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長方形與正方形》教案7篇 從“長”與“正”看幾何之美 - 長方形與正方形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本教案圍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性質和區別展開,通過實際操作、討論和思考,幫助學生深入瞭解兩個幾何圖形,加深對它們的理解,並培養學生觀察和探索能力。同時,教案還涉及到對數學符號的應用和推理方法的訓練,有助於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長方形與正方形》教案7篇 從“長”與“正”看幾何之美 - 長方形與正方形教案

第1篇

表現內容:通過一些帶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組成的小房子圖片作為啟發點,讓孩子學習認識這些形狀。

1、小雞圓形房子、小鴨三角形房子、小貓正方形房子、小狗長方形房子若干

1、幼兒參觀各種形狀的餅乾,請他們説一説餅乾的形狀。教師小結餅乾的外形特徵。

4、出示小雞、小鴨、小貓、小狗木偶出來玩聞到了香味説:“我聞到餅乾的香味了,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了,餅乾在哪呢?”

5、小動物們尋找餅乾:“哇,原來在這呢,有這麼多漂亮的餅乾呀。”小雞説:“我最喜歡吃和我房子一樣形狀的餅乾。”小鴨、小貓、小狗同上。

6、教師:“小動物們都想吃和他們房子形狀相同的餅乾,請寶寶們為它們把餅乾送到家裏去吧。

7、幼兒操作:給小動物送餅乾,要求每一種餅乾都要送到形狀相同的小動物家裏去。教師巡迴指導。

《長方形與正方形》教案7篇 從“長”與“正”看幾何之美 - 長方形與正方形教案 第2張

第2篇

1、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含義的理解,使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2、讓學生在練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指出:要求長方形的周長,一般需要先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

3、“至少”兩字是什麼意思?應該選擇哪一種情況?

引導學生理解:菜地一面靠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長靠牆,一種是寬靠牆。在此基礎上討論哪種情況是籬笆用的最少的。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簡易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2、通過平移可知,這個圖形的周長就相當於邊長為5釐米的正方形的周長。

如下圖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時從學校到村長家,喜羊羊沿a路線行走,美羊羊沿b路線行走,如果兩人速度一樣,誰先到村長家,為什麼?

現學現用,學生通過上面拓展練習,已經積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經驗,通過平移幫助學生理解,兩人走的路是一樣長的,所以兩人會同時到達。

1、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我處的認識和對圖形周長含義的理解,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在操作實踐、交流討論和解決總量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談話:同學們,課前你們每個小組都分得一個學具簍,請大家看一看這個學具簍裏都有些什麼物體,能告訴老師嗎?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運用這些學具進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1)請同學們取出6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動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狀的圖形?

通過交流,學生髮現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1)談話:同學們都自己動手求出了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老師這裏有兩個圖形(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後兩個圖形)

同學們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先估計下:哪一個圖形的周長長一些?請同學們驗證下自己的猜測。

師:這兩個圖形的周長為什麼會相等?另一個多邊形的周長也和長方形的周長相等嗎?

小結:我們可以通過轉化的方法,把多邊形的.周長轉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來解決,問題就變得簡單了。

談話: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0釐米?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釐米嗎?在小組交流下,看看有幾種情況?你能畫出這些長方形嗎?

師:根據長方形的周長是20釐米,你能獲得什麼信息?

小結:通常先算出一組長和寬的和,再有條理的列舉出各種不同的長和寬。列舉的時候要有一定地條理。

出示課本上兩幅圖。這兩幅圖是什麼?你能指出它們的周長嗎?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圖注意讓學生明確周長就是圓的周長,和裏面的圖案無關。)

你能估計出這兩幅圖形的周長嗎?你能驗證下嗎?你打算如何驗證?同桌合作測量出兩幅圖形的周長。(第二幅圖讓學生通過軟線來測量,注意讓學生説一説測量的方法。)

引導學生估計周長時,先估計其中某一段的長,再通過估算得出結果。也可以先畫出與相關圖案大小接近的簡單平面圖形,再由這些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推算出該圖案的周長。

小結:我們可以通過圍一圍再量一量的策略達到化曲為直,化繁為簡的目的。

第3篇

1.通過讓學生數一數、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徵,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圖形;

2.體現合作競爭的教學思想,培養獨立探詢問題的能力和全面觀察問題的思維方式。

3、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

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藏在我們教室中的數學知識。在教室裏你能找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嗎?(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也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今天我們這節課我們就研究長方形的特徵。(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同學們的猜想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6人一組,互相討論,利用桌子上放着長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釘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組研究長方形的特徵。要求:利用這些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動腦筋,想辦法,研究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角有什麼特點。比一比,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最多來證明這個結論的對錯。如果你有了發現,請你先悄悄的説給同學們聽聽,過一會在説給大家聽聽,好嗎,做任何事都要大膽嘗試。

學生相互討論、動手操作、各自有了結論後交流彙報。

生1:我們用直尺量的方法,發現兩條長邊都是12釐米,兩條短邊都是9釐米,因此我們認為長方形的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也相等。

生2:我們也是用直尺量的,雖然量的結果不同,但也發現兩條長邊一樣長,兩條短邊也一樣長。

生3:我們用鉛筆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條長邊有多長,並在鉛筆上做記號,再去看另一條長邊是不是也這樣長,再用同樣的方法比一比兩條短邊。結果我們也發現長方形的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也相等。

生4:我們把長方形對摺,可以看到兩條邊完全重合,説明兩條長邊相等,換個方向對摺,又可以看到兩條短邊也相等。(生邊説自己的方法,邊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來我們用不同的方法都證明一個結論,那就是―長方形的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也相等。這就證明了我們剛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確的。

生:我們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過比,得出4個角都是直角。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都很好,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數一數、比一比發現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我們已經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兩組對邊區別開來,咱們分別給它們一個名稱,誰知道叫什麼?(如不知老師説明:長、寬並板書)

老師真為大家感到高興,大家真是太棒了,那麼同學們,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邊和角由什麼特徵嗎?

學生相互討論、動手操作、各自有了結論後交流彙報。

生1:我們用直尺量的方法,發現四條長邊都是8釐米,我們認為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棒極了,同學們,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又驗證了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證實了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們成功了。那麼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你們能給它的邊起個名字嗎?你認為要起幾個,為什麼?(板書:邊長)

通過討論和驗證我們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徵,那麼它們之間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徵呢?:

(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下面我們就運用自己剛剛掌握的知識來解決一些有關他們的問題。

(1)我的背後躲着一個正方形,一條邊是4釐米,另外三條呢?

(2)我的背後躲着一個長方形,一條邊長是20釐米,一條邊長是16釐米,另外兩條呢?

(3)我的背後躲着一個四邊形,一個角是直角,它是什麼圖形?

2、塗一塗:在練習紙尚把長方形塗一種顏色,把正方形塗另一種顏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老師相信,只要我們在日常升活中人人細心觀察、善於動腦,那麼不官什麼樣的數學難題我們都能找到答案,因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這一課的設計是粘近學生生活的,通過觀察學生熟悉的教室引入新課可以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生活中。在探求新知時是讓學生先猜想長方形對邊可能有什麼特徵,再讓學生想辦法證實自己的想法,這樣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學生猜想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後,再在班內交流,可以加深對長方形特徵的認識。在探究出長方形的特徵後再探究正方形的特徵是學習方法的再一次遷移,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

第4篇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麪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響。在學習和研究這一內容後,讓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本課是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1、使學生探究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3、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和勇於探索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一、創設情境:(出示由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物體的課件)

1、回顧舊知:圖中的物體都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你能估一下這個長方形和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2、2、估一估:你們都有哪些辦法能夠估計出它們的面積?

3、引入新課:你能從擺面積單位的過程中,發現面積計算的方法嗎?我們今天來研究一下。(板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2、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圖形,合作探究出圖形的.面積。

先估計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是多少,再計算封面的面積。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並能過小組交流總結出方法,再進行實際的操作。

(設計意圖 通過回顧舊知、估一估、擺一擺等環節,發展學生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經歷了發現問題、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人人動手拼擺,讓不同個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並比較一下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什麼關係。

2、交流總結:正方形是長、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

3、師:你們能不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

4、生彙報:因為正方形是長、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 學生思考、討論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充分應用課本主題圖,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黑板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1、黑板的長是4米,寬是1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教室前面的牆壁,長是6米,寬是3米,面積是多少?

3、你還能在圖中找出哪些長方形和正方形,請你估計一下它們的面積,再計算一下。

(學生通過長方形與正方形公式進行計算物體與圖形的面積。)

老師想在辦公桌上放一塊與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辦公桌的長是80分米,寬是30分米,你們幫老師算一算它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同時,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5篇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7273頁)。

長方形與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圖形。為此,不論實驗教材還是傳統教材都是通過學習長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圖形的學習。但新課標下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科書,在具體安排這塊學習內容時,卻有如下幾點明顯的不同:

①關注學生認知規律特點:感知整體深入剖析、特徵建構分析應用。如分階段安排:一年級先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二年級再深入長方形正方形特徵探索;

②關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有機聯繫,同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特徵,強化對比感知。如:本冊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課時學習兩種圖形特徵。二者同時學習,不僅需要解決特徵認識問題,其實更主要的是關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係整理與建構。這也是符合及時強化的學習心理要求的。

①加強學生知識結構建構的質量。同一堂課學習這兩種平面圖形特徵,能夠給學生一種整體印象,同時有助於學生對比分析,及時區分其各異特點,而完善其認知結構。

②關注教學思考,教學思想的滲入教育。本節課看似研究兩種圖形的特徵及關係,但如何有效組織學生探索認識,要求教師充分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對比分析、概括總結。在這種探索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一定數學學習方法,體驗一種實驗、解決思考問題的過程。同時,也要十分關注學習方法遷移(策略),加強學生的學習策略(能力)培養。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2)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本節課的設計要在充分把握教材設計意圖基礎上,考慮如下問題:

(1)、學生的現有學習狀態是怎樣的?即學生現在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知水平何在?因為,學生已接觸並初步認識長、正方形。雖説第一次學習目標定位是辨認兩種圖形,關注整體把握。但現實學生已把握到什麼程度?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邊、角關係)瞭解多少?應該是教師教學設計時,環節安排會考慮要素之一。

(2)、如何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強化數學學習能力(方法)訓練與培養?施用動手實驗,合作探索學習方式,是對本課的組織要求之一。要強化實踐探索的過程性與實效性,這就對教學設計的策略選擇要求頗高。

(3)、如何突破長方形、正方形的關係認知?有關二者的特徵認識,顯然是本課的重點及難點內容。如何組織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正確理清二者關係,提升知識結構水平?這應該是本課教學設計中的精心之筆、傾力之作。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學生對主體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協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觀察力、探索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佔優勢,喜好動手操作,對於色彩鮮豔、動感強烈的事物易感興趣。本節課設計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説一説等活動,其中既有學生獨立學習的過程、又有協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手腦並用,既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又體驗出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所以本節課我設計學法為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多觀察、多討論、多探究、多協作、多操作,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探索協作學習法和操作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體課件色彩鮮豔、動感強烈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於演示的特點化難為易,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夠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在觀察圖形、總結歸納圖形特徵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拉等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體驗、過程與方法。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1、(課件出示)沙灘上,積木走過留下了一串串腳印,判斷它的形狀。認一認並進行分類。

2、尋找教室裏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是由長方形或正方形組成的。

3、教師在黑板上貼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板書課題。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擺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每位學生準備牙籤和火柴)

(2)、學生投影演示所拼圖形,説出拼擺之前是怎樣想的?選小棒有什麼要求?

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驗證對相同角是什麼角的猜測。做好發現記錄。

信封裏裝一張彩色長方形紙,露出一部分。請同學們猜信封裏裝的彩紙是什麼形狀的?

請兩個同學到前面拉一拉,(拉動要慢)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彩紙露出部分的變化: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

為什麼一會兒是長方形,一會兒是正方形,一會兒又變成長方形了呢?(同桌互説全班交流)

④試試剩下的部分至少還能折出幾個最大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嗎?

36個小動物要舉行廣播操比賽,它們要排一個整齊的隊形,給他們一個建議吧。在方格紙中畫下來。

2、談一談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什麼新認識?是怎樣學習的?

學生已經有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用積木走路留下的痕跡引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自然引入新課,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心理放鬆、自由的環境中進入學習狀態。

讓學生自主進行拼擺活動,調動學生個體學習積極性,去回顧、思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基本知識。

學生已對長方形長、短邊有初步認知。為此,應及時引導學生建立長、寬的概念。

二年級小朋友進行探究學習,主要是一種探究意識、習慣方法的培養。此時老師不可太放,任由學生去探。為此,我為學生明確指出探究主題及方法揭示。目的是為促成學生探索行為及行為習慣培養。

生動活潑又簡便易行的小遊戲,激發學生求知慾,同時組織學生觀察、思考、討論,進一步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係,有助於學生感受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獲得對平面圖形的直觀認識。

通過給小動物排隊這個實踐活動進一步綜合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在動腦、動手中主動運用所發現的知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學生可以評價自己對一節課的學習表現和收穫,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成功,促發展。

學習幾何圖形,對低年級同學來講是較困難的。為此,鼓勵並創設學生參與活動機會,是重要的教學組織策略。李老師在本次預案的設計重點力破學生探究活動績效性及時間控制問題。主要是從如下幾方面努力的:

1、針對性的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激勵學生思考。

如何讓學生直面長方形、正方形新的學習內容?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選擇點。一般設計,往往是讓學生認圖入課。這樣,學生第一關注點時,發現所學內容已學習過,便會對後續探索的希望與熱情啟而不發,動力不足的。為此,讓學生在一定學習情境中自然產生或由教師適時引撥新的認識點?會激發學生探求的渴望與激情。預設中,以讓學生自主選棒拼長方形、正方形引課。

②學生獨立操作,必將促使他調動原有認知,考慮什麼樣圖形才是長方形、正方形?

③為後續交流埋下時機伏筆。是後續師生交流的話柄生長點。

④過程中勢必充分暴露出學生的認知水平現狀,是李老師後續組織教學的觀察點。

2、本課設計主要着眼於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關係的整體入手組織教學環節。從最初的擺圖形,説基本特徵開始,主要引起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四條、四邊特點關注,這已滲入了二者的共性認識。其次在內容的主探究中,將二者同時以問題呈現,學生邊探索長方形,又探索正方形。無意識中,加強學生對二者關係進行自我對比感知,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實踐感悟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注重學生在實踐中提煉知識的本領,形成整體的能力。

3、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交流,從而得出結論。這節課李老師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在整個課堂中,動手操作貫穿始終,注重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體驗、感悟、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如通過折一折量一量説一説這些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通過變魔術的活動,讓學生在推一推、拉一拉的過程中,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第6篇

1.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但是認識它們之前,你們首先要記得老朋友的名字(出示各種圖形卡片,幼兒認)

6.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看看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不是真的相等

8.將正方形上下對摺,比較長度是否一樣,四個角是否重疊

13.看黑板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什麼?老師指,小朋友説出名稱

14.觀察有幾個圓形,幾個正方形,幾個長方形,幾個三角形

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第7篇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5頁例4及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八第1,2題。

教師:要知道一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你可以怎麼辦?

教師:説得好,我們既可以計算,又可以估測。這些辦法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教師:如果問題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解決?(估測)學生獨立解決後,再交流自己是怎樣估測的。

教師:如果要求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麪積,先應怎麼辦?

學生獨立測量教科書第45頁例4中長方形的長和寬,並計算它的周長和麪積。

學生交流測量情況和計算結果,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

教師引導學生從兩者的`意義、計量單位及計算方法上去比較周長和麪積的區別,並交流、填表。

(1)在釘子板上圍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圖形,再想一想它們的周長和麪積分別相等嗎?

①先估計教室面積,再測量出教室的長和寬,並計算周長和麪積。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周長和麪積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