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距離讀後感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9W

大家平時不要忽視讀後感的寫作哦,我們可以通過閲讀很好地放鬆身心,閲讀能讓我們的境界得到一定昇華,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提筆記錄,這就是我們常使用的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距離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閲。

距離讀後感8篇

距離讀後感篇1

因為眾説紛紜我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最初是在網上看到它時,那一刻帶給我的感觸無法言語,時至今日,我的訴説也不能將我心之感受訴及一二。

我無法體味作者在寫它的時候是懷着怎樣的一種心傷抑或是怎樣的一份執着的無奈。

的確,在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時間上的分離,也並非生離死別空間上的離別,而是,我在你面前,你無法感覺到我對你的仰慕與愛,那是我心裏最堅定的情懷,那是我心靈最脆弱的佇地,讀後感《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讀後感》。那其中有着説不出的無奈看不見的傷痛,那種觸之不到看之不見的距離橫在你我之間。若是要問那距離到底有多遠?我實在無法用尺度將它來丈量。

而當愛到極至的兩個人,卻因了世上客觀存在的種種因素而不能在一起,那種明明深愛卻還要用冷漠作裝飾,嗅着彼此熟悉的氣息捧着兩顆跳動不已的心,嘴上卻還在説着不愛你,情是熱的、心是沸騰的,而説出的話語卻是冰徹肌骨,那又是怎樣的一種背後淚落的距離?

當孤獨的你和我,於風雨飄搖中需要用彼此的體温來喚醒生命之時,卻只可遙望不可相依,那種瞬間便逝的幸福成為此生永恆的記憶。飛鳥與魚兒,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的無助,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無奈,便成了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看得見他(她),伸出的雙手卻拉不着他(她)。這有多遠?

拉着了他(她),卻轉瞬即失無法相依。愛人就在這裏,卻有如隔紗。這又有多遠?

兩顆相互瞭望的星星,卻沒有交匯的軌跡。一米之距成了永遠不能逾越的距離。

愛的進口在哪裏?靈魂的出口在又在哪裏?

距離讀後感篇2

最近閲讀了周國平先生的守望者的距離一書讓我感觸頗深,這本書內容飽含哲學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並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魅力,融理性與激情一體,筆調清新自然,內含睿智深刻,雖然是上個世紀的作品,今日讀來,這些散文作品依然觸動人的心絃,因為我們都是熱愛生活之人,希望尋求人生的真諦,嚮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國平説他的孤獨“帶着如此濃烈的愛意,愛着田野裏的花朵、小草、樹木和河流。”在本書中,他懷着對生活的深深愛意,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現實生活之中,還應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家園。失去精神價值的生活,縱然轟轟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種空虛和無聊的生活。“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瑣屑的生活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園,一個人擁有了精神家園,他就擁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周國平的書大多充滿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魅力。《守望的距離》一書也不例外。他在書中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也應該在現實世界中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瑣屑的生活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園,一個人擁有了精神家園,他就擁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周國平喜歡對死亡進行探討,死亡與人生意義在某種方面緊密相連。人固有一死,因此在對待名利方面,他進行了感歎“我們短暫的生命過於擁擠,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場和喧鬧的市場。”

周國平的這本書充滿睿智和哲理的雋永內涵,充滿魅力的格言和詩語,這些都深深觸動了我,讓我不禁思考自我的境遇,思考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的靈魂。 學會用審美的目光看問題。審美並不僅僅止於欣賞自然或藝術,而是以一種更開闊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態度。相信只要用審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讀周國平的書,讓我的思維更加清晰,對待生活的方式也產生了變化,學會了放鬆對待生活……

國平將這本集子命名為“守望的距離”,正表明精神家園的守望需要恰當的距離。以守望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面對生活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種期待,而這種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實、是不浮躁、是寧靜、是信心十足。

我要做一個守望者,守望快樂與幸福.

距離讀後感篇3

讀完這本書,我想斗膽説一句。作者有時言辭未免過於犀利,除卻這一丟丟瑕疵,還是讓人受益匪淺的。

對哲學獨到的見解以及對女性人格獨立等等作出了深刻闡述。

簡單摘出2段來解釋我當下的處境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1、我是喜歡獨處的,不覺得寂寞。我有許多事可做:讀書,寫作,回憶,遐想,沉思,等等。做着這些事的時候,我相當投入,樂在其中,內心很充實。

但是,獨處並不意味着和自己在一起。在我潛心讀書或寫作時,我很可能是和想象中的作者或讀者在一起。

直接面對自己似乎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所以人們往往要設法逃避。逃避自我有二法,一是事務,二是消遣。我們忙於職業上和生活上的種種事務,一旦閒下來,又用聊天、娛樂和其他種種消遣打發時光。對於文人來説,讀書和寫作也不外是一種事務或一種消遣,比起鬥雞走狗之輩,誠然有雅俗之別,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

然而,有這樣一種時候,我翻開書,又合上,拿起筆,又放下,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覺得心中瀰漫着一種空虛悵惘之感。這是無聊襲來的時候。

當一個人無所事事而直接面對自己時,便會感到無聊。在通常情況下,我們仍會找些事做,儘快逃脱這種境遇。但是,也有無可逃脱的時候,我就是百事無心,不想見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2、王爾德説:“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我曾經深以為然,並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輕鬆俏皮。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仍是佔有,所以才會有佔有慾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説:人生中有兩種快樂,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在這裏,我找到了內心的將解未解之謎,並受益良多,謝謝作者。

距離讀後感篇4

因為自己的無知,於泰戈爾的這首著名的詩,卻是在今天才得以知道原來是泰戈爾的作品,想想真是無地自容,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讀後感。若不是偶爾在博友的博客裏面看到,恐怕這樣的錯誤認識還會繼續得以延續下去,想想都覺得害怕。一直以為不過是周星馳電影裏面的一句經典的台詞,卻不料是泰戈爾的詩。

這深深地刺激了我,讓我再一次充分認識到了閲讀的重要性。對泰戈爾的印象,還只侷限於大學時代的認識,知道他對五四中國文學的影響,卻一直未曾讀過他的作品,甚是遺憾。

今日細細地品讀了他的這首詩,感觸如下:

這首詩裏面充滿着哲理,句子非常美麗,從技巧上面來説,可以説是臻於完美,用了一虛一實兩條線來寫那種愛到深切的傷痛,前五段是寫虛的,通過排比,針連的技巧,絲絲入扣地寫出那種相思抽骨的綿綿不絕的痛,一步比一步更加深入,更加深刻,更加接近內心,更加感傷;後五段是寫實的,通過對現實生活中那些具體的事物的描述,通過類比,把那些原本跟愛沒有關聯的事物,聯繫在了一起,把前面的那種寫意,自然地移植到了具體的事物中來了,讓本來不覺得傷悲的事物,讓那本來很虛無縹緲的感覺,一下子就實在了起來,這種實在通過一連串的類比,在腦海中逐步形成了一種非常強烈的真實的感覺,最後歸到了一個真實的環境,一個在天上,一個卻深潛海底。

客觀的説來,這是我看到的關於愛情的描述,寫得最美麗的句子之一,但卻不是我最喜歡的,呵呵,可能是跟自己對愛情的理解有關吧,最喜歡的愛情詩,應該是葉芝的《當你老了》,因為那是真實的,可以觸及的平凡人的愛情。

距離讀後感篇5

也許是這樣吧,人總是在不經意的時間裏,會忽然喜歡上某種事物。無論是心情所致,還是已然在成熟的我。最近愛上了泰戈爾的詩。不得不承認,讀書確是一種樂趣。那些文字總是能觸及到心靈的深處,那些我自己都不曾體會過的地方。一首經常出現在年少輕狂的孩子口中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早已被當成愛情的象徵送給了“心儀”的對象。可實為浪費的是,卻很少有人能靜靜的讀出其中的韻味。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樣的字眼,總會有種莫名的憂傷。的確,愛情就像是生長在懸崖峭壁邊緣上的花兒,想摘取就要有勇氣。回頭想想,也正是因為這份勇氣的存在,才成就了許許多多刻骨銘心的愛情。從古至今,無論是《紅樓夢》中的那情感的衝擊和刻骨的烙印,還是金庸筆下的俠骨柔情、海枯石爛,都是永不磨滅的愛情真諦。

親情猶如甘泉,無論何時,都會給你源源不絕的滋潤;友情猶如陽光,只要你能用心面對,它便會温暖你的心靈。但愛情卻會讓你悲喜交加,有時苦不堪言,有時卻樂不思蜀。人們常常會感到正如詩中所説“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種思念,卻還得故意裝做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裏”。就是這般矛盾。所以,能把這樣的心情寫的如此真實明瞭,這也正是泰戈爾的細膩真切之處。

在我的理解中,這種在愛與被愛中來回穿梭的情感,雖是一種人生的歸宿,但它更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是一種能夠打動人心的真摯。它使人生更豐富。

距離讀後感篇6

在我這個年紀,讀周國平的文章應該不算晚吧。在看遍了郭敬明的小説,朱自清的散文,再來唨嚼下週國平的哲理也未嘗不可。有人説: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帶着一時的好奇,寒假的空暇時間,便着手讀起他的文章。

有很多人擁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結出的碩果卻並不是很多,真正有獨立的哲學思考,有生動的東西也並不是很多,但無疑周國平算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學者,這位學者既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詩人,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用哲學思考來貫穿他的文學寫作。

初識他的文章是一篇名為《生命本來沒有名字》的文章,當我看到這個題目時,眼前便一亮,感覺很新鮮,文章充滿濃郁的詩意與馥郁的哲理,無一不展現了他對生命的感悟,那是對哲理的深刻詮釋。從那時起,我便記住了他的名字。或許,正如他説的“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此時,“周國平”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三個漢字了,他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守望的距離》記載了作者十餘年的歲月點滴,無論是對愛的理解還是人生的追求都顯現了獨到的見解。但作為一個哲學詩人,周國平寫下的格言使我最為感同深受。何為格言?格言不過是天神們私下議論人類隱情的悄悄話,卻被智者偷聽到了罷了。周國平這樣讀解自己的格言:我從不奢望寫出能被人廣泛引用的格言,而只不過隨手寫下自己的點滴人生感想罷了。

在這裏,摘錄下幾句我自認為不錯的格言。“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只有聰明人才能寫出好格言,但只讀格言的人卻是傻瓜”。但這並不意味他的話句句屬經典。正如:“我所厭惡的人,如果不肯下地獄,就讓他們上天堂吧,只要不在我眼前就行。”

我覺得討厭一個人本身沒有錯,但是討厭別人,並不意味着你可以控制他們。你並不能要求別人為你作些什麼,就算你很討厭他,只要我們自己做的夠好,又何必去理睬那些使你難過的人呢?真正的仇人是自己,讓我們少一分恨意,多一分寬容。即使那個討厭的人糾纏着你,對你而言仍是隱形無形的。這只是我的一些不夠成熟的看法,不夠完善,但每個人不就是在分分秒秒的爭論中長大的嗎?

我相信:真正的作家,應該是為自己寫作而活,如果只是貪圖物質利益,那就太可悲了。因而,我很欣賞周國平説的“一個人唯有真正為自己寫作,他的作品才會有比較長久的生命力。”

距離讀後感篇7

站在思想的山峯,目睹着秋風掃落葉,一片一片,融入生命的河流。你愛着,感受着,思考着——今天我活着,我只有一個人生。你一直在守望,尋找着生命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究竟在追求什麼?追求一種人格魅力,一種人格上的獨立自主,藐視世俗的輿論和功利。用一顆深刻的心靈感受悲劇的深刻。日子川流不息,每天都似水流年,你心中的那個心靈世界,珍藏着許多往事,有歡樂,也有悲傷,它們雖已逝去,卻永遠活在你心中,與你終身為伴。儘管它渺小得甚至連一絲微風,一縷輕煙都算不上,可是你依然十分珍惜這個小小的心靈世界。然而生命永遠在未完成之中。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還有多少事準備做。人的一生,思緒萬千。有時驚心動魄,有時牽腸掛肚。古往今來,詩哲們關於人生虛無的感歎不絕於耳。他們的悲觀,執著,超脱,那些多愁善感,那些豪邁奔放,都奏響了生命的進行曲。

人生是有意義的徒勞嗎?從叔本華到海德格爾,都在尋問,生命—— 沉重的輕?虛無與偶然?人生難免有等待,等待的滋味有千百種,最是一言難盡。迴歸簡單的生活,就像白開水一樣。如行雲流水般,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文字閒人,平淡有味。自然閒人喜歡躲藏起來,是頑皮還是害羞?智慧在思考中誕生,就算是孔子也灑脱。至於愛情,那是人性的一部分。人生永遠是一個説不完的話題。一個人只有在臨終前才知道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麼?儘管那些風風雨雨已如煙雨朦朧。一句淡然面對,把一切都輕描淡寫,你的訴説誰人理解。只好笑笑,古今多少事,都傅笑談中。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的餘暉散播人間,人生的盡頭桑田滄海。

依然想問守望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距離讀後感篇8

我已經十六歲了,正處於花季,花季是青春的心萌發的時刻。

聽媽媽説,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就是愛情,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就是詩。那麼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呢?僅僅是兩極之間嗎?直至我認識了泰戈爾,我才瞭解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什麼。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

就是這樣一首詩,沒有美麗的修飾,沒有華麗的詞藻,全詩重複着“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而是……”,給人一種音樂的美的享受,又有一種冰冷刺骨的悲哀。

全詩的抒發的情感層層遞進,讓讀者的心隨着詩的節拍一起跳動。想一想:比彼此相愛卻無法表白更遙遠的是將他們分隔開來,比痛徹心脾的思念更遙遠的是將自己的感情掩飾;比把思念埋在心底更遙遠的是尚未相遇便註定今生無緣……

讀着這一節節詩,眼前彷彿浮現出這樣的畫面:雙雙蝴蝶被風打散,並肩的雙星愈飛愈遠,同枝的黃花無法相依,含情的落葉難以歸根……!從古至今這樣的事還少嗎?梁山伯祝英台有情難全,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坎坷中追求……

啊……!

這一個字似乎可以詮釋我的內心的全部。每每讀罷這首詩,我的心都會被兩種不同的感情所充斥:一種是悲傷,為愛不能完美而悲傷,感慨人生中的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另一種則是欣慰,因為,至少還有愛!

或許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正像詩中説的那樣,是飛鳥和魚兒的距離,因為一個在廣闊的天空,一個在深邃的海底。

我不知道是否讀一首詩就會有這樣矛盾的感受,不過,我越來越喜歡詩愛情詩了,因為她們是最美好的!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