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推薦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在教案中,教師通常規劃了課堂活動的先後順序和時間分配,在編寫教案時,教師需要保證教學內容和目標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契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推薦8篇,感謝您的參閲。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推薦8篇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1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學會“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⒊藉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⒋拓展關於西湖的古詩,進行組詩積累。

教學過程:

一、詞語對接,激趣導入

1、詞語對接。君子一言;八仙過海;螳螂捕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因為有美麗的西子湖,才聲名遠揚,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書畫來讚美西湖。宋代文學家蘇軾在杭州任職的時候就寫了不少關於西湖的詩篇。

2、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是他在西湖觀景時,偶遇一場大雨後,即興寫下的。

3、説説你瞭解的蘇軾。教師相機補充。(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的文學家、書畫家。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1、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重點指導:

未(wèi)遮(zhē)山(shān)

亂(luàn)入(rù)船(chuán)

忽(hū)吹(chuī)散(sàn)

水(shuǐ)如(rú)天(tiān)

3、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師範讀,學生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4、同座互讀,並相互正音。

三、學法滲透,熟讀成誦

1、釋詩題。

讀讀詩題,從中你知道了什麼?

(“六月二十七日”寫的是時間;“望湖樓”告訴的是地點;“醉書”告訴我們這首詩是作者陶醉後而寫下的)

2、知詩人。

3、明詩意。

詩人陶醉於什麼?(雨)

那麼詩人在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後分別看到了什麼景象?

雨前:黑雲/翻墨//未遮山

雨時:白雨/跳珠//亂入船

雨後: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4、悟詩情。

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感悟西湖的雨有什麼特點?(變化快)

你能將西湖變幻莫測的。美景讀出來嗎?

5、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1、寫作背景:此詩是蘇軾被貶杭州時所作,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這急來急去的雨一樣,及時得到朝廷的赦免,擁有光明前途。

2、補充蘇軾關於西湖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五、作業:

必做題:

⒈抄寫並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⒉説説古詩描寫了怎樣的一幅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⒊畫一畫古詩所描寫的情景,並取一個詩意的名字(小組合作)。

⒋熟讀並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

選做題:(組詩積累,二天內完成)

⒈積累蘇軾的其他詩詞(不少於2篇)。

⒉收集描寫西湖的古詩(不少於2篇)。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2

教學內容:

第87頁例1、例2,88頁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瞭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説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物體個數時,1、2、3出現了自然數,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我們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中最小的.數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呢?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説: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同學們,你們對情境中的內容一定相當熟悉吧?你能給大家講講哈爾濱零下6至3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為什麼阿姨説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裏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麼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現在,國際數學界都是採用符號來區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温度用帶有-號的數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温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並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3

分數乘、除法及比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為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對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及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複習。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分數除法是分數乘法的逆運算的同時,計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視對相關概念、性質及某些知識間相互關係的複習。

教學中,把比的相關概念、倒數的相關概念、比的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等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結合教材相關習題進行全面、系統地複習,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將比與分數、除法聯繫起來。

3.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把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和用比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重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更好地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以及比的有關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同點:題中的數量關係相同,解題思路相同。

不同點:①題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②題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3)總結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

①方法: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②關鍵:找準表示單位“1”的量。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習題,複習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對比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5頁6題。

地球上海洋麪積是36000萬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地球總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頁8題。

(1)五年級同學收集了165個易拉罐,六年級同學比五年級多收集了。六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2)四年級比六年級少收集了,四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頁10題。

一列火車的速度是180千米/時。一輛小汽車的速度是這列火車的,是一架噴氣式飛機的。這架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頁11題。

(1)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2∶1。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釐米?

84÷2=42(cm) 長:42×=28(cm)

寬:42×=14(cm)

(2)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3∶4∶5。三條邊各是多少釐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是宋代詩人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所作。詩題內涵豐富:點明時間、地點、事件和心境。全詩四句話寫雲、雨、風、水,生動形象;寫山、船、地、樓,句句求實,堪稱寫實景的佳品。表現出詩人明鋭的觀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動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詞造句能力。

?學情分析

對於6年級的學生來説,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但有時,會對詩歌背後藴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領悟、體會。因而要着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古詩。

?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各種手段,圖片、音樂,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

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學法: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自讀、齊讀、配樂朗讀感悟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自讀 - 質疑 - 交流 - 小組合作探究 - 多種展示”這樣一種學習過程來實現對文本的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一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藉助閲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古詩多媒體課件 課前收集含“雨”的詩句,蒐集蘇軾的相關資料信息及其詩詞等文學作品。

?教學時數】 1課時

?設計説明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古詩的教學目標指出,“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古詩教學應注重戰略,關鍵之處要體會古詩的文字美,音韻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無窮,進而熟讀成誦,積累於胸。蘇軾寫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巧妙地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內容不難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強化誦讀”的古詩教學原則。

?思路提要

採用同學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讀詩 - 會意 - 入境 - 悟情,形式不拘一格,關鍵要把古詩學活,在讀中理解、感悟這首古詩。

?過程揭示

一 、激趣導入

1.師生對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剛才所對的詩出自《水調歌頭·中秋》,作者是誰?誰能向我們介紹一下蘇軾?

3.今天我們就跨越900餘年和蘇老先生相會,來學習一首他寫的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誦讀古詩

讀古詩要有節奏,還要有重音。

1.詩題:

⑴ 指名讀,齊讀;

⑵ 從題目中讀懂了什麼?(時間、地點、事件)

⑶ 題意:六月二十七日,(作者)登上西湖邊的望湖樓,欣賞樓外精緻,在微醉中寫下了這首詩。

2.詩句:

⑴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⑵ 指名讀,評讀。

⑶ 怎樣才能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自由暢談)

出示讀詩建議:

①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②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③注意平聲字讀長,仄聲字讀短。

④詩的韻腳為開口呼,讀出的聲音要悠遠。)【出示節奏】指名讀、師生對讀、小組讀、站立讀等多種形式讀。

三、理解詩意

1、自己再讀幾遍,想想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望湖樓看到一番怎樣的景象?

反饋:描繪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

雲怎樣?“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烏雲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雨怎樣?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地跳進船裏。

風怎樣?卷地而來的大風,忽然把烏雲和雨點吹散了。

水怎樣?望湖樓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樣,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2、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與同桌交流。

饋:

⑴ 出示前兩句

①男生讀,什麼意思?【理解“翻墨” “跳珠”,強調“遮”字書寫注意事項。[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湧、烏雲密佈、烏雲滾滾……)你還在哪些詩中見過這樣的雲?(黑雲壓城城欲摧……)] 這樣的雨一直留在蘇軾的腦海裏,15年後當蘇軾故地重遊時依然在懷念這樣的雨。(出示: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此時此刻,又讓你想起哪些含“雨”的詩句?】

②這兩句詩很有意思,我們來做個對對子練習:“黑雲”對-(白雨),“翻墨”對-(跳珠),“未遮山”對-(亂入船);

⑵ 出示後兩句,女生讀,什麼意思?

四、想象詩境,體會情感

⑴ 聽範讀,生閉眼想象畫面,想想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讚賞之情)

⑵ 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寫的?

① 寫的景物多(雲、雨、風、水;山、船、地、樓);

② 變化快( “未遮山” “亂入船” “忽吹散” “水如天”為瞬間變化 );

③ 動態多(翻、遮、入、吹),是在樓上所見的雨景。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句句寫景,句句抒情。

五、昇華詩中藴含的情感

1、觀看此詩賞析視頻,進一步領會古詩意境,昇華情感。

2、出示、齊讀:蘇子筆下驚風雨,陰晴時霎亦傳神.讀罷掩卷細品味,又疑東坡是天人。

3、配樂齊讀古詩。

六、拓展延伸

1.這首詩描繪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這讓你想起那句俗語?(俗話説“六月天,孩兒臉”還真不假,剛剛還是陽光燦爛的天氣.轉眼就下起大雨來了。)還讓你想起那些表示變化快的成語?(變化多端 變幻莫測 千變萬化 瞬息萬變 日新月異 轉瞬即逝 稍縱即逝 白駒過隙 喜怒無常 )

2.解釋帶點的詞,説説詩句的意思。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3.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4.交流蘇軾的其它詩詞。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一共寫了五首,我們今天學的是第一首,請同學們下去以後查一查餘下的四首。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雨前 黑雲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雨後 水天一色

來去匆匆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瞭解作者是如何描寫心理活動的。

4.瞭解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事例。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盼”這一中心意思來寫的,學習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袖、篷、縮”等15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敍述順序,瞭解課文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謎底。

?出示課件2:謎語】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雨衣)

2.【出示課件2】雨衣圖片

教師解題:我們課文的題目是什麼,大家讀一下。你有沒有“盼”過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説一説。課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關,學習了課文,我們就知道是誰在盼,盼什麼,願望實現了嗎?(板書:16.盼)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鐵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於河北省趙縣,河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97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門》、《大浴女》、《沒有鈕釦的紅襯衫》、等100餘篇、部,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國家級文學獎。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

二、檢查預習,糾正指導

1.認讀書寫生字。

(1)“筒”與“桶”在用法上要區別;

(2)“篷”與“蓬”字形區別,意義不同;

(3)指導書寫“嚷、醬、脣”等生字。

2.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喧鬧:喧譁熱鬧。

理直氣壯:理由正當充分,膽子壯,説話十分有氣勢。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現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繫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麼以“盼”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全篇課文都是講一個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為題目。文中“媽媽送我新雨衣”“下雨沒能穿雨衣”“終於穿上了雨衣”等情節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圍繞“盼”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課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媽媽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寫儘管下雨還是未能如願。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寫“我”終於穿上雨衣。

分段時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對段落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對學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四、朗讀課文,體會心理

1.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讀完後想一想,這段文字是圍繞什麼意思寫的。

2.分角色用相應的語氣讀一讀蕾蕾和媽媽對話的部分,體會這兩個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

3.你自己認為哪一部分寫得最好,讀給同桌聽一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逐段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領悟圍繞中心意思,掌握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喜歡的部分。並簡單説説文中的蕾蕾盼什麼?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導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麼?再寫什麼?

(先寫媽媽送給我一件新雨衣,再寫我在晴天裏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書:媽媽送我新雨衣)

2. 課文中哪些詞語寫我十分喜歡新雨衣?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麼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 穿上雨衣熱了一身汗)

3.“你瘋啦?”説明什麼?

(媽媽對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從側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時説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書: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讀第三段,思考:從全段來看,圍繞什麼中心意思來寫的?

(板書: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願)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討論回答問題。

(1)作者認為什麼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着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我為什麼這麼興奮?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後,體會作者的心情。

?出示課件5】(學生完成後先提問,然後出示答案)

我興奮地跑進樓門,媽媽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準備聽英語講座)

還差半小時,媽媽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會兒)

我想去買醬油,媽媽説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經買了)

我説燉肉需要很多醬油,媽媽説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沒説要燉肉)

我説爸爸説要燉肉,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説成“敲着鼓點”可以看出什麼?

(雨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為我帶來難以抑制的激動。)

(5)“我”為什麼盼着雨停下來?

(讓雨留到明天再下,因為今天“我”沒機會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 “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裏蹦出來一樣”是因為什麼?

(沒想到又下雨了,“我”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這真是意外的驚喜。)

2. “我”這次為什麼會“理直氣壯”?

(媽媽沒有理由不讓“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為什麼?

(怕弄壞了新雨衣)

4. 讀課文最後一段話,你從中看出作者什麼心情?

(興奮、滿足、高興)

(板書: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體回顧,體會寫法

(一)出示問題【出示課件6】

1. 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 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二)學生彙報,教師指導

1. 學生彙報課件第一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通過以下事例來寫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熱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變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藉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見雨點落在許多馬路、小楊樹上的樣子想象出雨點落在新雨衣上的樣子。

2. 學生彙報課件第二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具體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四、暢談收穫,課下練筆

1.請同學們説一説,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一個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課文圍繞“盼”這個中心意思,選取了好幾個事例來寫。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寫法,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3.課下,請同學們從下面的意思中選一個,並以此為中心寫一段話。

(板書: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板書設計:

16.盼

媽媽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願

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教學反思: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在講解課文時,抓住課文主線進行學習,讓學生通過自讀、探究來理解課文。

我逐段引領學生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來分析,對學生進行詞句段的訓練,最後出示兩大問題: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2.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説説這樣寫的好處。我引導學生先探究,然後彙報,最後教師指導,向學生講清楚本課的重點,即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寫文章要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我認為本節課在安排寫作練習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議,做好修改。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6

[案例]

…………

…………

師:這是我們對姥姥的一個初步印象,讓我們再讀課文,姥姥的形象就會更加清晰,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6)自然段,用鉛筆畫出表現姥姥心靈手巧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你的體會。

生讀。

全班交流。

師: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太平原託着的小屯裏,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着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師: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1:姥姥光結善緣,剪出來的窗紙貼滿了太平原託着的小屯裏。

生2:左鄰右舍的窗户上都貼着姥姥的剪紙,説明奶奶人緣好,有求必應,同時也告訴我們姥姥的心靈手巧。

師:還有哪些句子?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子,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裏翻來折去,便要什麼有什麼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

師:哪些詞體現了奶奶的心靈手巧?

生:“普普通通”、“翻來折去”、“要什麼有什麼”、“無所不能”。

師:你能把這一句話讀一讀嗎?

生讀。

師:評價一下,他哪兒讀得好?哪兒讀得還不夠?

生:“無所不能”讀得好,“普普通通”還不夠。

師:你能再把他讀一下嗎?

生讀。

師:還有什麼句子?

生:我從小就聽人嘖嘖稱讚:“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師:你也找到這樣的句子了嗎?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1:我體會到了姥姥剪什麼像什麼,真神了。

生2:我知道別人一直對姥姥嘖嘖稱讚。

生3:姥姥竟然能把紙剪活了,真神,我真佩服她!

師:説得真好。當然,這是誇張的説法,體現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深入人心。姥姥能把普普通通的彩紙剪紙栩栩如生的東西,這多神啊!你能把這句讀好嗎?

生讀。

師:我相信大家會比他讀得更好。

生齊讀。

……

……

[反思]

這個片段是王龍老師重點講解姥姥心靈手巧的一個片段,我覺得這一部分上得很精彩,讓整節課有了一個精彩的開始,讓學生懂得了如何去分析課文,體會重點,把握重點。

教者在指導朗讀時體現了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評價,自己改正,使學生少了很多的依賴,完全*自己把課文讀好、讀細,讀得有感情。

在整個教學中,他始終圍繞“心靈手巧”來講,讓學生自己找句子,自己體會,並把自己的體會寫在相應的句子旁邊。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很好,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些體會,如果不寫下來,讀過後就會忘記,如果寫下來,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筆頭,一舉兩得。

在分析句子的時候,老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但這個體會並不是漫無目標的,老師在學生問答的時候,總提醒“心靈手巧”這個詞語,讓學生在縮小的範圍內尋找答案,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讓學生能更詳細地分析課文。

雖然這一片段僅僅是整節課的一小部分,但值得我去學習。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瞭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意義;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畫出放大與縮小的圖形;通過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等數學活動來體驗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察體驗。

你見過下面這些現象嗎?誰來描述一下! 出示多媒體課件,56頁生活情境圖。 這些生活中的現象,有的是把物體放大了,有的是把物體縮小了

2、學生舉例,自由發言。

師: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其他放大縮小的現象嗎?指名説一説。 師:看來放大縮小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應用還是十分普遍的。這些現象也包含着一定的數學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圖形的放大。

(多媒體出示方格紙上的平面圖形,例4.)

1、初步感知畫在方格紙上的平面圖形。 師:我們已經認識過許多的平面圖形了。老師這把正方形、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別畫在了方格紙上。

大家看一看畫在方格紙上的三個圖,我們能獲得哪些相關的數學信息?

學生小組自由談。 正方形邊長3個方格、 長方形長6個方格,寬3個方格 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分別是3個方格、6個方格。

2、理解要求。

(1)多媒體出示例4的要求——2:1畫出這個圖形放大後的圖形。

(2)按“2:1”放大是什麼意思? 先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理解,然後教師説明。(按2:1放大,也就是各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3、通過畫正方形瞭解畫法。

(1)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把正方形按2:1放大呢?請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2)彙報:原來的邊長是3個方格,放大後圖形的邊長是6格。

(3)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正方形按2:1放大後的圖形,

(4)教師總結學生方法中的重要一點:先確定一個固定的點,以它做為

確定圖形位置的重要點再畫出其他的部分。

(5)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畫放大後正方形的過程。

4、經歷畫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過程。

(1)接下來我們繼續按照2:1放大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你覺得需要知道些什麼條件呢?點名學生回答。

(2)下面就按照你們的方法放大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吧,請畫在方格紙上。

(3)學生彙報畫法

(4)觀察放大後的直角三角形,相鄰的兩條直角邊放大了2倍,那麼他的斜邊也放大了2倍嗎?你怎麼知道的?彙報測量結果。

5、置疑。

觀察一下,放大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1)放大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解決學生提出的置疑。

(3)選取代表介紹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師配合多媒體課件隨機演示驗證的過程。 (4)學生試概括髮現,多媒體出示。(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條邊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5)多媒體出示。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圖形變大了,但形狀沒變

(二)感知圖形的縮小。

師:我們一起研究了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畫法以及放大後圖形的一些特點。如果把圖形按一定的比縮小該怎麼畫?

1、出示縮小的要求。

如果把放大後的三個圖形的各邊按1:3縮小,圖形又發生了什麼變化?畫畫看.

2、説説對1:3的理解

3、學生作圖,並相互檢查。

4、選取學生代表的作品展示,並説説是怎麼畫的。(多媒體完成按一定的比縮小後畫出的圖形。)

5、觀察原圖和縮小後的圖形。學生試説自己的發現並嘗試總結。

按3:1畫出下圖

6、 總結髮現。

(1)學生討論。

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後,所得的圖形與原圖形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試總結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的特點。

(2)教師在學生充分的發言之後用多媒體出示圖形放大和縮小的特點:所得的圖形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三、鞏固應用

畫一畫,

學生根據教師給出一個放大或者縮小的比,然後在方格紙上畫出按這個比放大或者縮小後的圖形。畫完後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介紹畫法。

1、按4:1畫出下面圖形放大後的圖形.並説理由。

2、按1:2畫出下面圖形縮小後的圖形.

3、按1:2畫出下面圖形縮小後的圖形.

4、下面哪個圖是圖形a按2:1擴大後得到的圖形?

5、按3:1畫出下面圖形放大後的圖形.

?主要是評價學生按一定的比例對放大和縮小圖形的畫法的掌握】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結束語: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到了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現象,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你們就能創造許多新鮮有趣的事物,用以豐富和美化我們的生活。

五、課堂作業:

課本1、2題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白石老人應該屬於鄉土畫家”的含義,學習他熱愛家鄉、熱愛自己的土地、熱愛生活的藝術情操。

2、積累文章中優秀的語言範式,並嘗試運用

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的語言特點,並嘗試運用。

教學策略:

圈劃、比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跟大家一起完成一個練習:請看投影

練習:在括號內填入合適的量詞,填不上的可以空着。

一( )荷花,一( )芋(yù)葉,一( )蜻蜓,

一( )小雞,(填入一個表示很多小雞在自己的房子裏的量詞)

二、初讀,清字詞

1、填完了,大家就做好。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學一篇課文。叫《鄉土畫家》。(板書課題)下面大家自己大聲朗讀課文,圈出你不認識、叫不準的字,一會小組內交流。

2、下面你可以請教你的組內同學,把你不認識的,叫不準的字交流一下,如果還叫不準,可以請教字典。

3、把你圈出的字大聲朗讀幾遍。

三、細讀、品鄉土、習語言。

1、好,下面請大家跟老師一起讀課題。文章的題目是鄉土畫家,你認為白石老人是一位鄉土畫家嗎?這次大家默讀課文,劃出你認為能表現出白石老人確實是一位鄉土畫家的語句。

2、彙報

預設的語句

第一處:老人始終把他的藝術生命植根於這塊土地,因此他的作品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他所畫的題材,無論是一枝荷花,一株芋(yù)葉,一窠(kē)小雞,一隻蜻蜓,都是一個炎黃子孫在自己鄉土中的生活感受。

説説為什麼這個地方表現出了白石老人是個鄉土畫家。

咱們看一看你填的跟作者黃苗子寫的是不是一樣。你們想知道老師是怎麼填的嗎?出示一朵荷花,一枚芋葉,一隻蜻蜓,一窩小雞。

你參考一下你的答案,我的答案,還有作者的答案,你覺得哪個空填入哪個詞更合適,説説你的理由。

反正我是覺得我填的挺對的,你像第二個一般都説一枚樹葉,所以我認為芋葉也應該用一枚。第三個我感覺“窠”應該是樹上的鳥的家,地上的小雞的家還是用一窩比較好。

現在大家可能都説不清,沒關係,這個就作為一項家庭作業,咱們回去查一查資料、詞典,注意查一下作者填的那個量詞的含義,還有跟量詞搭配的事物的含義或圖片,尤其是咱們北方的同學沒有看見過芋葉,你看一看芋葉是什麼樣子的。然後你寫一個用哪個詞合適的理由説明。咱們明天在課堂上交流。看誰寫得理由充分,值得信服!

3、第二處:籃子裏四條絲瓜是剛從棚上摘下來的,還帶着瓜花和藤蔓;小魚也是才從河溝裏撈起來的,大小不一,而且有幾條還是活蹦亂跳的。

咱們在讀一讀,你感覺一下這絲瓜、這小魚讓你感覺是什麼樣的?(新鮮)

這新鮮城裏的市場上會有嗎?只有哪裏有,所以作者説你説説作者懂得,體會的是什麼味!(板書:鄉土味)好咱們再一起讀一下這富有鄉土味道的絲瓜和小魚。

那你知道作者的畫作為什麼會有如此濃厚的鄉土氣息嗎?

這也正是課文的第九自然段要説的,咱們齊讀一下。如果説他的畫作具有濃濃的鄉土味的話,那麼白石老人對農村的這種情懷我們也可以概括為板書“鄉土情”這種鄉土情的具體含義就是再讀。

4、第三處:他是個鄉下人,有他對鄉土風物深切的愛戀。他看慣了院子裏的小雞、溪流裏的魚蝦、樹上跳躍着的松鼠、繞着花飛的蝴蝶、點水的蜻蜓、草間的蚱(zhà)蜢(měng)、河邊的青蛙。

咱們觀察一下這些語句有什麼共同特點呢?

下面老師要求大家把這幾個方位加事物的短語背下來,大家能做到嗎?

老師想啊,他看慣的農村的東西還會很多,可是還會有什麼呢?大家開動你們的小腦袋瓜兒,拿出筆來按照這種地點加事物的形式寫一寫,最少寫三個,最多寫五個。你可以不變地點變事物,也可以不變事物變地點,如果你兩個都會變,那就更了不得了。咱們一起來試一試!

來,把你寫的加入到課文中給大家讀一讀。(注意評價)

5、第五處:他要通過紙筆,把這些可愛的生命,活潑生動地永久記錄下來。因此,小雞的天真姿態、蝦的透明外殼和有生命力的須爪、牽牛花為了生存向太陽光掙扎的挺勁,都誘使他花費許多精力去觀察、揣(chuǎi)摩。

咱們有了上一次的經歷,咱們再來觀察這些話,看看他們有什麼共同特點?是什麼加什麼?

那我就在想啊,為什麼作者非得這樣説呢?他怎麼不這樣説呢?出示:“有天真姿態的小雞、有透明外殼和生命力須爪的小蝦,為了生存向太陽光掙扎的牽牛花,都誘使他花費許多精力去觀察、揣(chuǎi)摩。”

同學們,為什麼呢?你們再前後讀一讀,看能不能發現什麼?

哦,你們説的真有道理,看來這個順序也不是隨便可以調換位置的,咱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得仔細研究一下這個呀!既然寫得這麼好,咱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吧!

白石老人啊,都能抓住動植物的性格、內在生命和靈魂,怪不得白石老人在《自傳稿》中説來,咱們讀一下。:“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傳神。只有天上之龍,從未得見,吾不能畫也。”

那我就覺得這個好像比咱們上一個更有挑戰性,我覺得你們好像不能寫得向上一個那樣好,不知道我想的對不對,你們能用事實告訴老師嗎?

白石老人真的了不起啊!你覺得白石老人為什麼能做到這個呢,咱們再讀第九自然段。

四、交流,悟啟示

你説説要想能向白石老人一樣“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傳神”得需要什麼?

是啊,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向白石老人一樣對生活有誠摯的愛,那你們也能在某一個行業演繹自己的精彩。

五、拓展

在畫界,還有一個人很厲害,他叫徐悲鴻,老師最欣賞他畫的《八駿圖》,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查查他的資料,欣賞一下他的畫作。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