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五年級《鯨》説課稿5篇 《深入海洋的奇遇——五年級《鯨》説課稿》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3W

本篇文章以五年級《鯨》説課稿為主題,旨在探討如何生動有趣地教授這篇課文。通過深入解讀課文內容及其背後的意義,本文將為讀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有趣的教學參考,助力教師們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閲讀能力。

五年級《鯨》説課稿5篇 《深入海洋的奇遇——五年級《鯨》説課稿》

第1篇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新課標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説明性文章單元中的《鯨》第二課時。這節課我按以下幾個方面來説明:一、説教材;二、説教法學法;三、説教學過程;四、説作業設計;五、説板書設計。

?鯨》選自人教新課標版第九冊第三組。這是一篇常識性的説明文,介紹了鯨的外形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和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加以説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本單元意在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體會並學習作者的説明方法,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

本文計劃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學生自學為主,第二課時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説明方法,並學以致用;培養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

認知目標: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齶、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和打比方等説明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課件圖片的欣賞,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説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怎樣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並在習作中運用。

難點: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應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的發展,體現“五主一輔”原則,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教材為主源,以學生情感的昇華為主旨,以農遠資源的聲像技術為輔助的原則,確定學生的主體意識、訓練意識和創新意識。

在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已經初步學習了相關的科學知識,但對海洋動物知之甚少。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有光鯨的科學知識,掌握説明文寫作的説明方法,並由此喚醒學生探索海洋動物奧祕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利用農遠資源的聲像資源,採用“激趣,研讀”式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的慾望。

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説過:“教師之為教者,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此為善教者。”想要成為“善教者”,必須向學生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

1、 自主探究:通過不同任務,不同目的朗讀,讓學生探究自悟。

2、 合作交流: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學生提出質疑,互助解答,交流心得。

根據本課的三維目標和對教材的全面解析,我按照以下六個教學環節實施既定的教學策略:

教師啟發學生談話。“同學們,浩瀚的大海孕育着無數的生命,上節課,我們又認識了海洋裏一個龐大的動物,它是誰?”由學生引入課題《鯨》,教師板書課題,同時播放鯨的圖片,讓學生回想作者從幾個部分來介紹鯨的?分別寫了什麼?請學生上台板書。

(設計意圖:這幅圖片的形象性和直觀性給學生以視覺的衝擊,讓學生的思維變抽象為形象,營造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非智力性因素。既鞏固了舊知,又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讀或跳讀課文。看看自己讀懂了什麼?在你不懂的或沒有完全理解的地方用筆劃一個小小的問號。(師巡視,瞭解學生讀書情況。)

課件出示問題:“讀了課文,你對鯨有了什麼瞭解?”(指名説。師相機板書。)

注:這裏我安排了一個教學預設,學生如果不能較全面的.介紹鯨的知識,我將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巡視,組織組內成員互助解決。

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都是關於鯨的生活習性的問題,每一種鯨的生活習性各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認真讀讀這四自然段課文,找一找畫出來。

(設計意圖:課件以表格的形式將鬚鯨和齒鯨在生活習性上的區別,讓學生一目瞭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找到答案了嗎?老師知道你們找到了答案,但老師現在不要求你們回答。今天老師想在這裏展開一個關於鯨的小型科學發佈會,你們願意參加嗎?有你們的熱情參與,今天的發佈會會很成功!每一位同學都來當小小科學家,把你們瞭解到的課文知識加以拓展,以發佈會的形式介紹給大家。

過渡:從作者列舉的數字可以看出鯨的食量可真大呀!也説明了鯨非常大。鯨到底有多大呢?(指名説)相繼引導學習第一段。

①課件出示短文:鯨是一種很大的動物。我國曾捕獲過一頭鯨,長長的身子,大大的嘴,舌頭也特別重。(短文是教師課前準備的材料)

3、教師小結:從大家的發言中,老師聽出同學們已經讀懂了課文,還發現大家很會從課文外獲取知識,你們真了不得!

(設計意圖:課件將兩個片段並列於一個平面,讓學生通過朗讀和理解,體會作比較、列數字和舉例子等説明方法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課件的出示讓學生體會到運用以上説明方法的好處,同時也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同學們,現在有一頭小鯨魚遇到了困難,你們願意幫助它嗎?(課件出示,師講述)一天,海洋裏召開魚類運動會,小鯨魚興沖沖地跑去參加,誰知,被看門的大鯊魚拒之門外,小鯨魚難過極了,為什麼大鯊魚不讓自己參加魚類運動會呢?現在,就請在座的鯨研究專家“告訴小鯨魚”,究竟是怎麼回事?

③那麼隨着環境的變化,時間的推移,你們知道鯨的進化過程嗎?

1、聽了大家的發言,我知道了同學們對鯨都特別感興趣。老師也蒐集了一些鯨的資料,你們想欣賞一下嗎?(課件出示,配樂,師讀)

(設計意圖:此時課件播放的陣陣海浪聲和四張優美的圖片,是我從農遠網站上下載並進行二次整合的效果。聲像技術的結合,配上教師課外資料的朗讀,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解決教學上的難點。)

3、教師總結:作者運用列數字、打比方和舉例子等説明方法形象的刻畫了鯨的特點。特別是先後三次運用列數字的方法來説明鯨形體特點,下面請同學們也來練一練筆吧!

1、挑選你最喜歡的鯨的特點,運用不同的説明方法介紹它。

(設計意圖: 聽説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小練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説明方法之後,及時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課堂練筆便於老師當堂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蒐集你喜歡的海洋生物,結合今天學的説明方法,以“自述”的方式寫一篇短文。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是課堂小練筆的延伸,目的在於讓學生從興趣出發,拓展課外的知識。)

(設計意圖:黑板的左邊呈現形體特徵、進化過程、種類、生活習性,黑板右邊呈現本文所採用的方法: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和舉例子。板書體現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易於讓學生接受。)

今天,我分別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作業設計和板書設計這五方面來説這節課,今天的説課就到這,謝謝!

五年級《鯨》説課稿5篇 《深入海洋的奇遇——五年級《鯨》説課稿》 第2張

第2篇

2、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初步瞭解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説明方法。

4、 培養學生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我從目標入手設計教學思路。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共同的研究中領悟一些基本的説明方法。

我把教學的難點與精彩的故事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樂學之中突破了難點,滲透難點的技巧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最後學生明白了鯨魚為何沒參加那次魚類運動會,是因為鯨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1、 通過講故事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慾望加強了。

2、 交流有關於鯨的資料,為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課前讓學生收集資料,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3、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這個環節我設計了讀書小建議,旨在指導學生學會讀書,是對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也是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建議性意見,有助於學生對內容的整體感悟。

4、 合作研讀課文,彙報交流這個環節,旨在鼓勵小組合作的意識,我以尊重的態度、飽滿的熱情,鼓勵學生談出合作收穫。對於提出的'問題,不論是淺顯的還是深刻的,只要是讀書所得都要加以肯定。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彙報,可以寫,可以畫,可以繪製表格等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5、 迴歸整體突破難點這一步我與開課前精彩的故事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探求答案過程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課文的難點,使得難點不攻自破,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 創設情景滲透教育者是學習文章的最終目的即利用文章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這一個環節設計也非常好通過觀看鯨“自殺之謎”“人為的殺害”的圖片資料,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慾望,使學生認識到保護動物、保護環境是我們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否則就是自取毀滅。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瞭,又一目瞭然,還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與難點,讓學生一看就知道這節課所學的內容,更可貴的是讓學生參與了板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更為了適合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直觀效果,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

第3篇

?鯨》這是一篇常識性説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知識。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缺乏生動形象。作者運用李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等各種説明方法介紹鯨,融知識與趣味於一體,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這是一篇典範的練習説明文的好文章。

本單元的閲讀訓練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了解説明方法,體會準確的用詞,形象地表達。因此,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非常重要,這將影響到以後説明文的學習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形成。五年級學生已經在前幾個學段初步地接觸過淺顯的説明文,但對於説明方法地瞭解、使用,尚未能嫻熟地掌握、運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顎、哺乳、退化”等詞語。

3.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鞏固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説明方法,會在自己的細作中運用。

我認為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讓你學生了解鯨的相關知識,教學難點為學習作者用多種説明方法準確地説明事物的特點。

在本課中,我打算做到以學定教,我主要用到的教法有引導法、體驗感悟法、交流討論法等。現在閲讀教學理念明示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本課學生學習方法為:讀悟結合法、換詞比較法、圖文結合發並輔之以合作學習法。

導語:在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藴藏着豐富的寶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號稱“海中之王”,它就是——鯨。教師板書課題,鯨,讓學生看板書説鯨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我針對學生的提問,概括為“鯨是不是魚?”“一種怎麼的動物”

讀書貴在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剛開始教學,我就通過畫面出示,板書課題鯨字,引導學生質疑,既學會了鯨字,又激發了學生的閲讀期待。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課文主要內容。

這一步,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潛心會文,有充足的讀書時間,充分地感知課文,這是品詞斟句的基礎,也是感悟的前提。

第二部:請同學針對課文開始的質疑解疑,談談你讀了課文後的感受

這一步,讓學生從整體上談自己的閲讀體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提綱挈領地獲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同時又解決了課文依始鯨魚是不是魚的`認知問題。

1、同學們:鯨魚不是魚,那麼它又有哪些特點呢?請你快速的默讀課文,快速的給課文每一個自然段寫上一個短短的標題

2.師生交流,完成標題命名 體型龐大 進化而來 種類很多 飲食 用肺呼吸 睡覺 胎生動物

這一步,不必要求學生完全用詞準確,讓學生再次閲讀課文,對課文整體把握後粗略感知,為具體研讀課文打下基??

第一步,研讀第一自然段,學習如何批註 讓學生想想,課文是用怎麼樣的説明方法把鯨的“形體大”介紹清楚的?再通過交流,教師隨機出示相應的句子,如: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用到了列數字。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格式把説明方法批到相應的位置。

句式一:一頭近四萬斤重的鯨,約十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肥豬那麼重。

句式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同時通過學生聯繫實際, 體會鯨體形的龐大。並讓學生帶到朗讀中,加深體會。

第二步,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圖文結合,簡介鯨的進化史

讓學生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這麼體形龐大的鯨,它是從哪裏來的?用序號標出來,教師出示簡圖,學生解説。期間,通過解説,讓學生體會鯨進化的漫長,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讓學生默讀課文,試着將課文中的説明方法旁註到文中去。教師巡視,給予指導。師生配合,教師説方法,學生都相應句子。在交流中,出示第三段,領悟“分類別”的説明作用。

這一步,讓學生自己學習,感受,也進一步鞏固了對説明方法的認識。

閲讀4-7段,用第一人稱“我”介紹鯨的某一生活習性。學生動手進行小練筆。讓學生閲讀文本通過各種形式的表演,加深印象,對鯨的生活習性有所瞭解。

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聽説讀寫的發展,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對鯨的習性進一步瞭解,也更樂於表達。

鯨的世界是奇妙無窮的,但是這種可愛的龐然大物,正在面臨災難,教師引入資料袋,並播放捕殺鯨魚視頻,讓學生體會,留給學生思考。

第4篇

很榮幸能有這次機會去旁聽了林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鯨》是一篇説明文,由福建特級教師來執教,她是一個清爽年輕的女教師,“這麼年輕就成為特級一定很了不起”,大家都在尋思着。她的課堂一開始,我情不自禁的發出了感歎,真不可思議,林老師的課這麼活潑、這麼勁爆、這麼熱鬧,找到一個可以很適合評價的詞語就是:很港台。林老師的課堂確實很港台,一個語文説明文的課堂,成了孩子們歡笑的課堂,成了孩子們辯論的課堂,成了孩子們演説的課堂。在熱鬧中,孩子們體會説明文的準確性,在熱鬧中孩子們複述文章的內容,在熱鬧中孩子們加強了對課文內容的掌握。了不起的港台課,了不起的老師。林老師動用了一些技巧,那是上課的技巧,那是自成一派的技巧。有趣的招呼,美妙的歌聲,激將的語言,挑戰的活動,孩子們一個個沉浸其中,樂不思蜀。

一、設疑激趣,觀察導入——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努力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開課問候,活躍課堂氣氛。以“孩子們?”“誒。”為一問一答的方式拉近和同學們的距離,使課堂不再死板教條,讓同學們一直清楚:老師和你們在一起。取代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林老師以視頻的方式更形象的講鯨的形象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並鼓勵學生提問,引出課文。主要是通過課件演示和教師談話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閲讀願望。

在她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是學生,而是一起學習的夥伴。在她的引導下,學生不是在學習,而是進行海底遊覽。在她的課堂中,笑聲代替了種種謹慎。聽課也成了一種享受。教師用有些誇張的表情、語調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

二、讓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世界”的平台上——生字教學

學生來到課堂上,已帶來了他們對現實世界的直觀映象的獨特感悟。教學中,如果無視這些存在,課堂則會陷入走“教案”的狀態,機械呆板而毫無生氣。應從語文教學的本質出發,讓學生在課前真實地展示自我學習水平,林老師的生字教學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理念。改變了一直以來的大屏幕的形式。讓學生把“齶、肺、肚、胎、鰭”寫在鯨的各部位上,這樣不光了解了“齶、肺、肚、胎、鰭”在鯨的部位,又水到渠成地滲透了識字方法。又運用了“生字小轉盤”這一新穎的概念,讓同學們在識認漢字的同時講解生詞,尋找規律與特點。如“肉月旁”的生字,並強調了“肺”的最後一筆是豎。

三、適時捕捉鮮活的生成性資源,構建開放的課堂——圍繞齒鯨、鬚鯨的特點展開辯論

與傳統教學封閉、機械、呆板的設計相比,本課的設計不僅是彈性化的,而且注重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力求為學生敞開無數扇自由之門,打開無數條自由之路,力爭做到少干預,多擴大探究學習、個體感悟和合作溝通的空間。如在探究部分,用“文中哪些描寫你感受最深,為什麼?”這一問題,利於激活學生思維,同時給課堂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不僅動起來,而且動得主動、盡興,動得酣暢淋漓。同時,在“動”的過程中,也能不斷出現“新東西”,從而還課堂以真實、以生命。

林老師始終以親切平和的形象,以激勵的話語、給學生個性張揚的空間,這是高標準的口語實踐活動,這種辯論,不是死讀課文,而是將自己重構包裝後的語言展示出來,讓聽眾、讀者感到清新、生動。這要求辯論語言通俗、生動、形象,促使學生化難懂的知識為淺顯的知識,化抽象的語言為形象的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辯説能力。

四、讓目標在自主探究中達成——教學手段跟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

無論是學術性知識,方法性知識,體驗性知識,都力爭在學生的探索中自主建構,課上着力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涵蓋量較大,需要深入鑽研文本的問題或任務,如創設情境“遠處游來一頭鯨,那是……”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運用已掌握的鯨的課內外知識及説明方法。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在探究的過程自然達成三維目標。讓學生自己去朗讀課文,用一個詞來形容鯨的大;孩子七嘴八舌地説開了。這麼多形容“大”的詞,作者用了嗎?那他是怎麼寫的'?進而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用比較、數字、假設等説明方法來説明大。並重點提出了“動詞串串燒”這一概念,具體而生動,讓同學們試用這一方法寫一篇有關鯨的小片段,從而突出這一寫作首發的重要性。

在同學們熟悉鯨的特性之後,又運用了招聘小導遊這一獨特的形式,使同學們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課本中的知識,使書面知識能真正的運用到實踐當中去,並提高了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與組織能力。

“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義的情懷。”(朱永新)作為夯實人的精神基礎,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的語文課,特別是國小語文課,更需要濃濃的詩意。最後林老師在同學們欣賞鯨的圖片的同時,併為之附上了生動而又形象的旁白,帶領同學們更進一步的接觸與瞭解鯨,真正的遨遊在海洋中。

泛娛樂時代,課堂也娛樂,娛樂精神已經隨着新生代的老師瀰漫到校園和課堂當中來了,而今天林老師把娛樂精神為教學所用,幸而用得恰到好處。一個靈氣智慧的林老師,一個百變激情的林老師。

第5篇

?鯨》是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與其它三篇課文是全冊中唯一的一組説明文。這類課文知識性較強。之所以把這篇文章放在開始,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閲讀的目標是:“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而《鯨》一文不僅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還在表達上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假設事例、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了通俗的説明。同時,作者用詞準確、描述形象。這些都極有利於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多種説明方法説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還能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課程標準》,本課在讀寫方面將承擔雙重任務,即:重點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去。同時繼續訓練學生“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閲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過程”這一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均可在反覆朗讀中充分理解。但根據以往經驗來看,學生只對被説明事物本身感興趣,對文章的閲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慾望。因此,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本文教學首要考慮的問題。對於文章中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學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陽》等説明性文章的學習中有所瞭解,但能真正體會文章的説明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大部分學生對“鯨”這種動物很陌生,因此,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課程標準》對閲讀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閲讀的興趣,在讀中體會作者介紹鯨的説明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作的方法。

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説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瞭解鯨的進化過程,讓學生懂得生物常常是隨着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它的形體和生活習性的。

1、通過讀、議等形式,學生自悟,教師及時點撥歸納,從而抓住重點。

2、通過觀察圖片和理解重點詞語,使學生突破難點。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説明性文章,如何讓學生既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語文學科的特性。根據教材內容和所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我靈活合理地進行教法的優化組合:

3、採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悦、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閲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閲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閲讀實踐中自讀、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後交流、討論,然後再進行彙報,通過這些環節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在學習“鯨的進化、呼吸”這些部分時,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回顧,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你們瞭解了有關鯨的那些知識?這樣,一方面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喚起學生的記憶,知道鯨是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引起學生成就感的情感體驗。

利用多媒體的聲像結合功能,能加強學生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的正確世界觀。充分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及學習知識的興趣。因此,我在這一環節設計了一故事,(①播放故事)在故事中設疑,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標。

新課標還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課文第一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可作為精讀品味的突破口。教學時,我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具體教給學生學習品味的方法。

第一自然段運用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説明方法,集中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大”。教學中,緊扣“大”,引導學生自主閲讀鯨大的段落,畫出體現鯨大的詞句,品味説明鯨大的方法,想象鯨的畫面,逐步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評理解,體會鯨的特點及説明方法,教學時可結合學生反饋情況作如下體會:

(②課件出示):不少人看過象,都説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學習作比較的説明方法。

(③課件出示):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進一步認識列數字,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同時體會作者用詞的確切,真實,描述的形象具體。

(④課件出示):它要是張大嘴,人站在它嘴上,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齶;四個人圍着桌子坐在它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再次讓學生感悟鯨大的特點,體會假設事例的説明方法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在學習本段時,繼續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養成讀中思考,作批註的好習慣。

“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是閲讀教學的重要方面。其中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學本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找出描寫鯨生活地點發生變化的詞語“陸地——淺海——海洋”,再找出“很遠的古代”、“很長很長的年代”、“漸漸”這三個表現鯨進化過程時間長的詞語,接着讓學生把自己當作鯨,以第一人稱説説鯨進化的過程。

此外,我利用課件,形象演示鯨的進化過程,(⑤播放課件鯨的進化)再讓學生圖文結合,對照理解。再次理解鯨不屬於魚類,是哺乳動物。

課文的3—7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分類、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的特點,呈並列關係。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自由選讀,自主閲讀,合作學習等方法,激發閲讀興趣。

讓學生以遊客對話的形式介紹鯨的呼吸,適時演示課件(⑥播放課件鯨的呼吸)請學生判斷哪是須鯨,哪是齒鯨;讓學生以海洋學家的身份向大家講解鯨睡覺的特點, (⑦播放課件鯨的睡覺);讓學生以鯨的'口吻介紹自己的生長特點。當學生彙報鯨吃食這一特點時,相機出示課件“填空題”(⑧課件出示)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填空,再自讀想象鯨吃食的情景,學生對照課文敍述評議,體會作者準確用詞。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在充分民主、輕鬆愉悦、樂於探究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而且在課堂中構建了“生生合作”、“生師合作”等多種形式交互進行的主體型交流網絡,體現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課標》提出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既注重學習內容的開放,又注意探索學習活動時空的開放。“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 創設情景,滲透教育是學習文章的最終目的,即利用文章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這一個環節的設計是通過觀看鯨“自殺之謎”“人為殺害”的圖片資料,來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慾望,使學生認識到保護動物、保護環境是我們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否則就是自取毀滅。(⑨播放課件)

記得葉聖陶有一句話:“課文無非只是一個例子,學生要憑藉這個例子能夠舉一反三。”這是一篇説明文,文章用了多種説明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去感受説明的方法呢?在學完全文後,談談課文在介紹鯨時用了哪些説明方法?這樣學習,學生對這些説明方法的印象更深刻。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⑩播放課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海洋動物,收集相關的資料,可以以__自述的形式,也可以以辦小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更為了適合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直觀效果,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播放所有課件)

我設計的板書是這樣的:(播放課件)。此板書既簡潔明瞭,一目瞭然,又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與難點。同時大膽用粉筆作畫,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我是如何進行板書的呢?課前板書課題“鯨”。在第一環節複習提問時,適時畫出鯨的樣子。在學習過程中,分別板書出鯨的特點“大、哺乳動物、肺呼吸、吃母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