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優秀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W

華而不實的教學反思對於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是沒有幫助的,作為一名教師,小夥伴們務必要經常性地撰寫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優秀7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優秀7篇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1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用7的乘法口訣求商》,在預習作業中安排學生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和用7的乘法口訣求積,並讓學生説出所用的乘法口訣,讓學生明白“口訣”在計算乘除法中的作用,為學生順利地運用7的乘法口訣求商做準備,也便於學生把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

教材有意識的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做花環的實際問題為素材,讓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情境中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然後結合自學提綱進行小組交流學習。學習菜單:

1、觀察:一共有幾朵花?

2、如果每7朵紮成一個花環,可以扎幾個花環?你能列式解答嗎?

3、如果紮成4個花環,平均每個花環有幾朵花?你能列出怎樣的算式呢?

4、在小組裏説説你是怎樣想的?先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提出的問題,小組成員共同討論、交流,從實際操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交流中獲得啟發,找到題中的數量關係,從而利用數量關係正確的解決問題。這樣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新知,在活動中去思考、探索、發現、應用。

?補充練習》上有這樣一道題,把42個蘋果平均分給明明和他的6個同學,每人分到多少個?由於題中隱含了一個條件,一共有幾人?學生讀題不仔細,沒有看清條件明明和他的6個同學,就是一共有7人這個數學信息,絕大部分的學生都列出了:42÷6=7(個)。講評時,通過要求學生仔細讀題,説説把42個蘋果平均分給了幾個人?這7個人是怎麼算出來的?通過引導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教育學生讀題時一定要細心體會題意,多讀幾遍,審清題意,才能下手解決問題。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2

在教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這一課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不僅注重了情境的導入,提高孩子們的參與熱情。

開啟課時,我注重從孩子的身邊挖掘素材,引出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加以複習鞏固,緊接着引導學生回憶這些運算定律曾經運用到什麼知識中,引導到小數乘法的簡算中,為後面的新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真正達到了“以舊導新,以舊帶新”的效果。

同上我還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與猜想,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動力。在新授課時,我設計的兩個環節,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第一,在複習完後,我讓學生自己説説,你現在最想研究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孩子們表現出空前的熱情,比如有的孩子談到想研究一下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廣到分數乘法?於是我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去大膽的猜想。孩子們的思維活躍極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預料;

第二,在探究確認上述問題後,我又讓學生大膽的質疑,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中會起到什麼作用呢?真的能簡便嗎?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們又樂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簡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課下來,孩子們始終處在“質疑——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中,真正變成了學習的主人,而且也讓我懂得的教是為學服務,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課堂!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3

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認為學生要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通分的方法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學、合作交流等活動完成這節課的學習。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沒有追求表面上的花哨、熱鬧,而是以學生的思維訓練貫穿整堂課,讓學生在不斷的猜測、驗證、交流、總結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例如:在比較2/5和1/4大小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讓學生觀察一下,它們有什麼特點?

2、你們知道它們的大小嗎?你準備怎麼比?你們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各小組確定一種方法,開展討論研究,等一下分組彙報。

3、分組討論學習。

4、請大家上台演示交流各自的方法。

我讓學生大膽猜測哪個分數比較大,繼而用自己的方法驗證,結果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們居然找到了多種方法比較這兩個分數。(化小數的方法進行比較、化成同分母分數再進行比較、化成同分子分數再進行比較畫兩個相同的圓,分別用陰影表示着兩個分數,再觀察比較大小)。

接着我對學生採用的各種有效策略給予肯定,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軌跡,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通分的概念時,我不急於向學生講解,讓學生在自學、交流中自己去發現通分的兩個基本條件,理解通分的意義。還比如:在總結通分的一般方法時,我讓學生嘗試通分後,再回憶通分時先想什麼,在做什麼?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只需略加整理,就輕鬆地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了。整堂課中,學生一直處於輕鬆而又緊張的思維活動中,我沒有指令性的要求,沒有權威性的評價,我認為,這樣的課,才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也有一些比較遺憾的地方,我總體感覺講課效果不好,我備課不夠充分,教學環節不是很嚴密。孩子們不能迅速找到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這和前面最小公倍數的知識掌握不牢固有關。在小組合作上不到位,沒有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討論,沒有發揮小組長的作用,今後要提前培訓小組長,讓她們充分預習,在小組交流時給組員指導,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後我要不斷學習,敬請領導老師們指導我的教學,我會不斷探索,以期打造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4

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脱式計算也涉及到,但運算順序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雖然拿到一個算式,你問他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他都知道,但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卻很大,有相當多的孩子寫完算式接着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位置。這説明了看似簡單的運算順序並不象想象的那麼簡單,只要記住運算順序就能計算,在識記和運用上還存在着脱節問題。

學生在學習上還存在着一些困難,對脱式計算的格式的書寫問題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寫在等號後面,不計算的把它扔在一邊,什麼時候需要了再寫出來,出現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況;還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寫前面,任意顛倒數字以及運算符號的順序,導致計算結果出錯。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陷入了思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級學習的影響,在先算的部分下面劃線,誤以為先算的要寫下來,而不是把計算的結果寫下來。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呢?

第一,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從而明確運算順序。

第二,熟記運算順序,達到張口就來的水平,這樣在計算時就形成條件反射,看到算式接着就知道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運算順序的熟記,為學生計算的步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關解決了學生頭腦中的一個難題。

第三,在書寫格式上要做好示範工作,邊講邊寫,告訴學生這一步算的什麼,寫的數是哪個算式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沒有參與計算的要原搬照抄,參與計算的是寫計算結果。

第四,練習時要讓學生説計算的運算順序,利用同桌或左右鄰的關係進行互幫互助,達到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第五,在解答解決問題時,提倡學生列綜合算式,在糾正錯誤中讓孩子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正確的書寫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計算能力。雖然單元結束時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和脱式計算的要求,但在教學中還是走了一些彎路。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5

多年教一年級數學的經驗告訴我,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數學起源生活,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跳繩》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8個同學上台,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後引導學生討論8由幾和幾組成,並列出相應的算式。還可以問:玩具車和冰淇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後,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8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

二、以估計為動力,引導學生猜方法,探索數學的奧祕。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猜數遊戲》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培養競爭意識,在比賽中增長信心。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6

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這裏所説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抓住一個“思”字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着學習的效果。實踐中我們發現,優質的數學課堂無不時時處處閃爍着思維的火花,在數學課堂上思維是“魂”,抓住了思維訓練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設計與實施教學時,要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為出發點,注意挖掘教材中藴涵的思維素材,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思辯的機會,使學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方法,教會學生有理、有據、有序地思考與解決問題。

三、突出一個“活”字

這裏所説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鍊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麼,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藴涵着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裏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於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重視一個“練”字

必要的練習是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堂上更不容忽視,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不能很好的處理“練”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練的目的性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隨意性大;練的習題不夠精選,思維難易度把握不準,層次性不夠明顯;不能正確處理練與講的關係,以講代練或以練代講的現象普遍存在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擺正練與講的關係,還要精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我相信,只要我們重視“練”,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就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五、講究一個“創”字

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新課標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更需要創新,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麼,面對新教材我們怎樣結合學生實際活化教材?怎樣選擇恰當的內容呈現方式?怎樣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創新,講究教學藝術。教學創新是有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對新課標的理解與把握、對教材的鑽研、對學生生活實際的瞭解。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課標、實踐新課標,潛心鑽研教材,走進學生的數學生活世界。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追求創新,勇於實踐,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而又促進學生髮展的創新之路。我們的課堂教學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有效,會因為創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們的學生也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愛數學,在數學的課堂上他們將得到更大的收穫,得到更好的發展。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7

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的是四則混合運算,即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以及帶小括號的運算。這部分內容是以前學習了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概念的梳理。

教學時我採用了知識的遷移的教學方法,更加註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主要收穫:

在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點進行教學:

(一)運用數學術語讀題意和口述運算順序。

在學習混合式題時,要求學生意讀題。如:16×4+18 讀作:16乘4的積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讀作:50減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差、積、商,乘、除以、除”等數學用語的含義,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在讀題時讀錯數的現象,也為後面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敍述題作了必要的滲透。

(二)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解題步驟,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1.觀察:觀察題目裏有幾個什麼樣的數,含有幾種運算符號及括號的位置。

2.分析:分析題目中每個數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運算關係,是否有簡算部分,哪些運算可以同步進行。

3.確定:通過觀察、分析,確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4.計算:在分析、確定的基礎上,根據相應的計算法則和運算性質進行計算。計算重要看準數字和計算符號,能簡算的儘量簡算。

5.檢查:在計算的每個步驟中,都要及時檢查、及時驗算。首先,看數字和運算符號是否準確,然後,看步驟是否合理,在看結果是否正確。

(三)能運用租船問題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選擇最佳方案,最省錢。

1、閲讀與理解:讀懂要求,理解題意。

2、分析與解答:通過理解,假設使用一種方案,看其結果再進行調整。

3、回顧與反思:通過解答,選擇最佳方案並作答。

二、教學中的問題:

我原以為學生只要掌握運算順序就可以學的很好了,但通過作業情況來看,並不樂觀,學生在做混合運算時出現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同學知道了運算順序,但還是習慣於把先算的結果寫在前面,沒有算的寫在後面,導致出錯。或者還是從左往右計算。

(2)計算態度有問題,比較粗心,如抄錯數字,看錯運算符號。

(3)對於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很迷糊,在列綜合算式需要加小括號時總是忘記加。

(4)特別是78+26—38+49這種形式的運算,學生經常出現計算順序錯誤,沒有認真審題目中的符號,就先算兩邊,再算中間了。

將以上學生的問題羅列出來,為的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

三、改進措施:

1、堅持每天進行計算練習,固化學生的計算能力。

2、對於有特點,容易造成審題失誤的內容進行形象化的訓練,提高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和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