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優秀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W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及時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和指導,實用的教案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時間和學科要求,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和學習進度,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優秀7篇,感謝您的參閲。

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優秀7篇

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滲透實踐出真知的思想意識.

2.認識1度的角,能正確的使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3.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探究過程,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這一技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使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出示三個滑梯)玩過嗎?

生:玩過

師:大家都玩過!想玩哪個?

生1:第三個,這樣可以滑的快一些

生2:第一個,我想滑的慢一些,我會害怕

師:觀察一下,這三個滑梯有什麼不同?

生1:有高有矮

師:哦,你的意思是説它們的角度不同?原來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們一般以2號滑梯為標準,今天這節課我們以2號滑梯所形成的角∠1為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書)

二、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1.明確測量標準要統一,為“度”的出現作準備

師:∠1有多大呢?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學具來表示它的大小,老師為大家準備了∠1和一些學具,在1號學具袋中,請小組長打開,小組合作,藉助學具表示出∠1的大小。

學生動手測量

師:量完了嗎?誰能到前面來介紹你是怎樣量的?

生邊操作邊解説: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們這個方法非常好,老師幫你把它記錄下來(板書:角頂點邊)

師:得到是結果是:3個(板書)

師:還有不同的測量結果嗎?

生:2個。

師:還有嗎?

生:1個

師:我們測量的都是∠1,但測量結果的結果為什麼不一樣呢?把你們的小角舉起來看一下

生:我們用來測量的角大小不一樣

師:也就是標準不統一,所以測量同一個角的結果不一樣,要想獲得統一的測量結果應該怎麼辦?

生:用同樣大的角來量

2、引出半圓

師:好主意!下面我們採用統一的標準角在小組內再來測量∠1的大小,這個統一的標準角就放在2號學具袋裏,請小組長打??

生操作測量

師:哪個小組交流一下?説説你們小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測量的?能邊操作邊解説嗎?

生: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哦,你在測量的過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書)角的頂點與量角工具的頂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一邊對齊!謝謝你的交流!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鈍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幾個這樣的標準角嗎?誰到台上量一量?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我剛才注意到這個同學在測量這個角時,把這個半圓又展開了一部分,(問生)你為什麼這麼做?

生:三個小角不夠了

師:你真聰明!

師:我們再來測量一個角,大家看這是個什麼角?(生:平角)誰來測量一下這個平角?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把這個半圓全展開了!數數你的測量結果

生:8個

師:操作非常規範,請回

師:我們剛才用統一的標準角測量了幾個角的大小,想一想,這幾位同學在測量每一個角的操作過程中,注意了些什麼?

生: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展示:這些同學都把角的頂點對齊了半圓的這個點,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做中心點(板書),我們剛才説了,測量時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點對齊?(生:頂點)

師:看來這個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師把這個工具搬到課件上,再用它來量一個角(課件展示,一鋭角不能量)老師也注意到了角的頂點和量角工具的中心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這條線對齊。用這個測量工具測量這個角,同學們覺得合適嗎?(不合適)怎麼辦?小組討論一下

生:把半圓多折幾次

師:你的意思是説把半圓平均分的份數再多一些,對嗎?

3、引出並認識量角器

師:你的想法真好,已經非常接近科學家們的思想了!其實早在很多年前科學家們已經發明瞭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記作1°(板書)我們來看0刻度線到1刻度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就是一個1°的角(課件演示)你還能再找一個1°的角嗎?

生1:1刻度線到2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生2:100刻度線到101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師:你能找一個3°的角嗎?

生:0刻度線到3刻度線之間就是3°的角

師:誰到黑板上來寫一個3°?

生寫

師:你寫的真規範,請回

師:我們把0刻度所對應的這條線叫做0°刻度線,如果用量角器來測量角時猜測一下0°刻度線與角的哪一部分對齊?

生:角的一邊(板書)

師:我們來讀一下剛才那個角的度數。

生:39°

師:你是怎麼讀的?根據角的哪一部分讀出的39°

生:角的另外一條邊

師:好方法!老師幫你記錄下來(板書:另一邊度數)

師:再來嘗試一下(課件出示兩個角)

生讀數

師:在3號學具袋中就有一個量角器,請同學們打開,仔細觀察手中的量角器與屏幕上的有什麼不同?

生:還有一圈數

師:哦,也就是量角器有兩圈數字,觀察手中量角器這兩圈數字有什麼區別?(屏幕給出內刻度線)

生:內外圈數字相反

師:也就是説:外圈從左向右順時針數內圈從右向左逆時針數

師:多了一圈數字,也就多了一條0°刻度線,為了區分,我們把中心點左邊外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外0°刻度線,把中心點右邊內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內0°刻度線。

師:大家對量角器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讀出下面這幾個角的度數呢?請看大屏幕

(30°的角)

生:30°

師:你是怎樣讀數的?讀的是哪一圈刻度?

生: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我讀的是內圈刻度

師:再來讀一個角

生:130°

師:這個鈍角是多少度?

生:150°

師:請同學們總結一下,什麼時候讀內圈刻度?什麼時候讀外圈刻度?小組討論一下。

師:大部分小組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哪個小組來交流一下

生:角的一邊對齊外0°刻度線就讀外圈刻度,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就讀內0°刻度線

師:同學們真棒!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藉助量角器讀出角的度數!

5、用量角器測量角

師:這個角是多少度呢?我們一起來測量一下吧!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在量角時注意到了什麼?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生邊説,課件邊出示)

師:想不想親自量一量?(想)請同學們用手中的量角器測量這張練習紙上的每一個角的度數並做好記錄(練習卡上有鋭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開口不同,邊長不同)開始!

學生開始測量

師:都測量好了?誰來交流一下測量結果?

生:這個直角是90°,這個鈍角是130°,這個鋭角是60°這個平角是180°,這個周角是360°

師:你能不能演示一下這個鈍角的測量過程

生:把量角器轉一下,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所以是130°

師:你能再演示一下這個周角的測量過程嗎?

生:轉半圈是180°,它轉了一圈就是兩個180°,也就是360°

師:從這裏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麼關係?

生:我發現一個周角等於兩個平角等於四個直角(師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師:謝謝你聰明的小夥子

師:回憶一下剛才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步驟?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師補充板書)

師總結:這位同學總結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測量角時,就應該注意到這幾點(指板書),也就是:中心對頂點,0線對一邊,他邊看度數,內外要分辨

7、畫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量角器除了量角還可以畫角呢!想試一下嗎?(想)請嘗試着用量角器畫一個40°的角

生嘗試畫角

師:誰上台來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畫角過程演示一遍,畫一個40°角嗎?

生:我先畫一個點,再畫一條線,在40°的地方點一個點,在連起來

師:操作非常規範

師:我們一起回顧剛才的畫角的過程(課件)

首先確定角的頂點,它與誰對齊?

接着確定角的其中一條邊,它與誰對齊?

然後確定角的另一條邊

最後把頂點與這一點相連,我們畫的這個角就是一個40°的角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積極動腦踴躍發言,出色的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四、拓展訓練

師:最後有幾個問題需要在課下認真研究一下用這個壞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數?

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52~53頁小數的讀寫法,完成做一做題目和練習九的第6~7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會讀、寫小數,並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讀、寫小數。

教具準備:

幻燈、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0.2是( )位小數,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數,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數,表示( )分之( )。

2、0.4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07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138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二、新課

1、教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數,誰能舉出一些小數的例子?

(0.2 0.05 0.005 0.01……)

這些小數有什麼共同特點?(小數點左邊的數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小數嗎?誰能舉出一些例子?

(1.5 40.6 3.134 6.8……)

這些小數的小數點的左邊還是0嗎?

觀察一下:小數可以分為幾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比1小?

誰還記得整數的數位順序?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什麼?相鄰的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邊回答邊在黑板上板書整數數位順序表。

接着提問:0.2表示什麼?(表示兩個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5表示什麼?(表示百分之五,有五個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個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等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這些小數的計數單位那個?

多少個十分之一是整數1?

多少個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個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第四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認識物體和圖形

單元教材分析:

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由於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在知識的引入和運用上,要注意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化。在這部分知識中,應考慮到學生認識事物都有一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所以對於每一種圖形,都要按三個層次進行:從實物引入――抽象為一般模型――給出圖形名稱。最後,讓學生説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使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要求充分利用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來引入平面圖形,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5、在愉悦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單元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立體圖形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各種形狀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課,設疑激情。

二、操作感知

1、分―――提示概念

師出示各類實物,讓學生説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2、摸―――感知長方體

a:感知長方體

(1)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裏的小朋友説一説。

(2)彙報: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到的?(學生口答)

b: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①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説説心中的感受。

②彙報:學生仿照長方體的彙報,依次説:

正方體:方方的,6個面,稜,頂點,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光光的,能滾動

學生每彙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徵,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三、活動

數一數(出示機器人圖畫)

數一數機器人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五、課後作業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看誰搭得又穩又高

教學目標:

1、能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拼出新的圖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2、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或球拼出自己想要的圖形的過程,較清楚地向別人説明自己拼圖的內容與方法。

3、能評論別人的拼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明確要求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積木,準備用它們和大家做個遊戲。看誰能把積木搭得又穩又高。什麼是又穩又高?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1、觀察想象,擬定策略。請你觀察這些積木,它們都有什麼特點?認真思考每種積木怎樣擺放才能搭得又穩又高,然後再和同學説一説。

2、初步操作。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主,按你們剛才的想法搭一搭,看誰搭得又穩又高。(1)學生活動、動手操作。

(2)引導學生小結:讓學生説一説在搭積木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進而歸納出:把球放穩很困難。怎樣把球放穩?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解決方法討論後明確:要把球放在最上面。

3再次操作,驗證方法

三、操作比較,積累經驗

1、我們怎樣做能知道誰搭得最高了?怎樣比?

2、小組合作比較我後,請搭得又穩又高的同學介紹經驗。

3、總結歸納:讓積木的平面着保證平穩,藉助長方體的長保證高度,再把球放在最上面。並用上所有的積木。

四、回顧過程,感知方法

今天我們共同解決了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

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2頁例3、例4及相關內容。

二、教學目標

1、在操作試驗活動中經歷探索發現“三角形邊的關係”的過程,知道三角形邊的關係。

2、藉助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等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滲透建模思想,體驗數據分析、數形結合方法在探究過程中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四、教學難點

理解兩條線段的和等於第三條線段時不能圍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義。

五、教具準備

“幾何畫板”製作的教學課件,三角形的每條邊可以根據學生生成的數據輸入顯現,展示圍的過程。

六、學具準備

透明彩色噴墨膠片打印線段。

七、教學過程

環節預設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再現三角形模型——強化對三角形的認識1、談話導入,複習三角形概念。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誰來説説什麼是三角形?

2、操作試驗,感受三條線段怎樣圍成三角形,懂得圍成三角形的關鍵是任意兩條線段的端點兩兩相接。

(實物投影:三張印有線段的膠片,膠片的邊沿相連。)

師:看屏幕,現在這樣圍成三角形了嗎?

教師:誰來圍一圍?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操作,其他同學觀察,評價。)

教師:剛才的沒圍成三角形,現在就圍成了,圍成三角形的關鍵是什麼?

學生回答

學生觀察

學生操作,評價

學生討論並回答

先讓學生説説什麼是三角形,調出學生的原有認知,通過實物投影上三條線段圍的變化,一方面幫助學生重現三角形的模型,強化對“每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認識,潛移默化地指導了圍的方法。為後邊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拆解三角形模型——製造衝突,引發思考1、拆解

師:如果從三條線段中拿走一條,剩下的可能是哪兩條?

(板書:11、6和11、11)

2、討論

師:用這兩條線段能直接圍成三角形嗎?能想辦法變成三條線段嗎?

師:變成三條線段了,就能圍成三角形嗎?

(板書:能?不能)

學生動手,觀察並總結回答在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認識中,想象得到的都是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頭腦中也有大量這樣的生活原型和抽象的三角形模型。教師通過“從三條線段中拿走一條→兩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想辦法變成三條→三條線段就能圍成三角形嗎”四個小步驟的巧妙設計,打破了學生頭腦中存有的三角形模型,引發學生的思考: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質疑自己和他人已有知識經驗的機會,讓他們在審視、思考、疑惑中進入到下一個環節的研討。

三、重組三角形模型——探究三角形邊的關係

1、操作試驗,明確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

(1)明確要求。

師:實際情況是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呢?請你動手試試。

要求在動手前,小組內先一起説説打算剪哪一條,怎麼剪。組內4個人每人剪的儘量不一樣,剪完圍圍看,然後填在記錄單上。

記錄單:兩條線段11cm和6cm(或11cm和11cm)

剪後的三條線段是()cm、()cm和()cm

圍成三角形了嗎?(√或×)

(2)小組合作試驗。

教師監控:收集試驗數據

能圍成不能圍成

3、8、62、9、6

4、7、61、5、11

5、6、62、4、11

…………

(3)展示交流試驗情況,提取數據。

師:誰願意把你試驗的情況給大家看看?(學生説教師板書。)

追問:誰和他的不同?

還有補充嗎?

誰用的是11和11,説説你們試驗的結果?

師:這兩條線段在哪兒相連?

師:你們覺得他説的有道理嗎?

師:到底連沒連上,最後邊的同學看得清楚嗎?看來這兒用學具不容易看清楚,咱們用課件清楚地看看。

師:有沒有同學認為這個能圍成?到底能不能圍成,説説理由。我們通過課件演示來看一下。

(播放兩邊之和等於第三邊時圍的課件。)

(4)小結過渡。

師:通過親自試驗,大家知道三條線段有時能圍成三角形,有時不能圍成三角形。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展示結果

情況一:

全是能(或全是不能)的情形。

情況二:

有的能有的不能的情形。

學生將一條線段剪成兩條,從理論上分析能夠得到無數種不同的剪法,但圍三角形的結果只會出現兩種:能圍成和不能圍成。教師根據可能出現的試驗結果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在生生交流中提取典型數據。通過實物投影變焦放大的功能,有助於學生清晰地看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情況。幾何畫板課件隨學生生成輸入數據和動態演示過程,彌補了學具操作的不足,有助於學生達成統一認識。這幾個環節的設計,不是就內容説內容,而是讓學生在親自動手試驗基礎上,補充完善個人和小組的認識,達成共識。學生在剪、圍中思考,初步感受能不能圍成三角形,不是在比較每一條線段,而是需要看兩條線段與第三條線段的關係,為後續教學做了鋪墊。

三、重組三角形模型——探究三角形邊的關係

2、數形結合,探究三角形邊的關係

(1)提出問題。

師:試驗前我們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如果繼續研究,你想研究什麼?

師:你覺得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與什麼有關係?

(2)研討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情況。

師:三條線段在什麼情況下不能圍成三角形呢?小組同學研究研究。

師:哪個小組來説説你們的想法?(課件:輸人數據生成三角形演示圍的情況。)

(3)研討三條線段能圍成三角形的情況。

師:同學們知道了兩條短的線段的和小於或等於第三條線段的時候一定不能圍成三角形。

那三條線段在什麼情況下就能圍成三角形呢?我們來看這些能圍成的情況,一起來分析分析。

師:哪個小組來説説你們的想法?

生:什麼樣的三條線段能圍成三角形,什麼樣的不能圍成三角形。

小組討論

學生説想法

課件重現了數據對應的圖形,學生藉助黑板上的數據、屏幕上的圖形和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之間的關係。

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

1、億以內數的認識。

2、十進制計數法。

3、億以上數的認識。

4、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例題的編排增加了一些銜接語,使內容更具連貫性;還注意體現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儘量為教學提供一定的引導。

2、讀數、寫數例題的編排更具層次性,強調分級讀、寫數的好處;對大數的讀法、寫法法則,以學生討論、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顯示。

3、增加了將一個數寫成擴展式的例題。用不同形式來認識數,也為中學學習科學記數法做一定鋪墊。

4、將把一個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和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分別安排例題教學,以避免學生將二者混淆。

5、計算工具的發展原來是閲讀資料,現將其作為正文,以連環畫形式,配以簡要的文字,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歷程。隨後單獨介紹了算盤、計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嗎”的版塊,在原來的基礎上增至六個。主要圍繞:對一億的感知、數的分級、非位置制計數方法、記數符號的來歷、位置制計數方法、計算器特殊按鍵的介紹等進行,豐富學生對大數的認識,充分體會阿拉伯數字的特點和十進制計數法的優勢。

7、新增了“整理和複習”。

三、具體內容

(一)億以內數的認識

1、例1:認識計數單位和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首先通過呈現北京市的人口數,説明學習比萬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藉助計數器,利用動態撥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計數單位的基礎上,引出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並讓學生初步感知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在有了計數單位後,簡要説明了用數字表示數的方法,由此引出數位和數位順序表。並讓學生結合北京市人口數,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

教學時應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知識遷移。由萬以內的數引出比萬大的數,由已知的計數單位引出新的計數單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其在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例如,在計數器萬位上撥數,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十萬怎樣表示”的問題,經歷“滿十進一”的過程,引出計數單位“十萬”。還應注意讓學生了解“數位”的意義,體會“位值”的含義。在認識億以內的計數單位後,要説明:“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使學生初步體會計數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數位順序表後,通過説出北京市人口數中一些數字表示的含義體會“位值”的含義。

2、例2、例3:讀億以內的數。

教材的編排分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教學讀整萬的數,讓學生體會讀數的本質,第二個層次是教學讀一般的含兩級的數,總結讀數的方法。

例2的編排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整萬數的讀法的思路。第1個學生是遷移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順序把每個計數單位都讀了出來,這實際上也體現讀數的本質:就是讀出計數單位的個數。第2個學生則歸併了“萬”字,簡便了讀法。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加深對萬級數的讀法的認識。此外,例2給出的4個數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學讀含有兩級的數,第一個數沒有0,給出讀法;後邊兩個數,中間和末尾都有0,沒有給出讀法。特別是有關“0”的讀法。例3的數據的選擇也突出了讀數的重點和難點。

3、例4:寫數。

通過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上鑄字的信息,引出寫數活動。對照數位順序表,出現4個不同的數。第一個給出了寫法,採用畫豎線的形式,凸現了先分級、再寫數的思路,其餘3個則讓學生自己探究寫出。總結出寫數的方法。

4、例5:數的大小比較。

教材首先給出了20xx年6個國家到我國旅遊的人數,為學生學習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提供了生動的學習資源。法則,重點突出了兩個方面:位數相同的情況和位數不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大小比較。

5、例6:大數的改寫。

探討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小精靈的話,則凸顯了把整萬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意義和作用。

例題後面的“做一做”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一方面讓學生在“改寫”中深化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瞭解一些科普知識和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

6、例7: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學習將非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時,可舉一些實例説明近似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比如,用一個省或一個市的人口、全國國小生數、全國糧食產量等方面的實例,説明在實際生活中,一般沒必要十分精確地表示一個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數來表示。

7、數的產生。

教材通過圖文配合的方式,簡要地介紹了數的產生和數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出示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3幅圖,展現了古人一一對應的記數方法。隨後簡要説明了數字產生的原由,並列舉了三種古代數字,體現了數字也是逐步發展和完善的,並通過小精靈的話説明了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然後呈現了0~9的阿拉伯數字,並以首先通過小精靈的話説明了數字的作用,加深學生對數的產生和發展的認識。最後用簡練的文字揭示自然數的概念與特點,一方面對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另一方面也為以後把數的範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準備。

(二)十進制計數法

教材首先運用兩個實例,説明比億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凸顯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在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利用計數器數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此基礎上,“擴展”數位順序表,系統整理計數單位、數位、數級等知識,並概括出“十進制計數法”,併為億以上數的認識和讀、寫作好準備。

(三)億以上數的認識

1、例1:億以上數的讀法。

教材通過呈現地球不堪人口重負的畫面,讓學生在感受大數,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的同時。提供了3個億以上的數。讓學生藉助數位順序表把億以內數的讀法遷移到讀億以上的數之中。在讀法的總結上,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讀數和重點關注“0”的讀法問題。

2、例2: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材結合數位順序表,呈現了1個整億數和兩個非整億數,讓學生通過思考與嘗試、討論與交流,自主遷移、探究寫法,並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按級寫。

“做一做”第2題採取題組形式,把個級數、整萬數、整億數對照編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分級寫數的特點,更好地掌握寫數方法。

3、例3:把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第一個呈現改寫結果,其餘2個讓學生獨立完成,熟悉改寫的方法。

4、例4: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法求出近似數,再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所以這裏用色塊和文字標註的形式説明如何用“四捨五入”法省略一個數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然後直接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下面的閲讀材料介紹了我國古代用算籌計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位值制,感受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並由此瞭解數字“0”的產生,豐富對“0”的認識。

(四)計算工具的認識

實驗教材是放在“閲讀材料”裏的,修訂教材把它作為了正式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慾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用簡潔的文字與畫面揭示了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由兩千多年前的算籌到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了人類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與發明,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對算盤和計算器的詳細介紹。

接下來教材説明了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了解算盤在生活中的應用。接着呈現中國算盤和日本算盤的實物圖,讓學生感受算盤的影響和傳播的廣泛。最後,呈現了3幅直觀圖要求學生寫出算盤上表示的數,因為二年級已經學過用算盤記數,所以這裏簡單回顧介紹一下即可。(見“算盤的數學文化”)

對於“計算器”的認識,通過呈現結賬這一情境,讓學生了解到計算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並説明計算器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算得又對又快。然後呈現了計算器的實物圖,並標註了顯示屏及兩個功能鍵的名稱,其餘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則讓學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來的例1教學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基本的四則運算。教材呈現了加法計算的例子,減、乘、除法式題,則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例2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通過計算探索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

“大數的認識”——數感的培養

四、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國小生整數認識的最後階段,也是系統整理整數概念、讀寫法則等的過程。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數感。

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數運用的事例,突出學習大數的必要性;二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數。

2、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再創造”的過程。

大數的認識中,萬以上的數、計數單位、數位、數級、十進制計數法、大數的讀寫法則、近似數等,都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必須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3、緊緊抓住數的分級,引導學生探索數的讀、寫方法。

注意培養學生“先看級再看位,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讀、寫”的習慣。

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能正確理解和區分“計數單位”和“數位”兩個概念。

2.掌握數位順序表,類推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3.瞭解數位的意義,利用數位順序表體會“位值”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較大計數單位的產生過程,感知位值制。

2.讓學生經歷在計數器上撥珠、數數的過程,加深對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豐富學生對大數的感受和對國情的瞭解。

2.在認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和“億”;掌握數位順序表;能結合實例具體説出“位值”的意義。

難點:能正確理解和區分“計數單位”和“數位”這兩個概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活動1走進生活,走近大數

1.提問: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請看大屏幕,看圖猜一猜,這是我們祖國的哪些地方?(課件出示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龍江的情境圖,學生根據圖片展開競猜活動)

2.師:我們的祖國不僅風景優美,而且人口眾多,同學們請看!(課件出示)

20xx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

師:這些數你們認識嗎?能試着讀一讀嗎?看到這些數你們有什麼感受?

(學生自由説一説,讀一讀)

活動2提出疑問,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結合我們已經學過的萬以內數的認識,説下你想學習哪些有關大數的知識?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

(學生自由説一説)

預設

生1:我想學習怎樣讀這些大數。

生2:大數中每個數字的含義是什麼?

生3:它們各是幾位數?

生4:計數單位分別是什麼?

生5:這些大數分別是由幾個數字組成的?

2.導語:同學們想學習的有關大數的知識和感興趣的問題值得我們一起去探究,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億以內數的認識”,去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

操作指導

在這個板塊中,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引導,如果有的學生預習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強,可以正確讀出大數,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大部分學生對學習這些大數感到困難,那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萬以內數的知識,幫助他們完成知識的遷移。

板塊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動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

1.課件出示計數器。

出示探究提綱:

(1)一萬一萬地數,10個一萬是多少?十萬十萬地數,10個十萬是多少?一百萬一百萬地數,10個一百萬是多少?一千萬一千萬地數,10個一千萬是多少?請在計數器上邊撥珠邊數數。

(2)有比十萬大的計數單位嗎?分別是什麼?

(3)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

2.生在計數器上邊撥珠邊數數,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展示彙報探究成果。

預設

生1: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生2:比“十萬”大的計數單位有百萬、千萬、億……

生3: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活動2認識數位順序表,瞭解數級和數位的關係

1.課件出示教材3頁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獨立嘗試探究。

出示探究提綱:

(1)你看懂了什麼?

(2)試着説下個級和萬級分別包含哪些數位?每級有幾個數位?

(3)説一説19612368這個數中每個數字分別在哪個數位上,各表示多少。

(4)什麼是計數單位?什麼是數位?

2.學生充分探究後小組交流,集體彙報。

預設

生1:目前學到的數位順序表分三級:個級、萬級、億級。

生2:個級包括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級包括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每級都有四個數位。

生3:19612368中,前一個“1”在千萬位上,表示1個千萬。“9”在百萬位上,表示9個百萬。前一個“6”在十萬位上,表示6個十萬。後一個“1”在萬位上,表示1個萬。“2”在千位上,表示2個千。“3”在百位上,表示3個百。後一個“6”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8”在個位上,表示8個一。

生4:個、十、百、千、萬、十萬……億這些都是計數單位。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

3.小結:數位是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時所佔的位置,從低位開始每四位為一級,分別是個級、萬級和億級。一個大數中同一個數字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意義就不同。

操作指導

在板塊二的教學中,運用多種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如計數器等模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機會,把思維表象與思維表達聯繫起來。

板塊三課堂練習,鞏固知識

1.完成教材4頁“做一做”1題。

先讓同學在小組內完成,再找同學彙報。

2.完成教材4頁“做一做”2題。

(1)生獨立填寫數位順序表並回答問題。

(2)教師巡視指導,並抽取幾名同學進行展示彙報,集體訂正。

3.任意寫一個億以內的數,説一説這個數的組成。

獨立寫數後同桌同學互相説數的組成,再找兩桌同學彙報。

4.知識拓展。

師:打開教材看4頁“你知道嗎?”,請同學們自己閲讀,並在集體交流時説一説自己的理解。

預設

生1:我知道了每秒畫1個點,一刻不停地畫,需要3年2個多月才能畫完1億個點。

生2:我知道了如果1億個國小生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

生3:通過這些,我感受到一億確實是個大數。

操作指導

在這個板塊中,練習方式要靈活多樣,要求學生既要動手操作,又要動口表達;既可以獨立完成,又可以與別人合作完成。每個學生在不同的練習方式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

板塊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課堂總結。

師:説一説你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有哪些收穫。

學生多方面、多角度談學習收穫。

預設

生1:我知道了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

生2:我學會了填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生3:我懂得了每個數位上的數字表示的意義各不相同,例如:百位上的7表示7個百,千萬位上的7表示7個千萬。

生4:我知道了我們的祖國不但風景優美,而且人口眾多。

2.佈置作業。

完成教材8頁練習一1、2題。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

例1 數位順序表

教學反思

1.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大數的概念,體會大數的意義,從而建立數感。大數經常出現在新聞、經濟、科技等方面,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可學生對大數卻缺乏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充分運用主題圖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

2.藉助動手操作理解數的意義。在萬以上數的認識教學中,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及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揭示數位和數級的概念十分重要。通過撥珠數數幫助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瞭解這些計數單位所佔的數位,體會“位值”的意義。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要遵循學一程,展一程,點一程的規律,當學生獨立自學和小組交流遇到問題時,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及時、準確地進行點撥,使學習的過程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

202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2.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後使其表面積最小的策略。

教學重點: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

教學難點:引導觀察、比較、交流、反思,得出節約包裝紙的策略。

教學用具:課件、盒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收過禮物嗎?能説説你都收到了什麼禮物?

生:玩具車,變形金剛……

師:你們的禮物包裝過嗎?老師也收過一些禮物,而且是包裝過的禮物,想看看嗎?(課件演示,欣賞包裝好的`各種禮物)

師:剛剛大家欣賞的禮物怎麼樣?

師:生活中我們如果要送某種禮物給別人,通常會用漂亮的包裝紙包起來更漂亮,要包裝一個禮品,要考慮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1:如何進行包裝(師:問的真好,等我們動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樣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裝紙(師:你一定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麼包裝最省紙呢?(師:聰明的你上課認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師:哦,包裝禮物中有這多的我們還不知道的學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包裝的學問(板書:包裝的學問)

二、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師:老師收了這麼多的禮物,老師懷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給我的親人送上一些黃金搭檔,(課件出示圖片)首先我要送給我的第一個親人。猜猜他是誰呢?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小孩,個子長高不感冒,你説他是誰?

師:老師準備送一盒黃金搭擋送給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長.我也想用包裝紙包裝成精美的禮物。

師: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裝紙呢?你能幫幫老師嗎?

生:求出表面積,量出長,寬,高(課件出示有關數據)

生:求出的表面積就是包裝紙的大小。(師用驚奇的表情注視)

師:這個同學真厲害,知道包裝紙的大小就是表面積的大小,你們和他一樣聰明嗎?試試看,怎麼樣來計算包裝紙的大小了嗎?動手算一算.

(生獨立完成,投影出學生答案,並對其進行講解)

師:來,你來給大家展示一個你的結果,你是怎麼來算的?並説説你的想法)

師:你們都是這樣算的嗎?同學們真不錯,來,掌聲歡送她.

2.師:剛才老師在同學的幫助下,知道包裝一個黃金搭擋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裝紙,我想我弟弟收到這麼漂亮的禮物,一定會很高興,在這裏老師替弟弟謝謝大家了。現在我想送給第二個親人,我要送給誰呢?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女士,細膩紅嫩有光澤

師:對,同學們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師想送給我尊敬的媽媽。我要送給她兩盒黃金搭擋。(手勢)師:你覺得可以怎麼來包裝呢?有幾種包裝方式呢?你建議老師選擇了哪種方式包裝?為什麼?(手勢配合指向屏幕)

師:想想看(凝視5-6鈔鍾)來,同桌之間藉助手中的模型擺擺看.

小組反饋,小組登講台進行解説。

師:同學們不僅是個愛動手,也是一個愛動腦的好學生。掌聲贈送給他們精彩的解説。

師:有3種包裝的方法,那你想建議老師選擇哪種包裝的方法.(第c種)

生1:第c種,因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紙。

師:你這個想法真好,很有節約意識,你真是個懂節約的好孩子。(板書:節約用紙)

師:但這種包裝方式真的是最省紙嗎?(表情懷疑狀)有什麼方法證明是最節約的呢?

生2:計算出包裝後的表面積.再進行比較。

師:真不錯,我們試試看。(學生反饋,展示學生計算結果)

找兩位學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並扣留這兩位同學,要求學生聽聽這兩位學生的想法,(掌聲歡迎我們小老師為我們説説他的想法)

師:通過剛剛的活動,我們發現果然是第c種最省包裝紙,那現在你能發現包裝的祕密嗎?

生反饋。

師板書l節約用紙:重疊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就越節省包裝紙

三、再次嘗試,總結規律: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包裝中最省包裝紙的學問。現在老師要送出最後一個禮物,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長輩,腰好腿好精神好)

師:我想祝我的爺爺,奶奶身體更加的棒,(動作配合)我要送3盒黃金搭擋。

師:看大屏幕,你能回答這的問題嗎?(課件呈現)

師:用你們探索出的包裝的學問,想一想?(如果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藉助模型擺一擺)

3.小結。師:非常感謝同學們幫我包裝出了這麼漂亮而精美的禮物,你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嗎?

四、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什麼節日嗎?(母親節)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

母親節快到了,小明和爸爸為媽媽挑選了一套分為上、中、下集的書,每本書長、寬、高分別為20釐米、15釐米、8釐米。小明想親手將這套書用彩紙裝飾起來,請你為他設計一個裝飾方案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