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優質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2W

編寫優秀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教案的準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調整教學策略,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優質8篇,供大家參考。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優質8篇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1

一、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

1、剪一剪,初識一週邊線

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

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麼剪?(師引導突出一週邊線)

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

小結:從哪裏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樹葉一週的邊線,最後回到起點就行了。

(請學生剪下樹葉)

2、描一描,再識一週邊線

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週的邊線嗎?[板書:一週邊線]

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

師:這兩片樹葉一週的邊線一樣長嗎?

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週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

二、結合身邊實例,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

1、摸一摸,圍一圍,説一説

(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裏。誰能説説什麼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

(2)拿出數學書,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裏?比劃給同

桌看。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數學書封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裏?

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

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

(2)找一找你身邊,哪裏還能找到周長?

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

(3)小結: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通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

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並説一説什麼是它的周長

(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

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

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

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沒變。

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裏面的線段無關。

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麼?

學生辯論後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週。

師:添上什麼它就也有周長了?

生:

總結: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並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衝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歷衝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

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1、探索規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釐米,你有什麼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

(用尺量,再計算)

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麼?

小結: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

2、探索不規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麼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

兩位學生上台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釐米。

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

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

(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

(2)求3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預設:12釐米、8釐米、10釐米

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持哪種答案的説説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週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週邊線。

(3)求4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嗎?

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釐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

那你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並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

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驗

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行幾項任務吧。

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

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

3號任務:小組內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

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後兩個圖形的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

4、彙報交流

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小組”、“文明小組”

(設計意圖:採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歷,在經歷中應用數學知識。)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2

設計説明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並且學懂、學透是本節課學習的目標。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教學內容的循序漸進。

雖然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但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根據教材的安排,先教學整十數的讀寫,再教學一般數的讀寫,然後是特殊數的讀寫,最後是100的讀寫。這樣由淺入深,由一般到特殊,有梯度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既輕鬆又有一定的挑戰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發揮教具的作用。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直觀地理解數位的意義,將擺小棒與撥計數器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熟練地操作小棒和計數器,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手腦並用,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計數器

學生準備小棒標有計數單位的計數器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

1.出示一捆和一根小棒:誰能説説這是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請學生在計數器上表示11這個數,再説説自己的想法。

3.請學生寫出11這個數,再説説自己是怎樣寫的。

4.導入新課:上學期我們藉助小棒和計數器認識了20以內的數,今天我們繼續借助小棒和計數器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設計意圖:複習用小棒和計數器表示20以內數的方法,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新課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36頁例3情境圖。

(1)觀察一下圖中有幾種顏色的鈕釦,數一數每種顏色的鈕釦各有多少粒,數完後彙報交流。

(黃色鈕釦有四十粒,綠色鈕釦有二十七粒,粉色鈕釦有三十三粒)

師:這些數都比20要大,又是100以內的數,該怎樣寫呢?又該怎樣讀呢?我們這節課就來探究一下。(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讀寫)

(2)嘗試用小棒和計數器表示40,然後彙報自己的想法。

師:40這個數用小棒怎樣表示?用計數器呢?

學生操作後進行展示。

(3)討論40的寫法和讀法。

師:根據我們以往的寫數和讀數的經驗,你認為40該怎樣讀寫呢?

引導學生先説出40的組成,然後分別説出40的寫法和讀法。

(40是由4個十組成的,應該在十位上寫4,個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寫0佔位,讀作:四十)

師:能用剛才的方法在計數器上表示70嗎?能寫出來並讀一讀嗎?

(學生操作後交流、訂正)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包括只含同一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以及用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情境,體驗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幫助學生理解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解決問題主要是將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轉化成混合運算的應用題,運用括號,能使列出的綜合算式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相一致,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學情分析

運算順序是人們共同遵循的計算規則,是一整套合理的規定。二年級學生已經學會了加、減、乘、除的基礎知識,懂得簡單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有一定的計算基礎,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先乘除、後加減”“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裏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讓學生獨立計算時進行演繹推理,經歷“觀察算式——回憶運算順序——規劃計算步驟——按次序進行計算——反思並積累體會”的過程,既發展了他們數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以觀察、比較、分組討論、推理和應用及口算、聽算為主線。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留給學生學習思考的空間。採用問題——發現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問題解決: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能聯繫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在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的經驗,形成計算技能,並且能用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第一課時: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春天到了,看公園多美啊!你們想不想也到公園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們先要為自己準備午餐。

教師:看,這是超市的食品專櫃,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麼?

學生:一包餅乾7元,一個麪包4元,一個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樂3元。

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一些食品的價格。小紅為春遊活動準備了午餐,她想買3盒牛奶和1包餅乾,一共要花多少錢呢?你能幫小紅列式計算嗎?把你的想法寫在本上。

學生1: 2×3=6(元)

6+7=13(元)

學生2: 2×3+7=13(元)

生3: 7+2×3=13(元)

教師:你們是怎麼想的?(學生説説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學同意嗎?這三種方法都很好。

教師:三位同學説的都很好,老師告訴你們第2個同學和第3個同學列的算式叫做綜合算式,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混合運算。

二、 新授

(一)乘加問題。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算式

① 2×3+7

② 7+2×3

學師:觀察這兩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錢數,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加上一包餅乾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錢數。

教師:7+2×3又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2:雖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餅乾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師小結: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三位同學的想法,請你認真觀察,動腦筋想一想,這三種方法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教師:細心的同學一定發現了,這三種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計算三盒牛奶的錢數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與一包餅乾的錢數這兩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總錢數,你們發現這三種方法之間的聯繫了嗎?

教師:那老師想問問你們,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

教師:剛才我們計算了小紅出遊準備午餐的價錢,現在你想不想為自己的出遊準備午餐呢?任選2種食物試着買一買,數量不限,想想該怎樣列式?

學生彙報,一個同學説他列的式子。

教師:快結合這幅圖猜猜這位同學想買什麼?這個綜合算式該怎樣計算?

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一個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們應該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減問題。

教師:相信同學們也計算出了自己買東西要花多少錢了吧,小明也準備了午餐,但是小明在買東西的時候,遇到了困難,你們想幫助他嗎?

教師:你們真是樂於助人的好孩子,我們來看看小明遇到什麼困難,小明帶了20元,想買4個麪包,他想請大家幫他算算,他還能剩多少錢呢?你們會列示嗎?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20—4×4=4(元)

教師:觀察這個算式,你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嗎?

學生:先算買4個麪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減去用去的錢數就是剩下的錢數。

教師:你的思路真清楚,那這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先算4×4=16,也就是4個麪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錢減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錢數。

教師:同學們你是這樣想的嗎?

教師:同學們你們真棒,這麼快就幫小明解決了問題。剛才我們通過為春遊準備午餐,一起認識了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現在請大家再來看看這些綜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記算哪一步呢?

學生:都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説)

(三)除加、除減問題。

教師:同學們總結的真好,現在我們來做幾組小練習,看看誰學得最好,請你觀察這個綜合算式,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後口算出結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師:通過3、4題我們知道了像這種有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要先計算除法,再計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説)。

教師:那麼通過我們上面的學習內容,你能總結一下在一個算式裏,有加法或減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時,我們應該按着什麼樣的順序進行計算嗎?

學生:在算式中,有加減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板書)

三、 練習

1. 説一説先算什麼,再計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當小老師,判斷,並改錯。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 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嗎?老師相信只要你在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你就會越來越聰明的。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4

第8單元總複習

第1課時小數乘、除法複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p113第1題及練習二十五第2、3、13、14、2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建構小數乘法的知識網絡,並能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能熟練、正確地進行筆算小數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積的近似值,並能解答有關的小數乘法應用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題組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概括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數學交流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正確率及速度,更深刻了解積與因數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合作題組練習,使學生自我意識中建立小數乘法的知識網絡,並能準確地用數學語言表達各個知識點,在思維中理清各知識之間的聯繫。

難點:深刻理清積與因數的聯繫及培養合作意識和數學交流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複習歸納,質疑引導;練習體驗,小組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學生獨立做一做

師生交流小數點的移動的規律。

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第113頁第1題(1)。

二、整理和複習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師:元旦節,老師家搞了一次小活動,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的購物清單吧!

出示購物清單:蘋果每千克2。5元,買了4。8千克;

買了3件同樣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

師:從清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據信息你可以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算一算蘋果的總價和玩具的單價吧!教師巡視,算完後

師:誰來説説蘋果的總價你是怎麼解決的?

(先讓一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並讓他説説2。5×4。8是怎樣算的,

師:那也就是説,計算小數乘法的方法是先,再,最後。板書:計算方法

師:玩具的單價你又怎麼解決的?(再讓一個學生説73。5÷3是怎麼算的,一起回憶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師:算算糖果的單價吧。教師巡視,算完後彙報方法。22。32÷1。2

師:也就是説在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必須先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就像這裏的22。32÷1。2就要轉化為223。2÷12,再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出示:5。98÷0。23 19。76÷5。2 8。84÷1。7 21÷1。4

師:這幾道題在計算時該怎麼轉化呢?

除法法則:一看:看看除數是幾位小數。二移:把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相同的數位(把除數轉換成整數)。三對齊: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師:同學們剛才算的三道題到底對不對呢?你有什麼好辦法?(説驗算的方法)

師:小數乘除法的驗算與整數乘除法的驗算方法是相通的。

即時練習:指名板演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五第2題。

三、整理和複習小數乘除法的簡算

師:剛才我們用豎式算出了蘋果的總價,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數的特徵,你還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計算?試試吧!

(巡視,選有代表性的作業展示,指名説簡算依據。)

師:看來整數乘法運算定律也適用於小數。(板書:運算定律)

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練習二十五第3、13題。

四、複習取近似數

師:既然是元旦節就要有節日的氣氛,老師準備用綵帶佈置家。我們一起看看吧!

用40米綵帶做花環,綵帶每卷長7。5米。

(1)需要買幾卷綵帶?40÷7。5=5。333…(卷)≈6(卷)

師:5。333…是循環小數,而且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板:循環小數—無限小數)

師:這裏要用進一法取商的近似數。(板書:取近似數:進一法)

(2)一卷綵帶3。18元,一共需要多少錢?(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3。18×6=19。08(元)≈19。1(元)(板書:四捨五入法)

(3)每1。5米做一個花環,40米綵帶可以做多少個花環?

40÷1。5=26。666…(個)≈26(個)(板書:去尾法)

師:取近似數就有三種方法,同學們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喲!

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第117頁練習二十五第14題。

五、混合運算

師:同學們的表現可真棒!這麼快就把清單中的一些問題解決了。老師這也有兩道題目想請你們幫忙算一下,好嗎?比比看誰算的快。

4。6+5。4÷0。27 3。2×25 ÷8

(學生彙報時要説運算順序。)

師:你是怎麼想到要先算再算

師:看來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板書: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

六、拓展提高:教材第118頁練習二十五第21*題。

學生閲讀題目,理解題意。

分析:領先的運動員與最後的運動員相遇時,兩人跑完了2個3km即6km,所以兩人的相遇時間可以用兩人跑的總路程6km除以兩人的速度和求得。相遇時離返回點的距離可以3km減去最後的運動員跑的路程,也可以用領運動員跑的路程減去3km求得。(10分鐘,100m)

七、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對小數乘除法進行了整理與複習。誰來説説我們主要複習了哪些知識?這節課你收穫最大的是什麼?

八、作業:教材第113頁第1題(2),練習二十五第3、5、6、16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除法複習課

因數→整數計算方法先,再,最後

除數→整數一看、二移、三對齊

運算定律

小數乘除法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

循環小數——無限小數

四捨五入法

近似數進一法

去尾法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5

學生的認知結構,只有在經歷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才能完成。只有學生本人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但在不少學校裏,我們仍常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儘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樣把教師傳授的知識全盤接收,可到面臨實際應用時,卻一籌莫展,束手無策。這種高分低能型人才現象清楚告訴我們當今的教育不能僅僅滿足於知識的傳授,而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擺在首位。我班是創新教學改革實驗班,因此我在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課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案例描述

一、學前準備。

同學們格外有精神,老師可帶勁呢!

1. 觀察下列算式中兩個因數有什麼特點?(板書:因數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師:你是怎麼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

生2:把0抹掉後再相乘,抹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生3:數一數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師:生1,生3合起來就是我們口算的方法(板書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進行筆算嗎?

2. 學生嘗試筆算並板演。

3. 小組討論:因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樣嗎?

生1:一樣。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數的相乘。

生3:數一數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個0。

生4:只是把橫式寫成了豎式

二、巧用知識遷移,自主構建新知。

師:你能運用因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車每小時可行106千米。

師:讀材料,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1:特快列車比普通列車每小時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車每小時比特快列車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車3小時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時呢?

學生思維活躍,學生踴躍舉手,出現課堂的高潮。

師:讓老師提一個問題吧,你看老師提的問題中包含幾個問題?

(1)出示問題:它們30小時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個問題;生2:因為它有各字)板書子問題:特快列車30小時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車30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數量關係,學生自主列算式。

(3)觀察這兩道算式的因數有什麼特點?(生:第一道算式因數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數中間有0,板書因數中間有0)

(4)温馨提示:請同學們分組完成筆算,筆算時務必做到快、靜、齊。(見圖1)

針對第一二組的提問:①3為什麼和6對齊?②積末尾的2個0是怎麼得來的?

針對第三四組的提問:①3為什麼和6對齊?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這一步可以省略不寫嗎?

生1:十位上的3須和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寫,積就會少一位數,積變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卻寫1,為什麼?

生:進了位要加到來。

2. 請你説一説紅色得數是怎麼得來的?(見圖2)

同學們這麼聰明,我們就來練一練。

78054 20840 107130

三、創設情境,加深理解。

師:下面,老師帶同學們到數學王國遨遊吧!

1. 第一關:首先來到的是數學門診部,請你當醫生哦。

(1)計算85106時,十位8和十位0相乘這一步,積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寫。( )

(2)計算22516時,積的末尾沒有0。( )

(3)65040=2600 ( )

先讓學生判斷(2)(3)格外小心,學生在思維定勢影響下,就會負遷移。

師:當完了醫生,我們再去哪裏呢?

2. 第二關:選擇超市。

(1)400520最簡便的寫法是( )(見圖3)

(2)兩位數與三位數最小的積是( )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積的末尾有( )個0。

a、3 b、4 c、5

(4)50840,它們的積是( )

a、2320 b、20320 c、20xx

先讓學生去猜想,再筆算驗證。

師:大家表現得真不錯,我們繼續前進吧!

3. 第三關:設計廣場,請你當小小設計師。

( )( )=2400

這裏學生的興趣高漲,個個爭當設計師。

師:完成了數學王國的旅程,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四、師生小結,暢談收穫。

案例分析

這是我校創新教學改革示範課,得到了一致地好評,關於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 既然教學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為什麼沒有從一般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中引入?

2. 為什麼出示材料是書中的例題卻當作練習講?書中的例題是已經提出問題的,而本節課卻讓學生自主提問題,學生問題基礎上篩選出例題中的問題?

3. 為什麼這節課改示範課中學生能全員參與、全神貫注呢?

回顧這節課,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巧用知識遷移,學生自主建構認知。知識遷移屬於心理學範疇,它指的是先前的學習對以後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遷移。

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牢固掌握已學的知識,並用這些知識去分析、探討相似內容的知識,即用已知來探討未知。本節課並沒有複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而從口算乘法遷移到筆算乘法,小組討論口算方法和筆算方法進行類比,把過去遇到的知識技能用到將來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關注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是課新程理念最好的體現。

二、對知識由理解向表達的遷移。

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表達是語文學科中的事,與數學無關。其實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識的前提,而表達則是掌握知識情況的標誌。對知識和技能來説,理解知識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首要條件和前提,而對知識、技能的表達則是人們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識的一種重要標誌。任何人都不會否認這樣的事實:如果一個人不能將知識表達出來,是不能算是對知識已經理解和掌握的,儘管對知識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本課並沒有直接出示例題中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問題,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較好的解決了許多學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問題。

三、由理論知識向實踐的遷移。

數學活動有三個層面:直觀感知層面、認識理解層面、結合生活綜合運用層面。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和知識,而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的目的在於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在綜合運用層面,本課創設了數學王國的情境,以數學王國為主線,讓學生經歷了數學門診、選擇超市、設計廣場三個畫面,課堂的趣味性濃了,實現了理論知識向實踐的遷移。尤其是設計廣場這一環節,真的是波瀾起伏,孩子們通過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師生間情感體驗的遷移。

新課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參與的激勵性評價模式。上課一開始,一句話的課前組織教學,同學們格外有精神,老師可帶勁呢!,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中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未知欲,實現了師生間情感體驗的遷移。

由於本節課對數學活動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有效引導,巧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真正經歷了探索和發現的研究過程,學生參與到了認知的自主構建中來,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接觸到了一些研究數學的方法,而且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這不就是我們新課堂教學所追求的嗎?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6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在加減接近整十整百的數時,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數,多加了就減去。多減了就要加上來。

教學過程

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運算,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即使在計算器已經普及的今天,這種口算仍被廣泛使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學習這部份內容卻困難較大,計算的正確率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喚醒生活體驗

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要符合兒童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形象直觀而又藴涵一定的數學知識。加減法的一些簡便運算中的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時,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數,多加了幾,減去幾,多減了幾,加上幾,這些話聽起來比較拗口,怎樣才能使學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圖(畫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們的價格),提出了問題: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因為買東西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的,有利於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同時為引出下面的知識做好了鋪墊,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索。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的火花閃現了,提出了許多問題:

(1)、買一雙旅遊鞋和一套運動服需要多少錢?

(2)、買一台電冰箱和一台洗衣機需要多少錢?

(3)、如果有200元錢買一隻書包還剩多少錢?

他們調動了自己的經驗和原有的知識結構去探究這個情境中所藴涵的數學問題,並積極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運算規律

我們知道,數學本來就是從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中抽象、概括出來的。當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體會出一些數學思想時,教師應以引導者、鑑賞者的身份,即教師只是提供一些建議或信息,而不是代替學生做出判斷,同時鼓勵學生有創造的想法,使學生在最大的空間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索。在教學加法時,可以分成了兩個步驟:

1、獨立探索階段。

我們知道,真正地數學學習不是對於所授知識地簡單積累,而是通過主體地主動建構。不同的學生由於不同的知識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維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各個學生的特殊性,放手讓學生自己決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地進行探索。

教師提出問題:營業員很快地算出買一套運動服(113元)和一個書包(59元)共需要172元,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生想出了很多計算方法:

113+59=113+60-1=172。

113+59=113+50+9=172。

113+59=112+(1+59)=172。

2、合作探討階段。

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個人能否與他人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獨立探索地基礎上,組織學生合作和討論,可以使他們彼此交流,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出全面地判斷。

①每一種方法為什麼這樣做?請講講你的道理?

②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比較簡便?為什麼?

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各抒己見,這樣既達到了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地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歸納出多加幾,減去幾;先湊整,再相加這兩種方法。

在教學減法時,可以讓學生運用原型來揭示算理,探究規律。國小數學的內容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減數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數時,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數,多減幾,加上幾這個數學知識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原型收付錢款時常常發生地付整找零的活動,並且在課堂中展示這個活動:媽媽帶了165元,其中有一張百元紙幣,到商店買錢包花了97元,媽媽怎樣給錢呢?由老師扮媽媽,一名學生扮售貨員,媽媽拿出一百元錢給售貨員,售貨員找給媽媽3元。這裏的道理明明白白,是學生所熟悉的常識。這個活動是原始的、最低層次的減法速算法,是學習數學的原型。再引導學生擺這個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165-100+3,從而概括出速算的方法。這樣,由常識上升到了數學,學生的學習由低層次上升到了高層次。

三、拓展問題領域,重構知識體系

在主動探究、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所理解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和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以利於更好的遷移和運用。所以在學完了新知以後,我又設計了這樣的習題:

1、你能用幾種方法來計算下面的題目。

(1)198+197 299+98 =

(2)如果選擇了三種物品(錢包97元,旅遊鞋198元,錄音機236元),要計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你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嗎?用500元錢去買錢包和旅遊鞋,還剩多少錢?

2、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為什麼?應該怎樣改正?3+305=873+300-5

這樣的題目對學生來説是一種挑戰,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在日常生活的運用。

通過嘗試,使我體會到在教學中儘量體現現代教育的主動性、民主性、合作性和發展性有利於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造能力。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59頁及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在前面所學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圓的軸對稱特性。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對所學平面圖形的對稱軸的認識。

3、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提高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圓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用圓設計圖案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等。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複習導入

1、課件出示軸對稱的物體,想一想:這些圖形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觀察圖形,找出這些圖形的特點。

師生共同回顧總結: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做這個圖形的對稱軸。

2、你能畫出下面兩個圓的對稱軸嗎?能畫多少條?學生嘗試畫出圓的對稱軸,並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彙報後師生共同總結:圓有無數條對稱軸,每一條過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

3、導入:我們可以利用圓的這一特點去設計很多漂亮圖案來裝點、美化我們的生活。本節課我們繼續研究有關圓的知識。

二、預習反饋點名讓學生彙報預習情況。

(重點讓學生説説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麼問題)

三、探索新知

1、設計美麗圖案——花瓣。

(1)課件出示教材第59頁最上方的圖片。觀察思考:4個花瓣由幾個半圓組成,這幾個半圓的圓心分別在哪裏?半徑怎麼找?

(2)想一想,自己嘗試畫一畫。可參考課本第59頁的步驟。

(3)交流畫法。在講述過程中要重點説出:圓心的位置在哪裏,是如何找到的?半徑是如何找到的?學生講述,教師在黑板上畫。

小結:畫圖時首先要找出圖中包含的.各個圓或半圓,找到它們的圓心、半徑。

2、設計美麗的圖案——風車圖。

(1)觀察圖案,想一想如果畫這個圖案,應按怎樣的步驟。

(2)在小組內交流後動手完成。展示自己畫出的圖案,並説一説畫圖步驟:

①先畫一個圓,在圓內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直徑。

②分別以這4個半徑的中點為圓心,以大圓半徑的一半為半徑向同一方向畫半圓。

③把所畫半圓塗上顏色。

3、設計美麗的圖案——太極圖。

指名説一説畫太極圖的步驟:

(1)畫一個圓,在圓內畫一條直徑。

(2)分別以組成這條直徑的兩個半徑的中點為圓心,以大圓半徑的一半為半徑,分別向上、下兩個方向畫半圓。把大圓分成上、下兩部分。

(3)把圓的一半塗上顏色,如圖所示。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第6題。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第8題。

3、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第9題。

五、拓展提升

觀察圖案,説一説下面兩個圖案的畫法。

六、課堂總結

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的收穫。

七、作業佈置

教材練習十三第7題和第10題的第1、4個圖案。

畫一畫,看一看,想一想。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在小組內交流後再彙報。觀察圖案,找到各個圓、半圓的圓心和半徑。觀察圖案,想一想,説一説,畫一畫首先要對圖案進行“分解”,知道每一部分是怎麼來的。難度較大,可在課下完成。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思考、交流、討論等一系列活動,主動獲取知識,並且體會到探索之趣,經歷成功之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不足之處: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體現。教學建議:教學時,在學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後,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創造,以張揚他們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學生進一步進解除法意義,熟練計算除法算式。

2、進一步正確讀、寫萬以內數。

3、熟練計算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學生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除法意義與計算:

1、出示書上主題圖:你看到了什麼?

2、怎樣計算?

3、為什麼用除法?説説什麼情境下要用除法計算?

4、學生列式計算。

5、説説你是怎樣計算的?

6、師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學生開火車進行口算。

二、複習萬以內數的認識。

1、師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讓學生讀數。

2、説説萬以內數的怎樣的?

3、師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數,讓學生説一説萬以內數的寫法是怎樣的?

4、師出示書上第120第5題,説説哪一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5、舉例説説生活中哪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三、複習萬以內數的加、減法。

1、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第6、7題。

2、交流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四、複習估算:

1、學生獨立完成書第三者121頁第8題,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結:只要作出正確的判斷,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