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7篇 小班科學活動:觀察探索啟蒙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1W

本文將提供一份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此教案主要針對幼兒園小班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兒童喜歡的遊戲和趣味性質的體驗活動為主要教學手段,促進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索和理解,從而啟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科學素養。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7篇 小班科學活動:觀察探索啟蒙

第1篇

1、喜歡和老師、同伴一起看看、猜猜、講講各種有趣的盒子,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經驗。

2、初步感知探索盒子和盒中物品的關係,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盒子。

1、猜猜第一個盒子——盒子和物品的匹配“大盒子、大盒子,真有趣,上上——下下、前前——後後、裏裏——外外,找找裏面的小祕密”

盒子裏面是什麼?原來是——玩具盒、電吹風盒和領帶盒

盒子裏面是什麼?原來是——糖果盒、餅乾盒、巧克力盒

哪個盒子裏放了東西?你能猜出來嗎?有什麼好辦法知道

這些裝糖果的盒子叫糖果盒,你們還看見過什麼盒子呢?(鉛筆盒、玩具盒、工具盒、肥皂盒、餅乾盒、眼鏡盒等)聰明的寶寶再找一找,家裏還有什麼盒子,發現的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7篇 小班科學活動:觀察探索啟蒙 第2張

第2篇

“綱要”指出活動的內容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活動中得到的經驗又將服務於生活,這就構成了幼兒學習與生活的循環往復。對於小班孩子來説,教學活動生動化、遊戲化是最能體現他們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的。本次活動的材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氣球,孩子們對氣球有着濃烈的興趣,願意去探索氣球變大變小的科學道理。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體驗到科學活動的樂趣。

(1)出示沒有充氣的氣球,引導幼兒説出它們的不同。

三、用動作表示氣球大小。(注意安全及充氣、漏氣的速度)

1、幼兒自己用動作變大變小,知道充氣變大,漏氣變小。

3、隨音樂強弱來變大變小。(放遊戲音樂,適時放爆炸音樂。)

四、用身體部位來變大變小。(眼睛、嘴巴、手)等。

1、根據幼兒生活經驗談談還有那些東西是充氣變大、漏氣變小的?

2、現在我們就用睜的大大的眼睛到外面去發現更多的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吧!

在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對於氣球的變化特別感興趣,給氣球打氣的時候都特別賣力地配合發出“氣,氣,氣……”的聲音。在教學活動中,我的精神狀態很好,有着很高的熱情,親和力較強,富有很的感染力,激發、感染了全體幼兒,使得幼兒的參與性、積極性很高,在我的帶動下,每個環節都與幼兒互動起來了,活動中趣味性較明顯。認識氣球外形時整合了語言,引導幼兒大膽地想像,在輕鬆的氛圍中幼兒説出了許多圓圓的物體,並溶入了朗朗上口的兒歌引導幼兒跟念,簡潔明朗,極易上口,好學又好記,符合託班的年齡特點,效果較好。

在瞭解氣球變大變小的原因及過程時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充滿了好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還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慾,引導幼兒學吹氣球時,我及時把幼兒吹好的氣球紮起來,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悦,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一環扣一環,環節過渡自然,活動內容緊湊。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很喜歡,能將氣球變大也能將氣球變小,整個活動的氛圍很好。

第3篇

1、 大膽地對藏在蛋裏的寶寶進行猜測,學會短句“藏在蛋裏的寶寶是誰呀?快點出來吧。”

2、 細緻觀察畫面細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想法,體驗藴含的趣味。

3、 在“尋找蛋寶寶”活動中體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1、 物質準備:課件《蛋寶寶》、蛋寶寶的圖片人手一個。

2、 經驗準備:幼兒對“那些動物有蛋寶寶”有初步的瞭解。

觀看畫面,以遊戲導入,猜測藏在蛋裏的寶寶是誰呀?

1、 師:花開了,草綠了,寶寶要從蛋裏出來了,蛋寶寶在哪裏?猜一猜,什麼動物會從蛋裏出來的呢?(教師喊出來,幼兒自由回答)。

師:我們一起來喊“藏在蛋裏的寶寶是誰呀?快點出來吧!”(手作喊的動作放嘴邊。)

師:還有好多寶寶它們會藏在蛋裏面,還有哪些寶寶藏在但裏面呢?

師:有一本《蛋寶寶》的書,這本書裏面講了好多好多更有趣的蛋寶寶。這些寶寶們啊它們要從蛋裏面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有幾個蛋寶寶?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啊。一二三,一共有三個蛋寶寶,是誰躺在裏面?

師:那我們把它從裏面喊出來,怎麼喊的,還記不記得了?

師:那小朋友大點聲音,老師小點聲音,我們一起來喊,藏在蛋裏面的寶寶是誰呀,快出來吧!(師幼一起)

師:小朋友學小雞的樣子很可愛。(手做動作)有的小朋友説小雞打開翅膀,翹起小腿像跳舞一樣。

師:烏龜寶寶也是挺可愛的',有的小朋友還説是藍色的小烏龜。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

遊戲規則: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歡的蛋寶寶藏起來,老師來找幼兒。找到以後,老師説:藏在蛋裏的寶寶是誰啊?快點出來吧!幼兒出來介紹自己“我是誰誰”。

回家後在白色的蛋寶寶圖片上填上漂亮的花紋,做出一件自己喜歡的“蛋寶寶”的作品。

1、在活動中我做的比較好的是成功的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2、需要改進的是作為教師,應該時刻去捕捉小朋友不斷生成的問題,適時引導,積極地為幼兒創設探索、交流、展示的空間,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第4篇

1、通過操作探索,初步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記錄紙 各種形狀標記 抹布等

1、師:你們吹過泡泡嗎?老師也為你們準備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請你們去吹一吹,比比誰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時候請寶寶找個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臉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貼在小嘴上,聽明白了,那就行動吧!

1、提問:你是怎麼吹泡泡的?(幼兒自由説説)小結: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裏浸一下,然後慢慢拿起放到嘴邊輕輕吹一吹,這樣泡泡就吹出來了。

好!這次老師要請你們不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還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麼形狀的幼兒再次操作二、探索圓形工具吹出來的泡泡形狀並做好記錄師:寶寶們,真棒!都成功了,告訴我你們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圓圓的)哪個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

小結:原來圓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我們來找個圓形標記貼在圓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狀的工具,大膽猜想師:這又是什麼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會吹出什麼形狀的泡泡呢?我們找個標記貼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四: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泡泡的形狀長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請你們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1、師: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呢?(圓圓的)長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呢(圓圓的)

2、記錄操作結果小結:原來不管什麼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泡泡都是圓的,真有趣。讓我們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去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第5篇

1、通過觀察,知道桃樹發芽了,對於桃樹的變化感興趣。

2、初步瞭解春天的特徵,敢於表達對春天、大自然的熱愛情感。

活動前期準備:組織幼兒到社區公園裏去尋找春天的'變化。

活動物質準備:有關活動的課件(桃樹的變化),歌曲《春天在哪裏》。

一、談話導入(教師出示課件1:孩子們看公園裏桃樹的照片)

1、孩子們,照片上的你們是在哪裏呀?你們在看什麼?

1、教師出示課件2(桃樹發芽放大圖片)告訴幼兒:春天到了,天氣變暖和了,桃樹也發芽了。

2、教師出示課件3(冬天的桃樹)提問:這棵桃樹和剛才我們看到的桃樹哪裏不一樣?這是春天裏的桃樹嗎?(為什麼?)

3、教師出示課件4(春天的桃樹)提問:這棵桃樹呢?是春天裏的嗎?為什麼?除了看到了桃樹,你還看到了什麼?

教師總結:桃樹發芽了,桃樹上的小芽芽是想告訴小朋友,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小燕子、小蜜蜂、小蝴蝶都飛來了,他們也來告訴小朋友,春天來了。還會有誰來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呢,讓我們到幼兒園裏去找一找吧。

三、播放春天在哪裏,孩子們用動作表現桃樹發芽的現象。

1、帶領孩子到幼兒園的四周去尋找春天,如小草的變化,其他樹的變化等等。

2、週末家長可以帶孩子到户外踏青,進一步去感受春天的景象。

第6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探索的對象。應彩雲老師也曾説過:“真正的教育是生活與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歸生活。”罐子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隨處可見,玩罐子是小班孩子喜歡的活動。為此,選擇了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玩罐子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

1.辨別不同的物體在罐子裏發出的`不同的聲音,體驗探索的快樂。

裝有核桃、黃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錄音;標記牌;黑板活動

(一)聽一聽搖一搖(初步得出結論:沒有聲音代表罐子裏沒有物體;有聲音代表罐子裏有物體。)

1、老師出示一個空易拉罐,搖一搖,問:“這個罐子裏有東西嗎?”“你怎麼知道沒有東西的?”(沒聽到聲音)

2、老師拿起一個裏面有東西的罐子,搖一搖:“這個罐子裏面有東西嗎?”“為什麼?”(有聲音所以有東西)

(二)聽一聽猜一猜(辨別罐子裏三種物體的不同材料及在罐子裏發出的不同聲音)

1、老師請幼兒玩一玩罐子,體驗罐子發出的不一樣的聲音。

2、為自己的罐子找聲音相同的朋友,教師根據罐子的聲音把幼兒分成三組坐下。

(三)聽一聽玩一玩(遊戲提升,體驗聲音的快樂)警察叔叔紅綠燈的遊戲。

(四)延伸探究活動(罐子裏沒聲音就代表沒物品嗎?)

聽一聽想一想,罐子裏沒聲音就代表沒物品嗎?出示一筐裝有東西卻沒有聲音的罐子(如紙、海綿等),搖一搖,沒聲音,為什麼?(在班級區角活動中投放,引導孩子繼續探索)

第7篇

1.通過實驗知道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時它的重量沒有發生改變。

2.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比較、推理的能力。

示範用的5塊彩泥(2個一樣大小一樣重的球、1塊用來變形、1個空心圓1個實心圓)、幼兒記錄紙和筆8份、幼兒操作彩泥8份、天平稱9個、橡皮筋1根、量桶和量杯

一、導入:(教師拿出兩塊一樣大小一樣形狀的彩泥)

1、師:今天我拿來了來了兩塊彩泥,我們來看看他們是一樣重的嗎?為什麼?(幼兒説説自己的看法)

2、師:那我們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它們到底是不是一樣重呢,誰有好辦法?(請個別幼兒説説辦法)

3、師:今天我就請來了天平秤來幫忙,誰知道怎樣使用天平秤呢?(幼兒回憶天平秤的使用方法)那就讓我來試試吧。(教師演示稱重過程)

1.(教師把其中的一塊彩泥變成長條形)提問:現在它的重量發生變化了嗎?為什麼?(個別幼兒回答)

2.提出要求,請幼兒做實驗:後面每個天平上有兩塊一樣形狀、一樣大小、一樣材料的彩泥,它們是一樣重的。請你把其中的一塊彩泥捏成你喜歡的形狀,另一塊彩泥不要動,然後稱一稱,如果天平是平衡的請在表格裏打√,如果不是平衡的`打×,然後想想彩泥是變重了、變輕了還是沒有變。兩個好朋友合作。

師: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彩泥的重量發生變化了嗎?(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上來記錄)(如果有不同試驗結果的教師在集體面前再次驗證)

師小結:哦,原來無論它的形狀發生怎樣的變化還是和原來一樣重。

三、遊戲(幼兒扮演彩泥寶寶、橡皮筋、綵球、水杯裏的水)

幼兒看着老師手中的東西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然後老師問問:你變重了嗎?你變輕了嗎?(請幼兒邊表演邊回答)

(出示一個彩泥空心大球和一個彩泥實心小球)提問:你覺得它們哪個重,哪個輕,為什麼?(然後教師把它們放在秤上稱一稱)它們是一樣重的,這是怎麼回事呢?誰來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