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數學三維教案模板共三維教案模板範文3篇 "三維數學教學的完美配方:精品教案模板和範文分享"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4W

本文為大家分享數學三維教案模板共三維教案模板範文,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準備課程內容,提高教學效果。詳細的教案模板和範文將貼近教師的教學需要,方便實用。

數學三維教案模板共三維教案模板範文3篇

第1篇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鑑賞能力。

體味李煜在詞中流露出來的亡國之痛,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和時代緊迫感。 【教學重點 】

1.體悟詞的思想內容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鑑賞的能力。 2.學習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個細雨濛濛陰雲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着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於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後,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後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別名重光。籍貫徐州。生於937年七月初七卒於978年七月初七。僅活了41歲。李煜雖是薄命君王,但李煜的詞在思想上、藝術上都超越了其他詞人的,成為唐、五代詞的顛峯。可以説是一位絕代詞人。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詩篇,今天我們學習他最著名的被譽為“詞中之帝”的詞《虞美人》。讓我們一同來走進這位亡國之君的內心世界。

(1)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麼美好的事物為什麼作者希望它快完結呢?) 怕觸景傷懷,想起往事。作者寫樂景正是為了以樂景襯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 a錦衣玉食、後宮佳麗、尊榮

b精神層面: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等 往事之哀 (3)小樓昨夜又東風——(“又”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季節變化引起作者無限感慨:春有再來,循環無際,而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發出哀歎??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憶過去,尤其想到南唐,強烈的今昔對比讓作者這位敏感的詞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這月明之夜。 亡國之恨 (5)雕欄玉砌應猶在——南唐宮苑應該還在吧 (6)只是朱顏改——“朱顏”:後宮佳麗的容顏,

物是人非的悵恨 那些層層疊疊、排山倒海、接踵而來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於抽象。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着,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麼,問問大家,作者是怎麼樣來寫“愁情”的?

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明月、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作者運用這麼多意象,創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

春花秋月與往事的對比 小樓東風與故國明月的對比 雕欄玉砌與已改朱顏的對比

問天——問人——問自己,一唱三歎。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悽楚中,造成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

2、名句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其它以比喻寫愁的詩句:

①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之形態) ②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之長度) ③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之重量) 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裏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無際的廣度和深度。

王國維説得好:“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以致使李煜為此付出了生命。正如法國作家繆塞説:“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數學三維教案模板共三維教案模板範文3篇

第2篇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物理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是制定了三維的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不僅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培養目標的補充和完善,更是在科學教育本質的認識上的一種飛躍。物理學是一門科學知識、科學過程與思維方法和科學文化和諧統一的學科,三維課程目標是物理學本質的特徵在物理教育中的反映。

物理教學過程要促進學生、教師和相關教學資源間的互動,逐步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聽,還應指導學生去看、做、問、議、講、想、練,使學生在觀察、思維、質疑、解惑、發現和創新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物理學科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實施有效課堂教學,落實三維教學目標,必須用《課程標準》來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應具有全面性和適切性,必須清晰、具體而明確地表述,便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在敍寫時至少應包括行為和內容兩個方面,既要指出使學生養成的那種行為,又要言明這種行為能在其中運用的領域或內容,這樣才能明確指出教育的職責是什麼。而且,所用的行為動詞必須能對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徵的行為作出區分;內容方面也同樣。在敍寫時,一般既可以分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敍述,也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敍述。在課堂實施過程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分列若干點,目的是為清晰、真實地表達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行為動詞的使用要符合《課程標準》要求。《課程標準》對行為動詞作了明確的界定,知識與技能目標中知識的用語是知道、理解、掌握和應用,技能的用語是初步學會、學會、設計;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用語是感受、認識、運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用語是體驗、感悟、形成。若使用標準中沒有界定過的行為動詞,必須作相關描述的説明。

2、能在簡單的問題中,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靜摩擦力;

3、掌握動摩擦因數,會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以及摩擦力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別對比,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體所受摩擦力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無關因素,總結出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規律.

摩擦是最常見,應用最普遍的現象.對摩擦現象,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忽視了演示實驗,作為物理老師是非常清楚物理實驗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必須儘量做好.尤其在學生有一定認識基礎時,更應注意選取生動的事例進行演示分析講解,這樣就能及揭示現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實驗,能動手時儘量讓他們動手.

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體現了物理學中對多變量問題的研究方法,即當研究對象有多個變量時,可採用控制自變量個數的研究方法.本實驗中的變量有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係;保持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係.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對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第3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方法與過程:通過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 3、情感與價值: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數。

1、創設生活中的銀行工作人員數錢的情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出示1張100元人民幣,讓學生説出面值。如果有10張、100張百元人民幣是多少元?

銀行工作人員數錢時把100張百元人民幣紮成一疊,是多少元? 二、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 1、認識“十萬”

引導學生 一萬一萬地數,數到9疊人民幣是多少元?在數的過程中讓學生邊數邊撥計數器,以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當學生數到9萬時,問:再加1萬是多少? 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再交流,引出“十萬”這個計數單位。

通過一些數數推理認識“百萬”,“千萬”,“億”。

一輛轎車賣10萬元,那麼2輛、3輛、……10輛多少元?同樣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百萬是多少?

在學生認識“億”這個計數單位時,可讓學生充分想象。當説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老師引出“億”這個計數單位。

第1題通過撥一撥、説一説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單位。

第2題通過在計數器上撥珠認識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關係,鞏固對大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十進制數的計數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 2、練一練第3、4題:

這兩題首先要審題,明白數數的要求;其次學生數到“滿十進一”時,老師可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麼時候進位。如果學生有困難,可藉助使用計數器試一試。 四、作業: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7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正確讀、寫多位數,並能比較數的大小。

2、方法與過程: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並能説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3、情感與價值: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並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大數。

在讀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讀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讀法”

在讀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讀法” 3、鞏固與應用

在組內每人進行讀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一題,在讀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寫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寫法”

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寫法” 3、鞏固與應用

在組內每人進行寫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二題,在寫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這是以前學過的內容,先出幾個數讓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讓學生比較書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數據的大小,並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澳

5 門的人口數在這幾個城市裏是最少的;北京與天津的人口數都是1千多萬等。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將每人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排序,並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業:

1、練一練 1、2、3、4 2、在報刊雜誌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板書設計] 人口普查(大數的讀、寫)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方法與過程: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某些數

3、情感與價值: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準備] 在報刊雜誌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麼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中國地圖,瞭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把末尾的4個0去掉,在後面加個萬字;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只要把末尾的8個0去掉,在後面加個億字。

4、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7 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着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國土面積(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方法與過程:通過收集數據、小組交流的方法進行學習。

3、情感與價值:體會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並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的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並説説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並讓學生再舉例説一説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

出示説一説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瞭解四捨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1、做試一試第1題:彙報時説説取近似值的方法。 2、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説一説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業

1、練一練1、2、4 2、從報紙中找5個精確數,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

9 活中什麼時候需要用近似數。 [板書設計] 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14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正確讀、寫多位數,並能比較數的大小,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並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説説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麼位上,

練習一第2題:先複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三、讀寫遊戲。

同桌間進行的遊戲: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後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後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着,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 六、有關近似數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2、方法與過程:藉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開展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出示第15頁的掛圖,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後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

組織學生討論直線、線段與射線的區別與聯繫:直線無限長,沒有端點;射線無限長,只有一個端點;線段有限長,有兩個端點;射線與線段都是直

二、用字母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1、自學第15頁的“説一説”

提醒注意:射線的讀法只有一種,一般從端點讀起;而直線和線段的讀法都有兩種。 三、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1、畫一畫:

通過第一題的操作讓學生了解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第1題:數線段時,指導學生有規律地數,即按一定的順序數;同時,要與線段的表示方法結合起來,如線段ad、線段dc等。

第2、3題:在比較這兩題的線段的長短時,學生容易受視覺的影響。所以,在講這兩道題時,先讓學生估一估這些線段中哪一條線段長,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然後組織學生討論用什麼辦法來確定自己估計的正確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來驗證。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7-1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平行線,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2、方法與過程:藉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進行。 3、情感與價值: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學過程] 一、感受平移

平移鉛筆:讓學生動手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移一移,並説一説移的前後鉛筆的位置關係。説明鉛筆平移前後的線條是互相平行的。 二、認識平行 1、移一移:

第1題:這幅圖中有許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後説一説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14 雜的,特別是尋找一些斜線之間的平行關係學生可能更困難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簡單圖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説説這些圖形在平移前後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過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徵。活動中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互相平行的摺痕進行討論;然後可以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説明兩條摺痕是互相平行的。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根據書中給出的圖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看到了哪些平行線,與同學交流。 三、畫平行線

教學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 四、實踐活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7-1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垂直,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2、方法與過程:藉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探索知識。 3、情感與價值: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棒、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量一量

兩條直線相交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在學習時,先讓學生用小棒或鉛筆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從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觀察、討論這些相交的圖形線與線之間形成什麼角,從而引出其中的一個特殊角——直角。學生在確認兩條線之間的直角關係時,要讓學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來驗證。 二、折一折

讓學生用手中的紙折出量條相互垂直的摺痕。可充分讓學生自己來折一折,學生在摺紙後,教師要引導他們學會用自己驗證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兩條摺痕的關係,從而確定這兩條摺痕是否互相垂直。

1、説一説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段。 2、説一説正方體的哪幾條邊是互相垂直的。 四、練一練 1、我説你擺。

同桌互相練習:一個同學先放一個小棒在桌上,讓另一個同學,按要求擺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兩條線之間的垂直關係。問:如何確定門框相鄰的兩條邊是否垂直,讓學生自己來探索測量的方法。

安排讓學生用三角尺量一量,來判斷是否垂直,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畫一畫

2、明確所畫垂線要求:一種是僅與某條直線垂直;另一種不僅要垂直,還要通過某個點。 六、小試驗

讓學生應用垂直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

1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平角、周角,能説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2、方法與過程:通過操作活動,聯繫生活實際,認識角。

3、情感與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每人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動手操作活動角

四人小組活動:(1)固定其中一根硬紙條,旋轉另一根硬紙條。

(2)觀察旋轉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角,與同學交流。 2、彙報總結

展示學生經旋轉後的各種角,説説他們已經認識的角的名稱,然後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説説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1、試一試:第1題學生在説平角和周角時,要引導學生説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構成的,如人豎直倒立後身體與單槓形成了平角。

2、説説生活中你還看到了哪些平角與周角。 三、圍繞哪一點旋轉

18 試一試:第2題説説所給圖形是圍繞哪一點轉動的。 四、作業:練一練 1、2 [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2、方法與過程:通過學生動手測量,掌握方法。 3、情感與價值: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教學重、難點]

2、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每人準備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動手操作活動

(2)都是3倍多一點,討論怎麼辦:用更小的角去測。

(3)對摺∠1得到∠2,用∠1測量∠a和∠b的大小。 2、討論、總結

討論:要測量一個角有多大,可以用規定的角去測,為了統一測量單位便於交流,規定了1度角,並使用量角器來量角。 二、認識量角器

自己讀書26頁中的認一認,思考下面問題,再小組交流。

3、總結測量方法:強調“點與點的重合,邊與邊的重合”的測量方法。 四、作業:練一練 2、3 [板書設計]

第二步:零刻度線和角的殊一條邊重合(分清是內圈的零刻度線還是外圈的零刻度線);

第三步:從內(或外)零刻度線開始,看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2、方法與過程: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進行學習。

3、情感與價值: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與交流能力。 [教學重、難點]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學準備] 每人準備量角器、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用畫指定度數的角

讓學生畫一個60度的角:你能用幾種方法畫? 2、交流、總結

用量角器怎樣畫?要注意些什麼?(注意內外圈的數,畫完後可估一估)

用三角板怎樣畫?要注意些什麼?(用三角板只能畫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3、畫一個150度的角。 你能用幾種方法? 二、試一試

2、思考、討論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哪些度數的角。 三、作業:練一練 2、3 [板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書第29-3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價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每人準備量角器、三角板、一張圓形紙片、一張長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和運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識 1、練習二第1題:

説説給定圖形中馬路之間的相互平行與相互垂直的關係。並引導學生説明如何確定兩條馬路之間的平行或垂直關係,有些可直觀發現,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驗證。

結合自己的居住環境,説説各馬路之間的平行或垂直關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説之前可讓學生先畫草圖,再説關係。

練習二第3、4題:先讓學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測。

這是一道操作題,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規律,解決問題。這道題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討論、發現規律、解決問題。 2、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通過獨立地觀察找出圖中的直角、鋭角、鈍角,然後與同學交流。

[教學內容] 教書第31-3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方法與過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開展。 3、情感與價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每人準備量角器、三角板、一張圓形紙

23 片、一張長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2、學生用小棒擺出互相平行和垂直的位置關係。 二、運用知識。

1、複習第一單元更大數的讀法和寫法,出示下面的題目,讓學生讀或寫出畫線的數據。

(1) 我國最大青少年活動中心面積㎡,其中水域面積㎡,國家投資近元。

(2) 營地內有勇敢智慧區、科學探索區、生活實踐區等八大園區,種植了十萬棵大樹和一百萬株花木,鋪設了十七萬平方米的大草坪。

2、出示教材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找出圖中的平行線和互相垂直的線段。 3、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4、學生動手繪圖,獨立設計房子的門和窗,然後集體展示交流。

6、學生看教材上的圖後,提出圖中的數學問題,討論交流。

2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3-35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結合具體情境估計三位數乘兩位數積的範圍。

2、方法與過程: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情感與價值: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估計三位數乘兩位數積的範圍。 2、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估計三位數乘兩位數積的範圍

出示教學掛圖,引出人造衞星繞地球一圈的時間,接着提出人造衞星繞地球2圈、5圈……21圈的時間計算問題。

在學生列出算式後,組織學生估一估這個算式的得數。學生可以把114看作100來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來估算。估算時讓學生説説估算的方法,並組織全班進行交流。

1、讓學生先獨立嘗試豎式計算,然後討論交流,並總結方法。

3、做練一練中的第2題,森林醫生,讓學生找出錯誤,並改正。

做練一練第4題:本題是一道綜合性的問題。在學生解答時可分幾步呈現: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説一説情境中的信息,然後請學生自己提出一些問題。

2、出示商店從工廠批發的數量,討論按批發的數量,原來可以買多少錢,現在降價後只能買多少錢。 3、出示問題(1),討論提出的問題。 4、出示問題(2),討論提出的問題。

做練一練第5題:本題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學遊戲題。本題的策略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根據積的位數來考慮是否符合條件。2、在積是五位數的算式中,看兩乘數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數約是幾。3、對接近3萬或5萬的算式再具體地算一算。

學生在思考時,教師應指導他們有規律地思考,即從右往左或從上往下,以免出現遺漏。 [板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6-3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對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

2、方法與過程:通過與同學交流估計的方法。 3、情感與價值: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1、能對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

2、能與同學交流估計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估計體育場看台的座位數

出示體育場的掛圖,讓學生先估一估這個體育場有多少個看台,並説説估計的依據。接着討論如何估計一個看台的座位。在討論時,提倡學生用多種方法去估計,如可以分成幾部分或每排取一個整數值等。

最後出示一個看台的具體數據,讓學生對具體的數據進行估計。

學生可以將報紙折一折,在知道一部分的字數的基礎上再得到整個版面的字數;也可以數一數某一行的字數與總的行數,然後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數。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估計方法,然後進行交流。 三、旅遊中的估計

1、出示圖一,讓學生説説圖上從北京到廣州經過哪些城市;也可以提問“如果從北京到廣州需要30時,那麼從北京到鄭州需要幾時?”

27 2、第二、三幅圖也以估計為重點。所以應多鼓勵學生説一説估算的方法,對於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説的合理,都應給以肯定。同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傾聽他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 [板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9-4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練習乘法豎式、乘法估算。 2、方法與過程: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與價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學習數學的興趣。

乘法豎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乘法口算、豎式練習

2、第4題: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圖上的信息,特別是兩隻掛鐘上的時間。

學生觀察後,可以讓他們回答笑笑與淘氣的問題。鼓勵學生交流估計的方法。 3、第6題: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是會觀察圖上的信息。 首先讓學生説説圖中的信息,其次再讓他們估計結果。

這個遊戲的策略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先佔領棋盤上的哪個格子;二是,怎樣估計格子上的積是哪兩個數相乘的結果。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1-4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並會使用計算器,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2、方法與過程:通過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情感與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與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 [教學過程]

÷19= ÷(4728-4661)= 2、小組活動:用計算器計算以上各題

3、全班交流結果及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方法。 三、用計算器探索數學規律 1、試一試第一題:

用題目中的數字組成不同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出題計算,全班交流時讓學生把自己組的算式寫在黑板上。

全班討論黑板上積最大的算式的特點,並請學生再舉例。經討論讓學生體會如何組合才能獲得積最大的規律。同樣積最小的規律也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玩的過程中體會。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規律。

本題是一道逆向思維的估計體,先複習估計兩個因數的積的練習,再做這道練習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3-44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方法與過程:學生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討論。 3、情感與價值: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在探索的過程中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第一關:奇妙的寶塔

讓學生觀察前三個算式的因數與他們的結果有什麼特點。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迅速説出第四個算式的答案。請學生自己出類似的算式並説出答案。 二、第二關:奇怪的 1、出示題目:分別乘1、2、3、4你發現了什麼?

31 2、小組內計算,並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乘5、6的得數。 三、第三關:神奇的9 1、出示題目:99×99=

2、小組內計算,並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9999×9999,×的得數。

2、小組內計算,並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5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計算工具的演變過程,並會操作計算器。

2、方法與過程:通過學生觀察與具體操作相結合。 3、情感與價值:滲透數學文化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收集的有關計算工具的演變過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交流每人查找的資料: 1、每人讀自己查找的資料 2、小組彙總所查資料

3、寫出計算工具演變的過程 二、全班交流查找的資料 1、小組彙報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發現乘法的結合律,並用字母進行表示,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通過探索活動。

2、方法與過程:通過探索活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

3、情感與價值: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

33 2、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發現問題:

1、出示長方體圖,讓學生估計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2、用不同方法驗證結果。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並引導討論為什麼方法不同結果卻一樣,這其中是否藴含着某些規律。

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 1、根據上題的規律提出假設

小組內舉一些數據來驗證,可藉助計算器,用一些較大的數據驗證。

全班交流,並用字母表示結合律。 三、運用乘法結合律的簡算。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嘗試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然後進行交流,概括出簡算的方法。 2、進一步嘗試用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板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8-4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發現乘法的分配律,並用字母進行表示。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2、方法與過程:通過探索活動,發現乘法的分配律。 3、情感與價值: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分配律。

2、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發現問題: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估計牆面上貼了多少塊瓷磚。 2、用不同方法驗證結果。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並引導討論為什麼方法不同結果卻一樣,這其中是否藴含着某些規律。

觀察上題算式的特點,小組內舉一些數據來驗證,可藉助計算器,用一些較大的數據驗證。

全班交流,並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運用乘法分配律的簡算。 1、試一試

讓學生嘗試用乘法分配律解決運算中的簡算問題。然後進行交流,概括出簡算的方法。 2、練一練: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0-51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練習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36 3、情感與價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看哪個小組連的又對又快,在做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適用的條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讓學生獨立完成,重點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個問題為什麼是計算周長,第2個問題為什麼是計算面積,體會周長與面積的不同含義。 三、觀察與思考:

本題是一個乘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滲透了一些函數的思想。

先呈現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再根據圖上給出的信息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數與積的變化規律。接着,可讓學生再舉例來驗證自己的發現。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2-53頁 [教學目標] 1、複習大數的讀寫、求近似數等第一單元的內容。

37 2、複習線與角的有關知識。 3、複習乘法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較大數、線與角、乘法簡算。 [教學準備] 量角器,三角板,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第一單元:認識較大數

第1、2題讓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數,以提高收集數據信息的能力,使每個同學積極參與課堂複習。

第4、5題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畫角。可獨立完成,同桌相互檢查。

第6題引導學生先直觀判斷,再用三角板等工具來驗證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還是互相垂直。 三、複習第三單元:乘法 第7題用豎式計算

第9題,可引導學生説説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問題中藴含有哪些數量關係。然後解答。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54頁——55頁。 教學目標:

38 1、知識與能力: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瞭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知道圖形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度數)。 2、方法與過程:通過小組協作和主題研究活動, 欣賞美麗的圖案。

3、情感與價值: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充分培養學生感知美的能力,使之具有敏鋭的視覺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驗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知道旋轉的三要素,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通過電腦的演示使學生感受到,可以選擇離旋轉點較近的邊做參照,觀察圖形旋轉的度數,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個簡單的圖形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

教具準備:自制圖形a、b、c、d、三角板; 學具準備:自制圖形a、b、c、d、三角板、格子紙、自己喜歡的基本圖形。 教學過程

3、學生欣賞圖案,發現基本圖形通過旋轉的方式能設計出美麗的圖案。明確旋轉的方向:順時針、逆時針。

39 4、激趣探索新知,揭示課題。 5、板書:圖形的旋轉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我會探索)

②引導學生利用學具自己探索如何在圖形a的基礎上設計圖案。

(此環節充分利用學具直觀演示,隨着學生的彙報靈活處理,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或創造一些錯誤資源讓學生感受圖形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度數。最後引導學生完整地説出旋轉過程。)

思考:如果圖形a旋轉時的旋轉點變了,方向、度數不變,圖案會有不會有變化呢?請認真觀察。 小結:看來小小的旋轉點不可輕視,它會使基本圖形在旋轉過程中的位置發生變化。

3、開拓思維,動手操作,加深理解圖形旋轉時的三要素。

思考:如果把圖形a繞點z順時針旋轉和右圖同樣的90度,會形成怎樣的圖案?在腦海中想象這幅 圖案,合作擺一擺。

思考:在旋轉的過程中,基本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有沒有變化?什麼因素使得基本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方向有什麼重要性呢?在旋轉的過程中,

40 不同的方向使得基本圖形佔據空間的位置不同。 三、啟發引導,拓展思維(我會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並掌握除法是整十數除法的算法,能正確應用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方法與過程:結合生活實際情景,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

3、情感與價值: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重點難點:掌握除法是整十數除法的算法 教學過程:

前段時間,我班進行了班徽設計大賽,老師將對這些同學進行獎勵,現在班幹部來到了文具超市:鋼筆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個,書包30元一個。班費共80元,請你幫幫他們想想,可以買多少個文具盒呢?

41 1、學生根據情境圖的要求,先口答:可能買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組內説出自己的想法,再獨立列式計算。

2、學生彙報自己的解答方法,並説出理由。老師特別請列豎式的同學來板書,當小老師講解,如果學生能向他發問更好,如果沒有,老師問:“4”為什麼寫在個位上?

如果班費有140元,又可以買幾個鉛筆盒呢?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生獨立完成“試一試”,啟發學生想一想,會發現什麼規律。怎樣商?

4、老師點出商的末尾“0”的問題。 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怎樣確定商?

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後再進行計算。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讓學生明白,通常具體情景,把算式轉化成可以簡便的算式,進行簡便運算。

第4題:先讓學生説説根據三個條件,可以求什麼問題,幫助學生搞清楚三者之間的關係。 最後小結

1、知識與技能: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

2、方法與過程:結合生活實際情景,進行學習探究。

3、情感與價值: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重點難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並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出示兩輛汽車進行拉力賽的情境,學生猜哪輛車會取勝呢? 接着出示條件:我2時行駛了120千米,

到底哪輛車跑得快呢?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討論,如何解答? 二、建立模型。

1、學生根據情境討論,要判斷誰跑得快,就是求什麼?引出速度的概念,推導出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

43 出,看誰跑得快不快,就是看他的速度: 120÷2=60(千米/時),210÷3=70(千米/時)。着重介紹速度單位的寫法。 得出結論:速度=路程÷時間

3、學生試着表述速度、路程、時間三者之間的關係?

4、舉出一些實際的例子。引導學生關注速度。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1.利用課本“試一試”幫助學生理解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係。

2.完成“試一試”第2題説出速度、路程、時間三者的表示。

第3題:在運算過程中讓學生獨立發現規律,並讓學生記住一些特例。可以適當擴充。

第5題:先讓學生説説根據條件,可以提出並能解決什麼問題,幫助學生搞清楚三者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用“ ”在圖上做標記時,要學生討論,説説你為什麼畫在這個位置上?

2、方法與過程:結合生活實際情景,探索並掌握除法是整十數有餘數的除法的算法。

3、情感與價值: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1、課前準備。讓學生做一道整十數的除法計算。進行熱身運動,温故。

2、仔細觀察情境圖,並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建立模型。

1、先讓學生估估可能有多少盆花?學生自由發言,説他們估算的方法與理由,然後學生根據課本實際情景圖的要求,獨立列式計算。

2、讓學生利用算法多樣性,得出結論後,着重讓學生上台板書他們的豎式,説説是如何試商的。 學生完成154÷22的豎式(四舍:把154看作150,把22看作20來試商,150裏有7個20。)

3、老師給出除法正確的豎式。 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怎樣確定試商?

4、用120盆花布置廣場,每個圖案用18盆花,可以組成幾個圖案?還剩幾盆花?學生完成120÷18的豎式,學生在講算理時,讓他們與上題比較,説説為什麼“18”看作“20”而不是“10”(五入)

45 5、舉例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後再進行試商豎式計算,最後還要進行驗算。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1.120÷18= 70÷31= 怎樣試商? 讓學生明白體會到“四舍”“五入”,把複雜的問題簡便化,進行簡便運算。

第2題:認真觀察,小組內説一説,從題目中你瞭解到了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歸納出填數的方法。

第5題:先讓學生説説根據圖中條件,可以求什麼問題,讓學生驗證自己的估計哪輛車快。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方法與過程:通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

3、情感與價值: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重點難點: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某學校要秋遊啦,同學們紛紛在做準備,四(1)班有41個學生,老師想讓同學們戴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自己班上的學生。超市裏有8元、9元、10元的紅色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請你幫老師算算,可以買那種帽子? 二、建立模型。

1、同學們都準備好了,來到了大操場,電腦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學生根據情景圖,提出有關除法的數學問題,然後根據同學提出的問題獨立列式計算:

3、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積大了説明什麼?為什麼會大呢?

4、繼續完成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積小了説明什麼?為什麼會小呢?

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後再進行計算。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3、完成“練一練”,可以適當擴充。 四、小結本課 五、佈置作業

1、知識與技能:會用生活周圍的具體數據形象地描述大數,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方法與過程:通過小組活動,進一步感受億以內大數的實際意義。

3、情感與價值: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

重點難點:具體數據形象地描述大數,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問:2008年奧運會在哪個國家舉行?電腦出示北京申奧的資料。國家體育場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它的佔地面積約為20萬平方米,能容納

1、學生根據課本實際情景圖的要求,小組活動。 2、引導學生觀察,以小組為單位估測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積。

3、課前要求學生統計好:我們學校的學生數大約有多少?大約有多少這樣的學校的學生數才達到1萬人?

2、讓學生説一説數學書的某一頁的字數,根據自己的估算,1萬字大約要幾頁?

3先讓學生説説自己還可以估計什麼? 四、小結與佈置作業:

第六課時:探索與發現(4)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應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方法與過程: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並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3、情感與價值: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先給學生們講猴子分餅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與興趣。

出示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勻速行駛的記錄表,提問:你能發現什麼? 二、建立模型。

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交流發現,你能幫助同學解答他的疑惑嗎?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表格中發現什麼規律? 學生獨立完成,再舉些例子驗證你的發現 “試一試”,啟發學生想一想發現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