不管是多麼簡單的加工,他都會在幹活前認真核校圖紙,操作時小心謹慎,加工完多次檢查,“慢一點、穩一點,精一點、準一點。”並憑藉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對質量的執着追求,胡雙錢在arj21新支線飛機零件製造中大膽進行工藝技術攻關創新。

型號生產中的突發情況時有發生,加班加點對胡雙錢來説是“家常便飯”。“哪行哪業不加班。”他總説,“為了讓中國人自己的新支線飛機早日安全飛行在藍天,我義不容辭。”

一次臨近下班,車間接到生產調度的緊急任務,要求連夜完成兩個arj21新支線飛機特製件任務,次日凌晨就要在裝配車間現場使用。

他下班沒有回家,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次日凌晨3點鐘,這批急件任務終於完成,並一次提交合格。

“如果可以,我真的好想再幹三十年!”

胡雙錢從小就喜歡飛機。小時候,為了看飛機,他不惜從家步行兩個多小時到大場機場附近,躲在跑道邊的農田裏看飛機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溝邊的蚊蟲叮得滿身是包。

胡雙錢技校畢業後進入上飛公司。一進門,學鈑鉚工的他就被分配到專業不對口的機加車間鉗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實憨厚的胡雙錢選擇了留下。憑着“只要能造飛機,自己堅決服從組織分配”的一股勁,他開始了自己的鉗工生涯。

30年裏,無數艱難時刻他都挺過去了,唯獨“運十”飛機的命運成了他一輩子都無法釋懷的心結。現在看到國家又重拾大飛機的夢想,他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方式延續再幹30年的豪情——把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胸懷大飛機夢的年輕人。在一屆上飛公司技能大賽中,他帶領的班組3位參賽選手,囊括了鉗工技能比賽前三名。

胡雙錢説:“參與研製中國的大飛機,是我最大的榮耀。看到我們自己的飛機早日安全地翱翔在藍天,是我最大的願望。”

能夠研發大型客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在這個處於現代工業體系頂端的產業裏,手工工人雖已越來越少,卻不可替代,即使是生產高度自動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獨當一面的手工工匠。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高級鉗工技師胡雙錢就是這樣一位手藝人,35年裏他加工過數十萬件飛機零件,沒有出現過一個次品。

“夢想成真的感覺多少錢都買不來”。

胡雙錢出生在上海一個工人家庭,從小就喜歡飛機。製造飛機在他心目中更是一件神聖的事,也是他從小藏在心底的夢想。

1980年,技校畢業的他成為上海飛機制造廠的一名鉗工。從此,伴隨着中國飛機制造業發展的坎坎坷坷,他始終堅守在這個崗位上。2002年、2008年我國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和大型客機項目先後立項研製,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再次被點燃。有了幾十年的積累和沉澱,胡雙錢覺得實現心中夢想的機會來了。大飛機制造讓胡雙錢又忙了起來。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將近5米,最小的比曲別針還小。胡雙錢不僅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部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時間,為了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編程的數控車牀來完成的零部件,在當時卻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台傳統的銑鑽牀,連圖紙都沒有。打完需要的36個孔,胡雙錢用了1個多小時。當這個“金屬雕花”作品完成之後,零件一次性的通過檢驗,送去安裝。 現在,胡雙錢一週有6天要泡在車間裏,但他卻樂此不疲。他説:“每天加工飛機零件,我的心裏踏實,這種夢想成真的感覺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飛機關係到生命,幹活要憑良心”。

55歲的胡雙錢是上海飛機制造廠裏年齡最大的鉗工。在這個3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裏,胡雙錢和他的鉗工班組所在的角落並不起眼,而打磨、鑽孔、拋光,對重要零件細微調整,這些大飛機需要的精細活都需要他們手工完成。劃線是鉗工作業最基礎的步驟,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結果。為此,老胡發明了自己的“對比檢查法”:他從最簡單的塗淡金水開始,把它當成是零件的初次劃線,根據圖紙零件形狀塗在零件上,“好比在一張紙上先用毛筆寫一個字,然後用鋼筆再在這張紙上同一個地方寫同樣一個字,這樣就可以增加一次複查的機會,減少事故的發生。”胡雙錢説。

“反向驗證法”則是令胡雙錢最為珍視的“金科玉律”、“獨家祕訣”。這也與最基礎的劃線有關:鉗工在劃線零件角度時,通常採用萬能角度尺劃線,那麼如何驗證劃線是否正確?如果採用同樣方法複查,很難找出差錯。這時,胡雙錢就會再用三角函數算出劃線長度進行驗證。結果一致,ok;結果不相符,就説明有問題了。這樣做,無異於在這一基礎環節上做了雙倍的工作量,但卻為保證加工的準確和質量,減少報廢等打下基礎。他説:“質量問題不是罰不罰款能解決的,飛機關係到生命,幹活要憑良心。”

因為長期接觸漆色、鋁屑,胡雙錢的手已經有些發青,而經這雙手製造出來的零件被安裝在近千架飛機上,飛往世界各地。胡雙錢在這個車間已經工作了35年,經他手完成的零件沒有出過一個次品。

“最好再幹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

2008年,承擔大型客機研製任務的中國商飛公司成立。職工收入有了相應增加,還增加了補充公積金,胡雙錢一家也開始盤算買房的事。前兩年終於貸款買了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搬離了蝸居20多年的30平方米老公房。為此,全家人開心不已。胡雙錢閒下來時,也會清理清理房間,把玻璃刷得乾乾淨淨,油煙機擦得清清爽爽。做家務也和工作時一樣,一絲不苟,表裏如一。

近年來,默默無聞的老胡獲得了不少榮譽。2009年,他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平生第一次走進莊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胡雙錢感慨:“我們趕上了好時代。”他説,“我們的民機事業經歷過坎坷與挫折,但終於熬過來了,迎來了春天。我們應該更加珍惜今天的事業,想要更好,也還要靠自己。”

胡雙錢現在最大的願望是,“最好再幹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

精神人物的事蹟篇3

五月,一個陰雲密佈的傍晚,雷鋒剛擦洗完汽車,突然下起雨來。雷鋒連忙跳上車去,正拉着帆布蓋車,一抬頭,發現公路上有個婦女帶着兩個孩子:懷裏抱着個小的,手裏拉着個大的;肩上還揹着包袱,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鋒心裏一愣:“這不把孩子淋病了嗎!”他趕忙蓋好車,迎上前去。一打聽才知道,那婦女姓紀,是從哈爾濱探親回來,從車站一直走到這裏,要到棒子溝去。那婦女急切地説: “同志呀,我今天遭老罪啦!雨都把我澆迷糊了,我哭也哭不到家呀!”

雷鋒心想;樟子溝離這還有十多裏,天都黑了,雨還嘩嘩地下着,這大嫂揹着包袱,帶着孩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可怎麼走啊!想到這裏,他跑回班交代了一下,轉回來對大嫂説:“走,大嫂,我送你一程。”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着風雨朝前走去。他看到懷裏的孩子冷得直打哆嗦,又脱下自己的軍衣,披在藏子身上,寧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將近兩個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紀大嫂兩眼含着熱淚對雷鋒説:“同志呀,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 “大嫂,軍民一家嘛,何必説這個。”雷鋒説罷就要走。 紀大嫂一家人,再三挽留他避避雨再走。但他想到明天還要照常出車,不能再耽擱時間,就頂風 冒雨連夜趕回了山村駐地。

精神人物的事蹟篇4

他們雖然沒有專家、工程師般的響亮頭銜,但卻有着非凡的實踐技能和過硬的創新本領,憑藉着十年磨一劍般的鑽研精神和那股不達目的不服輸的勁頭,在平凡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中華民族工匠技藝世代傳承的價值理念,也是我們開啟新徵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時代需要。

近日,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聯想武漢產業基地三位產業技術一線老工匠,通過講述自己真實的創新故事,完美演繹新時代技術工人精耕細作的“工匠精神”。在這個温暖的春天,讓我們追隨這些勞動者的步伐,聆聽他們平凡卻又不凡的故事,向勞動者致敬。

李貴成:電工大拿“臨危受命”確保設備安全“零”事故

一台手機從物料進廠到貼片焊接、部件檢測,再到組裝和整機檢測,最終包裝與交付出廠,整個過程都離不開產線強電電路的精心設計和質量管控。

在武漢產業基地有這樣一位被大夥熟知的設備安全守護者,他叫李貴成。一直保持着289台設備線路安全“零”事故的記錄,在過去9年時間裏,參與了15個廠級改善項目,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電工專業知識。

“因為我是搞設備服務的,搞設備這一行,我喜歡鑽研。”採訪伊始,李貴成就亮明瞭自己的制勝法寶。

據他回憶,建廠初期,整個廠區裏沒有橋架一片空白,沒有橋架意味着生產過程中設備線路完全暴露在外,極易造成安全隱患。上級把他叫到辦公室要求兩週內一次性架起24個橋架才能滿足生產需要。

“當時條件極其有限,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有合適的材料,技術方面很短缺。”臨危受命之際,李貴成很快組建了一個6人小組“突擊隊”,夜以繼日地作業,一項一項地去解決困難,沒有材料他們就利用原來供應商不要、剩下來的舊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研究出了一系列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新方法出來。

“整整兩個星期我們把所有原供應商不要的材料進行手工打造,最終24個橋架按時按點完成交付作用”。

每當回想這段往事,李貴成心裏仍自豪滿滿。多年來正是憑藉着這股子拼勁和闖勁,他才成為大家公認的電工大拿。

劉元剛:主板維修“門外漢”變身質量控制“把關人”

隨着通信技術的升級換代,各種電子元器件電路信號交聯數目龐大,系統複雜度呈指數式增加,主板維修集成度高,修理難度大,多件產品故障排除,一度成為業界攔路虎。

在聯想工作16年的劉元剛主動挑起這份重擔,他告訴記者如果把主板維修比作是給病人治病的醫生,如何能快速的判斷“患者”生了什麼病,而且能馬上把“病灶”切除是制勝的關鍵,而電流類缺陷板的診斷就好比“疑難雜症”中的雜症,通常維修好一台電流缺陷板,大家會先用手挨個觸摸懷疑的芯片,觀察其有沒有發熱跡象。

一旦沒有發現,就只能“盲目”換料,維修成本高,且效率低。關鍵時刻,劉元剛迎難而上,通過對電路原理圖的仔細研究摸索,自創了電流倒灌與壓差性,並搭配紅外熱成像設備,極大程度提升了故障主板的診斷準確率,降低主板報廢及物料成本,攻克了板件測試難題。

而這一切都是從“0”開始,剛入廠時劉元剛只是一名沒有任何主板維修經驗的“門外漢”,做學徒的前幾年,由於沒有什麼基礎,只能幫廠裏的老師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輔助活。

從主板維修“門外漢”變身質量控制“把關人”,除了劉元剛對業務的熟練程度外,與他參與武漢工廠的學歷提升計劃也有着緊密關係。早在2018年,他所在的單位就和武漢知名高等院校合作,利用高校的官方學習中心,給工廠員工提供一個學歷提升平台,劉元剛順利完成了華中科技大學的繼續教育專科學歷。

此後的歲月裏,他潛心學習紮根生產一線,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認識各種類型的產品開始到精通主板上的元器件,熟悉工作原理,變身質量控制“把關人”,如今成為行業內標杆式維修技術人才。

甘友琴:上天鑽地“女漢子”被稱工廠“活地圖”

車間、倉庫、辦公區。.。.。.經常看到一位健步如飛的女工程師,時而跟電、氣、網打交道,時而又跑工地指揮作業,工友們給她起了一個外號上天鑽地的“女漢子”。她就是甘友琴,主要負責廠房設施規劃和現場改善,在武漢工廠工作的8年,從一名基層班組長成長為專業的ie技能專精技師。

2019年,武漢工廠的車間、倉庫、辦公區等車間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升級規劃,這項任務落在了甘友琴身上,除了要跟電、氣、網打交道,還得天天跑工地做實地勘測,同組的6人中也僅有她一位女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拿着一大本建設圖紙穿梭在各車間瞭解車間線體和機房的電、氣、網、gps、測試信號等配置要求,每天在車間至少走上2萬步,對於隱蔽管線,我逐一核對和定位”,接受採訪時甘友琴説,為了能夠方便查找,根據工廠建築特點,創造了“甘氏標記法”,結合網格法,將建築中的1萬多個水、電、氣點和上千條電纜走向入心入腦。

“我相信在工作和技術上,沒有男生女生之分,只有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甘友琴介紹,如今廠區7棟建築,20萬平方米里每個車間多少面積,多少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多少網絡和電氣配置她均熟記於心,只要有新的規劃和故障排查,她都能隨時找到精準定位點。

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六年下來,雖然記不清自己寫壞了多少支筆,走壞了多少雙防靜電鞋,但卻留着6大本自己手寫的工作筆記,這些筆記本在後來的工作中,都成了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

漸漸地工友嘴裏那個“女漢子”的稱號也變成了工廠活的“gps”。.。.。.

勞動創造價值,勞動開創未來。5月1日,勞動節,既是全國人民的小長假,也是各單位勞動者忙碌堅守的奮戰日,無數產業一線的勞動者用辛勤的汗水詮釋着“勞動最光榮”的深刻涵義。

此次採訪聯想(武漢)產業基地的三位一線老工匠,他們雖然沒有專家、工程師般的響亮頭銜,但卻有着非凡的實踐技能和過硬的創新本領,憑藉着十年磨一劍的鑽研精神和那股不達目的不服輸的勁頭,在平凡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在產業一線。

在這激情似火的五月,那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成為勞動節所有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人最美的縮影。致敬每一位勞動者!

精神人物的事蹟篇5

羅小劍,女,2004年進入移動公司參加工作,成為一名營業員。由於業務突出,2007年初被公司任命為營業廳值班經理。她始終把“客户滿意就是我最大的快樂”這一諾言作為追求目標,六年如一日,愛崗敬業,真誠服務,不斷創新,無私奉獻,成了客户心目中移動“優質服務”的代名詞。她像一位光的使者,把融入微笑、温暖的優質服務帶給每一位有需要的客户,為移動的事業默默工作,奉獻青春。

“三心”到家提升滿意度

營業窗口是企業一面的明鏡,更是聯繫客户的橋樑和紐帶,要做好前台服務工作,必須建立真心真意服務用户的心態,主動、細心地瞭解用户的需求。面對清一色的“女兵”,羅小劍暗暗發誓要帶出一支精細又幹練的優秀團隊。她對班組成員提出四句要求:“環境一塵不染,服務毫釐不差,遇事有禮有節,笑容發自內心。”在羅小劍的帶領下,雲夢夢澤大道營業廳的營業員早已養成每天微笑服務、三聲服務、站立服務的行為規範。為了提高服務素質,使服務做到更方便、快捷、有效。羅小劍在班組中開展“一天一講評”,“一週一培訓”活動,加強了全員的服務意識,切實樹立爭創一流服務的思想觀念。她要求大家做到“六化”,即:服務態度禮儀化、服務手段現代化、程序標準規範化、管理方法軍事化、效率便捷快速化、特殊對象親情化。為提高客户滿意度,她還把客户的服務宗旨細化為“三心”服務理念:即:省心——使客户感受到首問負責制帶來的方便、高效;舒心——讓客户感受到最優質、最快捷的服務;放心——把最真誠的服務送給每一位客户。並提出把小事做“細”、把常事做“新”、把難事做“巧”,要求員工們把它作為座右銘,使每位前來營業廳的客户都有賓至如歸的温馨感覺,在每個月的全市客户滿意度排名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真誠奉獻,提升業績

記得有這樣一位客户,拿着身份證到前台辦理退網業務,羅小劍通過與客户耐心、細緻的交流得知:該客户經常到外地做生意,每月的話費都比較高,前不久在業務繁忙時手機連續兩次停機了,回來後一氣之下要求退網。羅小劍和顏悦色地對他説:"王老闆,您生意做得這麼大,如果您換了號碼,客户與您聯繫不上,對您的生意肯定有很大影響。"客户仍然堅持:"我沒有收到任何通知就停機了,難道對我的生意就沒有影響?""對不起,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您看這樣行嗎?從今天開始,您的這個號碼每月由我監控,預存話費不多的時候,我會打電話通知您,以免停機給您帶來不便,您説好嗎?"經過一番挽留,客户終於答應繼續使用這個號碼了。在以後的工作中,這位老闆也經常因為一些業務方面的問題經常與羅小劍聯繫。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也正是因為她的這份真誠和敬業,感動着客户,客户顧問成了她的代名詞。進入羅小劍的飛信日誌裏,你可以看到她這樣的留言:讓我痴迷的是工作,最讓我欣慰的是用户;最讓我感動是的集體,最讓我愧疚的是家庭。不少同齡的朋友問她,小劍啊,現在是市場經濟,凡事都講個效益,你這樣沒日沒夜的想着工作,覺不覺得虧呀?她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要做就把她做好!只有我們把客户服務工作做好了,我們才能穩住客源穩住市場”。

苦練業務,提高技能

在雲夢移動公司,提起羅小劍的勤思肯幹,認識她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豎起大姆指。她認為不斷加強移動通信知識的學習,熟練的掌握各種業務知識才是提供優質服務的第一前提,因此,她在平時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為及時掌握各種手機的操作方法,她準備一個筆記本,把每個手機操作方法都記錄下來,這樣幾年來有幾大本手機操作大全,對於新業務,每天晚上回家捧書鑽研,有不懂就問,遇難點就鑽,她甚至主動與各地市業務尖子聯繫,向她們討點子,取經驗。憑藉這種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經過努力,在多次的技能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並且在她的帶動下營業廳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營業廳多次獲得學習型班組的稱號。

服務無限聆聽花開

保持一顆平常心,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地去做自己應做的一切,這是羅小劍一直所堅持的。羅小劍常説:“我最希望得到的讚美是來自客户的肯定,微笑服務,為服務而微笑,將永葆年輕的心。真心付出就會獲取真誠回報。在營業廳工作的六年,她多次被省市公司評為“先進個人”,2008年榮獲省服務與業務技能大賽個人一等獎、團體一等獎、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百佳崗位能手、2010年被評為省內訓師、2010年榮獲省公司終端技能比武大賽團體二等獎。在平凡的崗位上羅小劍同志演繹着新時代“螺絲釘”的故事,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同事的尊重和大眾的喜愛。在服務的過程中,羅小劍都是用心去聆聽,用心去思考,讓每個動作、表情和心思,都滲透着對人的關心和尊重,在血液裏流淌着真摯的感情,讓服務的真情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

精神人物的事蹟篇6

親愛的各位:

大家好!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古以來飽受飢餓的威脅。

就在這時,袁隆平站了出來,他用他的心血給人們帶來了香噴噴的飯菜。

袁隆平為我們中華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畢業於西安農校。

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還得過“科學獎”,“傑出發明獎”,“金質獎章”,“世界糧食獎”等十項國際大獎。2006年,他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61年,當我們中國人正因為飢餓失去生命的時候,袁隆平站了出來,他經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終於發明出了具有較強的雜交優勢和增產潛力的優質水稻。1980年,袁隆平將我國第一項農業專利技術轉讓給了美國!

袁隆平為了我們大家的糧食,世界的糧食,他不顧自己去為別人着想。袁隆平在攻關的十年裏,他有七個春節是在海南度過的。袁隆平還有一些名著,比如説《雜交水稻》等。

現在,家家户户都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了,這些都離不開袁隆平的心血,沒有他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袁隆平,你真是中國的驕傲!

謝謝大家!

精神人物的事蹟篇7

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的傑出代表,工作30年,李萬君憑藉自己精湛的技藝成為公司轉向架製造中心的焊接大師、首席操作師,同時還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被人們稱為工人院士。但他更看重師傅這個名稱:經他培訓的400多名學員,全部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為打造一批大國工匠儲備了堅實的新生力量……

談感動

——他見證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

成為squo;感動中國squo;xx年度人物,我感到很榮幸,這個榮譽不是我個人的,而是整個中車、是我們吉林省的。作為第一代高鐵員工,我見證了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我驕傲,我自豪,同時也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在得知自己成為感動中國xx年度人物時,李萬君深情地説。

高鐵有394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容失誤,我們要堅持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我們的團隊技術更加成熟,保證高鐵又穩又快地奔跑,同時創造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他説,他就是一名技術工人,離開了生產一線啥也不是。他這輩子很幸運,能分配到長客,趕上了高鐵發展的時代,才讓他這樣的技術工人有機會回報企業,報效國家。所以,他下決心幹好高鐵,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讓每一個技術工人都能當上創新主角,像動車組一樣,節節給力,人人添彩,到時候讓老外給咱中國人打工!

學手藝

——一年磨破了五套工作服

我現在一聽焊接的聲音,就知道哪個徒弟或是員工哪個地方焊得不好,焊縫是寬還是窄、焊接質量好不好……———這樣的境界,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達到的。

1987年8月,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後被分配到長春客車廠(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前身),在配焊車間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當工人,和他一起入廠的還有28個夥伴。一進焊接車間,火星子亂蹦,煙霧瀰漫,刺鼻嗆人。焊工們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槍噴射着2300℃的烈焰,夏天時,穿着幾斤重的裝備幹完活出來,全身都得濕透。

這樣艱苦的條件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下來的。一年下來,和他一起入廠的同事調走了25個。但他,依然選擇了留下來。廠裏要求每人每月焊100個水箱,他就多焊20個,一年下來,兩年一發的工作服被他磨破了5套,不夠穿,他就到市場上自己掏腰包買。

除了跟着師傅學習,他一有時間就跑到其他師傅那兒看,有問題就問。一開始,一些老師傅嫌他黏人;但慢慢的,師傅們發現,這個小夥子凡事問過一次,就會舉一反三。不知不覺中,李萬君的焊接手藝在同齡人中已出類拔萃。

入廠第二年,李萬君就在車間技能比賽中奪冠;xx年,他在中央企業焊工技能大賽中榮獲焊接試樣外觀第一名;1997、xx、xx年,他三次在長春市焊工技能大賽榮獲第一名;xx年,他捧得了中華技能大獎。

攻技術

——把焊槍下的產品昇華成藝術品

為了攻克各種各樣的困難,他成立了一個攻關團隊,遇到焊接難題,整個團隊都會羣策羣力,攻堅克難,將技能和智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

xx年,李萬君根據異種金屬材料焊接特性發明瞭新型焊鉗,獲得國家專利並被推廣使用。xx年,在出口伊朗的單層軌道客車轉向架橫樑環口焊接難題中,李萬君再次挺身而出,經過不斷試驗摸索,成功總結出了氬弧自動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驟,一舉填補了我國氬弧焊自動焊接鐵路客車轉向架環口的空白,也為我國日後開發和生產新型高鐵提供了寶貴依據。xx年,針對澳大利亞不鏽鋼雙層鐵路客車轉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李萬君衝鋒在前,總結出了拽槍式右焊法等20餘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解決了批量生產中的多項技術難題,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餘萬元。

xx年初,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我國首列國產化標準動車組,轉向架很多焊縫的接頭形式是員工們從未接觸過的。其中轉向架側樑扭杆座不規則焊縫和橫側樑連接口斜坡焊縫質量要求極高,射線檢測必須100%合格,不允許有任何瑕疵。由於不規則焊縫接頭過多,極易造成焊接缺陷,使這個部位的焊接成為制約生產順利進行的卡脖子工序,影響了標準化動車組的研製進程。

李萬君馬上主動請纓,以攻關團隊李萬君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主要陣地,經過反覆論證,多次試驗,最終總結出交叉運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質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這項焊縫接頭過多導致焊縫射線檢測難以100%合格的難題。

xx年7月15日,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的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以420公里時速成功進行會車實驗。列車以相對時速840公里的速度擦肩而過,這還是世界第一次。實驗的完美表演,將再一次贏得海外市場的關注、以及相關合作國家的青睞,成為開啟國外高鐵市場的一把金鑰匙,為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實,我的追求很簡單,我希望很一位焊工都把焊接標準熔到骨子裏,把焊槍下的產品昇華到極致,從而形成一件件藝術品……李萬君説。

憑着一股子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他參與填補了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的幾十種國內空白,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其中21項獲得國家專利。

帶徒弟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師傅帶徒弟十分厲害。我記得xx年引進高速動車組技術時,我們的水平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師傅一人能焊出來,人手嚴重不足。為了完成任務,他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將焊工全都培養了出來,400多名學員全部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這在整個培訓史上也是一個奇蹟……李萬君的徒弟謝元立回憶。

李萬君認為,單單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夠的,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在帶徒弟方面,師傅毫無保留,甚至還根據學員的體態胖瘦、走路姿勢、運槍習慣等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親身示範。謝元立説,師傅帶出的20多個嫡系徒弟如今全是技術骨幹,其中10多人已成為吉林省首席技師。

xx年,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師工作室,被國家勞動部授予李萬君大師工作室稱號,5年來組織培訓近160場,為公司培訓焊工1萬多人次,考取各種國際、國內焊工資質證書xx多項,滿足了高速動車組、城鐵車、出口車等20多種車型的生產需要。

李萬君不僅承擔為本單位培養後備技術工人的重任,還利用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一平台,為外單位的技術工人無私傳承技藝,3次被長春市總工會聘為高技能人才傳藝項目技能指導師。截至目前,李萬君已為吉林省、長春市以及省市工會對口援疆地區的兄弟企業培訓高技能人才xx多人次。在中國高鐵事業發展進程中,李萬君實現了從一名普通焊工到我國高鐵焊接專家的蜕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