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微教案推薦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W

大家在制定教案時一定要考慮實際情況,教案是在上課之前老師們需要認真準備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數學微教案推薦5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小數學微教案推薦5篇

國小數學微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相同數位對齊和從個位加起的算理,掌握豎式的寫法.

2.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筆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3.會用豎式正確地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

教學重點

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豎式的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口算並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30+4050+20xx+20xx+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導入:34+5怎樣口算?

引導學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師明確: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寫成豎式,用筆算.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學習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首先學習不進位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1)教學豎式的寫法.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橫式:34+5=_________

教師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擺出3個整捆的和4根單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單根的小棒下面擺5根單根的小棒.

學生討論: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應該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來?引導學生得出:5根單根的小棒要和4根單根的小棒合起來.

教師講解:寫豎式時一位數5要與兩位數的個位數4對齊,也就是個位和個位對齊.在第二個加數的左邊空出十位的位置寫上加號,然後在下面畫一條橫線表示等號.

邊講邊板書:

教師提問:寫堅式時一位數和兩位數的哪一位對齊?為什麼?

(2)教學計算方法.

教師演示: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一共是9根單根的,3個整捆的.

教師講解: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也就是把個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數寫在橫線下面的個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個十,在橫線下面的十位上寫3.

在原板書的基礎上繼續板書:

(3)閲讀教科書例1,填上得數.

教師説明:書上虛線方框中的式子是為了説明計算過程,以後做題時不用寫出來.

(4)反饋練習:完成第75頁“做一做”.

32+6=3+45=

先讓學生説説怎樣對位,然後寫在書上.訂正時強調:一位數和兩位數的個位對齊,得數的個位也和個位對齊.

3.教學例2.

(1)豎式的寫法.

我們會用豎式計算34加5,那麼34加25怎樣算呢?(板書:34+25=)

教師演示:先擺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擺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對齊,單根的和單根的對齊.

學生討論: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該怎樣算?啟發學生得出:單根的和單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師點撥:也就是相同單位的數相加.)

學生討論:寫豎式時應該怎樣對位?啟發學生得出: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教師點撥: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板書:

提問:寫豎式時怎樣對位?

(2)教學計算方法.

教師演示:先把單報的小棒合起來一共有9根,再把3個整捆的和2個整相的小棒合起來,是5個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組討論:計算時先把哪一位上的數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數?

引導學生彙報:先把單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4加5得9,在橫線下面個位上寫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個整捆,也就是5個十,在橫線下面的十位上寫5

教師板書:

(3)閲讀教科書76頁例2,填上得數.

回答問題:①在上面的豎式裏是怎樣對位的?

②在上面的豎式裏,是從哪位加起的?

引導學生得出: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先加個位上的數,再加十位上的數,也就是從個位加起.

告訴學生:以後做題虛線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寫.

(4)反饋練習:完成第76頁“做一做”第1題.

24+63=52+36=

先讓學生説説怎樣對位,然後填寫上面的括號,再讓學生説説從哪位加起,然後計算出得數.

4.看書,質疑.

(三)全課

筆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隨堂練習

訂正時讓學生説一説是從哪位加起的.

佈置作業

練習十八第2題.提醒學生:寫豎式畫橫線時要用直尺,書寫要工整,對齊數位,認真計算.

2.筆算下面各題.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國小數學微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驗算,包括沒有餘數的和有餘數的。

2、通過具體的問題,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

重點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及意義。

教學流程

一、口算題

1、第三題第(1)小題,學生完成;

2、完成後校對反饋,並且説出口算的算法。

二、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出示例題圖,觀察圖中的數學信息,並結合問題1進行詳細解讀;

2、如何解決第一個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在學生引導下列式;

3、計算,得到答案(鼓勵口算並且説一下口算過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驗證計算的正確?講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驗算的時候我們一般用乘法驗算。誰會驗算?12×3=36,並且理解一下,每一個數字在乘法中的意義,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5、出示一道題目64÷2並要求驗算,上隨堂本。注意橫式上改寫什麼,在反饋的時候重點查。

6、在做完這兩道題目之後,從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入手,引出驗算的第一種情形:商×除數=被除數。(引導學生,教師不説出)

7、快速口算55÷5並且驗算,學生説。

8、完成第三題第(2)小題的口算,並且説説為什麼能算的這麼快。

三、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接着出示問題,65元可以買多少塊冰淇淋,還剩多少元?

2、學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這回要求學生自己檢查橫式,看看有沒有錯誤。

3、你會驗算嗎?分兩步進行,先從意義出發,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義是買冰淇淋花去的錢,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錢;再用豎式表示理解: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4、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甄別,完成第一題的題目,回答問題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積,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來互相驗算”

5、你能根據我的算式再説出一組像這樣的式子嗎?

58÷5=11……3

四、獨立完成除法的驗算

1、完成第二題的剩下一題,並且請學生板演;

2、關注豎式中驗算的部分,並且説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3、注意格式的問題:“橫式上的餘數有沒有丟”、“橫式上的商會不會寫成被除數”……,找到問題之後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視;

4、完成68÷6的驗算過程,查除法豎式有沒有錯餘數在驗算的時候有沒有加橫式上有沒有寫錯

五、全課總結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要重點訓練學生説)

2、課堂作業:補充p2

國小數學微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及描述小數乘整數的過程。

3.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算法。

?教學準備】

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秋天到了,人們都在廣場放風箏。有三個小同學也想去放風箏,他們想買一樣的風箏(課件展示例題圖)。大家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

[意圖: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思想,併為下面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整數提供條件。]

二、自主探索

(一)瞭解小數乘整數

1.説一説如果是你,想買哪種風箏?

學生自由回答。

2.根據學生彙報情況,教師提出:××同學説想買3.5元一個的風箏,那麼買這樣的三個估計需要多少錢呢?學生思考並彙報。

師:你們能不能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彙報(可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敍述板書:

方法1:連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後相加。

方法3:豎式筆算35角×3=105角。

方法4:豎式筆算3.5元×3=10.5元。

[意圖: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地進行估算、筆算,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計算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懂得估算也是檢驗筆算的一種方法。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又瞭解了新的解決方法──豎式筆算。]

3.小結引出課題。

師:剛才我們在解決買三個風箏一共用多少錢時,想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指板書),可以用小數加法解決,可以化成元角分來解決,還想到了把元角分轉化成乘法豎式來計算,同學們可真棒。(二)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的算理、算法

1.比較發現。

師:同學們看這個乘法算式,與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學生會發現,算式中有小數或小數乘整數。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小數乘整數。)

2.嘗試解決。

教師出示0.72 × 5。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計算方法。

(3)彙報演示。學生彙報的同時展示學生計算過程。可能有兩種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認識到乘法比較簡便。

教師板演乘法豎式計算過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師: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三點:怎樣把乘數轉化成整數;乘積如何處理;積末尾的0如何處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動交流,總結概括。

師:同學們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想到了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誰能舉個例子和大家説説具體的方法,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呢?

學生舉例子説明算理,並板書。

[意圖: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知識潛能及合作能力,並自主獲取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師作為一名點撥者、合作者,在重點處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説明計算方法,給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實踐應用

師:(出示主體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並學會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我們看圖中還有幾種不同的風箏,如果買3個其他形狀的,需要多少錢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來?

學生獨立計算,彙報交流。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出課件)。

1.放飛第一個風箏。(點擊第一個風箏)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學生計算後,引導學生説一説是怎樣算的,比較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3.07×8

學生獨立筆算。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2.放飛第二個風箏。(點擊第二個風箏)出示:

(1)看誰觀察得最仔細,你發現了什麼?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決問題:小紅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飛第三個風箏。(點擊第三個風箏)出示:試試你的智力。

用1到5五個數字及小數點,任意組成小數乘一位整數的算式,並算出來。(能寫幾道寫幾道)

[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加強了學生對小數乘整數的理解,又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四、總結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想對大家説點什麼?

國小數學微教案篇4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14面2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結合“擺碗筷”的具體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與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呈現孩子“擺碗筷”的情境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緊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雙數與根數之間的對應,填表表示這一對應關係,再根據這個表,寫出乘法算式,編制2的乘法口訣。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不僅學習了2的乘法口訣,而且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將對學習後繼的乘法口訣產生積極的遷移和影響。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裏會做家務嗎?

參觀小明在家做的什麼家務。(課件出示 ,讓學生觀察)小明在做什麼呢?(生:幫着擺碗筷。)

師: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做家務(擺筷子)”這一情境來學習2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2的乘法口訣)

關於2的乘法口訣你能背出幾句呢?你知道它們表示什麼意思?是怎麼編寫的嗎?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説一説。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擺碗筷這幅圖,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小明一邊擺一邊説的什麼? 你們能幫助小明把其餘的筷子擺好嗎?

2.擺一擺,數一數。

在準備擺之前聽清楚幾個要求: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2)要求邊擺邊説: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3)邊擺邊把14頁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

3.試一試。

(1)根據表格寫乘法算式。

師:1雙筷子2根也就是幾個2?(1個2),那麼1個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們會嗎?

師:2雙筷子呢?(2個2) 2個2是4,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又是怎樣的呢?

師:同學們很聰明,那你們能根據表格寫出3雙、4雙、5雙……9雙所對應的乘法算式嗎? (學生同桌交流後,獨立填寫算式,再彙報;老師按順序板書乘法算式。)

(2)觀察算式和剛才板書的口訣有什麼關係?

(3))尋找2的乘法口訣的祕密。

4.讀一讀、記一記。

(三)鞏固新知、拓展思維 1.摘蘋果(口訣基本練習)

2、猜一猜(口訣與算式基本練習)

兩個盤子裏分別放了5個蘋果,上面用白紙蓋住,猜一猜每個盤子有幾個蘋果,並説出兩個乘法算式和所用的乘法口訣。

3、獨立完成作業第三題,師巡視批改。

4、你知道嗎?(關於口訣的一些歷史資料)

乘法口訣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有着悠久的歷史。它讀起來很順口,使乘法算的又對又快……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節考評課,也是進入新校被校領導所認識的第一次展示的機會。雖然沒有試講(試講是我一貫比較反對的一種展示自我的方式),但是從思想上比較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地方的處理臨時發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時間關係怕完整的教學結構無法展示給聽課的領導,以學生髮展為本思想被淡化,關注學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課後想起遺憾的地方還是不少加上李老師的診斷思路清晰了許多。

關鍵處: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並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裏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並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後,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麼關係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於此處編制的。對於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係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關係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節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鬆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師説的沒有錯: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麼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節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麼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麼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説細節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髮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麼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

國小數學微教案篇5

【教學內容】

綠色出行。

【教學目的】

通過計算,設計調查表,分析調查結果聯繫交通現狀,體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進一步應用代數及統計等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複習講授】

教師:同學們今天都是怎麼來到學校的呀?是坐汽車的多呢還是騎自行車或者步行的多呢?翻開課本105頁,我們一起

來學習一下綠色出行。

1.組織學生閲讀綠色出行相關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學生彙報對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

2.講授第1題。

教師:根據題中要求的數據,我們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舉手回答。

學生:①xxxx年末汽車數量;②一輛汽車平均每年行駛路程;③xxxx年末私人轎車數量。

教師:很好,那麼請同學們用上述數據求出第1題的.結果。

汽車: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噸

7932.2×15000=119088000噸

私人轎車: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噸,

6915.2×15000=103728000噸

3.講授第2題。

教師:剛才我們求出了全國的排放量,下面我們幫小明算一下,他們家的排放量。

學生獨立思考,交流檢查,教師評講。

板書:小明爸爸從家到單位的距離: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駛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師:根據前面的信息,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①媽媽的單位和爸爸的單位一樣遠;

②媽媽坐地鐵比爸爸開車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環保。

5.組織學生設計調查表,調查本班學生及家長的交通出行方式。

6.講解第106頁閲讀材料“你知道嗎?”。

組織學生就“綠色出行”展開小組討論,相互交流。

教師講解統計材料中的同比和環比。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綠色出行

小明爸爸從家到單位距離: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駛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