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模板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5W

沒有具體的教學思路,我們是寫不出完整的教案的,一篇好的教案可以讓老師對課堂節奏有更好地把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年級語文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模板7篇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全詩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3、瞭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首詩,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讀了那麼多的書,老師考你們幾個課外知識怎麼樣?1、歲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嗎?(指生背)

2、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欣賞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題,讀課題。

二、讀詩

1、打開課本,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檢查讀。

2、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出來,不僅要讀,還要吟唱,七言絕句的節奏一般是///

請同學們試着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詩

下面,老師給同學們一段時間,結合書上註釋,自學這首詩。看自己能讀懂多少,把讀懂的內容用鉛筆寫在書上,把自己讀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學。

2、小組內交流,並討論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a、①結合註釋能理解的重點詞有:

淡墨、痕、清氣、乾坤

②交流每句詩的意思。師小結:這是一首題畫詩,是作者採用淡墨手法畫的一株盛開的梅花。

③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説説。

④帶着對這首詩的理解自由讀讀這首詩。

b、師引導: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讀懂了這麼多,沒有什麼讀不懂的地方嗎?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作者為什麼要畫墨梅,而不畫鮮豔的梅花?

②這是一幅畫,詩中為什麼説是隻留清氣滿乾坤?

③為什麼説不要人誇好顏色?

師小結:這些問題提得好,可見同學們讀詩時動了腦筋,有大疑必有大進,這就是會讀書。當然,同學們不用着急,通過下面的學習,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四、品詩

1、品淡墨

①同學們,誰見過盛開的梅花?老師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賞?(課件:幾幅盛開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麼樣子?你能用上一、兩個詞描述一下嗎?

②王冕筆下的梅花從外表上看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默讀前兩句詩,思考一下。

生説:淡墨;痕跡一般淺;顏色不夠驕人

③師點課件,出示《墨梅圖》。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圖》,仔細觀察一下,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生説:素潔、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氣

④指導朗讀:你們説的老師深有同感。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

指點:淡墨痕淡雅的,要讀得輕一點。

2、品清氣

過渡:同學們,這梅花如此淺淡,貌不驚人,從沒引起過別人的注意,從沒受到過別人的誇讚,但它卻在洗硯池邊不畏嚴寒地怒放着,呈現出勃勃生機。

①老師這兒有一個問題不懂,墨梅這樣做心裏是怎樣想的?揣摩一下,誰來幫一幫老師?

指生説。

現在明白不要人誇好顏色了嗎?指生説。

②正如詩中所説(課件出示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謝謝同學們,在你們的幫助下,老師讀懂了墨梅。

師引讀:

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讀

這真是一株灑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讀

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齊聲讀

3、品讀

過渡:(對照板書)這梅花是痕跡一般的淡墨色,但卻素潔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這是一幅畫呀,詩中為什麼説是隻留清氣滿乾坤?誰已經明白你們提出的問題了?生回答。

①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完整地讀一讀,讓墨梅的形象走進你的心中吧。生自讀。

②把書扣在桌上,閉上眼睛,讓你的思維跨越時空,讓你的想像飛起來,飛到元代王冕

家的小院子裏(老師的語氣要飽含深情,有一種靜謐之感)。

(配樂)

師引讀:

淡墨色的梅花開了,多麼淡雅,多麼高潔啊!指一生讀。

淡淡的清香瀰漫在小院子裏,充滿了天地間,也飄到了我們的教室裏,讓我們靜心聞一聞吧。指一生讀。

五、品詩人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都陶醉於這梅香中了。回憶一下前面學過的《竹石》、《石灰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墨梅》與這兩首詩對照一下,有什麼相同之處?(板書: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師: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師相信你們對這首詩的思想內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瞭解一下作者的情況,你們的感悟會更深!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傾注筆端,揮毫潑墨,暈染出一幅幅驚世之作。至此,墨梅與作者之間的聯繫你讀懂了嗎?(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師小結:對呀!王冕曾説: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作者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現在讓我們回到課始提到的問題:

指名提出問題的同學:你明白作者為什麼畫墨梅了嗎?生回答。

師評:你們真正讀懂了《墨梅》,讀懂了王冕,老師很高興。

4、昇華讀:同學們,看着這幅墨梅圖,你有什麼心裏話想對墨梅、對王冕説嗎?

指生説,該生接着讀出自己的情感。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千般喜歡、萬般敬佩化成一首詩,表達出對墨梅對王冕的由衷讚美吧!

齊誦《墨梅》!

六、作業:蒐集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

七、板書設計:

5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與世俗

清氣 同流合污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全部、橫跨、創舉、減輕、衝擊力、重量、節省、堅固、美觀、石欄、欄板、精美、圖案、前爪、回首、遙望、雙龍戲珠、才幹、寶貴、遺產”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喜歡的部分。

3、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4、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教材簡説:

這篇説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瞭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然後講這樣設計的好處:減輕衝擊力,節省石料;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這篇課文,從建築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3

知識目標:讀準生字字音,會讀有關詞語,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正確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選擇地説説黃山奇石的樣子。

情感目標: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產生去黃山看奇石的願望和愛黃山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2—5自然段,瞭解黃山奇石的樣子。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體會黃山奇石的有趣。體會“奇”在哪裏。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質疑。

(利用遮屏功能遮住題目和圖片)

開課質疑,課件出示課題“黃山奇石”,同學們你們看圖上都有什麼?(石頭,松樹…)這幅圖是我國著名的黃山風景圖。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它以奇鬆、怪石、雲海、温泉而著名!被稱為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移動遮屏),齊讀課題其中“奇”字用批註功能批註。讓學生解釋什麼是奇?(誰能説一説奇是什麼意思?)

二、欣賞課文的情景朗讀,初讀課文質疑對課文有個大致的瞭解。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有哪些疑問?”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後,請學生帶着問題觀看課件情景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欣賞、領略黃山美景,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把書打開,自由小聲讀課文,並把課文中的生字詞讀一遍。然後出示課件,檢查學生們生字詞掌握情況

三、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抓注重點詞語理解本段內容,導讀全篇)

(1)自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是從哪些詞語知道的,請你畫出來。

(2)交流:

重點詞語:聞名中外景色秀麗神奇尤其

(3)課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黃山風景區——資料介紹(黃山四絕:奇鬆、怪石、雲海、温泉)

導語:黃山四絕,所以説黃山風景區是“聞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4)指導朗讀:你喜歡黃山風景區嗎?將你的理解和感受讀出來。

2學習2——6自然段

(1)讀課文,同桌畫找:課文介紹了哪些怪石?把它們的名字畫下來,再讀一讀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2)交流:

提問:哪些怪石是具體介紹的?哪些怪石是簡單介紹的?(教師板書怪石的名字)

(3)學習內容

(注:按學生的回答,選擇一種怪石進行精讀指導,總結方法,其他幾種怪石按此方法學習)(此環節設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如:名字:猴子觀海

樣子:抱着腿、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

想象:猴子在幹什麼,看到什麼?把你想象的説一説,有什麼感覺?把你的感覺讀出來。

課件演示:猴子觀海

小結方法:名字樣子想象(師生共同完成)

(2)課件演示:(拓展內容)

(有名字的怪石欣賞,沒有名字的怪石,發揮你的想象給他起名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當教學到“仙桃石”時,課件出示仙桃石的圖片,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圖片,(用聚光燈突出仙桃石)可以看到山頂的巨石就像一個大桃子,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讓學生結合看過的神話傳説,如《西遊記》等,發揮想象,想象一下仙桃石的來歷,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講一講。

當教學到“猴子觀海”時,課件出示猴子觀海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有一塊形狀像猴子的石頭,它兩隻胳膊抱着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學生對“翻滾的雲海”理解起來有困難,可以讓他們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並看看課件出示的翻滾的雲海的圖片,以此解決心中的疑團。

當教學到“仙人指路”時,課件出示仙人指路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上的巨石就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正在給遊人指路呢。可以讓學生學一學仙人指路的動作,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在講課過程中穿插着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

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要讀出對仙桃石來歷的一種猜想。讀第三自然段要突出猴子觀海的有趣,聲音可以輕一點,彷彿怕驚動了正在觀海的猴子。而第四自然段則要讀出仙人指路這個傳説的神祕感。朗讀的方式也要多樣化,有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分開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練習背誦。

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可讓學生將描寫“金雞叫天都”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理解什麼是“金光閃閃的雄雞”、“不住地啼叫”是什麼意思。然後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發揮想象,畫一畫“金雞叫天都”,再選幾幅學生作品展示出來,大家來評一評誰畫得好。

最後一自然段,讓孩子們在課文中勾出課文還寫了那幾種怪石。(利用批註功能批註還有那些怪石)省略號是什麼意思?

四、擴展想象

然後讓學生欣賞黃山其它被命名的怪石。再仿照課文練習説話,如:天鵝孵蛋,它好像……。。最後欣賞沒有名字的怪石,讓孩子試着給起名字,看看誰起的名字好,並説明自己的觀點!

具體簡略

課件説明:此課件為幻燈片,內容包括黃山的地位幾種怪石,“黃山四絕”的資料介紹,還有就是課文的情景朗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特點,設計了具有啟發性的生字、詞語的學習,有利於學生對生字和詞語的掌握;課件還包括黃山的怪石(有名的、沒名的),適合學生的想象;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有極大的促進和幫助作用。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4

【教學設計思路】

落實自主學習。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識的獲得是自主習得的過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承認學生認知基礎,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獲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語言的能力。教師要大膽放手把讀書感知——讀書感悟——讀書體情的權力給學生。葉老曾經説:“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試着理解、試着揣摩”,從而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

加強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利於學生間、師生間語言交流、情感溝通、思維碰撞。本課“説説自己的家鄉在哪、什麼樣”的口語交際過程,應是在學生間、師生間進行的,教師要給學生交際的空間。可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因區域不同而定) 、(因興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間教師要深入小組中,注意學生思維空間的打開,在合作中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交際能力。但此過程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力求學科整合。本課內容與美術學科聯繫甚密,且學生因年齡小對畫畫又特別感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讓學生在語言與簡筆畫之間建起橋樑,培養學生的動手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寬、蝦”等12個生字,會寫“貝、原”等6個字。

2、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在老師的指導下,描畫自己的家鄉。儘可能多的引導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説明: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要根據自己班學生的實際和家鄉的具體情況。

1、教學重點:

課文第2、3、4、5自然段,瞭解畫的內容,體會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依據第一、二冊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基礎確定難點):

感知課文描寫家鄉景色的美麗;説自己家鄉的樣子;( 確定這個難點主要是想學生年齡小不會留心家鄉什麼樣,或根本不清楚家鄉在哪。所以家鄉一詞要從廣義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鄉老家等。但不要出現説自己家所在的樓。)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 重點突破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1、通過觀察、訪問或與家長聊天,瞭解自己家鄉在哪裏和它的樣子。

2、用小彩筆畫自己的家鄉或想象中的家鄉的圖片。

3、課文中圖的課件或投影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請學生説説自己的家在哪裏?

你想把自己美麗的家鄉畫下來嗎?我們先學一學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用畫筆,向我們介紹家鄉的?(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拉近生活與學習的距離,體現學為所用,即學習有明確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

藉助音節讀準字音。

自主習得能力培養之一:鞏固拼音的拼讀技能;加強已識字的運用;學習認讀新字。

2、同桌或小組內互相讀課文(合作學習體現之一),要求:

⑴ 互讀互助:

讀要努力讀正確,聽要認真,發現錯誤幫他改正。

⑵ 讀後標出自然段。

思路:這一過程除訓練學生把課文讀正確外,還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意識--學生藉助他人的幫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構主義學習論認為:知識不是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藉助他人(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教材、資料、媒體、實物等)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

3、檢查反饋學生初讀課文後的識字情況:

⑴ 內容:

讀帶有生字的詞語或短句,強化識字

寬 蝦 腳 撿 貝 殼 原 奔 密 匹 市 樓

⑵ 形式:

可指名讀、可開火車讀

導語:

過渡到細讀課文,瞭解內容。

三、細讀課文,瞭解內容,感悟語言,體會情感:

第一板塊:

1、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感知發現的自主學習權力留給學生,從而實現第一個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

自己讀課文,想一想讀後知道了什麼?

(彙報後教師要有意識讓學生知道文章的整體:什麼時間誰在做什麼)

第二板塊:

2、讀課文,感悟語言:

⑴ 觀察彩圖並讀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讓兒童畫與語言之間建立聯繫,又體現學科整合思想)

① 找一找:每一個自然段與五幅彩圖的聯繫。

② 説一説:指出聯繫。

③ 讀一讀:相應的自然段。

⑵ 按自然段學習課文(瞭解自然段的內容,感悟語言,體會情感。認識第二個整體)説明:

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能結合語言與圖畫説出家鄉的美、讀出家鄉的美。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順序進行教學--按學生喜愛自然段的興趣所需,這也體現尊重學生的選擇和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

以第二自然段為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之二)

① 細讀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導學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語言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語感。)

想一想這次再讀你又知道了什麼?

(結合插圖、投影片或電腦課件彙報,同時啟發學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畫面中的形象)

(彙報重點指導語言表達順序及感悟語言內涵,構成單幅圖畫的美:A、家鄉在哪裏;B、家鄉怎麼樣;C、畫中的人在做什麼 )

結合圖畫、語境瞭解詞語的意思。

② 隨學生的彙報指導學生的朗讀,激發學生對家鄉的喜愛。如:

“他畫的海那麼藍,那麼寬。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要讀出對家鄉的讚美感。

“那海灘上……”要讀出濤濤置身於海灘享受海灘給他帶來的快樂的情感。

③ 啟發想象再朗讀本自然段,迴歸自然段整體。 (合作學習體現之二)

課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也可讓學生對畫面的喜愛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夥伴。(學習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學習方法)

⑶ 説説自己的家鄉:(學習運用書上的語言表達方法)

表述內容:

① 家鄉實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② 想象中家鄉的美麗景色。

第三板塊:

3、有語氣地朗讀全文,體會感情。(迴歸文章的整體)

⑴ 自讀後指名讀。

⑵ 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並把它背誦下來。

四、作業:

1、有語氣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自己喜愛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誦全文。

2、用小畫筆畫出自己的家鄉或想象中的家鄉。(讓語言與簡筆畫之間建起橋樑——體現語文學科與美術的整合。)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列寧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鍊意志的故事。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學習他自覺磨鍊意志的品格。

教學重點難點

聯繫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教學構想

教學中,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小路的險,重點指導學生讀懂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兩次走有什麼不同之處,從而學習他自覺磨鍊意志的品格。

教學準備

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有關列寧的故事,誰來説一説?從中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今天,我們學習14課,出示課題:《登山》講的也是列寧的故事,又表現了列寧的什麼品格呢?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記敍了一件什麼事?

三、講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課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麼?

2、列寧為什麼要走危險的小路?

3、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二、三段。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小路危險的句子。

2、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説出自己的理由。

3、師生共同歸納。

(1)指名讀直接描寫小路危險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導學生觀察、體會。

(2)有關這條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樣説的?你體會到了什麼?

(3)巴果茨基是怎樣通過這條小路的?

a、指名讀相關句子,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b、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c、巴果茨基輕輕舒了一口氣,説明什麼?

(4)列寧是怎樣走過這條小路的?

4、下山的時候,列寧仍然堅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麼不同?

(1)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2)師生歸納。

a、第一次必須走,因為要看日出,時間不夠。第二次是列寧自己堅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動。第二次走:先走、毅然決然

(三)學習第四段

1、從山上回來,列寧為什麼還要走小路?

2、課文最後,列寧講了什麼話?這段話每句講什麼意思?這段話對你有什麼啟發。

3、齊讀第四段,反覆朗讀列寧的話。

4、在兩次走小路中間,作者還描寫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寫的非常美,誰願意讀一讀?(指名讀)為什麼寫這一段?(藴含着“無限風光在險峯”的寓意。)

四、總結全文。

作業設計

1、從查找關於列寧的資料。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動 自覺磨練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險)第二次:先走、毅然決然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認字,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

2、通過讀句子,發現多音字;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優秀段篇。

4、口語交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自主識字,主動積累詞彙。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歡迎來到語文園地!語文園地的主人在向我們致意呢!我們來看看本期園地裏有些什麼?

(出示語文園地四)

二、我發現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自主識字。

請大家翻開書,讀一讀我的發現這部分的漢字,看一看有什麼規律。

學生a:我發現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關。

學生b:我發現月字旁的字和身體有關。

學生c:我發現足字旁的字和腳有關。

學生d:我發現提手旁的字和手有關。

1、我們讀一讀這些字。

2、指名讀要求會認的字:

擦、抄、拾、摔、拔、攔、摸(老師出示生字卡片),練習擴詞,説句子,還可以讓學生做動作來理解意思。

3、教師小結:

形聲字分兩半。形一半,聲一半,形旁相同是同類,形旁不同意思變。從這些漢字,我們可以看出偏旁總是跟字的意思有些關係。你還能説出一些偏旁表義的漢字來嗎?

(蚊、螞、蜻)(趕、起)(認、説、話)

二、我會讀

積累詞彙,豐富語言。

1、教師出示題板,學生觀察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麼特別的嗎?

(有的字下面加了點)

2、教師範讀,聽一聽,你發現了什麼?

(帶點的字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讀:

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4、指名讀,齊讀。

第二課時

1、出示圖畫,提問:

你去過海邊嗎?那一定見過浪花吧,自豪地告訴大家,浪花是怎樣的?

2、沒見過浪花的同學彆着急,讀一讀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

3、老師範讀。

4、學生試讀,把句子讀通順、連貫。

5、請同學接龍讀短文。

6、説一説:

現在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浪花怎樣?

(可愛、淘氣)

7、齊讀,指名讀:

(指導朗讀)

露出可愛的笑容,帶着微笑讀短文。讀了短文,讓別人聽了好像真的見到了淘氣的浪花。

8、配樂朗讀短文。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續講故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插圖。

2、出示小兔插圖:

有一天,小兔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兩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再出現小松鼠,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來了。小松鼠為什麼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來是想幹什麼呢?老師講到這兒,講不下去了,請同學們幫幫忙,仔細看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這個故事續講完,看誰講得好。

提示:

小松鼠可能為了什麼事才急急忙忙找小兔?小兔會怎麼説?

怎樣幫助小松鼠?

⑴ 自由發揮講,講給同桌聽。

⑵ 小組內交流。

⑶ 指名上台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講的故事什麼地方説得好。

⑷ 評價(學着評價同學的優點,再補充自己的看法)。

過渡:大家講得真好,講得更生動,老師都聽得入迷了。現在請聰明的你把自己講的故事畫一畫,看誰畫得好。

二、畫一畫

1、學生自由畫畫,老師巡視。

2、先畫好的同學放在實物投影儀下讓同學們欣賞,評價。

3、小組交流。

4、評出小畫家。

三、拓展活動

根據自己畫的畫,把這個故事完整的講給家人或朋友聽。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7

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在9篇課文的後面安排了“資料袋”,“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瞭解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較為充分地體現了“整合”的課程理念,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後,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使其“物盡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之後的資料袋為學生提供了李四光經過長期研究,為祖國摘去“貧油國”帽子的資料。學生通過這個資料,反過來再讀課文,就能夠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時候善觀察、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我不能失信》之後提供有關宋慶齡簡介,《孔子拜師》之後提供的關於孔子的介紹,都屬於類似的安排。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料,可以課前預習,為學習課文做鋪墊;也可課後延伸,讓孩子感悟偉人的成功與兒時的因果關係,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覺得自己“也可以那樣”。

整合的課程觀,還要求學生將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豐富語言積累,從而“一物多用”。

二、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為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麼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於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案例】 《我們的民族國小》一文課後的資料袋,為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麼,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閲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麼族)的小朋友(做什麼)”的説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説説“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並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養習慣,讓資料袋不斷充實

培養學生使用資料袋的良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對於用得好的同學一定要適時表揚,樹立榜樣,力爭讓收集資料、合理使用資料袋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教材上提供的資料袋其實不多,這為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資料袋提供了空間。

?案例】 《趙州橋》一文課後並沒有提供資料袋,但是如果學生養成了積累資料的習慣,加上教師的引導,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過課外書、網絡等各種渠道瞭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橋文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自身資料袋的補充。如果孩子們查閲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速度加快了,豐富資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數課文學習之前或之後自覺主動地進行。至於本身就有資料袋的課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意願,鼓勵通過查閲課外書或網絡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資料袋的內容,只是教師關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應關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和資料的使用。

建議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資料積累專用本,課外資料、妙詞佳句都可納人。教師對孩子自身資料袋的關注,就會激勵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熱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讓資料袋煥發個性光彩

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對於資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儘量不要“強行要求”,打擊弱勢。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為,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生牴觸情緒,費力低效。

?案例】 《給予樹》課後關於聖誕節的資料,《“東方之珠”》課後關於香港的資料,孩子們一定都非常感興趣,但這些資料比較少,許多孩子或許已經知道,於是“想知道”,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孩子查閲資料,然後共同交流。對於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為,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儘可能體現自己的個性。

條件允許的話,那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為一個繽紛的展台,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們需要統攬全局,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資料袋這一種新的形式放到整個語文課程資料中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在資料袋的使用上靈活自如,不致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