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化學熱的教案通用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4W

作為教師應該及時將教案制定完善,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弄通教材內容,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化學熱的教案通用8篇,感謝您的參閲。

化學熱的教案通用8篇

化學熱的教案篇1

教學重點:用過濾和結晶分離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學難點:利用結晶方法,分離幾種可溶固體物質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學過程:

引言:在生產生活中,人們所接觸到的物質很多都是混合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裏的幾種物質分開,得到較純淨的物質,這叫做混合物的分離,過濾和結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離的方法。

(板書) 第四節 過濾和結晶

一、過濾

1.定義:過濾是把溶於液體的固態物質跟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

2.原理:過濾時,液體穿過濾紙上的小孔,而固態物質留在濾紙上,從而使固體和液體分離。

3.操作方法:

例如:粗鹽提純(請學生設計實驗步驟)展示粗鹽,讓學生看到粗鹽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體物質,以利於學生思考。

(演示實驗)粗鹽提純

歸納出:

(1)步驟:

①在燒杯中溶解粗鹽

②過濾

(2)注意事項: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濾紙低於漏斗邊緣0.5cm

濾液低於濾紙邊緣

三靠: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玻璃棒靠在三層濾紙處

燒杯靠在玻棒上傾倒液體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過濾——引流

讓學生總結過濾作為分離物質的一種方法的適用範圍。

過濾是用於分離不容性固體和可溶性固體的一種方法。

設問過渡:如果要分離硝酸鉀和氯化鈉固體能用過濾的方法嗎?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麼方法來分離它們?

二 結晶

1.定義:溶質以一定幾何形狀的晶體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叫做結晶。

2.原理:幾種可溶性固態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它們在同一種溶劑裏的溶解度不同,用結晶的方法加以分離。

(講述)常用的結晶方法主要有兩種,對於溶解度受温度影響不大的固態溶質,一般用蒸發溶劑的方法得到晶體;對於溶解度受温度影響較大的固態溶質,一般可以用冷卻的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質結晶析出。

例如:硝酸鉀中混有少量氯化鈉,應怎樣分離?

(演示實驗)在燒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熱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後冷卻,觀察的析出,再進行過渡,晶體留在濾紙上,nacl溶解在濾液中。

(講述)我們已經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變化的影響較大(80℃時,的溶解度是169g,20℃時為31.6g),因此較高温度下的飽和溶液降温時,部分從溶液裏結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變化的影響較小(80℃時,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時為36g),降温時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裏。過濾時,晶體留在濾紙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濾液裏(這種濾液叫做母液)。

小結:

作業:課本142頁習題1、2、3

化學熱的教案篇2

知識目標

1、常識性介紹有機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質上的一些共同特點,能夠判斷生活中的有機物;瞭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質及其可燃性。

2、瞭解酒精學名、化學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重要應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質的異同,認識甲醇的毒性;常識性介紹醋酸。

3、常識性介紹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標

1、學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化學式的過程中,瞭解科學發明的過程和方法:發現問題—尋求解決方法—實施方案—結果分析—得出成果,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2、提高學生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技能。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古代對天然氣、沼氣的利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聯繫甲烷燃燒放熱,説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意義。

2、通過介紹我國在釀酒造醋工藝方面的重大發明和悠久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樹立環保意識、能源意識。

教學建議

關於甲烷的教材分析:

化學科學的發展,增進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某些化學現象可能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

甲烷是繼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含碳化合物以後又一種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屬於有機物。有機物知識的增加,是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大綱的一個重要特點。

甲烷作為一種簡單的有機物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但學生卻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難與化學聯繫在一起。因此經過提示,極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甲烷的廣泛存在,使學生容易收集到相關資料,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

本節教材分成“有機化合物”、“甲烷”兩部分,甲烷是重點,有機物的應用是選學材料。前一部分着重介紹有機化合物的初步概念。教材在列舉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後,又列舉了蔗糖、澱粉、蛋白質等另一類含碳化合物,使學生對這兩類含碳化合物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接着給後一類有機化合物下了定義。在國中化學裏簡單介紹一些有機化合物的知識,有利於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為學生參加社會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初步的化學基礎。教材第二部分着重介紹了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列舉了甲烷的自然存在,對於這些內容,只需要學生有個粗略的瞭解,在教學中不宜引申擴展。教材通過甲烷的燃燒實驗,引導學生思考甲烷包含哪些元素,進而確定甲烷的化學式,這樣有助於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而且有益於學生能力的培養。要做甲烷驗純點燃的實驗,並聯系氫氣、一氧化碳也要驗純的知識,説明甲烷在點燃前也要驗純。聯繫甲烷燃燒放出大量熱量來説明甲烷可作為重要能源。

本節教學可採用自學、討論、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關於甲烷的教法建議:

可以通過實驗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通過甲烷燃燒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查找有關有機物和甲烷的資料來使學生對有機物有一定的認識,並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組織材料、信息加工的能力。

關於煤和石油的教學建議:

本節課是常識性介紹內容。

強調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接着又闡述了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過教材的圖片使學生對“煤是工業的糧食”及“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形成較為具體的認識。結合實際介紹我國的煤炭工業和石油工業的發展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並教育學生養成節約能源的意識及環境保護意識。

可在課上播放vcd視頻“煤的綜合利用”、“石油化工產品”等增加直觀性,使學生更易於接受。

關於乙醇醋酸的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分為乙醇和醋酸兩部分,乙醇屬於瞭解內容,甲醇和醋酸屬於常識性介紹內容。

乙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物,可以製造醋酸、飲料、染料、香精,還可以做綠色能源——燃料。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了解乙醇。對我國的釀酒工藝做介紹,使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酒文化歷史。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強調甲醇的毒性,並熟練掌握甲醇、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常識性介紹的醋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調料——醋的主要成分,學生對醋酸並不陌生,醋酸是學生在國中階段接觸到的一種有機酸,教材介紹了醋酸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對醋酸的化學性質只涉及了使指示劑石蕊試液變色,建議增加課外家庭小實驗:醋與蘇打或小蘇打反應制取二氧化碳。還可用製得的二氧化碳進行滅火實驗。

對課後選學內容的學習,因與生活實際聯繫的較緊密,建議利用課上時間組織學生學習為好。

甲烷的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甲烷的物理性質和可燃性及其用途

難點:常見有機物的判斷、甲烷組成的確定

教學過程:

?引入】

1、"百慕大"三角洲之謎(教師趣味導學)

2、時事新聞分佈(學生生活所聞)

?屏幕顯示】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針對學習目標,制訂了三個主題:

1、奇妙的有機物世界 2、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 3、甲烷的元素組成

一、奇妙的有機物:

通過閲讀教材和查詢資料,你知道什麼是有機物嗎?你能舉出有機物的例子嗎?

?學生彙報】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有趣的有機物的知識和現象。

?分組實驗】

1、麪粉是否溶於水;2、食鹽水和酒精溶液是否導電;3、點燃一團毛線,觀察現象;4、加熱蔗糖。

?討論】

麪粉、酒精、毛線、蔗糖均是含碳的化合物,我們將其稱為有機化合物。通過實驗,你能總結出有機物的哪些特性?【家庭小實驗】

1、想一想:你的衣服、頭髮、你吃的水果、蔬菜溶於水嗎?所有這些物質都是有機物,這説明大多數有機物有什麼特性?你能在課堂上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嗎?

2、酒精燈內燃燒的是什麼?你想試驗它的導電性嗎?(老師有裝置,你可以來試一試)比較酒精和無機物食鹽的水溶液的導電性。酒精也是有機物,這個實驗説明大多數有機物有什麼特性?

3、點燃一張紙,觀察現象,紙也是有機物,説明大多數有機物有什麼特性?

4、媽媽在做"拔絲地瓜"時,你觀察過蔗糖的熔化過程嗎?如果温度太高會怎樣?這説明大多數有機物有什麼特性?

?屏幕顯示】有機物的共性:熔點較低、難溶於水、受熱容易分解、容易燃燒、不易導電等。

?收集資料】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有機物的奇妙功效?講給大家聽好嗎?

總結一篇關於有機物的文章,要求包括有機物的概念、有機物的特性、有機物的奇聞軼事。將以上的家庭小實驗帶進課堂,更能增加説服力。5分鐘。要求彙報時脱稿、自然。最後出一道有關有機物的習題,測評一下同學們的掌握情況。

?小結】

含碳的化合物稱為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如蔗糖、澱粉、塑料、油脂等。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無機化合物,簡稱無機物。如氯酸鉀、高錳酸鉀、水等。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其性質與無機物相似,因此屬於無機物。有機物的物質種類佔物質種類的80%以上,是生命產生、存在、發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類物質。大多數有機物一般具有難溶於水,不易導電,易燃燒,熔點低,易分解等特性。你能將這些性質與上面的家庭小實驗對號入座嗎?

激烈的足球比賽中,常常可以看到運動員受傷倒在地上打滾,醫生跑過去,用藥水對準球員的傷口噴射,不用多久,運動員便馬上站起來奔跑了。醫生用的是什麼妙藥,能夠這樣迅速地治療傷痛?這是球場?quot;化學大夫"的功勞,它的名稱叫氯乙烷,是一種在常温下呈氣體的有機物,負傷的皮膚在氯乙烷的作用下像被冷凍了一樣,暫時失去感覺,痛感也消失了。

?過渡】

有機物的種類遠超過無機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要想更好地利用它,需要了解它,讓我們由最簡單入手--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

二、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

?思考回憶】

通過你收集的資料、瞭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麼樣的物質。通過閲讀教材,查詢資料,你知道甲烷有哪些存在形式嗎?甲烷的俗名有哪些?

?屏幕顯示】

甲烷俗稱沼氣,是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主要由植物殘體分解而成的。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國是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

甲烷的性質:

1、物理性質: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於水。

2、可燃性:點燃前要先驗純。

以上內容你能以《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為題總結成一個文字、圖象結合的報告嗎?(有關圖片老師的計算機中有一些資料,可做參考)7分鐘,給大家彙報的時候要求脱稿,自然。最後設計一道與你的主題有關的習題,對大家的掌握情況做測評。

?過渡】甲烷作為有機物,其中一定含有碳元素,為了探究有機物的元素組成,我們由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的組成入手。

三、甲烷的組成

?自主學習】你知道甲烷的元素組成嗎?通過所學的有關甲烷的化學性質(以及化學反應實質)你能設計一個證明甲烷組成的實驗嗎?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完成。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有關實驗用品老師給予提供。

?引發探究】甲烷中是否有氧元素的探究:根據化學反應的本質可知,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元素的質量也不變,由此你是否可以探究出甲烷中是否含氧元素的方法。

?學生展示成果】實驗目的、實驗依據、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

?小結】 比較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的物理性質和燃燒的產物。

乙醇醋酸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乙醇的化學式、物理性質、燃燒反應及應用

教學難點:甲醇、乙醇的化學式及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過程:

?講解引入】

在世界面臨能源危機的今天,開發利用乙醇(即酒精)作動力燃料,正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有的國家把乙醇摻進汽油裏混合使用,稱為醇汽油,效率甚至比單用汽油還高。產糖量居世界第一的巴西,完全用乙醇開動的汽車,已經在 聖保羅的大街上奔馳了。所以人們把乙醇稱之為“綠色能源”。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人們稱之為“綠色能源”的乙醇。【板書】 第七節 乙醇 醋酸

一、乙醇 (俗稱酒精)

1、化學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乙醇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並聞氣味。

學生總結後板書:乙醇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有特殊氣味,易揮發,易溶於水,能與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學性質:可燃性

正是乙醇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所以人們把乙醇稱之為“綠色能源”。

?討論】怎樣證明乙醇的成分裏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4、介紹乙醇的用途

?閲讀教材】總結:燃料、消毒劑、化工原料、飲料。

介紹各種飲用酒中的乙醇含量及我國在釀酒方面的重大發明和悠久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5、甲醇 ch3oh 有毒!飲用少量能使人失明,多量則使人喪命。

可燃性:

二、醋酸

1、化學式:ch3cooh 學名:乙酸

?講解】醋酸就是因食醋中約含3—5%的乙酸而得名。

展示一瓶醋酸,讓學生觀察它的色、態、味。

2、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溶與水和酒精。

[實驗]5—13

3、化學性質:醋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具有酸性。

[閲讀] 總結醋酸的用途。

佈置家庭小實驗:醋與蘇打或小蘇打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用製得的二氧化碳進行滅火實驗。

?板書設計】

第七節 乙醇 醋酸

一、乙醇 (俗稱酒精)

1、化學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質:乙醇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有特殊氣味,易揮發,易溶於水,能與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學性質:可燃性 “綠色能源”

4、乙醇的用途

燃料、消毒劑、化工原料、飲料。

5、甲醇 ch3oh 有毒!

二、醋酸

1、化學式:ch3cooh 學名:乙酸

2、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溶與水和酒精。

3、化學性質:醋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具有酸性。

4、用途

煤和石油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閲讀教材】思考題:

1、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能源是什麼?

2、 為什麼説"煤是工業的糧食"及"石油是工業的血液"?

3、 煤是怎樣形成的,將煤進行隔絕空氣加強熱得到的產品及用途是什麼?

4、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石油煉製的產品及其用途是什麼?

?視頻】"煤的綜合利用"、"石油化工產品"

?板書設計】

第八節 煤和石油

一、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 煤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組成的複雜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2、 石油是一種混合物,主要含碳、氫兩種元素。

3、 石油產品概述:

二、"煤是工業的糧食"、"石油是工業的血液"

探究活動

1、想一想:你的衣服、頭髮、你吃的水果、蔬菜溶於水嗎?所有這些物質都是有機物,這説明大多數有機物有什麼特性?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嗎?

2、酒精燈內燃燒的是什麼?你想試驗它的導電性嗎?比較酒精和無機物食鹽的水溶液的導電性。酒精也是有機物,這個實驗説明大多數有機物有什麼特性?

3、點燃一張紙,觀察現象,紙也是有機物,説明大多數有機物有什麼特性?

4、媽媽在做“拔絲地瓜”時,你觀察過蔗糖的熔化過程嗎?如果温度太高會怎樣?這説明大多數有機物有什麼特性?

5、實驗探究:證明蠟燭中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化學熱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化肥的種類和特性

2.學會對銨根離子的檢驗

3.瞭解常見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項

過程和方法:

1.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2. 增強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重點:

1.化學肥料的種類和特性

2.銨根離子的檢驗

難點:

1.銨根離子的檢驗

2.化學肥料成分的記憶。

課前準備:

教師:以舉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課題,對常見的化肥的物理性質,讓學生通過觀察、看書自己總結;對銨根離子的檢驗的教學通過實驗,激發興趣,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究;

學生: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讓學生看書、討論、實驗探究,重點掌握化肥的種類和特性。

教學過程:

一. 化學肥料

1、氮肥

氨水 nh3•h2o 易溶於水 低温密封

碳酸氫銨 nh4hco3

硝酸銨 nh4no3

氯化銨 nh4cl

硫酸銨 (nh4)2so4

尿素 co(nh2)2

?小結】氮元素可使植物細胞加速分裂和生長,促進植物枝葉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開花結果,增強抵抗力。鉀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進作物生長健壯。這三種元素都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成分。

?結論】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逸出,這是快速檢驗銨鹽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鹽。主要有磷礦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鈣)、鈣鎂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鈣和磷酸鎂)、過磷酸鈣(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氫鈣和硫酸鈣)、重過磷酸鈣(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氫鈣)

磷酸二氫銨 nh4h2po4 磷酸氫二銨(nh4)2hpo4

3、鉀肥

硫酸鉀(k2so4) 氯化鉀(kcl)

碳酸鉀(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複合肥料

硝酸鉀kno3

磷酸二氫鉀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農家肥料

二、農藥

1、作用

2、危害

三、隨堂檢測題

l.氨水見光後易揮發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須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銨在高温或猛烈撞擊時會爆炸,碳銨在受熱時會全部分解成氣體。尿素的含氮量,肥效持久。銨鹽跟鹼性物質反應,會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鉀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氫鉀是含_________元素的複合肥料,硝酸鉀是含________元素的複合肥料。

5、常用的農藥有哪些?説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化學熱的教案篇4

一、教學目的

1、掌握硝酸的化學性質。

2、瞭解實驗室制no2、no的反應原理

3、使學生了解硝酸的用途。

二、重點、難點

重點:硝酸的氧化性

難點:硝酸的氧化性。

三、教學過程設計

探究問題框架:

1、硝酸的物理性質:(直接給出)

2、從硫酸得到啟示,硝酸有什麼化學性質?(引導發現)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我們學習了氮元素的單質、氫化物、氧化物,接下來我們學習氮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硝酸。我們首先學習它的物理性質。

?板書】第四節硝酸

一、物理性質

?展示】63%濃硝酸。

?展示】發煙硝酸。

?講述】質量分數為98%以上的濃硝酸在空氣裏由於硝酸的揮發而產生“發煙”現象,通常叫做發煙硝酸。常用濃硝酸的質量分數大約是69%。

?指導閲讀】查硝酸的密度,熔、沸點。查常用濃硝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發煙硝酸”

?導入】比較一下硝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質,找出其不同點:

?觀察】色、態、氣味、掂輕重、打開瓶塞,觀察。得出結論:純硝酸是無色、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比水重,能溶於水。

?觀察】空氣裏揮發而產生“發煙”現象。

揮發性(沸點)

物理的量濃度

常用濃硝酸

易(低)

18mol/l

常用硫硫酸

難(高)

12mol/l

?導入】在化學性質上,濃硫酸的特點是具有強氧化性,硝酸是否也如此呢?下面我們學習硝酸的化學性質。根據硫酸的化學性質我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研究硝酸的化學性質。

?提示】注意與濃硫酸進行比較。哪一個劇烈。

?指導學生實驗】

?總結】國中我們已經學過硝酸的具有酸的通性,硝酸沒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我們今天主要從氧化性來學習硝酸的特性。

?板書】二、硝酸的化學性質

1、與金屬的反應

(1)與不活潑金屬反應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回答】酸性、氧化性(與銅、與碳)、吸水性、脱水性,常温下,鐵、鋁在濃硫酸中鈍化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濃硝酸的氧化性】

?實驗:銅與濃硝酸反應】

現象:產生紅棕色氣體。溶液由無色變為綠色。銅在不斷溶解。結論:銅和濃硝酸常温下反應劇烈,比銅與濃硫酸反應劇烈,銅與濃硫酸需要加熱,銅與濃硝酸反應不需要加熱。

推測產物,試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推導】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設疑】我們知道稀硫酸不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銅反應,稀硝酸能不能與不活動的金屬銅反應呢?並與稀硫酸與銅反應進行比較。

?指導學生實驗】

?總結並板書】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引導總結】濃硝酸與稀硝酸與銅的作用有何不同;硝酸與硫酸氧化性哪一個較強,從哪幾個方面表現。

?學生實驗探究】銅和稀硝酸的反應。

現象:產生無色氣體。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銅在不斷的溶解。無色氣體遇空氣變紅棕色。

結論:此無色氣體是no。因為:此氣體遇空氣變為了紅棕色。

?推導】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總結】濃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氣體。濃硝酸反應速率快,不需加熱,稀硝酸反應速率慢,有時需要加熱。

濃硫酸與銅反應需要加熱,濃硝酸不需加熱。稀硫酸與銅不反應,稀硝酸可以反應。

可見,硝酸的氧化性比硫酸強。

?引導探究】冷濃硝酸與鋁、鐵活潑金屬反應的情況怎樣呢?

?引導探究】大家回憶,實驗室能否用稀硝酸製取氫氣?為什麼呢?

?板書總結】(2)與活潑金屬反應

在不生成稀硝酸中不生成h2、在濃硝酸中鋁、鐵鈍化。

?講述】除金、鉑以外,其餘金屬全可被其氧化而溶解。

?介紹】王水的成分:濃硝酸與濃鹽酸的混合物,其體積比為1:3。氧化能力極強,可溶解金和鉑。

?實驗探究】與濃硫酸一樣,鋁和鐵都濃硝酸中鈍化,即濃硝酸把它們的表面氧化成一層薄而緻密的氧化膜,常温下可以用鋁槽車裝運濃硝酸。

?回答】不能,因為硝酸的氧化性很強,no3-起氧化作用。而不是h+起氧化作用。

?傾聽理解】

?引入】請大家用已學知識,推測濃硝酸能否與碳、硫、磷等非金屬單質反應?

?引導】推測碳與濃硝酸反應的產物,試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2、與非金屬反應

?總結】規律:一般生成最高價酸或氧化物、no2和h2o。

?討論】結論:可以。原因是:硫酸可以氧化單質碳等,所以濃硝酸也應該能氧化碳單質等。

?推導】c+4hno3(濃)4no2↑+co2↑+2h2o

?講述】因為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對皮膚、衣物、紙強等都有腐蝕作用,所以使用硝酸時,一定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萬一不慎將濃硝酸弄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用小蘇打(nahco3)水或肥皂洗滌。

?聽講、理解】

?展示】利用一瓶久置而發黃的濃硝酸的樣品,進行提問為什麼發黃。

?啟發】可能有no2產生,由於no2溶於硝酸而變黃。

?啟發】如果是有no2生成,那麼硝酸的分解產物還必應有什麼物質生成?

?引導】推測產物,試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3.不穩定性:

?提問】硝酸應如何貯存?

?分析,討論】發黃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因為硝酸分解。

?探究】在hno3中,由於氫元素和氮元素都處於最高價,又因no2的生成,是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了,所以只能是hno3中,氧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因此,可能有氧氣生成。

?推導】

c+4hno3=co2↑+2no2↑+2h2o↑

?回答】避光、陰涼處。

?小結】硝酸的特性是強氧化性和不穩定性。共同的特點是由於+5價氮元素得電子,被還原為低價態氮的化合物的緣故。

?課堂練習】

1.工業上如何貯存和運輸大量的濃硝酸

2.如何洗淨一支內壁鍍銀的試管?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化學熱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生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及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2.瞭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質;

3.學會用分子的觀點來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4.理解純淨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並會判斷典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查閲資料、觀察及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純淨物"兩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於描述物質由分子等粒子所構成,討論分子的基本性質。教材一開始從人們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現象入手,如:人經過花圃或酒店,會嗅到花或酒的香氣;濕的衣服經過晾曬就會幹燥;糖塊放在水裏,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等。通過對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的思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質是由人們看不見、摸不着的粒子構成的結論(分子是構過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通過酒精和水混合後總體積縮小,及晶體碘的昇華與凝華等實驗現象,使學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的結論基礎上進一步得出分子是運動的及分子之間有間隔的推論(即分子的性質)。之後,教材以水變成水蒸氣,蔗糖溶於水及硫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幾個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運用初步介紹的分子知識對物質發生變化時分子本身是否發生改變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行了實質性的分析。從而給分子下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

教材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確信分子存在的客觀性,展示了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分子照片,同時用生動的比喻、引導讀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運動狀態。使學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對分子的認識。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氣的組成及硫粉和鐵粉混合實驗為基礎從宏觀上對混合物和純淨物兩個概念做了區分。然後從微觀上-用初步掌握的有關分子知識進一步區分純淨物和混合物,使學生能初步建立純與不純的相對概念。

教學建議

本節重點研究的是有關分子知識。分子看不見也摸不着,對於它的存在學生很難相信,接受起來遠不如第一章知識來的快。教材第一章重點研究的是氧氣的製法及性質。對於氧氣學生比較熟悉,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建立起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氣盡管也看不見,摸不着 ,但學生能憑生活經驗確信氧氣真實存在着。鑑於此,建議在教學過程中也從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入手,例如:人經過花圃或酒店,為什麼能聞到花或酒的香氣;濕的衣服經過晾曬為什麼能幹;糖塊放在水裏,為什麼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等。將宏觀現象做為紐帶,誘發學生進行想象- 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氣,是因為花或酒中有香氣的分子(或粒子)擴散到空氣中,接觸到人的嗅覺細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氣。濕衣服能晾乾,是由於水的分子擴散到空氣中去了。糖塊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於糖的分子擴散到水的分子中間去了。以生活實際中的問題讓學生感知分子的真實存在。將宏觀現象與微觀結構建立起了聯繫。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實驗(氨分子擴散實驗、品紅擴散實驗並補充酒精與水混合實驗)融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實驗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分子的真實存在,同時也便於學生學習分子性質時,樹立起分子是運動的,不同物質分子大小不同和分子間都有間隔距離的想象。為了使學生更加確信分子的真實存在,除向學生展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分子照片外,還可讓學生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對於分子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知識的一個重點。教師首先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第一章中涉及的幾個物質變化(如:水變成水蒸氣,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觀過程,然後讓學生用初步掌握的分子知識以小組的形式從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是否發生改變,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行實質性的分析,從而給分子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

本節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使學生樹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辨證觀點?"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從保持原物質化學性質來説分子是不可分的整體粒子,因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來物質的化學性質。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分子可以再分是説它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分子起了變化,變成別種物質的粒子了。通過對分子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辨證地思考問題。分子概念中還強調了"化學性質"是因為通常討論的物理性質是一種宏觀現象,是該物質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現出來的,而不是每一個單個分子所能表現的,如:顏色、狀態 、熔點、沸點、密度等。本節知識不僅應讓學生了解分子的概念,也應讓學生弄清概念的內在含義。

在學生對分子概念有了瞭解之後,師生應對分子的基本性質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外,還應認識到分子非常微小,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分子間有間隔距離。在教學過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微觀粒子運動的動畫,一方面可以誘發學生進行想象不同狀態的物質其中無數粒子在不停運動的圖景,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增強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興趣。八年級物理中學生已學習了分子運動論的有關知識(分子是運動的,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學生指明有關分子熱運動和物態變化是物理學要深入一步討論的問題。學生如果對分子運動狀態、分子間力和物質三態相互轉化的本質有所認識,將對以後學習溶解、結晶溶液導電等大有好處。

對於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有關知識,建議教學中還是從實驗入手,讓學生由感性認識去理解混合物和純淨物,並進一步從微觀角度去分析。最後,還應使學生認識物質純與不純的相對性,培養學生辨證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從宏觀和微觀上區分混合物和純淨物。

教學難點:

對分子概念的理解;領悟混合物和純淨物的區別。

通過實驗、圖片展示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導學生抽象思維的方法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過程參考:

一、 佈置複習內容和家庭小實驗

1.複習內容:八年級物理有關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

2.家庭小試驗:將等體積的大米與小米混合後觀察總體積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過程

1.複習檢測(投影)

判斷下列變化的類型,並説明理由。

(1)水受熱變為水蒸氣。

(2)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

2.引入

同學們想過沒有,我們周圍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各種物質,象清澈的流水,閃亮的金屬,雪白的食鹽,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3.所要研究內容的實施過程:

1)演示實驗

演示氨水與酚酞混合的試管實驗,學生觀察、彙報實驗現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顏色及混合後溶液的顏色;氨水的氣味)並判斷它們是否發生化學變化。

2)指導學生實驗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兩人一組做書203頁氨分子擴散實驗。提出觀察要點:氨水與酚酞沒有直接接觸,能否使酚酞變紅?若有變化,變化的順序是什麼?(學生觀察、記錄並彙報實驗現象)

3)提出問題

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氨水與酚酞沒有直接接觸,為什麼酚酞點也會變紅?而且是由放氨水的地方由近及遠地變紅?老師補充問題:實驗時,氨水滴在棉花上,為什麼你能聞到刺激性氣味?生活中白糖放在水裏不一會兒就沒了,而水有了甜味?濕衣服能涼幹?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4)學生討論

學生大膽想象物質的構成,四人一組討論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

5)彙報與交流:彙報交流討論結果。

6)解釋

結合學生的回答解釋:我們可以想象到物質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實驗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點處,酚酞就變紅。如果跑道我們的鼻孔裏,接觸到嗅覺細胞,就能聞到氨的刺激性氣味。糖放在水中一會兒變沒了,而水有了甜味,是因為糖的小粒子擴散到水的粒子中間去了。濕衣服能涼幹,是因為構成水的粒子在風吹日曬下擴散到了空氣中。現在科學實驗已經充分證明:物質都是由相應的粒子構成的,分子就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板書:

第二章 第一節 分子

7)投影:實物投影打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分子照片,説明分子的真實存在。並指明糖、水、氧氣、二氧化硫等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學生如果感興趣課下可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c60分子結構

8)多媒體展示、討論

多媒體展示:水受熱變成水蒸氣,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觀過程。

討論:這兩個變化中,物質的分子有沒有變化;如何從分子角度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9)彙報與交流:彙報交流討論結果

10)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並提出問題: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變化,而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變成了二氧化硫分子,那麼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硫氣體,是否具有硫和氧氣的化學性質呢?(如:是否助燃)為什麼?

11)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學性質由硫分子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板書:

一.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2)提問:概念中關鍵字詞是什麼?對這些關鍵字詞如何理解?

學生思考回答

13)講解:(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講解)概念中加上“化學”二字是因為通常物質的物理性質都是該物質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現出來的,而不是每一單個分子所能表現的。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熔點、沸點等。

“最小”是指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來物質的化學性質。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14)提出問題:分子很小,但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那麼分子具有哪些性質呢?

15)指導學生實驗

a.繼續觀察氨分子擴散的實驗現象,提示觀察酚酞點顏色的變化,思考氨分子是否固定不變。

b.指導學生做品紅擴散的實驗,觀察品紅的顏色及水的顏色的變化,思考品紅分子在水中是否靜止不動。

c.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酒精和水(建議量取酒精和水的體積要稍大),觀察混合後總體積與混合前二者體積和是否相等。思考分子之間是否有空隙,(可讓學生回憶家庭小實驗中大米與小米混合後總體積的變化)

16)學生討論:通過以上實驗及苯分子的照片,討論分子有哪些性質(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微觀粒子運動的動畫)

17)彙報與交流:彙報交流討論結果

18)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並閲讀課本27頁,總結分子性質。

板書:

二、分子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分子之間有間隔

19)演示實驗:出示硫粉和鐵粉並加以混合

提出問題:

a.硫粉和鐵粉混合在一起由幾種物質組成(強調組成物質種類不同)

b.硫粉和鐵粉混合在一起如何把二者分開(目的在於説明二者混合後各自的性質保持不變)

板書:

三.純淨物和混合物

(根據事例總結純淨物和混合物定義)

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

20)舉例:學生根據對混合物和純淨物的理解,舉出幾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混合物和純淨物的例子

21) 思考:從分子角度如何理解純淨物和混合物

純淨物:由一種分子構成

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22)討論:為什麼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純氧氣中卻能燃燒

23) 彙報與交流:彙報交流討論結果

24)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並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講解。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顯示氧氣固有的支持燃燒的性質。但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因為空氣中約佔五分之四體積的氮氣影響了氧氣的性質,所以化學研究所用的物質必須是純淨物,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純淨的物質,純與不純是相對的。

25)小結:學生小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

化學熱的教案篇6

一、課程標準要求:

能描述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知道金屬、非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

二、教材整體分析:

本節在學生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元素週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識之後,通過探究第三週期元素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的遞變規律,使學生學習同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通過整合ⅶ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和探究金屬鉀的性質,使學生學習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讓學生了解元素週期律,認識元素週期表,體會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結構、元素的性質(即位、構、性)的關係,初步學會在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的指導下探究化學知識的學習方法;對化學1和國中學過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進行整合;同時體會元素週期律、元素週期表在指導生產實踐中的意義

三、教學目標:

1、以第3週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為例,使學生掌握同週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並能用原子結構理論初步加以解釋;

2、瞭解元素“位、構、性”三者間的關係,初步學會運用元素週期表;

3、通過“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培養學生實驗能力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處理和總結能力;

4、瞭解元素週期表在指導生產實踐等方面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上重點、難點

1、同週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2、元素“位、構、性”三者間的關係。

(二)方法上重點、難點

學會在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指導下探究和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

化學熱的教案篇7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選修3第一章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週期律》, 選修3第一章第一節《原子結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本節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複習原子結構及元素週期表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出發,結合元素週期表進一步探究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係。第二部分在複習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變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原子半徑、電離能以及電負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規律。本節教學需要三個課時,本--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對象分析

1、 知識技能方面:學生已學習了原子結構及元素週期表的相關知識和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變化,具備了學習本節教學內容的基本理論知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2、 學習方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週期律》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初步掌握了理論知識的學習方法──邏輯推理法、抽象思維法、總結歸納法,具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基礎。

三、設計思想

總的思路是通過複習原子結構及元素週期表的相關知識引入新知識的學習,然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表的關係,再結合教材中的“科學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最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的特徵與元素週期表結構的關係。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人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探究法,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和科學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1)瞭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變化規律;(2)瞭解元素週期表的結構;(3)瞭解元素週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探究和討論交流,進一步掌握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方法──邏輯推理法、抽象思維法、總結歸納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同時把自己融入科學活動和科學思維中,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和認知的規律性,在認識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 教學的重點: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表結構的關係。

化學熱的教案篇8

酸和鹼

課題2 酸和鹼之間會發生什麼反應

教學目標

知道酸和鹼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瞭解酸鹼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運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酸和鹼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難點:瞭解中和反應的實質。中和反應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實驗準備

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稀鹽酸至紅色剛好褪色。

蒸發實驗所得溶液結晶。

相關的cai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板塊:問題結構

引導性材料

請一名同學朗讀課前準備的有關焦裕祿主要事蹟的材料;介紹附近工廠排放的廢水的情況(有條件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紀錄片)。

問題1:從上面的材料中我們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問題2:能否利用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提出解決的辦法?要利用到哪個知識點?該知識點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同學們在討論回答上面的問題後,教師做簡要的評價,然後請學生閲讀課本第60頁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3:課文中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4:你還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哪些應用了中和反應的實例?它在實際生活中有什麼重要意義?

問題5:你能寫出本課題中關於怎樣處理工廠廢水的反應原理嗎?

問題6: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沒有想過對誰提出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擬訂一份調查報告給有關部門,其中包括你瞭解的情況和改進的方案。

點評:問題結構是構成教學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究活動的智力保證。教師展示問題結構的技巧是,先給學生“焦裕祿事蹟”等各方面的材料,為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將學生的思路送進“前沿陣地”,然後再層層深入。問題結構在抓住知識屬性的基礎上,針對中和反應的應用,採用層層遞進的形式不斷深入,不斷變換研究問題的角度實質,這一過程落實了知識技能目標,強化了過程方法目標,點撥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第二板塊:教學設計

創設情景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廁潔精洗廁所裏的污垢

引入課題 探究酸和鹼之間會發生什麼反應

活動與探究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彙報、交流

活動與探究 是酸中的什麼離子,與鹼中的什麼離子相互作用。學生猜測、討論、分組實驗、總結

用課件演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實質(驗證猜想與結論)

實踐與應用 “酸雨”導致土壤酸化;用洗潔精清洗廚具

實踐與應用 設計實驗:皮蛋有澀味,如何驗證它呈酸性還是鹼性,在食用前可如何處理並完成該實驗

第三板塊:教學範例

我們已經知道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調節土壤的酸鹼性。

②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③胃酸過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④被蚊蟲叮咬後,可以塗一些含有鹼性物質(如氨水)的藥水,可減輕痛癢。

我們還應知道

提出問題:

酸有哪些性質?鹼有哪些性質?它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反應?

猜想:

我猜想酸和鹼之間會發生的反應有: 。

實驗探究 收集證據: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結論

1.取10 ml氫氧化鈉溶液於燒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試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鹽酸,邊滴加邊攪拌至顏色剛好為無色。

3.蒸發反應後的溶液。

小結:

1.酸與鹼反應的實質──中和反應。

2.鹽的定義。

知識小結 酸和鹼能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物是鹽和水。

我發現的新問題:

猜想依據設計實驗驗證實驗現象結論

1

2

我們怎樣應用

①解釋“向土壤中灑熟石灰”的祕密。

②一些工廠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麼物質最合適?

③皮蛋味澀,如何做可除去澀味,親自動手試試看。

④被蚊蟲叮咬處腫成大包,這是蚊蟲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可塗一些鹼性物質(如nh3•h2o)的藥水,可減輕痛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⑤醋可以將熱水瓶膽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説明去垢的原理是什麼。

⑥早晨空腹時,為什麼要少吃蘋果(或酸性食物)較好?涼胃後醫生建議吃的藥丸,請想一想主要藥物的化學性質是酸性還是鹼性?治療胃病的反應原理是什麼?

⑦上網收集有關中和反應在生活中應用的資料。□教學設計

我們的感受

學完本節,我的收穫是: 。

我的啟示是: 。

我的發現是: 。

Tags:教案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