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數學教案7篇 瞄準國小數學教學,實現輕鬆高效——國小數學教案推薦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8K

國小數學教案是國小數學教師備課的必需品,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工具。通過編寫出科學、有啟發性、具有鞏固性的國小數學教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成績。本文將為您提供一些優質的國小數學教案資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7篇 瞄準國小數學教學,實現輕鬆高效——國小數學教案推薦

第1篇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1日=24時,能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使學生辨別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不同,及互換方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發現與普通記時法的聯繫。

3.情感態度價值觀: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老師今天特意帶來一段電視節目的音樂,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新聞聯播的片頭曲)

2.有誰能告訴大家,新聞聯播是什麼時候播出的? 19時和晚上7時是同一個時刻嗎?我們來看看片頭畫面所顯示的時刻。(課件展示片頭畫面的19:00)

3.看來,晚上7時就是19時,這是兩種不同的記時方法。

1.師:老師這裏有兩張節目預報表,從這兩張節目預報表上,你發現了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疑問嗎?

2.師: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了同一時刻播出的電視節目用了兩種不同的記時方法來表示。左邊的記時法稱為24時記時法,右邊的記時方法稱為普通記時法。

3.師:“ 普通記時法為什麼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詞語?”“24時記時法是怎麼回事?”“這兩種記時法有着怎樣的關係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研究。(出示課題:24時記時法)

師: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時間老人的腳步,看看時間是怎麼匆匆走完一晝夜的。(演示動畫)

剛才老師給大家講述了24時記時法的原理,下面我們繼續來看畫面。(出示圖片)這三幅圖片分別是一天中的什麼時候?你能用24時記時法説説她們在什麼時間、幹什麼嗎?

師:把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改成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要注意什麼?

小結: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上午的時間和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是一樣的,下午的時間則應要加上12,因為下午的時間是在一天的後一個12小時裏的。另外,使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時不需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詞語,因為它對應的時刻是的。

請判斷下面的時間是普通記時法,還是24時記時法?説説理由。

提問:銀行儲蓄業務上午幾時幾分開始,下午幾時幾分停業?

提問: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這段路禁止小汽車通行?

這裏是用普通記時法安排節目的,你能用24時記時法預報下面的'節目嗎?

這裏是一個特別的時鐘——只有指着12的分針。同桌兩人,一人用24時記時法報整時,一人貼出時針位置。

在歷時刻也記錄着一些讓我們自豪的瞬間,讓我們一起回放這樣的幾個時刻吧。

同學們今天的24小時過去了,同時也意味着下一個24小時的到來(明天),明天過去了,又會有一個24小時(後天)會到來,時間就是這樣不斷地在前行。但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時間,每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悔恨。

國小數學教案7篇 瞄準國小數學教學,實現輕鬆高效——國小數學教案推薦 第2張

第2篇

這局部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兩局部內容相互聯繫,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延伸。這局部內容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需學好。教學中我充沛利用學具讓同學先動手擺,教學中我充沛利用學具讓同學先動手擺,讓同學在分東西的活動中先形成有“剩餘”的表象,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餘數、有餘數除法的概念。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可能剛好全局部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夠再繼續分。本節課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我主要引導同學動手操作,協助同學逐步認識餘數和有餘數除法。

首先,讓同學通過分小棒的活動形成認知牴觸,發生學習需要。讓同學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給幾個人?同學邊操作邊完成表格,然後讓同學仔細觀察表格,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並分類。同學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後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餘的,一種是有剩餘的。這時同學就發生了認知牴觸,萌發學習需要,需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教學活動水到渠成,教師順勢揭示課題。

接着引導同學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還剩1根這種情況為例,講述怎樣寫成除法算式,使同學知道剩餘的1根在除法算式裏叫“餘數”,這樣的除法是“有餘數的除法”,初步建立有餘數除法和餘數的概念。

然後讓同學“試一試”,把分小棒有剩餘的其他幾種情況也分別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繼續體會有餘數除法中的商和餘數的具體含義,逐步完善有餘數除法和餘數的概念。

最後是藉助學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 “想想做做”時,讓同學藉助分圓片、分三角形等活動,比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假如沒有正好全局部完,也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計算。

同學積極參與操作活動,再得出結果,從形象到籠統,便於同學掌握。能為同學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使同學面對數學問題,用自身的智慧去探求數學的奧妙。雖然在擺的過程中,同學交流中,課堂有點亂,但同學自身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到當平均分有剩餘時,需要用一種新的'算法來解決,那就是有餘數的除法,而剩餘的局部就是餘數,凸顯了有餘數除法的的概念與意義,讓同學在實際的情景中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使同學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第3篇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係表現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上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繫,即數量關係相同,區別在於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採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我跟班上來的,對我班學生也比較瞭解,我班有47名學生,人數比較多,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差異較大,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待於培養。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關注更多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根據測定,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重有35kg。他的體內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師小結:同學們對於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這一塊內容掌握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運用分數除法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一))

出示例題: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內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提問:每當遇到這樣的題,我們常規作法是什麼?(找到關係句,畫出單位“1”,畫圖理解,寫出等量關係式。)

(2)從“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這句話中你能知道什麼?

(1)在等量關係式中,哪個量是未知的,哪個量是已知的?

方法一:根據等量關係式列方程解,設小明的體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2)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單位“1”相同,數量之間的關係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單位“1”,一道是未知單位“1”)

1、完成練習八第1題和第3題.先自主解答,再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八第2題.做完思考:“鮮牛奶250ml”這個條件與要求的問題有沒有關係?

3、完成練習八4題。本題有幾個要求的問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篩選的?

第4篇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第42-43頁。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求出圓錐的體積。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向學生滲透知識間"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在聯繫實際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教學關鍵】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教具準備】簡易多媒體、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空心實物各一個。

【學具準備】三種空心圓錐和圓柱實物各一個

師:剛才我們複習了圓柱的體積公式並應用這個公式計算出了圓柱的體積,那麼圓柱和圓錐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錐的體積。(板書:圓錐的體積)

師:圓錐的底面是什麼形狀的?什麼是圓錐的高?請拿出一個同學們自己做的圓錐講一講。

師:很好,因為圓錐的高我們一般無法到裏面去測量,所以常常這樣量出它的高。

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圓錐的體積。請同學們拿出一對等底等高圓錐和圓柱。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圓錐和圓柱的體積之間存在什麼關係,然後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組中交流,再分工進行實驗。下面我們採用實驗的方法來推導圓錐體的體積公式(邊説邊演示),先在圓錐內裝滿水,然後把水倒入圓柱內,看看幾次可將圓柱倒滿。現在我們分小組做實驗,大家邊做邊討論實驗要求,如有困難可以看書第23頁。

1、圓錐的體積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師: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在你們做實驗用的圓錐的體積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板書:圓錐的體積等於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師:得出這個結論的同學請舉手。(略)你們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

生:我們先在圓錐內裝滿沙,然後倒人圓柱內。這樣倒了三次,正好將圓柱裝滿。所以,圓錐的體積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生:可以先算出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用底面積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圓錐的體積。

師:老師也做了一個同樣實驗請同學認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麼話對老師説嗎?請看電視。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42頁,將你認為重要的字、詞、句圈圈劃劃,並説説理由。

生:我認為"圓錐的體積v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句話很重要。

生:我認為這句話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這幾個字特別重要。

師:大家説得很對,那麼為什麼這幾個字特別重要?如果底和離不相等的圓錐和圓柱有沒有三分之一這個關係呢?我們也來做個實驗。大家還有兩個是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和圓柱,請同學們用剛才做實驗的方法試試看。

師: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圓錐體積不是圓柱體積的1/3。師:可見圓錐的體積等於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關鍵條件是等地等高。

師:下面我們就根據"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這個關係來解決下列問題。

例l:一個圓錐形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師:和他做的一-樣的同學請舉手。(絕大多數同學舉手)

師:那麼這位同學做錯在哪裏呢?(指那位做錯的同學做的)

生:他漏寫了1/3。用底面積乘以高算出來的是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還要再乘以1/3。

師:對了。剛才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圓錐的體積等於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即v=1/3sh。我們在用這個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時,要特別注意,1/3不能漏掉。

第5篇

1.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遊戲情景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並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

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

我們每天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一定對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氣也來到了我們的教室和我們一起學習,誰願意給淘氣介紹一下我們的教室?

2.這樣介紹淘氣只知道我們的教室中有什麼東西,你能用我們所學過知識來介紹嗎?

6.小結:你們面對面坐着,因為方向是相對的,所以在敍述中前、後、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動二:介紹去學校各個專業教室的路線和各個專業教室

1.淘氣現在想到我們的各個專業教室去參觀,你能説説怎麼才能到各個專業教室嗎?

4.淘氣想到自然教室去參觀,你能説説應該怎樣走才能到那嗎?

1.淘氣:同學們,你們願意和我一起來做遊戲嗎?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學生看卡片做動作.(卡片為:前、後、上、下、左、右、空白7張.學生看到卡片後將手指指向相應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1.我已經瞭解了你們的學校,還沒有了解你的房間呢?請你介紹一下.

這節課中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教室 -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教室 -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案》。通過“淘氣與我們一起上課,參觀校園”這一情景貫穿全課。學生在具體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進一步感知位置、確定位置,不斷體驗探究位置與順序。對有關知識進行全面的複習和運用。位置的.相對性是本課中的重點、難點,巧妙的創設情景,設疑,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進一步感受體驗前後變化的相對性。讓學生體會位置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同學們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斷推理出位置的順序,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本課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活動性於一體,有效的進行教學,突破難點。本節課通過遊戲的形式,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上好一節複習課作了一些嘗試。

1.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遊戲情景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3.教師發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1.將學生分成面對面的兩隊,一是使學生體會位置的相對性;二是增加遊戲的難度.

教師也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同向的幾組.

2.指錯方向的學生可以為大家表演節目,然後繼續活動;也可以將其淘汰,等待下次機會.

1.通過有趣的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領會前、後、左、右的意義.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頁,當前在第1頁12

第6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類,知道科學營養早餐有利於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規律。

2.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並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學會配置一些科學、合理、有營養的早餐菜譜,做一名“小營養師”。

同學們好。早上吃飯了嗎?(交流)前兩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張統計圖,是小關我們國小生早餐情況的,想看嗎?

(生4)早上大家幾乎都喝牛奶或者豆漿,喝粥的人比較少。

(生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東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漿吃雞蛋餅就是喝牛奶吃雞蛋加麪包,像麥片粥啊、麪條啊、蛋炒飯、糕點什麼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還發現一個問題,早上幾乎沒有人吃炒菜。

關於這個發現,師應相機鼓勵,並適當引出“炒菜一般來説會是什麼?”也就是説,早上一般沒有人會吃蔬菜和肉。

師小結:大家的觀察能力真強。我們平時的早餐內容是怎麼樣的?(交流)有這張圖裏沒有出現的嗎?(交流:沒有或很少)這説明,我們的早餐內容,豐盛嗎?(不)對,很單一。(課件強調:單一)

師:這兒還有一則官方消息:(課件出示)中山醫科大學營養系曾對兩所國小10歲左右的學生做了早餐的.一個對比試驗。第一組每天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組吃的早餐則是中國營養家協會推薦的營養早餐。一週之後對兩組進行測試,結果如下。大家會看到,在數學運算、創造力和耐力的對比,第二組明顯好於第一組。

師:説到現在吃的,你餓嗎?(交流)這麼早就餓了呀?現在是第三節課,已經有這麼多同學感覺到餓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説他第二節課就已經餓了。

這則消息,對比那張統計圖,再加上我們剛剛交流的內容,有沒有什麼發現?師生交流:(預設)

(生3)吃有營養的早餐很重要,對我們頭腦的發育有好處。

師相機評價:大家不僅觀察能力強,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很棒哦。還有什麼發現?

(生5)我平時一直以為,早上時間特別緊張,隨便吃點兒什麼,只要吃飽就行了,沒想到,吃個小小的早飯,還挺有學問的呢。

師抓住時機引導:嗯,説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經常被大家忽略的一頓早飯,居然也大有學問在裏面。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麼多學問,那麼,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早餐的學問,好不好?(好)都同意了?(同意)

師:那好!我們就以“早餐的學問”為主題進行本期的綜合實踐活動。

第二課時:確定研究內容,組建活動小組,制定活動計劃。

師:關於早餐的學問,你們想要研究些什麼?把你想要研究的內容展示到“小問號收集站”上來吧。

(事先讓學生準備卡紙,在卡紙背面貼雙面膠,用大大的字寫下來,便於粘貼)

預設:早餐吃什麼、幾點吃、吃多長時間、怎麼樣等等。

師:同學們的思維可真開闊,一下子,我們的小問號收集站就收集了這麼多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全部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好像太繁雜和瑣碎了,我們能不能把它們歸納一下呢?(能)關於歸納問題的方法,上節課我們已經實踐過了,只需要?(生:把類似的問題圈在一起,再簡煉結合一下。)

師:為了更好的完成我們的活動,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最想要研究的問題進行研究,選擇同一個問題的同學,可以組合成一個小組合作研究。

(擬寫活動計劃)師:確定好了研究課題,我們可以制定一份活動計劃。

你們看老師這裏有一個共享欄,一個是一份現成寫好的方案可參照,一個是白紙可自己設計,一個是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在開展活動時也可以進行方案的修改。

(預設情況一)師: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同學可能沒寫完,但是大家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結合我們剛才説研究問題的初步打算,你們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我的幫助嗎?

學生針對自己的想法提問,教師給予回答,補充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簡單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網絡,書籍,報紙,電視,廣播以及詢問專業人士等。

(預設情況二)師:設計完成,交流一下所設計好的活動計劃。

學生評價:你認為他們小組這個活動計劃,好的地方在哪裏?不適合於實施的地方在哪裏?

教師總結,研究的問題要小一點,要多方面獲得問題的答案,比較總結得出正確結論。

1、各小組根據各自的研究課題,在一星期內在社區、家庭、學校進行調查訪問。

學生根據自己一星期對早餐用餐情況的調查,進行整理、統計,製成統計表或統計圖。

學生對他們各自統計的結果(百分比)進行討論,思考為什麼會有的所佔比例大,有的所佔比例小。是否科學合理?

例如:早餐時間一般起牀後半小時吃比較科學,起牀後就吃不利於健康,在路上、校門口吃不衞生。

早餐營養方面d類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較少,營養搭配上不合理科學,不利於學生的身體發展。

各小組根據討論結果,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可參閲有關的資料,寫成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

每組根據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在班上進行彙報。

每組彙報後,全班學生對每組的研究課題,可進行提問,小組派代表進行答辯。

根據前面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對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經常不吃早餐對生長髮育、學習工作、營養攝入、身體耐力有一定影響。另外還知道理想早餐的條件依次為營養均衡、口味口感好、衞生和方便。

第7篇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培養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3、既然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那麼它究竟有什麼特點和性質呢?這就是這一單元我們將要學習的知識。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三角形。

(2)同學們看看自己畫的三角形,誰來説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3)下面在你所畫的圖中標出你所指的.邊、角、頂點。

(4)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7)好。現在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8)對學生的各種定義不置可否,讓學生看教材對三角形是怎麼定義的。

(9)板書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1、下面請大家拿出剛才畫的三角形,找一個頂點向對邊作垂線。(教師巡視)

3、我們來給這條垂線取個名字。板書: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道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線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4、在剛才的三角形中,你還能畫出其他的高和底嗎?

1、如果我們表示一個三角形需要畫一個三角形,那樣會很麻煩。大家想一想呢?

2、為了表達方便,通常我們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教師將三個字母板書到黑板上的三角形上)。這個三角形我們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指出:當然,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還可以用其他字母來表示。

本課是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概念用自己的話敍述出三角形的定義,效果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