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孫權勸學教案8篇 忠言勸學:孫權教你如何成為優秀人才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3W

《孫權勸學教案》是中國古代的一份教育計劃,由吳國孫權所制定,旨在鼓勵學生勤學好問,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該教案詳細規定師生的義務和責任,被譽為古代教育的典範之一,對後世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孫權勸學教案8篇 忠言勸學:孫權教你如何成為優秀人才

第1篇

2、老師以書面的形式指引學生培養文言文學習的習慣;

3、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相結合,以組內、組外、老師評價的評價方式讓每位學生學會反思,促進發展。

1、新課程標準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就須要在學習過程突顯出合作、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是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老師就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引導、激發他們去主動探究、團結合作。例如在《孫權勸學》一課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讀音、詞語解釋、翻譯等基礎問題入手,共同發現問題,利用工具書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礎很差的學生也是“發現問題”的重要角色。

我們都很清楚,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效益,而在學生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非常顯著。所以對於剛踏進中學門檻的七年級學生,對於尚未擺脱“乖乖聽課”學習模式的七年級學生,語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

?孫權勸學》一課中,設計了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小組間挑戰打擂台、我當小老師、設計板書等環節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滿足感,讓學生嚐到成功的感覺,嚐到愉快的感覺。國外心理學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説”指出:學習動機需要帶有強列的情感作用,並趨向於預期的目標;動機之所以有用,乃是由於尋求愉快的學習。所以讓學生感到學習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當然,有趣並不代表鬧哄哄課堂,在熱鬧的課堂中如何讓學生真正的學到,關鍵在於老師的指引。老師應幫助指引學生養成文言文學習的習慣。

文言文的學習關鍵在於多讀,而且每一次的讀的目標應是層層遞進的。《孫權勸學》一課中,為學生設計出不同要求的層次目標:初讀──讀準音;二讀──理解大意;三讀──讀準句讀;細讀──合作探究;熟讀──讀出味道。學生遵循這樣的思路學習,慢慢的便會養成“多讀”的良好習慣。

新課標提出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包括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質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以評價功能也應相應轉變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發,以及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我們的學生評價應:

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每個學生學業成就的參差,但這個參差與每個學生在過程中學到的含金量並不成正比,所以我們的評價應僅從學業成就的關注轉為個體發展的關注,也就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孫權勸學》的評價表中就設計了“參與熱情、學習態度、合作意識”幾個評價指標,力求讓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原基礎上有所發展。

質性評價能全面、深入、真實再現評價對象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使學生的個性特點、曾經付出的努力、獲得的進步、還欠缺的地方明顯表現,這樣就可以使被評價者更明確地取長補短。

基於此思考,《孫權勸學》的活動記錄表中設計了幾方面的質性評價:a、“妙語連珠”“結繩記事”的課堂行為記錄;b、“堂上檢測成績及主要存在問題”的填寫;c、“通過活動知道需要改進的地方(小組填寫)”“本次活動的一點收穫(個人填寫)”的填寫,對這些環節作出具體描述性評價,目的讓學生學會思考量化成績背後得失,讓學生從不同方面瞭解自己優缺點。

對於本課的評價還包括課後興趣活動:“通過與《傷仲永》的比較得出的啟示”;“任選一種方式表達你們小組對本文的收穫”。

評價方發的多樣化目的`就是打破一次定輸贏的局面,讓每一個學生都儘可能表現、發現自己和別人的閃光點,讓他們有熱情、有興趣去參與學習。

?孫權勸學》的評價表中就設計了自評、組評、組外評價、老師評價幾方面的評價主體每位學生包括老師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這樣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大大提升,從而打破“等着別人來打分”的被動局面,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促進不斷改進,獲得發展。

這樣,不同的評價指標、不同的評價方發、不同的評價主體的設計,可以讓老師發現、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並給與充分的肯定和欣賞,從而豎立學生的自尊和自信;也可以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從而不斷改進,這樣就可真正意義上的促進發展。

七年級學生,尚未擺脱國小“乖乖聽課”的學習模式,對主動學習的概念比較模糊。以互助形似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七年級學生普遍語文基礎知識較差,對字形、字音的掌握不牢固,對詞語的理解能力較弱,特別是在閲讀文言文時感到吃力,甚至失去學習興趣。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形成了一定的集體意識,而小組學習成果的演示也能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好勝心理。

3、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⑵ 預習中設置“初讀──讀準音、二讀──理解大意”兩個環節,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體現語文教學的基礎性。

⑶ 通過小組內組員的共同查找、訂正後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熱情,滿足學生自我表現慾望和好勝心理。

⑷ 課後的興趣活動,與《傷仲永》的比較閲讀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小組對文章的理解一環節可以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各展所長表達自己的感受。

⑸ 活動表的“妙語連珠”一欄是想讓學生學會發現身邊人的閃光點。“結繩記事”一欄是讓學生記錄課堂回答的次數,以形成一種競爭氣氛。

⑹ “學習效果檢測”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清楚自己在此次合作活動中欠缺的方面。

⑺ 最後的“組內、組外、老師評價”可以讓小組每位成員多方面的反思在此次活動中自己的優缺點,力求不斷改進。

通過工具書完成文章的“初讀──讀準音、二讀──理解大意”兩個環節。

⑵ a、導入:認識成語的出處,提出“為何一個昔日的‘吳下阿蒙’可以令人‘刮目相看’?”引出標題:“刮目看阿蒙”。

b、“初讀──讀準音”:一個小組朗讀,其他小組訂正,歸納出本課應掌握的字詞。

c、“二讀──理解大意”: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組間互相挑戰文中的翻譯,從而歸納出個段落的重點詞語。

d、“三讀──讀準句讀”:全班朗讀,要求吐字清晰錯落有致。

e、“細讀──合作探究”:問題:孫權勸學的理由有哪些?呂蒙學有所成了嗎?要求:在文中找關鍵性句子,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板書。

f、“熟讀──讀出味道”:小組內練習,後派代表讀。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讀出人物的心情,語氣。

孫權勸學教案8篇 忠言勸學:孫權教你如何成為優秀人才 第2張

第2篇

3、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並能進行創造性閲讀。

1、朗讀體驗。讓“讀”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故事情節、人物個性。

培養學生虛心接受正確意見,不斷追求進步,努力讀書學習的精神。

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

(1)學法交流 要求:學生自由交流學習文言文的經驗、方法

(2)預習檢測 要求:學生到黑板前展示預習的文言文基礎知識

從以下幾個方面展示:文學常識、正確讀音、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通假字、重點字詞句、多義同詞

(3)我有我風采 要求:共享預習中的收穫、探討預習中的疑問

(2) 品讀課文,探討人物神態、心理, 概括人物性格。

要求:從孫權的勸説藝術、呂蒙虛心學習等角度談自己的思考。

第3篇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語。

一、導入:同學們,平時你不學習或不做作業時,你家人都會怎麼做呢?(學生回答)你們家裏人都會苦口婆心的勸你們“還不趕緊做作業啊”,“作業不做,學習不學將來就沒有好工作”。而在三國時期,也有這麼一位大將,他曾經追隨周瑜打破曹操於赤壁,曾經為孫權立下赫赫戰功,他就是呂蒙。孫權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壞毛病,就是不愛學習。今天孫權又來勸説他學習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勸説的,勸成功了沒有。

故事情節:呂蒙在孫權的勸説下終於學有所成,得到魯肅的賞識。

孫權二勸——“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閲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説軍務繁忙,比得上我嗎?我常常讀書,自認為很有好處。”治經:研究儒家經典;博士:專掌傳授經學的學官;涉獵:粗略的閲讀;往事:歷史。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幹謀略,不再是過去吳縣的阿蒙了!)

呂蒙——“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對於有抱負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為什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呢!)

一是側面烘托呂蒙學有所成,二也表現了魯肅惜才、愛才。

吳下阿蒙:即當年在吳縣時的阿蒙,或説是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和文才的人。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請四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旁白。然後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説話時人物的心境。

1.呂蒙從不學到學的這個過程,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發?(結合課文內容多角度理解)

從呂蒙:讀書的重要性,要虛心的接受別人的好意見,懂得不斷改變自己進步

從魯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要有禮貌重視朋友。

2.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從內容上看,都與學習有關,卻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方面説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接受孫權勸説“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有了驚人的長進,使魯肅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

從寫法上看,《孫權勸學》一文,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傷仲永》敍議結合,借事説理。

第4篇

1、熟讀課文,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活動。

3、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提高自學能力。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並能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a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b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學的目的.,有責怪的語氣。)

c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託辭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d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歎句,驚訝讚歎的語氣)

e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感歎句,帶有自豪的語氣。)

2、譯一譯: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言常用詞語。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應理解為: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②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表明的?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魯肅怎樣的感情?

②“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你怎樣看待呂蒙讀書迅速長進這一事情?這對你有什麼啟示呢?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説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並蒙。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書三上,權乃聽。蒙於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國志?呂蒙傳》節選)

4、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後你得到什麼啟發?請寫在下面橫線上。

第5篇

1、掌握幾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與水平。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培養善納雅言的品質,明白學習的作用,重視學習,會學習。

2、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文言文的閲讀能力與水平。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熟讀全文。(學生齊讀,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熟)

第一部分:運用語言描寫詳寫孫權現身説法,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兩個方面勸呂蒙學習。第二部分:運用語言描寫從側面以魯肅大驚體現呂蒙的巨大變化,寫出吳下阿蒙接受勸説就學後令人刮目相待。從而突出了孫權“善”勸。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説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總經理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③ 士別三日:即讀書人分別後三天,或説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時間,特指有了明顯的長進,一般與“刮目相看”連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褒講久違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4)卿---帝王對愛臣的稱呼 (5)見---瞭解 (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 (8)及---到了 (9)過---經過、到

(10)更---變換、改變、重新 (11)見事---瞭解事情的發展情況

① 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於“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為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①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當初,孫權對呂蒙説:“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藉口推辭了。孫權説:“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作品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閲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説事務繁多,哪裏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穫。”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説:“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阿蒙!”呂蒙説:“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麼這麼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2、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④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説法,讀書的益處)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幹和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在吳縣時的那個呂蒙!)→→語言描寫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長兄你為什麼看清事物這麼遲呢?)→→語言描寫

③“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分別了。)→→動作描寫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② “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④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感歎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⑤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3、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啟示?

呂蒙-――當塗掌事 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 五歲能詩、文理皆有可觀、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第6篇

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從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從學海脱穎而出的?這就是説,一個人的才能是隻有不斷地學習才獲得的,今天我與同學們一起探究一篇關於勸學的文章:

1、作者: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孫權(182~252)字仲某,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3、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以史實為緯,以年月為經,按時代順序記錄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書名是宋神宗所賜,有鑑於往事,資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為皇帝提供統治人民的歷史經驗。

教學生反覆朗讀這些句子,指讀、齊讀、讀出這些句子的語氣。

結合文下注釋,具體説説本文寫的一件什麼事(翻譯)。大膽説,説錯了也不要緊,同學可以相互補充(學生解決不了的地方,教師指導進行)。

2、同學們自導自演三位人物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3、文中側面表現出呂蒙進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新一代的中學生們肩負着建設祖國的重任,要想建設出一個發達富強的國家,必須堅持努力長期刻苦學習,用才略去完成之。

第7篇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但當涉獵:只 見往事:知道 以為:認為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準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請説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七、説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一、學生查字典,理解“吳下阿蒙”和“刮h相待”兩個成浯的含義:

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l 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為讓人“刮目相待”的?

①、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説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③“卿言……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説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四、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呂蒙與魯肅的對話,揣摩“刮目相待”的內涵。

説明:朗讀時要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説話時的心境,讀完後教師應作點評。

因為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2.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表明的?

沒有直接表現呂蒙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言語中側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魯肅怎樣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4.“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歎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説明:呂蒙的“自豪、 自得”緣於對學習有新的認識。從學習:中獲益匪淺。

第8篇

2.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1、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和運用,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地豐富我們的語言寶庫,攀登學習的高峯,暢遊知識的海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訴我們學習需“勤奮”的真理。其實“學習”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關“學習”這個話題的文言文。

(1)司馬光,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2、對着課文註釋和工具書來理解課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討論研究,自讀理清課文情節。

◆在翻譯文言文時,我們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譯,可以採用意譯的方法來完成,即:翻譯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講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説下“乃始就學”,後其才略突飛猛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以“提問”形式,落實文言實詞、虛詞和重點語句的大意。(板書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4、把本文改編為課本劇,請四位同學上台表演。(課前已做好準備)

(1)孫權為什麼要勸説呂蒙學習?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3)本文是怎樣證明呂蒙學有成就的?採用了什麼手法來證明?(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側面描寫)

(4)試分析課文人物形象。(孫權—關心部下、耐心規勸,呂蒙—虛心接受聽取別人的意見)

(5)這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深刻意義?(通過這則故事可以告訴我們開卷有益,學習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在課堂練習本上解釋“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並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穫,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大家談得非常好。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學習本文後,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