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教版語文教案10篇 精細備課:人教版語文教案優化策略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8W

人教版語文教案是一套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面向國中語文教育的優質教育資源。其以有趣、生動、貼近學生實際、注重形成性評價為特點,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會語文,走向成功。

人教版語文教案10篇 精細備課:人教版語文教案優化策略

第1篇

①什麼是“建安文學”和“三曹”以及“建安七子”,曹操的《短歌行》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

②“建安風骨”的兩大特徵。這一時期正是社會大動盪的時代。東漢帝國在黃巾大起義的打擊下名存實亡,形成大小軍閥羣雄割據的局面。經過一段激烈的軍事鬥爭,逐漸由曹操統一北方,與此同時,吳國的孫權,蜀國的劉備分別據有東南和西南地區,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儘管漢獻帝的統治已名存實亡,但為爭取人心,仍打着漢獻帝的旗號,歷史上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期產生的文學,文學史上稱為建安文學,主要是詩歌。建安文學的代表詩人主要是曹操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稱為“三曹”。圍繞在他們周圍的文士,最著名的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王禹、應揚和劉禎七人,稱為“建安七子”。他們都親身經歷了漢末的動亂,親眼看到了社會的深重苦難,又都有重新整頓山河,實現國家統一的理想和抱負。因此,他們的詩歌有兩個鮮明的特色,文學史上稱為“建安風骨”:

一是詩人勇於面對現實,反映戰亂給社會帶來深重的苦難,充滿現實主義精神,

二是詩人對實現國家統一有強烈的理想和追求,慷慨悲涼,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

2.瞭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這三首詩。

培養學生鑑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鑑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體會詩作借牛郎織女星描寫想像畫面的奇神和美麗,體會政治家廣納賢才統一天下的宏願壯志,體會隱逸詩人的恬淡心境、悠然情調。

如果字詞過關了,對詩歌的淺層次的鑑賞比較容易辦到,但深層次的鑑賞恐非易事。希望能夠通過這三首詩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較深層次的鑑賞。

2.從知人論世和語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進入意境。

1.第一課時,讓學生誦讀第一、二首詩,並嘗試着從表達技巧上進行鑑賞。

2.第二課時,讓學生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從情感深處與《歸園田居》產生共鳴。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

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捨去,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説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於有的人知道舍什麼,得什麼,什麼時候該舍,什麼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後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後人稱之為“靖節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鋭,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願在紛亂黑暗的現實裏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後,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後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的愉悦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一首。

1、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説: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

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古體詩的藝術王國,一起領略古體詩的詩情畫意,體悟古代詩人的心靈世界。

學習今天的課文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古詩十九首”有所瞭解。《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於南朝梁代蕭統《文選》。

蕭統編選《文選》時,選了十九首,題為“古詩十九首”,後成為文學上的一個概念,這十九首詩的風格,內容都有很多共同之處。

作者為一批失意的文人,他們是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爭權,的產物。由於生活上的失意,促使他們用詩歌來抒發心中的苦悶、彷徨、憤懣,用以慰藉心靈上的空虛、絕望。十九首的成就在於能把這些常見的主題表現得扣人心絃,驚心動魄,中國從此開始文的自覺和人的自覺階段。

?古詩十九首》歷來都推崇備至:它被明朝的陸士雍稱為“《風》餘”“詩母”(《古詩鏡?總論》),歷來對其評價甚高。如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稱其“實五言之冠冕”,鍾嶸《詩品》中則稱其“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幹金”,謝榛《四溟詩話》中説其“格古調高,句平意遠,不尚難字,而自然過人矣”。《古詩十九首》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我希望借課文所選的《迢迢牽牛星》一詩為你們打開一扇通向《古詩十九首》的'門,更希望我們通過對《古詩十九首》其他詩篇的自主探究、深入學習,與經典來一次親密的接觸。

?迢迢牽牛星》抒寫牛郎與織女隔河相望不能團聚的相思之情。詩以神話為題材,想象豐富,意境優美,洋溢着浪漫主義情調。那麼,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魏晉文人的藝術世界。

給三分鐘學生自己朗讀,讓他們在朗讀的過程中初步揣摩課文的意藴。

盈盈一水間:只隔一條又清又淺的河。盈盈,清澈的樣子。

脈脈(mò mò)不得語:含情脈脈而不得説話。脈脈,相視而含情不語的樣子。

要解讀一首詩不容易,所以今天我們要從一個切入點把握,相信同學們讀完這首詩都會有一個感覺:“美”,那麼,我們就從“美”的角度來欣賞《迢迢牽牛星》,看看它美在什麼地方:

段解:詩人遙望夜空,描寫天空景象。銀河阻斷織女牛郎,也引出人的無限遐思,開頭一句從大處着筆。

解讀:“迢迢”寫距離之遠,“皎皎”寫星光之亮、明亮的樣子,形象鮮明,既寫了織女星的光潔明亮,又使人聯想到人間思婦的皎潔美好之貌。疊字“迢迢”和“皎皎”兼寫牽牛星和織女星,使人產生一種夜空廣大、星光燦爛的視覺感受。

段解:直接描寫織女織布的情狀,既寫了織女的情、神、動態,又寫出了勞動的過程:纖纖素手穿梭織布,一梭又一梭,無休無止。

解讀:這兩句所寫,詩人的視線由廣袤的夜空移到織女星,寫想象中織女織布的情狀,描繪出了一個勤快的勞動婦女的美好形象。“纖纖”狀素手之修長。這是多好的一雙手啊!它柔軟雪白、纖細修長。“札札”狀織布之繁忙。“纖纖”和“札札”,一狀形,一摹聲,由遠而近,先人後物,形聲生情。

段解:由牛郎織女不能相會,揭示出現實和願望的矛盾。“終日不成章”是問題的關鍵,也是矛盾的焦點。“終日不成章”的存在,勢必導致“泣涕零如雨”的結果。

解讀:織女織成布,才能與牛郎相會,相傳王母為阻止牛郎織女相會,讓織女永遠織不出成形的布來。於是,織女一天一天織呀織,終日織不出布,只有哭得淚如雨下。銀河水不是又清又淺嗎?兩人又能相隔多遠呢?可是終究不能相會。作者由牛郎織女的不能相會,揭示出現實和願望的矛盾。這四句是由事——不成章,而到人——泣涕零如雨,再到人之憂思。

段解:寫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望,一條清淺的河流阻斷了一對有情“人”,只能相望而不能言語。但銀河阻斷的只是相會的路途,牽牛和織女的含情脈脈之思卻是阻斷不了的。

解讀:“盈盈”寫水之狀貌,清淺的樣子;“脈脈”寫人之情貌,含情的樣子。“盈盈”和“脈脈”,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卻不得語,只能含情脈脈,隔河相望。這兩句詩揭示矛盾之鮮明,表情之深情,景情之交融,聲情之並茂,雅俗兼得,堪為詩歌上乘。

迢迢——路之遠纖纖——手之纖細皎皎——星之燦爛(月之白)

札札——織布聲盈盈——水之清淺脈脈——情之真(深)

?迢迢牽牛星》這首詩五句十行,一氣呵成,層層深入,哀婉動人,連用六個疊音形容詞,突出了該詩哀婉的情調,因而具有較強的表現力。這首詩還句句押韻、隨韻成趣,自然而深切地表現了景中情、情中景。

c.沙漠垂(通陲)涕零(零星)不得中(通“衷”,心裏)顧私

(1)曹植,字______,《白馬篇》又名《______》,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俯身散馬蹄”以及“捐軀赴國難,______。”是千古名句。

(2)《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些詩作的剪輯,最早見於___________蕭統的《_____________》。

(3)陶淵明,一名_____,字_______,東晉田園詩人,《飲酒》是其名篇,其中的:“採菊東籬下,_________________。”是名句。

4.下列對詩句中的疊字的表達作用分析不恰當的一句是()

a.“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疊字“迢迢”寫出了牽牛星的遙遠,讓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皎皎”是寫織女星的明亮、燦爛。

b.“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纖纖”狀素手之修美,“札札”狀織布之繁忙,一狀形,一摹聲,形、聲生情。

c.“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寫水之貌,清淺的樣子,“脈脈”寫人之情貌,含情的樣子,情景交融。

d.“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曖曖”形容昏暗、模糊的樣子,“依依”寫炊煙輕柔而緩慢地飄升。表現了田園生活的恬靜。

a.《白馬篇》是樂府歌詞,以開頭兩字命名。詩題又作《遊俠兒》,是因為這首詩的內容是寫邊塞遊俠的緣故。

b.詩中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的愛國壯士的形象,歌頌了他為國獻身、視死如歸的高尚情操,寄託了詩人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c.曹植的詩“極工起調”,詩一開頭用起興手法,描寫了一匹駿健的白馬奔馳在西北草原上,使人感到氣勢不凡。

d.詩的最後八句,揭示了遊俠兒的內心世界——為了國家,他投身在鋒利的刀刃叢中,根本不把自己的性命放在心上,為國赴難,視死如歸。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a.“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從做江州祭酒,到辭去彭澤令,實際上僅十三個年頭,這裏的三十年是誇大的説法。

b.詩句中的“樊籠”,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塵世,從而反襯陶淵明對大自然的熱愛。

c.“曖曖遠人村”,是説遠處的村莊依稀可見。“曖曖”,意思是模糊不清。

d.“守拙歸園田”一句,表現了陶淵明安守本分,清貧樂道的思想。“守拙”的意思是説陶淵明本性樸實,不善於做官。

a.前四句為第一層次。作者因為能夠超脱現實紛擾,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覺得住的地方偏僻幽靜。

b.後六句為第二層次。承“而無車馬喧”,説明採菊、看山、夕陽、歸鳥中有詩情畫意和生活情趣,既不能也無須用言語形容。

c.歷來為人稱道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的關鍵詞是“悠然”,因為它形象地體現了詩人的主觀情感與外界客觀景物的自然而然的融匯過程。

d.本詩通過眼前景物的敍寫,説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1.b2.a3.略4.a(提示:“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兩句是互文)

譯文:輕輕地擺動柔美雪白的雙手,弄得織布機發出一陣陣響聲。

譯文:在刃鋒劍刃中捨身忘死地戰鬥,怎麼能顧惜到性命的存亡呢?

譯文:姓名列入了壯士名冊,就不能在心中掛念私事。

譯文:離我很遠的村莊隱約可見,墟里的炊煙依稀能辨。

①《古詩十九首》是________末年一批文人的詩作,最早見於________朝________代________的________。這十九首詩________作題目。

②曹植,字________,他生逢亂世,素有________之大志。後受哥哥________的嫉妒和陷害,憂憤而死。《白馬篇》又名________。

③陶淵明,________著名________詩人。他四十一歲時因________________而離職回鄉,息影田園。其作品風格為________________。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a.這是農村普遍具備的自然風光,詩人是在向人們展示他新的生活環境的特色。

b.通過農村自然環境的描寫反映詩人欣喜若狂的心情。

c.這是一幅恬靜的田園景象,反映詩人歸園田居欣然自得的心情。

d.這是一幅恬靜的田園景象,反映詩人嚮往田園生活的心情。

7.《歸園田居)這首詩用的是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飾地將景物信手拈來,達到情景交隔、寓情於景的地步。下面是元代著名散曲家馬致遠的一首著名的小令《天淨沙》,讀後回答後面的問題。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①這首小令與陶詩在寫景上的共同點是________;不同點是________。

②“塵網”比喻________;“羈鳥”“池魚”比喻________________;“戀舊林”“思故淵”比喻________________。

8.我國古代詩歌朗讀的節奏與句式有密切關係,一般四字句是兩拍(“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但劃分節奏,不可以死套上述規律,應以不破壞詩意表達為原則。如《春望》一詩的朗讀節奏劃分就屬此種情況:

9.下面是白居易的一首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五言絕句,語序已被打亂了,請正確排列下面四句詩的順序,把題前序號填在橫線上

10.以“雞聲茅店月”為上句,選出下列句子中能與它組成對偶句的一句

11.《歸園田居》是最能顯示陶詩風格特色的一首詩,詩人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總結,決意棄舊圖新,①________農村。全詩描繪了他擺脱污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②________生活的無上樂趣和置身於大自然懷抱之中的③________心情及對官場生活的④________之情。

試依次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入上列空白的橫線上(只填序號)。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襤褸茅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願君汨其泥。”“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紆轡誠可學,諱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②“疑我與時乖”這句中的“我”是指________;“與時乖”是指________。

③“一世皆尚同,願君汨其泥。”這兩句詩的正確意思是

d.整個世間都是隨波逐流,希望你不要隨着泥水淌去。

④這首詩的主要寫作特點是什麼?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①東漢南樑蕭統《文選》一般取第一句詩②子建建功立業曹丕《遊俠篇》③東晉田園詩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平淡、質樸、爽朗而清新

7.①用的均為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飾不同點a.陶詩通過景物描寫寓情於景,同時運用比喻表達自己的愛憎b.小令沒有運用任何比喻,只是歸情感寓於客觀景物之中②污濁的官場詩人誤入官場對故鄉田無的眷戀

③ a  ④採用了對話的手法。通過與田父的對話,描寫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表現詩人不願隨波逐流、與世同俗的高潔胸懷。

人教版語文教案10篇 精細備課:人教版語文教案優化策略 第2張

第2篇

形成謙虛而又不自卑的的品格,培養勇於探索,用於發現真理的的品質。

體會並把握解説詞的特點,培養學生閲讀科普説明性文章的基本技能。

學生對説明的相關知識有所遺忘,對解説詞的特點總結一時無從下手。

(課前要求同學們對作家本人進行相關了解: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利策獎,電視系列節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接》《宇宙》《布魯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看由美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卡爾·薩根所寫的一篇關於宇宙的解説詞──《宇宙的邊疆》,(板書:宇宙的邊疆卡爾·薩根)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從標題上看,這是一篇要探討關於空間與時間邊疆的文章。那有人就在心裏開始犯嘀咕,現在這都啥年代了,我們關心的是有着實實在在的物質保證,還時間和空間哩,也太抽象了吧……是不是這樣啊

一位偉大的哲人説:“有兩樣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讚歎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在我上者,是浩瀚燦爛的星空;居我心者,是崇高的的道德法則。那麼,這位哲學家將璀璨奪目的星空和我們的道德信仰並列起來有什麼深意呢當然他還有對這兩者最直接的一句話。他説:對自然美抱有直接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誌。

對於天的追問,我們耳熟能詳的荀子有《天論》屈原有《天問》司馬遷説究天人之際,察古今之變……其實,在每一個有作為的思想家那裏,我們都可以尋找到他們對宇宙探索的心跡。可見,當一個人把心靈敞向浩瀚的宇宙蒼穹,應該不會白忙活一場的。

那現在我們就開始向巨人的肩膀上靠攏,看看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所認識到的宇宙知識能夠帶給我們怎樣的啟迪呢……

這是一篇解説詞,相信大家至少聽説過大國的崛起這部電視系列片,其實呢,在這部系列片當中所穿插的文本介紹我們就稱他作解説詞。那解説詞有什麼特點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吧。

首先呢解説詞屬於説明文的範疇,我們看一個最簡單的説明書,體會一下它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什麼:藥品説明書。

好,同學們,聽完這個説明書上的內容大家覺得怎麼樣啊

是不是感覺到很枯燥乏味有些部分根本看不懂是嗎那麼大家想一想,他這樣枯燥乏味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呢

{板書1依據解説對象的特點,追求主旨鮮明,重點突出以及語言的準確性}

那我們再從結構上關照一下這個説明書,大家看一下,如果我不看上面的藥品組成成分,對於下面要看的用法用量或者功能主治有影響嗎

但是,去掉一部分對理解下文不構成影響,是不是説明這些文字就是一盤散沙呢顯然不是,它們有一個明確的説明中心,──該藥品是吧!

總結説明文結構特點:{板書2、各部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整體中各部分又相對獨立。}

(向學生重點強調這一結構,因為這是在閲讀説明文時。不用聯繫上下文而直接在相關位置就能準確快速地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要説明的觀點態度與價值判斷的依據。)

關於説明文的一般性特點,我們暫時回顧到這裏,儘管解説詞有一般性説明文章的痕跡,但作為一部電視片的解説詞,你能不能讓他枯燥乏味呀(當然不能)那麼現在記下等會閲讀課文時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文章是如何做到將主旨鮮明與引人入勝統一起來的(注意課文中有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文章中對讀者不能理解的對象是如何處理的(增加和補充相關信息)

回到我們剛才談論的話題──説明文體,我們似乎遺漏了很重要的.一點:説明的順序。大家在腦子裏回憶一下説明的順序都有哪些,然後記下我們要思考的第二個問題──本文采用了怎樣的説明順序有什麼特點

前面我們已經説過,偉大的歷史人物,他們都有着對自然美的終極探索與關懷,他們也同時能在這樣的關懷當中汲取智慧的營養,歷史上天文學一旦取得了革命性成果,對人們心靈的震撼無疑是巨大的。下面我讓同學們思考第三個問題: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這些認識對你有何啟發

請同學們帶着上面的三個問題走進文章當中,給你們20分鐘的自由閲讀時間,大家可以閲讀完之後相互討論,也可以獨立進行思考,選擇你認為有意義的問題等會老師和你們一塊討論。

對第一個問題進行回答:(文中增加了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還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讀者對宇宙的想像。──解説詞肩負着補充和增加解説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

作者不僅介紹相關的宇宙知識,還發表自己的見解,融説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與説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解説詞有明確的主體意識、注重文藝性。

總結:解説詞是對展覽、實物、影視、圖片、名勝古蹟和歷史文物進行解釋説明的一種文體。它通過對事物的準確描敍,詞語的渲染,來感染觀眾或聽眾,使其瞭解事物的來龍去脈和意義,收到很好的宣傳效果。所以,解説詞注重文藝性。是説明和描寫的結合,具有文學的一些特點,好的解説詞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動人的詩。

對第二個問題進行回答採用空間順序由大空間像小空間

好處:(誘導學生從場上藝術的角度認識到這樣介紹的必要性。)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説明對象來解説,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瞭解之後,再深入局部瞭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表現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對這個宇宙的瞭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説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1、學完這篇《宇宙的邊疆》你們的問題是什麼將所思所感作為課後作業上交。(迴應第三個問題)

2、課後觀看《大國的崛起》《宇宙》兩部系列片,體會解説詞的特點

第3篇

1、貼畫:一棵大樹,十片生字樹葉,八隻小動物(老虎、黃鸝、老鷹、百靈、熊貓、大雁、孔雀、錦雞)、課題。[

1、導語:好,小朋友,我看誰最精神。老師想對你們説兩句話,你覺得老師説的對,就鼓鼓掌。老師説的不對,就搖搖頭。

師:老師真高興,一下子有這麼多好朋友,我還有一位好朋友,她叫蒂皮。她是法國人,從小生活在非洲,有許多非洲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吧!

蒂皮對我説,誰喜歡動物誰就可以做她的好朋友。你們喜歡動物嗎?

師:(貼課題:識字七)在這首兒歌裏就藏着幾隻動物,現在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把這些動物找出來,碰到不認識的字就去請教一下課文裏的小桃子和小樹葉。

師:美麗的大森林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小動物,多熱鬧啊!森林裏還有一棵神奇的樹,樹上的葉子裏藏着一個祕密,我想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翻開這些樹葉,看看有什麼祕密?

師:動物們想檢查一下小朋友剛才是不是認真讀課文,讀生字了,誰會認?(指名認讀)

師:現在,動物們要把生字上的音節蒙起來了,看看還有誰認識它們,把認識的字讀給同桌的小夥伴聽,不會讀的去請教一下小夥伴。

問:誰願意説一説,你是用什麼方法認識這些字的?誰會説?(指名説)

小結:小朋友會換部首,加部首,做動作,猜謎語的方法來認識生字,你們想的方法真多,真了不起。

師:我出兩個字謎,你們猜一猜,兩個人走在獨木橋上。(生:叢)

師:我發現有兩個小朋友的字寫的特別棒,我們欣賞一下。

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樹葉生字,動物們可有點寂寞了,它們要帶着這些樹葉生字回到兒歌裏去了。我們能讓他們走嗎?

師:喜歡哪種動物,就去讀一讀文中相關的句子,讀出喜愛的感情。然後讀給周圍的小朋友聽,讓別人也喜歡它。

師:小朋友都把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好夥伴,好朋友。把你們喜歡的`動物頭飾戴起來,一起來讀課文的最後三句。(生齊讀。)[

師:掌聲真好聽。那我們邊鼓掌拍手邊讀兒歌。看誰的掌聲最熱烈!(生邊拍手邊讀兒歌。)

師:我發現有些同學不僅拍手讀兒歌,而且還加上了動作,表演的真好,其他小朋友想演一演嗎?

師:你們演的真好,森林裏的動物們想邀請你們做客了,我們一起輕輕的,靜靜的走入它們的家。(cai)

生看錄像,師話外音,將學生帶入一種意境: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綠綠的草坪,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聰明的小朋友在這幅畫裏生活、學習;可愛的小動物們在這幅圖畫裏唱歌、嬉戲。大自然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第4篇

3、瞭解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人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敍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00年的歷史;是我國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紀:敍述歷代帝王的歷史;世家:敍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蹟;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人物塑造形象鮮明,文筆簡練樸素。其中也有許多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作品。

魯迅讚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鉅著,又是文學鉅著。

司馬遷(約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後因替李陵辯解,得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發憤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後稱《史記》,對後代史學有深遠的影響。對許多歷史人物的敍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

讓學生齊讀第一段,在預習基礎上,讓學生自行梳理文言詞語,教師作重點點評。

秦始皇創建的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秦朝,由於對農民實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變。在公元前209年七月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戰旗一舉,應者雲集,反秦怒濤遍及中原。在農民起義的高潮中,劉邦和項羽,也於同年九月起兵江東,捲入農民起義的洪流。當時劉邦48歲,項羽24歲。不久,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相繼犧牲,“世代楚將”的項梁,為了招納人馬和形成旗號,採納了范增“復立楚之後”的建議,趁機擁立老楚懷王的孫子(名心)為“楚懷王”,作為反秦勢力的傀儡首領。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令主力軍劉邦、項羽兵分南北兩路,合力西擊秦軍,並約定“先人定關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統率南路軍先於項羽人關破咸陽,但為了“待諸侯至而定約束”,退駐霸上;然而又恐失掉關中,於是派兵守關,“毋內諸侯’’。十一月,項羽率軍西來,聞訊震怒,屯軍新豐鴻門,揚言馬上要同劉邦開戰。

提問:為何兩支反秦勢力,突然劍拔弩張,廝殺起來?

明確:這有着極為深刻的原因。首先,劉、項各自都有南面稱孤之心。想當年,劉邦在咸陽服役時看見了秦始皇,曾經十分羨慕地説過:“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在公元前210年看見秦始皇遊會稽時,也曾頗為自負地過:“彼可取而代也!”因此,這就決定他們對農民起義的勝利成果必然拼死相爭。其次,項羽是一個性情激動的人,帶有極強的個人英雄主義作風。司馬遷《史記》的《項羽本紀》中間寫項羽最常用的詞就是大怒。項王大怒,項羽大怒,《史記》中間幾乎沒有寫過項羽笑,項羽是最後笑了一次,在哪兒笑呢?在他烏江自殺之前,他笑了一次,笑完就自殺了。同學們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在課文的第二行就出現了這四個字“項羽大怒”。

明確:項羽激動是有原因的。一個是劉邦派軍隊把住他不讓他進,這個是他大怒的一個原因;另一個,他聽説劉邦已經進了關中了。對於項羽來説無疑是一種羞辱,因為此時的項羽剛剛結束了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的成語就出自這場名戰。這場決戰他殲滅了秦軍主力三十萬人,項羽的聲威因此而大振。他已經習慣了把自己看做是秦末大起義中的最大功臣,也習慣了天下諸侯對他的尊崇。而此時他萬萬沒有想到劉邦竟然對他説:不。劉邦現在竟然把住函谷關不讓項羽進,這充滿了敵意,就是把項羽當做敵人。如果拿劉邦跟天下諸侯一比,一個是充滿敬畏,一個是充滿敵意,這個反差太大了,這個項羽確實受不了,這個對他的自尊的傷害非常大。另外,項羽進了函谷關一往下來又接到劉邦手下的一個人的一個密告,曹無傷給項羽寫了封信,説劉邦想做關中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要完全佔有,這三句話,每一句話都激怒了項羽,結果項羽大怒。這三句話怎麼讓他大怒了:第一,劉邦想做關中王,這個我們剛才講過了,項羽是不能允許,也不承認劉邦做關中王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讓子嬰,讓一個投降的秦朝的皇帝做丞相,這也是項羽絕對不能允許的,項羽有一種強烈的仇秦心理,項羽的爺爺項燕是楚國最後滅亡的時候,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楚國最後一個戰死的大將,是被秦將殺了。項羽的叔叔項梁是被張邯殺了。可以説項羽他們老項家跟秦朝是有世代血仇的。第三,珍寶盡有之,他把所有的珍寶都佔有。這三句話,每一句話都激怒了項羽,所以項羽又大怒,一怒之下,項羽做了一個決定,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瞭解了這個前因後果,我們接下來看對項羽的這個決定各方面的態度。

明確:第一個做出反應的人是范增,范增立即表示贊同,范增説劉邦這個人這麼剋制自己的慾望,説明他的志向不小。另外,劉邦頭上的雲氣是一種五彩之雲,這個五彩之雲意味着劉邦有天子之氣,他將來有可能做天子,所以范增最後的意見是四個字“急擊勿失”趕快攻打他,不要失去這個機會。第二個做出反應的人項伯,項伯這天晚上就鬧了一件事,夜見張良。因為項伯跟張良有過一段交往,就是當年在秦朝的時候,項伯曾經殺過人,按當時的規定殺人要償命的,張良救了他,所以項伯要報恩,他來個夜見張良,想把張良自己叫走,所以他就見張良了。他見了張良,他就把項羽的計劃跟他一説,明天大軍一打玉石俱焚,你趕快跟我逃,但是項伯低估了張良。張良當時就看穿了項伯是個把個人的“義”放在集團根本利益之上的一個政治糊塗蟲,所以他看出項伯的弱點在這兒,所以張良馬上就利用他的弱點,以義喻義。張良説:我並不屬於劉邦手下的'人,我是替我的主公韓王來護送劉邦入關的,我現在要是逃了,不告訴劉邦一聲,不義氣,你來救我是為了“義”我去救劉邦也是為了“義”,用這個“義”這一説,項伯啞口無言,只好讓人家張良把這個重大絕密的軍情告訴了劉邦。所以劉邦是第四個做出反應的人。劉邦第一個反應大驚失色,原因很簡單,因為劉邦知道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在他的軍事力量沒有強大到跟項羽集團能夠平起平坐的時候,他太急了,把自己的這些野心全部暴露出來了,結果惹了項羽,非要滅了他不行。不過劉邦在關鍵時刻説了四個字,説得太巧妙了,“為之奈何”翻成現代漢語就是説“我怎麼來處理這個事呢?”這是劉邦的一大長處,你看劉邦,行軍打仗不如韓信,治國理財不如蕭何,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可以説劉邦不能打仗,不能治國,不能出謀劃策,你説劉邦會什麼?他會“為之奈何”。他知道在關鍵時刻他向他的部下去尋求解決難題的方法,所以劉邦叫做用人之人。韓信,蕭何,張良只能叫做可用之人,所以劉邦就高在這兒。於是張良就給他出了主意。享譽馬上付諸實施。

提問:從這一段,我們可以發現劉邦有什麼性格特徵?

明確:老謀深算,精明。當張良告訴他解決方案的時候,他馬上明白過來了,於是反過來他連着問了張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怎麼和項伯有這個老交情呢?大戰的前夜項伯在敵隊陣營中間跑過來告訴你,你倆有啥勾結。張良很從容的回答了,這一問把劉邦對他的懷疑解除了。跟着劉邦問第二問,你跟項伯你們倆誰大,張良説他比我大。於是劉邦馬上就打算認親戚了,可謂轉變之快。

明確:項伯一進來,劉邦太會來事了。先端着酒敬酒,敬完酒就跟人家套近乎,一套近乎,一問人家家裏的情況,有沒有孩子,問完以後,馬上跟項伯兩個人定為兒女親家,這個兒女親家一拉太有用了。第二天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誰保護了他,起來保護他的就是他那個親家。今天結兒女親家就是為了明天你救我一命,至於將來咱們成不成兒女親家,那(是)後話。等到項羽死了,項伯一點價值也沒有了,劉邦當了皇帝了,項伯敢向當朝皇帝去提當年親家的事嗎?他絕對不敢,劉邦也再不會提這個親家,這個事就到此為止了。但是當時就跟項伯套近乎,然後他就開始編理由了。

明確:説完之後,項伯説了一句話,説第二天一早你應當到鴻門去給項羽解釋一下。項伯完全相信了劉邦的謊言,完全相信,而且給他出了個主意:你第二天一早趕快給項羽解釋一下,劉邦馬上就答應了。

明確:項伯當天晚上就回到軍營中,他就把這一番經過全部給項羽説了一番,而且説了最關鍵的這麼幾句話,説人家劉邦如果不先入關,不滅了秦,你怎麼敢進來,人家立了這麼大的功,你再去滅了人家,這不仗義。所以我就發現項伯這個人漢字只認一個字 “義”,我救張良為了“義”;我同意張良去告訴劉邦,那也是為了“義”;現在説服項羽,人家有大功你再打人家,這叫不仗義,這就把項伯給矇住了,我們看項羽的反應,結果呢,項羽竟然同意了,取消了第二天軍事消滅劉邦集團的決定。這一點極其充分地表現了項羽的政治糊塗和政治幼稚,這不是一般的幼稚,政治糊塗。我覺得項羽這個時候最少應當要問一句話,劉邦一旦緩過神來還問了一句話:君安與項伯有故?那麼仿照着這句話,項羽至少應當問一句啊,君安與張良有故?連這句話都沒有問。劉邦問這個話説明劉邦的政治警覺性非常高,項羽連這個話都沒有問説明項羽的政治警覺性極差,他就這麼輕信了項伯轉達劉邦的話,輕信了劉邦的謊言,撤銷了第二天消滅劉邦集團的決定。

今天我們大家都知道只要説請你去喝酒,這個酒不好喝,你就説這個宴,就是鴻門宴,充滿了兇險的那種宴會,我們叫鴻門宴。當年劉邦是怎麼赴宴的呢?

讓學生齊讀第三段,在預習基礎上,讓學生自行梳理文言詞語,教師作重點點評。

提問:劉邦是怎麼向項羽解釋當時的情況,並化解險情的?他的話可以怎麼理解?

明確:劉邦這番話有三個要害,他第一層説咱們共同抗秦,這段話可以概括兩個字“敍舊”。項羽的性格中間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念舊”,用人只用自己的同鄉(八千江東子弟)。劉邦上來就來了一番念舊,這個話可是用心叵測。劉邦和項羽的關係,抗秦的時候他倆是友軍,秦一亡他倆是敵軍,劉邦光説當年咱倆如何如何。項羽本來就不知道他們兩家的關係隨着歷史的變化有一個演變,劉邦這個“敍舊”讓他徹底意識不到他和劉邦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這是第一個要點。第二他説我沒有想到,我能先入關,這個話是拍項羽的馬屁,劉邦採取貶低自己來抬高對方。言外之意,在我的心中先入關能夠滅秦的天下沒有第二個人,就是你項羽。項羽的自尊就得到很大的滿足了。第三點,説有人挑撥離間。這個話叫“化必然為偶然”,挑撥離間是一個偶然性的因素。他兩家的矛盾是必然性的矛盾,不是小人挑撥離間、偶然性爆發的。劉邦把它大事化小了。劉邦的鴻門説辭了不得,先敍舊拉近兩個人的關係,再逢迎滿足項羽的自尊,最後化必然為偶然、化大為小、避重就輕。《史記》中間寫劉邦説話最常用的是兩個字,劉邦一説話就是高祖“罵曰”、漢王“罵曰”、沛公“罵曰”。給人的感覺是劉邦張口就罵人。可是現在他一句“罵曰”都沒有,劉邦還有一句口頭禪叫“乃翁”,就是你老子,劉邦從來不説我,他用 “你老子”來代替。可是劉邦現在對項羽説了這番話,既沒有“罵曰”又沒有“乃翁”,多麼謙恭。這在劉邦一生中間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為的是避開這次打擊,這就是劉邦政治上精明之處。

明確:項羽説了一句話: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羽這時候不用“我”,用了一個“籍”,説如果不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這麼説,我怎麼能對你這個樣子呢?這一句話斷送了曹無傷的命,這一句話也道盡了項羽的政治上的無知和幼稚。人家是一派謊言,他竟然慚愧得不得了,沒法向自己的老戰友解釋了,他推出曹無傷為自己開脱責任,這説明項羽已經內心裏非常難受,項羽現在後悔得不得了。到這兒為止項羽算是徹底受騙了,再不認為劉邦是他的政治對手了。此時的項羽看不出秦亡以後即將出現的楚漢相爭的新局面,更不相信與自己表面和解的劉邦正是自己未來最大的敵人。

提問:鴻門宴的危險就此化解了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項羽的什麼性格特徵?

明確:沒有。項羽一個人糊塗並不等於項羽集團所有的人都糊塗,范增能放過劉邦嗎?下面范增一連串就做了兩個小動作,第一,舉玦,不斷地舉這個“玦”向項羽發信號,這個“玦”諧音,諧 “決”,決定趕快實施斬首行動。但項羽這個時候已經覺得很慚愧了,他不可能再殺劉邦了,所以范增是一個勁地舉“玦”。司馬遷寫項羽寫了六個字“項王默然不應”。范增採取了第二個行動,趕快出來召集項莊,這個人是個武士,他告誡項莊舞劍的時候把劉邦給殺了。項羽答應項莊舞劍,當時在座的還有五個人,以劉邦的老道精明,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一定是心知肚明。張良是整個這裏邊最高明的謀士,張良怎麼會不知道。這裏面還有一個項伯,這個糊塗蟲這個時候也不糊塗了,他一看見項莊舞劍,他也拔出來佩劍,而且常常用他的身子擋住項莊,就讓項莊刺不了劉邦。項羽這個時候對劉邦充滿了一種懺悔之情,他要是知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能同意項莊舞劍嗎?他同意舞劍的本身就説明在場的六個人中間就他不知道“意在沛公”。我們説鴻門宴集中表現了項羽的政治幼稚、政治糊塗。

讓學生齊讀第四段,在預習基礎上,讓學生自行梳理文言詞語,教師作重點點評。

提問:范增的危機是怎樣被化解的?樊噲起了什麼作用?

明確:張良一看情況不對立即就出來找樊噲,樊噲的妻子和劉邦的妻子是親姐妹,所以樊噲一聽這個消息,就闖了進去,樊噲一闖進去, “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把項莊舞劍的場面全給攪和了。項羽以為是刺客來了。張良解釋説:這是劉邦的保鏢樊噲。這一説,項羽很讚賞,就讓他喝酒吃肉,這一吃把武將的膽魄表現出來了。樊噲抓住機會就慷慨陳詞。樊噲的話,在鴻門宴中間是兩段重要陳辭之一。一個是劉邦 “鴻門説辭”,再一個就是樊噲闖進來的“樊噲陳辭”。這個陳辭是拿剛剛滅掉的秦和項羽對比,如果你要殺劉邦,那你走的就是滅亡的秦朝的老路,這一點對項羽是有震懾作用的,第二點,他又把懷王之約給點出來。劉邦都沒有敢提懷王之約,劉邦要是提懷王之約他怕項羽殺了他,可是樊噲點出來了,意思就是説你項羽實際上是沒有遵從懷王之約,這就在道義上壓制了項羽,而且這番話又出自一像樊噲這樣一個武夫之口,所以更有震懾力。樊噲説了這一大番話,實際上是一派謊言。劉邦説了一派謊言,鬧得項羽感到很對不起,只好撂出曹無傷,樊噲又重複了一番謊言,司馬遷就寫了一個字“坐”,項羽這個時候慚愧得竟然答不上人家的話來,就説了一個“坐”。這個“坐”把項羽的尷尬,項羽的無知,項羽的幼稚,項羽的糊塗都寫境盡了。

樊噲一闖進來,得到機會的是劉邦,劉邦一看機會來了,馬上“如廁”,“如廁”就是上廁所,藉着上廁所立刻招樊噲出來,安排逃營,安排逃走,因為劉邦再不能在這兒待了。因為項羽不殺他,他也看出來了,那個范增可不是一個等閒之輩,一會兒舉玦,一會兒舞劍,不知道再待下去有什麼結果,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在鴻門宴上,項羽不願殺掉自己親密的戰友,這體現了項羽的情,再加上樊噲點中了項羽的軟肋,項羽更是不忍心殺劉邦,這體現了項羽的義。而此時的劉邦早已是如坐鍼氈。

讓學生齊讀第五段,在預習基礎上,讓學生自行梳理文言詞語,教師作重點點評。

明確:劉邦細緻的安排了逃離計劃。他做了三件事:第一,研究逃席,樊噲説:做大事不要拘小節,現在人家是案板和刀,我們是人家案板跟刀中間的雨肉,任人宰割了,還告什麼辭啊,這就決定不告辭了。第二,安排善後。兩件事:辭行;獻禮。劉邦選了張良善後,而且還給張良特意交待他説從現在這個鴻門到我駐軍的霸上四十里地,我抄小路走還有二十里地,你估摸着我這二十里地騎着馬跑回軍營你再去辭行。他怕什麼,他怕萬一説得早了,范增派人一追,可以看出劉邦心很細。第三步,處置隨從。100多個人全部扔下來不要了,他還帶了四員大將,這四員大將一個都不準騎馬,只有劉邦一個人騎馬。這個我們應當做兩層理解,第一,騎馬的人一多,動靜肯定很大。還有一層,劉邦的一個很自私的想法,四員大將沒有馬,萬一追兵來了,四員大將只能轉過身來拼死力戰,成了劉邦最好的屏障。

提問:張良辭行時,項羽的反映表現出了他的什麼性格?和劉邦存在什麼差異?

明確:張良進去辭行,項羽説了全過程第三次話:沛公安在。劉邦安排逃席的三件事和項羽的一個“沛公安在”做了一個對比,可以看到項羽的糊塗到了何等程度,然後張良説他現在已經回到軍營中了。把這句話特地説出來,范增也沒戲了,項羽還心安理得地把禮給收了,范增氣得拿劍把禮一下子給剁碎了。劉邦回到軍營中間,第一件事立即處死曹無傷。我們通過鴻門宴,可以看得很清楚,劉邦的精明老道,項羽的幼稚糊塗。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8.於 向,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沛公軍(駐軍,動詞)霸上。 沛公左司馬使人言(告訴,動詞)於項羽曰:

沛公欲王(為王、稱王,動詞)關中。 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動詞)之。 籍(登記,動詞)吏民。

范增數目(使眼色,動詞)項王。 刑(施加肉刑,動詞)人如恐不勝。

沛公旦日從(使……跟從,意即帶領,使動)百餘騎來見項王。

2.賓語前置:客何為者?(何為─ 為何) 大王來何操?(何操─ 操何)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欲呼張良與(省略“之”)俱去。 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為(省略“之”)壽。 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將軍戰(省略“於”)河北,臣戰(省略“於”)河南。 加彘肩(省略“於其”)上。

珍寶盡有之(被佔有)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

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為“如何”、“怎樣”。如“為之奈何?”

孰與:與……相比,誰……?表示比較。如“孰與君少長?”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將守關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無以(無……以……)沒有會麼東西拿來……如“軍中無以為樂”

何……為:表反問。為:用在反問句尾的語氣詞。如“何辭為”

第5篇

3、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威靈頓將軍最後取得勝利的原因;體會勇於戰勝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所藴涵的道理。

1、教師板書:蜘蛛,認讀,同學們見過蜘蛛嗎?説説你對蜘蛛的瞭解。

2、教師再板書:將軍,認讀。“將軍”和“蜘蛛”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將軍和蜘蛛》,齊讀課題。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生字多讀幾遍。

2、自由朗讀課後的生字,注意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4、教師檢查生字讀音:注意“蜘、蛛、勝、戰”是翹舌音,“遭”是平舌音。

5、小老師帶讀詞:戰役遭受打擊取勝希望失敗毀掉編織奪取勝利

6、把生字和詞放回課文再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通讀順。

8、整體感知: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1、指名讀第1段,説説告訴我們什麼?(板書:沉重打擊)

2、想象當時遭受什麼樣的“沉重打擊”?小組裏交流,全班交流。

3、將軍的部隊還有取勝的希望嗎?理解“幾乎”,體會將軍當時絕望,心灰意冷的心情。

4、從這一自然段裏你能體會到將軍此時此刻的心情嗎?指導朗讀。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區別形近字“站’’和“戰。

3、觀察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怎樣擺?教師重點指導並範寫“取",左右兩部分要寫緊湊。

1、學習課文第2—7自然段,懂得永不氣餒,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威靈頓的部隊由於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幾乎沒有取勝的希望。這節課我們接着往下讀。

1、默讀第2——7自然段,找一找威靈頓將軍看到了什麼?又有什麼想法?邊讀邊畫,把威靈頓看到的用“()”標出來,想到的用“——”標出來。

2、當將軍幾乎陷入絕境時,他是怎樣想的?書上怎樣寫的?指名讀句子。(板書:再努力也不可能成功)

3、這時他看到什麼?指名讀第2自然段第3、4句。(板書:六次都失敗)

4、這時將軍是怎麼説的?指名讀第3自然段,將軍看到蜘蛛六次失敗,不禁想到了自己的處境,你能體會將軍説這話時的心境嗎?指導朗讀,讀出悲涼無奈的語氣。

5、當將軍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中時,蜘蛛在幹什麼?自由朗讀4自然段。

6、讀了第4段,你覺得這隻小蜘蛛怎麼樣?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7、眼看蜘蛛又一次陷入絕境,努力又一次白費,將軍又是怎樣想的?指名讀第5自然段。

9、這時的小蜘蛛放棄了嗎?將軍又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呢?自由朗讀最後兩段。

10、蜘蛛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板書:認真編織結結實實的網)

11、教師引讀:看到眼前的情景,威靈頓將軍感動了,他想……(板書:我也要再一次嘗試!)朗讀此句。

1、威靈頓將軍的部隊幾乎沒有取勝的希望了,為什麼最後取得了勝利呢?

3、小結:其實真正的敵人是我們自己。當你放棄了自己的時候,你就放棄了成功的機會。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堅持不懈的努力,你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3、觀察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怎樣擺?教師重點指導並範寫“敗”,左右兩邊寫緊湊。

二、從每組句子中找出一對近義詞,寫在括號裏。

戰士們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裏,凍得牙齒格格地響。()——()

第6篇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等15個詞語,摘抄把蟋蟀當作人來寫的句子。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4、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1、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住宅、隱蔽等15個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閲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過程,學習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説明事物的方法。

同學們,現在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們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來越漂亮了。今天,我們就一塊來説説有關住宅的話題。

説得真棒,看來你平時一定是一個善於仔細觀察的孩子。現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誰呢?

板書:(蟋蟀)齊讀課題。讀了課題,有沒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學生質疑,師整理歸納。

1、生自讀課文,瞭解蟋蟀的住宅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要求:

讀課文的同時自學生字、詞,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上記號。

⑴ 一般來説,我們人類住的地方叫住宅,動物住的地方,叫窩、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種昆蟲,為什麼這裏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⑵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的住宅為什麼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

4、小組合作學習讀課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寫蟋蟀住宅特點的有關段落:

⑶ 住宅的特點有哪些,找出有關段落和詞語。(板書:特點)師小結,生齊讀5、6兩個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點。

第7篇

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掉着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放回湖裏,是“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的事。

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左一個有道德的人。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的閲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通過閲讀,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的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先整體把握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再引導學生找出點明時間先後的關鍵詞語,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重視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老師、同學展開討論。

1 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把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生字讀畫出來,並提出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3 教師巡查、輔導,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1 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先指名個別朗讀,其他學生對照邊聽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怎樣用自己的話把這件事概括出來。

2 引導學生把思考的結果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從以下方面進行點撥和指導。

(1)從課題“釣魚”和“啟示”這兩個詞,你認為課文的內容會是什麼?

(2)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不是主要講“釣魚”和“啟示”兩部分內容。

第8篇

為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切實做好“兩個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我校語文教師規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特制訂《國小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教學模式》及推進方案。

根據我校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我們研究整理了以下4種基本的國小語文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分別為:

對這4種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我們還結合具體課文的教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附後)。

1.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特別是“操作方法”,須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詳細的解讀和説明。培訓分為兩級,先是對鎮級學科教研組長進行培訓,然後由鎮級學科教研組長組織全鎮的培訓,要求培訓到每一位任課教師。

2.活動。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推進有效教學基本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如基本模式專題研討、基本模式課堂教學比賽、基本模式教案設計、基本模式案例評比等。鎮際交流活動的公開教學要成為展示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平台。

3.展示。校長室將通過整體教學展示活動推進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運用。展示活動將邀請市縣級骨幹教師進行公開教學,請他們介紹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意圖,圍繞基本模式進行業務講座,組織聽課老師開展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教學沙龍。

4.提升。我們要求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推進作為一種課題來進行研究,要做好教學日記,把在實踐過程中的收穫、困惑和自己的反思及時記錄下來,並收集整理,最後通過對這些教學日記的分析和研究,總結成功的經驗,發現存在問題,從而不斷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模式。

第9篇

1、憑藉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做什麼事,不應該盲目地跟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麼,弄清事實真相。 2、朗讀課文,並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學習時間:2課時。學習重點:

今天我們學習第24課咕咚,這是一篇閲讀課。隨後板書課題。咕咚是什麼東西?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們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就會知道了。

二、指導朗讀課文,按整體——部分——整體三步來指導。

2、對照插圖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共講了幾種小動物,能按出場順序説出來。

3、同桌共讀一遍課文,讀後互相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分段指導讀課文。可帶着課後問題讀,讀後再回答。

(2)師問:木瓜掉進湖裏的聲音怎樣?從哪可以看出來?生答:這聲音很大很重。因為木瓜熟了,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裏的`。

生答:兔子聽見這又大又響的咕咚聲很害怕,嚇跑了。

舉例:木瓜從樹上掉進湖裏還沒有沉到湖底,濺起的水花還沒有落下來,兔子已經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邊跑還一邊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

(1)師問:小猴子為什麼也跟着跑?他還説了什麼?(課後第2題)

生答: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也跟着跑起來。他説:“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呀!”

(2)師問:還有誰都跟着跑起來?(課後第3題)他們又喊叫什麼?

生答:聽了猴子的話,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來。他們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3)請三個同學分別把兔子、小猴子和大夥喊叫的話讀一讀,並説説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同?最後一問比較難,老師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話都是越傳越走樣。因為他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説的,而他們的理解不一定對。他們不是有意造謠來嚇唬人的。

舉例:很多野獸都跟着跑起來,它們全張着嘴喊叫,面帶驚慌的表情。

(1)師問:獅子為什麼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課後第4題)

生答:因為獅子不知道“咕咚”是什麼,它在哪裏,所以它沒有跑。

獅子攔住小兔和其他動物,追問誰看見“咕咚”了。結果誰都沒看見“咕咚”是什麼,兔子只是説它聽見的,“咕咚”在那邊的湖裏。

舉例:獅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靜地攔住大家,追問誰看見“咕咚”了。

(1)師問:他們來到湖邊看見什麼?聽到什麼?生答:他們來到湖邊看見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裏,聽見“咕咚”的聲音。

(2)師問:最後大夥兒為什麼都笑了?(課後第5題。)生答:因為大夥都明白“咕咚”是木瓜從樹上掉進湖裏發出的聲音,不是什麼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們感到自己的行動十分的可笑。

舉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獅子在嚴肅地講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麼了,不再驚慌,變得不好意思了。

生答:我懂得做什麼事,不應該盲目的跟別人跑,聽信謠傳,而要問個為什麼,弄清事實真相。

一、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課後第2題。)

(二)讓學生看着插圖試着説説這個故事。(自己準備)。

(三)按照課後第1題的5個小問題的順序同桌互説,互相幫助講故事。

二、讓同學回到家裏講給爸爸媽媽聽;或講給同院的小朋友聽。

第10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教學準備教師查閲、收集關於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於發現、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老師。(板書課題)

②作者為什麼説懷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