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最新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2W

貧窮與犯罪存在着什麼樣的必然聯繫嗎?《罪與罰》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優秀作品,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罪與罰》讀後感最新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最新範文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最新範文

接觸陀思妥耶夫斯基從《罪與罰》開始,初讀的時候覺得人物心理刻畫精彩,而且情節跌宕緊湊,如同在觀看一部犯罪電影。但過分關注和沉溺於故事之中時,便忽略了外延的一些東西。繼而看了《白痴》、《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茨威格的《三大師》以後,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與宗教觀有了漸漸明朗的線索。

跨越

拉斯柯爾尼科夫把世間的人分為平凡和不平凡,前者循規蹈矩、逆來順受,後者傾向於違法和破壞,前者是被壓迫者,後者是統治者、主宰者。為了檢驗自己是否屬於拿破崙類“不平凡的人”,他進行了一場殺人形式的實驗。拉斯柯爾尼科夫這個人物形象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是位善良而且樂於助人的年輕人,另一方面他卻又是殘酷、嗜殺的罪犯,這種二重性格這也是他不斷動搖自己的“理論”和舉動反覆無常的根源。茨威格在《三大師》中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時説道,“只有當他的人物具有使自己生命增強而且成為分裂的表現形態的時候,只有當他的任務還是將要變成命運的混論狀態的時候,陀思妥耶夫斯基才愛他們”。誠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力圖打破統一性,創造混合的、模糊不清的、不和諧的人物,在其肉體裏,上帝和野獸毗鄰而居。

在思想的驅動下,拉斯柯爾尼科夫殺死了當鋪老闆娘和她的異母妹妹,同時他好像“用剪刀把他與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剪斷了”。他走到了一條界線旁邊,突然止步,跨還是不跨?他一直在糾結,並充斥了一系列的疑問“我是像大家一樣,是個蝨子呢,還是一個人?我能跨越過去嗎,還是不能跨越過去?”那些所謂的“不平凡的人”,對這類壞事惡行根本不屑一顧,並且毫不猶豫地跨越過去。拉斯柯爾尼科夫卻仍然留在了這邊,痛苦而不幸,但“跨過去呢,也許會更加不幸”。因為跨越過去的不只是兩具死屍,而是拉斯柯爾尼科夫自身的人性、原則、道德。通過他的經歷,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傳達的是,不能用作惡的方式反抗黑暗,毀滅是雙方的,內心的懲罰終其一生。拉斯柯爾尼科夫為了實踐自己的哲學,卻墜入了黑暗的深淵。參考尼采《查拉圖斯特拉》中蒼白的罪犯一篇,犯罪心理包括事後的瘋狂,“人們總抱有僥倖心理,以為在他身上的特例會變成法則”,但拉斯柯爾尼科夫試圖建立自己的法則卻無法承擔。另外還有事前的瘋狂,“你們要深深地透視這個靈魂”,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毀滅也是與“真實的自我”進行搏鬥的結果。

新生

結尾拉斯柯爾尼科夫自首入獄,但他並未認罪,“痛苦和眼淚——這也是生活嘛。然而對自己的罪行,他並無悔過之意”,而把一切歸咎於沒能經受住考驗和沒能跨越過去。但索尼婭的陪伴改變了他的思想,“難道現在她的信仰不能成為我的信仰嗎?至少她的感情,她的願望”。而且拉斯柯爾尼科夫是在比法律更深的層面上認罪了,獲得了最徹底的救贖。在《卡拉馬佐夫兄弟》的結尾,阿廖沙建議米卡越獄時説,“你想用承受苦難的方法使自己重新做人,我看呀,不管你跑到哪裏,只要你一輩子永遠記住你重新做人的決心,能做到這樣也就夠了。”拉斯柯爾尼科夫永遠困頓在“一俄尺見方的空間”的愁苦裏,感受到承受十字架的大苦難,也是獲得真正的新生。

“在這兩張仍然帶有病容的、蒼白的臉上已經閃爍着獲得新生的未來的曙光。愛情使他們獲得了新生,這一個人的心包含有另一顆心的無窮無盡的生活源泉”,但這一刻的光亮似乎穿透了整本書的黑暗。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最新範文

和讀托爾斯泰的那些作品一樣,讀《罪與罰》的目的是能夠讓我感受生活以及增長眼界。但這件作品卻帶給了我意想不到的收穫,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人做事時的代價和價值。

拉斯科利尼科夫是一位因貧窮而輟學的法律系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他曾發表過一篇令人稱頌的文章,大體內容是有很多偉人,至少是令後人稱頌的人都是在殺戮了很多人,例如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才掌握了權力並且在此基礎上推動了國家乃至世界的進步。正是在他內心深處有這樣那個一個看法,所以他認為毀掉一些像人渣這一類的人以讓自己能夠獲得機會升值從而為以後做出價值提供基礎是正確的,於是他策劃了一件謀殺案。(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主要描寫了謀殺成功後他的生活境遇,描寫了他為這起謀殺案而付出的精神上的痛苦。不過雖然不知道主人公以後的命運如何,但就結局而言,正面人物的結局是令人滿意的,而這一原因就是愛的力量。

就像《聖女貞德》一樣,我覺得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描寫了一種大愛,一種對人類、對世界的愛,是一種人類的終極關懷——關心怎樣推動人類的進步,而不僅僅顧及那些卑微的生命,至少是那些不應該活着的人。凱撒、拿破崙為了權利殺戮了很多人,也被當時很多人痛恨和辱罵,但後人卻大家稱讚他們,因為他們推動了世界的發展,而那些很小的“錯誤”被他們的光輝給掩埋的一點都看不見了。而男主人公正是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才策劃了這場謀殺案。但同時要看到,拉斯科利尼科夫因此受了很大精神上的折磨。所以,不管別人的生命怎樣卑微,我們一定要尊敬別人,尊敬別人生存的權利。看《復活》,我對監獄生活有很多瞭解,看了《罪與罰》,我瞭解了犯罪人的心理。

從盧任的結果,我知道了不要在別人背後説別人壞話,不然最後損壞的只會是自己的形象。從斯知道科犯罪行為我知道了隔牆有耳,凡事要謹慎。這部作品最後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看來作者還是讚揚美的,這也讓人感到高興,不是嗎?

關於《罪與罰》讀後感最新範文

當看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與罰》後,心中不時感到震撼與感動。在《罪與罰》中,男主角拉斯科納夫以其聰明絕頂、卻與世隔絕的頭腦,建構出一個學説:超凡偉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為他需要建構新制度,這種建構勢必帶來毀壞;也因此,偉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僅建構這個學説,並且身體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為拿破崙,但是他跟當年的拿破崙一樣,因身世貧困沒有機會,拿破崙努力爭取機會,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機會。因此他殺了早讓人議論紛紛的刻薄老婦,搶其錢財。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被迫還殺了另一個無辜、受苦、可憐的老婦。拉斯科納夫內心深處的理想抱負絕非自私自利,反倒是博愛的。但是,為達到理想而有的手段,卻導致一場轟動社會的謀殺案。所有的檢調人員,全從牟利角度解釋這謀殺案,直到一個也酷愛研究思想的檢察官出現,他立即將調查方向轉向,透過拉斯科納夫的論文,找到行兇的動機。

拉斯科納夫自承他相信“偉人的福音”,當他説出這觀點時,連他的朋友都覺得太激進,因為當時社會上普遍的信念是“社會福音”,也就是隻要社會制度完善,人都將安居樂業不再犯罪。想想我們不也正是處在這樣的信念下的嗎?杜斯托也夫斯基透過《罪與罰》中的對話,先知卓見的提出他的質疑:罪惡真的只是社會問題引發的嗎?還是在人性深處尚有其他邪惡,是導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會體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號相關?拉斯科納夫顯然不相信改善社會制度之路,他認為這世界就是需要偉人,偉人配擁有權力,偉人也夠資格在破而立的過程中犯罪。這些問題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呢?而這本書另一個讓我引發深思的地方是,社會中的弱者,精神中有無私奉獻與愛的人卻在引導着救贖之路。日記

《罪與罰》中,這個人物就是梭娜。有幾段拉斯科納夫與梭娜的對話精彩萬分:男主角拉斯科納夫再有痛苦,都絕不泄漏一絲一豪情感,但是他卻在最緊要關頭,找到梭娜坦承是他犯案,梭娜儘管為自己的好友之死哀傷不已,卻温柔的凝視拉斯科納夫,然後圍抱他的頸項,緊抱住他。

拉斯科納夫問梭娜:“你為何不罵我,卻擁抱我呢?”梭娜命中拉斯科納夫內心深處要害的回答:“因為全世界沒有比你更不快樂的人了!”而這時,拉斯科納夫心一軟,兩顆眼淚藴藏在他的眼眶中,就要掉下了。當拉斯科納夫問她這一生的苦難,上帝的回答是什麼?梭娜僅只是念完新約聖經中拉撒路死裏復活的故事。

就在念聖經的這一刻,貧困的房間幽暗的燭光照著兇殺犯與。梭娜以其弱者之愛,不自覺的引領拉斯科納夫走向救贖之路。拉斯科納夫問梭娜:“你不會離我而去嗎?”梭娜回答:“不會,無論你到何處,我都隨著你。。。。,”甚至她也在非理性的情感中,知道拉斯科納夫需要她的接納與愛,她遺憾的説:“為何你不早來,我為何不早些遇到你呢?”男主角剖心相告後,問梭娜:“你覺得我卑賤麼?”梭娜説:“不,你只是在受苦。”最後,拉斯科納夫向梭娜要十字架,梭娜給了他,並説:“我們一同受苦難,也一同掛十字架阿!”就是在杜斯托也夫斯基小説中,一再出現的,是“主動選擇悲憫苦難、選擇與他人一齊受苦”,這是十字架精神,而十字架精神永遠呈現著弔詭:“在軟弱的地方顯現其剛強。”而一個能看見所謂的強者內心深處的痛苦的人,往往自身也負荷著巨大的苦難。

在邪惡世代中辨識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