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數學類的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3K

優秀的教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探索的慾望,認真寫好教案可以提高我們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掌控,使教學更加有序和高效,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數學類的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類的教案7篇

數學類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9—40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中括號,理解並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計算。例題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第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解答,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過程。第二層次,告訴學生要先算出美術組的人數,列綜合算式時,就要用到中括號,引導學生列出正確的綜合算式,並按順序完成計算。第三層次,引導概括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上升為數學結論。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繫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認識中括號,以及中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理解並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讓學生經歷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產生自主探索的興趣,獲得發現數學結論的成功體驗。

3、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中括號的作用是改變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觀察算式,説説下面兩題的運算順序。

小黑板出示:120÷6+4×2120÷(6+4)×2

指名回答,並説出理由,集體口頭解答。

2、小結計算順序。(小黑板出示)

回憶: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裏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提問:比較這兩題,你還發現了什麼?

總結:括號能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

[設計意圖:鞏固前兩課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新知的學習做準備]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創設情境,整理信息。

談話:學校藝術節快到了,每個興趣小組正在進行緊張的練習,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2個小掛圖)

提問: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指名彙報信息)

根據回答板書相關信息:航模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術組:是航模組的2倍

談話:請你列綜合算式,算出美術組有多少人。

指名板演,並説説每一步算的是什麼。

2、提出問題,分步解答。

繼續出示掛圖:合唱組及問題。

板書:合唱組:84人

提問: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是——?

提問: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你想到了哪個數量關係式?

板書:合唱組的人數÷美術組的人數=幾倍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關鍵要先求出什麼?(美術組的人數)

談話: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只要再加一步。

板書:84÷28=3(口答)

3、嘗試列綜合算式。

談話:剛才,我們分步解答了這個問題,先算出了——(美術組的人數),然後用——(合唱組的人數÷美術組的人數),現在你能不能把這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綜合算式,在自備本上試試看,只列式。

(學生嘗試,教師巡視,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學生板演)

4、説明:數學上規定,這個算式中已經有小括號了,再添加括號,就要用到中括號,(出示方法三:84÷[(8+6)×2])。

談話:像這樣的括號就是中括號。伸出手來,一起跟我寫一遍(描)。

讓學生嘗試加中括號:請你在你的綜合算式裏添上中括號。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談話:這時的算式中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應該怎樣計算呢?同桌互相説説這題的運算順序。

有信心試一試嗎?(獨立完成計算,最後集體校對)

5、介紹遞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過程和書寫的格式要求(等號位置,小括號算好後脱掉,移下來的是中括號)。

提問:你覺得第一步應該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組的人數)。

84÷[(8+6)×2]

=84÷[14×2]

=84÷28

=3

談話:口答。有錯的同學請你訂正一下。

談話:回顧頭來看一下,這裏的兩個算式,一個只有小括號,一個又添加了中括號,那這個中括號在這裏起到了什麼作用?

總結:對呀,中括號和小括號一樣,也能改變題目中的運算順序。

談話:在一個算式裏,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應該按什麼順序運算?(學生嘗試概括運算順序)

6、總結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小黑板出示:在一個算式裏,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的,再算中括號裏面的)

談話:打開書39頁,請你把書上的空白填一下,填好了和黑板對照一下。

設計意圖:把例題分解組合成兩問的題目,利於以舊引新,充分發揮舊知在學習新知中的“腳手架”作用,也有利於學生在總體上把握題目數量之間的關係和結構,使教學直指本課的要點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運算順序,能使學生對中括號的作用以及運算順序有更深的瞭解。

三、鞏固練習,不斷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題。(重點説運算順序)

同桌相互説説每題的運算順序,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做“想想做做”第2題。(比一比,算一算)

(1)觀察每組的三道題,説説他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同桌活動,每人説一組題。指名説:重點討論同樣的數、符號,為什麼運算順序會不一樣)

(2)男、女生各計算一組,交流計算過程和結果。

總結:看來,雖然每組的三道題目數據一樣、運算符號一樣,但因為有了小括號和中括號,所以運算順序就不一樣了,結果也不一樣了。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1)觀察情境圖,理解圖意。

(2)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

(3)交流時説説是怎麼算的。

設計意圖: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比比算算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把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使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順序有更全面的認識。

四、拓展知識,評價總結

1、談話:每一個數學知識、任何數學方法的背後,總是凝結着人類漫長的探索過程。一個個括號的產生,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凝聚着人類無窮的勤勞和智慧。閲讀“你知道嗎?”

學生閲讀,交流:從中你知道了什麼?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1)為什麼要引入中括號?

(2)中括號、小括號的作用是什麼?

(3)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麼?

2、根據運算順序添上小括號或中括號。

(1)32×800-400÷25先減再乘最後除。

(2)32×800-400÷25先除再減最後乘。

(3)32×800-400÷25先減再除最後乘。

數學類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將物品按用途進行分類。

2.能正確表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關經驗。

2、物質準備:若干實物,圖譜標記、實物圖片,分類盒,分類板等。

活動過程:

一、以認識物品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整理物品,讓幼兒初步學習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1.引導幼兒將籃子裏的物品,按照它們的特點分到籃子裏的三個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麼分。

2.分好後和同伴説説你的分類理由。

三、師觀察幼兒操作並個別指導。

四、師幼互動交流。

師:誰來説説他是怎麼分,為什麼要把它們分在一起?

五、運用圖譜標記幫助幼兒梳理分類經驗。

1.師:出示嘴巴、手、蘋果、積木、汽車等標記卡,引導幼兒從中選出分別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標記。

2.師引導幼兒根據標記,將自己籃子裏的物品按標記擺放好。

六、分組練習,鞏固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1.介紹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活動反思:

一、活動開始我用為“小白兔”搬家作為引入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這樣不但可以加深他們的印象,還能更有興趣學習。雖然有興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夠周到,我只考慮孩子的興趣,卻完全沒有去考慮孩子們的能力水平,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類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樣再慢慢增加,我想就會更完美了。

二、我在讓幼兒第一次探索時候,孩子剛開始很有興趣,也有積極參與在活動中,這讓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能力強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別,能力強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進行分類,而能力弱的孩子卻在那邊玩玩具,所以在針對這點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多去幫助能力弱的孩子進行活動,而不是隻顧着能力強的孩子。還有在幼兒探索完成的時候,我的小結不夠明瞭,我只是一句帶過,讓很多幼兒都懵懵懂懂,他們分玩具是要幹嘛。這點很需要反省。

三、第一次探索完接下來就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探索的物品,我選擇的是生活中幼兒常見的水果:蘋果、香蕉、梨子這三樣水果。在環節開始時,孩子們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興奮,多開心。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讓孩子先認識這3樣水果,然後再進行名稱分類,並讓幼兒學會用xx和xx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時候,幾乎全部的孩子都能夠參與在活動當中,無論是能力強還是能力弱的,這讓我感到很開心。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很棒,可是在讓他們説是怎樣分了?把xx和xx放在一起?能力強的孩子就會説,但是也沒有説的很完整,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會説了,可見我們班的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是要更加加強的。

四、整堂課下來,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認為如果將第一次探索和第二次探索交換一下會更好些,因為分水果只有3樣,而且比較明瞭,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狀也多,讓孩子一開始就探索比較難的會比較不合理。

總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開課,沒有充分的準備,充實的思考,是不能夠詮釋好一堂好的公開課的。在這次的公開課,我將反省我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一名教師。

數學類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大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活動過程

遊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遊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遊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啟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香在紙上。

(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遊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麼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户外玩氣球。

數學類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讓幼兒認識序數第一至第五。

2、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創設超市小貨架的環境。

2、動物及其食品小圖片、房子圖、筆等。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為小動物買禮物”理解序數。(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1、自由探索:

(1)引導幼兒以“到動物食品超市為小動物買禮物”的遊戲形式到“超市”購物。(要求記住在什麼顏色的貨架上買到貨物的)

(2)請個別幼兒告訴大家在什麼顏色的格子裏買到貨物,並請其他幼兒猜一猜他是在第幾個格格子裏買到的東西。

2、交流討論:

(1)師:為什麼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師引導幼兒發現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3)幼兒分組交流:講講自己是從哪個方向數第幾格中買的東西。

(二)遊戲“給小動物送禮物”,鞏固認識序數。

1、以“將超市買到的東西送給小動物”引題。

2、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個房間。

3、師請一幼兒説説你買的東西(動物食品)是給誰吃的?它住在房子的哪一層,哪一個房間?並認識房間號如第一層第五間用“1-5”表示。

4、幼兒分組操作:將食品禮物送給小動物

(1)要求將小動物的房間號寫在禮物卡上,然後送到房間。

(2)引導幼兒互相檢查糾正操作結果,教師巡視

數學類的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襪子、手套的特徵(大小、顏色、圖案),能將相同的襪子、手套進行配對。

2.初步理解“一雙”的含義.瞭解成雙物體之間的對應關係。

3.願意參加活動,能説出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按實物標記將物體分類的.經驗,認識紅、黃、藍等基本顏色。

2.物質準備:晾衣架、夾子各若干,襪子每人一雙,手套人手一副,簍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我們的襪子。

師:看看,你的小腳上穿着什麼呀?你的襪子是什麼樣子的?有幾隻呢?兩隻一樣嗎?哪裏一樣?

引導幼兒自由觀察自己的襪子.初步感知兩隻襪子的大小、顏色、圖案相同,知道什麼是“一雙”。

2.晾襪子。

(1)展現晾襪子的場景,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媽媽洗了許多的襪子,還沒來得及晾,你們願意幫忙嗎?

(2)出示一隻襪子,引導幼兒觀察、配對。

師:一雙襪子要晾在一個衣架上,那這隻襪子應該晾在哪裏呢?誰願意試一試?

個別幼兒示範將相同的襪子晾在一起,師幼共同檢驗。

師:為什麼把它們晾在這裏?

引導幼兒説出兩隻襪子的相同特徵。

(3)幼兒操作,將相同的襪子配對。

師:還有些襪子沒有來得及晾在衣架上,請你們每人拿一隻襪子,找到它的好朋友.把它們夾在一起。你們願意幫忙嗎?

(4)幼兒集體遊戲,鼓勵幼兒表達自己尋找的過程。

師:襪子都晾好了嗎?襪子一雙一雙晾在一起了嗎?

集體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3.收手套。

(1)介紹遊戲玩法。

師:今天媽媽很高興,大家都很愛勞動。瞧,媽媽洗的手套也曬乾了,我們一起把它們收下來吧。什麼樣的手套放在一起呢?把同樣的一副手套用夾子夾起來放在簍子裏哦!

(2)幼兒操作,遷移匹配襪子的經驗,將相同的手套放在一起。教師觀察、指導,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什麼是“一雙”(一副1)。

(3)相互檢查配對結果。

師:都放好了嗎?我們來看一看有沒有都放對。

4.結束活動。

師:謝謝你們幫媽媽晾了襪子,還收了手套,我們穿鞋子回家吧。我們腳上兩隻鞋子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引導幼兒找兩隻一樣的鞋子穿起來。

教學反思:

在幼兒園裏,我們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教育幼兒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而我們往往是怕麻煩和害怕家長的不理解,極少展開這樣的活動。通過這一次的活動,讓我明白作為幼兒教師,不單單是對幼兒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傳授給他們生活的本領及增強動手的能力。

數學類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會寫100以內的數,進一步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2、能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會寫100以內的數,進一步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會寫100以內的數,進一步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花生米,計數器

教學過程

活動一:估豆子

1、同學們你們喜歡吃花生米嗎?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花生米(教師出示盛有一些花生米的透明杯子)你能猜一猜這個杯子裏有多少粒花生米嗎?比一比看誰猜得最準。

2、老師帶着學生一起數出10粒花生米,放入另一個透明玻璃杯中(杯子大小與前同)。

現在你能比較準確的估計一下這個杯子中一共有多少粒花生米?説一説你為什麼這樣估計。

3、請同學們一起來數一數,看看誰估的數最接近花生米的數量。

4、兩個同學一組,每個人拿一些豆子,請對方先估一估豆子的數量,再數一數。

活動二

1、還請同學們看老師杯子裏的花生米,一共是28粒,那麼在計數器上該怎麼表示出來呢?請同學們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一撥、再請同學在老師的大計數器上撥出來。

2、小組同學説一説計數器上個位上是幾,表示什麼?十位上是幾,表示什麼?

活動三

1、計數器上撥出下數(出示圖片:説一説)。

2、請同學根據計數器上表示的意思,寫出數來。

3、教師提問:這兩個2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十位的2表示2個十,個位的2表示2個一。

活動四

請同學們兩人一組,聽老師讀數,一人在計數器上撥數,一人在本上寫出這個數、(老師在大計數器上同時撥數)

1、出示圖片:寫一寫1

2、出示圖片:寫一寫2

3、出示圖片:寫一寫3

教師提問:請大家觀察此題與別的題有什麼不同,你知道了些什麼?

教師板書:從右邊起第三位是百位、表示一個百。

4、請兩個同學一組,一人寫一個數,另一人在計數器上表示這個數,説説這個數表示什麼?一人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另一人寫出這個數,説説這個數表示什麼?

數學類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借助直觀圖,體驗利用維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設計集合圖的活動,啟發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説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法

本節課劉老師主要採用遊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根據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1劉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遊戲中引起矛盾衝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3藉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4藉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的語數競賽活動的情況,讓學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5小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設計集合圖,進一步加深對集合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6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讓學生考慮到集合與集合之間關係的多樣性使所學知識得到了延伸。

總之,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