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後感模板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4W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告訴家長們要充分賞識和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給孩子增強信心,不妨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後感模板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後感模板三篇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後感1

讀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着。李躍兒是一個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生活、用愛去昇華生活的人,所以她的書裏處處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顫的實例。

翻閲時,我不禁萌生了絲絲酸楚和歉意,因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剝奪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觀念、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得我們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無助、恐懼、孤獨、憤怒。這絕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狀態!

那麼,家長也好,老師也罷,我們似乎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給予孩子幸福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但必須要清楚"幸福的根源",這絕非是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引用周弘老師的一句話,我們只有"用心賞識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給予孩子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啟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一開始是沒有稜角的,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這張白紙上按照自己的意願畫上一個方框後,從此它就成了一個永恆的矩形,這時,除了在方框中發揮定格的形態外,再也沒有其他發揮的餘地了。這是教育的失敗!只有當孩子心境未定格時,才是教育的最好時機。我們應該將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拉成平行線,只有這樣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麼、想什麼,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孩子才能獲得有益的發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後感2

李躍兒這個人一開始我並不熟悉,認識她來自於她的這本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裏面生活、真摯的言語所吸引,她的字裏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沒有華麗文藻,沒有專業的術語。她站在一個敍事者的角度,詳盡卻不繁複的講述一個一個她所遇到、看到、聽到的故事。不講為什麼,應該怎樣去做。她用一條條平凡的字句,領導你不由自主得去領悟、去思考,讓人慾罷不能,越讀越深入,完全地沉浸其中……

在李老師的書中有對孩子至高的愛,就算一個殺人犯、惡魔,她也未置一句惡語。在她的心中,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純淨的種子,種子如何發芽、如何成長來源於澆灌者。所以,孩子犯得一切錯誤都是父母無知、不重視而造成的。首先應受到教育的應該是父母,只有父母擁有了健康、科學的教育觀,幼兒的教育質量才能提高。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孩子是通過自己生活的經歷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當他發現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愛他時,講來他就會認為自己是被歡迎被接納的;當他發現他的父母不愛他時,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會輕易愛他,也不會接納他。

我很認同這段話,在現今這個高速發咋還能的社會,我們更多關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學歷、高素質,各種技能的比賽、書面的文章……而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教育者被評定能不能勝任幼兒教育這一職業時,是不是要再次評定他是否懷有一顆有愛的心?幼兒工作之瑣碎、繁複不同於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與教育兩者間,我們更趨向於保育。剛剛脱離父母的孩子有着獨自面對社會的恐懼,用蹣跚的小腿走向遠方,離開他們的小世界迎接陌生。在這種環境下,我想再強大的技能知識都是無力的,如果這時的教育者沒有一顆愛的心,面對孩子的哭鬧,他煩了;面對孩子的調皮,他惱了;面對孩子的彷徨與無知,他厭了。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們心中都有愛,是不是就不會出現許多幼兒園教育者虐傷孩子的事件了呢?

李老師的書中貫穿全文的就是一個愛字,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同伴的愛,缺一不可!教育者的愛尤為重要,他引導孩子幼小的心,讓他們鍛鍊敢於面對困難的意志;他呵護孩子受傷的心,以愛撫平破碎使其強韌;他保護孩子懵懂的心,使他們有一個温暖的臂彎……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許我們都要反思,看完全書我才覺得這句話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驚心。沒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寶劍的騎士,這樣的他將如何面對在以後道路上所遇到的荊棘?他的人生還能完整嗎?請還給孩子幸福之劍,請守護孩子美好童年!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後感3

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我就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心中隱隱的怕,真的擔心我就是拿走孩子幸福的罪魁禍首。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讀完這本書,終於如釋重負。《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關於選擇與運用方法的書,是“人性教育”的個案分析,介紹了作者的一套獨特而新穎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躍兒老師經過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經驗結晶。

讀後,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着,我被書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着。

我也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沒有讀到這本書之前,我總是驕傲自滿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可是,讀完這本書後,我汗顏呀!我離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太遠了。回想我的教育生涯,我感到深深的自責和不安。在我剛當老師的時候,我對教育的理解和投入只是空有熱情。曾經為了讓學生完成作業而留學生不回家吃午飯,雖然我去給他們買來包子,但是,並沒有得到家長和學生的理解。現在想起來,其實就是缺乏真愛。如果一個真愛學生的老師,不僅僅關心孩子的身體,更應關心他們的心靈,僅僅為了完成作業,就剝奪孩子吃飯的權利,僅僅為了讓孩子填飽肚子,只買來包子充飢,這些都是不妥的。因為孩子在沒有完成作業以後,肯定已經非常害怕,而我又不讓他們回家,回去後肯定沒法向父母交代。

忍飢挨餓不説,還要擔心父母的責罵,還要戰戰兢兢地寫作業,這些,對於一個7、8歲的孩子來説,是怎樣的一種折磨啊?而我卻全然不顧孩子的苦苦哀求,還咬牙切齒地説“今天就是不讓你們回家,我陪着你們餓肚子,反正,少吃一頓飯,也餓不死!”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是何等的殘忍呀?後來,逐漸在教育裏找到一些樂趣,才又慢慢重新喜歡上了這份工作,恢復了最初的熱情,少了過去的任性,多了一份責任,少了過去的焦躁,多了一份為人母后的愛心。原以為現在的自己成熟了,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了,因而沉浸在驕傲自滿中。

感謝李躍兒,在這個時候,為我、為許許多多迷失在教育裏的人們,傾情奉獻了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樣的一個理念,這樣的一份情感,這樣的一聲愛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慶幸——我讀到到了她。

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實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責。教育的難點不在於有沒有現成的方法,而是在眾多的方法中選擇出“只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講:藥無貴賤,醫病者良;法無高下,契機者貴,説的就是這樣的意思。李躍兒提出自己的觀點就是“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教師、家長)是造鞋人,只有他們瞭解了孩子腳的大小、形狀、特點,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