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孫權勸學》教案設計7篇 「觀音先生教授孫權勸學故事,探究教育方式」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份教案設計,其主題為《孫權勸學》。通過講解《孫權勸學》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內容,結合教案設計的具體實施步驟,幫助教師們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這一名篇名言

《孫權勸學》教案設計7篇 「觀音先生教授孫權勸學故事,探究教育方式」

第1篇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説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大有長進。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謂……曰:對……説。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於是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歎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6.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討論並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討論並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説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三、情節表演(分男女兩組,每組三給人,分扮演三個角色)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六、説課精要:解決本課重難點要注意講練結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

當初,孫權對呂蒙説:"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説:"我哪裏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瞭解過去的歷史。你説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説:"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説:"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麼發現情況這麼近呢?"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教後記: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學生能夠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誦的情況也是良好。

《孫權勸學》教案設計7篇 「觀音先生教授孫權勸學故事,探究教育方式」 第2張

第2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當初,孫權對呂蒙説: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託。孫權説: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閲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説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於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説: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説: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4.側面襯托呂蒙才略非同尋常,表明他進步之快,從而表達開卷有益的中心。

第3篇

3、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4、物塑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5、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與《傷仲永》比較)

1、字詞。(本文是略讀課文,字詞部分以課外準備、課內教授相結合)

難點:聯繫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的道理。

1、學生在課下藉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疑。

熟讀課文,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並記下疑點。

多媒體展示關羽圖片,以“敗走麥城”的故事,引出呂蒙。

通過預習《孫權勸學》,你們覺得《資治通鑑》應該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明確:瞭解文學常識的目的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和修養,並給我們提供進一步學習、看書的基礎。

昨天已經讓同學們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了。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

瞭解了課文之後,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呂蒙為什麼能夠打敗關羽呢?——學習。

請大家再次深入地閲讀課文,想一想孫權、呂蒙是什麼樣的人(分析人物形象)?從哪裏可以看出來?(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我們在《最後一課》中學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那麼,在這篇課文中,主要採取了什麼描寫方法呢?

——對話。我們知道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試着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

這是的一篇關於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司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1)仔細閲讀課文,想想呂蒙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第4篇

本文是歷史典故,寫的是呂蒙在孫權的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以往的教學中,多以教師翻譯課文,總結中心思想,學生記憶文言詞語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閲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指導下,將本課設計為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多角度挖掘文章內涵為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為輔的教學形式,以達到以下教學目標:(1)學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2)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3)使學生懂得“好學”的重要性。

師:想必同學們都看過《三國演義》,誰能説出裏面稱霸天下的三個梟雄?

師:他們是: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三個人不僅僅是軍事家,還是政治家,思想家。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孫權手下有一個草莽英雄呂猛,英勇善戰卻不習文,後經孫權勸告,成為學識英博之士。孫權究竟是怎樣勸學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補充完整。

可結合課下注釋,利用工具書或小組討論理解文意,掌握課文的整體內容。對學生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詞語,可採用小組互相提問的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識。

(這些內容的理解也可採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語言,神態,動作,並可加以適當的發揮,進行表演。在編寫劇本,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深入研究課文,同時,表演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試將本課與《傷仲永》作比較,一個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個幼年不學,毫無所成。談談你的看法。

第5篇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説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並找出我這段話裏的兩個成語。

話説我國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髒兮兮掛着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為“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歎息,也沒有什麼夥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國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以後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後工作了,有天國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着西裝,戴着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説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後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後來考上了一名牌大學。人家現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為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繫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歎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好,這段話就講到這裏,同學們能不能找出我剛才這段話裏的兩個成語呢?(如示)對了,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著名的史學著作,大家知道是什麼嗎?——《資治通鑑》

2、簡介《資治通鑑》及作者司馬光 資治通鑑 ,由 司馬光 支持編纂的一部 編年體通史 ,記載了 從三國到五代 1362 年的歷史。

2、對照註釋,自讀 理清課文情節。 (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 1 ) 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 勸學 )

( 2 ) 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 辭 學—— 就學 )

( 3 ) 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

( 4 ) 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大驚—— 結友 )

3、請學生看 板書, 分角色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複述孫權的話,一個複述呂蒙的話,一個複述魯肅的話)

1、 思考:課文 以什麼方式展開故事 情節? ( 人物對話 )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麼要説這些話,該以什麼神態、語氣説。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説説應該運用什麼語調,語速,讀出什麼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 ( 板書 顯示三句話)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 容推辭 ,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5 、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 語氣語調 揣摩得更準 。 )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7 、 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 感 受到人物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1.在課堂練習本上 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並造句 。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繫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教學建議: 利用複述和分角色朗讀,充分調動學生自學理解課文。

第6篇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説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第7篇

眾生:有幾位同學昨晚上網吧,被班主任老師發現,叫去上“政治課”了。

生(七嘴八舌,有生喊有的,有生喊沒有,有生微笑,有生沉默。反應不一)

師:剛才同學們的反應,其實都説明了一個問題,勸説我們同學進行學習,老師得有一定的技巧。這次,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國時期吳國國君孫權,他是如何成功地勸説了手下一名“大老粗”進行學習,並最終讓著名的魯肅為之刮目相看的?

師:大家翻開課文第170頁,輕聲朗讀,同時瞭解全文大意。

師:好的,剛才幾名同學的翻譯,大家疏通了全文的大意。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為什麼孫權能説服呂蒙進行學習呢?

師:好的,大家都討論得很充分了。接下來請同學們主動暢談自己的理解。

生1:我們小組感覺孫權最成功的地方,是他沒有因為自己是國君,用居高臨下的語氣和呂蒙説話。

生1:書上有這麼幾句: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我們小組的同學注意到,課文的課後註釋是這樣解釋“卿”字的:“卿,是古代君對臣、上司對下屬、長輩對晚輩及朋友間表示親切的第二人稱。”這説明,孫權稱呂蒙為“卿”,一方面是君對臣的稱呼,另一方面也是以朋友的身份對對方表示親切之情。

師:好,這組同學很細心,能注意到人物稱呼上的細微不同,其實包含了很多的內涵啊。呂蒙為什麼聽了能接受?

生1:用我自己的例子來説吧。我自己也曾經違反過紀律,班主任老師對我很親切地勸説,後來我就改掉了毛病。呂蒙聽到皇帝對他這麼親切,一定會心存感激,一定會想:我一定要學好,不負皇上的信任。

師(笑):這位同學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推想呂蒙的心態,很好。有沒有不同觀點的。

生2:我們小組很佩服孫權,因為他能以身作則。有些同學為什麼會經常再犯一些錯誤,就是因為老師沒有以身作則。

生(笑,議論紛紛:這位學生也忒膽大了,説老師的不對?)

生2:比如説男同學偷着吸煙這件事吧。班主任老師常口裏一支煙,卻教育我們不能吸煙,私下有些同學不服氣。孫權就不同,他要自己的手下大臣學習,他自己就經常學習。文中説了:“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你想想皇帝自己都讀書了,作為手下的不讀書,説不過去。

師:看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要勸説學生讀書,一定要以身作則啊。還有其他觀點嗎?

生3:對,孫權的口才很好,能説服別人。我們都知道,帶兵打仗的,有很多是大老粗,像張飛。打仗的人有很多不想學習,書看不下,一看眼皮就打架。

生3:但孫權卻最終説服了呂蒙讀書,説明他用了很有針對性的方法。

生3:大家想想,呂蒙是將軍,帶兵打仗,對什麼書會最感興趣?

生3:對啊,文中孫權有這麼一句話:“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我們想啊,孫權説讀書不是“治經”,不是“研究儒家經典”,言下之意就是可以看些兵書什麼的,兵書,呂蒙就一定會感興趣。

生5(思考):不行,因為《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在三國以後才出來的,而呂蒙是三國時的人。

生7:不是,但歷史老師有説過,孫臏是孫子的孫子,所以我們記憶深刻。

師(笑):很好。其實我們學過看過的一些文言文,它所選自的書籍,也可以説是兵書,因為裏面記錄了一些戰爭的策略。像《左傳》這一本書。大家能回憶一下,再舉幾本書嗎?

生3:剛才説呂蒙可以先讀兵書,但是(語氣強調),偉大的呂蒙大人會只讀兵書,這樣就能讓魯肅信服?

生3:因為大家剛才説的那幾本古書,鮑老師以前就説過了,它們不僅是兵書,也是一些文學性很強的書。呂蒙這些兵書看得下去,看久了,他一定對文學也有些瞭解,有了適應,時間一久,也一定能讀一些經書什麼的書籍,從而加強了自身的內涵。

生3:這也和孫權的本意相同的,因為孫權説的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呂蒙看的書多,就是涉獵,就“見往事”,就長了見識,最後也就“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生:(主動站起)有,我們小組認為,孫權很會鼓勵呂蒙,讓他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