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夥伴》教學反思4篇 小夥伴,成長中的朋友——教學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4W

《小夥伴》是一本備受教師和學生喜歡的英語讀物。而其中的教學反思版塊,更是教師們備課教學的重要參考。本文將重點探討《小夥伴》教學反思的價值和意義。

《小夥伴》教學反思4篇 小夥伴,成長中的朋友——教學反思

第1篇

接到要在區課改實驗教研活動(閲讀專題)中上一節研討課的任務時,我既高興又擔心,因為這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鍛鍊和提高教學水平的絕佳機會,然而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該如何上,我對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幸在備課之前看到了崔巒老師的這段話:“低年級閲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同學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一年級的閲讀教學,要結合對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同學練讀的過程。”這段話恰好給我指明瞭低段閲讀教學的方向。

於是我選擇了《小夥伴》這一課,並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的教學要求,開展了教學活動。研討課結束後,與會同行、教研員對我予以了充沛的肯定,假如説本節研討課尚還勝利,反思課堂取得勝利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給動畫片找配音演員”這樣一個教學情境。主要分成這樣幾個步驟來把它貫徹始終:

⑴ 調動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清楚地知道本課的學習目的和自身努力的方向。

⑵ 使整堂課的所有教學環節有機統一,而不顯得支離破碎。

認生字是為了把課文讀準,分段讀課文是為了把課文讀通,體會人物的心情是為了把課文讀出感情。從課堂情況來看,我的這個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恰當的,是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同學興趣的。

識字教學仍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於同學的識字量良莠不齊,而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同學又已經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因此,我讓同學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身不認識的或認為比較難讀的詞語和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後把自身圈出來的詞語和生字讀給同桌聽,請同桌協助正音。最後用老師考考小朋友的方法,來集體交流,鞏固字音。這個環節的設計考慮到了同學的個體差別,讓每個同學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去自主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自悟自讀”。為了防止老師講得多,提問多,引導得多,我運用學習小夥伴的口吻,用淺顯的語言把練習朗讀的方法教給同學。“我抓住了能幫我讀出感情的詞語和標點符號。”“當我知道了,瑪莎和維加在想些什麼時,我就把句子讀好了。”然後讓同學運用這些方法自讀自悟、邊讀邊思,同桌交流,使同學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薰陶。

在上課過程中,正是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讓我體會到了令我激動的氣息:同學自由閲讀,靈活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如讀到“你怎麼不吃呀?”這句話時,有的同學抓住問號,遷移以往學過的知識,體會它所表達的語氣,然後進行朗讀練習;有的同學入情入境,體會維加當時的想法,讀出他非常奇怪的語氣。儘管大家練習朗讀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小朋友們都感悟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繪聲繪色地讀出了人物説話的語氣。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這是新課程規範對第一學段的閲讀提出的階段目標。

?小夥伴》這一課中,“糟糕”這個詞語是同學比較難理解的。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同學讀了帶有“糟糕”的這句話後,我奇怪地問道:“究竟發生什麼事了,讓維加大喊‘糟糕’,你能用這個句式來説説嗎?”(出示:這可真糟糕啊!)小朋友們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各抒己見:“瑪莎把揹包丟了,她得餓肚子了,這可真糟糕啊!”“離回到家還有好長的時間,瑪莎的肚子要餓好久哪,這可真糟糕啊!”“瑪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媽媽批評了,這可真糟糕啊!”同學在補白説話中明白了“糟糕”這個詞語的意思。我順水推舟,又隨即問道:“那在你們的身上發生過糟糕的事情嗎?”小朋友們紛紛聯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説:“我去上學,可是忘了帶書包,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説:“我忘了把開水帶到學校裏來了,今天上完體育課沒水喝,這可真糟糕啊!”有的説:“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裏去了,這可真糟糕啊!”……聽到同學準確而生動的表述,我就勢引導“想想自身當時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句話。”這時,小朋友們都皺着小眉頭,把句子讀得抑揚頓挫。“糟糕”詞語的教學到此,從課堂出現出來的效果看,小朋友們不只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運用“糟糕”説一句話,而且還體會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比較勝利的。

這堂課從開始的公開課教案到最後的研討課結束,都讓我收益非淺:它讓我更加潛心地研究了新課程規範的教學理念;讓我有機會得到更多老師和專家的指點和協助;讓我有機會理論聯繫實際,使自身的一些不幼稚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課堂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堂課也存在許許多多不盡人意之處,也是我今後努力和考慮的方向:

1、這堂課的識字教學雖然顧和到同學的個體差別,放手讓同學自身解決。但是沒有做到很好的引導同學識記字形,導致同學對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這堂課的朗讀教學中,老師的評價較多,同學的評價較少。如何指導同學評價,並且讓同學的評價評到點上,起到和老師評價同等的作用?這是我今後要考慮和摸索的問題。

3、這堂課的寫字指導和同學的課堂書寫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加大課堂書寫的比重,不讓它留於一種形式,讓同學實實在在地在課堂中學好字,寫好字。

《小夥伴》教學反思4篇 小夥伴,成長中的朋友——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不懂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小夥伴》小中見大,描繪的是三個小夥伴對待瑪莎丟了書包後的不同表現,旨在説明一個道理: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整篇課文充滿人文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故而學習本文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對於這樣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過討論、反覆朗讀、聯繫生活談感受等手段,引導學生在讀着自己喜愛的故事中產生了與幫助他人的願望,成了本課力求突破的關鍵。

綜觀全課的設計,主要通過“猜謎拓手印”、“小組表演朗讀”、“圖配文藝術畫展示”三大活動鋪展開教學,這些活動使學生感覺不像是在上課,更像是在遊戲,因而激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興高采烈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新課程改革呼籲“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喚起學生積極參與正是自主學習的前提。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們尤其應當重視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精講多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由於本課主要是對話,而且表現的是生活場景,故而可以藉助表演的方式使學生在演中讀,邊演邊讀,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語氣變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內心,充分體會到晚輩的孝順和長輩的慈愛。同時,小組合作表演朗讀調動了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讀的水平,深化了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小讀者多數是獨生子女,與安東相比,在幫助別人方面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請學生展示個人圖配文的藝術拓印畫,説説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的小夥伴是怎麼對待我們的,這一設計的意圖在於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深刻感悟教材的思想情感,使平面的文本閲讀成為一次個性化的生命體驗。另外,圖配文的藝術拓印畫與“愛心服務卡”的實施活動,綜合了美術、語文等學科的學習,有助於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滲透了可貴的情感教育,猶如火花點燃了學生心靈世界的關心,幫助別人之情。

字詞的學習是低年級語文閲讀課的重點之一,通過動作演示識記“掰”,再巧妙地藉助板書,加強“夥”、“伴”等字的記憶,以及藉助讀長句鞏固其他字的識記,等等。形式多樣的識字增添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散發出活潑的氣息。

總而言之,本課致力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針對教材的特點,在有趣的活動中鋪展開教學,以讀促講,結合個人的生活體驗和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切地感悟到友情的温暖,從而給語文學習抹上了鮮靈的人文色彩。

第3篇

?小夥伴》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28課,這篇課文講述了瑪莎在春遊時丟了揹包,她的三個小夥伴表達了不同的關心,旨在激發孩子們樂於助人的願望並懂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給他人最需要的幫助。

這篇課文是我備課時間最久,試課次數最多的一篇課文。這裏就最後一次執教情況作一些反思。我的教學流程如是:一直接入課 複習生字詞;二導學第一段 引入主要內容;三朗讀課文2——8段 理解內容;四總結拓展;五書寫指導“問”“間”。板書設計在教參基礎上有所改變:28 小夥伴

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後,我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認為有兩個方面的亮點需要我繼續在教學中實踐着。

1、充分鑽研教材,整個課堂能夠牢牢立足文本,通過讀、説、演、再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仔細品味語言,體會小夥伴們不同的關心,從而明白用實際行動給人最需要的幫助更值得我們學習。

2、朗讀方式多樣化,指導層層深入。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尤其是在國小階段,正是積累語言的黃金時段,多讀能讓學生快速識記、積累語言。這也是新課標倡導的“以讀代講,以讀促教”的新理念。在這一課中我採用了個別讀、指名讀、小組讀、自由讀、同桌合作讀、師生演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能充分的讀,讀充分,最終讓他們做到朗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各種方式穿插靈活使用,不累贅不繁瑣,這也保持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在執教這一課時,我個人的語氣語調有了很大進步,這是值得肯定和需要繼續努力的。當然也有以下不足之處:

1、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有效,應該教師少説,多讓學生説。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3、課堂上不夠從容大方。如果能作為學生學習的夥伴,更加親切融入他們的學習當中就更好,真正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就更好了。一堂課的成功需要花費很多心血,有時一個小小的改動,一個字、一個詞的運用都會讓課堂有不一樣的效果。作為年輕教師,需要學習和努力的真的很多。如果能多去想想,多反思,我們就會做得更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4篇

?三個小夥伴》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三個小夥伴小野豬、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課文的要求是:朗讀課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來),課文的結構還是比較清楚的,三段同樣的結構,整齊、易懂。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從課題入手,理解什麼是“夥伴”,夥伴它不同於朋友,夥伴之間有“合作”的關係,在學生理解了課題的基礎上,提出:那課文中的三個小夥伴要一起做什麼呢?

通過這個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朗讀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包括示範讀、自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比賽讀等),讓學生在反覆的品讀中,讀出疑問,讀出畫面。在讀準、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我藉助課文中的教學掛圖,讓學生觀察,明白三個小夥伴一起做什麼事?(上山栽樹)結果怎樣?(小樹栽好啦!三個小夥伴手拉着手,圍着小樹又跳又笑),這時,我又進一步提出疑問:小樹終於栽好啦!小朋友這個時候心裏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是引導學生髮現“三個小夥伴兩手空空,什麼工具也沒有,是怎麼把樹栽好的呢?”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想弄明白的興趣。我讓學生説説對文中的小動物的評價,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都用“誇獎”的語氣來評價小動物,從中也得到啟發,指導自己的言行,在與同學的相處中,也要像這些小動物一樣友愛,團結,學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