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書信 > 申請書

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經驗材料

欄目: 申請書 / 發佈於: / 人氣:1.46W

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在城市社區的表現形式,而社區黨建則是社區治理的基石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社區黨建,通過深化社區黨建改革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成為當前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

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經驗材料

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核心構建新型社區治理格局
  近年來,XX區全面推進基層區域化黨建工作,建立健全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社區綜合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有力促進和帶動了社區治理的深入推進。
  以社區綜合黨組織為核心,形成區域化黨建工作模式。全區95個社區全部成立綜合黨組織,區直部門和街道190名處、科級幹部擔任掛點社區綜合黨組織的兼職委員,452名駐社區單位黨組織負責同志以“兼職委員”身份進入社區綜合黨組織領導班子。社區綜合黨組織所屬支部延伸到各個小區、樓宇以及駐社區的“兩新”組織,形成區域化“大黨建”工作格局。
  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實現兩個“全覆蓋”。通過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樓宇園區建黨、行業協會建黨等多種黨組織組建方式,全區範圍內共建立各類社區黨組織518個,“兩新”組織黨組織370個,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在社區實現兩個“全覆蓋”。
  抓好社區“兩委”換屆選舉,選優配強黨組織班子。2014年全面開展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選舉產生新一屆綜合黨委(總支)領導班子成員573名,社區綜合黨組織書記兼任居委會主任84名,“一肩挑”比例88.42%;
社區綜合黨組織、居委會班子成員“交叉任職”494名,比例86.21%,優化了社區綜合黨組織班子,整體結構更趨合理。
  探索新型社區治理模式,理順黨組織、居委會、工作站三者關係。居委會承擔居民自治功能,社區工作站承擔行政性的事務,社區綜合黨組織則是社區各類組織的領導核心,通過區域化黨建共駐共建機制,協調所有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化解矛盾糾紛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明確和協調三者之間的關係,形成以社區綜合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為基礎、社區工作站為依託、社區各類組織共同參與的新型社區治理格局。
  建立區域化黨建工作平台,發揮黨組織服務功能。全區95個社區推廣建立黨員民主管理社區提案制、居民議事會,香蜜湖街道建立區域化黨建“三個平台”(即黨羣議事會、黨羣服務中心、維穩調解聯席會),南園街道建立基層黨建“一站兩委三平台”。加強黨組織與社區羣眾的聯繫溝通,有效服務居民羣眾,化解內部矛盾糾紛。
  設立社區黨代表工作室,提供黨代表履職平台。95個社區均設立黨代表工作室,作為黨代表在社區開展接訪羣眾等活動的陣地。社區黨代表工作室與社區黨員(黨羣)服務中心共享平台。建立健全社區黨代表工作室管理制度,明確工作室職責,充分發揮工作室在聽民聲、傳民意、解民憂、聚民智、聯繫服務羣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利用網絡媒體渠道,建立基層黨建信息化平台。全區各個街道、社區充分運用網絡、微信、微博、QQ羣、博客、電子郵件、內部網絡論壇等網絡工作平台開展社區黨的工作,創新黨組織生活方式和黨員活動形式。同時,加強XX政府在線、XX網、XX發佈微博、XX民生微信等“兩微兩網”和社區家園網的五大基層黨建工作信息平台建設,着力增強基層黨組織利用網絡宣傳政策、彙集民意、服務羣眾、引導輿論的能力。
  推行“兩代表一委員”植根服務基層行動。加強對“兩代表一委員”的聯絡服務和履職管理,自2012年9月以來,“兩代表一委員”共進社區開展活動5300人次,接待黨員羣眾22770人次,入户走訪7920户,受理社情民意1894件,已辦結案件數1863件,效果良好,深受社區黨員羣眾歡迎。
  開展“五進社區”服務羣眾活動。推廣開展“五進社區”(即區委委員、黨代表、機關黨員、黨員志願者、黨羣工作者進社區)活動,通過開展“民意直通車”活動、“一把手”辦千件實事活動、“黨代表接待周”活動、“黨員社區服務”活動、“法律服務進社區”活動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在社區治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通過“民生微實事”整合社區治理資源。出台《XX區惠民“微實事”項目實施試行辦法》,斥資3000萬元根據社區居民的意願確定項目安排實施。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鼓勵和支持熱心公益的企業捐贈、贊助等。
  建立健全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在原來實行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的基礎上,健全完善區域化黨建成員單位共駐共建、黨代表進社區聯繫羣眾、機關黨員進社區等10多項工作制度,在全區95個社區全面推行黨員民主管理社區提案制、居民議事會、“黨員責任田”等制度,並通過活動促進制度落實,有效提升社區綜合黨組織的影響力與帶動力。
  全面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建立區委直屬各基層黨(工)委書記向區委專項述職抓基層黨建工作制度,切實履行抓基層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制定實施黨支部(黨小組)責任區制度,根據社區內物業小區和黨員分佈情況,劃分成若干個片區黨支部,將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延伸到樓棟和居民家庭。
  完善落實社區黨建工作保障機制。建立財政保障為主、黨費為輔的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抓好社區黨務幹部培訓,區委組織部、各街道黨工委先後舉辦專題培訓,組織學習社區黨建、社區治理方面的業務知識和政策規定,有效提升了社區黨務幹部的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

深化社區黨建創新推動社區治理現代化升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全面提高社會治理水平。”XX區結合三中全會精神和社區建設發展的實際,探索以社區治理現代化為導向的社區黨建新路子。
  強化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社區黨組織是社區治理的領導和決策核心。加強社區黨組織領導,做大做強區域化黨建,全面提升黨在社區的整合和動員能力,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社區建設。從理順社區管理關係入手,健全完善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決策層、社區工作站為執行層、社區居委會為議事層和監督層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進一步明確社區各種組織的職責和議事規則,切實保證各種組織在黨組織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多方互動,有效推進依法治理與民主自治在基層社區的有機結合進程。
  完善社區共駐共建共享機制。創新街道黨工委機構設置形式,在街道黨工委增設1—2名兼職委員,由轄區內黨員人數較多、影響力較大的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參加街道黨工委黨建工作會議,參與區域性黨建問題的研究與決策。建立健全駐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工作情況考核考評體系,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羣眾評議與自我評價相統一的原則,由街道黨工委、所在社區綜合黨組織和居民羣眾對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建設情況進行評議,增強共建機制的驅動力。
  培育和支持社會組織發展。從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要和社區治理實際出發,培育和支持各類社會組織的發展。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原則,在資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主動為社會組織搭建服務平台;
同時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監管,引導其通過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形成合法化、制度化、規範化的運行機制。重點培育志願服務、公益慈善等多種類別的社會組織,建立起門類齊全、作用明顯的社區社會組織體系,推進社區社會化服務。
  全面統籌協調,理順治理機制。明確政府、街道、社區的關係,科學界定各自的職責範圍,對進入社區的工作任務嚴格實行“准入制”。黨政職能部門擬將下放社區的工作任務,均需經過區相關部門審批,切實減輕社區工作負擔,保障社區各項自治權利的落實。圍繞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建立健全更加完整的制度體系,將社區內部事務決策、日常工作管理、對政府職能部門監督等方面權力還歸於社區,逐步提高社區地位。
  轉變政府職能,放權社區治理。在社區治理領域中,政府主要承擔好宏觀調節、社會政策和監督管理職能,並主導構建多元治理格局。區政府和街道通過縱向對社區放權,橫向對社會和市場放權,充分調動社會組織、企業、羣眾的積極性。把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通過政府委託、民辦公助、購買服務等方式,交由各類社會組織承擔,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
  承接政府職能,加強社區自治。社區黨組織支持和保證社區自治組織依法實行社區居民自治,通過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讓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出的基層管理、服務等職能,並承擔更多社區治理任務;
同時,健全民主制度,進一步拓寬參與渠道,為羣眾參與社區治理創造條件。着力完善黨務公開、居務公開,通過強化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讓廣大居民在社區治理中“説得上話”“管得成事”,努力形成社區治理人人蔘與、和諧社區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完善區域內黨組織溝通協調機制。社區綜合黨組織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懇談會、交流會、聯誼會等活動,強化區域內各類單位和組織之間的溝通交流,共同研究討論本社區重大決策、社區治理和黨的建設等相關事項。通過構建協調共建機制,把各轄區單位組織起來,共駐共建,資源共享,實現“社區事務共管、社區文明共建、社區環境共護、社區穩定共保”。
  積極探索區域網格化管理模式。將網格化管理引入區域化黨建工作中,作為提高社區治理能力的新型管理方式。把社區按照特定的標準劃分為若干網格,社區綜合黨組織安排專人分片包乾,運用縱向到底、橫向聯動的網格化管理,促進治理資源共享,實現黨建工作全面覆蓋和黨建工作主動介入。
  健全區域化黨建考核評價機制。積極探索區域化黨建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標,完善考核評價程序,將其納入對街道和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考核,並把考核結果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結合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在區域化黨建工作中的表現作為衡量其踐行羣眾路線的重要內容,並根據實際情況予以獎懲。
  以羣眾需求為導向,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圍繞黨組織關係接轉、黨員教育培訓、黨代表接訪、法律諮詢、糾紛調解、困難幫扶等內容,開展黨員“一站式”貼心服務,做好服務黨員工作。藉助於黨羣服務中心和黨員義工隊伍,開展家政服務、科普講座、社會救助等社區便民服務,做好服務社區居民工作。圍繞社區治安、衞生保潔、綜治調解、就業幫扶、醫療義診等內容,做好服務駐區單位工作。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增強服務的實效性。堅持把轉變工作方式、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作為社區黨組織的自覺追求和基本職責,寓領導和管理於服務之中,實現服務常態化。健全黨員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羣眾機制,組織引導區、街道和社區三級幹部直接聯繫居民小區、居民家庭和社區單位,落實好入户走訪、承諾踐諾、民意代理等制度,推動黨員幹部與羣眾保持最緊密、最經常的聯繫。健全領導機構、落實目標責任、強化督查推動,為服務型社區黨組織建設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