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北師大版3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8W

教案可以作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工具,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教育水平,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計劃課程的連貫性和遞進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北師大版3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閲。

北師大版3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

北師大版3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

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促使學生對這些分數逐步歸納內化,從而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它們的意義及特點。本節課教學在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分餅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估一估的猜測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通過折一折、剪一剪、塗一塗、畫一畫,體驗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產生過程,並輔以教具演示及課件動態演示,使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建立表象,抽象出數學概念。

2.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説出不同的分餅方法,充分體驗分餅策略的多樣化,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了解假分數、帶分數和1的關係,有效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數學思維,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3.分組進行分餅活動,從課前預設到學生應會通過預習及課上其他組同學的彙報感受不同的分餅方法及相應分數的產生,實際上還是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整個活動過程,使學生的體驗更真切、豐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片、彩色筆、剪刀、直尺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動畫片《西遊記》主題曲。

師:同學們看過《西遊記》嗎?唐僧師徒四人,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預設生1:我最喜歡豬八戒,因為他呆頭呆腦,十分可愛。

生2:我最喜歡沙僧,因為他很實在。

生3: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本領大,能降妖除魔。

生4:我最喜歡唐僧,因為他是師傅。

師: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很多困難,有些是他們自己解決的,有些是觀世音菩薩幫他們解決的。今天,咱們也來幫他們解決一個問題,有關“分餅”的問題。(板書課題:分餅)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圖,創設一個接近學生喜好的動畫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幫唐僧師徒解決“分餅”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伏筆,緊扣主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餅,質疑。

唐僧遇到的問題:唐僧有8張一樣大的餅(課件出示8張餅和唐僧的頭像),平均分給師徒4人,每人分得多少張餅呢?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學生列式,課件出示算式)

師:沙僧也遇到一個問題,把1張餅平均分給師徒4人,怎麼分呢?(課件出示1張餅和沙僧的頭像)

預設生:把1張餅平均分成4份,摺疊再摺疊,每人分得1份。(課件演示動畫,呈現把1張餅切成大小一樣的4份,每人1份)

師:現在豬八戒遇到了一個難題:把5張餅平均分給師徒4人,怎麼分呢?請同學們幫豬八戒想一想。(課件出示5張餅和豬八戒的頭像)

2.探究5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的方法。

(1)估一估。

每人分到多少張餅?

(2)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分餅的方法。

以圓片代替餅,動手摺一折,塗一塗,畫一畫,剪一剪,分一分。

(3)彙報結果。

老師請一些小組的同學上台演示,邊做邊説。(實物投影展示)

方法一:把1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每人分到張,按照這樣的方法,再分第2張餅,第3張餅,第4張餅,第5張餅。最後每人分到5個張,即張。

方法二:把5張餅重疊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5張餅的,就是張。

方法三:先分4張餅,每人1張,再分剩下的1張餅,把剩下的這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即分到張,合在一起是1張又張。

(4)質疑。

師:從圖上看,每人分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生:這可不是1張餅的,而是5張餅的;也就是説,的整體“1”是5張餅,不是1張餅。5張餅的等於1張餅的,所以,5張餅的也是張餅。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想一想、説一説、剪一剪、分一分等活動,感知數學、體驗數學,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演示不同的方法,經歷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悦。

3.明確帶分數的讀寫法。

(1)帶分數的寫法。

師:1張又張,用分數怎麼表示呢?

師演示其寫法:先寫整數1,表示1張餅,再緊挨着整數寫分數,分數線要與整數中間對齊,表示張餅。可以寫作:1。

(2)帶分數的讀法。

讀作:一又四分之一。

4.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

師:(指着兩組圓片)這兩組圓片分得一樣多嗎?這個分數有什麼特點?1與呢?這兩個分數相等嗎?這兩個分數有什麼特點?

生彙報交流,師點出分數的名稱。

生1:的分子小於分母。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真分數。(誰來説説還有哪些真分數?舉例)

生2:的分子大於分母。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假分數。(誰來説説還有哪些假分數?舉例)

生3:1是整數加真分數。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帶分數。(誰來説説還有哪些帶分數?舉例)

5.探究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特點,明確真分數、假分數和1的關係。

師:下列分數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請將它們填在相應的方框裏。

北師大版3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教材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 ,瞭解奇偶性的規律。

2、探索並掌握數的奇偶性,並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探索並理解數的奇偶性

教學難點: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感受奇偶性

1、遊戲:換座位

首先將全班39個學生分成6組,人數分別為4、5、6、7、8、9。我們大家來做個換位置的遊戲:要求是隻能在本組內交換,而且每人只能與任意一個人交換一次座位。

(遊戲後學生髮現4人、6人、8人一組的均能按要求換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組的卻有一人無法跟別人換座位)

2、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學生能很直觀的找出原因,並説清這是由於4、6、8恰好是雙數,都是2的倍數;而5、7、9是單數,不是2的倍數。

(此時學生議論紛紛,正是引出偶數、奇數的時機)

3、小結:交換位置時兩兩交換,有的小組剛好都能換位置,像4、6、8、10……是2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偶數;而有的小組有人不能與別人換位置,像5、7、9……不是2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奇數。

學生相互舉例説説怎樣的數是奇數,怎樣的數是偶數。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活動1

(1)出示題目和情景圖:小船最初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向南岸,不斷往返。

(2)提出問題:小船擺渡11次後,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麼?

(3)探究活動

學生可能會運用數的方法得出結果,不一定正確。

師:小船擺渡100次後,船在南岸還是北岸?你會怎樣做?能保證正確嗎?

引導學生運用策略:①列表法;②畫示意圖法。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我們已經知道了奇偶數的一些特性,現在要用這些特性解決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問題。

1、試一試

(1)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105次?請嘗試説明理由。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奇數次朝下,偶數次朝上。

師: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隻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麼辦?(學生:小組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

反饋:有一小部分學生説能,但是上台展示,要麼違反規則,要麼無法進行下去。

引導感受:如果我們分析一下每次翻轉後杯口朝上的杯子數的奇偶性,就會發現問題的所在。

學生動手操作,嘗試發現

交流:一開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數;第一次翻轉後,杯口朝上的變為1只,仍是奇數;再繼續翻轉,因為只能翻轉兩隻杯子,即只有兩隻杯子改變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數仍是奇數。由此可知:無論翻轉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數永遠是奇數,不可能是偶數。也就是説,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學生再次操作,感受過程,體驗結論。

2、活動2

出示兩組數:圓中的數有什麼特點?正方形中的數有什麼特點?

(1)學生獨立猜想,完成“試一試”,小組內彙報交流,然後統一意見進行驗證(要求:驗證時多選幾組進行證明)。

如果兩個數相減呢?如果是連加或連減呢?

彙報成果:

(1)奇數﹢奇數=偶數 (2)奇數-奇數=偶數 (3)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個)

偶數+偶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個)

奇數+偶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 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你能舉幾個例子説明一下嗎?

(學生的舉例可以引導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

(2)運用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 + 2004:_____ 46786-5787: _____ 11231+2557+3379+105:

11387 + 131: _____ 60075-997: _____ 335+7757+223+66789+73:

268 + 1024: _____ 9876-5432: _____ 2+4+6+8+10……+998+1000:

3、遊戲。規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以a點為起點,連續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就歸你。誰想上來參加?

學生躍躍欲試……如果繼續玩下去有中獎的可能嗎?誰不想參加呢?為什麼?

生:骰子始終在偶數區內,不管擲的是幾,加起來總是偶數,不可能得到獎品。

是呀,這是老師在街上看到的一個,他就是利用了數的奇偶性專門騙小孩子上當,現在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自由説。

四、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1、説説我們這節課探索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

2、那如果是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教學反思:

踏入七中育才(東區),心情就像這九月的天氣一樣時陰時晴。教學的壓力,學生的現狀,迫使我不得不放下我原有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策略,儘快適應這所學校緊張的氛圍。

聽説學校要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比賽,我第一個報了名,旨在讓其他老師給我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提高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最後定於第三週完成我的展示。

我上的是五年級數學“數的奇偶性”一節內容。報名後,我便積極的着手準備,鑽研教材,查閲資料,設計程式,製作課件,並虛心請教了同教研組的餘加秋老師和劉紅敏老師,徵求了他們的意見。

我的設計思路是:多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探索方法;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和趣味性。為此,我的教學目標定格為: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瞭解奇偶性的規律。2、探索並掌握數的奇偶性,並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在此基礎上,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遊戲導入,感受奇偶性

通過兩兩結對入座的遊戲引出數的奇偶性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教學“活動1”,引導學生運用策略:應用列表法和畫示意圖法探索數的奇偶性。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1、翻杯子遊戲。

2、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通過學生獨立猜想,小組內交流,統一驗證,鞏固練習,讓學生自主獲取新知。

3、遊戲“開心樂”,運用數的奇偶性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四、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課後,教研組組織了所有老師評課。老師們各抒己見,既肯定了我的教學風格,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非淺。我也及時的自省,在不同層面上進行了思考。

1、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不能沒有目的性的為了遊戲而遊戲,應該在遊戲中給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啟發。本節課,我一共設計了兩兩結對入座的遊戲、翻杯子遊戲、“開心樂”等三個遊戲,都是結合了教學內容而安排的,第一個遊戲重在感受數的奇偶性,第二個遊戲重在應用數的奇偶性,第三個遊戲重在解釋數的奇偶性,遊戲的重心最後都落到了“數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預想的效果。

2、現行的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課前的準備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容量。本節課,教材上僅有兩個活動和兩個“試一試”,練習幾乎沒有,兩個活動的探索過程也非常簡單,學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課前,我查閲了一些資料,將“翻杯子遊戲”和“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進一步拓展,並增加了一些練習,使內容更加豐滿,但是練習的典型性、層次性仍然不夠,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新課後的應用新知,不能單純的是例題的改版,還應該有所變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這樣才能讓學生靈活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這節課中,我所設計的練習就過於程式化,沒有跳出固有的“圈”,順向思維練得多,逆向思維練得少,學生很難推陳出新。

4、數學課上的板書必須要能詮釋重點,疏通難點。我在這堂課上的板書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後者。“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是本節課的重點,我特意將探索結果板書羅列了出來;探索的過程,是一個不完全歸納的思維過程,本是難點,但我沒有把算式板書出來,就有點“空對空”的感覺了。

以上僅是我現有的一點感觸,我想,隨着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和學生的不斷磨合,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等着我去解決,我會以的狀態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戰。

北師大版3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説一説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瞭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説説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彙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説説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説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覆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遊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後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説一説,日常生活中什麼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裏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道了些什麼?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數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學生生活相聯繫的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北師大版3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3、在活動中培養等毛生的觀察、推理和歸納能力。

4、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規律,感受數學內在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數字卡片,盒子,獎品。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提問或列舉等形式,複習奇、偶數的意義。)

活動1:數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激趣導入。

清早,笑笑第一個走進了教室,像往常一樣把門打開後就去開燈,結果燈未亮,於是,他自言自語地説了聲“停電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會兒,同學們陸陸續續來到了教室,看到教室裏光線有些暗,都下意識地伸手去按電燈開關,卻都像笑笑一樣無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個同學按過開關後,“開關”是打開的還是關閉了?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彙報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舉出開、關的情況

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

讓學生數數,直觀地發現第11個人按過開關後,開關是打開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個同學或第60個同學進去,用列舉的方法判斷“開關”的開、關情況還方便嗎?你還能想出什麼好方法?

3、第二次彙報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啟發學生總結規律並作答:當人數是1、3、5、7……的時候,開關處於開啟狀態,而當人數是2、4、6、8……的時候,開關處於關閉狀態。即,進來的是奇數個同學時,開關被打開;進來的是偶數個同學時,開關被關閉。因為47是奇數,開關被打開;108是偶數,開關被關閉。

(三)鞏固應用。

1、看書學習並解決小船的靠岸問題。

2、解決杯子上下翻轉,杯口的朝向問題。

3、舉例説説數的奇偶性還能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四)活動小結。

當一個事物只有兩種(運動或變化)狀態時,運動奇數次後,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反,運動偶數次時,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同。

活動2:探索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一)有獎遊戲。

1、出示分別裝有奇數卡片和偶數卡片的兩個盒子。宣佈遊戲規則:從自己喜歡的盒子裏任意抽取兩張卡片,如果卡片上兩個數的和為奇數,你就可以領取一份獎品。

2、遊戲開始。部分學生按規則抽取卡片,並將卡片上兩個數相加的算式及得數寫在黑板上。上來的同學無一人獲獎。

3、引發思考。

師:是你們運氣不好,還是其中隱藏着什麼祕密?想一想:如果繼續抽下去,你們有獲獎的可能嗎?

4、發現規律。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發現其中的“祕密”:兩個奇數相加和是偶數;兩個偶數相加和也是偶數。如此抽取卡片,永遠無法獲獎。

5、舉例驗證。

6、修改遊戲規則。

(1)師:現在同學們已經發現了不能獲獎的原因了,那麼,你能不能修改遊戲規則,保證你們能夠獲獎呢?

(新規則:在兩個盒子裏各抽出一張卡片,兩張卡片上數的`和是奇數可獲獎。)

(2)請學生按修改後的規則試抽幾次,併發獎以資鼓勵。

(3)舉例驗證:奇數+偶數=奇數

(二)總結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不計算,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顆糖(全部)分給兩個小朋友,能否使每個小朋友都分到偶數顆糖?奇數顆呢?結果是什麼?

全課小結:説説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北師大版3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①瞭解人口遷移的概念和分類。

②探究人口遷移的特點,舉例説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③正確認識人口遷移客觀存在及其正、負影響。

④通過有關人口移動的討論,學會全面地、客觀地分析某一具體的人口遷移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分析人口遷移與人口移動兩概念的關係,明確不同地理概念的區別與聯繫,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②通過剖析人口遷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各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使學生學會正確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

③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團結協作,大膽表達、交流,發展學生學會合作、與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人口遷移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科學的理念、發展的觀點看待生活。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培養學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口觀和環境觀。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人口遷移的地理範圍(國際、國內)。

2..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及其變化。

(二)教學難點

1.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和流向,嘗試分析時代背景。

2.利用推拉理論分析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及其變化。

三、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播放錄像,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我國“民工潮”和“春運”的畫面,人口的大量移動。

承轉過渡:這些人的移動是人口流動,還是人口遷移呢?什麼是人口遷移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16正文第二段並思考這兩個問題。

第二階段:出示問題“什麼是人口遷移“,引導、組織學生思考。

①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人口自然增長是人口變動的一個方面,人口遷移是人口變動的另一個方面。人口遷移是人口移動的一種形式,是人們變更定居地的空間流動行為。

②教師展示問題:人口遷移可以分為哪幾類呢?在學生討論、回答基礎上,教師歸納。

根據人口遷移空間範圍的不同,人口遷移可以分為國際遷移和國內遷移。

按人口遷移的方向分類,可以分為農村到城市,城市到農村,農村到農村,城市到城市。

“由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是發達國家歷史上和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

按人口遷移方式分類,可以分自發性與計劃性。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教材17頁“活動題”。

學生回答後,教師展示正確答案,並就學生的難題進行分析。

第三階段:投影展示:課本插圖1--9“近現代世界人口遷移流動路線示意”學生討論:近現代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遷移的原因?

根據學生的討論,轉折進入下一個問題的學習。

投影展示:“人口遷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示意圖。

第四階段:出示問題“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

教師歸納總結: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氣候、地形、土壤、環境、自然災害。

2.經濟因素:城市化的推進、大型建設項目的佈局、區域的大規模開發。

3.政治因素:政策、戰爭、政治中心的改變。

4.社會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宗教信仰。