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模板4篇 「大班數學教學高效化:實用教案模板」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6W

本文提供一份適用於大班數學課程的教案模板,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規劃和組織課堂教學。該模板包括課程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過程等核心內容,有助於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模板4篇 「大班數學教學高效化:實用教案模板」

第1篇

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啟發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厚薄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境的能力。

幼兒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二個困難。第一是不能準確地將比較結果與相應的詞匹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詞與某些概念建立聯繫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應該先讓幼兒通過非正式的教育活動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經驗,然後在琥式的教育活動中指認和命名活動完成詞與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由於幼兒思維不可逆,他們不易理解相對概念。因此活動中要採用變換比較對象和設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思考,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該內容是幼兒以後學習相鄰數和進行排序活動的基礎。如果幼兒真正理解了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那麼他們的逆向思維和推理能力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這一內容除了組織正式的教育活動,還應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動,如在數學角放置各種有關的材料,讓幼兒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的感性經驗。

1、學習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粗細、厚薄2、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教具: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教學過程:

1、通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驗。

(1)在來園活動區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為什麼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裏?”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儘可能瞭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通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繫。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把粗的毛線舉起來。”指令可由教師發出,也可讓幼兒發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並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説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採用什麼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裏的物品的特徵。如:“請説説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1)讓幼兒根據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裏。”

(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通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裏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討論:為什麼大家都把自己盒子裏粗的小棒放進去,現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通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 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裏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模板4篇 「大班數學教學高效化:實用教案模板」 第2張

第2篇

1、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體驗圖形遊戲的樂趣。

2、在圖形的移動、翻轉、拼接中,發展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及空間方位知覺能力。

3、探索用不同數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組合成新的'圖形。

1、教師用具:幾何圖形卡片6張(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課件、大記錄表。

2、幼兒用具:可操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人4個、幾何圖形底板每組三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記錄紙每人一份,水彩筆每人一支。

活動重點:用不同數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搭、組合成新的圖形

一、參觀圖形王國,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二、拼搭圖形,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遊戲:圖形碰碰樂(碰碰樂、碰碰樂,2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小結: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兩個三角形才快樂。

第一,聽清楚是“幾個三角形碰碰樂”,然後就去取幾個三角形。

第二,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要全部完全“碰”在一起才可以。你拼出了什麼圖形就在記錄紙中相應的位置劃對號表示出來。

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後,小朋友馬上轉向老師,小手放在膝蓋上。

師:2個三角形“碰出”了什麼圖形?還能碰出其他的圖形嗎?

小結:2個三角形能碰出一個正方形、一個比自己大一點的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2個三角形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樣的幾何圖形,多幾個三角形碰一碰,(mamanv)又能碰出哪些圖形呢?請聽清楚這次是“幾個圖形碰碰樂”。請小朋友邊操作邊記錄。

小結:真神奇,4個等腰直角三角形能碰出這兒多的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同樣是長方形、梯形也可以有不同的拼法。

三、送三角形回家,學習運用圖形拼搭的經驗解決問題(出示幾何圖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1、數一數每張桌子上有幾個小朋友?大家手中的三角形合起來有多少呢?

現在這些三角形寶寶玩累了想回家了,可這裏只有一個底座才是這16個三角形的家,小朋友猜猜哪一個底座才是16個三角形的家呢?請説説理由。

小結: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小,16個三角形住不下;正方形(底座)太大,住不滿;長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剛好合適。

繼續探索3個、8個、12個等角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圖形?

第3篇

1、學習應用交換規律進行7的加法運算,並嘗試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2、ppt課件,記錄卡、鉛筆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圖找算式圖片6份、7以內的加法算式題若干,寫有7以內算式的骰子2個,自制棋盤等小組操作材料若干。

(引入部分我以“與時光飛車玩碰球遊戲,就能帶着小朋友們到神祕的地方遊玩。”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複習了7的組成。)

2、以“智救懶羊羊”情境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學習應用交換的辦法進行7的加法運算。

(1)引導幼兒“發現氣球中的密祕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學習看圖列出第一組算式,並發現加法算式中的交換規律。

②驗證:你列的是什麼?這些數字代表什麼?(1+6=7)

③小結:1個黃氣球和6個紅氣球合起來一共是7個氣球。

④提問:氣球怎麼了?(教師展示課件中1個氣球和6個氣球位置的交換。)

誰在前面?(紅)有幾個?誰在後面(黃)有幾個?一共有幾個氣球呢?

⑤驗證:你列的是什麼?(6+1=7)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⑥小結:在加法中,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後,總數不變。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部分,通過課件展示,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組算式,並發現兩個算式中“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而總數不變”的規律。)

(2)以同樣的形式引導幼兒“穿過花叢”,根據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二組算式。

②驗證:你列的是什麼?還可以怎麼列式?(2+5=7、5+2=7)

●看着圖片上顏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對了花叢就能移開。

(這一環節引導幼兒嘗試使用交換的辦法列出算式,並理解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3)引導幼兒“穿過樹林”,遷移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三組算式。

●看着圖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樹列出算式,算對了就能到達狼堡。

(這一環節教師並未通過任何的`問題直接讓幼兒自己觀察圖片內容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整個學習環節,通過創設“闖過三個關卡便可到達狼堡救羊”的情境,從“列出算式發現交換規律”——“嘗試使用交換的辦法列出第二組算式”——“ 遷移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三組算式”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掌握7的加法。

3、“獲取密碼卡進入狼堡”,與老師、同伴交流驗證操作結果,嘗試大膽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當幼兒能主動地與老師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後,對方便可在該幼兒的操作卡上作一個標記,這樣這張操作卡就是進入狼堡的密碼卡了。)

(這個環節通過創設與老師、同伴交流以“獲取密碼卡”才能進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幫助幼兒梳理7的三組加法算式及鼓勵幼兒嘗試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1)找懶羊羊(看圖口頭自編應用題,並列式計算):幼兒根據圖畫上的人物、蜜蜂、魚的不同特徵從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確的算式並寫上得數。正確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懶羊羊圖案獲得驗證。

(2)塗色找出灰太狼:幼兒6人一組,每人拿一張圖片,算出得數,把得數是7的部分塗上顏色;將六張圖片拼合起來將出現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兩個幼兒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數是幾就在棋盤上走幾步,看誰先走到終點逃出狼堡。

(在“狼堡內救羊”的小組操作中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內化遷移。)

本次活動通過創設孩子們熟知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懶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配以形象生動的課件,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學習7的加法,並發現使用交換規律。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第4篇

1.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瞭解總數與部分數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間的關係。

2.在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幼兒能書面練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式子中的填空題。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小動物卡片(兩個品種,多少不一,總數不越過10);每人一盒橡皮泥。

並説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個;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個。”

3.讓幼兒初步理解總體與部分的概念,並列出加減法算式:

3.讓幼兒理解總體與部分的概念,並列出加減法式子。

蘋果是7個(部分數),梨了是3個(部分數),總體是10個(總數)。

引導幼兒説出哪是部分數?哪是總數?部分數有幾個?總數有幾個?

引導幼兒説出哪是總數?哪是部分數?部分數有幾個?總數有幾個?

2.部分數與部分數合起來是總數,總數去掉(減去)部分數,剩下的還是部分數。

得出結論:要求總數,用部分數相加;要求部分數,用總數減去另一個部分數。

幼兒取出卡片,倒出小動物卡片,説説有些什麼,總數有多少,進行分類,並做好記錄。

10分鐘後,讓幼兒説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麼,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麼,又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