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阿q正傳》讀後感4篇 《阿Q》:民族自尊與奴性擺脱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5W

《阿Q正傳》是一部經典的小説,刻畫了一個懦弱的小人物——阿Q在中國現代史的背景下,經歷了各種命運的轉折,最終落得悲慘結局的故事。通過阿Q的命運,作者魯迅探討了社會現實與人性弱點的深刻問題,對當時的中國社會產生了震撼性的影響。

《阿q正傳》讀後感4篇 《阿Q》:民族自尊與奴性擺脱

第1篇

我要看《阿q正傳》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寒假裏趁着為數不多的日子細細的讀完了《阿q正傳》。總覺得,我與阿q曾經有過在一起生活的時光,而不是那麼的生疏,躺在牀上左思又想,我到底在什麼時候與阿q在一起過呢?最後我終於沒有想出來,可是我有了一個重要的發現:發現魯迅先生所再現的是當時中國人墮落的典型,更是現在的中國人的典型,難怪我是覺得怎麼如此熟悉啊!

阿q無名、無姓、無籍貫,是辛亥革命前後生活在江南未莊的一個流浪僱農。他上無片瓦,下無片地,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過活:“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也是當時社會中被壓迫、被剝削的最最底層的人。

現實生活中的失意、失敗,卻未能激發阿q的鬥志,他對來自統治階級的殘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輕自賤,自欺,甚至用欺侮弱者來發泄自己被別人欺壓的不平之氣,以獲得心理平衡。

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在精神上鄙視趙、錢兩家;進過幾回城,就譏笑未莊人的“未見過世面”;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還反映出某些民族共

《阿q正傳》讀後感4篇 《阿Q》:民族自尊與奴性擺脱 第2張

第2篇

?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一精一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説:“是兒子打老子。”他的“一精一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來自:作文大全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一精一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説,但心中一定是憤憤不平,在背後説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

一位機關幹部受到上級領導的批評,心中一定想:“總有一天,你“下”了,我“上”了,你就會栽到我手裏……”

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煙,而自己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煙,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一精一神依然存在,存在於所有人心中……

第3篇

通過讀了這本書,我不禁思考如今的社會情況。在魯迅筆下《阿q正傳》中的看得人們、閒人們、大宗同樣有病。病差不多有四種:自私心、虛榮心、看客心和勢利眼。在書中,阿q以為革命是為自己謀利益的有效手段,等於造反,等於搶錢。反觀如今,又有多少人忙忙碌碌,無非是尋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這便是自私心的表現。謀求個人利益不要緊,還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強,於是,耳邊會經常聽見,我認識某個人非常厲害,就像阿q所説那樣我們先前可比你們闊多了!接着你比我吹撞出火花,於是白眼相向甚至大打出手的場面也經常湧現出來。就像阿q對小d和王胡,這便是虛榮心膨脹的病狀。真動起手來,像阿q那樣求饒的並不多,算是比他倔多了。

但在公共場合起鬨的人、愛看戲的人恐怕是不少,這便是看客心。而勢利眼則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器官,看看現在社會中的典型現象,我們便對阿q和趙大爺間的關係一目瞭然。諸多的阿q病存在於周圍人羣中,有些風氣又如何不同於阿q了,於是這就有了開頭的例子。

例如遺傳病也好,亞文化也罷,至少我們目前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我們遠離了那個時代,但阿q的病離我們似乎並不遠。

第4篇

今天,我看了魯迅先生寫的《阿q正傳》,他筆下所描述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的墮一落的中國人民的典型。

?阿q正傳》主要寫了一個叫阿q的流浪農民,他身受剝削和壓迫,處在社會的最底層。阿q沒有家,只能住在土穀祠裏,每天只能給人家做短工。

我 有時候很可憐阿q,因為他總是受人欺凌,而有時又很討厭他,因為他很不爭氣。對阿q滿足於現狀,魯迅先生在文中的字裏行間都體現了他對阿q的哀其不幸,怒 其不爭。阿q每次被人打了之後,就幻想是“老子被兒子打了”,鬥不過假洋鬼子時他就把氣全都撒在了小尼姑身上,或挑釁比他更弱小的小d;這就是阿q的“精 神勝利法”,即人們所説的“阿q精神”。

説到“精神勝利法”,其實我也不該去嘲笑阿q,因為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例如有一次在學校,我跟 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因為打籃球爭地盤而吵了幾句,就開始打了起來,打得不可開交,你一拳,我一腳,可兇了!突然,那個人使勁推了我一把,我的腳沒站穩,重重 地倒在了地上,大哭了起來。隨後,那個人便溜之大吉了。我一邊擦眼淚一邊心裏想:“哼!太可惡了!不就是年級比我高,力氣比我大嗎,還比我矮大半截呢!説 不定年齡還比我小,弟弟打哥哥,不成體統!”現在想來,也覺得自己很可笑!

這篇《阿q正傳》就是魯迅先生為解剖中國人的國民精神而做出的努力,反映了當時舊社會環境下一些中國人的病態。可悲的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個病根依然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