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共水調歌頭優秀教案6篇 優秀教案設計分享:水調歌頭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本文將為大家推薦一些優秀的《水調歌頭》課堂教案設計,這些教案不僅充分發揮了《水調歌頭》這一經典詩歌的文學價值,更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學相結合,為語文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共水調歌頭優秀教案6篇 優秀教案設計分享:水調歌頭

第1篇

yet i fear the crystal and jade mansions are much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may we all be blessed with longevity though far apart, we are still able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e moon together.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共水調歌頭優秀教案6篇 優秀教案設計分享:水調歌頭 第2張

第2篇

?水調歌頭》作為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明其意,懂其理,誦其情”讀出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本着課程標準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出自己的體驗”“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養”“培養學生自主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的理論指導,突出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設計多種情境,讓生讀、思、品、説。在能力發展同時,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樂趣。

課前學習:查閲資料,瞭解作者的背景資料,並朗讀全詞,讀通讀順。

1、同學們,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文學,比如説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其實,更重要的是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些傑出的文學大師,是他們讓那個時代的文學大放異彩璀璨奪目。比如,提到魏晉我們就會想起陶淵明,提起唐代就不能不説李白、杜甫,提到宋代就不能説(生答:蘇軾)是他們讓那個時代的`文學更加精彩。

[點評:激情導入教學,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增加學生知識積累。]

3、問題情境:古代詩詞語言優美,意味深長,但畢竟不如現代那樣明白易懂,請同學們根據書下注釋,疏通文意,不理解的詞句在小組內交流,仍不明白交由全班討論。

[點評:詞意書下多有註釋,師沒有多講,由學生自學,師在全班討論中抓住一些重、難點,乘機引導。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不同翻譯,詞人感情變化,詞上下闕內容。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親人,這時引用《水調歌頭》中哪一句祝福?

(2)你媽媽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學的哥哥,請你引用《水調歌頭》中一句詩來勸勸她你會怎麼説?

3、詩中哪一句與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點評:創設生活情境,既能學以致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檢測對詩句理解程度。]

1、聽王菲歌曲《水調歌頭》用心聽,你想到了什麼?你似乎看到怎樣的畫面?

2、如果你通過時間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説些什麼?並且有感情讀一讀?

建議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 ,對你的要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

師的閲讀體驗:同樣輪中秋月,王建發出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哀歎,而蘇軾卻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寫出了他的曠達。可見,同樣的月亮,人們對她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事物,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可以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事物。

[點評:多種情境鋪設,讓學生髮揮想象激發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老師與學生融洽交流體驗,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體驗。]

4、①師朗讀前做鋪墊,那是一箇中秋之夜,詩人一個人孤零零來到庭院,對月獨飲,政治上的不得意,對親人的思念,鬱結於心。但他又深深熱愛着人間的現實生活,於是將千愁萬緒,流瀉筆端。

①閲讀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蘇東坡突圍》並做好讀書筆記。

[點評: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徵,讓其自主選擇,關注語文與生活的聯繫,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培養生語文素養服務。]

語文課是幹什麼的?新舊語文課堂的區別何在?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讓閲讀成為自由的夢。這些問題,困擾着每一個語文老師,本篇教案,試圖突破傳統的以知識本位為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以“語文素養”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把文本僅僅作為語文實踐活動的一個載本。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注重學生的理解,體驗和感悟。拓展學習空間,打通課內與課外的聯繫等方面努力作出嘗試。

第3篇

蘇軾(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qǐ]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着月下清影,哪像比得上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⑶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並稱“三蘇”。

⑸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台。

⑺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⑻不勝(shèng,舊時讀shēng):經不住,承受不了。勝:承擔、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種舞姿。弄:玩弄,欣賞。

⑾轉朱閣,低綺(qǐ)户,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硃紅的華麗樓閣。綺户: 雕飾華麗的門窗。

⑿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麼。

⒀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⒂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

第4篇

3、通過背誦,感受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美,學會善於在逆境中調整自己的心態。

有人説中國的月亮“一片冰心”,她寄託古往今來諸多文人雅士的美好情感。也有人説,隨意拾起一本古詩文的書,輕輕搖晃,哐哐噹噹地能掉下好幾輪的明月。今天我們一起拾起蘇軾那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明月”。

2.幻燈片展示節奏劃分。聽名家範讀,引導學生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由此引出小序內容並簡介詞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創作時間及創作原因。(打出幻燈片)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作於丙辰(1076)年秋節。當時作者41歲,為密州(現在的山東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鬱不歡。作者並未因此幻想超脱塵世,而是熱愛着人間的現實生活。他認為,一個人一生很難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過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4.全班齊讀後教師點撥誦讀詩詞的要求:(打出幻燈片)

①速度要慢,邊讀邊體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腦中浮現。

明月什麼時候才有呢?我舉着酒杯仰問青天。不知天宮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駕乘着長風回到月宮,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宮殿,太高太寒冷了,讓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人搖動,那月宮哪裏比得上人間好呢?

明確:上闕主要寫:把酒問月。對宮闕(朝廷)既留戀又恐懼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月亮照過硃紅色的樓閣,又低低照進了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對人世該沒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孤獨的時候變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只希望親人能健康長壽,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賞這美好月色。

明確:下闕主要寫:對月懷人。對親人的思念,對天下人的良好祝願。對人生的樂觀曠達的態度。

學生點評後,教師總結點評:須讀出埋怨和釋懷後豁達的感情。

這首詞通過寫作者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曠達的胸襟。

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邁奔放地説:“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面對青春的一去不復返,他積極樂觀地説:“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第5篇

⑶能在積累字詞的過程中運用閲讀註釋和查閲資料的方法。

⑷能在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中用啟發點撥和討論等方法。

⑴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⑵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設計1:中國的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有着獨特的魅力。尤其是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傳統名篇,或撫今追昔、或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以豐富的情感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設計2:還記得那首“靜夜思”嗎?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背誦一下。這首廣為傳唱的詩表達了作者李白怎麼的情感呢?(學生回答:在寂靜的月夜作者思念家鄉。)古往今來,一輪皎潔的明月總能觸發文人墨客心中的情愫,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面對中秋的圓月,他會有怎麼的情感體驗呢。

教師不在學生沒有接觸課文前就單向灌輸,不用自己的既定結論先入為主地影響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運用歸納法來學習,讓學生打開書本,自主誦讀。要求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並用一句話説説自己真切、細膩、個性化的感受,培養自己纖細的感受力。

我每次讀這首詞都會讓我的體會更加深刻:語言錘鍊的優美獨特讓我喜愛,對景情的大膽想象讓我震撼,對親人情真意切的思念讓我感動,對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讓我欽佩。

學生用略讀和瀏覽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要求讀得理性,讀出整體的感知,並能用一句話準確而全面地説説本文所寫的內容,培養自己整體的感知力。

本詞敍寫了中秋之際作者賞月品秋時抒發自己的對親人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態度。表達了作者懷人的情感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三讀課文,並用“的”字結構的名詞短語(先用名詞,然後加上修飾語)來説説本文哪些方面寫得精彩,值得學習,培養自己敏鋭的判斷力。

我覺得整首詞四個方面寫得精彩和成功,給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優美獨特的語言、大膽的想象、浪漫飄逸的詞風和曠達的情懷。

學生有所選擇地瀏覽課文,對精彩內容研讀賞析。如果精彩之處太多,就以“兩特一先”?(本文特有的、特別值得學習的、語言學習優先)為選擇標準,選擇兩個精彩內容,認真研讀賞析。研讀賞析的要求和方法是:緊扣所選內容的相關語句深入品味,不蜻蜓點水,不浮光掠影;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使自己的研讀賞析有個性,有新意;研讀賞析後能用細膩確切的語言清晰表達,不使用粗糙空洞的大話、套話。

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入世的思想戰勝了。真可謂“奇逸之筆”。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着屋裏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説:“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我欲乘風歸去”的遐想。李白被稱為“謫仙”,蘇軾也被人稱之為“坡仙”。“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裏只是暫住人間罷了。詞人至此突發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這時空千古奧祕。蘇軾生平自視甚高,以“謫仙”自居,所以他當然能御風回家,看看人間“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勝過人間?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脱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祕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脱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像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脱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歎,這裏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結束句“但願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裏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五讀課文,自主提出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並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提問和探究的基本原則是“四有”:第一,有疑而問,即提出的問題是值得質疑的真問題;第二,有啟發而問,即提出的問題對自己、對他人有啟發,能借此深化課文的學習;第三,有本探究,即結合文本展開探究,不離開文本想當然地猜測;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麼樣的意藴?

教師準備的基本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並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脱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裏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願--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藉助課內註解及課外資料,瞭解作者的人生觀和創作觀,並瞭解寫作此文的背景和意圖,以此增進對課文表達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理解。

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學史上享有較高的聲譽。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請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因此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

根據詞前小序推測一下,作者中秋賞月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下?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時值中秋,月圓人不圓加上政治不得意,作者心情抑鬱寫下此詞。

先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因人而異,不求統一。

再聚焦語言優美、情感優美的語句或語段,美美地讀,讀出感受和享受;並流利的背誦此詞。

課文學習結束後,每人用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感受。

女詩人舒婷曾説過:“魅力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臟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請記住這堂課,記住蘇軾,把漢語語言文字對我們的薰陶,留在心中,讓我們在語言學習中不斷成長。

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請同學們自主尋找並閲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評論文章三篇以上,並欣賞背誦蘇軾其他詞作三首,篇名不定。可以到網上直接閲讀。

第6篇

一、新課導入。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必然會提到一座高峯—宋詞,提到宋詞,我們必然會聯想到一位大家—蘇軾,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欣賞蘇軾的一首詞。下面請各位同學閉上眼睛,跟隨我進入一個別樣的世界。(音樂響起) 八月中秋,月圓之夜,一輪明月高掛夜空,幾顆星星調皮地眨着眼睛,清風習習,甚是涼爽。請你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詩人或是詞人,在這個中秋之夜,你獨自一人攜一壺酒,捧一卷書,靜靜地享受着這寧靜的夜,思念着遠方的家人好友。你默默地感歎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心裏祈禱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好了,同學們,現在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吧。大家知道我今天要講的是哪一篇目了吧?--對,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

二、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難點。今天,我們的學習目標很簡單,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學習欣賞這首中秋詞來感受蘇軾要表達的心境以及體味他曠達胸懷,這也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整體朗誦感知。欣賞詩詞,有感情地朗讀感知是基礎。請大家齊聲有感情地朗讀。

剛剛大家都朗讀了這首詞,下面請幾位同學簡單地談一下自己的感受,注意圍繞我們的學習目標來思考。(提問2-3位學生)

總結學生回答,引出作者及寫作背景。蘇軾(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主要代表之一。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我們都知道蘇軾一生仕途艱難,多次自請到地方任職,可謂英雄無用武之地。作此詞時,蘇軾在密州做官,當時他在政治上不得意,和弟弟子由(蘇轍)七年未團聚,自然,在這個中秋之夜,蘇軾會是一種怎樣的心呢?-- 心情抑鬱。

上片,詞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麼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抉擇上的徘徊困惑心態;於是想到乘風飛往月宮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説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説明蘇軾願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敍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着問月:為什麼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1,什麼語氣----反詰埋怨;2,懷念誰?---弟弟子由。接着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不可能完美無缺的。——什麼語氣、態度?------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最後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願: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樣的名句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問:1.蘇軾為何矛盾徘徊?(出世vs 入世)2.從最後幾句你能體會到什麼?(曠達)

清代學者胡仔對這首詞讚譽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足見這首望月懷人詞之經典。接下來請同學們再舉出一些寫月的詩句。

七、課後作業。自己找一首喜歡的詩或詞,進行賞析。

八、結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生活的道路上總會有坎坷,希望我們同學在遇到不如意時也能像蘇軾一樣有這樣曠達的胸懷。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