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合集8篇 "深度反思國小數學教學:教育者與學生同步成長的必經之路"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本文為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合集,涵蓋了對國小數學教育的角度反思和思考,希望能夠引發教育工作者及家長的深層思考和對教學方法的改進。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合集8篇

第1篇

本課教學先引導學生根據角的類型將三角形進行分類,然後圍繞三角形的分類設計了一連串的學習活動:畫一畫、連一連、折一折、分一分、拼一拼、猜一猜等環節,目的是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各類三角形的特徵。應該説準備是很充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現作個課後反思:

有一點確實在備課過程中疏忽的,那就是:學生對角和三角形的概念似乎有些混淆。例如在課後練習中有這樣一題:

觀察圖形,説説這個圖形中有()個直角三角形;有()個鋭角三角形;有()個鈍角三角形。在作業中發現不少學生寫有10個鋭角三角形。

找了幾個學生面談,發現他們在數鋭角三角形的時候是數這個圖形中鋭角一共有幾個。看來學生將鋭角與鋭角三角形的概念進行混淆了。

回顧課堂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認識了三角形的分類之後,請學生在自己本子上分別畫一個鋭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在巡視中發現有幾個學生畫的是鋭角、直角和鈍角。但是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候僅僅是提醒他們幾個學生“畫的是三角形”,他們就更改了過來。

我想這次教學的失敗原因就在於沒有抓住教學中生成的教學資源,而一味地以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為目的。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將學生的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辨別,然後再將最後一個題目提起來,讓學生找找這個圖形中的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這樣的話應該能起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課在教學“猜一猜”這個環節中,充分運用了電教媒體展示性能好的特點,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學生在猜測第三個圖形的時候,開始100%的學生認為這個三角形一定是鋭角三角形,經過多次質問,有兩三個學生舉手説還有不同的看法,讓他們回答後,大部分學生還是帶着疑慮的神色看着老師。此時,用課件演示出可能的三種情況後學生們恍然大悟,連説:原來還可以這樣。相信這樣的呈現方式會給學生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合集8篇

第2篇

?有餘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兩部分內容相互聯繫,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延伸。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先動手擺,讓學生在分東西的活動中先形成有“剩餘”的表象,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餘數、有餘數除法的概念。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可能剛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夠再繼續分。學生在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裏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節課教學有餘數除法,分四步幫助學生逐步認識餘數和有餘數除法。

首先是操作活動。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分小棒的活動來讓學生感受“餘數”

(1)讓學生分一分小棒。10根小棒,每人兩根,可以分給幾個人。

(2)小組合作將10根小棒每人分3根、4根、5根、六根。通過這個壞節,讓學生有了“分剩下的就是餘數”這一基本概念。

(3)揭示課題。在小組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情況,使學生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餘數”。

組織學生通過操作、填表、觀察、分類、交流等活動,發現平均分東西時,不是都能正好全部分完的,經常可能還剩下一些不夠繼續分,從而初步形成“剩餘”的表象。接着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還剩1根這種情況為例,講述怎樣寫成除法算式,使學生知道剩餘的1根在除法算式裏叫“餘數”,這樣的除法是“有餘數的除法”。

然後讓學生“試一試”,把分小棒有剩餘的其他幾種情況也分別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繼續體會有餘數除法中的商和餘數的具體含義。

最後是充實感性材料,形成概括性的認識。學生初步建立概念的時候,往往需要大量的事實來支持。“想想做做”讓學生繼續進行分圓片、分三角形等活動,比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如果沒有正好全部分完,也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計算。

學生積極參與操作活動,再得出結果,從形象到抽象,便於學生掌握。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使學生面對數學問題,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數學的奧祕。雖然在擺的過程中,學生交流中,課堂有點亂,但學生學會了創造,自主發展有了更大的空間。在建立餘數概念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凸顯有餘數除法的現實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第3篇

認識釐米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1釐米的表象。還要學會用釐米尺測量線段的長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整個教學過程都圍繞這些任務和目標來開展。這節課課前要求學生準備毛線、直尺等學習用具以及上課開始前的一些準備,這節課的課前準備還是做得非常充分的,90%以上的同學都按照老師的要求和指導做好了相應的準備,本節課的導入部分也做得非常成功,教學開始,老師今天想請大家幫個忙,可以嗎?同學們都非常樂意,很快就引起了學生對課堂的'注意,然後同學們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了相應的操作,順理成章的進入到了本節課《認識釐米》的學習。新知的教學,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呢?這個環節應該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然後通過小結:測量比較短的物體時,常用釐米作單位,並講述釐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因此1釐米可以寫成1cm,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尺子比劃比劃,用兩個手指比劃出1釐米大約有多長。讓學生通過比劃充分感知1釐米的長度。通過找一找尺子上其它的一釐米以及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一釐米?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1釐米的表象,使學生理解1釐米的實際長度。

第4篇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節課中,我在學生想想、剪剪、拼拼等活動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多種感觀,讓他們的手、眼、腦等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有理有據地思維,即達到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主動構建。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問題,“創造”知識。使他們將接受知識的過程轉變為能動參與過程,成為真正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1、本節課充分的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去發現教材中隱藏的數學知識,發揮了教材在教學中的主題作用。

2、從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街區圖。讓學生看到各種圖形都是來源於生活實際,也體會到了計算它們的面積的用處,這就使學生對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國小數學內容來源於生活實際。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併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具有強盛生命力的課堂。新課程強調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學生活中的數學,獲得合作的樂趣,生活融入甚至成為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本身就是生活,經歷、體驗、探究、感悟,構成了教學目標最為重要的行為動詞。

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利用數方格填表格的方法,初步瞭解給出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是相等的,接着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表格中的祕密,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最後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長方形,進一步驗證了學生的猜想。在這節課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説,他們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這樣才能迸發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增強。

“學習任何知識最佳的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才是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與聯繫”。經過學生動手、動腦、交流,把求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探索過程充分展示出來。不僅深化了對公式的理解而且滲透了轉化和變換的數學思想,培養了學生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4、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自制課件,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

本節課還充分發揮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本節課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索的過程,在頭腦中建構了新的數學模型,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機械地重複歷史中的“原始創造”,而是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體驗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去創造出有關的數學知識;不是盲目接受和被動記憶課本或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讓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構。創設了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氛圍,教師要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第5篇

?分數除法3》是一步計算的分數除法應用題。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教材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分數除法問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用方程來解決問題。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讀題,從中獲得信息,找出題中的'等量關係,讓學生理解並掌握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等量關係,根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用方程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方程思想,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用方程解決分數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解決問題後引導學生進行檢驗,並對於學生可能出現的不同解法給與肯定,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反思,體會用方程解決分數除法應用題的優越性。使學生體會到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式。在練習應用題時,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尋求多種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6篇

這幾天進行了數與代數的整理複習,在複習中我力求突破傳統複習課的教學模式,思路大膽、新穎、獨特。根據學科結構論,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設計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結構,然後分系統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復習,最後在實際運用中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根據教材編排意圖,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的整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從三方面進行:一是讓學生全面回憶本學期學過的“數與代數”部分的主要內容以及各部分的知識所包括的具體內容,以此為知識結構的概括提供材料,二是引導學生根據知識系統性去對所回憶的知識進行編排,使學生形成??

種有序的知識系統;三是教師對學生概括給予適當的評價,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

“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選擇;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去探索;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飛翔。”所以在這節課中我創設了多個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機會,引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究。這樣學生的潛能得以激活,思維展開想象,能力得到發展。

本節課,由始至終師生的參與熱情都很高漲,比較輕鬆地完成了本節課的複習任務.

第7篇

九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已結束,反思上學期教學,學生有所進步,但與其他班級相比仍有差距。為更好的促進本學期教學,反思上學期教學得失十分關鍵。

1、多數情況下,也比較擅長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但問題提出後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往往習慣於自問自答,急於説出結果。顯然,學生對題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發學生的深思,就不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學生對於做過的題一點印象也沒有。

2、我在備課的時候對問題已備選了一個或幾個解決方案,課堂上以“定勢思維”組織教學,但教學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當學生的思路與我的思路相左或學生的想法不切實際時,不願打亂即定的教學計劃,乾脆採取迴避、壓制措施,使學生的求異思維、批判思維、創造性思維被束縛。

3、對問題的坡度設置的不夠,坡度過大,導致思維卡殼,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深入進行而流於形式。

4、對新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理念認識不夠,管理力量薄弱。

5、營造平等融洽、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做得較差。如何創造出一種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禁錮的要解放,潛在的要誘發,真正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我在這方面也沒有做好。所以,以後應儘量從學生實際出發,瞭解學生,研究學生,尊重他們的想法,承認他們與優生之間的差異。只有這樣做,才能讓每一堂課都煥發出活力,以此轉變差生,降低學困率。

(一)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融洽師生情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誠心實意的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

(三)健全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一方面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注重抓盲點,,另一方面重視解題模式的總結,注意突破難點,這是數學學習的關鍵。

(四)切實做好提優補差工作。對後進生格外關心,注意輔導其學習方法,並針對其學習上的缺漏予以輔導糾正,做好測驗及模擬考試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知識缺漏情況的統計及分析,進行鍼對性的評講,並進行鍼對性的跟蹤訓練和檢查。

(五)繼續貫徹學校領導的工作決策,不斷注重教育教學的理論學習,使之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六)進一步發揚教學工作中的優點,改正過去工作的不足,虛心學習,不斷提高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能力,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還給學生一片思維空間,讓學生受到適當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3、學生有不同想法單獨與教師交談,好的想法給予鼓勵並加以推廣;不對的想法,給予單獨的指正。這樣,學生即可以大膽放心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學中漏洞補上。

4、精心設置問題的坡度,使學生步步深入,並探究出規律。課堂上注意課堂節奏,儘量讓中下游的學生跟上老師的步伐,多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到不僅是老師完成任務,還要學生完成任務。

第一,數學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不能單純地講授課本“死”知識,應多鼓勵學生去探究,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説,幹一件事,知道它,瞭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出發上升為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為立志學好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成功者。因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在數學教育中採用——榜樣激勵。榜樣激勵,也叫做典型示範,就是通過榜樣〔先進典型)來教育學生、鼓舞學生、激發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方法。榜樣是一面旗幟,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容易引起人們在感情上的共鳴。同時,有了榜樣,使得大家學有方向,趕超有目標,而且看得見、摸得着,説服力強,號召力大。

第三.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課實現的目標,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由消極學習到積極學習。對於學生達到目標可以進行表揚或者獎勵,讓學生有進一步努力的動力;如果達到目標什麼表揚或者獎勵都沒有,會造成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喪失信心,難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難於達到目標。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要求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開發不同的學習場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如數學第二課堂、數學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平時注意觀察,比如,空間想象能力是通過實例淨化思維,把空間中的實體高度抽象在大腦中,並在大腦中進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養都必須學習、理解、訓練、應用中得到發展。特別是,教師為了培養這些能力,會精心設計“智力課”和“智力問題”比如對習題的解答時的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的訓練歸類,應用模型、電腦等多媒體教學等,都是為數學能力的培養開設的好課型,在這些課型中,學生務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參與,最終達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第8篇

對即將會考的同學而言,狠抓基礎知識複習是總複習中最重要的任務。以成都會考為例,滿分150分的數學試卷,基礎知識往往會佔到110分左右。因此,複習時只有先夯實a卷為主的基礎內容,才能去拓展提高,攻克b卷難關。

目前進行的第一輪複習重在打牢基礎,這是至關重要的。其間,同學們應善用學習方法對薄弱環節進行過手訓練。在課堂上,老師一般只能照顧多數同學的'水平,要提升自己的課堂興趣與收穫,應“帶着問題去聽課”,或要求自己每節課至少得到幾個收穫點,從而聽得有挑戰、有目標。如何做到有針對性地複習,我推薦一種“反思複習法”,即重視錯題反思,特別是訂正完有一定代表性的考試錯題後,對解題思路、答題技巧、知識缺陷、解題過程中的思維嚴謹性、表述方式的準確性,甚至考試的心態等逐一進行反思,多練多糾正,在心中形成警戒線避免再犯。

另外,夯實基礎的關鍵還在於適時迴歸教材。複習時最好能把課本上所有例題、練習題都過一遍,或至少請老師勾出個人需要強化的例題、練習題,加以強化複習。

國中數學的知識板塊中,函數、相似圖形、圓三大部分既是與高中銜接緊密的重點章節,又是易失分之處。複習函數知識時,建議注重聯繫實際與綜合運用。對較難的部分,如常見於考試的壓軸題、分值又較高的二次函數與幾何的綜合應用類題等,則可視情況而複習,爭取至少解決一至兩個問題,就能得到儘可能多的分數。對於相似圖形板塊,應重點關注特殊圖形的變化,以及相似圖形與四邊形及圓的綜合應用等部分知識。圓的章節則最好反覆強化基本概念,進而再提高和加深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