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6篇 探祕濟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2W

本文為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濟南的冬天》教案,介紹瞭如何通過這篇課文教學,讓學生了解到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和市井文化,同時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語感。教案涵蓋了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後練習等多個環節,可供給中國小語文教師參考使用。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6篇 探祕濟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

第1篇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過程與方法: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2.教學難點: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

佈置學生去查閲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瞭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閲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瞭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説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説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肅殺的,可能會令習慣於温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肅殺,而是一個温暖的寶地。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感知濟南冬天的温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理解為什麼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瞭解,為什麼文中的情那麼濃。

老舍於1920xx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着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

鑲、響晴、温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並在聽讀中思考以下問題,然後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寫對濟南的總體感受: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的遠山,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學生速讀第一、二自然段,討論下列問題並自主解決。

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温晴。

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麼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峯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

讓學生試着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學生朗讀後,思考體味以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模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害了羞是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微微一詞用得貼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⑤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凍上的原因。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説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温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2)作者緊扣這一點,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讚美的深情。

(5)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温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為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一下,在寫法上本文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寫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裏,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請你仔細觀察北京冬天的景物,傾注你的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6篇 探祕濟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 第2張

第2篇

3、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形象化語言描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4、 培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1、 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初步疏通字詞,較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藉助網絡和一切資料,瞭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況、瞭解濟南的基本情況。

談到冬天,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説到冬天,大家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總而言之,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國的濟南,由於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賞那秀氣的山,澄綠的水

其餘小組學生冥想(儘可能多的根據朗讀再現畫面)。

3)你是否覺得濟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適”的?請講述理由。

1)濟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與北平的朔風、倫敦的重霧、熱帶的毒日相比較後,給人感受是:無風、響晴和温晴,天氣暖和安適,三面環山,山是温靜、雋秀的;水是綠色、澄澈的。

e.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及心情説明濟南的“温晴”

4)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繪山景、描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愛、讚美之情。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老舍先生為了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精心設計了景物構圖,通過形象的語言,層層展現了景物形象。

a.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乙:山坡上,小雪覆蓋不勻,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

b.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點粉色。

c. 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了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4、小結:我們繪景時,要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合理的順序(角度),通過極富有表現力的動詞、修飾語、限制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來狀寫客觀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認真思考,對客觀之景要經過內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觀的情感,使客觀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強調寫景時不能修辭、詞藻等簡單堆積)。

8、片段練習:描寫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寫的五個注意點。

同:抓住特徵,安排較好的順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營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異:《春》還從多種角度來描寫,另描寫的內容不同

同:抓住冬天季節的特徵,營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寫。

異:《濟南的冬天》多濟南山水的描繪,虛實結合。《冬影》多細節描寫,有人物對話,實景較多。

1) 鑑賞自讀課文37課《雪》第5節,分析作者如何構圖和描寫冬景的。

第3篇

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讀者的頭腦中產生具有光、色、態的具體形象,這就是語言的啟示性。《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這種語言的啟示性,在讀者頭腦中喚起對光、色、態的豐富聯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

老舍先生是如何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藝術的特色呢?

老舍先生以“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引發讀者的想像,讓讀者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朔風怒號、天寒地慄的蕭條畫面,用這幅畫面中的“寒”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調動讀者的想像,使讀者彷彿看到了一幅倫敦灰霧慘淡的陰鬱圖畫,用這幅畫面中的“暗”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明”色。這還不夠,作者還讓我們看了一幅熱帶地區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畫面,再用這幅畫的“熱”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調和對照,用了繪畫藝術的“以色賦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將濟南冬天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畫面勾勒了出來。

第二,從紛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加以突出的表現。

這是山水畫法。描繪濟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觀小”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取景方法。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飛上濟南的雲天俯瞰大地,然後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畫城,不畫它的東西南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濟南城中的山)。一些瑣碎的細部都被略去了,畫的只是冬天濟南城秀美的睡態,留下充分的餘地讓讀者去聯想、想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畫山,不畫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一起筆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徵,緊接着就引導讀者展開藝術的聯想和想像:“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借這種聯想、想像,使畫面活靈飛動起來。畫人,不畫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國畫一樣略去耳鼻眉目,連形體也完全略去,而只畫了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的特徵:“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與山,渾然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繪畫是“空間藝術”,須將空間並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則加以巧妙的佈置。這種繪畫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説第二段畫的渾然一體的濟南大地是一幅寫意畫,那麼第三段畫的美態紛呈的濟南雪景則更接近於工筆畫。

作者依山寫景,通過寫美的小山各個細部的雪光、雪色、雪態,畫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藝術結構上取了兩層佈置。先進行工筆的分筆描繪,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地輕描:它是白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是它的態,在色和態的描繪里寫出了靜中的動;它更有世上最動人的容色,豔豔夕陽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樣“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畫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筆一景,一景一態。這一段分筆描繪,從方法看是用工筆,從意境看依然着力於寫意。中國繪畫講究“氣韻生動”,分筆描畫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動的。一連串的動詞,將讀者帶入聯想、想像的意境,讀者所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光、色、態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雪的內在的美。作者所創造的,正是“氣韻生動”這一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

正是為了讓這種畫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層描繪。在分筆勾寫後總繪雪景,將古老的城,城內,城外,山坡,村莊,整個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結句直接點明:“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濟南稱泉城,水是有名的;濟南的水來自大地的深處,浩浩蕩蕩,一年四季奔湧不息,這樣美的形象如何畫出?作者捨棄了濟南冬水的種種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鮮明形象,在鮮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綠”,一連串五個“綠”字,作者描寫的是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托出的卻是水的綠。讀着這些綠萍、綠藻、綠柳,我們會自然聯想到滋養出它們的水,感受到藴蓄在濟南冬水裏的綠的精神、綠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細節乃至具體形態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筆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機:“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這已是感情化的水,藝術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所得到的獨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繪畫藝術中,為了表現出水的特有的態、特有的勢,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這不是出色的繪畫藝術又是什麼?結尾處,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鮮亮明麗的色彩給泉城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倩影:“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最後要説的是,無論從立意看還是從構圖、筆勢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陽光、山川、人物、白雪、綠水,各物各景所表現的都是“暖”這一個字。繪天繪地,繪出了這幅山水圖的大布局;寫雪寫水,寫的是這幅圖的特定細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陽畫到暖陽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筆勢順暢,一氣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第4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濟南的冬天》是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非同一般,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採用電教平台、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電教平台、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並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説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佈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後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朗讀課文後,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閲讀1——2節,並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温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着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讓學生試着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接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並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麼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後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後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後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着眼於“寒”而着眼於“暖”,不着眼於“壯”而在於“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並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着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讚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後的課文鞏固。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麼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着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並訓練學生的複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説説你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子,再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閲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閲讀的遷移與深化。)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的與倫敦比“温晴”山景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的冬——無重霧(寶地)濟

第5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濟南的冬天》是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非同一般,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採用電教平台、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電教平台、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並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説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佈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後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朗讀課文後,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閲讀1——2節,並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温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着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讓學生試着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接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並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麼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後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後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後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着眼於“寒”而着眼於“暖”,不着眼於“壯”而在於“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並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着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讚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後的課文鞏固。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麼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着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並訓練學生的複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説説你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子,再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閲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閲讀的遷移與深化。)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的與倫敦比“温晴”山景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的冬——無重霧(寶地)濟

作者借景抒發了讚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愛。

第6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濟南的冬天》是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非同一般,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a、 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1、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採用電教平台、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電教平台、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並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説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佈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後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 (抓關鍵詞概括) ? 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朗讀課文後,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閲讀1——2節,並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温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着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讓學生試着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接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並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麼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後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後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後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着眼於“寒”而着眼於“暖”,不着眼於“壯”而在於“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並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着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讚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後的課文鞏固。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麼寫得好? 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 (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着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 (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並訓練學生的複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説説你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子,再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閲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閲讀的遷移與深化。)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的 與倫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的冬 ——無重霧 (寶地) 濟

作者借景抒發了讚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