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優秀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29K

在寫教案之前,要學會梳理回顧以往的教學情況,依據個人能力展開教案的制定,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你們需要注意聯繫實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優秀5篇,感謝您的參閲。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優秀5篇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我們的校園(教材第106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能認真仔細的觀察插圖(見教材第106)頁例題),解決“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鋪草皮”的問題,讓學生用不同的鋪草皮的方法計算出相應的費用。

2.在熟悉的校園生活情境中,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體現“用數學”的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習的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喜悦。

?重點難點】

1.解決“只有3000元,如何鋪草皮”的問題;

2.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用數學”的意識,滲透優化思想。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愛我們的校園嗎?校園就是我們平時生活學習的場所。綠茵茵的草坪多麼可愛啊!可是你們知道嗎,這些場所裏面還有一些數學問題。這節課老師要帶領你們再次走進我們美麗的校園,用我們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校園中的一個個數學問題,看誰最靈活,好嗎?

板書課題:我們的校園

?新課講授】

(一)課件出示鋪草皮例題:

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生1:兩塊草坪同樣大,長28米,寬16米。鋪草皮有3種種類:白三葉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費用。

師:有哪些鋪草皮的建議?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彙報。

(1)先算出草地的面積。

生2:因為兩塊地同樣大,是長方形的,根據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列式為:

28×16×2=896(平方米)

(2)鋪草皮的建議。

生3:全部鋪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葉草。

生4:全部鋪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鋪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葉草,一半鋪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鋪鋪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葉草,一半鋪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計算不同鋪法的費用。

方法一:全部鋪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葉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t;3000元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2

國小數學第五冊教案_三年級數學教案_模板

國小數學第五冊教案

點擊瀏覽該文件

分數和百分數同安第一實小 蘇葉治 故事與課標 生活中的分數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和分數,百分數打交道。前天,樂樂家來了6個客人,可樂樂家只有5瓶可樂,樂樂把它們平均倒入6個杯子裏,每人喝到幾瓶可樂呢?樂樂蒙了。那天,有個農民伯伯又向樂樂發問了,説今天進城想買一袋小麥,一袋小麥的出粉率是75%,另一袋小麥的出粉率是80%。該買哪一袋呢?樂樂不知道麪粉是由小麥碾出來的,只能隨便猜一個,竟猜成第一個答案。把大家惹笑了,樂樂覺得真沒面子,聽説學好分數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國小課程標準這樣提出:進一步認識分數,認識百分數,理解分數百分數的意義,弄清楚分數和百分數的聯繫與區別,並會進行轉化(不包括將循環小數化為分數)。學海導航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和分數打交道,要真正地結交這個朋友,就應該深刻地理解他們的含義,象4分之3噸有兩層含義,可以表示把1噸貨物看作單位“1”,也可以把3噸看作單位“1”它既是1噸的4分之3,又是3噸的4分之1。而百分數與分數最大的不同在於百分數只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不能表示具體量,不能帶單位。對分數和百分數的意義有了深入的瞭解,有利於學習分數和百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約分,通分,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互化等,同時為解決分數與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案例:【案例1】我外號叫“?”為什麼有此雅號呢?因為全班就數我最善於提問題,我滿腦子的“為什麼”問也問不完。明天要學習“分數的意義”老師佈置預習,我興奮極了,因為我早以久仰“分數”大名了,今晚有幸和他交朋友。我很認真地把書讀幾遍,做完了幾道預習作業,滿腦子的問題出來了。①、為什麼單位“1”要加引號?②、一個蘋果可以當單位“1”,半個蘋果可以嗎?③、八分之七米的單位“1”是唯一的嗎?可以是1米,還可以是什麼。④、四份之零點五是分數嗎?學了百分數後,我又陷入了沉思,問題又冒出來了1、百分數和分數的最大區別是什麼?2、百分數能加單位嗎?3、分母不同的分數能直接比較大小嗎?為什麼?4、把分數化成百分數有幾種方法?例如3/4,可以先化成小數,也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25倍。教師點評:愛因斯坦曾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案例中的“?”同學養成質疑的習慣這是難能可貴的,這樣學習的效率會很高。因為如果心中有疑問,思維一直處於積極狀態,他們在不斷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內化了分數。學習分數、百分數、整數等知識時,如果能象“?”一樣,善於質疑,我們不但能深刻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而且我們的創新思維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案例2】單位“1”是分數的主人翁,有人説,擒賊先擒王,要理解分數的意義,應該牢牢抓住它不放。我們來看看這數學四劍客是怎麼學習的:蓓蓓説:“單位‘ 1’可以表示1米、1噸、1千克等,”笑笑半開玩笑地問:“可以表示咱們四人小組嗎?”大家樂了,一致贊同。最後由組長歡歡做一個概括。單位“1”不但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幾個物體組成的整體。與自然數1有一定區別,所以要加引號。淘氣説:“四分之三個餅,單位“1”可以是一個餅,還可以是3個餅。我不理解一個分數存在有兩個單位“1”。”其他小組的同學也認為不理解。第三組組長歡歡不失眾望,他説大家聽我解釋一番吧。他走到講台前,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個餅,平均分成4份,取三份,每份有四份之三個餅,又拿出三個餅,重疊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取1份,每份有三小塊,也是四份之三塊。同學們覺得很有趣,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蓓蓓就向老師提議,讓我們自己動手試試看,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結果。説完,我們就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始動手,我們小組分工十分合理。淘氣和歡歡負責切餅,笑笑和蓓蓓負責填實驗報告,如下表:單位“1”分法份數取的份數結果1個餅平均分4份3份四分之三個餅3個餅平均分4份1份四分之三個餅我們就這樣在提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觀進一步理解了分數。並通過表格對比,加深了對分數的瞭解。教師點評:一個分數:如四分之三米,可以有兩種意義,要理解它是比較抽象,但如果我們能象歡歡他們一樣,藉助直觀,動手操作:通過剪一剪、比一比、擺一擺,其意義就會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案例3】我是蓓蓓,在學習百分率時,因為從小在縣城裏生活,生產生活經驗不足,我和淘氣、笑笑、歡歡他們決定做發芽試驗來幫助學習這部分知識,我們買了一小袋綠豆種共400顆,放在瓶子裏做發芽試驗,然後完成下表: 試驗人試驗種子數發芽種子數發芽率蓓蓓100顆98顆98%淘氣100顆96顆96%笑笑100顆95顆95%歡歡100顆91顆91% 有了這次經歷,我真正領會了,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試驗的種子數×100%的真正含義。我們幾個還利用雙休日開展調查,下面是我們設計的調查表: 稻穀100千克加工零件數100個種下的龍眼苗100千克六年(1)學生數50 人大米75千克合格數99個成活棵數97棵出勤人數49人糠重量25千克廢品數1個死亡棵數3棵缺勤人數1人出米率75%合格率99%成活率97%出勤率98%出糠率25%廢品率1%死亡率3%缺勤率2%通過調查,我又發現了:出米率=大米重量/稻穀重量×100%,廢品率=廢品數/加工零件數×100%,成活率=成活棵數/種下的龍眼苗×100%,出勤率=出勤人數/應出勤人數×100%,而且出米率+出糠率=1%,大米質量+糠重量=稻穀的重量,其它的率也一樣。教師點評:城市的學生缺少一些生產生活方面的經驗,在學習百分數時往往比較抽象。案例中的同學們通過試驗和調查等十分必要的課前準備,把學習百分數和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突破了發芽率、出油率、出粉率等難點。實踐寶典:一、基礎題(1)把一條7米長的繩子平均折成8段,每段長几米?(2)今天做操,你班同學有沒有都去,請你算一算出勤率?(3)春遊時,我們去參觀海底世界,小張列出所看到的幾種:墨魚、鯊魚、海龜、海馬、金龍魚、比目魚、請你算一算魚類佔百分之幾? 二、自我挑戰題同一種商品,原來每件25元,後來商店降價促銷,甲店.按原價的七折出售,乙店買四送一,如果王敏要四件這樣的商品,到哪家商店買花錢較少?附答案:一、(1)(八分之七米)(3)(50%)二、思路點撥:甲店買四件要的錢是:25*4*70%=70(元)已店買四件要的錢是:25*3=75(元)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首位能整除)[學習內容] 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學習目標] 1. 經歷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和非整十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口算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商位整十數),會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2. 北洋學生初步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情趣。

3.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學習重點]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探討。[學習難點] 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格式。[學習過程] 一.複習歸知,引入新課

1.口答:20裏面有()個十,46裏面有()個十和()個一,70裏面有()個十,83裏面有()個十和()個一。2.解決實際問題。

兩人一共買了18支鉛筆,平均每個同學買了幾枝? 口答算式:18÷2=9 你是這樣想的?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4. 談話:這節課,我們學習整十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板書課題)。那邊還有兩組同學也在買鉛筆,買了多少枝呢?一起去看看吧!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教學整十除以一位數。

(1)出示場景圖左半部分,提問: ①觀察場景圖,説説知道了什麼。

②求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你會列式嗎?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40÷2(2)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並説出擺與分的過程。

(3)相互交流,知道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説一説每組兩題在計算上的聯繫與區別,幫助學生形成算法。

(5)小結:口算幾十除以一個數,可以把被除數看成幾個十,再想一想這幾個除以除數等於多少個十;也可以用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商是幾,最後算得的結果就是幾十。2.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1)出示場景圖右半部分,提問:

①從圖中你知道什麼?你想求什麼問題?

②求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枝,應該怎麼列式呢? 板書除法算式:46÷2(2)猜猜46÷2商是幾十多?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嗎?(四人一組活動)(3)小組交流分的情況:拿出幾捆幾跟小棒,先怎麼分,再怎麼分,最後每人分得多少枝?(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性表述)

指出:幾十幾除以一位數,先用幾十除以一位數,再用幾除以一位數,然後把兩次結果加起來。

(4)談話:如果每道題都用小棒分一分,那就太麻煩了,我們一起用豎式來計算,好嗎? 各小組討論“豎式該怎麼寫”,即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讓學生彙報本組想法。教師結合學生討論的情況板書豎式,並講解筆算過程:先算被除數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對齊被除數的十位在商的位置上寫2。討論:2為什麼寫在商的十位上?下面算2乘以2得4,4減4得0,因為還要除個位上的數,這裏不寫0。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數個位上的6拉下來放在這裏除,再往下會算了嗎?誰來接着寫下去。(5)談話:我們再回顧筆算過程,筆算46÷2,要從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寫在哪裏?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除過以後要怎麼辦?商寫在哪裏? 三.鞏固深化,拓展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題。(1)學生齊練,指名板演。(2)師生共同評價板演情況。

(3)談話:説説在計算時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注意餘數。説説在計算中應注意什麼?進一步鞏固筆算方法。2.做“想想做做”第4題。(1)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

(2)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要求什麼?(3)獨立解答。

(4)在小組內交流校正。3.做“想想做做”第5題。

(1)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什麼,要求什麼?

要知道哪種樹苗每棵的價錢貴一些,你打算怎麼辦?(2)獨立解答,在班內共同訂正。四.課堂作業

做“想想做做”第3題。五.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能告訴大家要注意什麼嗎?

認識分數的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都是1的幾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討論揭題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小強和小麗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課件演示)你願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生交流:“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請拍手錶示!”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2”(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瓶?”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1”(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無法拍手錶示半個)“你會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半個嗎?”(學生嘗試,並説明理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入1/2)

a:(學生中沒有用1/2表示)談話:你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這個蛋糕的一半,説明你們都很有辦法,不過,我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更簡便而且科學的表示方法。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時,可以用1/2來表示。(課件演示)

b:(學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談話:“1/2是什麼意思?”(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認識、強化平均分)“你在那裏見過二分之一?”(學生回答後,教師給以肯定。並結合課件演示,介紹分數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家族的新朋友——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二、認識分數、操作深化

1、(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間相互説一説)

談話:這一半蛋糕是這個蛋糕的1/2,那麼,另一半蛋糕又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指名板書1/2)為什麼也用1/2來表示?(學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談話:想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演示,學生讀)

3、談話:“分數該怎樣寫呢?”(如果是b種情況,讓學生講,師補充;如果是a種情況,師講解並示範)“寫這個數的時候,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兩份)“2就寫在橫線的下面,這半個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寫在橫線的上面,這就是分數1/2的寫法。”“你們想試一試嗎?”

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寫1/2,同桌互相説説是怎樣寫的,檢查一下誰寫得更標準、更漂亮。

4、談話:我們已經會讀、會寫1/2了,想不想動手做一個1/2呢?

活動要求:拿出老師發的長方形紙,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塗上顏色,然後在小組裏説一説,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塗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學生的作品貼在1/2下面。

“還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提問:他是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的,塗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嗎?還有不一樣的嗎?(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貼在1/2下面)

5、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談話: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其它的分數嗎?

(1)(課件出示第1題)學生讀題目。

指導完成第1幅圖。“這幅圖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這其中的一份怎樣表示?請在括號裏表示出來。”“你是怎樣寫的?為什麼用1/3來表示?”

其餘幾幅學生獨立填寫,完成後集體反饋。“怎樣表示?為什麼?”

(2)(課件出示第2題)學生讀題目。

交流:你選第幾幅圖?為什麼?其他三幅圖有什麼問題?

強調:只有把一個圖形或者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才是它的幾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教師板書:1/2、1/4、1/8,讓學生讀出各數。

談話:“看到這三個分數,你能説出它們誰大誰小嗎?”(學生猜測,交流)“究竟誰説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動手來驗證一下,請從老師為你們提供的學具裏選擇合適的學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後在小組裏交流你的發現。”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教師小結。

2、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3、5題。

(1)、(課件出示第3題)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一樣長)

第一張紙條全部塗色,該怎樣表示?

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塗色部分會表示嗎?(生答,師演示)

你能根據三張紙條塗色部分的大小,比較出這三個數的大小嗎?

(2)、(課件出示第5題)指名讀題目,並説出題目的要求。

學生獨力完成,集體反饋。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題圖。

談話:這次的黑板報有哪些板塊?《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哪一部分大一些?

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數,也有分數。

2、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穫?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要學習什麼樣的分數?讓我們課下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分數,好嗎?

?課後反思:】

1、情景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對新知的探索中。在設計本節課時曾設想,怎樣才能讓新課的引入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呢?經多次“磨課”後,選擇了讓學生拍手錶示物體平均分後的數量。這樣一來,表示“半個”就不可能再用一個手指來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辦法。課堂上學生的出色表現是令人驚歎的,他們在短暫的思考後,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彎着出示,有的用另一隻手擋住或握住另一隻手的半根手指,還有的乾脆説:沒法表示,就寫兩個字——半個。這時老師提出:“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出可以用表示,也有學生提出用分數表示,還有的説用二分之一來表示,老師都給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黑板上用數表示出來。然後老師有選擇的告訴學生:“可以表示半個,這是小數,以後會學到,而像這個數(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數,也可以表示半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結合課件老師向學生介紹了分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學好數學的熱情。

2、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使學生會“做數學”。在進行“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這一環節時,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個大,哪個小,然後為他們提供試驗材料,鼓勵他們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折、塗、比和交流中明確了對於同一個物體(或同樣大小的幾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數就越小,所以1/2﹥1/4﹥1/8。這樣一來,學生對分數的意義以及大小的比較的理解會更深刻,對探究數學的興趣會更大更濃。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發展的眼光來看代學生設計教學,才會真正落實課標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簡單的數據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橫向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並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理,現在很想知道超市上週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週該進些什麼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麼好辦法?(統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

説説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

3、根據統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計圖嗎?

3、學生討論並説明如何完成統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彙報

7、出示規範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説説完成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什麼?

8、討論:如果下週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説説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學會了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計的1、展示數據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第2課時例2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麼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説説破這個統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這樣畫有什麼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彙報。

在統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釐米,其他每格表示1釐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麼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點是什麼?

9、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計圖

小組進行學習小結。

這種統計圖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樣本的統計數據的絕對值都比較大(如本例中學生的身高都在138釐米以上,體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樣本統計數據之間的差異值又相對比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體重的最小差異分別是1釐米和1千克)。當出現這種情形時,會出現一種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小(如第一個統計圖中每格表示1釐米或2釐米),統計圖中的條形就會很長,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大(如第二個統計圖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難在統計圖中看出不同樣本之間的差異。所以,為了比較直觀地反映這種差異性,採取用起始格表示較大單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較小單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這種統計圖中的縱軸上,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區別。

10、通過完成這一份統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11、你想對這些同學説些什麼?

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實踐作業)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計圖表,並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

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導其他同學參與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們交流的非常熱烈,那你想不想拿上來給大家看看?你先來吧,(一生上來介紹自己的名片),我們仔細看(老師示意其他同學和老師一塊兒認真看),你從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麼內容?(生説)你看得非常仔細,而且還在用心的記,很好。你是屬牛(鼠)的,我也記住了,

請回。誰再來介紹?還有誰想來?

2、提問。

師:小朋友們,根據剛才大家的介紹,你想不想了解我們全班的一些情況?想了解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説

①我想知道屬牛的有多少人,屬鼠的有多少人?

師:哦,你想了解屬相問題。板書:屬相。

②我想知道愛好什麼的多?板書:愛好

3、統計。

師:那怎麼能知道?學生可能會説:統計一下

師:這個方法不錯,那我們就分組做一下統一下吧。請打開信封,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三個表格,第一個是屬相統計表,請統計出你們小組屬牛的有多少張,屬鼠的有多少張。第二個是愛好統計表,愛好唱歌的有多少張,……如果還有其他愛好,可在後面的空格里填寫。第三張是性別統計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張?(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向學生介紹三個表格的使用)

屬相統計表愛好統計表性別統計表

聽明白了嗎?下面開始統計吧,看哪個小組統計得又快又對。

(教師向學生介紹完統計表後在黑板上貼出三張大的表格,設計成摺疊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師:都統計完了嗎,各小組彙報??

下吧。各小組彙報統計的數據,教師記錄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體會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師:剛才大家統計得不錯,下面呢,我們就來玩這些名片。想玩嗎?想玩得好嗎?那你可得聽好了,看好了。來,先把你的名片翻過來,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塊兒,(教師慢慢説,一定要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不錯,小朋友都跟着做了。看老師,我從這些名片中隨便摸一張,想知道是屬什麼的?(生猜測着説)你告訴大家。(教師向一生出示結果),繼續看,把這張放回去,重新打亂了,再摸一次,又是屬什麼的呢?你説説。如果這樣重複摸很多次,結果會怎樣呢?(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究竟結果會怎樣?想不想摸摸試試?那你會像老師剛才這樣摸嗎?好,聽清老師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組長做好記錄,並統計出結果,開始吧。

2、遊戲。

(教師出示黑板上屬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後巡迴參與小組的活動)

3、彙報。

①各小組彙報實驗結果,教師在表格中記錄數據,並做出標記。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組屬同一種類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組則正好相反。當三組彙報完後,師可問:怎麼你們小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個小組不一樣)

學生可能會説因為他們小組屬鼠的多,別的小組屬牛的多。

師:哦,原來是因為數量多少的問題,咱們一塊兒看看是這樣嗎?一組……二組,哦,果然是這樣,你們説的還真有道理,(教師指着表格中的數據和學生一塊兒分析,並做標記)來,該四組説説你們的結果)如果4個小組實驗的結果都正常,師可問:你從這4個小組的實驗結果,能得出一個什麼結論?

②驗證偶然現象,可能四組出現了張數少的摸到的次數反而多這種偶然現象。(因為4組教師安排的兩種屬相數量相差小)也可能在別的小組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師:你們對這個實驗結果有沒有什麼想法?其他同學也可以發表意見,哦,感覺不大對,不要緊,咱們再來重新做一次實驗,這次咱們每人摸二次,誰到黑板上來做記錄,其他同學仔細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通過這次摸又能説明什麼問題?(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再一次説明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小組之間進行比較,發現問題。

師:再仔細比較一下這4個小組實驗的這些數據,你能不能再發現點兒什麼?學生可能會發現張數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數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

學生可能會説:某數和某數相差那麼大,或我們組屬牛(鼠)的一張也沒摸到,因為屬牛的張數太少了,只有一張……

師:你是説你們組摸到屬牛的和屬鼠的次數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舉個例子。為什麼會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這説明什麼?

④進行合計,再次説明問題。師:如果把全班同學的名片合到一塊兒來摸,摸到屬什麼的可能性大呢?合計一下,看看結果怎樣?(先合計張數,讓學生預測後,再合計次數)

上面的彙報教師要把握好這幾個層次。

a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

b引導學生對偶然現象再次驗證,體會到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是大(也可能在這裏沒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c引導學生比較各小組的實驗數據,發現數量相差大的,可能性相差小。d引導學生進行合計,再次説明問題。

4、各小組預測摸到愛好什麼的可能性大。

師:屬相的問題我們解決了,我們還統計過愛好情況,你能猜猜摸到愛好什麼的可能性,什麼最小,為什麼?(學生預測,教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做標記)

5、預測摸到自己名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關注有沒有摸到自己的名片,那你認為在你們小組裏你的名片被摸到的可能性大不大?為什麼?如果放到全班裏面來摸呢?

三、摸名片(二)——體會數量差不多的,可能性也差不多。

1、預測。

師:愛好的問題我們也研究過了,下面我們來研究男女生問題,你能猜一下你們小組摸到男生和女生的可能性各會怎樣呢?(學生預測,教師標記)

2、驗證。

師:的方法還是摸摸試試,這次每人摸2次,小組長還是要做好記錄,你知道這次為什麼要摸二次呢?(如果前面沒有重複做第二次實驗,這裏就不必提這個問題了)(教師出示性別統計表的右半部分)。

3、彙報。

①各小組彙報結果,並同預測的比較,教師記錄(學能會稍有差別,引導學生預測只要相差不大,就算結果正常)

②如出現偶然反常現象,要組織學生再做驗證。

師:有的小組實驗結果和預測的相差挺大的,不要緊,我們再來做一次,這個小組每人摸3次,誰上來記錄,其他同學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一般結果會是次數差不多,或比原來縮小差距)

師:通過這次實驗,你又有什麼體會?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老師在家裏也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教師邊説邊向學生出示一枚硬幣)拋硬幣的實驗,我連續拋了很多次,將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做了統計,結果是這樣的,大家看——

(投影出示)

你從中發現什麼?(拋的次數越多,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越接近,越能證

明正面和反面出現的可能性是一樣大的)

四、應用——設計摸獎方案。

師:小朋友們,摸名片好玩嗎?摸獎好不好玩?還有比摸獎更好玩的呢,那就是你設計一個摸獎方案,讓別人來摸,摸什麼你説了算,那多有意思。想不想試試?

(投影出示)某商場玩具部要設計一個促銷摸獎方案

①凡購物滿50元,即可參加摸獎一次。

②兑獎規則。

紅色珠子—一等獎遙控汽車黃色珠子—二等獎芭比娃娃藍色珠子—三等獎智力拼圖。

白色珠子—謝謝光臨。

③用紅黃藍白各色珠子共100個進行摸獎,各種顏色珠子各應多少個呢?紅色珠子()個,黃色珠子()個,藍色珠子()個,白色珠子()個,小夥伴共同商量一下吧。

彙報評優(可能各有各的優點)

五、課堂總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摸名片活動是在研究什麼問題呀?(板書課題:可能性)你能關於可能性説一句話嗎?(如: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等等)在今天的課堂上你除了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識,還有什麼體會?

三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5

設計説明

針對《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段目標,結合教材求經過時間的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並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1.明確相鄰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分清時刻與時間段。

學生已經對時、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幾秒,因此在教學例1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牢牢記住已經掌握的相鄰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同時讓學生通過具體生活情境理解時刻與時間段的區別。

2.藉助直觀模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由於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藉助鐘面模型,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鐘面,幫助學生理解經過的時間,然後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通過交流探究找到解題方法,即“經過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教師準備 ppt課件、鐘錶

學生準備 鐘錶模型

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導入新課(出示ppt課件)

1.出示複習題。

(1)鐘面上有( )個小格,每兩個數之間有( )個小格。

(2)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 ),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 ),秒針走1圈是( )分鐘。

(3)1時=(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詩:“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交流:這是一首描述什麼的古詩?你是怎麼知道的?

(2)小結:這是寫珍惜時間的詩句,光陰就是時間。

3.揭示課題:時間的計算。

⊙探究新知

1.學習例1。

2時=( )分

想:1時是60分,2時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時=( )分,怎麼想?[用5個60連加的方法;也可以這樣想:在120分的基礎上再加3個60分,即120+180=300(分)]

(2)( )時=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設計意圖:例1比較簡單,讓學生自主探究算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時間的計算。

(1)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思考:你早上幾時離家,幾時到校呢?

(課件出示例2情境圖)

請同學們討論並提出數學問題。(小明從家走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討論算法。

師:大家這麼快就知道是15分鐘,你是怎樣計算的?請把你的計算方法講給組裏的同學聽。(小組討論)

預設 生1:數鐘面上的大格,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生2:數小格,15個小格是15分鐘。

生3:45-30=15(分)

師:計算時,在同一個小時內,我們只要用分鐘相減來求經過的時間就可以了。這麼多的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説説你的理由。

(學生彙報)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這道題中,幾時離家,幾時到校,這裏的幾時我們叫做“時刻”。而剛剛大家計算的經過時間,我們叫做“時間段”。時刻,只要看鐘表就可以知道,而時間段是要經過計算得出的。以後計算時間段,也就是計算經過的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3)情境練習。

出示教材5頁“做一做”。學生獨立解決,同桌交流算法。設計意圖:時間的計算這部分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本部分教學採用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化難為易,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在計算的過程中不必要求學生統一使用一種算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