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七年級數學教案6篇 "切實可行的七年級數學教案方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W

本文主題為“七年級數學教案”,旨在為中學數學老師提供教學指導。教案涵蓋七年級數學的各個知識點,具有可操作性強、易理解、易實施等特點,讓教師更好的把握教學進度和課堂教學效果。

七年級數學教案6篇

第1篇

2、能力目標:能將已知數在數軸上表示,能説出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數,知道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

教學重點:數軸的三要素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主要採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去觀察、比較、交流。

問題1:鍾祥二中學校大門南75米是鍾祥市統計局,100米是中國建設銀行,在她北75米是海韻藝術學校,200米處是中百倉儲,請同學們畫圖表示這一情景。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代表畫圖演示。

設計意圖:“三要素”為定向,用直線、點、方向、距離等幾何符號表示實際問題,這是實際問題的第一次數學抽象。

問題2:上面的問題中,“南”和“北”具有相反意義。我們知道,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能不能直接用數來表示這些地理位置和學校大門的相對位置關係呢?

設計意圖:繼續以三要素為定向,將點用數表示,實現第二次抽象,為定義數軸概念提供直觀基礎。

問題3:生活中常見的温度計,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結構嗎?

設計意圖:藉助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説明正數和負數的作用,引導學生用三要素表達,為定義數軸的概念提供直觀基礎。

設計意圖:進一步明確“三要素”的意義,體會“用點表示數”和“用數表示點的思想方法,為定義數軸概念提供又一個直觀基礎。

學生自學完後,請代表上黑板畫一條數軸,講解畫數軸的一般步驟。

設計意圖:明確畫數軸的步驟,使數軸的三要素在同學們的頭腦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時得到數軸的定義。

3.在數軸上描出下列各點:1.5,-2,-2.5,2,2.5,0,-1.5。

數軸上表示3的點在原點的哪一側?與原點的距離是多少個單位長度?表示-2的點在原點的哪一側?與原點的距離是多少個單位長度?設a是一個正數,對錶示a的點和-a的點進行同樣的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歸納出數軸上不同位置點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設計意圖:梳理本節課內容,掌握本節課的核心――數軸“三要素”。

b.數軸上表示4與-4的點分別在原點的兩側,並且到原點的距離都等於4個單位長度。

2.畫數軸,在數軸上標出-5和+5之間的所有整數,列舉到原點的距離小於3的所有整數。

3.畫數軸,表示下列有理數數的點中,觀察數軸,在原點左邊的點有_______個。4.在數軸上點a表示-4,如果把原點o向負方向移動1.5個單位,那麼在新數軸上點a表示的數是_______。

鍾祥二中學校大門南75米是鍾祥市統計局,100米是中國建設銀行,在她北75米是海韻藝術學校,200米處是中百倉儲,請同學們畫圖表示這一情景。

思考:如何簡明地用數表示這些地理位置與學校大門的相對位置關係?

2.在你畫好的數軸上表示下列有理數:1.5,-2,-2.5,2,2.5,0,-1.5

小組討論:觀察你所畫的數軸上的點,你有什麼發現?

歸納:一般地,設a是一個正數,則數軸上表示數a在原點的_______邊,與原點的距離是_______個單位長度;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_______邊,與原點的距離是_______個單位長度.

1.數軸上表示-3的點在原點的_______側,距原點的距離是_______;表示6的點在原點的_______側,距原點的距離是_______;兩點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個單位長度。

3.在數軸上,把表示3的點沿着數軸負方向移動5個單位長度,到達點b,則點b表示的數是_______。

b.數軸上表示4與-4的點分別在原點的兩側,並且到原點的距離都等於4個單位長度。

2.畫數軸,在數軸上標出-5和+5之間的所有整數.列舉到原點的距離小於3的所有整數。

4.在數軸上點a表示-4,如果把原點o向負方向移動1.5個單位,那麼在新數軸上點a表示的數是_______。

七年級數學教案6篇

第2篇

1,掌握數軸的概念,理解數軸上的點和有理數的對應關係;

2,會正確地畫出數軸,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給定的有理數,會根據數軸上的點讀出所表示的有理數;

3,感受在特定的條件下數與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難點 數軸的.概念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引入課題 教師通過實例、課件演示得到温度計讀數.

問題1:温度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來測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會讀温度計嗎?請你嘗試讀出圖中三個温度計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體出示3幅圖,三個温度分別為零上、零度和零下)

問題2:在一條東西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 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 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杆,試畫圖表示這一情境.

(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動手操作)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探究新知 教師:由上述兩問題我們得到什麼啟發?你能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有理數嗎?

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歸納出:可以表示有理數的直線必須滿足什麼條件?

從而得出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體驗數形結合思想;只描述數軸特徵即可,不用特別強調數軸三要求。

從遊戲中學數學 做遊戲:教師準備一根繩子,請8個同學走上來,把位置調整為等距離,規定第4個同學為原點,由西向東為正方向,每個同學都有一個整數編號,請大家記住,現在請第一排的同學依次發出口令,口令為數字時,該數對應的同學要回答“到”;口令為該同學的名字時,該同學要報出他對應的“數字”,如果規定第3個同學為原點,遊戲還能進行嗎? 學生遊戲體驗,對數軸概念的理解

1, 你能舉出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用直線表示數的實際例子嗎?

2, 如果給你一些數,你能相應地在數軸上找出它們的準確位置嗎?如果給你數軸上的點,你能讀出它所表示的數嗎?

3, 哪些數在原點的左邊,哪些數在原點的右邊,由此你會發現什麼規律?

4, 每個數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由此你會發現了什麼規律?

歸納出一般結論,教科書第12的歸納。 這些問題是本節課要求學會的技能,教學中要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主來完成,教師可結合教科書給學生適當指導。

本課教育評註(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 數軸是數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設計的原型來源於生活實際,學生易於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軸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抽象概括的認識規律。

2, 教學過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線,教學方法體了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3, 注意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並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第3篇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完成由立體圖形到視圖,再由視圖想到立體圖形的複雜過程。這對於剛剛接觸幾何的七年級學生而言,無疑是一次較大的挑戰,順利地完成教學,對今後學習興趣、信心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接受能力對教材做如下設計:

首先我用蘇軾的《題西林壁》巧妙地喚起學生的生活感受,讓他們認識到視圖的知識在生活中我們早有親身體驗,只是還沒有形成概念,然後我再用“粉筆”這一簡單的教具,讓學生再次體會,加深認識,這樣,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既有自然地導入課題,又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同時還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然後,我不適時地出示“三視圖”這一概念,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視圖就是由立體圖形轉化成的平面圖形,並不斷地訓練、討論、總結,得出畫三視圖的正確方法。這時教師要巧妙點撥,學生如何從正面、上面、側面三個角度來觀察,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能力。

由視圖到立體圖形與上面的過程恰恰相反,需要學生根據視圖進行想象,在大腦中構建一個立體形象。我引導學生利用直觀形象與生活中的實物進行聯繫,通過歸納、總結、對比的方法,有效的突破這一難點。為了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用一些小立方體隨意擺出幾種組合並描繪出它的視圖,再由視圖到立體圖形的課堂訓練。最後,讓學生歸納所學知識,進一步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使知識系統化。以上設計如有不妥之處,望老師們不吝賜教,我不勝感激。

本節課用宋朝文學家蘇軾的一首的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來引入課題,從橫、側、遠、近、高、低等不同角度來觀察廬山,引出如何觀察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個切入點非常好,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多找這樣的例子。如在教七年級《代數式》時,有的老師這樣引入“童年是美好而幸福的,大家還記得那首“唱不完的兒歌吧”,然後同學們一起念“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撲騰一聲跳下水;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騰兩聲跳下水;三隻青蛙三張嘴,六隻眼睛12條腿,撲騰三聲跳下水……”,然後問: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唱完這首兒歌?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有的學生通過思考得出:n只青蛙n張嘴,2n隻眼睛4n條腿,撲騰n聲跳下水,將字母表示數的優點一下子表現出來,令學生頓覺耳目一新。

在教學畫圓柱體、長方體、球體和圓錐體的三視圖時,老師不是直接給學生講解它們的三視圖是什麼,然後讓學生記憶、變式練習,而是引導學生通過看書、觀察老師手中的教具、學生自己的學具或學生自制的模型,再找學生回答、小組討論,然後教師和學生一起確定答案。這種教學模式: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觀察實物或學生看書、計算、畫圖、獨立思考、猜想———小組討論交流———讓一個小組代表發言,其它小組補充説明———師生交流總結———拓展應用的模式,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交流,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能鍛鍊學生的各種能力。

教師在本節課上處處關注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始至終處於被肯定、被激勵之中,時時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給學生留有較大的學習的空間:如觀察、討論、動手擺放學具等,提出問題後讓學生充分思考並給予適時的點撥。教科院李洪光老師:

1、週六研究課的定位:本學期的週六研究課不再是一節公開課,而是為解決我們在平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開設的研究、研討課。

2、在平日的教學中,不少學校和老師存在這樣的現象:課堂上老師講的多,學生學的少;學生聽明白的多,學會的少。究其原因,是我們只注重了終端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習知識的過程。因此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讓教師和學生充分暴露思維的過程,另外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這也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這兩節課在這些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王長山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讓學生思考、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於坤老師抓住本節課的核心問題,處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等作法,就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讓學生探究、討論,如果講解能引發學生思維的就用講解法,討論交流能引發思維的就用討論法,總之,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主動性。另外一定要突出數學自身的特點,在我們的老師的課上,多數老師在一節課的結尾都讓學生談談本節課學會了哪些知識、方法,有什麼體會,對本節的內容進行概括性總結,這樣做就讓學生對本節課有了整體認識。另外不少老師強調嚴密的邏輯思維、嚴格的解題步驟等作法都值得發揚。

第4篇

①理解有理數的意義.②能把給出的有理數按要求分類.③瞭解0在有理數分類的作用.

經歷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分類討論的觀點和能正確地進行分類的能力.

通過聯繫與發展、對立與統一的思考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重點:會把所給的各數填入它所在的數集的圖裏.難點:掌握有理數的兩種分類.

討論交流現在,同學們都已經知道除了我們國小裏所學的`數之外,還有另一種形式的數,即負數.大家討論一下,到目前為止,你已經認識了哪些類型的數.

學生回答,並相互補充:有國小學過的整數、0、分數,也有負整數、負分數.

第5篇

2.掌握平行線的第二個判定定理,會用判定公理及定理進行簡單的推理論證.

3.通過第二個判定定理的推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進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只有學好文化知識,才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從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

1.通過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現定理,解決重點.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行完成推理過程,解決難點及疑點.

1.通過設計練習,複習基礎,創造情境,引入新課.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探索新知,練習鞏固,完成新授.

掌握平行線的第二個定理的推理,並能運用其進行簡單的證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以情境創設,設計懸念,引出課題,以引導學生的思維,發現新知,以變式訓練鞏固新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和一種判定方法,根據所學看下面的問題(出示投影).

師:你能説出有什麼條件,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呢?

學生活動:由第l、2題,學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

本節課是前一節課的繼續,是在前一節課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通過第1、2兩題複習上節課所學平行線判定的兩個方法,使學生明確,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第3題是為推導本節到定定理做鋪墊,即如果同旁內角互補,則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內錯角相等,為定理的推理論證,分散了難點.

師:第4題是一個實際問題,題目中已知的兩個角是什麼位置關係角?

師:這個問題就是知道同分內角互補了,那麼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的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第6篇

1, 掌握有理數的概念,會對有理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分類能力;

2, 瞭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瞭解“集合”的含義;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探索新知 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數,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又知道了現在的數包括了負數,現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任意寫出3個數(同時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

學生可能只給出很粗略的分類,如只分為“正數”和“負數”或“零”三類,此時,教師應給予引導和鼓勵.

對於數5,可這樣問:5和5. 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數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數5是正數中整個的數,我們就稱它為“正整數”,而5. 1不是整個的數,稱為“正分數,,.…(由於小數可化為分數,以後把小數和分數都稱為分數)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不斷完善,以及學生自己的概括,最後歸納出我們已經學過的5類不同的數,它們分別是“正整數,零,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

按照書本的説法,得出“整數”“分數”和“有理數”的概念.

試一試:按照以上的分類,你能作出一張有理數的分類表嗎?你能説出以上有理數的分類是以什麼為標準的嗎?(是按照整數和分數來劃分的) 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這個引入具有開放的特點,學生樂於參與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於理解。

有理數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練一練 1,任意寫出三個有理數,並説出是什麼類型的數,與同伴進行交流.

此練習中出現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説明.

把一些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所有有理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有理數集.類似地,所有整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整數集,所有負數組成的數集叫做負數集……;

數集一般用圓圈或大括號表示,因為集合中的數是無限的,而本題中只填了所給的幾個數,所以應該加上省略號.

思考: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併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的集合嗎?

創新探究 問題2:有理數可分為正數和負數兩大類,對嗎?為什麼?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數,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指導,逐步得到如下的分類表。

有理數 這個分類可視學生的程度確定是否有必要教學。

應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標準不一樣時,分類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類的標準要明確,使分類後每一個參加分類的象屬於其中的某一類而只能屬於這一類,教學中教師可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説明,可以按年齡,也可以按性別、地域來分等

課堂小結 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都是有理數(圓周率除外),有理數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本課教育評註(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本課在引人了負數後對所學過的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提出了有理數的概念.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思想並進行簡單的分類是數學能力的體現,教師在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關於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的關係,分類標準的確定可向學生作適當的滲透,集合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長的過程,本課不要過多展開。

2,本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可避免直接進行分類所帶來的枯燥性;同時還體現合作學習、交流、探究提高的特點,對學生分類能力的養成有很好的作用。

3,兩種分類方法,應以第一種方法為主,第二種方法可視學生的情況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