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莫高窟》教學反思6篇 教學反思:莫高窟之旅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5W

《莫高窟》是中國佛教石窟藝術的代表之一,是一座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寶庫。本文將從教學的角度出發,反思如何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和欣賞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

《莫高窟》教學反思6篇 教學反思:莫高窟之旅

第1篇

?莫高窟》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課文生動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示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課文結構清晰,敍述具體。但是文中所介紹的敦煌藝術與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有一定的距離。以此為基礎,我確定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讀書指導和引導學生與祖國的歷史、祖國的文化藝術史對話上。

在教學彩塑部分時,讓學生默讀文章抓住“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感受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特點,配以圖片展示,讓學生在直觀感受和語言文字之間建起“橋樑”,最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語言得以內化。

在教學壁畫部分時,讓學生緊緊抓住壁畫“宏偉瑰麗”、“豐富多彩”的特點,仔細品讀語言文字去感受壁畫的美麗,領悟語言文字的精妙。在處理壁畫內容豐富多彩的時候,白板出示填空,讓學生補充句子,培養學生説話能力的同時,在補充的過程中又一次體會到了壁畫內容的豐富多彩。

藏經洞一段前後感情變化較大,主要讓學生讀,體會其中所包含的“驕傲”、“氣憤”兩種感情。然後補充西方列強掠走寶藏的資料,激起學生心中的怒火,激起他們對祖國的愛。

三個部分的處理,落腳點都放在感受祖國燦爛輝煌的文化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上。

課前是這麼計劃的,課堂上也是這樣進行的。上完課有這麼幾點要説:

二、讀的還是不夠,特別是藏經洞部分,只讀了兩遍一遍默讀一遍指名讀。

三、課備的還是不夠細緻,特別是備學生還不夠謹慎。主要表現在,補充説話部分沒人舉手,這是我第一遍在二班試講時就遇到的問題,但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課堂機制還不夠靈活,有待以後日常工作中加強練習。

總之,上完這節課我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較之以前的課這節課上我的廢話明顯減少,也更從容更鎮定了。我會加倍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莫高窟》教學反思6篇 教學反思:莫高窟之旅 第2張

第2篇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敍述具體,文字淺顯。且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點讀書方法和學習方法,如: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讀中悟情,讀中領悟寫作法等。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通讀了課文,並且再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默讀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麼?引導學生認真、紮實地經歷“初讀”的過程。再加上將利用網絡資源,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為主,教學過程中教師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引導學生感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另外,發揮數字化平台的輔助教學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開學沒多久就開始着手選材,收集資料,製作平台的工作,儘量讓學生能夠利用豐富的平台資源,更深入地學習課文,提高語文素養。課上,環節清晰,一環緊扣一環。設計的學習活動也很豐富。特別是教學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自由瀏覽網頁,學生的閲讀積極性特濃。然而綜觀本次教學過程,學生的確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學習了課文內容,但學習得還不夠深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1、整堂課的設計老師牽的多放的少。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相似的,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後可以總結學法,提出自學步驟,讓學生自學討論,在交流時教師再作適當地引導。這樣,就避免了教師帶着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機械似的走下去。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字的工具性體現得不夠。由於這篇課文所處的位置較前,第一課時的教學與第二課時的教學間隔時間較長(中間隔了個期中考試),學生已經能把這篇課文熟練地背誦出來了,因此課堂上的朗讀激發不起他們的朗讀激情,學生讀得比較乏味。而這時我非但沒能用慷慨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反而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讀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飛天的那部分積累語言,雖然以幻燈片的形式擺出來了,學生也會背了,但感情地激發還不到位。

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在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説了一句話,老師也就滿足了,而沒有引導學生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要説明的問題。尤其是教學過程中兩個想象片段的訓練,沒有落實到位。第一處是彩塑神態的想象,學生沒有明白老師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孫悟空”“有豬八戒”等,此時教師沒能很好的把學生引導到進行神態描寫的訓練上,而是進入了下一教學環節,沒能達到真正的訓練目的。第二處是飛天的想象。有好幾個同學站起來表達的都很美,但遺憾的是他們都只説了一句話,此時如果教師能適當點撥,説一句“如果你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別人的,變成一段話就更好了!”這樣無形之中就提醒了學生,相信他們會越説越多,越説越美的。另外,這裏如果能加進一些圖片的支撐,學生的語言可能會更豐富。

第3篇

師:莫高窟至今保存着20xx多尊彩塑,請你找出這些彩塑的基本特徵。

師:是啊,這些彩塑多麼有特點啊,那麼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彩塑呢?

生: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

生:還有一尊卧佛,長達16米,他側身卧着,眼睛微閉,神態安詳。

師:説的真好,這些彩塑無不透露着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生:我沒有看見這些彩塑,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在吹牛。

師:是嗎?那我們一起來親眼看看莫高窟的這些彩塑吧!

生:我看了錄像後,覺得課文還沒有寫出彩塑的美,這些彩塑比書本介紹的還要好啊!

生:我現在覺得作者沒有吹牛,莫高窟的彩塑真是聞名天下。

生:我現在真想快點長大,去莫高窟旅遊,去親眼看看這些彩塑!

師:那我們帶着對莫高窟彩塑的印象,一起來朗讀這一小節吧。

評析:在教學這節課的時候,我準備了很多的圖片、音像資料,以提供給學生觀看,幫助學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特點。在教學第二節莫高窟的彩塑的時候,學生只能從文字上感知,這個感知是十分抽象,呆板的,學生不能真切的感受到敦煌莫高窟彩塑的輝煌和神奇。甚至有的學生還產生了懷疑。在這個時候,我就帶領着學生走進頁,打開彩塑圖片,從而讓學生直觀的瞭解,更深的感受。我繼續播放視頻,帶着學生來到敦煌莫高窟,學生彷彿親自走進了莫高窟,隨着導遊小姐遊覽觀賞彩塑。學生通過觀看圖片,音像資料,他們對莫高窟的彩塑印象深刻了,呆板的文字變活了。在之後的朗讀的時候,學生們聲情並茂,抑揚頓挫,也不用我多作指導,就把莫高窟的彩塑文化讀進了腦子。我通過這樣的一節課,深深感受到了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巨大優越性。

第4篇

第12課《莫高窟》也是一篇介紹我國名勝古蹟的文章,《莫高窟》這篇課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經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篇課文結構清晰段落少,學生愛讀。敍述具體,文字淺顯,學生好理解。而且本課的課文寫作手法和《桂林山水》的寫作手法一樣,都是採用“總—分—總”的形式。因此,在教學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

一、初讀課文,感受“敦煌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二、品讀課文,教學時我採用的是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瞭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讓他們銘記:這一切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學生的充分朗讀,使他們最大限度的感知、體驗莫高窟的美。

三、在學生感知課文時,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在寫作上運用的排比句式比較多,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也用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句式練習説話。

由於沒有把握好時間,教學沒有完成預期設計的教學任務。本課結束後,我深思了幾點,一是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沒有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三是細節之處還需要注意。以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好好改進提高,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反思,自己能從中有所得,為今後的教學添磚加瓦。

第5篇

?莫高窟》生動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創造力。胡老師在教學時,重在讀書指導,引導學生與祖國的歷史、祖國的文化藝術史對話。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胡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體會一點就説一點,喜歡哪裏就説哪裏。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閲讀課文,他們的側重點也就不一樣,進而使課堂充滿生機,暢所欲言,無疑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這堂課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效果非常好。胡老師蒐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圖、壁畫圖、飛天圖等,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想學生邊讀課文,邊欣賞這些充滿藝術美的圖片,會是一種享受,也更好地體會到“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這堂課中,胡老師嘗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探討,從而更好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這種新穎的學習方法,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總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本課的學習,不僅要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更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課前胡老師讓學生蒐集有關莫高窟的文字、圖片資料;課上仿照例句,展開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描摹飛天的形象;第四小節同學們分享交流有關藏經洞的資料;學完課文後,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等等。教學形式不拘一格,讓學生自主發揮,自由交流,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結束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思考。如,第三小節的自主學習應該是建立在對第二小節彩塑的指導教學基礎上的。如果老師能在第二小節的學習後給學生概況出“中心句

第6篇

?莫高窟》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走進風景名勝”中的一篇文章,體裁説明文。作者通過介紹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特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作者以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來架構這篇文章,脈絡非常清晰,並且在介紹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時,結構也大致相似都採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結構,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及點面結合寫出所介紹事物的特點,,並採用大量的排比句,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感,利於學生誦讀。因此本文無疑是學生學習列提綱和背誦積累最好的範本。

我班學生給課文分段已初步掌握,也曾初步擬寫過提綱,但不夠規範完整,所以有的同學即使寫了提綱,但依然主題模糊,重點不突出。所以如何列提綱,如何根據文題確定文章的主旨?如何根據文章的主旨選材?如何安排選材的順序?如何寫三級提綱?這些我都希望能借助這篇課例,讓學生領會。

鑑於以上的思考,我在教學《莫高窟》的第一課時時,設計了兩個目標第一識寫本課生字,理解文中的四字詞語學習一個多音字。第二個目標是以本文為例學習列提綱。這兩個目標一個指向夯實基礎,一個指向學會表達。

因課前已佈置預習,和蒐集資料,所以第一個目標我就在檢查預習情況中完成。這一環節原先設計了四個小環節:1、辨字組詞,2、教寫“腐”和“尊”3、學習一個多音字“佛”

4、出示本文的四字詞語認讀,歸類理解。並選用其中的一兩個詞語造句。這四個環節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進行。其中的“辨字組詞”應該説學生不僅識記了本課的生字還回顧和拓展學時了和本課生字同音或相近的漢字,可謂“一石二鳥”。四字詞語的歸類理解也達到了理解、使用並拓展積累的雙重目的。但在課堂上我忽然想到佈置蒐集資料的這項環節沒有檢查,於是我又臨時加入了“搶答”這個環節,一是檢查孩子們是否蒐集“莫高窟”的資料,另外還想考察一下孩子們對莫高窟瞭解多少,然後讓他們再對照作者所寫的文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夯實基礎這一目標雖是本課的重點但不是難點,可是我對這部分的時間沒有掌控好,耗時17分鐘幾乎用了一半的時間。這是今後課堂上要注意的問題,孰重孰輕要掂量清楚。

第二個目標學習列提綱我設計了兩個大環節,一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列出本文提綱。二是遷移運用學習列提綱。把握課文內容時,我採用的是一貫使用的方法由題入手,質疑課題,帶着問題找答案。意在讓學生養成研究問題的習慣,學會給文章擬題。

給文章分段,應該不是難點,學生很快分好,我便指名學生彙報,一邊聽學生彙報,一邊板書。然後讓學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句雖然在文章最後出現,但是,是先有文章的主旨呢還是先有文章材料的安排?通過思考,學生給出答案:用該在材料安排之前。我順水推舟便把文章的主旨寫在文題的下面,告訴學生,當你決定要寫什麼題目後,你接下來必須思考的就是你的寫作目的。這就如在賽場上一樣你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裏,並且朝着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你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你的寫作目標確定好後,再緊緊圍繞目標選取材料,然後思考哪個材料詳寫,那個材料後寫。最後還要思考開頭如何開,結尾如何寫,這揚一篇文章的二級提綱就列好了。

反思這一環節,雖然完成了事先安排的內容,但卻不夠乾淨利落,有點拖泥帶水,又有點牽強附會。但最失敗的一個環節,還是最後一個環節遷移運用,由於前面時間耗時過多,所以最後一個環節學生練寫就沒時間展示了,只能草草收場。

雖然説課堂就是缺憾的藝術,但是這個缺憾影射的卻是平時課堂上的致命缺點——沒有時間觀念。

走進課堂,你要教什麼?你要清楚自己的目標,然後緊緊圍繞目標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方能減少缺憾。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