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坐井觀天》教案8篇 "拓展視野,開闊思維——《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5W

本教案以《坐井觀天》為教學素材,旨在幫助學生借鑑主人公魯迅堅持不懈地探索,掌握自我思考和獨立創新的方法,提高綜合素養。通過閲讀、分析、討論、創作等多種形式,加深對現實主義文學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具有現代價值的文學素養。

《坐井觀天》教案8篇

第1篇

教學方法: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讀中感悟。

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一,瞭解“井沿”指的是什麼地方,認識“沿”。

師:生字學得好,課文讀得棒,相信咱們寫字也會一樣棒!寫好字的五祕訣是------(生:看、描、寫、評、改!)教師並板書。1、出示本課生字。

(1)讓同學們“看”:前六個字有什麼共同特點?(左右結構)寫時應特別注意什麼?(左窄右寬)

寫“際”時,注意雙耳旁是兩筆完成的,“耳朵”要寫得高而窄。

“還”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它的筆順規則是先寫“不”,再寫“辶”。

6、學生在四人小組裏相互評價:表揚寫得好的同學,並給寫得特別漂亮的字作上星星,同時還要指出還有哪個字沒有寫漂亮。

今節課,我們認識3個字,會寫了8個字,並且讀通了課文,非常棒!

(一)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青蛙和小鳥為什麼有不同的看法?青蛙和小鳥誰説的對?

1、圖文結合,以讀帶講,瞭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可以設計如下口頭填空:

青蛙坐在(),小鳥落在()。2、自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講青蛙和小鳥對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看插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1)通過學習第二次對話,讓學生説説讀懂了什麼。(2)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麼有不同的看法?

(5)帶學生體驗:走出教室,説説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捲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並理解“無邊無際”與“大話”,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1)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着説的,他倆的笑各有什麼含義?

《坐井觀天》教案8篇

第2篇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成語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經常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他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異於“坐井觀天”啊。因此,進行本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理解句子意思,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從故事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繫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1、隨文識字,隨文理解和掌握 “井沿 大話 弄錯 無邊無際”等詞語,識字“沿 際” ,學習把反問句改成肯定句。

3、研讀青蛙和小鳥的`對話,理解他們不同觀點的原因,從中明白道理。

1、隨文識字,隨文理解和掌握 “井沿 大話 弄錯 無邊無際”等詞語,識字“沿、際”,學習把反問句改成肯定句。

1、研讀青蛙和小鳥之間的對話,理解他們不同觀點的原因,從中明白道理。

為了獎勵你們這些聰明的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想聽嗎?從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隻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從來沒有出去過,就這樣平靜地生活了很久。終於有一天,飛來了一隻小鳥,落在井沿上,它們倆發生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故事。(教師出示第1張有課題的幻燈片)

(設計意圖:本課內容充滿童趣,談話直奔課文主旨,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2)教師引入:通過預習請你看圖説一説: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在幹什麼?(教師出示第2張有圖片和問題的幻燈片)

(3)(教師出示第3張有學法指導的幻燈片)讀課文温馨提示: 1邊讀邊標出自然段。2圈出生字詞,把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直到讀通為止。3讀課文講故事。

1、(教師出示第4張有生字的幻燈片)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情況:信、抬、際、沿、蛙、錯、答、還,其中重點指導“沿”和“還”這兩個字。教師用換偏旁的方法引導學生記憶生字,然後提問:哪幾個字需要老師指導書寫,啟發學生的思維,最後指導學生提出的字的寫法。

2、(教師出示第5張認讀詞語的幻燈片)教師採用摘蘋果的活動引導學生認讀詞語:坐井觀天、口渴、喝水、無邊無際、朋友、小鳥、青蛙、井沿、相信。學生認讀詞語積極性很高,每認識一個詞語蘋果就會掉下來。

1、講解課文,教師提問: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麼地方?(井底) 教師接着追問小鳥在哪裏呢?(天空)(教師出示第6張有青蛙和小鳥的幻燈片)

2、那麼小鳥從哪兒來呢?(從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教師接着追問:小鳥落在井沿上,這個“落”可以換成什麼字?什麼是“井沿”?你還可以説出“河沿”是什麼意思嗎?(教師出示第6張後半部分幻燈片引導學生理解這幾個問題)教師出示指圖理解。

過渡:它們倆碰到一起是怎麼爭論的呢?請同學們拿起筆,再次小聲讀讀課文,用—— “”劃出青蛙的話,用“﹏”劃出小鳥的話。

3、教師根據學生閲讀情況引導學生分角色讀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教師出示第7張有青蛙和小鳥對話的幻燈片)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來呀?”小鳥回答説:“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青蛙説:“朋友,別説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小鳥説:“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説:“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小鳥也笑了,説:“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4、對話導讀,理解:(教師出示第8張——11張青蛙和小鳥情景對話的幻燈片)

?出示第一次對話】(教師出示第8張青蛙和小鳥情景對話的幻燈片)

①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二段和第三段,你從這次對話中知道了什麼?

②假如你是這隻小鳥,飛了一百多裏,你會有什麼感覺?所以小鳥的話要讀出又累又渴的感覺。誰來試試?

③青蛙説的話是個什麼句子?要讀出奇怪的問的語氣。 誰來讀讀?

④1、2組讀青蛙的話,3、4組讀小鳥的話,老師來敍述。

過渡:青蛙聽小鳥説飛了一百多裏,覺得更奇怪了,而且一點兒也不相信,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第二次對話。

?出示第二次對話】(教師出示第9-10張青蛙和小鳥情景對話的幻燈片)

①誰找出他們的第二次對話讀讀?師播放第九張幻燈片出示它們的第二次對話情景。

②從這次對話中,你知道青蛙認為天多大?(井口那麼大)小鳥眼中的天是什麼樣子的?(無邊無際,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還認為小鳥是在説大話,説大話是什麼意思?就是空話、吹牛、説假話。青蛙一點兒也不相信小鳥的話。

③教師指導朗讀:青蛙的話應該怎麼讀?(讀出不相信的語氣)-------指名讀,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誠懇的語氣。-----------指名讀。師帶讀-----------分男女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過渡:一個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另一個認為天無邊無際,而且誰也不肯讓輸,你們瞧!

?出示第三次對話】(教師出示第11張青蛙和小鳥情景對話的幻燈片)

②再次朗讀第三次對話交流:小鳥和青蛙都是笑着説的,它倆的笑各有什麼含義?(教師出示第12張幻燈片)指導學生弄清楚青蛙的笑是“自信愚蠢”,小鳥的笑是“真誠善意”;(教師出示第13張幻燈片)再次朗讀第三次對話指導學生用“一……就……” 情景説話。學生用“一……就……” 情景説話“他一笑大牙就露出來了”,學生説話情趣高漲,不會害怕説話練習。

③(教師出示第14張幻燈片)引導學生再次細讀課文,指導學生學會質疑解答:a青蛙和小鳥為了什麼事爭論起來?(天大天小的事)b青蛙認為天有多大?(只有井口那麼大)c小鳥認為天有多大?(無邊無際,大得很)d它倆誰説得對?(小鳥説得對)e替它倆找一找原因,為什麼它們的認識不同?(因為小鳥整天在天上飛,知道天無邊無際大得很。青蛙整天坐在井裏,只能看見井口那麼大的一片天)

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把書卷起來,捲成一個紙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説。我們的視線被紙筒擋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師生小結:青蛙不就是這樣嗎?它一直生活在井裏,視線被井壁擋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1、(教師出示第15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想象:小鳥飛過哪些地方,想一想它會看到過些什麼?

2、(教師出示第16張幻燈片)啟發學生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可能會看到些什麼?青蛙會對小鳥説一些什麼?

3、(教師出示第17張幻燈片)引導學生看圖片知道青蛙跳出井口會説:“哇,天空真是這麼大!外面的世界這麼精彩!謝謝你小鳥!”小鳥會説: “不用謝!我們還是好朋友呢!”

1、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學了這則寓言故事後,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教師出示第18張幻燈片)學生只要説出“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樣自以為是,要像小鳥那樣飛得高看得遠。”的意思就可以。

2、(教師出示第19張幻燈片)再次引導學生思維拓展交流感悟:我們看人看事要把目光放得遠一些,這樣才能看得清,看得準。不要像課文中的小青蛙那樣,坐井觀天,目光短淺,管中窺豹。

3、教師小結: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要積極參與各種活動,要多到外面的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還要善於聽取別人意見。這樣,你將成為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1、(教師出示第20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比較句子表達的意思的不同。

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天不過井口那麼大,不用飛那麼遠。

(1)請同學們回家讀一讀畫蛇添足、守株待兔、拔苗助長、狐假虎威等寓言成語故事明白道理。(2)請小朋友把故事展開想象講給爸爸媽媽聽,還要説一説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第3篇

1、通過學習課文4—7段,學生懂得學習、做事要開闊眼界,不能自以為是。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我們知道了青蛙、小鳥分別在什麼地方?學生回答,請學生上去板貼。

3、青蛙坐在井裏,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它們爭論不休。它們在爭論些什麼呢?請小朋友仔細聽。

2、指名回答:它們在爭論什麼?(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3、理清兩者觀點:從它們的爭論中,你聽懂了什麼?

(2)初讀兩個觀點。聽了它們的對話,我們知道了青蛙認為——小鳥認為—

(3)請小朋友們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找一找課文中,你從哪兒知道了青蛙和小鳥各自的看法,用筆劃一劃。

指名回答並投影第四段:(青蛙)“朋友,別説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1)你從哪句話中可以看出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2)請小朋友們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

②青蛙認為小鳥的哪句話是大話?(“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④它為什麼認為小鳥在説大話?(它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⑤對呀,青蛙想: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⑥你能把這個問句換一種説法嗎?(天只有井口那麼大,不用飛那麼遠。)

②理解“一百多裏”:“一百多裏”是多遠啊?(很遠很遠。)

③是啊,從我們學校到火車東站只有半里路,“一百多裏”有兩百個這麼遠呢!

學生用手比一比,學生感受“井口”與“一百多裏”的差距,體會青蛙不相信小鳥的感情。)

(7)投影:(小鳥)“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c、小鳥為什麼會這麼説呢?請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做小鳥,你看到了什麼?(播放各種畫面:小鳥漫遊過高山、大海……)

e、指導朗讀:小鳥飛了那麼多地方都沒有飛到天的——邊,天可真大啊!你能把天的大讀出來嗎?

(1)學習第六段:青蛙笑了,説:“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①小黑板:我( )不會弄錯的。( )裏能填什麼詞?

②你覺得青蛙怎麼樣?(肯定自己是對的。)把自以為是的語氣讀出來。

①指名答,再投影:“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

d、青蛙跟你們一樣,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見了井口對上去的這塊天,其餘廣闊的天空都沒看到,所以它就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這就是——坐井觀天。

③它從來都沒有看到過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會弄錯的。

②投影小鳥的話:小鳥也笑了,説:“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a、青蛙笑了,我們發現小鳥也——笑了。它笑什麼?

b、所以小鳥説——你是弄錯了。(在“你是弄錯了”下劃線。)

弟比較兩個“弄錯”有什麼不同?(第二個“弄錯”多了一個“是”。)

⑤小黑板出示:你( )是弄錯了。( )裏可以填什麼詞?

⑥請你讀一讀兩句“弄錯”,比較一下,這兩句話在情感上有什麼不一樣?你能讀出不同的語氣嗎?指名讀——齊讀

(5)這時,小鳥的心情怎樣啊?(着急)為什麼着急?你能讀出小鳥的心情嗎?

指名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願意扮演小鳥的學生起立讀,其餘學生坐着讀青蛙的話;請一學生上台表演,其餘學生當小鳥,分角色朗讀。

1、青蛙坐在井裏,看到的天是井口那麼大,問題出在哪?你能勸勸它嗎?

2、座位上的“小鳥”勸剛才上台表演青蛙的學生跳出井口,青蛙和小鳥進行對話,續演《坐井觀天》的下篇。

2、你想它會説些什麼?想些什麼?先請在坐的小鳥猜一猜,再請上台的青蛙説一説。

另外,還有一隻井底的小青蛙,它説啊它的家比天還大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怎麼説的吧。(播放歌曲。)

第4篇

1、認識4個會認字及“井沿、坐井觀天”等詞語,會寫“喝”和“渴”。

2、能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1、通過自主、小組合作和遊戲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1、認識4個會認字及“井沿、坐井觀天”等詞語,會寫“喝”和“渴”。

1、初讀課文,用“”劃出青蛙的`話,用“~~~~”劃出小鳥的話。(交流彙報)

2、齊讀第一自然段,請生在黑板上貼出青蛙和小鳥的位置。理解“井沿”,拓展(碗沿、河沿)

3、觀看視頻,思考: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麼問題?(天有多大?)

4、合作學習:用方框劃出青蛙對天的看法,用圓圈劃出小鳥對天的看法。

(1)句型訓練: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天不過井口那麼大,不用飛那麼遠。(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

天無邊無際,很大很大。(拓展:大海、沙漠、草原、森林)

7、想一想,説一説:青蛙和小鳥的看法為什麼不一樣?

9、理解:最後一次對話中青蛙和小鳥都笑着説,他倆的笑各有什麼含義?(青蛙:自以為是、愚蠢。小鳥:真誠、善意)

2、小組合作: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了什麼,説了什麼?(填練習卡)

第5篇

1、同學們,昨天張老師已經帶着你們痛痛快快地讀過了這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教師隨即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這一口井裏有水嗎?(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時才有那麼一點兒水。)

3、坐井觀天是一個成語,這一個故事在我國流傳了千百年,成為家喻户曉的故事。我相信咱們班許多同學早就知道了這個故事。當人們一看到坐井觀天這四個字時,就會想到另一個成語井底之蛙,就會想到這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書:青蛙)今天這節課咱們就來認識這一隻坐在井底的青蛙。

1、聽聽朗讀,看看動畫,感覺一下祖國語言文字的美。聽完後想讀一讀的同學自己站起來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篇課文。

2、下面張老師要做一個小小的調查:喜歡這一隻青蛙的同學請舉手,不喜歡這一隻青蛙的同學請舉手。

喜歡這隻青蛙的同學讀青蛙説的話,不喜歡這隻青蛙的同學讀小鳥説的話,張老師讀旁白。

3、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青蛙?板書:這是一隻( )的青蛙

4、交流,引導學生聯繫課文談自己的見解。並將自己的理解寫在黑板上,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寫。(如:自以為是、驕傲、沒頭沒腦、沒有知識、眼界不開闊、不聽話等)

5、在同學們(大多數同學)看來,這是一隻不受大家喜歡的青蛙,不受大家歡迎的青蛙,因為他(根據板書),咱們就帶着這樣的感情再來讀讀這篇課文。

哪些同學願意讀小鳥説的話?請站起來(估計比較多)。張老師讀青蛙説的話,坐着的同學讀作者的話。

1、同學們,千百年來,直到今天,人們一直認為這是一隻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青蛙,所以人們常常用坐井觀天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人。

(1)小明這次到北京轉了一圈,可開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裏,坐井觀天,沒想到外面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

(2)有些人坐井觀天,自我感覺特別好,卻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們很多同學坐井觀天,很少讀課外書,不懂的東西太多了。

(4)原以為我們的設計、規劃夠先進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們是坐井觀天,比起人家就差遠了!

這四個例子中的坐井觀天是説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嗎?

3、所以,咱們每一個同學從小就要多學點知識,多讀一些課外書,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見識,你才不會成為一個坐井觀天的人,而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1、同學們,千百年來,直到今天,人們都認為這一隻青蛙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甚至自以為是,他一直受到人們的批評指責,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憐了,這是一隻可憐的青蛙!(板書:可憐)張老師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青蛙並沒有説錯,他説的是真話,他看到的天的確只有井口那麼大,沒有説謊,這是一隻誠實的青蛙。

(2)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麼小,光憑他自己的力量,怎麼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我覺得它是一隻弱小的青蛙。

(3)這一隻青蛙一生下來就呆在這一口枯井中,沒有親人,沒有同伴,太孤獨太寂寞了,我覺得它是一隻孤獨的青蛙。

(4)井底沒有豐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進來的小蟲子,有時還要餓肚子,我覺得它很可憐。

(5)這隻青蛙很有禮貌,見到陌生人就跟他們打招呼,我覺得它是一隻有禮貌的青蛙,我喜歡它。

(6)他永遠也無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他太可憐了。

五、同學們,今天咱們這節課,全面地認識了這一隻坐在井底的青蛙,咱們不應該討厭他、批評他、責怪他,而應該可憐他、同情他、幫助他。對像坐井觀天的人也一樣,要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才對。現在,誰來想個巧妙的辦法幫助這隻青蛙離開這口枯井?

六、青蛙被你們救上來以後,他驚呆了,他會説些什麼呢?

七、這隻得到你們救助的青蛙為了感謝小朋友們,它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想看看麼?那就是我們的生字寶寶,快來和它們做朋友吧!

八、我們的這篇課文的課題是一個流傳千古的有名成語,老師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份禮物,只有善於動腦筋的小朋友能得到老師的這份禮物,你想試試麼?來,自信些,每個小朋友都能得到的!

第6篇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是片面的。

二年級同學年齡小,他們經常把局部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他們在生活中卻經常犯這樣的錯誤。比方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身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異於“坐井觀天”啊。因此,進行本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同學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同學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括的道理,還可以啟發同學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要讓同學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身和周圍世界聯繫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同學們,今天教師給大家帶來了兩隻可愛的小動物——小青蛙和小鳥,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學們説好嗎?

(以畫導課,激發同學興趣,有利於引導同學進入課堂學習。)

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咱們來看看是為了什麼事,請同學們幫着解決一下好嗎?

板書課題,13.坐井觀天。在解決小鳥和小青蛙的問題前,老師先考考你們,坐井觀天中的觀是什麼意思?有的'同學知道,有的同學不知道,那麼,我們學了課文你就會明白了。

好了,同學們,大家讀完課文,老師讓你們自己當小老師來學習我會認的字。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麼地方——(井裏)

2.那麼,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小結:現在同學們知道了,這隻小青蛙的家住在井裏,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麼它們為什麼事爭吵起來了呢?

3.青蛙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它為什麼説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説得對?小組討論一下,並彙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同學討論,培養同學合作學習能力和善於分析、善於考慮的能力。)

小結:大家都認為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為什麼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為什麼只有井口那麼大呢?請同學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實驗為突破口,瞭解青蛙錯誤的原因,培養同學動手尋找問題根源的能力。)

6.這隻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麼?説些什麼呢?

“坐井觀天”,現在你明白“觀”是什麼意思嗎?是誰坐在井裏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裏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瞭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最後解題,符合同學認知規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第7篇

2、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寓言兩則的內容。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所藴含的道理,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寓言所藴含的道理。

1、讓學生欣賞《坐井觀天》課文中的插圖,説出課題。

2、出示課題 12 坐井_____天 補充課題,出示“觀”字的寫法及其在成語中的解釋

1、出示生字“井沿、青蛙、回答、弄錯、不信、抬頭、坐井觀天、無邊無際”老師帶讀。

(1)指名讀課文,教師注意正音和範讀,指導學生把文章讀通順。

讀完課文後,你知道些什麼 通讀歸納、整理,形成如下認識:

3、學生在談到青蛙和小鳥的位置關係時,教師順勢切入,學習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內容。

(1)教師出示“水井”,讓學生觀察在水井上青蛙和小鳥圖片的位置。

1、學生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

2、點名讀,師生評讀,體會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禮貌行為和小鳥飛了一百多裏口渴的情形。

師:一隻小鳥飛呀,飛。飛過山川,飛過河流,飛過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見了問:____________

女生:“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水喝。”

2、理解“大話”的具體含義。深入探究:青蛙為什麼認為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或做實驗瞭解青蛙認為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的原因)

理解“無邊無際”的含義,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練習説話。

5、學生練讀對話,想象它們爭論的情形,體會語氣,要求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1、教師引讀,小鳥説天空無邊無際,青蛙卻認為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青蛙相信了嗎

(1)青蛙和小鳥為什麼有不同的看法?(用“因為……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2)青蛙和小鳥誰説得對 引導學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寓意:看問題,認識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像小鳥那樣,站得高,望得遠。

(看問題,認識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像小鳥那樣,站得高,望得遠。)

1、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一聽,課後繼續編寫這個故事。

第8篇

教材是教學的平台,更好的利用這個平台需要我們對教材作適當的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興趣,體會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把教學、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的統一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1、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葫蘆”。(瞭解葫蘆的莖、藤、葉、花、果,認識生字“葫蘆”。)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認識生字,能把生字讀準,並能組成詞語。

鞏固生字認識。讀一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葫蘆藤上長滿了葉子,開出了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葫蘆。”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

引導學生感受第二句話把葫蘆的形狀、顏色和果實的大小寫得更具體,更仔細。

指導朗讀第4、5句,從“每天”“好幾次”幾個次要中感受那個種葫蘆人急切希望葫蘆快快長大的心情。

那個人那麼喜歡小葫蘆,希望它快快長大,而結果呢?看圖片設疑:為什麼沒過幾天,那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變黃落了呢?

1、導讀課文2、3段。(當葉子上爬滿了一些蚜蟲時,那個人怎麼想?怎麼説的?)

2、指導學生讀好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內心,進行語言轉換訓練。

體會那個人説“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時,心裏怎麼想的?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小葫蘆變黃落了的原因。

[設計意圖:課文第2、3段是課文的重難點。我通過問題的設置導出課文,凸現重點。通過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提高了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課文的難點,情感的體驗。]

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裏十分難過,他後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後他會怎麼做呢?

[設計意圖:創設一個新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藉以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説明那個古代人()。通過這課文的學習,我懂得了()。

?我要的是葫蘆》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屬寓言性質。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並能在閲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閲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閲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能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讀”在閲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可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多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表象。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而功倍,何樂而不為呢?但這所謂的“讀”必須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閲讀。是為着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擇的途徑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這切入點猶如是照相攝影時尋求的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裝設計師在衣料上最關鍵的一剪。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順機啟發學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説話。因為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紛紛提出:那個人結果得到了葫蘆嗎?那個人為什麼得不到葫蘆?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為什麼是葫蘆?”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為情感線,或為敍事線。教師要善於把握這條線,並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在教學中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我要的葫蘆》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葉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麼密切的關係?明確了這麼一條線,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採取了分散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從而為後文的學習打下鋪墊。當學生學完3、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後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繫,重難點的突破也就勢如破竹。

低年級學生對人物的感知通常要藉助於情境的創設,巧妙地創設情境可以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從而使之更有效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