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推薦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1W

一份有效的教案需要考慮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教案的適切性包括課堂資源和教具的選擇,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語文六上教案推薦8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推薦8篇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1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知識要求:自學課文中的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的含義。

能力要求: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

教具準備:常規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回憶過去經歷過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種享受,充滿樂趣。你會回憶過去經歷過的有趣的事嗎?爸爸媽媽也會回憶他們的童年,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飽含着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課文的題目是《桂花雨》

二、初讀課文

思考:

1、課題“桂花雨”是什麼意思?用的是什麼修辭方法?

2、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標出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事,哪幾段是寫這件事?(小組討論再全班發言)

2、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對“我”桂花都有了什麼瞭解?

3、學習三至六自然段

這部分主要寫了什麼?找出相關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結合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結合學生的想像點題為什麼用“桂花雨”做題目

4、學習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親説的話?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鄉院子的桂花嗎?(自由發言)

老師總結:這篇課文通過寫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也看出我和母親對家鄉、對家鄉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帶感情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解內容教案。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2

第一課時

一、理解課題,把握文章大意

1、昨天我們預習了課文,題目是(生齊説課題),板書精彩極了,問這個詞語的意思,再板書糟糕透了,問本詞語的意思。

2、通過預習,結合課文內容,你能談談對課題的理解嗎?

(學生可以從文章內容、中心、題目特點等不同角度去談。)

二、理清文章思路

1、你們預習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課文是怎樣寫清楚這個內容的呢?我們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讀課文理思路。

3、集體彙報交流:

⑴ 文章可以劃分為幾部分呢?請同學們讀課文,你覺得每部分劃到哪,就讀到那個自然段停止,告訴同學們。

⑵ 指明讀文劃分層次。

(可分為兩部分,也可分為三部分。)

注:在生讀文過程中將讀錯或不好讀的字詞寫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層次後,讓生再讀黑板上的字詞,糾正讀音。

三、再讀質疑

1、下面我們逐段細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解決不了的在書上標註,一會兒小組合作解決。

2、生讀書思考,邊想邊標註。

3、小組合作解決疑難問題,解決不了的寫在問題卡上。

4、梳理問題:

請各組組長帶着問題,到前面讀題展示。在組長讀完題後,教師要將題型分類,如文章內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寫法方面的。

5、教師找出兩個有代表性、綜合性的問題,讓同桌同學相互商討解決。

6、同桌互學。

7、指名回答。

8、解決其它問題:

教師出示各組問題,請同學們解答。

四、再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課堂練習,積累重點詞句

完成練習:

按課文內容填空(課文最後一節節選。)

六、佈置作業

1、有情感朗讀課文。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是否與小巴迪有一樣的經歷。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整體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二、品讀課文,體會主題

1、自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現巴迪的父親和母親都是愛他的,請你找出來,讀一讀。

2、集體交流,練習讀文。

三、集合文章內容,討論主題

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寫的第一首詩後,都鼓勵,或是都批評,那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1、小組交流。

2、集體交流。

四、由課文,引入生活

集體交流:

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談談你現在的理解。

五、練習讀文,讀出感受

1、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讀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讀文。

六、積累語言

讀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七、佈置作業

寫一篇本文的讀後感。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用心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歎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歎號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切入舉偶

一、談話導入。

師:現在你們已經是二年級的國小生了,但在親人的眼裏,很多時候你們卻是最弱小的。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看到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我”是誰?為什麼説我是最弱小的?……)

?學起于思,思緣於疑。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會學習。】

二、遊戲導入。

學生做對對子的遊戲:光明——(黑暗)夜晚——白晝強大——(弱小)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弱小有關的故事。(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

?閲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對培養學生語感有觸類旁通的作用。】

對話平台

一、自學

劃(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記住它們。)

讀(讀通、讀準、讀熟課文。)

想(自己提出的問題,哪些能解決了?哪些還有困難?)

説(和學習夥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互相取長補短。)

二、識字

1、組內互相檢查生字讀音,注意“薩、簇、隨”都是平舌音,“鈴、傾”都是後鼻音。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聲字的特點,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2)在語言環境中識記。如,結合讀句子“帶着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認識“隨、芬、芳”等字。

(3)利用動作演示識記“託、掀、遞”。

3、教師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識字。

三、感悟

1、輕聲讀文,思考:為什麼薩沙説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學生找出薩沙保護薔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

2、細讀課文,劃出描寫薔薇花的句子。

(1)林中曠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着頭,因為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句子,注意語氣的變化。(這兩個句子儘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

練習讀——範讀——指名讀——競賽讀

?多次與文本的直接對話,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對比朗讀感悟薔薇花的嬌美和孱弱,更激發了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保護之意。】

想象

4、看到這株薔薇花,你會怎麼想?

?適時想象,啟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利於學生真切體會薩沙要保護弱者的心理。】

書寫

本課有十二個要寫的字,其中“託、鈴、弱、末、芬、芳”六個字是本課新學的生字,可結合識字教學重點指導。“弱”字,要注意提示兩個“點、提”的寫法。“末”字,可與第二課的“末”字進行比較,這是學生最容易混淆的兩個字,建議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牢記,如,組詞、聯想記憶、多次再現。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導:草字頭的橫不要太長,兩豎下方可略向內斜,寫出“呼應”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橫要寫長,突出這兩個字的主筆,以“支撐”整個字方正平穩。

1、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相機指導。

2、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寫得好的班級評選“今日之星”。

第二課時

對話平台

一、複習

1、認讀上節課的生字:開火車競賽讀——齊讀

2、指名讀描寫薔薇花的句子,感受薩沙要保護薔薇花的心理。

師:薩沙為什麼要保護薔薇花呢?是受了誰的影響?

二、朗讀

1、指名讀描寫薩沙和媽媽對話的段落,重點指導問句和感歎句的讀法。

(1)媽媽,你和託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為什麼要給我呢?(引導學生讀好兩個語氣詞“呀”和“呢”,重音突出“為什麼”。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理解媽媽和哥哥的做法而發問的心理。)

(2)這就是説,我是最弱小的了?(語調先降後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媽媽,現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朗讀時稍帶一點反問語氣。在朗讀中感悟薩沙認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這樣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護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媽媽的話可以讀慢些,要讀出親切、和藹的語氣。)

2、學生練讀——教師範讀——分角色讀——自由找學習夥伴讀

3、師生共同評價:哪裏讀得好?為什麼?哪裏還需要改進?

?朗讀應該在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個性化的朗讀是學生情感的昇華。比如“現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就可以有不同的朗讀方法。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個性化的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4、在對比閲讀中感悟文中對野薔薇描寫的作用。

(1)去掉具體描寫森林景色和野薔薇的句子,用課件顯示改編後的課文,啟發學生説説有什麼不同。

(2)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探究,感悟課文描寫野薔薇的作用:被鈴蘭花簇擁有的野薔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薔薇卻顯得嬌嫩弱小。小薩沙用雨衣保護野薔薇固然有媽媽的啟發和鼓勵,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顆對美好而弱小事物的關愛和保護的童心。沒有這美麗而弱小的野薔薇,也許難以真切地表現小薩沙那顆純真的童心。

?這是一個難點,教學中不必追求準確完整,關鍵是引發學生在閲讀中感悟探究的積極性。】

三、拓展

1、你喜歡薩沙嗎?為什麼?你還喜歡誰?

2、薩沙不甘心做弱者,不願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那你是否也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憑藉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學習夥伴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練習

試着寫幾個問句和感歎句。

書寫

學習剩下的幾個字,重點指導兩個帶提手旁的字(託、摸),可以引導學生回想並按照以前學習的提手旁的寫法練習書寫。

1、學生觀察,自己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2、根據實際情況,教師範寫指導。

3、師生、生生互相交流評價。

?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交流評價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提高書寫質量。】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背誦第10自然段,理解“居然”並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並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着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並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課前準備:蒐集“落花生、作者”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謎語嗎?老師給同學們猜個謎語樂意嗎?

1、謎面: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着個白胖子。對了,同學們真聰明,謎底就是特別熟悉的花生。老師課前查找了一份資料,請看課件。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以落花生為題的文章。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兩遍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過渡:昨天,我們熟悉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那下面老師就檢查一下,看還認不認識這些生字詞。示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2、自由讀課文,請看自讀要求:

①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事?

種花生——收花生

板書: 準備過收穫節

過收穫節

(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簡練的話概括出來)

三、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請看默讀要求: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按什麼順序寫三件事的,這三件事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可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講了什麼

3、課文重點寫了什麼?

(可以分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播種花生、收穫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講母親提議過收穫節。其餘收穫節時吃花生、議花生)。

四、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彙報交流

(1)説一説你都讀懂了什麼?

(2)質疑解疑

①“開闢”是什麼意思?(開拓發展)

②“居然”一詞是什麼意思?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3、指導感情朗讀

五、深入探究課文的第三部分。

過渡:花生到底有什麼好處?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第三部分。

1、小組合作學習要求(課件出示)

①讀課文3-15自然段,想一想這部分課文講了幾層意思?

②自讀課文,畫出父親説的話,談談你的理解。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①這部分課文講了幾層意思?(2層)

第一層:3-11;

第二層:12-15;

②交流父親的話。(真會理解)

③指名讀父親説的話。(第10自然段)

④出示課件完成如下填空: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讓人一見就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析父親的話,學生議答。

a、這段話中提到了愛慕之心,是“愛慕之心”?(因喜歡、敬重而願意接近)

b、父親有沒有產生愛慕之心?父親對什麼產生了愛慕之心?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c、什麼是“最可貴”?父親為什麼認為花生最可貴?(引導學生理解蘋果、桃子、石榴高掛枝頭、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並説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裏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

(c)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

⑥教師:本課中父親用花生用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不是説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課件圖片)

⑦父親想借用兩類事物的生長特點告訴我們花生有什麼可貴的品質?(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元華)

過渡:我們接着再來交流父親説的話。

①學生交流。

②示父親説的話。(12自然段),學生齊讀。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毛病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説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③在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你是想做桃子、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呢,還是想做花生那樣的人?請同學們實話實説。這只是寫花生嗎?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課件出示)

④父親的話孩子們明白了嗎?從哪兒看出來?

⑤理解“我”説的話。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帶來的9篇《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您可以複製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於暗示性的特質,進而提升古典詩歌鑑賞的能力。

2、熟讀課文,瞭解“樹葉”“木葉”“落葉”“木葉”的情感差別以及作者的觀點。

3、理解並積累文中的古詩詞句子,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

教學重點:

1、理解“樹葉”“木葉”“落葉”“木葉”在藝術領域的差別。

2、把握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徵。大學聯考導航:

1、積累文中“相去無幾”“一字千里”等常考成語,糾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錯誤。

2、把握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以及大學聯考常見意象的含義。學法指導:

1、熟讀課文,走進文本,認真細緻地把握語句的含義以及作者的觀點。

2、調動平時閲讀文學作品的藝術體驗,與文章中的相關評論做一番比較。

3、總結並掌握課文中的一些帶規律性的鑑賞方法,並且嘗試用這種方法去鑑賞詩歌。教學媒介:多媒體、導學案

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

“同學們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來自廣西;我的丈夫姓張,來自雲南富源。”

?提問】

請問,我剛剛這段話給大家傳遞了一個什麼暗示性的信息?

——我已經算得是雲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聯想意義,可以傳遞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麼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林庚先生的《説“木葉”》,看看木葉給我們傳遞什麼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

(一)擺現象——中國古代詩人鍾愛“木葉”

?提問】

文章的題目是《説“木葉”》,這告訴我們本文主要討論的中心是“木葉”,那麼請問,文中告訴我們一個有關“木葉”的什麼現象?(請大家快速瀏覽第一段,篩選有效信息。)

——現象:中國古代詩人鍾愛“木葉”一詞。【ppt展示】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葉微脱。——謝莊《月賦》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雲歇山。——陸厥《臨江王節士歌》

?提問】一般來説,我們“木葉”可以理解為“樹葉”,為什麼古代詩人幾乎不使用“樹葉”一詞呢?

(二)析問題——分析“樹葉”“木葉”“落葉”“落木”的藝術差別

(1)“樹葉”與“木葉”

?提問】“樹葉”與“木葉”的差別點在於“樹”與“木”,那麼,二者有什麼不同呢?(請大家快速瀏覽第三段、第四段,篩選有效信息,回答“樹”與“木”的區別。)

樹——有生命力的,翠綠的,枝葉繁密的

木——沒有活力的,枯黃的,樹葉落盡的

?朗讀】第四段最後兩句話

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這裏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桑知天風”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於“木”;它彷彿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徵。

(2)“落葉”與“木葉”

?提問】“樹葉”會讓人聯想到飽滿青翠的葉子,的確不適合秋風葉落的季節,那我們改用“落葉”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秋天的意境了呢?(請大家快速瀏覽第五段、第六段)

落葉——強調的只是樹葉落下的動態

木葉——不僅強調了樹葉落盡,樹幹光禿禿的樣子,還暗含着落葉的微黃與乾燥之感

?朗讀】第六段

第一句:“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了樹幹,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

第三句:至於“木”呢,那就説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乾燥的而不是濕潤的。

第五句: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着這個形象,於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乾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落下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彷彿聽見了離人的歎息,想起了遊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

?過渡】由於“木葉”一詞更生動形象地詮釋了秋天疏朗乾燥的特點,所以古代詩人就特別鍾愛“木葉”一詞了,甚至推陳出新,在詩中運用“落木”一詞。比如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比起“木葉”又有什麼暗示性的信息呢?

(3)“木葉”與“落木”

?朗讀】第六段倒數三到六行

“木葉”所以是屬於風的而不是屬於雨的,屬於爽朗的晴空而不屬於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於“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淨了:

(三)下結論——“木葉”與“樹葉”在藝術領域有巨大差別;

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

?朗讀】最後一段(第七段)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裏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更正】課本的“一字千金”應改為“一字千里”。

?大學聯考鏈接】把握常考成語的含義

一字之差:原意是隻相差一個字,用來比喻相差的很少。

相去無幾:兩者之間距離不遠或者差別不大。

一字千金: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一字千里:在某句話中,只有一個字的差別,表達出的意藴卻相差很大。

三、拓展延伸

“樹葉”與“木葉”不過一字之差,在藝術形象領域的差別卻一字千里,這種一字千里的差別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十分常見。下面就分析詩人為何鍾愛“落紅”“落英”而很少用“落花”的原因。

“落英”“落紅”也就是“落花”之意,在古詩歌中“落英”出現的情況不少,《全唐詩》約有16句,《全宋詩》中約有36句,而《全宋詞》就約有26句,但其中也有個別句“落英”不是做“落花”的意思。

如:宋代詩人歐陽修的《暮春門有感》“春事已爛漫,落英漸飄揚”。陸游《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秋來更有堪誇處,日傍東籬拾落英。”秦觀《如夢令》“桃李不禁風,回首落英無限”,晏幾道《浣溪沙》“涼月送歸思往事,落英飄去起新愁”等等。

以“落紅”表落花意的也不勝枚舉,《全唐詩》中約26處,僅《全宋詞》中就約有91處,如:張先《天仙子》“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蘇軾《水龍吟》“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

?提問】詩人們為何在當用“落花”時而棄之不用,卻鍾情於“落英”“落紅”呢?

?結論】一、花字出現的時間比英字晚,“英”在《詩經》中就有,如《有女同車》中“有女同行,顏如舜英”,而“花”字起於北朝(見《辭源》)。二、“落英”“落紅”與“落花”相比,前兩者雅緻,後者通俗。三、意韻不同,“落英”狀花瓣繽紛飄落之態,“落紅”盡顯花的明豔之色,這都是“落花”一詞所不能勾畫的事物形象和不能透露出的情味。

?過渡】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一個詞往往能暗示出作者的思想追求或者情感態度,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這些詩句能暗示出詩人什麼樣的思想追求或者情感態度。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

四、課堂活動

林庚,字靜希。詩人、詩歌理論家。畢業於清華大學,與季羨林等人並稱清華園“四劍客”。後一直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年事已高的先生決意退出講壇,為學生最後一次講屈原和李白。開講那日,名流如雲,燕園為之擁塞。整整一節課,先生只講了一首詩,卻講得激情飛揚,貫通古今,出神入化。在先生的講授中,長眠千古的屈子和詩仙神奇般地復活了。這堂課下來,聽者皆感慨:詩歌竟然可以講到這個境界!

是的,讀詩可以獲得心靈的撫慰,而寫詩亦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初學寫詩,可以從一些小片段寫起,重在靈感與堅持。下面,請同學們每人根據兒歌《春天在哪裏》的格式,共同完成小詩《秋天在哪裏》。

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裏

映出紅的花呀映出綠的草

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過渡語】:

老師根據木葉的形象也寫了一首詩,與同學們分享。配樂詩朗誦《聽見葉落的聲音》。

傍晚,天灰濛濛的,像個委屈的孩子,眼裏噙滿了淚水;秋夜,眼簾緊閉,在她微微的鼾聲中,我聽見,一片葉落的聲音;清晨,窗子微合間,溜進一絲泥土的氣息,我看見,一地斑斕;原來,銀杏與紅楓,相約在昨夜,悄悄和秋天見了個面。

五、課堂小結及板書

?説“木葉”》一文從“木葉”出發,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以及豐富的詩句,詮釋了“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深奧道理,讓學生在體悟詩歌魅力的基礎上,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説“木葉”》

樹葉——木葉...

落葉——木葉暗示性

木葉——落木

六、課後作業

1、蒐集整理古典詩歌中常見意象的含義及情感特徵。2、閲讀文章《林庚:喧鬧時代裏的隱退者》,積累寫作素材。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3、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本課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從小喜歡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讓學生蒐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同學們,書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讀一本好書就好比吃上一頓美味佳餚。那麼,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呢?(學生放談讀書的經歷與體會,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適當的激勵與點評。)

2、剛才,同學們談得非常好,老師也感受到了你們讀書的樂趣。是啊!讀書能使人奮進,使人進步,讀書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需要。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讀書,竟然去“竊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竊讀記》。

3、板書課題。

4、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預測:為什麼要竊讀?是怎麼竊讀的?竊讀是怎樣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剛才同學們提出了那麼多問題,那麼就讓我們帶着問題走進課文,邊認真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閲讀的概括能力。)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3、自學生詞新詞。

6分鐘後看誰學得最好!

三、檢測學情

1、 認讀生字與寫字:

如“目的地”的“的”讀dì;“踮起腳尖”中的“踮”diǎn讀;“暫時”中的“暫”讀zàn;有一些字的筆劃較多,如“餓”“懼”“檐”“酸”“撐”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 體會詞語的含義:

3、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記敍的線索

(1)、學習一篇課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懂意思,讀出味道。下面,就讓你們就反覆地讀一讀吧!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3)、讓學生概括地説説課文是怎麼記敍“我”竊讀的經歷與感受的。

(4)、整理課文記敍的線索:

放學後——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閲讀——恐懼被發現——飢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4、品讀課文,體會走進書店的經歷

(1) 、默讀第3自然段:

畫出“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或關鍵詞。指名學生朗讀,説説體會到了什麼?

(“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急切地尋找”,寫出了她讀書的渴望與急切,這些都説明了她特別喜歡讀這本書。)

(2)、想像當時“我”找書的樣子。表演體會。

(把鮮活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的想像與表演,有助於對課文的理解,加深體驗。)

(3)、她這樣去竊讀,你們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

(4)、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問題,當堂訓練。

1、她是一個多麼愛讀書的小姑娘!當她找到那本想讀的書,又是怎樣閲讀呢?她有怎樣的心理感受?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讀一讀,寫一寫: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

3、解釋劃線的詞語:

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

4、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並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認讀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

2、回顧課文內容。

3、過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姑娘,為了讀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費勁了力氣才找到。那麼,她是怎樣閲讀呢?有什麼感受?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自學提示:

1、認真閲讀課文。

2、用--畫出“我”竊讀時的樣子;用﹏﹏畫出“我”竊讀的方法。並同桌交流體會。

8分鐘後看誰學得最好!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同學們談各自的體會。

2、重點指名讀第3自然段,體會我讀書的樣子與內心:

⑴ 體會“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着。

① 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

② “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着”,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表現出作者如飢似渴地讀書。)

(感悟寫法,體會語言精妙,訓練語言運用能力。)

⑵ 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① 快樂的是什麼?恐懼的是什麼?

② 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

(聯繫生活説一説。)

⑶ 引導學生讀出這種複雜的內心。

3、默讀5~10自然段:

體會“我”竊讀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動:

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動,然後,自主交流,師生對話,聯繫生活,關注體驗。

⑴ “害怕書店老闆發現”是什麼滋味?

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為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隱藏起來”是什麼滋味?

(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趕上天下雨”是什麼滋味?

(為了讀書,卻慶幸下雨,並且希望越大越好,還裝着鄒眉頭,望街頭。這樣的竊讀方式令人感動。)

⑷ “餓得飢腸轆轆”是什麼滋味?

(作者讀書太餓了,太累了,腰痠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穫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燈亮起來”是什麼滋味?

(作者什麼也沒吃,卻嚥了一口唾沫,説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穫了很多知識,心裏非常高興。)

⑹ “我走出書店時”是什麼滋味?

(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鬆,説明她讀完書後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3、聯繫生活實踐説説“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理解: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三、感悟寫法

1、引導:這篇課文真實感人。那麼,你認為哪裏寫得好呢?

(學生討論,相機引導學生朗讀)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品悟語言,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落實語文的基礎。)

2、小結:這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特別動作和心理描寫極為傳神,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酷愛。

四、拓展延伸

1、以後你應該怎樣來讀書。

2、説一説有關讀書的名言。

五、當堂訓練:

1、填空:

課文以____為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了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寫幾條讀書的名言。

板書設計

1、竊讀記

貪婪害怕

開心 樸實而又生動感人

飢餓依依不捨

麻木 輕鬆

教學反思: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7

?奇怪的大石頭》原文

李四光是我國的地質學家。

小時候,他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每次他都愛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後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夥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着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髮生了興趣:這麼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説:“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

“聽説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麼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卧進土裏去呢?”

“這我可説不上來了。”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説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裏甚至上千裏。

後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於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裏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蹟。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教學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讀懂課文,體會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並學習這種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1、蒐集李四光的生平、圖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詞卡片。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奇怪的大石頭》。

2、過渡: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同學們想知道的很多問題,我們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簡介(結合課後的資料袋和自己蒐集的資料,説一説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各自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預習情況。

(1)認生字:教師出示生字詞,學生認讀,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2)指導生字書寫: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總結應該怎樣寫。

(3)教師點撥下面的詞語。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燬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後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

3、教師播放課文範讀,學生聽讀,思考:課文圍繞大石頭寫了一件什麼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三、自由朗讀課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業設計

1、教師點擊課件,學生隨堂完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鞏固新詞,朗讀課文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並組詞。

2、分組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感受體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他常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圍着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一起前往現場,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着巨石捉迷藏的。

請大家自學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

(2)李四光和夥伴們怎樣圍着石頭捉迷藏的?

(3)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這是為什麼?

2、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是怎麼問的?老師是怎樣回答的?李四光聽後是怎麼想的?同桌之間對問對答。

引導學生思考:聽了老師的回答,李四光的疑問解決了嗎?為什麼?

3、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説不清。最後這個疑問得到解決嗎?怎麼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後兩自然段。

讀後交流:李四光怎麼解開這塊巨石之謎的?

教師主要引導:

(1)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許多年;

(2)長大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裏甚至上千裏。

(3)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於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裏來的。

(4)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麼重大成果?

帶着問題朗讀課文。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旅、蒲”等字。會寫“已、甲”等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觀察植物、瞭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祕的興趣。

4、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仔細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積累詞語的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注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把向書本學習和向大自然學習結合起來。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旅、降、察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有關網站、演示課件或相關的掛圖,生字卡片。

2、學生了解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的知識。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植物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然後提問: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嗎?

2、板書課題,全班齊讀

3、質疑: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課題中的媽媽指誰?

4、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種子成熟的季節,種子寶寶要告別媽媽開始自己的生活,你們想知道植物媽媽是用什麼好辦法來送別自己的孩子的嗎?下面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去朗讀這首小詩,並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創設情境,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請同學們自己試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弄清楚,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小組內互相讀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3、交流。小組選出代表,彙報小組讀書的收穫。

4、檢查初讀效果:請學生説一説圖中是哪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呢?

三、自主識字

1、自己練讀生字。引導學生可同桌之間接龍讀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指讀。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給生字找朋友,用詞語説話。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一定有好多辦法來記住這些字。咱們比一比,看誰記得多,記得快,並且把你的好辦法告訴同學們,好嗎?

﹙1﹚、遊戲“你讀我貼”。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一名同學隨意讀這些生字,另一名同學與他合作,按他讀的順序把卡片貼到黑板上。

﹙2﹚、遊戲“讀字猜詞”。

師:這些卡片背後都有一個詞,你們想知道老師寫的是什麼詞嗎?大家來猜一猜好嗎?

﹙3﹚、師:剛才我們讀了很多字,又組了詞,你們想不想用它們説幾句話?

四、再讀課文,糾正字音

1、小組合作讀課文,看誰讀得美。

2、選讀。選自己喜歡的一節練讀,再展示。

3、通讀全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

4、看圖有感情的複述課文,可以加動作。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如、已、娃、紛、好。學生認讀,引導觀察。注意每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交流書寫注意的地方。

3、教師示範,指導重點筆畫。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寫成“自己”的“己”等。

4、學生試寫,感悟交流。先描紅,再試寫,並且圈出自己寫得滿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學習。老師深入學生中間,挑選典型性作業展示並評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挑蘋果遊戲:(將生字卡片做成蘋果形寫上編號)你選擇第幾號蘋果,讀出上面的生字,再組詞造句。

二、朗讀感悟

1、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語氣。引導學生評一評老師哪兒讀得好,哪兒讀得不好。

2、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3、讀第一小節

(1)啟發提問:誰讀懂了“四海為家”這個詞語?學生結合上下文説説自己的看法。

(2)誰有辦法讓它“離開媽媽,四海為家”?他用了什麼辦法?

(3)文中哪個詞告訴我們風往哪裏吹,種子就往哪裏飛?

多有意思呀!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男女生合作讀)

(4)説句子,蒲公英準備了( ),靠( )傳播種子。

4、小組合作朗讀第二、三、四節,説一説自己最喜歡哪一位“媽媽”的辦法,為什麼?(學生自由回答,只要合情理,都給予鼓勵。)

5、植物媽媽的辦法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識該怎樣做呢?

(1)齊讀第五小節。

(2)“那裏”指什麼?(大自然)“它”指什麼?

5、朗讀比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6、小組合作朗讀課文,並嘗試背誦課文。

7、學生自由練背。

8、朗誦表演。邊讀邊加上動作。也可讓學生進行想象發揮,進行小型課本劇表演。(以鼓勵為主,參與為主。)

三、讀讀説説

1、出示課後“讀讀抄抄”中的詞語,引導學生多方式讀詞。

2、擴展仿説詞語。這樣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快來與同學交流。

四、課堂拓展

1、小結:這節課,我們瞭解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植物,它們也有自己獨特的傳播種子方法。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把你們課外蒐集瞭解到展示出來吧!

2、同學們懂得的知識可真多,把你知道的畫下來,寫下來好嗎?

3 植物媽媽有辦法

蒲公英 降落傘 風(吹)

蒼 耳 帶刺的鎧甲 動物皮毛(帶) 傳播種子

豌 豆 豆 莢 太陽(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