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8篇 "繪製小小竹排,探索藝術與教學的奧祕"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23K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本適合國小生閲讀和學習的繪本。本書通過寓言的方式,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小動物們乘着竹排在江河中游歷奇妙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讀者不僅可以感受到自然風光的美麗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更能瞭解到團結和互相幫助的力量。本文將重點對該書的教學反思進行探討。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由於課前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學生對於課文的內容比較熟悉,到上課前,甚至有的同學已經能夠背誦本課課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中”字,認識“草字頭”。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1、這節課我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完成教學目標,本來預計對生字“中”的書寫指導由於時間問題沒有完成。準備了一個flash課件讓學生欣賞動畫,通過動畫再次感受江南水鄉的美景以及通過在欣賞動畫的過程中有感情地跟讀課文。

2、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字詞的拼讀與掌握始終應該作為重點。但是可以運用多種方式來鞏固對生字詞的記憶。在這節課中,我只拿出兩個字來讓學生説説怎樣記住他們,而沒有巧妙地將學生之前學過的相似字拿出來進行辨析認字。

對於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可以運用點點或圈出來的方法引起學生的注意,這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慢慢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能力。

3、由於課堂內容安排的太滿,因此這節課有前緊後鬆的感覺,學生在後面的半節課中,積極性明顯降低。此時可以讓學生幫助老師貼生字卡片或將生字卡片獎勵給孩子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語太少沒有及時、到位。

4、教師缺乏細節的注重,在小處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語言有時不準確,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啟發學生,使學生處於被動的位置。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而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夠的地方。語言應該要更精練些,課堂上應該再從容些。

1、佈置給學生的預習任務完成的非常好,絕大數學生能夠在上課前讀準生字,甚至有的學生能夠將課文背誦下來。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學生的主動性被激發起來,可以説很多學生在這節課中愉快地接收着知識。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帶着幾許忐忑,幾許不安和幾許期待,今天終於執教了醖釀兩週之久的《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下來,感觸頗多,也對自己課堂教學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有了更為直接和深刻的認識。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描寫江南魚米鄉美麗風光和豐富物產的優美小詩,詩歌雖然篇幅短小,但其中卻藴涵着非常豐富的內容。本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課中,我抓住“坐着竹排遊賞如畫江南”這條明顯的線索來展開教學。以“在旅遊途中,你會聽到什麼,看到什麼”為主問題,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

聽了幾位老師的評課,針對自己在本課執教過程中出現的不當和不足之處進行了深刻反思,歸結出以下幾點:

當下課的鈴聲響起,第一個跑進我腦海的想法是:“我終於把一堂課上完了。”

確實,從備課、修改教案、試教、再改教案,雖然才短短几天,但這一系列的過程,是我從教生涯第一次“磨課”的寶貴經歷,直到今天,我終於把課上完了。但是,這個想法折射出來的卻是,對於這堂課,我的關注點僅僅只是在“如何把課上完”上面,而不是在學生上面。

因為要把課“上完”,所以上課時,我的所思所想,無不被教案捆綁。拋出一個問題,心中早有預設,思路也被那個答案牽着走,若是學生説出沒有達到要求的回答,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當聽到了我要的答案,便大肆發揮,順着原有的教學設計往下走。

學生是課堂裏最重要的因素,關注學生,傾聽學生的話,我想這也是一堂課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在這堂課中,這一點我做的不夠到位。正因為“趕”着往下走,所以在這40分鐘裏,我的耳朵只是在機械的捕捉我想要的答案,而沒有特別關注其他聲音。

師:小竹排順着水兒流啊流,坐在上面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呢?(預設:鳥兒、魚兒、樹木、禾苗,隨機教學)

師:你不僅看到了魚,還聽到了水聲呀!那誰再來説説,你還看到了什麼?

整一堂課中,這個片斷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在深入研讀課文這個環節,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孩子説説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在備課時,我從文中的內容出發,預設了多種學生可能的回答。在這個片斷中,當我提問這個問題後,學生先説看到了魚兒,我想引導孩子説出“鳥兒唱,魚兒遊”,所以又繼續追問:“那你還聽到了什麼?”按着一般的思路,學生肯定順利成章説出鳥兒唱歌,可是這個學生卻説出“聽到了水聲”。看到了魚,一併聯想到魚兒嬉戲時的嘩嘩水聲,妙哉!其實,這正是該生充分發揮想象,深入體驗感悟文本的最好體現。或許當即就應大大讚揚該生一番,再鼓勵其他學生像他學習,積極思考想象,接着表達表達,這可以充分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去感悟畫面,深入文本。可我當時卻忙於將自己的環節走下去,沒有駐足停留,只是隱約覺着這個答案很有想象力,但也沒有點破,沒有借題發揮。這本該是一個很好的教學點,但我卻錯過了,悔之晚矣!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説過:“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寥寥數語,形象而深刻地説明了“聽”的重要性。本節課中,雖然也提醒自己要去“聽”,但是隻怪自己腳步太快,真正“聽”進去的卻甚少,所以整堂課下來,令人感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融度不夠高。

放慢語速,放緩節奏,認真的聽一聽學生的想法,真正去考慮“以學定教”而非“以教案定教”,這是我近階段要學習領會的重中之重。

在今天上課之前,一直顧慮重重,由於一直以來自己上課的節奏比較“慢”,擔心原先計劃完成的幾個大環節一堂課結束不了;同時也比較放心不下學生們,怕孩子對於一些重點字詞的理解以及畫面情境的感悟有困難,因此上課時,很多環節明顯表現出了自己較強的牽引性。比如以下這個“理解魚米鄉”的教學片斷:

師:江南一帶河流很多,河裏有許多魚蝦。那裏還種了很多水稻,物產非常豐富,人們把它稱為“魚米鄉”。

師:而且,老師要自豪的告訴大家,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就叫“江南”,這裏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豐富的物產呢,那你能不能帶上這種自豪的感覺再讀讀這句話。

在文本分析時我預計學生對“魚米鄉”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於是課中我先出示圖片,再直接口頭向孩子介紹什麼是魚米鄉,讓孩子從魚、米的豐收圖和我的口頭介紹獲得對“江南魚米鄉”的感知。

原以為這樣圖文並茂的設計也符合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課後聽取了幾位老師的意見之後,我才驚覺,這樣的設計恰恰抑制了課堂上學生自主性的發揮。

從圖片到介紹,從視覺到聽覺,學生一直在教師的`牽引下向前走,他們的所悟所得,全由教師提供,沒了自己的自主探究和主動思索。當然,對魚米鄉的理解也確實為學生認知上的一個難點,教師要放手,但也要懂得如何“適度”。

我想,在對江南魚米鄉的理解上,我是不是可以從文中現有的教學資源入手,比如在教學“禾苗”這個畫面的時候,設置一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同學們,看着這麼多綠油油的禾苗,你會聯想到一些什麼?”啟發他們通過主動聯想和思考想象禾苗成熟、水稻豐收的景象,初步感悟“物產豐富”。進而適度點撥,告訴孩子這種物產豐富的地方就叫做“魚米鄉”。

這樣的操作,利用一個問題去啟發學生思考,無論孩子思考的結果如何,至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是全然被動的接受教師帶給他們的知識。緊接着,教師的適時點撥,也令孩子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水到渠成。

除了對“江南魚米鄉”的理解,整個課堂中還有許多環節表現出了較明顯的教師牽引性,比如對“畫中游”的感悟,從一開始的課題質疑,到最後的畫面感悟,似乎都是自己在“自問自答”。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要學會放手,把獲得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也要把課堂上欣賞、思考、感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對孩子們太過放心不下,學生的“自主味兒”很淡,這是我這堂課上很突出的一個不足點。

識字是一年級語文課上的重點,本堂課中,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在識字這一環節上。關於集中識字抑或隨文識字哪個更優的問題,在課前也認真聽取了師傅的建議,本課的生字教學,我均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主要將這課中要求學生會認的生字放在課題出示和初讀環節中隨文一一擊破、解決。

如在課題《小小竹排畫中游》出示時,將其中“排、中、遊”提取出來,根據字音、字形的特點來進行指導教學,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利用各種方式對三個字的字音、字形進行識記,接着還鼓勵學生為生字寶寶找朋友組詞,在識記的基礎上運用生字,同時也在運用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鞏固識記效果。整個初讀反饋環節,基本上也都是圍繞這樣的識字模式,先請學生逐句讀課文,讀完後我對該句中出現的生字加以教學。

隨文識字,所識得每一個字都是被放在不同的語境亦或情境中去的,有了情,有了境,孩子的注意力能更加集中,也樂意投身到識字活動中去,這樣的識字方式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説可能較為合適。

雖説大方向明確了,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上,由於考慮到每個字詞本身發音難易度、字形複雜度等因素,教學時我也是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字詞做一些詳略處理,有些可能只簡單提點了讀音,有些在字形識記及組詞運用上多説了幾句,但也致使一整個識字環節下來讓人感覺很細碎,很散。

那又如何將每一個零散的點串聯起來呢?課後評課中,幾位老師們也據此提出了一些隨文識字操作方面的建議,我將其歸結為應注重“循序漸進,學會取捨”。

第一步,初讀時,只要求“會讀”,讀準每個生字的字音。

第二步,讀準字音後可靈活設置環節,如找找發音、字形有聯繫的生字進行歸類識字,在歸類識字中深入識記字形並組詞運用;也可有重點的選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深入識記。

從讀準音,到記清形,再到鞏固運用,如此循序漸進;同時,要具備一雙慧眼,善於去尋找和挖掘生字中的教學點,有取捨的教學。

這堂課是我從教兩個月在教學方面的成果驗收。以上幾點,不僅是我本堂課中呈現出來的問題,同時也提示了我從開學至今這個一階段常態課的一些共性問題。希望今後通過一次次的嘗試和實踐,能改正不足,令自己逐漸成長起來。

第3篇

本篇課文是人教版第一冊第三課課文。描寫的是江南的美景。在講解課文時,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本篇課文分為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主要是以識字和初讀課文為主;第二個課時是指導學生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及語言的拓展,培養孩子的愛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在識字方面,因為在學課文之前,拼音已經學完並對其進行了檢測,對於識字,難度應該是比較小的。因此,在老師教之前,會讓學生自己藉助着拼音自讀課文,一來是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再來鞏固了孩子們之前所學的拼音。自學完後,我給了充分時間給孩子們交流及展示或上台當小老師,將自己認識的字大聲地告訴其他同學,並告訴其他同學是怎麼認識這個字的,又是如何記住這個字的。最後老師再帶着孩子們書空,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孩子們組詞造句。孩子們的熱情性很高。在這一個課時,學生的合作及反饋都比較理想。

然而,孩子們在看圖説話時讓我感觸很深,我覺得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説話能力方面做得很不夠。比如説指導缺乏一定的技巧性、方向性,導致孩子們的觀察不能朝一種有順序、有重點、有中心的狀態發展,從而導致了教學目標的殘缺、學生能力培養的欠缺。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以此為戒,爭取高質量的教學。

第4篇

?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是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第三篇課文,是一首簡短的詩歌,可其中藴涵的內容卻很豐富,有些詞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是比較難理解的,比如“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句;當然識字依然是一年級語文課的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結合我班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前佈置了學生預習,我在學前對學生進行了調查,本班有5、6個孩子不識字,其餘的孩子對生字以及課文都能較熟練的掌握,針對這種情況,我着重讓這幾個孩子加強預習,讀通課文,認讀生字。(別小看這兩個要求,拉近了學生之間的差距,對好學生來説,也節約了很多時間)。這樣在課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識字、朗讀、感悟。從課堂的效果上看,大部分學生完成的還是不錯的。

2、課件輔助,突破難點。在課前談話時,我給學生介紹了江南,知道了江南就是指祖國的南疆,接着給學生欣賞了江南的風光圖,讓學生髮現江南這邊什麼多?學生觀察的很仔細,一個學生説:“水多。”另外一個馬上接着説:“橋多。”所以我就告訴孩子們江南又被稱為“江南水鄉”、“魚米之鄉”。這樣的知識還是要通過老師的傳授的。這個時候我覺得孩子們也特別專注。

3、運用多種方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語文教學中“讀”十分重要,要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讀出情,讀出趣,讀出思。因此在今天的課上我給了學生充分讀的'時間,先做到讀正確、流利。在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説説看到了哪些景物?這樣的提問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還是能很快領會到我的意思,説的也不錯。在逐句朗讀時採用了指名讀、比賽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有些學生的朗讀還是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讀能力就是這樣點點滴滴培養起來的。

第5篇

這是一篇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的詩歌,適宜學生誦讀。課堂上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反覆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欣賞,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祖國的熱愛之情。

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提前安排學生在家中進行了預習,要求比較簡單:1、把課文讀熟 2、給課後生字加上拼音。提前預習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從學生一接觸課文就開始培養。經過預習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讀書能力,對文中的生字也初步認識了幾個。這樣在課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識字、朗讀、感悟。

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

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本。因此,從國小就應該培養學生喜歡漢字的情感和態度,主動探究識字的規律和方法的精神,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感受漢字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價值與意義。在本課,我主要運用了一下幾種識字方法:

1、拼音識字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於對生字的初步整體認識上。

2、看圖識字法,主要運用在“流、排”字的認識上。在講“流”的時候,我將“流”字和一張分了三個方向流動的河流圖片放在了一起,讓學生觀察並尋找“圖中的河水走向和流字的哪一部分很相像?”通過學生自己對圖片的觀察,記住了“流字的下半部分,就像這幅圖片當中的小河流水,有的向左流,有的向前流,有的向右流。” 在認識“排”字時,先讓學生觀察圖畫竹排,再認識這個字,竹排的“排”六個短橫,就像六根竹子,被兩條長長的線捆在一起就形成了“排”字。在這看一看、説一説的過程中,可以很形象直觀地幫助學生記住字形,瞭解詞義。

3、偏旁記字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對“流、江、遊、唱”的認識上,通過對三點水旁的歸類,認識了“流、江、遊”,通過口字旁記住“唱歌”的.“唱”

4、猜謎識字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對“苗”字認識上。通過“小草長在田頭上”這個字謎,讓學生即記住了字形又認識了新的偏旁部首“草字頭”。

語文教學中“讀”十分重要,要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在引導學生讀,讀出情,讀出趣,讀出思。

兒歌的第一、二句寫的是: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遊。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讓學生邊讀邊想:如果我們現在都站在竹排上,你會聽到什麼?看到什麼?有學生説:我聽到鳥兒在嘰嘰喳喳地唱歌。有的學生説:“我看到了茂密的樹苗,綠油油的禾苗。我進一步提問:“小鳥都唱了些什麼?”這些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想象,通過教師隨機板畫的形式,讓孩子領悟到江南的美,從而激發出對江南美景的嚮往。

“魚米鄉”——關於兒歌的最後一句“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中的“魚米鄉”的理解,我就是先請學生讀讀句子,並提問:“為什麼説江南是“魚米鄉”?我把問題拋給學生“誰能回答這個問題?”一部分學生搖着頭,表示不知道。有一位學生説:我知道是魚非常多,大米特別多。我又通過直觀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江南一帶小河多,河裏有許多魚蝦。田裏種着大片的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帶叫作“魚米之鄉”。就是“魚兒多、稻米多的地方。”

“畫中游”——這個“畫”字是這篇課文的關鍵字,也是具有引申含義的字。首先,在上課伊始,我提問:“為什麼説小竹排在“畫中游”,然後帶着問題我們走進了課文。當我把江南水鄉的美景用畫的形式板書出來時,孩子門立刻明白了,是江南的景色美,美的就像一幅畫,所以説小小竹排在畫中游一樣。我通過一步一步的設疑解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理解了這個“畫”指的不是“圖畫” ,而是指“江南的美景”。

3、通過一首白居易的詩《憶江南》,適當地進行課外延伸,讓學生了解江南自古以來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許多文人墨客都曾拿起筆讚美過江南。

4、熟讀成誦。一年級的語文教學重點不應該放在多種形式的理解分析之下,而是放在反覆地朗讀上,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把江南的美景記在心中,達到背誦的程度。

一年級新教材裏有很多優美的課文,但是如何把握學生字和學課文之間的關係,我覺得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在上這節課時,我在以下環節處理好。

針對“江南魚米鄉”,我讓學生欣賞了幾幅江南小橋流水圖,讓學生看後説説,你有什麼感覺?(有學生説:小河很多,橋很多。)接着請學生回答:小河多,河裏的什麼可能也會多?(魚、蝦……)又問:小河多,田裏的什麼會長得好?通過層層深入,學生不難理解:為什麼江南又被稱為“魚米之鄉”了。瞭解完江南後,我讓孩子們自豪地説:“我們的家鄉在江南!”這時,我從孩子們喜悦地眼神中已經感受到他們對家鄉的喜愛。我覺得利用課件對與幫助孩子理解“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還是很有幫助的,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鄉的美。

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麼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所以要讀得有感情就更難了。因此在課上我給了學生充分拼讀的時間,先做到讀正確、流利。在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説説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們説的也不錯,這是讓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讀時採用了指名讀、比賽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有些學生的朗讀還是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

這堂課上還暴露了一些問題,不免有些遺憾也有些擔憂:

一部分學生的聽課習慣比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特別有幾個調皮的男孩上課比較自由散漫,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常規上還應該加強訓練。

第6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是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第三篇課文,是一首簡短的詩歌,可其中藴涵的內容卻很豐富,有些詞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是比較難理解的,比如“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句。

在備課過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決這個難點;另外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我主要從以上這幾方面來考慮。因此在教學中,以下幾點還是比較可取的:

針對“江南魚米鄉”,我讓學生欣賞了幾幅江南小橋流水圖,讓學生看後説説,你有什麼感覺?(有學生説:小河很多,橋很多。)接着請學生回答:小河多,河裏的什麼可能也會多?(魚、蝦……)又問:小河多,田裏的.什麼會長得好?通過層層深入,學生不難理解:為什麼江南又被稱為“魚米之鄉”了。瞭解完江南後,我讓孩子們自豪地説:“我們的家鄉在江南!”這時,我從孩子們喜悦地眼神中已經感受到他們對家鄉的喜愛。我覺得利用課件對與幫助孩子理解“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還是很有幫助的,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鄉的美。

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麼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所以要讀得有感情就更難了。因此在課上我給了學生充分拼讀的時間,先做到讀正確、流利。在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説説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們説的也不錯,這是讓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讀時採用了指名讀、比賽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有些學生的朗讀還是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

這堂課上還暴露了一些問題,不免有些遺憾也有些擔憂:

一部分學生的聽課習慣比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特別有幾個調皮的男孩上課比較自由散漫,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常規上還應該加強訓練。

第7篇

今天上了《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這是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第三篇課文,是一首簡短的詩歌,可其中藴涵的內容卻很豐富,有些詞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是比較難理解的,比如“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句。在備課過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決這個難點;另外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當然識字依然是一年級語文課的重點。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我主要從以上這幾方面來考慮。因此在今天的教學中,以下幾點還是比較可取的:

1、課件輔助,突破難點。在課前談話時,我給學生介紹了江南,有些學生通過昨天回家的瞭解,已經初步知道了江南就是指我們這邊(孩子們第一次做這樣“瞭解”作業,還是比較好的),接着給學生欣賞了江南的風光圖,讓學生髮現江南這邊什麼多?學生觀察的很仔細,一個學生説:“水多。”另外一個馬上接着説:“橋多。”多好呀把江南“小橋流水”的特點説出來了;當讓又有同學聯想到“魚多”、“船多”,這可都是孩子們自己的發現啊,我的圖中並沒有出現這些場景。因為孩子們説得比較全面,所以我就告訴孩子們江南又被稱為“江南水鄉”、“魚米之鄉”。這樣的知識還是要通過老師的傳授的。這個時候我覺得孩子們也特別專注。瞭解完江南後,我讓孩子們自豪地説:“我們的家鄉在江南!”雖然沒有正式上課,但我從孩子們喜悦地眼神中已經感受到他們對家鄉的喜愛。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又適當用了一些圖片,豐富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而有一個同學看到一幅圖時忍不住問:“我們的教室在哪裏?”雖然聽起來似乎他的話不着邊際,但細思量,是因為孩子覺得這地方美,我們的學校就在這樣的地方而高興。我覺得利用課件對與幫助孩子理解“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還是很有幫助的,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鄉的美。

2、關注學生,鼓勵為主。這節課上我覺得比較關注平時識字、讀文比較差的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許很多時候教研課怕出錯,會多叫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不過我想課堂機會是平等的,所以我總是會把發言的機會留給每一個孩子。像小葉這個男孩,他的識字能力比較弱,但是在我的鼓勵下,他整堂課都能積極參與,相信他收穫肯定不少;而另一位男孩平翹舌音不分,但我還是請他讀,因為他信心十足地舉着手,同時也給了他表現的機會。另外在朗讀比賽中,雖然同學們明顯覺得一位同學好,但我還是不忘給差的同學鼓勵,因為他的勇敢。的確,課堂上多給孩子一些表揚與鼓勵他們的學習信心會更足。

3、重視朗讀,讀中感悟。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麼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所以要讀得有感情就更難了。因此在今天的課上我給了學生充分拼讀的時間,先做到讀正確、流利。在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説説看到了哪些景物?這樣的提問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還是能很快領會到我的意思,説的也不錯,這是讓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讀時採用了指名讀、比賽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有些學生的朗讀還是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讀能力就是這樣點點滴滴培養起來的。另外今天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也是第一次嘗試,雖然只有一個人發問,但我覺得還是很值得讚賞的,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他們會學會提問。(開學兩個多月來,一年級的孩子進步是最明顯的,他們從不會到會,真的很了不起了。所以面對課堂的冷場也是我預想之中的。)

這堂課上還暴露了許多問題,不免有些遺憾也有些擔憂:

1、一部分學生的聽課習慣比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特別有幾個調皮的男孩上課比較自由散漫,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常規上還應該加強訓練。

2、關注了後進的孩子,但是對中間型的學生似乎表揚、鼓勵用得少了些,導致後半節課學生積極性不夠高。要調動每一個孩子的積極性是我應該努力做到的。

3、識字環節趣味性不夠。如果在中間安排一個識字遊戲,相信孩子們會更加投入,比歌曲的效果會更好。畢竟他們還是一羣6、7歲的孩子。

4、低年級的學生很活潑,課堂上有時候真的會有好多“意外”發生,就比如那句“我們的教室在哪裏”,真的讓我心中一震,雖然我也及時處理了。課堂是有生命力的,對於生成,我應該更好地處理,這樣課才會更精彩。

5、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而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夠的地方。語言應該要更精練些,課堂上應該再從容些。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這樣寫景的詩歌確實是一個難點,上過後才發現真的遺憾多多。還望各位同行多提寶貴意見。

第8篇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它主要通過對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入江南美麗的風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

在學習“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時,我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組討論理解,再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習生字詞語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勾畫出帶生字的'詞語,讀一讀,再在組內交流,説説你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詞語的,用什麼方法記住的。然後全班交流。由於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學生理解了字詞、理解了課文後,我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採取自讀、自背,小組內讀、背,全班賽讀、賽背等多種方式,有很多同學學完課文就會背了,而且很輕鬆,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