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五柳先生傳教學反思7篇 五柳先生教育思想的反思與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5W

《五柳先生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家書,也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傳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智慧,更為當今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極有啟迪性的思考。本文將以“五柳先生傳教學反思”為主題,探討其對當今教育教學的啟示與價值。

五柳先生傳教學反思7篇 五柳先生教育思想的反思與啟示

第1篇

所謂課上的有趣,這就是説: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

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蘇霍姆林斯基在“興趣的祕密何在”一文裏對興趣的源泉作如此闡釋,對我們的課堂應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

課堂要引起學生的興趣,除了教師的語言幽默、知識本身的趣味等等原因,還有很重要的就是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表達慾望。讓他們自己主動地開啟自己的思維,在課堂裏高速運轉,積極表達,體驗創造的快樂。換句話説就是要能在課堂上引爆學生的思維。

今天上的課文是《五柳先生傳》,先帶着學生複習了上學期所學陶淵明的詩文和陶淵明的生平思想等知識後,我帶着學生直接進入文本的學習,首先讓學生自己試讀課文,疏通文句,幾分鐘以後,我問有沒有學生願意試讀,無人舉手,索性我就欽點,正好這個學生上課態度上一直有些故意取寵之嫌,他有些哼腔的快速低聲的讀完課文,夾雜着讀錯了兩個字。我問其他同學可以評價一下他讀的怎樣?有沒有可以改進的?下面鴉雀無聲,我再次鼓勵,仍無人應答。這樣簡單的問題沒人發言,頓時我心裏燃起一團火,雖然被理智壓住了但後面的譯讀和互相質疑環節也是生硬結束。每次課堂效果不理想總會讓我很難過很失落。課後,我憤恨學生到了八年級後的課堂發言的消極被動,也在反思自己的失誤。也許正是因為簡單,已經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燃起他們求知的渴望,克服困難的成就感。還有這篇文章我沒有事先佈置預習,雖然文本不難,但簡短的幾分鐘內讓他們不僅要讀好還要評出怎麼讀,實在是有些為難。痛定思痛,我在課間及時調整上課策略。

在第二個班級教學時,再引入課文後,首先要求學生自主朗讀疏通詞句並斷好句,找人試讀後並適當點評,然後再在學生自主合作的基礎上譯讀課文,不僅讀通還要讀懂,在質疑交流結束後,我問學生,課文讀通讀懂了後已經瞭解文章內容,要看你有沒有真正讀懂文章,那還要看我們如何有表情的朗讀這篇文章?你對哪句話有感覺你就挑哪句話然後我們一起讀讀,再次給學生時間自己試讀和同學討論讀,最後我們學生一起邊讀邊揣摩每句話該如何讀。真個過程可謂行雲流水,學生參與積極,熱情高漲,在品讀過程中一個愛讀書愛喝酒愛寫文章,灑脱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的詩人形象已清晰地進入學生的心中……

課堂上,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首先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可以給學生品嚐到戰勝的成就感,同時問題又應該基於一定的知識背景,不能過易過難又不能過急,應當在新舊知識的切合點把握好它的度,讓學生的思維變成一種力量,促發自己的主動創造意識。

五柳先生傳教學反思7篇 五柳先生教育思想的反思與啟示 第2張

第2篇

教學是在探究中發展的,對這一失誤有兩個方面值得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開放的課堂注重學生個性閲讀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時會出現偏頗,甚至錯誤,而這種理解往往是學生的心裏話,當出現這種現象時,教師應該適當引導,找準產生偏頗錯誤的癥結,再將問題還給學生,調動他們查尋資料,作積極思考,從而更深入更全面更準確地看待文本中的人、事、理。這種啟發思維探究的過程是極為珍貴的。如果教師不進行有效引導,久而久之,封住學生的口,凝固學生的腦,扼殺學生的思維。

二、教師要多讀書,才能讓教學之路更加寬暢

?課標》強調“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是多元的……”,《課標》也提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評價,對作品的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這就對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藴提出較高要求,特別是文言文教學,教師要有能力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生活,發現文學精神,發現古代的人,通過文本的學習發現個性的人,如學習《記承天寺夜遊》發現蘇軾,學習《醉翁亭記》發現歐陽修,學習《滿井遊記》發現袁宏道,學習《五柳先生傳》發現陶淵明……教師只有博覽羣書,不斷研究教材,不斷吸收知識,才能和學生一起打開一扇扇的智慧之窗,發現一些發人深省的值得探究的東西。

第3篇

常言説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在本節課中,第一層次通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通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品味意境。當今社會正處於一種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中學生的閲讀能力,説到底也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文眼”、“字眼”、“詞眼”、“句眼”、“段眼”等。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訓練的`結果。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訓練的。一方面要有老師的指導(訓),另一方面要有學生的自主學習(練)。但訓練方式不是大搞題海戰術,而是要集中體現在三兩個精煉的課堂提問中,通過師生互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節課在這方面做出了較好的嘗試。

第4篇

?五柳先生傳》是一篇文言文自讀課文,在課文翻譯上不要求做逐字逐句解釋,只求意譯。在課文內容的理解上主要是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人物精神境界的體會。

文言文的讀是很重要的`,讀通、讀懂是一個循序的過程,我讓學生聽讀、自由讀、朗讀、適時點評,在讀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掌握了文章的語言特點,多用否定句,而且句式整齊,有的同學更己通曉了文意,這樣,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習就輕車熟路了。

學生在理解課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難懂的問題,有的問題同學們通過思考能迎刃而解,而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不易懂。我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件上分析人物,“好讀書,不求甚解”他在讀書中得到的是精神愉悦;“性嗜酒”“期在必醉”寫他率真放達,“環堵蕭然,晏如也”他安貧樂道,“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他自得其樂,淡泊名利,對平平淡淡生活細節的敍述,生動地刻畫了貧困之中卻悠閒自適的隱士形象。

第5篇

?五柳先生傳》是九年級語文下冊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下面,我僅從五個方面來進行回顧和反思。

針對大多數學生不大喜歡學習文言文的現象,我首先做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入手,自然地過渡到陶淵明,再讓學生結合以往所學説説“心中的陶淵明”。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能與新知識形成一定的比照效果,自然地導入到課文的學習。

抓住“讀”這一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力求體現“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俗語的內涵,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促學。讓學生誦讀、美讀、跳讀、研讀,含英咀華,讀出美,讀出發現。

在對文章語言的品析上,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雜亂無章,我採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內容的品析方法,讓學生既放得開(可任取文中的語句)又收得攏(收攏到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上)。讓學生分成幾組自由辯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巧妙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創造了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並及時的給予賞識。如此以來,使整堂課具有“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勃勃生機,讓我更驚喜的是,幾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他們一改“金口難開”、“冷眼旁觀”的做法,積極的發言。

在回答問題時,本以為學生會落入我的“圈套”,按照我的標準答案來回答,卻沒有想到課堂卻走出了我的預設。他們各抒己見,情緒高漲、思維敏捷、思路開闊,讓原來只是一個看似很普遍的問題,牽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活躍異常。的確,創設學生感興趣,答案具有不確定性,能引起爭議的話題,不僅能讓學生有發揮的餘地,而且能使學生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來發表意見,並從中獲得成功的愉悦感。

要改變語文課堂這種沉悶的'氛圍,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不但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關係,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而且總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比如,“你喜歡五柳先生嗎?請説出理由”此問題的設計是在學生全面瞭解五柳先生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訓練,讓學生結合現實對五柳先生的為人進行評析發表看法,讓學生能辨證地看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落實“教書育人”中的“育人”這一環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塞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在這堂課上,不求句句串講、字字落實,而是貫之以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尤其是教給學生知人論世讀書的方法,在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力爭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實現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讓學生在質疑問難中探究發現,在讀讀背背中積累語言,在各抒己見中昇華認識。比如,“試分析五柳先生和陶淵明的關係”這一拓展性練習的設計,意在溝通課內外的聯繫,溝通本課與學生以前讀過的陶淵明詩作的聯繫。此題沒有統一答案,重在引導學生課外查找有關資料,談自己的看法。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有利於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有關陶淵明資料的能力。談自己的看法,同時又是一種口語表達的練習。

七、當然,課堂存在的瑕疵很多:課堂不夠活躍等。

第6篇

?五柳先生傳》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體會本文的寫作方法,針對大多數學生不大喜歡文言文的現象,教這一課時,我首先做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學生感興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與“五柳”有關的一個典故,自然地過渡到陶淵明再讓學生結合以往所學説説“心中的陶淵明”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能與新知識形成一定的.對比效果,自然地導入到課文的學習,這是我認為的可取處之一。

我認為的可取處之二在於對文章語言的品析上,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雜亂無章,我採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內容的品析方法,讓學生既放得開(可任取文中的語句)又收得攏(舊攏到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上)當學生對中心句認知不一致時,我靈機一動,讓學生分成幾派自由辯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巧妙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結合現實對五柳先生的為人進行評析發表看法,讓學生能辨證地看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落實“教書育人”中的“育人”這一環。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學生對重點字詞的解釋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讀訓練突出不夠,我瞭解到學生上課前預習的時間較長,課文讀的較熟,所以忽略了這一環節,後來通過檢測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我才知道“讀”是語文教學特別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俗語正説明了這點,今後我一定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促學。

不足之外還在於我的教學觀念更新得仍不夠徹底,講課或多或少有考試的牽制,學生辯論時兩方都有理,而我為了學生考試時的唯一答案,在辯論之後把答案牽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這一點無疑是與新理念觀點相違背的,對此,我只能説我還未完全從過去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徹底走出來需要一個過程,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逐步戰勝“舊我”的。

第7篇

1、為學生迅速領悟文本內容及作者志趣,導入新課時,作者所處在社會背景要做必要的交代。

2、強調或點撥作者的讀書方法及目的與當今學生求知目的'之異同。該環節應放在總結全文時進行,若學生課上提出則要趁熱打鐵及時指導點撥,它是理解作者志趣及情感的前提,力爭達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讀書境界。

3、部分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文本中實詞和虛詞上還欠準確、牢固,該環節不能忽略,今後多加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