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7篇 生命教學:超越課堂的反思與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5W

本文以“生命教學反思”為主題,探討教育中如何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本質和意義。生命教學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與思索。通過反思自身生命與周圍環境的聯繫,學生將更加珍惜生存的每一天,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責任意識。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7篇 生命教學:超越課堂的反思與啟示

第1篇

在教學《生命生命》這篇短小精悍、富含哲理的散文中,學生們面對“什麼是生命,如何對待生命”這個宏大的主題時,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何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變會學、願學到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課上,我並沒有以一個旁觀者的態度從客觀上去解説什麼是生命;也沒有以一個演講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給學生講述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語文課標提出的.“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引領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中,通過讀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學生懂得了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1、資料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多種學習資料,溝通課內外聯繫,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新課開始,我打開多媒體資料讓學生感受生命之美,調動起學生的情緒,交流名人名言,深化對生命的理解。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極大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2、重點詞句品讀。反覆品讀重點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感悟情感,在讀中體會思想,在讀中受到教育。以讀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這節課的很大特點。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7篇 生命教學:超越課堂的反思與啟示 第2張

第2篇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着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閲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閲讀教學的首要任務。而在第二課時中,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整體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達到夯實基礎、關注文本,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上課伊始,我用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然後讓學生認讀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並回憶課文的梗概。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又在學生回顧梗概的彙報過程中進行了説的練習,併為本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前期鋪墊。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梗概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針對文章重點段落的重點句子進行品讀,在品讀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品讀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在品讀中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品讀中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中,讀應貫穿始終,隨着學生的彙報,教師便引導學生將理解、體會到的'感情融入讀中,在對比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的讀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人物的內心的感受,在讀中與作者的感情共鳴,並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

在學生理解文本和積累內化語言的基礎上,我注意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嘗試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感悟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並引導學生説話寫句,這樣就將讀寫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

當然,在本節課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的調控上,對時間把握得還是不夠精當,整個課堂前面用時過多,使得拓展沒有很好地完成。在今後的日子中,我會不斷努力,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第3篇

?生命生命》是國小語文課標實驗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生命”這一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列舉了三個事例,抒發了作者的三種感觸:小飛蛾在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時極力掙扎——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是值得珍視的;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生命的誕生,生命力是強大的;“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識,生命是應當嚴肅對待的。文章結尾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這篇課文要儘可能的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將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之中,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這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書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文章內容較簡單,文字也很簡潔,只有一頁多了三行,這樣篇幅的一篇文章,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説,應該不在話下。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感悟這三個事例,對生命產生自己的看法,這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三個事例中所藴含的意思,更好地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我作出了深入的思考,對這堂課作出了較合理的安排。

通過本組課文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對生命已有了一定的認識,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課堂開始時,我沒有急着帶領孩子去討論生命,而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感受我們周圍的一些生命現象,體會到生命無處不在。接下來讓學生初步瞭解文章大意,體會文中的三個事例,抓住重點句,重點詞,字,層層深入,一點一點地挖掘,讓學生走進文中角色,以真誠的心去感受生命的真諦,在教學第三個事例時,結合本文作者的`經歷、遭遇進行學習。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讀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有個別讀,齊讀,師生賽讀,生生賽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書,讀中感悟生命的意義。精讀階段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默讀思考,在交流個人自學體會時,引導學生品讀,注重自我感悟。在這個環節中,老師注意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在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在感中悟,悟後再讀;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

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重點體會什麼是“好好地使用它”、什麼是“白白地糟蹋它”,如何理解“有限的生命”、“無限的價值”,並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學生一句句有力的語言,讓我讚歎,讓我震驚更讓我感動。

但是課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節課時間為四十分鐘,而本堂課我用了大約四十八分鐘,比預設整整超出了八分鐘。而且,在面對學生精彩的朗讀,精彩的回答時,我顯得詞窮。這些問題,對於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我來説,是必須面對的,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會更加努力,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第4篇

?生命生命》是篇充滿哲理的課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着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感悟。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點來入手。

認真備"朗讀",是指導學生讀的前提。如果自己不掌握正確的重音、停頓、語調、語速等朗讀技巧,就不能很好地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在課前,我充分對課文進行朗讀,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共鳴,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時,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恰當地點撥,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1、課前把課文讀懂、讀順、讀通,明確與閲讀、習作相關的朗讀教學目標。

2、全面瞭解課文的感情基調及尺度,對文中不同的語氣、重輕音、停頓、力度等指標能做到心中有數。

3、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並安排好實施朗讀指導的手段、方法等,確定朗讀教學的重點、難點及時間安排等。

4、課後注意掌握基礎較差學生的朗讀進展情況,為下一課時朗讀指導打下基礎。

範讀是朗讀教學中任何指導方法都無法取代的。範讀能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朗讀和欣賞水平。好的範讀,對學生來説無疑是一種美的薰陶。

我在上課時,先進行了全篇課文的範讀。其目的是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這時的範讀,平穩,速度略微緩一些。如果這時速度過快,學生聽起來跟不上進度,就會影響範讀效果。

然後是部分內容的範讀。一個段落,一個句子,甚至是一個詞語。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掌握一定的朗讀技能。這時的範讀注重指導,講究方式、方法的多樣性。

其實,在講讀課文後的也可以進行範讀。可以是全課或片斷的範讀。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總結全文。欣賞課文精彩之處。這時的範讀要求能以聲傳情,充分發揮教材的.感染力。

在範讀時,也應該注意學生的參與。學生可以是靜靜地聆聽;可以是邊聽邊看課本;可以是輕聲伴讀;也可以是逐句跟讀。

(1)基礎的訓練:朗讀最基礎要求是正確,也就是用普通話讀準字音,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複字句。

(2)節奏的訓練:書面文字對有聲語言的節律一般是不加表示的。朗讀者通過輕重、快慢、停頓、連接等語言節律來表現文章思想感情。同樣一個句子,由於重音不同,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國小生的朗讀容易產生一字一頓,或者無停頓地連續,或者自由停頓而讀破句等現象。讓學生形成"詞"的概念,指導學生掌握句子中重點詞的朗讀技巧,使學生知道句子之間的句號、歎號、問號一般停頓稍長,頓號、逗號、分號、冒號停頓略短一些,句子中的詞或詞組之間還要有長短不一的語氣和語法停頓。從而才能使學生的朗讀做到有節奏的流利。

(3)語調的訓練:國小生朗讀時語調較平,沒有層次,而且不會控制音量。對音量的控制訓練比較容易。告訴學生,自由練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聲音要輕;集體齊讀的時候,聲音不要太響;指名讀的時候,聲音要響亮,但不要直着嗓子喊。對沒有層次的平調朗讀的學生,要結合課文內容和漢語所固有的四聲,理解後讀出揚調、曲調和平調。

(4)、情感的訓練:有感情朗讀是朗讀教學的最高層次。要達到這一點,必須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有較深刻的理解,把握住文章的基調,找出文章的情感旋律,分析出相似句式在文中的變化,才能在朗讀中自然流露出相應的情感。

"凵"--表示前後句子關係銜接緊密,中間停頓極短,劃在該連的字行下面。

"→"--表示平調,即句尾的音平而穩。一般用於陳述句,劃在句尾。

""--表示揚調(升調),即句尾的音先低後高。一般用於疑問句,或表示感情激動、亢奮、驚異和呼喚等句子。劃在句尾(也可在句中出現)。

""--表示降調(曲調),即句尾的音先高後低。一般用於肯定的語氣,感情強烈的感歎句,或表示願望的祈使句等。

"‖"--表示節拍(節奏),一般用於詩歌。劃在詞後。

總之,朗讀教學作為一項語文基本訓練,應常抓不懈,應在"訓練"二字上下功夫,既要有量的要求,也要有質的要求。同時在朗讀教學中,還應結合課文的字、詞、句、篇等基礎知識和閲讀重點進行教學,朗讀教學如果離開了一定基礎知識的教學,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把朗讀指導變成遊離於詞句之外的純方法的指點,也偏離了朗讀教學的宗旨。

第5篇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題中的一篇文章。課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傾聽心跳三個具體形象的事例,表達了作者珍惜生命、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並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介紹作者,導入課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交流思考”、“感悟生命,昇華情感”四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感悟,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希望引發他們對生命的一點思考。

但上完課,我自我感覺很不好,現實的課堂與理想中相差甚遠,連學生也感覺到了我的緊張。課堂上的我按部就班,努力演繹着教案中設計好的環節,當然很快就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但回顧教學內容後,卻發現了我忽略了學生的閲讀節奏。常常還沒讓學生讀懂讀透,情感把握好時,我就急着實施下一個環節,所以學生始終沒能進入我想營造的情感氛圍中。即使有幾次的朗讀訓練,但因為學生的內心感受不足,也沒有做到有感而發。

其次,受制於3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在拓展延伸部分,沒能充分挖掘。我想最後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其他人物,來感受生命的價值,使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閲讀教學的最高境界,當前語文教學倡導“以讀代講”的理論支撐,但想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

我們老師必須先改變觀念,把課堂主人的架子放一邊,給予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閲讀,找出感觸最深的句子反覆誦讀,並寫出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和小夥伴共同交流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教師只需在必要時候參與其中,表達一下自己的“拙見”就夠了。這樣,學生才能入情入境,拉近與文本的距離。這是一條探索的道路,我想用實踐檢驗它的可行性。

第6篇

回顧十二年的教同學涯,已參與了三次學校舉行的教學戰略研討會了。這次第十五屆國小戰略研討突出“同學參與”的主題,自身就貼近了真實的課堂,貼近了同學的生活。我由衷地為大道語文課邁進了真正的課堂生活而高興。

我執教的是四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生命生命》,本課屬第五單元一類文。首先從課題來看,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也是個繁重的話題,如何把這個人生生長中很重要的話題讓十歲的小朋友有所考慮,有所領悟暱?我們知道不同閲歷的人,不同經歷的人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是大不相同的,於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經歷為線索展開教學。隨着對作家杏林予的瞭解、敬仰、到對生命的感悟層層深入,從而徹底領悟了生命的不同含義。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突出了同學的參與。説到參與就要考慮到主動參與、被動參與,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等問題。為了使同學很好的主動參與。課堂上我十分注重學習的自主性,問題的開放性、師生交流體現民主和平等。體現課堂生活的真實、自然,在師生一起參與的過程中使認識更深入,學習更有效。主題教育理論的滋養使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如何在課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沛尊重同學的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並在同學需要時能適時地給予指導和點撥。

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的參與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體會到課堂上瀰漫着人文關懷的氣息,如:同學感謝同桌的提醒,老師感謝同學的補充,同學大膽提出自身對課題中的兩個“生命”的不同解釋,課堂上出現出爭辯的情景……。這種精彩的`生成説明了同學的思維被煥發,被激活,説明同學真正進入了認識生命,領悟生命的學習中,課堂上同學的情緒由平靜到泛起微波再到洶湧澎湃和奔湧不止,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這精彩來自於充沛的預設,來自於同學自主學習的認可,來自對同學獨立人格的尊重,來自教師對課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節課不可能完美無瑕,我們要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們要牢記教師的厚重沉澱,知識的廣博,充沛的預設,先進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礎。

本課中“交流新發現”和“書寫生命感言”的設計都體現了讀與寫、言與書,工具與人文,自主個性張揚與教師指導的融合。充沛體現了同學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課結束了,我的考慮和研究又開始了,假如教師們評價中説我幼稚了,大氣了,那要感謝我的同學們。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只有自身刻苦鑽研,深思熟慮,力行實踐過的東西才幹真正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相信我以後的路會走得更堅實!

影響參與的因素有許多,讓我們一起努力,使我們每個人的課堂都能精彩紛呈,讓我們都來享受充溢活力的課堂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吧!

第7篇

?生命 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圍繞着對生命的感悟組織教材的,本課更是身殘志堅的作者杏林子對生命獨特的感受。本文短小精悍而充滿哲理性。作者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由題入手,感悟生命”、“ 抓住關鍵詞,品讀生命”、“ 迴歸課題,感悟升温”三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以課堂為起點引發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

課一開始,我在黑板上板書了“生命”這個詞,然後問學生,“你們想過生命是什麼嗎?”“這篇課文的課題和以往課文的課題有什麼不同?”用這樣的問題初步引發學生對“生命”這個詞的理解。一開始學生對“生命”這個詞沒什麼感覺,也沒什麼深刻感受,所以問題提出舉手來説自己對“生命”一詞理解的學生很少。

文章中的三個事例非常清楚,並都採用先敍事後談感受的模式來記敍,於是我就讓學生通過讀,用心去發現、去體會。學習第一個事例時,教師導學這一部分內容, 讓學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批註,學習這種閲讀方法,再通過找關鍵詞語的方法,抓住“掙扎、極力、鼓動、躍動” 等詞語和三個“!”,一遍遍轉換角色的朗讀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體會飛蛾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第二個事例,讓學生運用學習第一個事例的閲讀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再在班級裏交流,抓住“衝破、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等詞語,體會瓜苗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又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昇華朗讀課題中,切身體會到“生命”這一沉重話題的意義。

詞語是組成句子的基本單位,在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時,如果能引導學生抓住句中重點詞語,那麼對句子的理解就更加輕而易舉了。例如在理解第一段中,我引導學 生抓住“只要”、“稍用用力”來體會飛蛾生命的脆弱,抓住“極力”一詞來感受飛蛾的生命又很頑強,這樣一個既脆弱又頑強的飛蛾在學生頭腦中徐徐而飛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如果你是飛蛾,你會怎麼想呢?”孩子們把自己當成飛蛾,想到了飛蛾雖然生命脆弱,但也和我們的生命一樣寶貴。飛蛾也有強烈的求生慾望,也有自己的責任和事情。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把對生命的感悟引入更深一個層次。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是什麼意思?怎樣做是糟蹋生命?怎樣做又是好好地使用生命呢?我讓學生用身邊的例子來説明怎樣算白白地糟蹋,學生從身邊的小事舉例,講到了上網、不寫作業,犯罪是糟蹋自己的生命,在舉例討論後,學生能更好地感悟文中的含義,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存活的時間長短,而在於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從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偉大。

結尾處我又迴歸課題:“生命是什麼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出來了麼?生命是什麼?出示課件,説説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孩子們紛紛説出自己對生命獨特的感受,形成了一句句屬於自己的。通過學習,孩子們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1、課文講了三件事,在處理這三件事時,我側重不太明顯,在授課時應該把重點放在第一段,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來談感受,並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第二、三件事上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授之以漁,促進學生今後的發展。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簡潔明瞭,有的話説得有點囉嗦。3、學生回答問題後、朗讀後,教師的評價還應再多樣些,藝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