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班科學教案8篇 以“探索自然,創造奇蹟——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為主題的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7W

中班科學教案是一份為中班幼兒編寫的科學學習計劃,內容涵蓋多個方面,包括動物、植物、天氣、季節等。該教案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幼兒通過實踐和探索,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和觀察能力。

中班科學教案8篇 以“探索自然,創造奇蹟——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為主題的教案。

第1篇

1、兩個透明碗(一個碗內有水和葉子;一個碗內裝大米,大米里有塑料玩具),一盆水,塑料杯清水,白糖、鹽、顏料、石子、紅豆、攪拌棒(吸管)。

2、塑料小籃、清水、毛巾、塑料玩具、小勺子、顏料盤。

(1)出示一杯清水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祕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祕密。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一個碗內有水;一個碗內裝大米,你們知道米里、水裏都藏着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説水裏有條葉子;有的説水裏有葉子在飄來飄去。

幼:有的説只有米;有的説什麼也沒有;有的説看不出。

小結:師:小朋友們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水是透明的,透過水我們能看見水裏的物體。

評:以探索祕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1)水活動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小籃子,請你們用籃子盛毛巾和塑料玩具,看看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幼b:塑料玩具一直在小籃子裏面,沒有像水一樣流出來。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毛巾和塑料玩具是固體,不會流動。

師: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用小籃子來盛水,看一看它又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呢?

小結:師:小朋友們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水是液體,會流動;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與比較水是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實驗呀?好,在動手做實驗之前呢,小朋友們要仔細看看老師是怎麼操作的。

3、老師演示白糖溶解的實驗師:通過老師剛剛白糖溶解的實驗,小朋友們在做實驗時需要注意:

(1)回到座位上拿出記錄表和筆,根據記錄表的順序開始操作;

(2)每個小朋友只能舀一小勺的材料,把材料放進去時用攪拌棒攪拌均勻;

(4)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小朋友們要小聲討論,不影響其他小朋友,有問題的請舉手。

(5)在做實驗時,老師會放音樂,等音樂停止,鋼琴曲響起時,無論有沒有做完實驗,所有小朋友都要拿着記錄表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幼b:顏料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紅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鹽、顏料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紅豆、石子都在水裏。

師:好,現在小朋友們跟着陳老師一起來驗證剛剛所得的實驗。

小結:師:通過我們剛剛的實驗,我們知道了:鹽巴、顏料放入水中不見了,它們和水分不開來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而石頭和紅豆經過攪拌,它們能和水分開並可以將它們取出,所以它們是不被溶解的;最終,我們得出了結論:水是能溶解的。

幼:有的説果珍,有的説阿華田,有的説味精,有的説化肥,有的説感冒沖劑。

(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4、引導幼兒保護水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小魚兒們要生活在水裏面,我們要喝水。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裏的水倒到水桶裏,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瞭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探索了水的祕密,做了關於水的實驗,從中我們發現了:

最後因為水是我們最重要的朋友,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水,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它,不讓它受到污染。對不對?

活動中始終遵循“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育原則,每個環節都讓幼兒先行探索、理解,教師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再進行引導。事實證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會”。

中班科學教案8篇 以“探索自然,創造奇蹟——中班科學教學設計”為主題的教案。 第2張

第2篇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磁鐵、鐵製品、木製品、布製品、塑料製品等

通過儘可能地鼓勵幼兒進行實踐,嘗試將非鐵製品與磁鐵進行相吸,玩不同的磁鐵遊戲。

支持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學習同伴的經驗,讓每個幼兒都能有體驗和發現。

教師故意把一些小鐵釘撒落在地上,提出問題:“怎麼辦呢?請小朋友想個好辦法,讓老師用最快的速度把這些鐵釘撿起來。”

試着讓小朋友用磁鐵去吸,總結出:這個黑黑的小東西叫“磁鐵”。

讓幼兒觀察磁鐵都有哪些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等。

1、讓幼兒試着動手操作,看看盒子裏的東西哪些能被磁鐵吸起來?並且小組合理分工,一個小朋友擔任記錄員,一個小朋友擔任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朋友認真地做實驗,為那兩個小朋友提供正確的信息答案。

2、教師大黑板上出示統計表,讓幼兒上前打“∨”、“×”

讓幼兒找找自己身上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為什麼?

小朋友用教師提供的小魚竿去釣魚,看看有什麼發現?説説為什麼?

七、“請小朋友把自己釣到的魚送到飯店去吧!”以遊戲的方式結束。

第3篇

本次活動源於主題《春夏和秋冬》裏面的小主題《四季輪換》,雖然主題是剛剛開始的階段,但是孩子們對於四季的輪換是非常感興趣的,而且能夠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初步瞭解四季輪換的順序,所以本次活動就是在此背景下設計而成的。

(1)在前期的《有趣的水》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對故事《水娃娃漫遊記》的學習,已經初步瞭解了水循環的過程,知道了水的三態變化,所以孩子們對於循環是有經驗的。

(2)我們班的孩子比較活躍,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而且有探究大自然奧祕的願望,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鼓勵幼兒發現自然界事物循環往復的有趣規律,而且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自己的發現。

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分步講述故事的方式,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幼兒想象猜測“白天去了哪裏,雨去了哪裏,冬天去了哪裏”,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進一步理解什麼是循環,知道了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會消失的,進而萌發幼兒探究自然界事物循環往復的有趣現象,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本次活動萌發幼兒樂意探究大自然的奧祕,讓幼兒瞭解大自然中的白天黑夜的循環、四季輪換和水循環,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今後就會更加細心的去探究大自然,熱愛自然界,就會有探究大自然奧祕的願望,所以本次活動也滲透了環保元素。

1、在聽聽看看説説中,初步發現自然界事物循環往復的.有趣現象。

2、嘗試看圖講述自己的發現,萌發探究大自然奧祕的慾望。

嘗試看圖講述自己的發現,萌發探究大自然奧祕的慾望。

1、小朋友們,你們抬頭仰望過天空嗎?你們都看見了什麼呢?

2、有個小男孩也和你們一樣看到了天空中的許多東西,也向媽媽問了許多的問題,讓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他想到什麼呢?問了些什麼?

(1)思考談論:白天去了哪裏,它會回來嗎?(引發幼兒説説自己的理由)

(2)聽一聽媽媽的回答:“哦,白天去了別的地方,白天過去了,黑夜就來了,當夜晚結束的時候,白天又來了。這個世界真的就是這樣循環着,沒有什麼會不見了。

(3)媽媽是怎麼告訴小男孩的?(進一步談論媽媽的回答:什麼是循環呢?)

(1)小男孩望着天空中的雨會怎樣問?(講述散文前)

(4)小男孩知道這個祕密了嗎?這個祕密是什麼?(出示2個字——循環)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是循環,用一個什麼動作來表示?

(2)提問幫助幼兒瞭解小男孩和媽媽對話內容,知道四季輪換。

(1)在故事中有哪三種循環呀?(幼兒回答,教師播放課件小結。)

(2)小結:這個世界真的就是這樣循環着,真是太奇妙了!

1、今天這裏也有一些大自然中的朋友,你們去找一找它們可以循環嗎?是怎麼循環的呢?(幼兒4人一組,操作圖片擺放循環的過程)

(2)還有什麼也像它一樣循環的呢?(引發幼兒説説自己對於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循環的認識)

小結:原來在大自然和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是循環往復的,沒有什麼會真的不見的。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大自然中循環往復的現象。

第4篇

觀察野草、野花,比較它們的顏色、形狀、氣味等,感受大自然的美。

帶幼兒到草地上玩。讓幼兒自由地採集野花、野草。教師啟發幼兒觀察比較:

教幼兒用野草、野花做花環,並把做好的花環戴在頭上、脖子上,比一比誰最美?

指導幼兒在小瓶子、小杯子裏放上一些沙土,插上採來的野花、野草,製做插花,擺放在展覽桌上,比一比誰插的.花最美。

指導幼兒將採來的野草、野花製成標本(方法見“製作標本”活動)。將標本裝訂成畫冊,或製成裝飾畫,供幼兒欣賞。

此活動也可在郊遊時進行。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欣賞大自然的美。

第5篇

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有那些朋友呢,春天的朋友有很多,讓我們一起聽一聽老師帶來的關於春天的故事吧。

欣賞故事:媽媽説:“春天來了,快去歡迎春天吧!”熊寶寶説:“春天是誰呀,她在哪裏呢?”就出門去尋找。

畫面一:桃花觀察討論:我們看到了什麼,這些花是什麼顏色?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桃花,你是春天嗎?桃花説,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粉色的春天。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蝴蝶,你是春天嗎?蝴蝶説,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會飛的春天。

畫面三:小草觀察討論:熊寶寶爬上小山坡,他的腳踩到了什麼?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小草,你是春天嗎?小草説,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嫩嫩的春天。

畫面四:小花觀察討論:熊寶寶走到山頂上,看到了什麼?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小花,你是春天嗎?小花説,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五顏六色的.春天。

山頂上好暖和呀,熊寶寶走累了,就在暖洋洋的春天裏睡着了。

暖洋洋的春天是誰呢?熊寶寶抬頭看到的春天是誰呢?

小結:現在是春天,因為樹葉綠了,小草發芽了,桃花開了,小朋友脱掉厚厚地棉衣,換上輕便的春裝。

請部分幼兒分別扮演熊寶寶、桃花、小草等,並學説詩歌中的話。

熊寶寶找到了這麼多春天,小朋友能找到那些春天呢?繼續尋找春天,用好聽的詞説一説。

(蜜蜂是嗡嗡叫的春天,小魚是會游泳的春天。布穀鳥是會唱歌的春天。柳條是輕輕飄的春天。)五、音樂,請小朋友邀請後面聽課的老師一起來唱歌跳舞吧。

第6篇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後,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並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製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製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麼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為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説説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藉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後來越轉越快,最後就停下來了。

(評:在這裏,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這樣既有利於幼兒習得製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於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為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説説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裏,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才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上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兒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述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本次活動中.教師將幼兒科學教育要實現的核心價值,從追求使幼兒掌握知識,轉移到了使幼兒樂於探究解決問題、樂於獲得知識、知道如何去獲取知識,這些有益於幼兒終身發展的大目標上。

縱觀整個活動,教師汲取了“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始終從幼兒的自身需求出發,立足於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講講中建構知識、提高能力。由於受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影響,幼兒常常用獨特的、不同於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猜測實驗結果,因此幼兒的猜測有時貼近實驗要求,有時卻不着邊際,但我們看重的是猜測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動起來。如:猜想過程中,有的幼兒認為不管是什麼形狀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有的則認為紙片是什麼形狀的,轉動起來也就是什麼形狀的;還有一部分幼兒的猜測則漫無邊際。對幼兒的任何猜測,我們都不作任何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正是有了多種多樣的猜測,幼兒才會產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驗證過後.有的歡喜雀躍,有的恍然大悟,還有的則觀察得更仔細,發現得更多。這一切都悄悄地向幼兒傳遞着一個信息,那就是: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親手試一試。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知識經驗.還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各種能力也在探究過程中得到了發展。

第7篇

1.在幼兒園實地探尋螞蟻、觀察螞蟻,對螞蟻的生活環境、蟻穴感興趣。

1.教師事先找到一處螞蟻較多的地方,準備好一點餅乾。

1.我們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螞蟻,你們知道螞蟻生活在哪裏嗎?

2.螞蟻到底生活在哪裏呢?今天,我們一起去幼兒園的空地上,找一找螞蟻的家吧!

這附近有許許多多的螞蟻,現在請小明友和白己的同伴一起來找一找小螞蟻,看一看小螞蟻住在哪裏。老師這裏有一些餅乾屑,等下請小明友們分組找一塊空地,教在空地上。過一會兒,你就能發現螞蟻,並跟蹤到它們的家在哪裏了。

2.剛才我們小朋友都發現螞蟻的家了嗎?它們的家到底在哪裏?

4.教師小結:原來,小螞蟻喜歡在地下挖洞築巢,它們的家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蟻穴。它們通常把家安在比較乾燥的土壤中,我們可以在樹根、草叢、石頭縫等地方找到它們的家。

2.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6頁,説説蟻穴的內部形狀,又如有許多的小房間,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每個“房間”的不同用途。

2.小螞蟻在家裏到底是怎麼生活的呢?這一個個的小“房間”分別是幹什麼用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們來分享答案,好嗎?

第8篇

1、在吹泡泡的遊戲中,體驗創造以及成功的快樂,萌發愛探究的積極情感。

2、在自主操作中,瞭解吹泡泡的工具要有洞或者縫隙。

3、能動手動腦解決問題,能創造性自制吹泡泡工具。

4個籃框、16個盤子、泡泡水、吸管若干9根、袋子裏的四件件套15份、樹葉若干片、鐵絲若干、計時器、毛巾15條。

3、小結:吹泡泡是要把氣往外吹,千萬別把泡泡液吸進去,吸進去會肚子疼的,要學會保護自己。

1、要求:保護好盤子裏的泡泡液,不要把它弄灑了,灑了就沒法玩了。吹泡泡的時候不要吹到別人的臉上和自己的臉上,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如果吹到了,趕緊用小毛巾擦一擦。

5、進一步小結:我們剛才都用吸管成功地把泡泡吹出來了。我們都要輕輕地用力,然後要吹很長是時間,不是“噗”一下吹出來。

1、提問:還可以用什麼吹出泡泡來?以前你都是用什麼(工具)吹的?

4、要求1:袋子裏的四種東西每一種都要試一試,如果能成功地吹出泡泡,請把它放在桌子下的籃子裏。如果不能吹出泡泡,請把它留在袋子裏。

5、要求2:記住了還是那兩個要求。保護好你的泡泡液,保護好自己,別對着小朋友吹。拿到了就去試一試,如果成功了抓緊時間把它送到籃子裏來。

6、分享試驗結果: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袋子裏吹不出泡泡的工具有什麼。誰來説説你的`袋子裏還剩了什麼。

7、請試驗成功的孩子教教不成功的孩子,一起發現原因。

8、關鍵提問:你們為什麼認為xx可以吹出泡泡?泡泡從xx的哪裏吹出來?

9、重要總結:有洞洞有縫隙的都可以吹泡泡來。工具有一個要求……

1、改造樹葉:我的袋子裏現在又有一樣東西,它有洞洞有縫隙嗎?它能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能吹泡泡的工具必須有什麼?那你能想辦法把它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

2、幼兒操作:拿到了就去試一試,有想法就去試一試。看誰能把樹葉變成吹泡泡的工具,誰能當科學家。

3、落座,討論怎麼把小葉子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1、改造鐵絲:我們的小葉子變出小洞洞就可以吹出泡泡來。那這個東西,認識嗎?直直的,可以變形的。它可以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

2、誰敢挑戰?我發現有人把小鐵絲打了個圈,他會變形。這個圓形會吹泡泡嗎?怎麼弄呀,擰在一起。還能變其他形狀嗎?

3、拓展思維: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會是什麼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