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猴子種果樹》第二課時教案6篇 "樹上果實香甜,猴子悟道種"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6W

本篇教案是《猴子種果樹》第二課時的詳細講解,針對國小三年級學生編寫。通過講解故事情節和配合繪本,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閲讀理解能力。教案包括課前導入、故事講解和探究、練習、拓展等環節,旨在讓學生既能夠熟悉故事情節,又能夠從中獲得啟迪和收穫。

《猴子種果樹》第二課時教案6篇

第1篇

本課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教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一個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總是在猴子的果樹成活的時候,就有鳥兒飛來跟它説,這種果樹結果子慢呢?怎麼這麼巧呢?我一愣,一時之間真不知該如何向她解釋這種“無巧不成書”的現象,這時其他學生也嘰嘰喳喳議論起來,於是我不動聲色地把這個問題又丟回去:“是啊,怎麼會這麼巧呢?”一個學生站起來説:“這故事是編的,假的,所以這麼巧。”他的回答,有人認同,有人反對,教室裏聲音更大。又一個學生説:“猴子急着吃果子,種樹很認真,果樹一種下去就能活,所以當鳥兒來時,果樹總是活着的。”學生們大多露出了贊同的表情。我又追問了一句:“猴子辛辛苦苦種活了果樹,可又因為別人一句話,就拔了果樹,你怎麼看待它這種行為?”學生紛紛舉手,“它太沒有耐心了。”“它沒有主見,就象《抬驢》中的老頭。”“它只想早點吃果子,一點也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瞧,脱軌的思維又回來了。所以,相信學生吧,他們解決問題可能比你更圓滿。

在學習過程中,對這篇課文的內容,孩子們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啟發引導,展開討論,對猴子的評價可以多元化。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明白一個道理,讓學生以這個寓言故事來教育自己,使自己不會犯小猴子的錯誤。

《猴子種果樹》第二課時教案6篇

第2篇

?感謝您瀏覽第一範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在整體感知全文後,我請學生用上一個成語來形容猴子,並要求學生説説為什麼用上這個成語。開始的10秒種教室裏鴉雀無聲,接着,第一隻手舉起來了,“‘有頭無尾’,當梨樹剛剛成活的時候,他沒有接着照料它,而是拔了改種了其他的樹。”聽了這位孩子的發言,大家頓覺茅塞頓開:

“‘急於求成’,它老想着早點吃到果子,一會種這樹,一會種那樹,結果什麼也沒種成。”

“‘三心二意’它一點主張也沒有,聽這個,聽那個,結果什麼樹也沒種成。”

“‘前功盡棄’,猴子沒有耐心,一會種這一會種那,結果什麼也沒種成功,前面他做的努力都是白費力氣。”

追問:“如果你就在這隻猴子旁邊,你會提醒它什麼呢?”

有的學生回答能抓住文章中心,指出小猴的癥結所在;有的學生能從實際出發為小猴想辦法出點子,大家都能説出自己的感悟:

“猴哥,猴哥,你不用拔了梨樹種桃樹啊,你可以在邊上再種一棵,那樣你不是能吃到更多的果子了嗎?”【感謝您瀏覽第一範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猴哥,猴哥,做事要有耐心,那樣你才能吃到果子啊。”

“猴哥,你去農民伯伯那裏學點種櫻桃樹的本領啊,那樣你就不會老種不活了。”

?感謝您瀏覽第一範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猴哥,以後做事你可不能三心二意啊,這樣什麼事都做不好的。”

看來此類課文,學生早已自己讀懂,讀明白,讀透徹了,甚至也有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了。教與不教的區別在哪裏?

第3篇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2課《猴子種果樹》。(板書:猴子種果樹)《猴子種果樹》一課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敍述了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我個人認為本文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是一篇培養學生閲讀、想象能力,提高語文素養,進行品德的好教材。目前我所教的班級學生喜愛讀書,朗讀水平也不錯。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教材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和綠線裏的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

3、抓住文本語言,通過分角色朗讀、情境表演等手段,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進行簡單語言實踐活動,內化文本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為: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上課尹始,我將藉助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的形象,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瞭解課文大意。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施肥”、“結果”、“櫻桃“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並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本課有9個生字,這節課上我將指導學生書寫“澆、施”等五個左右結構的字,寫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字型結構和筆畫位置。其中重點板書“施”,注意寫規範、寫美觀。最後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二、細讀感悟,指導朗讀。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其中第二環節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上課尹始,教師以簡煉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複習上節課學習的新詞,夯實基礎。

首先,學習第一小節時,我將引導學生抓住詞語“天天澆水、施肥”,指出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課文二至八小節描寫了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的經過,三層意思內容相近,敍述形式相似,教學時,我採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我讓學生帶着問題:烏鴉對猴子説了些什麼?猴子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呢?充分自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抓住詞語“等不及”感受猴子的急於求成。(板書:等不及)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着重點指導朗讀,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烏鴉對猴子説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為主。讓學生自己學習,接着引導他們按照前面學習二、三小節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啟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採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於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通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 “你能等得及嗎?”“你不着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悦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課文最後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繫前面的課文思考:“就這樣:指怎樣?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找到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的原因。(板書:沒種成)緊接着穿插語言實踐活動:你想對這隻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説些什麼?深化認識。

我將通過一個識字遊戲,幫助學生進一步複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趣味性強,學生學習興趣高。接着指導學生書寫剩下來的四個生字,其中重點板書“喜”。提醒學生筆畫較多,較難寫,注意寫規範、寫美觀。最後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以上是我對《猴子種果樹》一課的教學預設,有許多考慮不周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第4篇

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四冊22課《猴子種果樹》。這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小組合作,採取生生互動的形式,每個孩子在主動參與排演短劇的學習活動中,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增強語言感悟能力。通過閲讀體會,探究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的原因,督導日常行為。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心理學家皮亞傑也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的過程即是學生參與的過程。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想驗證的一個觀點是:學生在參與一系列閲讀活動的過程中,能促使其自主的學習。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在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之後,就放手讓他們將課文排成課本劇演一演。採用課本劇的形式,是根據低年級學生有好説、好動、愛表現的行為特點,這是他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我之所以一反常規,不將排演課本劇安排在課文學習結束後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而放在教學過程的主體。是因為排演短劇的活動能使閲讀變成一種目的明確的自覺任務,一種其樂融融的活動。“任務”和“樂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課文閲讀,通過讀去體會文中語句。“排演”使學生設身處地地當一回文中角色,角色的承擔使學生成了課文中的人物,代角色説話,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地體驗,有助於他們更真切體察角色特點,豐富自己的情緒體驗。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們採用了分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學生們先後參加由演不同角色的學生構成的4人“演出組”(也叫異質組)和由扮演不同角色學生組成的“研究組”(又稱同質組),兩種不同類型的小組交替活動。學生在不同類型的小組裏與不同的對象相互切磋、溝通交流、相互啟發、合作學習。正是這種合作學習形成了一種“對話場效應”,使學生主動地感受語言的豐富多彩,增強語言感悟力。在合作學習中,接受型的學生以聽、讀、看的學習方式,努力去把握角色對話、動作,創造型的學生能充分發揮想象力,賦予角色貼切的動作和神情,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帶動其他同學學習,形成自主、活潑、和諧的學習局面。

第二個大環節是:學生在朗讀誦讀活動中,探究“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的原因”。在排演課本劇之後,再練習朗讀,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以聲傳情的能力。學生在表演後,很容易做到聲情並茂,十分投入地朗讀課文。這是因為學生與故事中角色已經溝通了,情感相融了。在這種交融的情感中,讓學生為一無所獲的小猴子找找沒種成果樹的原因,就像在為自己的朋友解決困惑一樣。這樣做是為了避免使探究寓意成為一種生硬的教學環節,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礎之上,讓探究寓意變成一種主動的行為,又一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們先獨立閲讀課文思考,將自己的思考結果寫在紙條上,然後在小組內交流。這樣做是為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避免思維敏捷的學生快速説出思考結果,限制其他同學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以保證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差異下的共同發展。

第三個大環節是學生通過講故事的活動,説説自己在生活中因為沒有耐心、急於求成把事情辦糟的例子。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就不自覺的將所學的知識和道理與現實生活相聯繫,以便於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

最後我想説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以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努力營造自主、平等、交往的氛圍,使課堂成為夥伴的課堂,師生對話的課堂,創造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第5篇

師:上課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有信心上好這堂課嗎?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課前小遊戲。(出示四個城市名:青島、桂林、蘇州、杭州)今天老師給你帶來了四個美麗的城市,想去看看那裏美麗的風景嗎?(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師:請第二列火車來開。列車長,請問你們想開到哪裏去玩啊?

生:我們想到杭州去。因為你以前説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裏的景色很美,我們也想去欣賞一下。

師:上節課我們去花果山走了走,發現那裏有隻猴子特別喜歡吃水果,於是就想自己種果樹。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繼續學習第22課——生齊讀課題《猴子種果樹》,看看這隻猴子是怎樣種果樹的。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

師:我們先來看看第一自然段,我要請一個小朋友來讀一讀,其他小朋友也有任務,你們要想一想,看了第一自然段後,你知道了什麼?(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生:我知道了猴子很勤勞,因為它天天都給果樹澆水、施肥。

生:我知道了猴子很喜歡吃水果,它天天澆水、施肥是為了早點吃到水果。

生:我知道了猴子的心情有點着急,它等着將來吃梨子呢!

師:説得好,那就請你們一起帶着這種着急的心情來讀一讀吧。

師:那猴子後來吃到水果了嗎?從課文中找一找,哪裏告訴我們了。

生:我覺得他讀得好,因為他讀出了猴子後悔、難過的感情。

師:那猴子為什麼沒有吃到水果呢?學了2-8自然段再來回答這個問題。現在請小朋友們很快地讀一讀第2-8自然段,想一想:猴子分別聽了誰跟它説的話?

生:猴子分別聽了烏鴉、喜鵲、杜鵑三隻鳥對它説的話。

師:這三隻鳥分別對猴子説了什麼?請小朋友們第二次讀2-8,找一找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

生:我已經找到了,烏鴉對猴子説的話在第二節,喜鵲對猴子説的話在第四節,杜鵑對猴子説的話在第六節。

師:有不同答案嗎?…都沒有?恭喜大家都答對了。看看——(出示二、四、六自然段)

仔細看看這三個自然段,你發現什麼沒有?聰明的你一定能發現的。

生:我發現了這三種鳥都説了一句農諺。烏鴉説的是“梨五杏四”,喜鵲説的是“杏四桃三”,杜鵑説的是“桃三櫻二”。

師:你的眼睛可真鋭利啊!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你知道什麼叫農諺嗎?

生:農諺就是農民伯伯們在勞動的時候總結出來的經驗。

師:你真是太棒了,不僅觀察得仔細,課前的預習也做得十分充分啊!這三句農諺是什麼意思呢?誰來教教我?

生:“梨五杏四”是説梨樹要五年才能結果,杏樹只要四年就能結果。

生:“杏四桃三”是説杏樹要四年才能結果,桃樹三年就能結果了。

生:“桃三櫻二”是説桃樹要三年才結果,櫻桃樹只要兩年就行了。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就是聰明,不用老師教自己就能學會了。還能發現什麼嗎?

師:真是了不起啊。連這個都被你們發現了。既然説意思一樣,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師:對呀。“你有這個耐心嗎?”意思就是——(你沒有這個耐心。)“你等得及嗎?”意思就是——(你等不及的。)“你不着急嗎?”意思就是——(你會着急的。)他們為什麼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師:這些鳥兒可真關心別人啊。你喜歡哪種鳥,把它所在的自然段讀一讀。

生:我喜歡杜鵑。因為杜鵑就是布穀鳥,它的叫聲很好聽。所以我喜歡它。

生:他讀得很好,特別是最後一句“你不着急嗎?”他讀出了很着急的感覺。

師:好的,那就請喜歡杜鵑的小朋友一起來讀一讀這個自然段吧。

生:我喜歡喜鵲。因為喜鵲叫了就會有好事情來了,人們都喜歡它。(讀第四節)

生:我喜歡。因為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課上我們學到了一首歌叫《小烏鴉愛媽媽》,小烏鴉雖然長得不好看,聲音也不好聽,但是它很孝順,所以我喜歡它。

師:這位同學能看到別人的長處,真是太棒了。小朋友們,聽了他的話,你們現在喜歡烏鴉了嗎?

師:聽了鳥兒們説的話,猴子又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請小朋友們第三次讀2-8,找一找在哪幾個自然段。

師:這個問題很簡單,大家也都答對了,可接下來的這個問題可有難度了。你們有信心解決這個問題嗎?

)結果的時間比( )結果的時間長,於是就拔掉( ),改種(

生:聽了喜鵲説的農諺“杏四桃三”,猴子知道杏樹結果的時間比桃樹結果的時間長,於是就拔掉杏樹,改種桃樹。

師:雖然不太熟練,但他是第一個起來説的,勇氣可嘉,大家表揚他。

生:聽了烏鴉説的農諺“梨五杏四”,猴子知道梨樹結果的時間比杏樹結果的時間長,於是就拔掉梨樹,改種杏樹。

生:聽了杜鵑説的農諺“桃三櫻二”,猴子知道桃樹結果的時間比櫻桃樹結果的時間長,於是就拔掉桃樹,改種櫻桃樹。

師:説得是越來越好了。那我們連起來把課文讀一讀。女生讀2、4、6、8節,男生讀3、5、7節。

師:現在我們來討論前面的問題,這隻猴子那麼勤勞,到最後為什麼什麼樹也沒種成?

生:因為鳥兒們説什麼,猴子就做什麼,自己不動腦筋,沒主見,所以什麼樹也沒種成。

師:我發現你很動腦筋,如果猴子能像你一樣就不會什麼樹也種不成了。(板書:沒主見)

生:因為猴子一直想早點吃到水果,性子急,所以什麼樹都沒種成。

師:對呀,也就是書上説的沒耐心,老師要用你説的詞語——性子急(板書)

生:後來它一直種櫻桃樹,可是櫻桃好吃樹難栽,猴子它沒本事種好。

師:這隻猴子真是太沒主見了,太沒耐心了,換了你,你會怎麼做呢?

生:我會把每一種樹都種一棵,這樣兩年就能吃櫻桃,三年就能吃桃子,四年就能吃杏子,五年就可以吃梨子,以後每年都會有各種水果吃了。

師:下課後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能想到用什麼巧妙的辦法記住這篇課文?再找幾個小朋友,把這個故事來演一演,好嗎?

師:今天你們的表現真是非常出色,謝謝你們,同學們再見。

上課下來總體感覺還可以,但時間好像緊了點,所以在處理猴子的想法、做法那裏的填空時倉促了一些,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本來那填空就有一定的難度,時間一短,説得好的同學就少了。

第6篇

本課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猴子種下梨樹苗,等着吃梨子。第二至八自然段,寫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第九自然段寫猴子總是種了拔,拔了種,結果什麼樹也沒有種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

1、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動漫手段,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到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2、以扶到放,突出重點,運用媒體的聲、像效果,讀中指導,感受三隻鳥兒不同的個性特點。並把數學的相關知識引入語文教學中,通過“年、月、日”的換算,使學生能切身體會猴子的心理,真正實現課程的整合運用。

3、聯繫全文,從文本的語言文字中探究猴子吃不到果子的真正原因,並受到做事要有耐心,要有主見的教育。

知識目標:運用動漫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狀態下學習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運用媒體聲像效果,培養一定的朗讀能力,讀出烏鴉、喜鵲、布穀三種鳥兒的不同情態。

情感目標:聯繫文本語言,探究猴子吃不到果子的真正原因,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不要盲目的聽從別人的話。

2、使學生明白寓言揭示的道理: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教學準備:學生讀熟讀通課文;教師製作的多媒體課件

(設計意圖:對於低年級小朋友來説,猴子是一種非常討人喜愛的動物,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猴子具有淘氣、頑皮、聰明等特點,而且作為猴子的孫悟空,更是在小朋友的心目中佔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播放動畫片《西遊記》,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文中的主人公——猴子。)

(設計意圖: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設計了一個可愛的小猴子的動漫形象,通過讓學生猜猜它的心理活動,展示小猴子的動作、神態,並抓住課文中的“天天”一詞使學生感受小猴子想早日吃到梨子的着急的心情。)

①自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畫出烏鴉和猴子的話。

②理解烏鴉的説的話,重點理解農諺“梨五杏四”以及一個反問句“你有這個耐心嗎?並指導朗讀。

③抓住五年到底有多長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小猴子的急切心情。

(設計意圖: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體現了兩個理念:一為先扶後放,適當點撥。課文二至八自然段意思相近,敍述形式相似。因此,在教學第二第三時,以扶為主,理解“梨五杏四”的意思以及反問句”“你有這個耐心嗎?”在教學第四至第八自然段時,以扶到放,教師只作適當點撥。二為抓住重點,指導朗讀。由於本課中出現了四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從烏鴉、喜鵲、杜鵑的語言中體會他們對小猴是否有這個耐心所抱的懷疑態度,結合三種鳥兒邊飛邊叫的動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它們説話的語氣。接着把數學“年、月、日”的知識引入到語文教學中,通過換算一年有多少天,多少月來真切感受“五年、四年”的時間之長,從而體會小猴子實在等不及的心態,真正體現課程的整合理念。最後通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從而漸悟隱藏在故事情節裏的道理。)

3、探究:聽了有道理的話怎麼還吃不到果子呢?指名交流。相機出現描寫猴子心理的語句,説説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限制,很容易把猴子吃不到果子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聽了鳥兒們的話。因此,需要教師做必要的引導。我首先指導學生從三種鳥兒的話中歸結出它們的依據是三句農諺。學生聯繫上下文很容易理解這三句農諺是農民伯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怎麼聽了有道理的話卻吃不到果子呢?”我以這一問題自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小猴子的內心世界,聯繫到上文中猴子心裏想的那些語句,學生自然能理解猴子吃不到果子的真正原因是沒有耐心,沒有主見,半途而廢。這樣,動漫效果激發了學生思維的展開,又通過朗讀,學生的思維回到語言文字中,在悟中深化理解。)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我將用七、八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識記、書寫生字。在學習“耐”時,我將採用動畫手段,更直觀地向學生展示該字的筆順。在學習“喜”字時,我將引導學生關注相同筆畫“橫”的書寫以及兩個“口”的不同書寫,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指導學生把字寫漂亮。而低年級孩子十分喜愛遊戲這一形式,運用讀詞語摘果子的遊戲優勢有三:一是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進入到積極地學習狀態。二是有效地複習了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三是能較為自然地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動漫的使用,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不僅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也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遷移運用。)

(設計意圖:這個板書表示猴子不斷地種樹、拔樹,箭頭表示循環往復,組成了阿拉伯數字“0”,表示一無所有,而造成一無所獲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