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孫權勸學3篇 孫權力勸學:“讀書使人充實,觸類旁通”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W

“孫權勸學”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所著的一篇優秀的教育文章,以鼓勵年輕人勤學苦練、讀書明理、追求卓越為主要內容。文章內容豐富、言簡意賅、易於理解,至今仍對青年成長有重要啟示作用。

孫權勸學3篇 孫權力勸學:“讀書使人充實,觸類旁通”

第1篇

教師寄語:抱着一顆正直的心,專心致志於事業的人,他一定會完成許多的事業。——赫而岑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容的表達效果。

1、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的道理,從而重視學習,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1、《孫權勸學》選自 ,它是由北宋 (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 體通史。

6.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後演化成怎樣一句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後來比喻什麼?

4、古人還有一句俗話,叫“三天不讀書,語言也無休”。這兩句合在一起,講的是什麼道理?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3、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後你得到什麼啟發?

2、關於學習、讀書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寫出兩句嗎?

1、《資治通鑑》 司馬光 編年2、①當道,當權 ②於是 ③粗略地閲讀④到了……的時候 到 3、①古代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以及朋友之間表示親切的第二人稱。②古時王侯的自稱。③阿蒙指呂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親暱的意味。④長兄。這裏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6、"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7、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1、“初”到“蒙乃始就學”為第一層,寫孫權與其勸學對象呂蒙的一節談話。第二層為餘下部分,是魯肅與呂蒙的一次談話

2、①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由而不接受孫權的勸説。②你現在的才能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國的阿蒙了。

3、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待)。 對讀書人(知識分子),即使是短暫的分別,相見時也需以新的眼光來看待他,因為他進步了。這句話後來比喻人的地位的變化,也用來説明學習的重要性。

4、一個是三日不讀就退步了,一個是用功三日就進步了,可見書是不能一日不讀的。

2、①年少而學,(就)如同初升的太陽。②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為博士嗎? ③只是應該廣泛瀏覽羣書,瞭解歷史罷了。

3、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善於引導、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均可。

4、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

孫權勸學3篇 孫權力勸學:“讀書使人充實,觸類旁通” 第2張

第2篇

本文寫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的故事。可分兩層:先寫,呂蒙“乃始就學”;再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全文抓住和魯肅“與蒙論議”來寫,即先寫出事情的起因,緊接着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怎樣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怎樣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着重表現孫權的善勸,而完全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説。寫魯肅“與蒙論議”,着重以二人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長進之快之大,至於魯肅與呂蒙“結友”,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併為其才略所折服的餘韻。

課文着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説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善於勸説,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讚歎,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的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目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説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可見呂蒙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現自己的才略長避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兩人的話則有調侃意味,二者的情調不同。

課文除正面記言外,對呂蒙這一形象還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歎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文章材料取捨精當,詳略安排得當。課文以對話為主,其他內容均一帶而過,或簡説,或不説。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於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隻字未提。後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麼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

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宂繁之處。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除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後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歎,呂蒙又緊承其歎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銜接自然,前因後果,井然有序。

本文是課內自讀課文。篇幅短小,含意深刻。要讓學生藉助註釋閲讀理解,有些生字生詞,由學生自查工具書解決。

要引導學生根據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課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並當堂背熟全文。魯肅、呂蒙的對話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可抓住關鍵詞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來理解二人對話的內容,並細心體會這段對話的情味。教學本課,可採用一些靈活的方式,如讓學生討論本文對自己有什麼啟發,進行快速背誦競賽,用現代漢語複述課文,等等。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説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大有長進。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謂……曰:對……説。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於是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歎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6.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討論並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討論並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説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第3篇

?孫權勸學》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內容簡單易懂,是培養學生簡易文言文閲讀能力的好文本,主要寫了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人物形象生動飽滿,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形象地感知人物。

1、掌握關鍵字詞及重要的文學常識,積累成語,翻譯課文並理解文意。

2、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3、比較閲讀,理解《孫權勸學》和《傷仲永》的異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引導學生反覆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通過對比閲讀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讓學生明白後天學習的重大作用,勉勵學生重視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1、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2、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本文是故事性的文言文,應抓住“朗讀”來進行教學,以讀促理解

學生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積累文言文的能力。蒐集了有關作家、作品和相關人物孫權、呂蒙、魯肅的資料。對本文已做了預習,能夠熟練朗讀。在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上有一定的難度,在理解成語上有一定的坡度。積累名言警句上可能有所欠缺。

1、在讀中體會人物的語言情味。 2、引導學生理解、探究,在此基礎上進行課本劇的表演。 3、指導學生學習要有所思。

1、話説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於赤壁,後又襲破關羽,佔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他就不愛讀書,孫權多次勸説,他總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學,這不,孫權又來勸説了,結果如何呢?今天咱們一起來看《孫權勸學》。

2、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3、這部書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説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幻燈演示)。

4、引導學生分角色讀課文,讀準字音、節奏,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等。關注學生評價

1、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結合註釋,疏通文意,並勾劃出不理解的字句在班裏討論。

4、檢測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多媒體顯示問題:(1)解釋加點的詞語(2)辨析古今異義(3)翻譯重點句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生回答最後歸納: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的勸説下開始學習,大有長進,令魯肅刮目相看並與他結為朋友的故事。

生1:本文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生2:“學”是文章的一條線索:孫權勸學——呂蒙治學——魯肅歎學。

由故事導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有所瞭解。)

在瞭解文意的基礎上能概括出故事大意,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2)呂蒙讀書後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言一寫的?

“書到用時方恨少”,讓我們一起 多讀書,讀好書。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師生共勉“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多媒體顯示)

生1:從呂蒙一開始不願讀書,到接受孫權的勸告,最終學有所成,我感受到讀書學習對一個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生2: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生3: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使自己不斷得到完善。

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課堂氣氛,很好的培養學生自讀古文的能力。培養學生表達、表演能力

通過談感受和對比閲讀,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開卷有益的中心,引起學生感情共鳴

課外知識積累是語文資源充分利用的一個方面,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手段。

通過名句朗讀使學生進一步昇華讀書的重要性,從而培養愛讀書的好習慣

教師組織學生自由朗讀、抽讀、分角色讀並注意人物的語??

學生合作學習翻譯課文並探究文意,小組代表表演課本劇並互評

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翻譯課文並探究文意,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

體驗反思:談學習本文後的啟發,對比閲讀聯繫生活體驗談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談學習本文後的啟發,與《傷仲永》對比閲讀,聯繫生活體驗談談感受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本節課教學堅持“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品味探究、適當運用”的十六字方針。“吟誦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紿終,激發學生興趣,還文言文課堂書聲琅琅的本來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讀必須讀出“古味古韻”。本課中我力圖通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朗讀把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礎”,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掃清字詞障礙,增強文言文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當古漢語來教,而把文言文當美文來學,讓學生增強文學欣賞能力。“適當運用”,課本劇的表演,讓學生能根據文章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推理,對文本進行創造性解讀。

在授課的過程中,課本劇的表演學生編了兩個版本,一個基本與原文的風格保持一致,另一個版本屬現代創新版,這是我之前未預料到的,所以課時有些緊張。但是學生的創造性是很令人吃驚的,真正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發揮,自我創新的舞台。所以學生的預習及課本劇一定要讓學生在課下做好充足的準備,以免上課造成時間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