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資治通鑑》讀後感18篇 歷史智慧:《資治通鑑》觸動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8W

讀完《資治通鑑》讓人受益匪淺。這本歷史鉅著以紀實性強、史料翔實而聞名,它為我們揭示了中國歷史繁衍發展的脈絡。通過通鑑之筆,我們得以一窺那些烽煙歲月中帝王將相的風雲人生,悟出了治國安邦的智慧。

《資治通鑑》讀後感18篇 歷史智慧:《資治通鑑》觸動

第1篇

提到司馬光的名字,大家第一印象是不是都是那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最近我讀了《資治通鑑故事》,它也是我們腦海中那個砸缸的司馬光所著。

這本書涵蓋了中國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曆史。書中選取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詳或具有重要意義的.故事。比如:荊軻刺秦王、蘇武牧羊、赤壁之戰、玄武門之變等。

我很喜歡名將吳起這一章。講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奇人——吳起。無論是儒家、史家的理論,還是兵家、法家的謀略,他都樣樣精通。他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盛: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無敵。按理説,他應該是個值得大家尊敬學習的人。可惜,他卻像一隻臭蒼蠅,處處被人討厭,處處遭人排擠,最後被亂箭射死了。怎麼會是這樣的結局呢?那就接着往下看吧!一次,吳起走投無路時,投奔了魯國,魯國和齊國一直是敵國關係。可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羣臣們怕吳起因為這層關係會有二心,誰知吳起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把心一橫,一劍砍下了妻子的頭顱,獻給了魯候。還有一次,吳起的老母親逝世了,也是因為吳起的母親所在的國家和吳起所效忠的國家是敵對關係,他竟然沒有回去奔喪。漸漸地羣臣們都發覺吳起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都慢慢的疏遠了他讀完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我更喜歡“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荊軻。燕王太子丹為了報復兒時冤家秦王嬴政,派衞國人荊軻去刺殺秦王。荊軻明知這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使命,但還是義無反顧的接受了任務。最後不但沒有刺殺到秦王,還讓自己死在了秦國宮殿。荊軻身上那種“好名輕死,尚俠重義”的俠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從《資治通鑑故事》中,我體會到了:我也要德才兼修,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祖國棟樑,讓祖國因為有我而驕傲!

《資治通鑑》讀後感18篇 歷史智慧:《資治通鑑》觸動 第2張

第2篇

我從小以書為伴,以書為友,自然讀了不少好書:有伴我成長的童話;有讓我知人情懂事故的文學名著;還有令我知識豐富的科普讀物……總之我博覽羣書,讀過的書數不勝數,但我最愛的還是史書《資治通鑑》。我從小與眾不同,喜歡別人眼中所謂枯燥的歷史。自從一次在書店裏獨具慧眼的挑中了《資治通鑑》後就愛不釋手。自己時常沉醉於書中,看得廢寢忘食也是常事。《資治通鑑》的作者是北宋宋神宗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

主要講敍了三強分晉到五代十國的滄桑歷史,其中的改朝換代,人文風雲令我感慨萬分。

書中的人物不少,其中令我敬佩的'人也不少。蜀國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一手締造了蜀國;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文韜武略,使封建王朝達到鼎盛;女皇武則天,有治國之才,用人之術,可謂巾幗不讓鬚眉,還有完璧歸趙的藺相如,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令我敬佩的人數不勝數,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學習他們的優點來充實自身,將來才能像他們一樣有一番大作為!

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歷代雖有雄才大略之人,但臭名昭着之人也不計其數。秦始皇雖有統一六國的蓋世功勛,但其兇狠殘暴也是婦孺皆知的,他焚書坑儒,荒淫無度,建造無比豪華的阿房宮,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還有隋煬帝楊廣他心機頗深,虛偽做作,又荒淫暴虐,使得原本的繁榮盛世變得民不聊生。請君入甕的來俊臣,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他們遺臭萬年,為世人所唾罵。我更應該牢記前車之鑑。資治通鑑的本意也是如此。

這本《資治通鑑》令我受益匪淺,它使我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我讀它不僅豐富了知識更讓自己終身謹記前人之事。記住小人的下場,學習聖天的品質,奮發向上,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歷史是輝煌的,這茫茫史海,讓我暢遊其中。毛主席的《沁園春》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看來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認為,只要我們綜合歷史上那些所謂的英雄的優點,真英雄還在現代。在如今的康泰盛世中我們更應該汲取前人的優點,牢記前人的過失,奮發向上,成為一個“真英雄!”

第3篇

?資治通鑑》是多麼偉大的著作!我在讀他時彷彿自己親眼看到一個個歷史事件。在歷史故事中,我瞭解了古代人民是怎樣學習,勞動,生活的,它們有許多困難是現代人感受不到,也克服不了的,“囊螢映雪”的故事讓我們無法想象,古人在黑暗的夜晚是藉助螢火蟲的光亮和月光下的白雪反射出的光亮讀書的'。

在書中還有許多戰爭中歷史人物的記載,這其中的每個故事都讓我深有感觸。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韓信,非常著名的戰術家,其一生英勇善戰,善於帶兵,為劉邦出謀劃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忍受“胯下之辱”,他的雄才偉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西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的鉅鹿之戰,可見其勇猛驍勇善戰、為國捐軀的決心,終一戰成名,這是何等的精神和氣魄,但他太過自負,優柔寡斷,鴻門宴沒能擊殺劉邦,鑄成大敗,他的烏江自刎,令我惋惜,暗歎連連!我最敬佩人物的還有三國時期的孔明,他用了一生來輔助劉備,可最終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未能實現統一,但他留下的《出師表》堅忠精神永遠影響着後人。還有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流傳至今的醫學鉅著《本草綱目》為現代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還有令我們痛恨至極的人物,如王莽,他看似謙虛愛民,其實有着狼子野心,為了得到皇位,殺死了看穿了他的平帝,向太后討要玉璽,最後被人民推翻了。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思緒萬千,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與古人的差距:先看看古人,他們生活在戰爭頻發的時代,隨時都可能面臨危險,卻從沒有過怨言,他們三十而立,治國治家,統領大業!而我們呢?我們在科技發達的新時代下生活,過着養尊處優,盡享其成的生活,很多三十歲人還過着“啃老族”的生活,不思進取,很多學生還嫌學習任務太重、作業太多……到處發牢騷。相比而言,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第4篇

“《資治通鑑》精采篇章頂醍醐。謀身良師處世友,知古論今人生福”

逝者如斯而不捨晝夜,這是歷史。回顧歷史的長河,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歷史中總是喜憂參半,而中華文明又是唯一一個歷史上未曾中斷的世界文明,足夠我們去學習。

北宋涑水先生司馬光我最敬愛的一位史學家。他的代表作《資治通鑑》是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馬光編寫這四百多萬字的鉅著,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光陰。這本書主要通過介紹一些明君賢臣的事蹟,簡單明瞭地告訴清廉,正直,剛強的入仕品質。我的體會,在當今仍然不失為一本為人處世的指導準則。

戰國是一個崇尚詭術的時代,百家才人輩出,叱吒風雲人物何其多。然而殺傷力最大,成本最低的還是這個時代慣用的反間計。的確,何人不疑,何況國君,寡人寡人,便是無傾腹相交之人。在戰國中,最令人惋惜的還是魏,魏據中原之地,富蔗而傲視諸侯,若能留住孫臏這戰國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何愁霸業不成。損失慘重的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趙國成為唯一能夠和秦國抗衡的國家。然而長平一役趙為范雎反間,以趙括代廉頗,導致四十萬大軍被秦坑殺。《資治通鑑》中記載了太多的史事和反間計有關。畢竟何人不疑,不疑何人。它永遠是人類精神中最脆弱的部分。在當今仍然挑戰者我們,試問我們非聖人,若處在其中一位,誰能做到真正的不疑。

江湖代有才人出,《資治通鑑》中不得不提的是謀臣志士。手搖蒲扇的諸葛孔明,“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鍥而不捨,多次上疏的賈誼,料事如神之張良,歷史是棋局,他們便是旗手,各顯身手,上馬博弈,移兵退卒。這便是司馬光的主題思想之一;英雄讚歌,忠君護主。

書中記載,周顯王四十八年,錄孟嘗君門人公孫戍懷私念而進諫,孟嘗君不計較他的私念卻採用他的諫言。“又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者,疾入諫!”這是司馬光肯定孟嘗君能夠諫言的原因。蓋世英雄陳湯,率領遠征軍,在首都長安遙遠的西安,在距離三千四百公里外,擊斬匈奴單于,砍下人頭,向中央獻捷時,指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第5篇

?資治通鑑》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19年編纂而成的史學鉅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03年,下迄周朝顯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歷史文學,約300萬字。泱泱華夏千年歷史,史書之長曆任王儲不可能讀得完,因此司馬光將歷時中的經驗總結編纂進獻給皇帝,公其借鑑。以分析歷史角度講述歷代賢君明主治國待臣之道,言簡意深。書中精湛之處比比皆是,讓人拍案叫絕。

借古諷今,藉故説今將歷史事件作為實例向君王講述治國之道,例如楚漢之爭,作為象棋的起源,從而為千秋百代帶給了治國平天下的方法倚策。劉邦項羽的鬥智鬥勇,張良韓信的英勇謀略。《通鑑》中記錄劉邦雖少,人物的豐滿度足以令讀者明確。比較手法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劉邦為人的豁達易交;更反映了項羽的多疑,優柔寡斷,他的`心胸狹隘直接導致了他的敗北。《資治通鑑》中詳細的描述了垓下之戰,項羽戰敗之後並未輕言放下,反而鎮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聽偏信’,充分地表達了英雄末路之時的悲壯景象,當然這種折回之筆在《通鑑》中經常見到。在楚軍節節敗退的狀況下也能夠看到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大將之間的君臣關聯出現了絲絲的裂痕,這也最後導致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巫蠱之禍,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劉據,漢武帝嫡長子,衞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衞家顯赫一時,皇后受寵,劉據地位穩定,後因衞家衰敗後繼乏人,以前顯赫的衞家光芒漸漸衰退。武帝子嗣原來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温純,和漢武帝性格大異。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黨之爭,自然波及到了衞氏一族與附屬國人直接的正面衝突,劉據作為事件的犧牲品,“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説,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司馬光在本章的最後對當朝天子提出勸誡“左右前後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於禍敗者焉”藉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第6篇

最近閲讀了一本白話版的《資治通鑑》,隨着閲讀的進行越發感覺這部書字字珠璣。

?資治通鑑》是北宋多學科通才司馬光花費19年編寫而成的橫跨16個朝代,由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善可為法,惡可為戒”的鉅著。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打響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槍,但是不到半年陳勝就被殺身亡。司馬光在評價失敗的原因時,分析道首先是陳勝在時機不成熟時着急稱王,再就是濫殺熟人,親近苛刻督查的人,將領們帶兵攻佔土地回來,凡是與命令不相和的,就把他們逮捕治罪,從而導致將領、朋友都不親附他。

楚王韓信因勢力過大引起劉邦的不安,進而用計捉住韓信,封了個沒有實權的'淮陰侯。劉邦問韓信他能帶多少兵,韓信説:“陛下你不過能帶十萬”,而説他自己帶的兵越多越好,劉邦笑他説:“越多越好,那你為什麼被我捉住哪?”,韓信説:“陛下你不會帶兵,但很會帶將”。

公元前265年,秦國發兵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人要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做人質才肯發兵,太后捨不得,就沒有答應。觸龍勸説:“為什麼國君的兒子被封了侯就都沒有好結果呢?因為他們俸祿豐厚,卻沒有為國家流汗,地位崇高,卻沒有為國家立功。如今您抬高長安君的地位,卻不趁現在您還在時讓他多為國家立功,一旦您不幸去世,長安君將憑什麼在趙國存身哪?”趙太后聽後就同意了長安君做人質的要求。而《資治通鑑》記載的漢文帝時,吳國太子入京朝見,陪皇太子喝酒賭博,因為賭博爭棋態度不恭,被皇太子用棋盤砸死。朝廷把吳太子送回吳地,吳王劉濞生氣的説:“天下都是劉家的天下,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好了,何必送回來?”又送回去,葬在長安。喪子之痛最終導致吳王挑起七王之亂。

?資治通鑑》是一本鉅著,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

第7篇

在眾多的文學名著中,匯聚成的璀璨星河,總會有一顆顆閃光點脱穎而出,成為一座座里程碑。例如古代司馬遷在獄中所著名揚天下的《史記》,近現代文學家高爾基先生悲歡離合的《童年》,以及北宋時期的司馬光所創作的《資治通鑑》家喻户曉。

?資治通鑑》是一本奇書,它與《史記》合稱“史學雙璧”,可見它的偉大之處。這本書許多的語言振奮人心,讓你看完一篇還想再看一遍的感覺,我在看這本時就是有這樣的.體會。

這本書堪稱時間的長河,作者將各個時代的故事融入其中,如: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讓我們懂得了以少勝多的道理,我們在為人處世時一定要聽從他人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漢代的鴻門宴劉邦脱險,作者通過對鴻門宴全過程的描寫,生動刻畫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自矜攻伐而有“婦人之仁”。而劉邦卻恰恰相反,他善於利用對方的性格弱點,成就了國家大事。每篇故事都有自己的含義與思想,這些匯聚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資治通鑑》。

看完整本書之後,我的腦海仍然浮現出書中的畫面,令人流連忘返。在我看來,它不僅是一本奇幻的書,還是一位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傳奇人物”。每次在閲讀時,我彷彿就像在拜訪一位老師,他帶着我們駕駛時光機穿越回古代,一邊去探險一邊去了解這篇故事的主題思想。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真是美妙絕倫啊!

所謂“資治通鑑”,就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意思是説借鑑以往的故事,對治理統治國家有幫助。《資治通鑑》這本書以它那獨特的語言吸引着我,告訴了我一些道理,雖然這些道理對於現在的我來説還是比較深奧的,但是我也從中瞭解到了許多歷史故事,搞笑的,悲傷的,規模宏大的等等。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説,它就是我的朋友,一位奇怪但又知識淵博的朋友,我喜歡我的這位新朋友!我希望你們也能喜歡它。

第8篇

?宋詩紀要》裏這麼寫道:“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讀史明鑑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而《資治通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哪怕是這個信息流飛速的時代,它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這本書就像一位老師一樣,教會我們信義、勇敢、執着等道理。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著的一本著名的編年體史書,它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是我國編年史中包含時間最多的一部鉅著!

在秦紀中,我看到了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的'壯舉;在漢紀的泱泱文風中,我知道了兩漢的興衰;在三國紀中,我看到了亂世的演進;從唐紀中,我看到了國家的的鼎盛;在五代紀中,我看到了五代十國的更迭......它記錄了各個王朝從繁華到衰敗的印痕;它記錄了各位優秀的帝王,如“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等;它記錄了各位賢明的臣子,如商鞅等;它記錄了各位英姿颯爽的武將,如霍去病等......可見它的知識範圍多麼的廣泛。各個朝代,各位名人,在這本書中為我們編織出一個真實的世界,讓我忍不住為它沉醉,為它痴迷。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小時候家住墳墓附近,孟子就學着做喪事的人裝神弄鬼,孟母見這情景覺得這裏不適合他們居住,於是帶着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孟子學着商人買賣的樣子吆喝,於是孟母覺得這裏也不適合孟子居住,就搬遷到書院旁邊住,孟子學着學生們的樣子讀書寫字、彬彬有禮。於是孟母認為這裏適合居住便定居在這裏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家庭環境對人的重要性,就像三字經説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差不多,但是生活環境的不同,人長大後的性格也就不同了。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要多去對我們身心有幫助的地方,例如圖書館、運動場等等,而不是網吧、遊戲廳等不良場所。這樣才能健康成長。

時間很快會過去,等到了人生的結局時才想到讀書,縱使是後悔也沒用了。

我們能從這本書中看到智慧、陰謀、勇武,也能在其中看到殘忍、人性的掙扎與固守。無數精妙絕倫的故事值得我們細細地品味和深深地思考,無數深奧的道理等着我們去理解,或許這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諦吧。

第9篇

?資治通鑑》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組織編寫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史學鉅著,由神宗取意“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親賜名。司馬光自幼酷愛史學,“嗜之不厭”。

全書一共294卷,記載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周世宗顯德六年,共1364年的歷史,資料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方面的重要史實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全面展示了幾十個政權的.興盛與衰亡的過程,博大精深,通古今之變,有“網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譽。這294卷為《周紀》5卷、《秦紀》3卷、《漢紀》60卷、《魏紀》10卷、《晉紀》40卷、《宋紀》16卷、《齊紀》10卷、《樑紀》22卷、《陳紀》10卷、《隋紀》8卷、《唐紀》81卷、《後梁紀》6卷、《後唐紀》8卷、《後晉紀》6卷,《後周紀》5卷。另外《目錄》30卷,《考異》30卷。

我花了不少時間把這本厚厚的書看完了,看了這本書,我痛恨那些昏俗的皇上和姦臣:周幽王點烽火戲諸侯,失去諸侯的信任,最終斷送周朝百年江山;指鹿為馬的趙高;諸呂之亂,霍光攬技、王莽代漢、竇氏欺主,董卓入京卧龍牀,不視天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昭大權在握,傀儡皇帝劉協,殘暴無比隋煬帝,殺帝自立宇文化及,安史之亂安錄山,殺李坤自立朱温……

同時,我又佩服那些奇才、明君:統一中國秦始皇,建立漢高祖,精勵圖治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仁君劉備,強者關羽、張飛,奇才諸葛亮、周瑜,建唐的唐高祖盧史皇上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國土面積最大、天下人民生活安寧,唐玄宗的宰相宋憬,他不貪污……

我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明白歷史上有多少明君聖主,還讓我明白有多少奸詐小人。

有一天,如果我有幸成為能寫史書的人,我必須像司馬遷一樣,用手中的筆,公正地寫出事實,謳歌英雄,鞭撻小人。讓忠良名垂千古,奸賊遺臭萬年。

第10篇

古人云:開卷有益。閲讀,尤其是經典閲讀,是一種人生感悟,是一種歷史回顧,是一種思想交流,也是一種境界提升。這個暑假,在老師們的大力推薦下,我閲讀了一本歷史故事書——《資治通鑑》。

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馬光編成這部四百多萬字的鉅著,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書中塑造了許多歷史英雄人物:勇於改過,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廉頗;勇敢機智,不畏強暴,顧大局,識大體的藺相如;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求賢若渴的燕昭王……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藺相如,他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而戰無不克的老將廉頗見藺相如官比自己大,心生嫉妒。藺相如知道後,為了怕將相不和使別的國家乘虛而入,儘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從這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胸廣大,顧大局,識大體的人。為了國家的興亡,不與廉頗的誤解斤斤計較,反而處處忍讓着他。

讀了他的故事,我不禁想起我的所作所為:一次,我的同桌户口本忘帶了,他從我這經過時不小心弄到了我的文具盒,把我的一支筆摔到地上跌壞了,我大聲地嚷道:“你怎麼把我的筆弄壞了,怎麼這麼不小心。你得賠給我一支新的。”同桌急紅了臉,説道:“我現在有急事,回來再賠給你。”可我偏不同意,於是與他爭論起來,同學見狀,前來勸阻。後來,他説回來就買給我一支新的,我這才同意了。説完他匆忙地跑了出去。等他回來時,手中卻多了一個户口本。可是已經上課了,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他慚愧地低下了頭。可我卻不以為然。下課後,出乎意料的是,他卻遞給了我一支與之前一樣的筆,小聲説道:“這是我找了好幾家店才找到的,希望你能原諒我。”聽到這句話,我感到很愧疚,原來他就是為找這支筆才會遲到的。我真的不應該這樣做,不應該耽誤他的時間,更不應該在同學面前讓他難堪。我真慚愧。我的行為與藺相如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應該也像藺相如一樣,做一個寬宏大量,善於原諒他人,不與他人斤斤計較,顧大局識大體的人!

?資治通鑑》這本書,讓我在這個暑假獲益良多,推薦大家也來看一看,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第11篇

司馬光與周威烈王論禮,司馬光認為:所謂禮教,在於分辨貴賤,排比親疏,裁決萬物,處理日常事務。禮教的根本所在是用名位來分別稱呼,用器物來分別標誌。禮教中最重要的是低位高下的區分。由此以智家、韓家、趙家、魏家為例,智家之王智瑤有才而無德,最終遭到其他三家聯合滅族,由此得出治國治家者的確立,需審核德與才,以德為主,才為輔,由此方得長治久安。魏文侯作為一國之君,尊重遊士,善用人才,謙於受諫,於是國泰民安,各方遊士前來歸順,國立日益強盛,然至此,並未生野心,不接受韓、趙兩國任一方的請求聯合攻打他國,由此得到兩國尊重,成為三國之首。

我認為秦國的統一,前期有兩大貢獻者,一為商鞅,二為張儀。商鞅所實行的變法等等一系列措施,為秦國的統一提供了經濟和軍事基礎,而張儀,四處遊説,不懼死獨自進入楚國。張儀以之智謀瓦解了各國聯合抗秦的聯盟,並四處遊説,以逐個擊破,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期也有兩大能將,一為魏冉,二為白起。魏冉擁立秦昭王,為他除去隱患威脅;舉薦白起為大將,向南攻取鄢、郢兩城,向東開拓地界到齊國,使各國向秦國俯首稱臣。秦國能夠更加強大,都是魏冉的功勞。然而秦昭王聽信范雎添油加醋的讒言,使得秦國失去一員大將。白起自被啟用以來,屢立戰功,為秦國打下了半壁江山,可謂是秦國不可或缺的一員大將。而范雎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誘導秦昭王,使得白起不得已白死與外,令人惋惜。

周朝之滅亡,歸結於其軟弱,安於現狀以及其自負感。周王室從建立以來一直保持着統率諸侯,號令諸侯的'權利,於是,周王室認為無論諸侯再怎麼互相吞併,征戰,兼併,也不會去威脅他自身的地位。於是,使得各國的能力日益強盛,而周王室日益衰微。正是因為周王室的放任自如,才使得秦國有機可乘。各國的滅亡,不能歸咎於某一任君主,每任諸侯都有每任諸侯的特點,整個王室之流傳,會在某一時段因為一個王而強大,也會在某一時段因為一個王而衰弱。善用人才,謙於聽勸諫的君主更能使民心歸順,國家強盛,他國就不敢輕易侵犯。而不聽勸諫的君主,往往會把過錯歸咎於士人的身上。荀況説:“國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權。有道行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樂,大的榮耀,成為幸福的源泉。無道行的人主持,卻帶來大的危險,大的拖累,有君王的地位還不如沒有。等到形勢極度惡化,即使想當一個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了。”

第12篇

?資治通鑑》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和助手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19年編纂而成的史學鉅著,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規模空前,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其所記載的歷史時段,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涵蓋了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鑑》是多麼偉大的著作!我在讀他時彷彿自己親眼看到一個個歷史事件。在歷史故事中,我瞭解了古代人民是怎樣學習,勞動,生活的,它們有許多困難是現代人感受不到,也克服不了的,“囊螢映雪”的故事讓我們無法想象,古人在黑暗的夜晚是藉助螢火蟲的光亮和月光下的白雪反射出的光亮讀書的。

在書中還有許多戰爭中歷史人物的記載,這其中的每個故事都讓我深有感觸。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韓信,非常著名的'戰術家,其一生英勇善戰,善於帶兵,為劉邦出謀劃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忍受“胯下之辱”,他的雄才偉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西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的鉅鹿之戰,可見其勇猛驍勇善戰、為國捐軀的決心,終一戰成名,這是何等的精神和氣魄,但他太過自負,優柔寡斷,鴻門宴沒能擊殺劉邦,鑄成大敗,他的烏江自刎,令我惋惜,暗歎連連!我最敬佩人物的還有三國時期的孔明,他用了一生來輔助劉備,可最終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未能實現統一,但他留下的《出師表》堅忠精神永遠影響着後人。還有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流傳至今的醫學鉅著《本草綱目》為現代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還有令我們痛恨至極的人物,如王莽,他看似謙虛愛民,其實有着狼子野心,為了得到皇位,殺死了看穿了他的平帝,向太后討要玉璽,最後被人民推翻了。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思緒萬千,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與古人的差距:先看看古人,他們生活在戰爭頻發的時代,隨時都可能面臨危險,卻從沒有過怨言,他們三十而立,治國治家,統領大業!而我們呢?我們在科技發達的新時代下生活,過着養尊處優,盡享其成的生活,很多三十歲人還過着“啃老族”的生活,不思進取,很多學生還嫌學習任務太重、作業太多......到處發牢騷。相比而言,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歷史是開啟人類智慧之門的鑰匙”,文中先輩們堅強品質的事蹟始終激勵着我們奮發圖強。《資治通鑑》是古代人民堅強不屈的形象濃縮,更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導航燈塔!

第13篇

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資治通鑑》,受益匪淺,讓我愛不釋手。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一段段歷史情節,猶如身臨其境,歷歷在目。然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歷史教會了我一個為人處事的道理----謙虛。

“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智伯一表人才,箭術高明,騎術精湛,身懷絕技,無所不通,文筆優美,思維敏捷,還有意志堅強、勇敢果斷的品質。但他卻妄自大,目中無人,當着韓、魏兩家説:“汾河、綘河原先能夠象晉水淹沒趙一樣淹沒你們兩家啊!”結果卻是韓趙魏三家聯合滅亡了智家。同此可見,做人必須要謙虛謹慎,一旦狂妄必將招來殺身之禍。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的故事,從另一面告訴了我們,唐太宗貴為天子,卻能以謙虛的態度,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懷,治理國家。他任人為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以謙和之心應付他人的勸諫,創造了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他的.豐功偉績載入史冊,被後人稱道。

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提高,這雖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陳詞濫調,卻是為人處事的至理名言。從(資治通鑑)中許多故事能夠看出,為人處世謙虛,能夠使前路平坦,免去不必要的紛爭與憂擾,是人生的智慧。

今年暑假期間,我報名了星樂培訓學校的奧數尖子班。因為前幾次測試,我都得了滿分,所以我有點飄飄然,驕傲了起來,結果最終幾次測試我只得了90分。看到教師在試卷上打的大大的“×”,我懂得了謙虛的重要性。

以史為鑑,應對當今複雜的社會,謙虛依然是一種美德。我們應當懷着一顆謙和的心,在平凡中懂得感恩,對社會的感恩,在淡泊中,不忘對別人的感激。

第14篇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冊厚書,書名叫《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作家司馬光歷時十九年撰寫的一本政治、歷史、文化、軍事於一體的編年體形式的鉅著。“資治通鑑”標題的含義就是“鑑於古時發生的事情的教訓,以加強現在的統治與管理。”雖然成書時間距離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可是裏面的道理仍然可以沿用至今。

這本書第一卷開篇就寫出了能成就大事的關鍵。其中有一句話講出了道理:“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聖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

?易》曰:‘履霜,堅冰至。’《書》曰:‘一日二日萬幾’,謂此類也。”意思就是“沒有哪件事情不是由一些細微的事引發的,能成大業的人目光長遠,能利用一些細微的變化來預測事情,從而預防它;而普通人的目光短淺,等到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去補救它。如果在剛有徵兆時就撲滅它,就可以事半功倍;而等到事情已經發生了再來補救,往往竭盡全力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最近除了抗疫之外還有件大事,那就是抗洪救災。但是戰士們不會總是在大壩前加固堤壩,而是在大壩的後方尋找出水孔。因為有句古話説的“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可能普通人認為一個小小的小孔,不會有事的。但當洪水到來時,這個小小的`小孔可能會越衝越大,最後導致整個大壩被沖毀。就需要更多的財力和物力來修好大壩。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有一次,我在寫作文時,把“必”字少寫了一“丿”,爺爺卻很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我説:“不過就是少寫了一‘丿’嗎?為什麼要這麼認真呢?”爺爺説:“如果你的‘必’字寫錯了,那麼有這個偏旁的字你都會寫錯。你看,這個‘密’字也寫錯了。所以,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錯誤,不能等到錯誤變大了再來改正。”

第15篇

?資治通鑑》是多麼偉大的著作!我在讀他時彷彿自己親眼看到一個個歷史事件。在歷史故事中,我瞭解了古代人民是怎樣學習,勞動,生活的,它們有許多困難是現代人感受不到,也克服不了的,“囊螢映雪”的故事讓我們無法想象,古人在黑暗的夜晚是藉助螢火蟲的光亮和月光下的白雪反射出的光亮讀書的。

在書中還有許多戰爭中歷史人物的記載,這其中的每個故事都讓我深有感觸。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韓信,非常著名的戰術家,其一生英勇善戰,善於帶兵,為劉邦出謀劃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忍受“胯下之辱”,他的雄才偉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西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的鉅鹿之戰,可見其勇猛驍勇善戰、為國捐軀的決心,終一戰成名,這是何等的精神和氣魄,但他太過自負,優柔寡斷,鴻門宴沒能擊殺劉邦,鑄成大敗,他的烏江自刎,令我惋惜,暗歎連連!我最敬佩人物的還有三國時期的孔明,他用了一生來輔助劉備,可最終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未能實現統一,但他留下的《出師表》堅忠精神永遠影響着後人。還有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流傳至今的醫學鉅著《本草綱目》為現代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還有令我們痛恨至極的人物,如王莽,他看似謙虛愛民,其實有着狼子野心,為了得到皇位,殺死了看穿了他的平帝,向太后討要玉璽,最後被人民推翻了。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思緒萬千,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與古人的差距:先看看古人,他們生活在戰爭頻發的時代,隨時都可能面臨危險,卻從沒有過怨言,他們三十而立,治國治家,統領大業!而我們呢?我們在科技發達的新時代下生活,過着養尊處優,盡享其成的生活,很多三十歲人還過着“啃老族”的生活,不思進取,很多學生還嫌學習任務太重、作業太多……到處發牢騷。相比而言,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第16篇

歷史虛無主義卻是絕對不可取的。要求史書所載百分之百真實可靠,本來就是不現實的要求。畢竟,史家們正努力地還歷史以本來面貌,雖然這是一個也許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但我相信,史家們所記載的內容,還是有一定的現實依據的。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畢竟周公有過大權獨攬的經歷,畢竟王莽有過禮賢下士的表現,這是誰也抹煞不了的。至於如果當初他們真的身便死了,那不是還有蓋棺論定一説嗎?

以史為鑑並不因史書內容有杜撰部分而失去意義——就連完全杜撰的小説尚且有不可估量的借鑑意義,何況史實遠遠多於杜撰的史書呢?

和其他所有史書一樣,《資治通鑑》也滲進了許多神話、傳説以及作者想當然地杜撰的內容,但這並無損於它的偉大。讀到嚼碎張巡齒這一段時,沒必要深究他的牙齒究竟是怎麼碎的,他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卻深深刻印在我們的腦海。讀到將士們箭盡糧絕,張巡把自己的小妾給將士們分食了的時候,於殘忍、冷酷、血腥的感覺之外,也無法不油然而生對張巡的無限敬意。這樣恨敵入骨、堅忍如狼的張巡,力盡被俘後如果不是大義凜然、慷慨就義,那才是真正不可想象的怪事!至於他的牙齒究竟是怎麼碎的,恐怕不會有一絲一毫影響到他近乎神一樣不朽的光芒!

推而廣之,史書裏其它不夠真實的細節描寫,並無損於史鑑的意義。史家們在力求真實的同時,難免會留下星星點點的瑕疵。但瑕不掩瑜,絕不可因史書的不完美,就滑向歷史虛無主義的深淵。

第17篇

公元前317年,齊王國國務官跟蘇秦爭寵奪權,派刺客刺死了蘇秦。

這個時候魏國的宰相是張儀。當年是蘇秦支撐張儀給秦國出的連橫方案,對抗蘇秦的合縱方案。現在蘇秦死了。

張儀給魏王魏嗣建議:“魏國國土不超過1000裏,軍隊三十萬人,地勢平坦,沒有高山大河的險要關口,這樣處處都需要軍隊防備,力量就分散了。邊防軍隊主要駐紮在楚、韓、齊、趙四國的國界線。這樣真正能保衞地方的`軍隊也就是十萬人。各國曾經締結合縱同盟,組織抗秦發誓結成兄弟之邦,看起來很隆重。但其實不然,同一父母的親兄弟,為了爭奪財產,還互相砍殺。國際之間,還用蘇秦的方式,結局肯定失敗。您如果不肯臣服秦國,秦國肯定會行動,一旦發動大軍攻擊,在南邊,北邊同時派兵,這樣趙國不能南下幫您,魏國不能北上聯絡,如何“合縱”呢?國家就會陷入困境。我這樣的建議不是為我個人利益,請大王三思。所以我請辭職。”

魏國王就這樣被張儀説服了。宣佈退出南北合縱同盟。並且請張儀擔任中間人,去秦國和解。

張儀辭去魏國宰相職務,到了秦國,再次擔任秦國的宰相。

(當年張儀答應感謝蘇秦的資助支持,所以承諾在蘇秦在世期間一定支持蘇秦的合縱理想。但蘇秦現在死了,張儀就加速幫助秦完成連橫的推銷,並且加快秦國統一中國的進度。其實統一中國才是人民的和平。戰國時代這樣互相攻伐,雖然鬥爭精彩,但每次戰爭都是死人民。無論哪方勝利,兩邊都是傷亡很大。戰爭的代價都是人民承擔了,但收益都是國君的。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現代民主時代了,國家輕易不會發動戰爭。當然,只有真正人民做主的國家,才不會主動攻擊他國,主要是保衞自己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18篇

暑假,我讀了《資治通鑑》(譯本)。《資治通鑑》原著有304萬個字,我覺得司馬光這個人真了不起,他能寫出如此規模宏大的歷史作品。這本書的時間跨度很長,從春秋戰國時期到北宋時期,整整一千多年的歷史故事都講遍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資治通鑑》這本書名字的由來。宋神宗讀了這本書,認為此書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戒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毛遂自薦"。公元前262年,秦國派兵攻打趙國。趙國的兵力很弱,很容易被打敗。於是,趙王與平原君商議退敵的計策,平原君説:"楚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只要跟他們結成同盟,他們就會派兵來解圍。"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個文武雙全的人去説服楚王,可是在眾多的説客中能文的人不能武,能武的人不能文。最後挑來挑去還差一個人,這時有個叫毛遂的人主動要求一同與平原君前往楚國,許多人都嘲笑他自不量力。但是,平原君最終同意了他一同去楚國。第二天他們到了楚國,很多説客説了一上午都沒有説服楚王。毛遂走進宮殿對楚王説:"楚國有五千裏土地,上百萬裝備精良的士兵,這些都是稱霸天下的資本,沒有那個國家可以抵擋。秦國打敗了楚國很多次,此時我們趙國和楚國若結成同盟,一鼓作氣肯定能打敗秦國。"就這樣,楚國和趙國結成同盟並打敗了秦國。事後,毛遂被封成上賓。

?資治通鑑》這本書把歷史寫得很有趣,通過對國家興衰、民族興亡的描述警示後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