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6篇 探索生命,思考教學:啟示與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W

“生命教學反思”是在生命意義和生命尊嚴上對教育過程進行反思與探討的過程。該反思着眼於培養學生生命素養,強調教師以自身為榜樣,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人文情懷的人才為目標。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6篇 探索生命,思考教學:啟示與反思

第1篇

?生命生命》是台灣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作者通過生活中普通的飛蛾、瓜苗、心跳三件事物的細緻刻畫,以小見大,引領讀者從三個事例中去感悟生命,從字裏行間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同時表達了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希望每個人都珍惜生命,堅強勇敢,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更加光彩。

這篇課文對四年級的學生有點難,不是難在把課文讀正確、通順上,而是理解重點句子。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較多,而學生的生活閲歷和積累又相對較少。如何讓學生從文中普通的事物中感悟生命的含義,體會杏林子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對命運不幸的不屈。如何讓這兩個“生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田,這才是真正的難點。

為了突破這三個難點,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

“生命”對11歲的孩子來説是個沉重的話題,為了讓孩子們能真正體驗這個沉重的話題,在第一個事例中,我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聯繫已有的經驗,幫助孩子走進生命的內涵。

情境一:假如你是那隻被握在手中的飛蛾,你會怎麼想?

情境二:伸出手,合上,現在你的手中就握住了那隻飛蛾,你有什麼感覺?

這個時候,學生就成了那隻危在旦夕的飛蛾,成了那個握住飛蛾,掌握飛蛾命運的人,同飛蛾一起思考,一起掙扎,一起極力鼓動雙翅。再加上老師的動情講述,瞭解了飛蛾平均只有7天的生命,從而產生心靈的震撼,飛蛾為了這7天的生命,為了能活着,如此奮力拼搏,求生的慾望是多麼強烈啊!

二、以體驗感悟為主要教學策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一道感受生命的珍貴,領悟生命的真諦。

因為生命這個概念具有相當的抽象性,如果只是教師單純地講解,就會上成空洞、乏味的思品課,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並步步推進。初讀,感知文章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學習第二段時,引導學生從品味詞句和設身處地(飛蛾被抓住了,它會怎麼想)中領悟;學習第三段時,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切身體察中領悟;學習第四段時,從補充作者的相關資料中促進學生領悟。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學生對珍愛生命、讓生命活得有意義和有價值就有了深刻感受。

在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作“圈點批註法、小組討論交流、換詞、分析重點句子”等方式,對學生學習和語言的訓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課堂上圍繞“在作者杏林子心中,生命是什麼,她對生命有着怎樣的思考?”這樣一個主問題引導學生展開閲讀,去深入思考,學生通過感悟語言,想象畫面、角色置換理解了一隻弱小的飛蛾、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對生命的熱愛。並通過誦讀生命的格言,探究思考生活中像杏林子一樣珍愛生命的人還有哪些?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書寫生命的感言,將讀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美麗,在學生有了深刻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有機地進行表達的訓練。多方面、多層次、實實在在的語言訓練,保證了課堂教學的高效益。也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為了讓學生真正領悟到生命的真諦,不只是單單停留在對文本的理解上,我在教學的設計上從三個事例入手,引導學生在對課文的理解上,又設計了有關生命的格言;發現身邊像杏林子一樣珍愛生命的人;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書寫生命感言;將生命的真諦“生命有限,價值無限”送給身邊的人,你想對他(她)説些什麼?這些環節的設計將本課的內容一步步延伸,使文章的內容得到昇華。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6篇 探索生命,思考教學:啟示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生命 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重點課文。本文作者通過對生活中的 普通的飛蛾、瓜子、心跳三件事的細緻刻畫,通過強烈的“生命 生命”的呼喚,以小見大,讓讀者從三個事例中去感悟生命的力量,讓讀者從字裏行間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上完以後本人有以下思考:

教案中,我緊緊抓住“生命 生命”這一發自作者內心的肺腑之言設計教學,每一個自然段都緊扣這一句話設計教學步驟,每一個自然段都是對這一句話豐富內涵的提煉和昇華。

本文字裏行間無不湧動着作者杏林子的生命感悟,本文就是其生命的宣言。在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作者資源,聯繫作者坎坷的生平,巧設懸念,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目光不能僅僅停留在“使用教材”這一程度上,而要敢於拓展教材、超越教材。這既是對文章中心點的提煉、再昇華,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了新穎、紮實、生動的語文訓練,近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語文修養!

儘管國小中力求處處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但感覺有時“心有餘而力不足”,仍有“牽線”的痕跡。這都有待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再實踐、再反思、再改進。

第3篇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題中的一篇文章。課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傾聽心跳三個具體形象的事例,表達了作者珍惜生命、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並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介紹作者,導入課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交流思考”、“感悟生命,昇華情感”四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感悟,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希望引發他們對生命的一點思考。

但上完課,我自我感覺很不好,現實的課堂與理想中相差甚遠,連學生也感覺到了我的緊張。課堂上的我按部就班,努力演繹着教案中設計好的環節,當然很快就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但回顧教學內容後,卻發現了我忽略了學生的閲讀節奏。常常還沒讓學生讀懂讀透,情感把握好時,我就急着實施下一個環節,所以學生始終沒能進入我想營造的情感氛圍中。即使有幾次的朗讀訓練,但因為學生的內心感受不足,也沒有做到有感而發。

其次,受制於3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在拓展延伸部分,沒能充分挖掘。我想最後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其他人物,來感受生命的價值,使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閲讀教學的最高境界,當前語文教學倡導“以讀代講”的理論支撐,但想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

我們老師必須先改變觀念,把課堂主人的架子放一邊,給予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閲讀,找出感觸最深的句子反覆誦讀,並寫出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和小夥伴共同交流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教師只需在必要時候參與其中,表達一下自己的“拙見”就夠了。這樣,學生才能入情入境,拉近與文本的距離。這是一條探索的道路,我想用實踐檢驗它的可行性。

第4篇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學會區分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物體,進一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2、讓幼兒瞭解有生命的物體是不斷生長變化的,而無生命的物體則不能。

3、初步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愛護生命、保護生態環境、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3、活動前佈置户外活動場地,放置相關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如:各種昆蟲、花草等。

1、播放多媒體讓幼兒觀察,引發幼兒進行分類的興趣。

(1)播放兩組圖片,一組是有生命的物體,一組是無生命的物體,讓幼兒觀察比較兩組圖片的異同。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初步感知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徵,並加以區分。

(2)滲透"有生命"與"無生命"兩詞,引發幼兒進行探索與分類的慾望。

(1)教師出示標誌,笑臉代表有生命,哭臉代表無生命,將有生命的物體粘貼上笑臉,無生命的物體粘貼上哭臉。

(2)組織幼兒在户外尋找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並進行分類、粘貼標誌。孩子們在户外盡情的尋找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併為其粘貼標誌户外的小草、大樹、毛毛蟲被粘貼上了小笑臉,滑梯、鞦韆、垃圾桶被粘貼上了小哭臉。

(1)共同探討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區別:根據幼兒的分類結果,引導幼兒分別説出尋找到的有生命和無生命物體的特徵。

(2)教師進行小結:有生命的物體在不斷的生長變化,而無生命的物體則不能。

(3)帶幼兒一起檢查分類結果,並找出錯誤進行改正。

(1)幼兒一起探討:我們應如何愛護有生命的動植物?

5、延伸活動:看幻燈片。感知鞏固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徵。

本節活動有二十五名幼兒參與,大部分幼兒表現很好,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很好。

第5篇

回顧十二年的教同學涯,已參與了三次學校舉行的教學戰略研討會了。這次第十五屆國小戰略研討突出“同學參與”的主題,自身就貼近了真實的課堂,貼近了同學的生活。我由衷地為大道語文課邁進了真正的課堂生活而高興。

我執教的是四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生命生命》,本課屬第五單元一類文。首先從課題來看,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也是個繁重的話題,如何把這個人生生長中很重要的話題讓十歲的小朋友有所考慮,有所領悟暱?我們知道不同閲歷的人,不同經歷的人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是大不相同的,於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經歷為線索展開教學。隨着對作家杏林予的瞭解、敬仰、到對生命的感悟層層深入,從而徹底領悟了生命的不同含義。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突出了同學的參與。説到參與就要考慮到主動參與、被動參與,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等問題。為了使同學很好的主動參與。課堂上我十分注重學習的自主性,問題的開放性、師生交流體現民主和平等。體現課堂生活的真實、自然,在師生一起參與的過程中使認識更深入,學習更有效。主題教育理論的滋養使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如何在課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沛尊重同學的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並在同學需要時能適時地給予指導和點撥。

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的參與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體會到課堂上瀰漫着人文關懷的氣息,如:同學感謝同桌的提醒,老師感謝同學的補充,同學大膽提出自身對課題中的兩個“生命”的不同解釋,課堂上出現出爭辯的情景……。這種精彩的生成説明了同學的思維被煥發,被激活,説明同學真正進入了認識生命,領悟生命的學習中,課堂上同學的情緒由平靜到泛起微波再到洶湧澎湃和奔湧不止,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這精彩來自於充沛的預設,來自於同學自主學習的認可,來自對同學獨立人格的尊重,來自教師對課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節課不可能完美無瑕,我們要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們要牢記教師的厚重沉澱,知識的廣博,充沛的預設,先進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礎。

本課中“交流新發現”和“書寫生命感言”的設計都體現了讀與寫、言與書,工具與人文,自主個性張揚與教師指導的融合。充沛體現了同學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課結束了,我的考慮和研究又開始了,假如教師們評價中説我幼稚了,大氣了,那要感謝我的同學們。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只有自身刻苦鑽研,深思熟慮,力行實踐過的東西才幹真正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相信我以後的路會走得更堅實!

影響參與的因素有許多,讓我們一起努力,使我們每個人的課堂都能精彩紛呈,讓我們都來享受充溢活力的課堂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吧!

第6篇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這篇課文通過捕捉飛蛾、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和傾聽心跳三個事例,讓我們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中,我採取“讀、悟、誦、寫”的方法來進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讀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悟是學生與自己、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達到理解的目的;誦是學生熟讀成誦,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曉之以心,誦之以口;寫是把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寫下來。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生命感悟也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應該有所想,更想有所寫。

1、抓住重點詞語,更好地讀出感情。教學中,讓學生把三個事例中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寫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能積極交流自己的感受,但如何更好地理解句子,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抓住重點詞語。因此,讓學生找出這些句子中用得好的詞語,學生主動性很高。再把這種展現珍惜生命、體現生命價值和對生命負責的句子讀出感情,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讀出了意境。

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主題。通過重點句子,背誦課文喜歡的段落。通過找詞語,找句子,寫感悟,很多學生能當堂背出相關語句和段落。

3、拓展延伸,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課前,讓學生蒐集了關於生命的格言,在課堂上,教師先將杏林子和冰心的生命名言進行展示,繼而進行分組展示,學生通過展示,達到了學習拓展的目的。

4、讀寫結合,寫下自己的學習體會或感悟。由於在教學安排上,我把這一課作為本單元最後一課來進行學習,因此,學生在本文學完之後,對生命的理解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無論是盲姑娘對生活的熱愛、琳達一家無私奉獻角膜、小花在寒風中怒放勇氣,還是杏林子關於生命的感悟使學生理解生命是多彩的,珍惜生命、發揮生命價值可以從不同方面去表達。加之,海倫.凱勒、杏林子、貝多芬、張海迪等身殘志堅的名人的勵志故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熱愛生命,創造價值的動力和勇氣。在此基礎上,學生來寫出自己的感受,是心聲的自然流淌,也是學習的理解和昇華。學生們都談出了自己的感悟和自己應該如何發揮生命價值,使自己的每一天都不虛度。

??不足: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交流討論的沒有預想的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