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12K

教案的合理設計和安排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選擇教學方法和策略,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重點,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8篇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咱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瞭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麼不同?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麼回事?衣服怎麼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一的工具。現在我們一般用什麼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着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麼?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現了什麼?

(生:有數)有哪些數?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着一個數。刻度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現了什麼?

(生:字母)(板書: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釐米,(板書: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釐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瞧,(課件演示1釐米長度)這就是1釐米。

真正的1釐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説説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釐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釐米?

(3—4人)指名説一説。(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釐米。)學生説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停一會兒)你們有沒有發現,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指着課件)

(2)1釐米到底有多長,咱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釐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釐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釐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釐米了,找找咱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的?(學生説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咱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釐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釐米。

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了,2釐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麼認為它是2釐米?(如果學生説不出來,師自己説。)

有2個1釐米,就是2釐米。

還有誰也找到2釐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釐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釐米?指着尺子説給同桌聽聽。

(學生説了3釐米)你怎麼找到的?有3個1釐米是3釐米。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為什麼都從刻度0開始?

②(不是從0開始的)你數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釐米。(數一數)還有誰也找到8釐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几釐米?你是怎麼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釐米,還知道看幾釐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在釐米和尺是咱們的好朋友了嗎?和咱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麼樣?請出咱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咱們認識了直尺、釐米,現在和好朋友玩個闖關遊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出示學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釐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説説。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麼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釐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釐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放歪,師隨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併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釐米?説説你的想法。正好6釐米嗎?(更接近幾釐米?)可以説大約6釐米。

如果比6釐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釐米可以説大約幾釐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釐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咱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咱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釐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後,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釐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説。

這是放大的4釐米,真正的4釐米只有這麼長。(指着學生作業)

(2)再畫一條比它長3釐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誇誇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幹,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咱們來做個遊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裏。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後,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説説你是怎麼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也可以藉助對1釐米或2釐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釐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後相差不超過2釐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麼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咱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裏。

小朋友估計得怎麼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把學生作業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麼樣?(如果相差遠:沒關係,咱們剛估計了2個,以後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咱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咱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幹什麼?(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麼的長度?你還想量什麼?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麼了?

看來,用釐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研究嗎?

課後: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9~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線段。

2、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4、會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5、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概念,知道米與釐米之間的進率。

6、掌握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正確測量生活中較長物體的長度。

7、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體會測量長度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具準備:

米尺、直尺、吸管、捲尺、繩子、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引發探究需要

1、同學們觀察過嗎?在桌上的線是彎曲的,不過,把線拉緊,它就直了。那麼,你知道兩手指間的一段可以看成什麼嗎?(線段)還有什麼也都可以看成是線段呢?(直尺、課本的每條邊等??)

2、你知道在兩點之間如何畫一條線段嗎?在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能畫幾條呢?

3、設疑激趣談話:小朋友們,量一量你們的課桌有多長。請2~3個小朋友説出自己選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長量、有的用鉛筆盒量、有的用數學書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組裏試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幫忙,注意記錄結果。(為什麼大家説的測量結果的數量不相同呢?)

4、導入課題。

通過小組討論認為只有工具一樣,測量的結果才一樣。我們通常用尺子來量物體的長度。談話:除了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還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計量單位不一樣,很多東西不能得到統一的結果。因此,我們的古人在很早就統一了計量單位。

二、合作探究,認識釐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學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發現的結果。表示釐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長度單位。直尺上有長度單位,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直尺來量。量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1cm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釐米有多長。

同學們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別指出2cm,5cm和8cm的長度。用手指比劃一下1cm大約有多長。

你是怎樣看的?引導學生彙報:從0到1是1cm長,從2到3也是1cm長??

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cm。(如果學生問到1小格,教師指出: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咱們以後再學習)

議一議: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cm?

學生找身邊長度大約是1cm的物體。小組交流後全班彙報:食指的寬大約是是1cm。田字格一條邊的長大約是1cm。訂書釘的寬大約是1cm(全體學生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最接近1cm,之後彙報,投影反饋)。請孩子們再用兩根手指比畫一下,1cm大約有多長呢?(學生比畫出1cm的長度)

探究二:量一量蠟筆的長度。剛才我們認識了1釐米有多長,那2釐米、3釐米、幾釐米又是多長呢?裏面分別有幾個1釐米?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cm大約有多長。

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6cm長?從哪兒到哪兒是8cm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cm長?

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有什麼發現?

小結: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用後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釐米。

下面回到剛才測量蠟筆的長度。先把蠟筆的一端對準0刻度,看看另一端所對的刻度是幾,從而測量出蠟筆的長度。

三、認識米

(一)問題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釐米”,還會測量物體的長度。你能量出我們的黑板的長度來嗎?教師:哪兩位同學願意來量一量?(請兩位同學用學生尺量黑板長度。)經過剛才的測量,有什麼感覺?

教師: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可以用長一些的尺子來量,用大一點的單位來量??

學生讀後,教師拿出米尺,給同學們介紹1米的長度,認識米尺。

(板書課題:用米(m)作單位量長度)

(二)探索新知

1、認識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

教師:每組有1把米尺,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發現?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請小組內同學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長。)

教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活動,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實際長度。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1米大約有5支鉛筆長;1米到我的胸口;課桌大約長1米??)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了1米有多長(舉起米尺),那麼,量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呢?

量黑板的長、教室的長、人的身高、樹木的高、樓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單位。

教師:對,量這些比較長(高)的物體或距離,我們通常用米作單位。

2、教學例。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用釐米作單位量長度,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米尺去測量出黑板的長和寬,並且把測得的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裏,待會兒我們再交流。

學生測量,記錄。

教師:請各小組説一説你們是怎樣測量的,測得的結果是多少。

各小組交流測得的黑板的長和寬的米數及測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與黑板的一端對齊。

(2)用米尺緊靠黑板邊,量一次作上一個記號,下一次從這個記號量起。

(3)測完後把每次測的米數加起來就分別得到黑板的長和寬。

黑板的長約4米,寬約1米。

3、試一試。

教師:我們的教室有多長、多寬呢?學生隨意猜。

教師:要想準確地知道它有多長、多寬,該怎麼辦?用尺子量一量。

教師:請小組選擇測量工具,並在小組內思考,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

(1)捲尺量。測量時一定要把卷尺拉直,才能量得比較準確。

(2)米尺量,測量時要在每次測量完處作好記號。還要注意每次都要對齊0刻度。

(3)繩子量,測量時要將繩子拉直。

教師:大家考慮得很周到。請各小組的同學作好分工,然後進行測量。

學生分組進行實際測量,再交流測量結果。

教師:雖然大家用的工具和測量的方法不同,但都發現教室的長大約是()米,寬大約是()米。

四、鞏固練習,實踐運用

1、判斷下面説法是否正確。

(1)數學書的長大約為20cm。

(2)家裏門的高度大約為2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cm。

(4)黑板寬約3cm。

2、介紹數學文化。

教師:同學們,在很久很久以前,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是用什麼進行測量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3、教學第65頁想想做做第4題。

教師:下面我們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請大家用米尺或捲尺互相量一量身高。

教師: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樣測量身高?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

(1)請被測量的同學站直,用捲尺從他的腳後跟到頭頂進行測量。

(2)請被測量的同學靠牆站直,用一本書平壓頭頂觸到牆作好記號,再用米尺測量牆的這個高度就是同學的身高。

(3)測量時被測量的同學要站直,捲尺要拉直,要從尺子的零刻度算起。學生分組進行測量,教師參與。

教師:通過剛才的測量,你們發現了什麼?

回答:你的身高比1米還多多少釐米?量出一庹大約長1米幾釐米?

4、教學課堂活動。

量一量一本書有多長,估一估幾本書的長時1米。

五、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回家後,量一量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釐米或米作單位的?

六、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新的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篇3

教學內容: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釐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結合實際經歷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3、初步認識線段,會畫線段,並能量出它的長度。

4、在具體的測量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認識1釐米有多長,用釐米做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

用直尺進行測量。

教學準備:

教具:各種尺子,一些比較短的實物如新鉛筆、橡皮、電池、易拉罐、小玩具汽車、吸管等,課件。

學具:1釐米,5釐米,10釐米的紙棒,每人一把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幻燈片講述故事:阿福的新衣。)

師講述:古時候有個人叫阿福,這一天,他來到了裁縫店做衣服。裁縫師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身長3拃,就讓徒弟記了下來,又量了袖長和肩長。正好師傅有事要外出,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小徒弟認真地用自己的手量好了3拃,裁布、縫衣。衣服做好了,阿福高高興興的來試穿,結果卻很失望,因為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師傅着急得用手量了量,生氣的問徒弟:“告訴你身長是3拃,怎麼做成了2拃?徒弟納悶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師:這是怎麼回事呢?

生:師傅的拃和徒弟的拃不一樣長。師:怎樣就能避免這樣的問題呢?

生:讓徒弟自己去量。

師:你是説,量身體和做衣服都用一個標準是嗎?

生:把師傅的手畫下來,比着做衣服。

師: 你也是都用師傅的手這一個標準去測量就不會出現上面的問題了。

生:用尺子去量。

師:你懂得真多,以前的人們為了測量的方便,確定了統一的標準,也就是長度單位,從而發明了專門用於測量的工具---尺子。你見過什麼樣的尺子啊? 對,有皮尺,捲尺,米尺,摺尺,還有我們用的學生尺(展示各種尺子)這節課我們就通過認識學生尺,來學習一個比較小的長度單位--------釐米(板書課題:釐米的認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學生尺

師:請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細觀察,看看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展示:直尺)師:誰來説説你們的發現?

生:我們發現尺子上有數。

師:都有哪些數啊?從哪一個數開始的。師:我們以前學過0表示什麼意思?

生:0表示沒有。

師:在這裏0表示測量的起點。

生:尺子上有線,這些線有長有短。

師:對,這些線叫刻度線。數在哪些線的下面?

師:你發現尺子上還有哪兩個字母?

生:cm

師: cm是釐米的國際單位符號。師:你從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1釐米嗎?

2、認識1釐米

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地看看我們的尺子。0到1之間的一段是1釐米,你還看出那一段是1釐米。

生:尺子上1和2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生:尺子上15和16之間的長度也是1釐米。生:尺子上20和19之間的長度還是1釐米。

(課件:1釐米)

師:同學們都知道1釐米的長度了。你能從老師發給你的學具中找到長1釐米的東西嗎?

生找1釐米的小管。

師:請你用拇指和食指這樣把它捏在手中,然後輕輕的抽出,拇指和食指保持不變,它們之間的空就是1釐米。師: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多長?

師:在尺子上比一比,看看你的哪根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釐米。生:食指。

師:你能想出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生:?

3、認識幾釐米

師:現在,同學們對1釐米的長度已經有了認識,你能找出哪段長度是2釐米?(課件:2釐米)師:5釐米呢?

師:為什麼從0到5 是5釐米呢?

生:因為是5小段

師:你用手比劃一下5釐米大約多長?你能從學具中找個5釐米長的東西嗎?

師:對,彩色的小棒。

師: 剛才故事中有的同學説師傅的拃大徒弟的拃小,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拃到底分別是幾釐米。(課件展示:師傅的拃18釐米、徒弟的拃12釐米)師:師傅的一拃是多少釐米?徒弟呢?

4、學習測量:

師:現在同學們都認識幾釐米了,你想用直尺自己測量物體嗎? 好,請拿出學具白色小棒,自己測量一下它的長度,(學生動手測量,教師巡視)

師:誰願意到前面把你的測量過程展示給同學們?

生:我量的是10釐米

生:我量的不到10釐米

師:為什麼他倆量的不一樣?請你仔細觀察一下,説説你的看法。師:量東西的時候,物體的一端一般要對準0刻度。測量數學課本,學生展示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怎樣測量物體了嗎?誰來給同學們提個醒,説説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生:?

5、學習線段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一邊畫30釐米的線段一邊強調象這樣直直的,一邊各有一個端點的線叫線段。)誰能測量出它的長度?

師:同學們用直尺自己畫一條線段,不要告訴同桌是幾釐米,讓他測量一下,看他測量的對不對。

三、利用遊戲,應用知識

仿照幸運52中的看商品猜價格欄目做“猜長度,贏獎品”的遊戲。

師:老師有幾件物品,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摸,摸到什麼,你估一下它的長度,組員可以給他出主意,然後拿回去一起測量,看哪個小組量的準,估得也準,就能贏得獎品。生估計,測量。

(課件出示物品的準確長度)

四、藉助故事,檢測知識

師:有一天,蟋蟀和蟈蟈兩個好朋友進行跳遠比賽,跳完了之後,他倆都認為自己贏了,請你來當小裁判,看看到底誰跳得遠。(課件:用斷尺測量的練習)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課後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從你家裏找幾件物體測量一下它們的長度,並記錄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首先是通過認識1釐米—感知1釐米—尋找生活中的1釐米三個環節來讓學生建立了1釐米的表象,然後又讓學生充分認識了5釐米,測量了10釐米的長度,這也是為了讓學生在估計物體的長度時有自己的依據,不胡亂猜測,通過遊戲環節我覺得這一目標達成的不錯。不足之處就是沒有讓學生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從而對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不夠充分,如果時間允許,建議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動手測量,那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篇4

計量單位的教學從長度單位開始,釐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過接觸。本單元要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能用這兩個單位計量物體的長度。教學內容分四段編排,先是有關線段的知識,然後教學釐米,接着認識米,最後是實踐活動《量一量》。這樣編排出於以下三點考慮。

第一,線段是測量長度的對象,它的有限長度是可以量的,線段的直使測量長度比較容易。因此,本單元的教學從認識線段開始。另外,一年級(上冊)認識體,一年級(下冊)認識形,二年級(上冊)教學線,也體現圖形知識的發展。

第二,學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釐米,接觸釐米的機會較多,形成1釐米的觀念,掌握以釐米為單位測量長度或畫線段的方法都比較容易。先認識釐米,然後教學米,便教利學。

第三,教學釐米和米,要用它們計量物體的長度。編排實踐活動《量一量》,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發展動手實踐的能力。

1.認識線段要體會它的特點。

直是線段的特徵之一。第48頁例題中一根線放在桌上是彎曲的,用手捏住線的兩端拉緊,它就直了。聯繫這些現象與活動,教材指出: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在首次引出線段的時候,就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線段是直的,也感受線段是有端點的,長度是有限的。接着畫出線段的圖形,形象地表示出線段是直的,是有端點的。由於線段具有直的特點,所以畫線段要沿直尺的邊,或者用有直邊的其他工具。想想做做第1題在四個圖形中看出哪些是線段,要根據直的特徵作出判斷,從而加強對這個特徵的認識。

每條線段都有確定的長度,是可以比較或度量的。教材先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摺痕是一段直的線,可以看成一條線段。再要求學生分別折出比這條摺痕長些的和短些的摺痕。通過折和比,體會每條線段都有長度,而且長短不同,可以比較。

許多物體的邊、許多圖形的邊都是直的,都有兩個端點,有確定的長度。把這些邊抽象地看成線段,是數學化的表現。

想想做做第3~5題都是在兩點之間畫線段。第3題只給出兩個點,只能畫一條線段。第4題給出三個點,每兩點之間都能畫一條線段,一共能畫出3條。第5題給出四個點,每兩點之間都能畫一條線段,一共可以畫出6條。這些題一方面能進一步體會線段的特點,掌握畫線段的方法,另一方面為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長度最短等知識作了滲透。另外,從第3題到第5題,問題的挑戰性逐漸增加,能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教學釐米,要通過多種活動建立清晰的1釐米的長度觀念,並應用到具體的測量中去。

第50頁例題量課桌的長,這時還沒有教學長度單位,還不會用尺量長度。因此,鼓勵學生選用文具盒、鉛筆等工具進行度量。由於各人選擇的工具長短不一,導致度量結果的表達不一致。設計這項活動有兩個目的:一是體驗線段的長度是可以度量的;二是需要用相同的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確定的、一致的結果,從而導出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尺。

認識釐米在直尺上進行,因為直尺是每個學生都有的學習用具,上面有釐米。通過看尺上的1釐米,知道它是多長;用手指在尺上比畫1釐米,體會它的長度;聯想長大約1釐米的物體,把1釐米的長度保存在記憶中。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反覆感受1釐米的實際長度,並逐步深入,初步形成1釐米的長度觀念。

在直尺上看2釐米和5釐米的長度,能增強1釐米的觀念,也為量長度和畫線段作準備。因為2釐米(或5釐米)是2個(或5個)1釐米連起來的長度,量物體的長是看這個長度裏面有幾個1釐米,畫若干釐米長的線段是連續畫出若干個1釐米長。這樣,在認識幾釐米的過程中,加強了對1釐米的體驗。估計長度的時候,如果估計它裏面大約有多少個1釐米,不僅易於操作,而且能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

3.教學米,要通過多條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第52頁例題教學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作單位,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體會1米。第一個層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長度是1米。再通過操作體會1米的長度,如1米大約有5枝鉛筆那麼長、大約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長度、大約是一張課桌的長這些操作,有時把米尺橫放着體會,有時豎直着體會,都有利於感受1米的實際長度。第二個層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於100釐米,不僅教學了兩個單位間的進率,還通過100個1釐米的長是1米,間接地體驗1米的長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裏的8米○8釐米的時候,由於認數範圍還在100以內,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釐米與8釐米比長短,應該從1米比1釐米長得多得到8米比8釐米長得多。第三個層次是用雙臂比畫1米大約有多長,通過動作把對1米的感受表達出來;尋找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應用於日常生活,進一步認識米。

能不能在簡單的情境中正確使用米或釐米,反映出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觀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頁第3題在量出身高中1米長的那段以後,剩下的部分不夠1米,可以用釐米作單位,能進一步體會米和釐米在實際測量中的應用。在此基礎上,第4題為4個物體的長度選擇適宜的單位,如牀長2()。可以先想一想家裏的牀,由此選擇米作單位。還要想一想如果用釐米作單位,那麼長2釐米的牀還能讓人睡覺嗎?引導學生開展這些形象思維,使米與釐米的長度觀念得到鞏固。

4.掌握長度單位,要用於實際測量。

在認識釐米的教材裏,教學用尺量長度的方法,第51頁第一道例題用圖畫作出示範。還設計了想想做做第1題,只有中間那幅圖的量法是對的,另兩幅圖裏的量法都不正確。通過辨別與判斷,進一步明白用尺量長度的時候,應該把尺的邊和物體的邊靠近着平行擺放,而且尺的0刻度線要對齊物體邊的一端。接着通過第2題量線段長度和第6題畫7釐米長的線段,學會正確地使用直尺。在認識米的教材裏,安排了用米尺量黑板的長、量教室門的高,掌握使用尺的方法。

實踐活動《量一量》重點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長度觀念,培養測量技能,在編排上有四個特點:一是認識捲尺和選擇測量工具。在量相當長的距離的時候,如量籃球場的邊長,用米尺也是不方便的,這就需要捲尺。在量1拃、1步、1庹的長,以及量肩寬、腰圍、褲長、袖長的時候,提出各用什麼尺比較合適的問題,引導從實際出發選用測量工具,並通過測量獲得體驗。二是培養量長度的技能。用學生尺分別量一張長方形紙的四條邊的長度,把上、下,左、右各邊的長度填在教材指定的地方,初步體會長方形邊的特點。用適當的尺量1拃、1步、1庹以及肩寬、腰圍等,解決了簡單的實際問題。三是繼續開展以前進行的活動,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認識線段時,學生曾經摺過長方形紙,把摺痕看成線段,並直觀比較幾條摺痕的長短。現在再折長方形紙,還要折出最長的摺痕,量出長度,從而體會線段的長短不僅可以通過觀察,還可以通過測量進行比較。四是滲透步測。步測是估計長度的一種方法,在不要求精確結果的時候經常使用。先走10步,量量大約是幾米。再從籃球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數數步數,量量長度。在數出從一端到另一端走的步數以後,如果根據10步走的米數,估計籃球場邊的長度,就有了步測的意思。這裏主要是讓學生用捲尺量長度,步測僅是滲透。

估計較短線段或較短物體的長度是一種能力,教材十分重視這種能力的培養,在第51~52頁想想做做裏有細緻的安排。第3題在看出直尺上面的紅色線段長8釐米多一些、藍色線段長8釐米少一些以後,指出它們都是大約長8釐米,初步體會大約的含義。第4題用直尺量自己的手掌寬和食指長,往往得不到整釐米數,需要説成大約多少釐米,從而瞭解這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第5題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量出實際長度進行對照,這裏並不要求學生估計得怎麼準確,而是體驗估計長度的方法。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篇5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1——3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藉助實物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使學生掌握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米尺、紙條、小方塊、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認識刻度尺

1、米尺和釐米尺做比較

師:小朋友的鉛筆盒裏一般都有什麼呢?

生:鉛筆、橡皮、尺子??

師:老師這裏也有一把尺子(手拿米尺)問:尺子上用來做什麼?

生:量東西的。

師:觀察你們手上的尺子和老師手裏的尺子,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通過比較引出長度單位米和釐米)

師:米和釐米都是長度單位,在量像數學書這樣比較短的物體時,我們一般用釐米做單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釐米好嗎?

2、(出示尺子)請你觀察一下學生尺上都有什麼? 通過觀察認識刻度、0起點、cm(課件作相應演示)

二、認識1釐米和幾釐米

1、認識1釐米(1)看一看

師:在我們的尺子上,你認為從幾到幾是1釐米?

生:0-1是1釐米

追問:只有從0到1是1釐米嗎?

生:1-2 問:為什麼終點是2,你怎麼可以説是1釐米呢?

(2)想一想 説一説

師:那從4到幾是1釐米?

生:4→5 師:不説4,還可以説4到幾。

生:4→3 師:看8到幾是1釐米。

生:8→9 8→7 小結:在尺子上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

(3)比一比

師: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1釐米的長度嗎?(生拿尺子比一比,學具小方塊的長度剛好是1釐米,用手拿着小方塊比劃。)

(4)體驗

a、師:你覺得1釐米怎麼樣?生:短(板書:1釐米 短)

b、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師:我們要牢牢記住身上這把釐米尺,在沒有尺子的時候它可管用了。小結:釐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今後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可以用釐米作單位。

2、認識幾釐米

(1)1釐米是個單位,0到4之間有4個1釐米,所以是4釐米。0到3之間有3個1釐米,所以是3釐米。

(2)出示練習:

4釐米裏面有()個1釐米 7cm 裏面有()個1cm 6個1釐米是()釐米 8cm裏面有8個()

三、量一量

1、師:剛剛我們已經在尺子上認識了1釐米,還找到了2釐米,3釐米和4釐米。那你能用尺量一量桌面上紅紙條的長度嗎?(出示紙條)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尺量。

課件演示測量方法:

(1)尺子放正。

(2)把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

(3)右端對準數字幾,長度就是幾釐米。

師:小朋友們自己已經找到了測量長度的方法。下面有三位小朋友在測量鉛筆,誰的方法是正確的呢?(課件出示三種不同的測量方法,學生判斷。)

小結:在量物體長度時,一般要把物體的左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再看物體的右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

2、練一練

(1)鉛筆刀長()釐米,線段長()釐米。

(2)下面哪條線段長,長多少?

(3)畫一條4釐米長的線段。

3、在有障礙的情境中討論測量方法

師:同學們學會了用釐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高興嗎?

生:高興!

師:可是老師有點高興不起來了,看,我剛新買的一把尺子不小心折斷了,沒有了0刻度,還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嗎?

(1)用折斷的尺子量鉛筆,怎麼量?(學生討論)

(2)出示用沒有0刻度的尺子測量橡皮,學生讀出鉛筆的長度。4.大約幾釐米

(出示測量紙條的圖,請學生説出長度)

小結:在我們量一條線段或物體的長度時,不一定是整釐米數,只要接近幾釐米,我們就説它大約幾釐米。

四、回顧總結、延伸討論

1、小朋友們真能幹,老師最後還有兩個問題需要你們的幫忙

問題一:我想知道我手腕的長度,該怎麼量呢?(紙條繞一圈,量紙條的長度,用軟尺)

問題二:我們用釐米做單位量出了很多物體的長度,那你用1釐米做單位量一量從我們學校到你家有多遠?(太難了,不好量,看來釐米只適合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對於比較長或非常長的長度用什麼做單位呢?引出米等更多長度單位)

2、小結:我們班同學知識可真豐富,懂得真多啊。咱們以後還會學到這些知識,這節課上到這裏,下課!

五、練習設計

1.量一量你手指的寬度,看看哪一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

2.自選幾種學習用品,先估計再測量。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篇6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教案

課題

長度單位 釐米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實際長度表象,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1.瞭解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尺子、小棒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案

一、導入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小人國和巨人國兩個國家之間。有一天,小人國和巨人國的人見面了,小人國的人説:我們那裏有棵樹特別高,有100個人那麼高,巨人國的人一聽,怎麼會有這麼高的樹,就很想去看看,結果去了發現,這棵樹只有巨人那麼高。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呢?

引導學生髮現在描述一個物品的長度時,不同的標準會有不同的結果。

二、新授

環節一:通過活動發現統一測量單位的重要性,並認識“釐米”

1.師:同學們,你們説非常好,巨人想考考你們: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説一説數學書有多寬嗎?(教師示範對應邊)

2.對比發現矛盾:沒有統一的長度的單位無法準確的描述物體的長度。

3.引出:如果要準確描述一個物品的長度,就要有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

4.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長度單位 釐米”

5.學寫“釐”字,並瞭解釐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環節二:認識1釐米,並拓展到“幾釐米”

1.猜一猜1釐米有多長。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總結:從數字0到數字1之間的一個大格就是1釐米。

3.尋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釐米”的物品。

特別説明我們的一根食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

4.直尺上的0—2是幾釐米?0—3呢?0—4呢?

直尺上的3—6釐米有多長呢?4—8呢?2—5呢?

5.引導學生髮現:有幾個大格就是幾釐米。

環節三:學會用直尺量物品的長度

1.猜一猜小棒的長度。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提問:怎麼樣才能知道他們誰説的是對的呢?

用直尺量。

2.怎樣量

(1)請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小棒的長度,並説一説你是怎樣量的。

(2)教師引導並提問同學:為什麼要從0刻度開始量?

(3)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測量方法:

第一步:小棒的一端要對準直尺的0刻度線

第二步:觀察小棒的另一端對着幾

(4)完成練習單第一題,並説説為什麼。

環節四:通過練習鞏固。

(1)完成作業單第二題,看看誰量的又快又準

(2)完成作業單第三題

三、課堂總結

師:請你們在下課後估一估身邊物品的長度,然後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對不對。

教學板書

長度單位

釐米 cm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篇7

教學內容

認識線段(教科書第59~60頁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題)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線段的過程,認識線段的特徵,瞭解線段是有長短的,學會正確地畫線段,體會兩點間只能畫一條線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活動,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培養比較、抽象簡單幾何圖形的初步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感受數學來自生活實際;能積極參與觀察、交流等活動。

教學重點

線段的特徵。

教學難點

建立線段的表象。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根毛線、直尺和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觀察情境,比較曲直

出示運動場上的直線跑道、曲線跑道,跳繩、拔河的圖片。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裏的跑道和繩子,比一比兩幅跑道線的形狀和兩根繩子的形狀,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嗎?(一條是直的,一條是彎曲的)

指出:對,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像這樣的線,它們的形狀有些事直的,有些事彎曲的。

二、觀察操作,認識線段

1、操作、觀察

(1)讓學生把一根毛線隨意放在課桌上,觀察是什麼形狀。

提問:如果用手捏住線的兩端、拉緊,這條線的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那你能把這條線拉緊看一看,原來彎曲的線變得怎樣了嗎?(學生拉緊毛線)

(2)提問:現在小朋友手裏的線是什麼形狀的?(出示固定在小黑板上的一根線:拉直、兩端用圖釘固定)

説明:現在兩手拉緊的這條線是直的,(板書:直的)這兩端的點(指圖釘)叫作端點。(板書:端點)

提問:這條拉直的線有幾個端點?(補充板書成:兩個端點)

請小朋友互相指一指,你手裏拉直的線兩個端點在哪裏,指着説一説端點。

大家看這條拉緊的線,能説出它有什麼特點嗎?(回答後齊説:直的、兩個端點)

(3)指出:把線拉緊,兩手之間的一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板書:線段)

追問:這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什麼?(回答後齊讀兩遍:線段)

(4)變式。

教師兩手把線拉緊,連續變換方向、長短,每次要求學生思考:現在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嗎?為什麼?(直的、兩個端點)

指出:我們把線拉緊,不管它的方向、位置、長短怎樣變化,只要是直的、有兩個端點,就可以看成是線段。

2、認識線段。

説明:線段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它是直的(教師畫直的線),有兩個端點(教師在兩端點上點)。這樣的圖形就是線段。

追問:你知道線段有什麼特點嗎?端點應該怎樣表示?(強調兩端要點上點表示端點)

引導:你認識線段了嗎?你能閉上眼睛,在頭腦裏畫一條線段,記住它是什麼樣的嗎?試試看。(教師描述,讓學生想象:我們在腦子裏想,一條直的線,有兩個端點,這就是線段)

3、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第1題圖形(可以補充增加直線、射線的圖形)。

學生判斷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説説理由。

4、舉例反饋。

引導:現在小朋友明白了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在生活裏,像直尺的邊、課本的邊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用實物指邊和端點)所以都可以看成線段。你還能找到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小朋友找一找,找到後我們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並指出:只要是直的,有兩個端點,就都可以看成線段。

三、比長短,畫線段

1、認識線段長短。

(1)師生都用一張正方形紙對摺(見教材),找出摺痕。

提問:對摺時的摺痕可以看成線段嗎?為什麼?

(2)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摺痕嗎?比這條線段短的呢?(學生摺紙,交流折法)

引導:折出的線段哪條長一些,哪條短一些?和同桌互相説一説。

小結:折出的這些摺痕都可以看成線段。通過比較,我們發現,有的線段長一些,有的線段短一些,也就是説,線段是有長有短的。(板書:線段有長有短)

2、畫線段。

我們已經認識了線段,那你能自己畫一條線段嗎?(學生自己畫線段)

交流:你用的什麼工具,怎樣畫的?

評價學生畫法,並示範畫線段:我們可以用沿着直尺的邊畫線段,兩端要畫點表示端點。

請小朋友用直尺再畫一條比剛才長一些或者短一些的線段,再和同桌説説你畫的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

3、學習反饋

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認識了線段的哪些特點?怎樣畫線段?

四、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填寫(),再交流。

引導:我們來看這裏的圖形,多邊形的每一條邊就是一條——(線段)。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四邊形由——(4條線段)圍成,五邊形由——(5條線段)圍成。從這裏你發現了什麼?

指出:連接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

3、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連點畫出三條線段。

提問:畫了幾條線段?三條線段圍成了什麼圖形?

説明:三角形就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4、做“想想做做”第5題。

讀題,瞭解題意,並提問:“每兩點之間”是什麼意思?

要求學生在每兩點間畫一條線段,能畫幾條就畫成幾條。

交流:你畫了幾條?條數最多的小朋友畫了幾條?

引導:(出示學生畫4條線段的圖形)大部分小朋友畫了4條線段。請小朋友觀察,還有哪兩點間沒有連接成線段嗎?可以看圖先討論討論,再説説你的想法。

説明:要在每兩點間畫一條線段,凡是兩點間就要連接成線段。那怎樣可以不遺漏呢?可以按順序,每次從一點開始連接其他三點,這樣可以畫成6條線段。

五、全課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什麼?線段有什麼特點?

你能説説自己認識線段的過程嗎?(把線拉緊知道看成線段——認識表示線段的圖形——比較長短知道線段有長有短——學習畫線段)

你還有什麼收穫或者體會?

二年級釐米和米的教案篇8

一、説教材

?認識釐米》這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節課是藉助學生生活經驗,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感知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國際統一的長度單位——釐米,並學會用直尺進行簡單的測量。基於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認識基礎上,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通過對目標的進一步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難點是: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結合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和和一年級後段學生的認知發展的教育學,心理學規律,我通過以下教法和學法指導引導孩子學習。

二.説教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本節課作為“空間與圖形”模塊學生接觸長度單位概念和進行測量的重要開端,我通過操作演示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指導觀察法認識直尺、建立一釐米長度的表象。進而通過指導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導學生用直尺進行測量。

指導學生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自己認為表達的清晰,別人認為聽得清楚,達到高效的溝通目的。

三、説學法

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根據本節課知識內容多且抽象這一特點,課堂上更多的給學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機會,傾聽孩子對問題的理解。在導入環節,通過觀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引發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認識釐米”這個問題時,通過觀察法、操作法、比較法建立對“釐米”這個單位本質的認識。通過自主操作法和合作學習法突破測量這一難點。

四、説過程

上課伊始,我通過簡單的談話和微課展示引導學生感知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拿着直尺近距離觀察,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弄清1釐米的實際長度。接着鼓勵學生説説生活中遇見的1釐米實物加深認識。最後學習用直尺進行測量,突破測量方法、長度估計這一難點。

最後引導學生進行回顧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