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紙科學領域活動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36K

通過寫一份教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時間,一個合理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紙科學領域活動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紙科學領域活動教案6篇

紙科學領域活動教案篇1

目標:

1、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特徵,知道它們是世界之最。

2、通過競賽遊戲,提高記憶力、表達能力,反應能力等。

3、對動物產生好奇之心,激發探索慾望。

準備:

ppt貼紙課前向家長了解動物之最(如最大的鳥--鴕鳥、最小的鳥——蜂鳥等)

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你們最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呢?在你心中什麼動物是最大的?什麼動物是最小的?

2、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

(二)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特徵,知道最大與最小。

1、認識鴕鳥提問:這是誰?它長得什麼樣呢?

你見過的鳥中它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呢?

師結: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可達2.75米。有房子那麼高。它跑的飛快,連馬也趕不上它。

2、認識蜂鳥提問:這隻鳥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你在哪見過它嗎?它長得什麼樣呢?

你知道它有多大嗎?

師結;它的腦袋只有一粒米大,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3、認識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世界上角最多的動物--千足蟲等。

4、你還知道什麼最大或最小嗎?

(三)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

1、出示三張動物圖片:小狗小貓小老鼠提問:這是誰?他們三個比較誰最大?誰最小?

2、同形式比較最大與最小。

(四)競答遊戲

1、將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最大與最小知識競賽。

2、告訴遊戲規則。

3、教師出題小組競答:小組輪流舉手搶答(答對一題的一分)如: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

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是誰?

動物爸爸、媽媽、寶寶誰最小?

4、評獎:得分多的小組為智慧寶寶,用貼紙獎勵。

(四)延伸活動:

1、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最大的或最小的,請你與爸爸媽媽找找資料看看還有什麼動物是世界之最。

2、還有一些是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請你找找、比比誰最大?誰最小?

紙科學領域活動教案篇2

教材分析: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家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小鳥,也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但是對鳥的種類和鳥類的特徵瞭解甚少。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觀察瞭解幾種鳥類的特徵。學會關心、照顧小鳥,建立與小鳥的親密關係,產生喜愛和保護小鳥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觀察幾種鳥類的特徵,知道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

2.能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鳥類,學習觀察的方法。

3.瞭解愛鳥周的日期,願意愛護、保護鳥類。

活動準備

1.森林裏的鳥不同的聲音。

2.各種鳥的圖片。

3.各種鳥自我介紹錄音。

活動建議

1.欣賞鳥鳴,激發幼兒觀察、瞭解鳥兒的興趣。

(播放錄音)幼兒聆聽清脆悦耳的鳥鳴聲。請幼兒傾聽這是什麼聲音?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幼兒模仿小鳥的叫聲。

2.介紹幾種常見的鳥,瞭解他們的特徵。

(1)介紹自己收集的鳥類圖書

請幼兒説説自己帶來的是什麼鳥?它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它什麼地方?在幼兒講述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聲完整地講述。

(2)出示啄木鳥的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鳥?他的頭上有什麼?身上有什麼?翅膀和尾巴是什麼樣子?是什麼顏色的?幼兒有序的講述啄木鳥的特徵。

3.教師繼續出示麻雀、喜鵲等各種鳥的圖片,幼兒能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鳥類,説出它們有哪些共同特點?讓幼兒認識其他幾種常見的小鳥。

小結:鳥的身上長滿了羽毛,大多都有圓圓的頭,硬硬的嘴,有兩隻翅膀,都沒有牙齒。

4.組織幼兒討論:鳥類和人類的關係

討論:為什麼説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如果我們人類總是捕殺鳥類,大自然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小結:沒有鳥,世界會變得一團糟,有了鳥類和我們相處,我們人類就能生活得非常愉快。因為,鳥不但回吃蟲子,還會做窩和保護森林,有的鳥羽毛很漂亮,可供人欣賞,有的鳥聲音很動聽,可供人聆聽—所以,我們人類應該和鳥類共同生活,友好相處,並要愛護鳥類。

5.播放ppt,瞭解鳥類面臨的災難。

(1)設置情景:信鴿送來探測到的面臨危難照片,大家一起商討研究。

(2)圖一:小鳥正受農藥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麼了?為什麼會死?飛機上噴灑的是什麼?

小結:農藥的大量使用,不但殺死了害蟲,而且有毒的農藥也把小鳥給毒死了。

(3)圖二:小鳥受污水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麼了?髒水那裏來?白天鵝什麼會邊成黑天鵝的?

小結:工廠裏排放污水,使白天鵝變成黑天鵝的,使魚兒毒死了,小鳥吃了有毒的魚就死了。

(4)圖三:森林遭到破壞,小鳥無家可歸,面臨捕殺的危險。提問:小鳥為什麼會哭?

小結:森林被砍伐,小鳥失去了家,還面臨着被槍殺和捕捉的危險。

(5)幼兒討論怎樣保護小鳥。

引導討論:我們的小鳥面臨的危險太大了,讓我們想想辦法,怎樣保護小鳥?

6.知道“愛鳥周”,願意愛護、保護鳥類。

鳥類中的大部分都對人類是有益的。他們有的可以捕殺害蟲,有的可以捕殺鼠類。他們對農業、對森林和果園都有益處,所以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國家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的一個星期,在全國開展“愛鳥周”活動。號召全國人民都來保護、愛護鳥類

紙科學領域活動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且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發現每個測量對象適合用什麼樣的測量工具,自己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與測量對象的關係活動中應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工具進行測量。

3.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樂於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積木木棒、鉛筆、大熊圖片

?活動建議】

1.出示大熊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大熊製作一個和桌子差不多長的玩具櫥,可他不會,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呢?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工具和測量長度。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的長度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方法。

(2)請個別幼兒演示,提醒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3)示範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4)請幼兒運用心經驗擦亮並記錄。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工具測量。

(1)引導幼兒閲讀《我長大了》p28,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測量的次數。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一個物體,為什麼測量次數和結果不一樣?

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多。

(4)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感興趣的物品。

紙科學領域活動教案篇4

條條線兒怎樣來?

?設計意圖】

本學期,我們幼兒園開設了自己的園本課程,由於孩子們的父母大都是魏橋創業集團的工人,為了讓孩子們瞭解父母的工作,瞭解在我們生活周圍,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內容,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園本課程的內容,如:線是怎樣來的、各種顏色的布、飛快的梭子等,而對於其中一些物品的生產過程,孩子們不瞭解,我們便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幫助錄下紡織工人工作的視頻,讓孩子們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本活動,我們選擇的是“條條線兒怎樣來”,在學習中,通過孩子們的觀察,探索,觀看視頻,動手操作,逐步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從學習中獲得快樂。

?活動目標】

1、瞭解線是怎樣紡出來的。

2、瞭解古代與現代紡車的不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材質、不同顏色的線若干,關於紡線的視頻、古代的紡車、棉花若干、不同顏色的染料。

重難點:瞭解線是怎樣紡出來的。

?活動過程】

一、探索不同的線,導入活動。

出示各種不同的線,請幼兒自由觀察,自由探索。

師:“小朋友,你最喜歡哪幾條線?”(幼兒自由發言)

師:那你們知道這些線是怎樣來的嗎?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二、出示視頻:現代機器紡線工作的過程。

與幼兒一起觀看,邊看,教師邊介紹,讓幼兒瞭解現在先進的紡線過程。

教師:把棉花彈彈,去掉雜物,彈的蓬鬆,細軟,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細一尺餘長的紡條,再用紡花車紡成線,然後,經過經線、漿線、曬線等多道工序,最後上織布機。

三、請幼兒觀看古代的紡車。

師:剛才,我們一起觀看了現代機器紡線的的工作過程,現在請小朋友看這裏。

教師出示紡車,做詳細介紹,讓幼兒瞭解。

教師邊操作邊介紹紡車,使幼兒進一步瞭解古代紡線的過程。

鼓勵幼兒也試一試,這種紡線的方法。

四、我是小小紡線師。

出示棉花,請幼兒互相討論,怎樣將棉花變成線。

幼兒按照自己想的辦法動手操作實驗,教師進行小結,鼓勵幼兒再想辦法,幼兒多次操作實驗。

(經過師幼多次動手操作實驗,終於將棉花搓成了線。)

五、五彩線。

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染料,為自己搓好的線,染上漂亮的顏色。

六、請幼兒把五彩線拿到户外晾曬。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用五彩線粘貼出各種有趣的圖形。

紙科學領域活動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堅持早晚刷牙,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習慣,並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2、使幼兒瞭解齲齒的危害性以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3、知道換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擔心害怕,學會保護新長出來的牙齒。

活動準備:

教學圖片若干幅,牙齒模型一個,牙刷一支,每人一面小鏡子。

活動過程:

一、認識牙齒。

1、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牙齒及其保護的主題。

談話:今天老師想讓小朋友們來猜謎語,大家猜猜看是什麼?師説謎語幼兒猜。謎語:《牙齒》

健康衞士穿白衣,上下兩排真整齊,

口中飯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漱口》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着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數牙齒

(1)教師把準備好的小鏡子發給幼兒,請幼兒拿着小鏡子觀察自己的牙齒,數一數自己有幾顆牙?

(2)觀察自己的牙齒,看看有幾顆牙齒掉下來?其他的牙齒怎麼樣?

3、畫牙齒。

談話:小朋友,鏡子裏的你笑的真燦爛,請把那口潔白的牙齒畫下來吧。

(1)幼兒動手繪畫,

教師觀察指導。

(2)挑選幼兒優秀的作品到講台前展示。

二、觀察牙齒,瞭解齲齒及其危害。

1、圖片展示,引出話題

給幼兒觀看一組齲齒嚴重的形狀圖。

談話:“變黑、變壞或者補洞的牙齒是怎麼回事?—齲齒

2、觀察牙齒,找出齲齒。

請幼兒相互觀看別人的牙齒或者照鏡子觀察自己有沒有長齲齒?

3、瞭解齲齒的危害。

先請長齲齒的小朋友談談為什麼會長齲齒?長了齲齒感受是怎樣的?

討論:齲齒會給我們帶來那些危害?得了齲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

4、齲齒的預防

啟發幼兒討論,怎麼保護好牙齒不得齲齒呢?

老師總結:不想得齲齒,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早晚正確刷牙;健康飲食少吃糖;飯後漱口不可少;牙齒定期去檢查。這樣你就有一口健康美麗的牙齒。

5.朗讀快板詩《預防齲齒》:

牙齒健康人人誇,健康的牙齒人人需要;

小朋友要記牢,不想得齲齒一定要做到;

牙齒早晚正確刷,飯後漱口要乾淨;

健康飲食少吃糖;牙齒定期去檢查;

只要堅持能做到,牙齒肯定會健康。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體倍棒!

三、瞭解換牙。

1、分別讓大家看一看,班上牙齒活動的小朋友,或者是乳牙已經部分脱落長出新牙的小朋友的換牙的情況,讓幼兒知道現在正是大家換牙的時候,提出以下問題:

當你發現自己的牙齒活動了怎麼辦呢?能不能用手去晃他,讓它快點掉下來,為什麼?

有的小朋友乳牙還沒有掉,新牙就長出來了,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如果是牙齒掉了,很長時間了,還沒有長出新牙,應該怎麼辦呢?

2、教師小結,幫助幼兒瞭解換牙的知識和換牙的衞生。教育幼兒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少吃甜食零食,睡前不吃食物,保持口腔衞生。

3、保護牙齒:我們的東西壞了,可以再換一個,可是換過的牙齒壞了,就很痛苦的,因為換過的牙齒要跟我們一輩子,把你們保護牙齒的經驗都説出來告訴大家。分組討論,彙報。

四、學習正確刷牙方法。

1、學兒歌《刷牙》,指導幼兒用正確方法刷牙。教師出示教學圖片和牙齒模型,老師邊演示邊講解刷牙方法: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嚼面來回刷。教師巡迴指導幼兒用正確方法刷牙。

?刷牙》

小牙刷,手中拿,天天都要把牙刷。

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裏裏外外都刷淨,保護牙齒人人誇!

2、小結幼兒刷牙方法,提出每天早晚在家裏堅持刷牙的要求。

五、活動延伸:

1、與家長配合,請他們提醒幼兒堅持每天早、晚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2、引導

保護牙齒(學前班)幼兒開展“比比誰的牙齒好”活動。

紙科學領域活動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瞭解蚯蚓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能運用多種方式大膽猜想和表達對蚯蚓的認識。

3.初步熟悉科學研究的方法,體驗探究、發現、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帶領幼兒找蚯蚓並攝像;鼓勵幼兒提出問題、猜想並記錄;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課件;放大鏡,白紙,擦手布,記錄紙;展板:我們的猜想、我們的問題、我們的發現。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引出問題和猜想

1.看錄像,回憶經驗。

提問:上次我們到花壇邊幹什麼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嗎?在哪裏找到的?我們來看看那天的錄像。(邊看錄像邊討論)

2.介紹問題並猜想。

師:我們不但找了蚯蚓,還提出了許多問題,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三塊展板,分別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的猜想、我們的發現。(分別出示並介紹三塊展板,整個活動中提醒幼兒將問題、猜想及發現分類放到相應展板上。)

師:誰來説説你有什麼問題?(將記錄問題的紙片送到“我們的問題”展板上,師幼共同猜想。如幼兒甲:蚯蚓和人一樣有手、腳、眼睛嗎?同伴1:我見過蚯蚓,沒看到它有手有腳。同伴2:我認為蚯蚓有腳,要不然它怎麼走路……)

(此環節是為了滿足幼兒好奇好問的需要,同時通過共同猜想,引導孩子向同伴學習和帶着問題去探究。)

二、自由觀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觀察要求。

師:是不是像我們猜的這樣呢?今天,我把蚯蚓請過來了,待會兒我們再仔細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後,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

2.幼兒自由觀察、議論、記錄,驗證猜想,教師參與其中進行必要的引導。

師:請小朋友把你發現的用圖畫或標記記錄在紙片上。(幼兒有觀察記錄經驗,這裏的記錄方式不做硬性規定,幼兒自主發揮。)

師:蚯蚓的身體長什麼樣的?摸摸它的身體有什麼感覺?身體裏有骨頭嗎?長了腳嗎?

師:仔細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麼?(一圈一圈,一節一節的)它的嘴巴在哪裏?

(科學活動離不開觀察和感知,這一環節我給予孩子充分觀察和探索機會。觀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養幼兒對生命的`關愛和敬畏之情,同時教給孩子科學研究的方法。)

三、集體交流,分享發現

1.提醒幼兒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師:請你們輕輕地將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鏡和記號筆放回籃子,帶好你的記錄到老師這兒來。

2.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和發現。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和你的猜想一樣嗎?請幼兒將記錄紙放到投影儀下介紹展示。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觀察驗證了一些猜想,發現了蚯蚓的身體是細細的、長長的、軟軟的;身上是一節一節的,它是一種環節動物;它沒有骨頭也沒有腳,但是它能在泥土裏鑽來鑽去,它靠剛毛和身體的一伸一縮來蠕動。

(幼兒有了充分的觀察感知之後急於想表達自己的發現,教師及時滿足孩子的願望,並引導孩子將自己的發現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較,從中領悟科學研究需要大膽猜想,更離不開實際的操作驗證。教師簡明扼要的小結,意在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四、肢體模仿,體驗快樂

師:你們喜歡蚯蚓嗎,為什麼?我們來學學蚯蚓鬆土和蠕動的樣子。(幼兒模仿蚯蚓鑽土、蠕動、打滾、蜷縮……)

(幼兒用肢體模仿蚯蚓,能加深對蚯蚓的認識。同時,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五、觀看動畫,整理經驗

師:我還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誰呢?(小蚯蚓丁丁)。

看動畫後提問:小蚯蚓丁丁告訴我們什麼了?進一步鞏固對蚯蚓的外形特徵和習性的認識,重點討論奇怪的再生現象。

六、鼓勵提問,引發新的猜想和探究

師:蚯蚓的祕密可真多,關於蚯蚓你們還有什麼要説的嗎?

1.相互提問並討論,同時記錄問題放到展板上。

2.提問留白,引發新的探究。

師:老師也有個問題,蚯蚓是怎樣生小寶寶的呢?有人知道嗎?不懂的問題怎麼辦呢?

結語:今天,我們驗證了我們的猜想,發現了蚯蚓許多的祕密,又提出了很多問題,進行了新的猜想。那麼,蚯蚓是不是像我們猜想的這樣?我們可以問問有學問的人,可以去查資料,還可以自己觀察、做實驗,繼續研究。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重要得多,此環節設計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能大膽思考和提問,是良好科學素養的具體體現,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培養。)

七、將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動延伸

在活動室一角為蚯蚓營造一個“家”,進行進一步的猜想、觀察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