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3篇 "數學教學神器:國小實用教案模板集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3W

本文提供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可供老師們使用。模板包括課堂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內容,旨在幫助教師規範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3篇

第1篇

1.學生進一步感受圓的特徵,能熟練地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瞭解圓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大小之間的聯繫,會運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加深對圓的認識,提高操作實踐的能力,培養比較、抽象及概括等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和作用。

(4)要畫直徑是4釐米的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4釐( )

(1)學生先獨立在書上畫圓,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畫的圓大?

(2)小組討論:在正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圓,圓的半徑是多少?怎麼確定最大圓的半徑?

② 指名説一説怎麼確定正方形內最大圓的半徑?圓的半徑和正方形的邊長有什麼關係?

(2)全班交流:比較圓的大小,其實就是比圓的半徑或直徑的大小。

指出:因為同一個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所以車軸裝在圓心位置上,無論車論怎樣滾動,車軸到地面的距離都保持不變。這樣就可以使行駛的車輛始終保持平穩狀態。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3篇

第2篇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釐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重 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米=10分米。

教 具:課件、米尺、學生尺 、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彙報: 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節,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演示)。

師:這是一個放大的1釐米,咱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一邊數,一邊動態演示)這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個小格是幾毫米?5個小格是幾毫米?1釐米裏面有幾個1毫米?那麼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麼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 1)學生自學。(2)學生彙報:10釐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繼續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1)學生分組活動。(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彙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師:觀察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嗎?這節課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出題考考你好嗎?

點評:在新授環節我主要採用瞭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並且充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繩長15分米。( )

(3)一塊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釐米。 ( )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 ,採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第3篇

1、教材分析 拔蘿蔔——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加與減(一)》中的內容。 本課時的內容是在整十數加減法、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蘿蔔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並説出計算過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種計算方法(並非讓學生全部掌握,學生還可以有別的方法)。在學了加法計算之後,讓學生試着計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個蘿蔔?”以促使學生從加法計算遷移到減法計算上去。這是新教材與舊教材的不同。

(1)自己探索100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2)從加法計算方法遷移得出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發展應用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學生學會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學生已有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作為基礎,有一小部分學生在上學前已對豎式有簡單的瞭解。對於看圖編故事和從圖中提出問題,前面的學習中已有過練習。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 在本節課中,力圖體現出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並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幅畫,是一個好聽的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研組材料 公開課説課稿 20xx.3.30 2 生:我知道了黑兔拔得多,白兔拔得少。 師: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我想知道,兩隻兔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 生: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個? 生: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個? (教師將生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提出了好多問題,有的咱們已經解決了,這兒還有三個問題(指黑板),咱們來解決“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的問題。怎樣列算式呢? 生:36+23=?(有的學生已報出結果。) 師:算出結果的同學想一想自己是怎麼算出來的,其他同學自己想辦法計算 36 +23 的結果,可以用小棒、算盤、練習本等。 (學生動手探究,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引導、幫助。) 學生彙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a: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我在左邊擺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邊擺2捆零3根,就是23。然後數一數,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撥計數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撥了3個珠子,在個位撥6個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豎式計算的(邊列豎式邊説),先寫一個加數36,再寫第二個加數23,並把加號寫在第二個加數的左邊,寫好後在下面畫一條橫線,再計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師:很好。在列豎式時一定要注意,兩個加數中個位的兩個數上下要對齊,十位上的兩個數也要對齊。然後再計算:個位上6+3=9,把9也寫在個位上,和上面對齊,十位上3個10加2個10是5個10,5寫在十位上,和上面對齊。 師:以上四種方法:擺小棒、撥計數器、口算、列豎式,你認為哪種最簡單? 生a:我認為列豎式簡單。 生b:我認為口算簡單。

師:剛才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問題,後面還有兩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

教研組材料 公開課説課稿 20xx.3.30 3 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四個人共同去解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並討論解決問題。 小組長彙報: 組a:我們解決第一個問題,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個蘿蔔,我們的算式是36-23=13。 師:你們是怎樣計算36-23的? 組a:我們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組b:我們列豎式(邊寫邊説),先寫第一個數36,再寫第二個數23,6-3=3,3-2=1。 師:是3-2=1嗎? 生:是3個10減2個10等於1個10。 組3:我們解決第二個問題,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師:在這節課中,你們認為自己表現得如何? 生a:我認為自己表現得很好。 師:哪一點表現得很好? 生a:老師提的問題我認真思考,還積極發言了,而且我講的故事很好。 生b:我認為自己表現得還可以,我也積極發言了。 生c:我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好,我把36+23算錯了。 師:同學們也可以評價一下別人。 學生踴躍發言,都很注意發現其他學生的長處。 師:在這節課中,有好多同學都表現得好,他們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而且把小組活動組織得很好。大部分同學也都能好好地去學習,個別同學沒積極思考,老師希望你下一節課有所進步。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